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贵州半蒴苣苔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贵州半蒴苣苔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41412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7CN104041412A21申请号201410251602422申请日20140609A01H4/0020060171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地址53002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长岗路189号72发明人李翠张占江韦坤华李林轩韦莹王一诺王晓峰74专利代理机构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45106代理人黎明天54发明名称一种贵州半蒴苣苔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57摘要一种贵州半蒴苣苔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贵州半蒴苣苔顶芽作为外植体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外植体置于MS基本培养基中诱导得到丛生芽;将所述丛生芽。
2、置于MS壮苗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得到健壮植株;将所述健壮植株置于MS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完整的带根苗;取完整的带根苗进行炼苗后移植于石灰岩土壤生长一个半月,再移栽至大田。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得到的种苗健壮、成活率高,可在短期内提供大量贵州半蒴苣苔的优质种苗,对贵州半蒴苣苔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价值。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41412ACN104041412A1/1页21一种贵州半蒴苣苔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取贵州半蒴苣苔顶芽作为。
3、外植体,依次用2洗洁精水溶液浸泡510MIN、线状自来水冲洗1020MIN、添加23滴吐温20的100ML01升汞消毒79MIN、无菌水冲洗35次,最后用灭菌滤纸吸去表面水分,剪成长约1CM长的外植体;(2)顶芽分化获得丛生芽培养将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接种到MS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为2326、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时间为1012小时/天的条件下培养2530天,顶芽分化后获得丛生芽,其中MS培养基中含0515MG/L的6BA、0510MG/L的NAA、2530G/L蔗糖和4045G/L的琼脂,培养基的PH值为58;(3)丛生芽壮苗继代培养将步骤(2)中得到的试管苗不定芽置于MS增殖培养基。
4、中,在培养温度2326、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时间为1012小时/天的条件下培养2025天得到完整的健壮植株,其中MS壮苗培养基中含1020MG/L的6BA、0510MG/L的NAA、0510MG/LKT,2530G/L蔗糖和4045G/L的琼脂,培养基的PH值为58;(4)丛生芽生根培养将步骤(3)中得到的健壮植株置于MS生根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2326、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时间为1012小时/天的条件下培养2530天得到带根的完整植株,其中MS生根培养基中含1015MG/L的IAA、05MG/L的ABT、2530G/L蔗糖和4045G/L的琼脂,培养基的PH值为58;(5)炼。
5、苗与移栽步骤(4)获得带根的完整植株后,在室温为25的室内散射光照射24天,打开瓶盖,在瓶中加入少量自来水,炼苗24天,表面角质形成后将苗取出,洗净根部培养基,立即移栽到通风良好且弱光石灰岩土壤中,在石灰岩土壤中生长一个半月后移栽大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贵州半蒴苣苔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水为经高压灭菌的蒸馏水。权利要求书CN104041412A1/3页3一种贵州半蒴苣苔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繁殖方法,特别是一种贵州半蒴苣苔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背景技术0002贵州半蒴苣苔,为苦苣苔科植物贵州半蒴苣苔(HEMIBOEACAVALERIEIVA。
6、RPAUCINERVISWTWANGZYLI)。多年生草本。茎上升,无毛,不分枝或分枝,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福建、湖南等省。生于山谷林下石上,海拔2501500M。全草入药,微酸、涩,凉。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痈、烫伤、跌打损伤、刀伤出血,腹水。0003贵州半蒴苣苔花色褐紫色或淡绿色,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和一定的药用价值,一般生于山谷林下石上或阴处,林缘沟旁或岩石上、沟边石缝中,石灰岩山地阴湿处,对环境要求比较苛刻,加之近年来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使贵州半蒴苣苔植株数量大大减少。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生物技术组织培养方法,有效快速地提高贵州半蒴苣苔种苗的繁。
