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手指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领域。
二、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一种高技术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机器人手指方面,已有多种专利,如发明专利ZL021037337等,其共同存在的问题是,手指关节多,无法将很多个驱动电机安装到手指内,只能将多个驱动电机放到手掌内,结构复杂。无法满足各种机器人手指的不同需要。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几个关节联动的手指,包括大姆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中指与人的手指很相似,有两个关节,通电后两个并节可同时弯曲,断电后又可伸直,而大姆指的结构与中指相同,但只需一个关节。中指与大姆指相对布置。故在断电时,两者伸开,通电时两者的指尖合拢,达到抓取物体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为:一种机器人手指,包括大姆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其特性为:当通入直流电后,各指关节形成的机器人手指由伸直状态逐渐弯曲,以抓取物体。
手指的结构由内、中、外三层组成。大姆指由两指节组成,其它四指为三指节组成。内层由波莫合金块、多孔磁性场橡胶海绵组成磁路,在沿轴线的磁场作用下,将发生轴向收缩,由于其边缘固定在铰链上,因此,收缩的实际表现为弯曲。弯曲时同时使片弹簧弯曲,而断电后,片弹簧带动手指伸直。
中层为线圈,考虑到手指能弯曲,故线圈分为轴向的几个绕组连接而成。
外层为磁性橡胶皮,它的作用是构成圆柱形手指外皮,二是使磁力线形成回路,以增大磁通量。
由波莫合金、多孔磁性橡胶、海棉、外层磁性橡胶皮组成的磁力线回路,不论手指弯曲与否,其磁阻均很小,且稳定不变。
附图说明:
图1是中指的结构。
图2是中指弯曲两个45°后的形状。
图3是大姆指的结构。
图4是大姆指弯曲45°后的形状。
图5是大姆指和中指相对布置构成的抓手。
图6是大姆指和中指弯曲后形成抓取地形状。
具体实施方法:
图1是中指的结构图,食指、无名指、小指的结构亦相同。它由三层组成,中层为线圈,当通电后,中层形成环形的磁场,磁力线经过中轴,然后经外层套构成回路。中指由下列零件组成:1-外套;2-第一节手指线圈;3-第一节手指骨片;4-第一节手指固体导磁体;5-第一二节手指间或固体导磁体间的高弹性导磁体;6-第一和第二节手指的转轴;7-第二节手指的骨片;8-线圈的第二段;9-第二节手指的固体导磁体;10-弹簧片;11-指头软导磁体;12-第三节手指的固体导磁体;13-线圈的第三段;14-第三节手指的骨片;15-第二与第三节手指固体导磁体间的高弹性导磁体;16-第二与第三节手指的转轴。
由图看出,不论手指处于伸直或是弯曲状态,始终由固体导磁体、高弹性导磁体和外套形成连续的磁路,因而能保持较大的磁通量,从而能形成较大的磁力。固体导磁体4、9、12由高磁感应强度的波莫合金作成。高弹性导磁体5、15由磁粉,橡胶、发泡剂,经硫化为高导磁的橡胶海棉,具有很大的可变形性。手指端软导磁头11应有较适宜的弹性,相当于中弹性导磁体,作法与高弹性导磁体相同,只是发泡剂量要少一些。外套1的材料为磁性橡胶,由磁粉与橡胶混合炼制后硫化而成。骨片4、7、14的材料为硬塑料,不导磁。弹簧片10为铍铜,亦不导磁。
当电流由0逐渐增大时,轴向收缩力增大,手指的弯曲量增大,图2示手指的两个关节各转动到45°后,手指弯曲的形状。由图看出,此弯曲量已足够用了。
图3为大姆指的结构图,除少一节手指外,其结构与中指完全相同。图4示大姆指通用后,弯曲到45°的形状。图5示将大姆指和中指连在一起,构成手的情况,当两者不带电,伸直时,手指是张开的。当通电后(图6),两边的手指逐渐握拢,形成抓住物体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