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722231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38791.X

申请日:

2012.09.13

公开号:

CN102868222A

公开日:

2013.01.0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H02J 13/00申请公布日:201301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J 13/00申请日:20120913|||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2J 13/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变更后权利人: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0036 江苏省南京市凤凰西街243号变更后权利人:210036 江苏省南京市凤凰西街243号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江苏省电力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江苏省电力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登记生效日:20121226|||公开

IPC分类号:

H02J13/00

主分类号:

H02J13/00

申请人: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电力公司

发明人:

宋亮亮; 汪萍; 袁宇波; 高磊; 卜强生; 崔玉; 曹海欧; 易新

地址:

210036 江苏省南京市凤凰西街24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代理人:

董建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通过获取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数据集接收配置中所对应的端口信息,与装置之间的光纤外回路连接关系相结合,对智能变电站智能装置和交换机(过程层与间隔层)设备之间或者智能装置和智能装置设备之间的光纤二次回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命名,以方便检修人员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快速安全的检修,为智能变电站现场运维工作的安全性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设计合理,便于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取需要命名的智能变电站中的任一光纤二次回路;步骤(2)根据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的数据集接收配置,获取对应的端口信息;步骤(3)根据步骤(2)获取的端口信息,在构成光纤二次回路的光纤两端标识相应纤芯与二次设备使用端口的对应信息;步骤(4)判断光纤二次回路的信息传输方式,若光纤二次回路连接两个智能装置,则为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并执行步骤(5)对此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若光纤二次回路连接智能装置和交换机,则为组网信息传输方式,并执行步骤(6),对此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步骤(5)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的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根据命名规则,分别对靠近两侧智能装置的尾纤和连接的光配架端口进行命名;步骤(6)组网信息传输方式的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根据命名规则,分别对靠近两侧智能装置的尾纤进行命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二次设备包括智能装置和交换机两种设备形式。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为经过若干个光配架,采用尾纤分别将两侧的二次设备连接至对应的光配架端口;所述组网信息传输方式为智能装置和交换机采用光纤直接连接。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尾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板编号、接收口\发送口、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光纤对端所连光配架的端口编号;所述光配架端口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光配架的端口编号、光纤对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板编号、接收口\发送口、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配架的端口编号由左往右依次为光配架的编号、光纤位于光配架的层数和该层的端口号。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智能装置端尾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板编号、接收口\发送口、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光纤对端所连交换机的端口号;所述交换机尾端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交换机的端口号、光纤对端智所连能装置的背板编号、接收口\发送口、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