7、殖速度和质量,在短期内就能提供大量贵州半蒴苣苔的优质种苗。0005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取贵州半蒴苣苔顶芽作为外植体,依次用2洗洁精水溶液浸泡510MIN、线状自来水冲洗1015MIN、添加了23滴吐温20的100ML01升汞消毒79MIN、无菌水冲洗35次,最后用灭菌滤纸吸去表面水分,剪成长约1CM长的外植体,其中无菌水为经高压灭菌的蒸馏水,(2)顶芽分化获得丛生芽培养将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接种到MS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为2326,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时间为1012小时/天的条件下培养2530天,顶芽。
8、分化后获得丛生芽,其中MS培养基中含0515MG/L的6BA、0510MG/L的NAA(萘乙酸)、2530G/L蔗糖和4045G/L的琼脂,培养基的PH值为58,(3)丛生芽继代培养将步骤(2)中得到的试管苗不定芽置于MS增殖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2326,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时间为1012小时/天的条件下培养2025天得到完整的健壮植株,其中MS壮苗培养基中含1020MG/L的6BA(苄氨基腺嘌呤)、0510MG/L的NAA、0510MG/LKT(激动素),2530G/L蔗糖和4045G/L的琼脂,培养基的PH值为58,(4)丛生芽生根培养将步骤(3)中得到的健壮植株置于MS生根培养基。
9、中,在培养温度2326,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时间为1012小时/天的条件下培养2530天得到带根的完整植株,其中MS生根培养基中含1015MG/L的IAA(吲哚乙酸)、05MG/L的ABT(生根粉)、2530G/L蔗糖和4045G/L的琼脂,培养基的PH值为58,说明书CN104041412A2/3页4(5)炼苗与移栽步骤(4)获得带根的完整植株后,在室温为25的室内散射光照射24天,打开瓶盖,在瓶中加入少量自来水,炼苗24天,表面角质形成后将苗取出,洗净根部培养基,立即移栽到通风良好且弱光石灰岩土壤中,在石灰岩土壤中生长一个半月后移栽大田。0006采用生物技术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有。
10、效快速地提高贵州半蒴苣苔种苗的繁殖速度和质量,且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得到的种苗健壮、成活率高,对贵州半蒴苣苔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价值。具体实施方式000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0008一种贵州半蒴苣苔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取贵州半蒴苣苔顶芽作为外植体,依次用2洗洁精水溶液浸泡510MIN、线状自来水冲洗1020MIN、添加了23滴吐温20的100ML01升汞消毒79MIN、无菌水冲洗35次,最后用灭菌滤纸吸去表面水分,剪成长约1CM长的外植体,其中无菌水为经高压灭菌的蒸馏水,(2)顶芽分化获得丛生芽快速繁殖将步骤(1)得到的外植体。
11、接种到MS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为2326,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时间为1012H/D的条件下培养2530天,顶芽分化后获得大量丛生芽,其中MS培养基中含0515MG/L的6BA、0510MG/L的NAA、2530G/L蔗糖和4045G/L的琼脂,培养基的PH值为58,数据分析发现6BA,NAA对贵州半蒴苣苔丛生芽增殖倍率具有显著影响,根据生长率指标确定的最适培养基激素浓度为15MG/L的6BA和05MG/L的NAA,此时贵州半蒴苣苔顶芽分化倍率为572。0009表1不同激素对顶芽分化效果的影响注芽增殖倍数(30天后芽数接种时芽数)/接种时芽数(3)丛生芽壮苗培养将步骤(2)中得到的试管苗。
12、不定芽置于MS增殖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2326,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时间为1012小时/天的条件下培养2025天得到完整的健壮植株,其中MS壮苗培养基中含1020MG/L的6BA、0515MG/L的NAA、0104MG/LKT,2530G/L蔗糖和4045G/L的琼脂,培养基的PH值为58,观察发现,壮苗培养基中6BA浓度增加,贵州半蒴苣苔植株的高度增加长势趋好,培养基中添加02MG/L的KT、20MG/L的6BA和15MG/L的NAA壮苗效果最好,壮苗指数达到575,而且经过壮苗后得到的植株叶片舒展,适合进行生根培养;表2不同激素水平对贵州半蒴苣苔丛生芽壮苗效果的影响说明书CN104。
13、041412A3/3页5注壮苗指数茎粗(CM)/株高(CM)培养基上质量(G)/培养基下质量(G)全株质量(4)丛生芽生根培养将步骤(3)中得到的健壮植株置于MS生根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2326,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时间为1012小时/天的条件下培养2530天得到带根的完整植株,其中MS生根培养基中含1015MG/L的IAA、05MG/L的ABT、2530G/L蔗糖和40445G/L的琼脂,培养基的PH值为58;观察发现,培养基中IAA浓度增加,组培苗的生根率也增加;培养基中添加10MG/L的IBA和15MG/L的IAA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100,平均根长达到468CM;表3不同激素水平对贵州半蒴苣苔组培苗生根效果的影响(6)炼苗与移栽获得带根的完整植株后,在室温为25的室内散射光照射24天,打开瓶盖,在瓶中加入少量自来水,炼苗24天,表面角质形成后将苗取出,洗净根部培养基,立即移栽到通风良好且弱光的石灰岩及沙土壤(11)基质中,在石灰岩及沙土壤中生长一个月后移栽大田。移栽后一个星期内,每天早8点到晚6点喷雾35次,每次10MIN,此后每天早8点、晚6点各喷雾1次,每次10MIN;移栽时温度条件为1828,相对湿度7580,遮阳率60。说明书CN10404141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