治理尾砂砷污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尾砂砷污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砷污染是许多矿产采冶后遗留问题之一,尤其是土法炼砷遗址、废渣、尾矿大都裸露,含砷尾矿及废渣的抛弃,污染了附近的水系、土壤,使生态受害,人群中易发生急、慢性砷中毒。有关人群砷中毒的报道近年十分常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效果良好,耗费低廉的治理尾砂砷污染的方法。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治理尾砂砷污染的方法,是用植物进行治理。所用的植物为厥类,尤其为全缘夙尾蕨或龙船蕨。具体治理的方法,依次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废渣、废窑、废烟道推平至山脚地形的缓坡倾斜状态,称为堆场;
(2)、设计用于阻断渗流水及雨季时由上汇下的雨水渗入堆场的排水沟;
(3)、设置堆场与其双侧及沟底部均用石灰岩或水泥沙浆构成;
(4)、设置堤坝,堤坝以石灰岩及水泥沙浆构筑,堤坝高于堆场顶面;
(5)、以堤坝将含砷废物束于堤内,堤坝设有小排水孔道,堤与含砷废物之间填以一层石灰及粘土层;
(6)、在含砷废物之上覆盖一层30~50cm厚的山泥,并移植植物。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运用植物植被来治理尾砂砷污染,治理以后原污染区下方的水系中含砷量达到0.00106mg/L,治理效果良好;并且本发明中所用的植物为全缘夙尾蕨或龙船蕨,价钱低廉,实施简便,用于贫困山区或矿山治理污染是一项省钱、省力和有效的办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将本发明运用于广东省连南县寨岗镇铁屎坪炼砷遗址进行治理,并经过数年的观察跟踪:
1、铁屎坪炼砷废墟地砷污染及其影响
铁屎坪原有土法炼砒窑21条,上世纪80年代后期停产后未经彻底破坏,故此窑体或烟道仍有保存,废渣尾砂堆存2.47万吨,含砷2.4~5.8%之间,占地1.28公顷,尾砂堆可见到硫化矿物风化氧化彩色晕,流经废渣的渗流水含砷高达43.72mg/L。铁屎坪渗流水及地面径流流入茶坑底溪或沿山坡直下结佛等村落,汇入安田河、流经老虎冲、安田、金鸡等管理区后,再流入寨岗河。受其影响,茶坑底溪南坑塘断面水砷含量0.074mg/L(1987年)、0.244mg/L(1996年),安田河老虎冲断面0.095mg/L(1987年),0.048mg/L(1996年)。村庄用水砷含量长期超标,土壤砷含量增高,所检测农作物、蔬菜砷含量严重超标,金鸡所产稻谷含砷1.04μg/g。
2、铁屎坪炼砷废墟治理
一般土法炼砒的砒窑都是依山而建,利用山体的倾斜度构筑As2O3的冷凝通道和冷凝室,而废渣的风化氧化又因湿度、温度和光线照射加大而加速,水又是砷迁移的载体,因此,在设计中首先要阻断山体渗流水及雨季时由山上汇下的雨水渗入堆场,为此设计了排水沟,其深度深于堆场原地面,在堆场与山体双侧及沟底部均用石灰岩,水泥沙浆构成,堤坝高于堆场顶面;将废渣、废窑、废烟道推平并保留原来山脚地形的缓坡倾斜状态,使雨水易水平泻泄;以堤坝将含砷废物束与堤内,堤坝设有小排水孔道,堤与含砷废物之间填以一层石灰及粘土层,利用土壤吸附及砷的钙盐溶度积小的特点减少可溶性砷流出堤外,将砷最大限度固定与堆场内,堤坝以石灰岩与水泥沙浆构筑;在含砷废物上覆盖一层40cm厚的山泥,分别种植了全缘夙尾蕨和龙船蕨。
按上述方案实施后,1999年11月进行考察,堆场也长有夙尾蕨,经两次采样均未见治理堆场有渗流水,采访在此采矿而居者,也未见渗流流出,可见排水沟的设置是合理的。采集水样,测老虎冲河水的砷含量为0.00106mg/L,已得到控制,从而广大的农田灌溉水及居民饮用水的水砷污染得到控制。表1为植物对砷的富集倍数。
表1全缘凤尾蕨龙船蕨土壤总含砷量(μg/g)253.8 253.8可提取态砷(μg/g)6.28 6.28植物含砷量(μg/g)3214.3 3109.5植物富集倍数511.8 4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