说明书

说明书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变电站运行检修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属于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通常描述常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装置的二次回路有两部分组成,第一是端子排,第二是回路号,在智能变电站运行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能够根据端子排和回路号所提供的信息,迅速找到故障点,从而及时进行故障处理,但是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来说,既没有端子排,也没有了回路号这两种概念,取代它的是继电保护装置的光口、光纤连接配线架(以下简称光配架)和光纤(缆),同时按数据属性划分引入了数据集和“虚端子”的概念,但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设备中针对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我们要同样需要体现端子排和回路号两点信息才行,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设备的信息接收采用基于端口的绑定技术,先期由厂家的私有文件进行定义,光纤二次回路的连接关系表具体设计者出具,目前,还没一种对光纤二次回路命名的方法,既能够体现端子排和回路号两点信息,还符合继电保护调度运行规范的要求,从而在智能变电站故障发生时,检修人员极不方便对智能变电站运行检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通过获取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数据集接收配置中所对应的端口信息,与装置之间的光纤外回路连接关系相结合,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光纤二次回路进行命名,以方便检修人员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快速安全的检修,设计合理,便于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需要命名的智能变电站中的任一光纤二次回路;
步骤(2)根据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的数据集接收配置,获取对应的端口信息;
步骤(3)根据步骤(2)获取的端口信息,在构成光纤二次回路的光纤两端标识相应纤芯与二次设备使用端口的对应信息;
步骤(4)判断光纤二次回路的信息传输方式,若光纤二次回路连接两个智能装置,则为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并执行步骤(5)对此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若光纤二次回路连接智能装置和交换机,则为组网信息传输方式,并执行步骤(6),对此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
步骤(5)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的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根据命名规则,分别对靠近两侧智能装置的尾纤和连接的光配架端口进行命名;
步骤(6)组网信息传输方式的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根据命名规则,分别对靠近两侧智能装置的尾纤进行命名。
前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二次设备包括智能装置和交换机两种设备形式。
前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为经过若干个光配架,采用尾纤分别将两侧的二次设备连接至对应的光配架端口,
前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尾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板编号、接收口\发送口、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光纤对端所连光配架的端口编号;所述光配架端口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光配架的端口编号、光纤对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板编号、接收口\发送口、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
前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配架的端口编号由左往右依次为光配架的编号、光纤位于光配架的层数和该层的端口号。
前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智能装置端尾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板编号、接收口\发送口、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光纤对端所连交换机的端口号;所述交换机尾端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交换机的端口号、光纤对端智所连能装置的背板编号、接收口\发送口、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通过获取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数据集接收配置中所对应的端口信息,与装置之间的光纤外回路连接关系相结合,对智能变电站中智能装置和交换机(过程层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光纤二次回路进行命名,通过将光纤外回路编号与该光纤中传输的信息对以方便检修人员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快速安全的检修,设计合理,便于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的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命名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的组网信息传输方式命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是建立在相应的智能二次设备命名符合调度运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变电站SCD配置文件是全站二次回路的汇总体现,其根据不同类型装置的数据模型参考常规二次回路按照模拟量开入、开关量开入、开关量开出的分类,将智能设备之间的虚端子通过标准表格的形式连接起来,该连接关系可以展现包括信息集编号、信息内容、起点设备名称、起点设备虚端子号、起点设备数据属性、终点设备名称、终点设备虚端子号、终点设备数据属性等,通过起点设备虚端子号与终点设备虚端子号将智能设备关联,为保证光纤回路的正确,需要其设计施工满足装置功能实现要求,包括:
a)设计单位提供:装置端口的尾纤至光配架端口的对应连接关系表、小室内尾缆正常使用和备用芯号,智能设备和交换机的端口配置说明;
b)施工单位:按照光配架上的纤芯熔接说明将光缆的纤芯熔接,保证熔接质量和工艺符合要求,并记录熔接顺序说明,以保证同一纤芯两侧光配架端口的一一对应。
在上述工作完成后,需要对光纤二次回路的进行命名,通过获取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数据集接收配置中所对应的端口信息,与装置之间的光纤外回路连接关系相结合,对智能变电站中智能装置和交换机(过程层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光纤二次回路进行命名,通过将光纤外回路编号与该光纤中传输的信息对以方便检修人员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快速安全的检修,方法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取需要命名的智能变电站中的任一光纤二次回路;
第二步,根据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的数据集接收配置,获取对应的端口信息;
第三步,根据第二步获取的端口信息,在构成光纤二次回路的光纤两端标识相应纤芯与二次设备使用端口的对应信息,这里的二次设备包括智能装置和交换机两种设备形式,其中智能装置为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设备,交换机为智能变电站的间隔层设备;
第四步,判断光纤二次回路的信息传输方式,若光纤二次回路连接两个智能装置,则为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并执行第五步对此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若光纤二次回路连接智能装置和交换机,则为组网信息传输方式,并执行第六步,对此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其中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为经过若干个光配架,采用尾纤分别将两侧的二次设备(智能装置)连接至对应的光配架端口,组网信息传输方式为智能装置和交换机采用光纤直接连接。
第五步,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的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根据命名规则,分别对靠近两侧智能装置的尾纤和连接的光配架端口进行命名,具体如下:
其中尾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板编号、接收口\发送口、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光纤对端所连光配架的端口编号;光配架端口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光配架的端口编号、光纤对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板编号、接收口\发送口、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
所述光配架的端口编号由左往右依次为光配架的编号、光纤位于光配架的层数和该层的端口号;
如图1所示,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的光纤二次回路命名的示意图,#3R3/1‑A‑1:#3代表光纤首端所连装置背板编号(从右往左计算),R3指对应的光纤接口编号,R代表接收(Receive)口,3代表第三个口;1‑A‑1指光纤末端所连光配架的端口编号,前一个1代表第一个光配架,A代表该光配架的第1层,第二个1代表该层的第1个口,光纤接收端口的另一个发送T(Transmit)口的命名原则和R口相同,图1中其他端口的命名方式,与此类似,这里就不一一叙述;
第六步,组网信息传输方式的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根据命名规则,分别对靠近两侧智能装置的尾纤进行命名,具体如下:
所述智能装置端尾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板编号、接收口\发送口、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光纤对端所连交换机的端口号;所述交换机尾端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交换机的端口号、光纤对端智所连能装置的背板编号、接收口\发送口、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如图2所示,组网信息传输方式的光纤二次回路命名的示意图,解释与图1相似,故也不一一叙述。
综上所述,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仅能体现其与装置端口的对应关系,采用本发明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将光纤外回路命名和光纤中传输的数据集信息相结合,本发明的命名方法,成功在江苏电网220kV广汇智能变电站、500kV溧阳智能变电站的现场中得到了应用,举其中一个纤二次回路二次回路为例子,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及二次设备光口连接关系表,如下表1所示:
表1智能二次设备光口连接关系表(示例)

通过对光纤回路命名原理图和端口信息对照表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弥补了现有智能变电站对光纤二次回路命名不清晰的不足,已在江苏电网新建智能变电站中得到推广,为智能变电站现场运维工作的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方便检修人员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快速安全的检修,设计合理,便于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6822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09 CN 102868222 A *CN102868222A* (21)申请号 201210338791.X (22)申请日 2012.09.13 H02J 13/00(2006.01) (71)申请人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地址 210036 江苏省南京市凤凰西街 243 号 申请人 江苏省电力公司 (72)发明人 宋亮亮 汪萍 袁宇波 高磊 卜强生 崔玉 曹海欧 易新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224 代理人 董建林 (54) 发明名称 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

2、纤二次回路命 名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 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通过获取智能变电站 二次设备的数据集接收配置中所对应的端口信 息, 与装置之间的光纤外回路连接关系相结合, 对 智能变电站智能装置和交换机 (过程层与间隔层) 设备之间或者智能装置和智能装置设备之间的光 纤二次回路, 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命名, 以方便检 修人员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快速安全的检修, 为智 能变电站现场运维工作的安全性起到重要的推进 作用, 设计合理, 便于实现,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3、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1) 选取需要命名的智能变电站中的任一光纤二次回路 ; 步骤 (2) 根据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的数据集接收配置, 获取对应的端口信息 ; 步骤 (3) 根据步骤 (2) 获取的端口信息, 在构成光纤二次回路的光纤两端标识相应纤 芯与二次设备使用端口的对应信息 ; 步骤 (4) 判断光纤二次回路的信息传输方式, 若光纤二次回路连接两个智能装置, 则为 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 并执行步骤 (5) 对此光纤二。

4、次回路的命名, 若光纤二次回路连接智能 装置和交换机, 则为组网信息传输方式, 并执行步骤 (6) , 对此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 ; 步骤 (5) 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的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 根据命名规则, 分别对靠近两侧 智能装置的尾纤和连接的光配架端口进行命名 ; 步骤 (6) 组网信息传输方式的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 根据命名规则, 分别对靠近两侧智 能装置的尾纤进行命名。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其特征 在于 : 步骤 (3) 所述二次设备包括智能装置和交换机两种设备形式。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

5、路命名方法, 其特征 在于 : 步骤 (4) 所述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为经过若干个光配架, 采用尾纤分别将两侧的二 次设备连接至对应的光配架端口 ; 所述组网信息传输方式为智能装置和交换机采用光纤直 接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其特 征在于 : 步骤 (5) 所述尾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板编 号、 接收口 发送口、 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 光纤对端所连光配架的端口编号 ; 所述光配 架端口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光配架的端口编号、 光纤对端所连智能 装置的背板编号、 接收口 发送口、 所连智能。

6、装置的端口号。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其特征 在于 : 所述光配架的端口编号由左往右依次为光配架的编号、 光纤位于光配架的层数和该 层的端口号。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其特征 在于 : 步骤 (6) 所述智能装置端尾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智能装置 的背板编号、 接收口 发送口、 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 光纤对端所连交换机的端口号 ; 所 述交换机尾端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交换机的端口号、 光纤对端智 所连能装置的背板编号、 接收口 发送口、 所连智。

7、能装置的端口号。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68222 A 2 1/4 页 3 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变电站运行检修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 次回路命名方法, 属于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电力系统中, 通常描述常规二次设备, 如继电保护装置的二次回路有两部分组 成, 第一是端子排, 第二是回路号, 在智能变电站运行检修过程中, 检修人员能够根据端子 排和回路号所提供的信息, 迅速找到故障点, 从而及时进行故障处理, 但是随着智能变电站 的快速发展, 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设备, 如继电保护来说, 。

8、既没有端子排, 也没有了回路号 这两种概念, 取代它的是继电保护装置的光口、 光纤连接配线架 (以下简称光配架) 和光纤 (缆) , 同时按数据属性划分引入了数据集和 “虚端子” 的概念, 但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设备 中针对光纤二次回路命名, 我们要同样需要体现端子排和回路号两点信息才行, 智能变电 站中的二次设备的信息接收采用基于端口的绑定技术, 先期由厂家的私有文件进行定义, 光纤二次回路的连接关系表具体设计者出具, 目前, 还没一种对光纤二次回路命名的方法, 既能够体现端子排和回路号两点信息, 还符合继电保护调度运行规范的要求, 从而在智能 变电站故障发生时, 检修人员极不方便对智能变电站。

9、运行检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提供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 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通过获取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数据集接收配置中所对应的端口信 息, 与装置之间的光纤外回路连接关系相结合, 对智能变电站过程层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 光纤二次回路进行命名, 以方便检修人员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快速安全的检修, 设计合理, 便 于实现,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 0005 一种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以下 步骤, 0006 步骤 (1) 选取需要命名的智能变电站中的任。

10、一光纤二次回路 ; 0007 步骤 (2) 根据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的数据集接收配置, 获取对应的端口信息 ; 0008 步骤 (3) 根据步骤 (2) 获取的端口信息, 在构成光纤二次回路的光纤两端标识相 应纤芯与二次设备使用端口的对应信息 ; 0009 步骤 (4) 判断光纤二次回路的信息传输方式, 若光纤二次回路连接两个智能装置, 则为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 并执行步骤 (5) 对此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 若光纤二次回路连接 智能装置和交换机, 则为组网信息传输方式, 并执行步骤 (6) , 对此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 ; 0010 步骤 (5) 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的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 根据命。

11、名规则, 分别对靠近 两侧智能装置的尾纤和连接的光配架端口进行命名 ; 0011 步骤 (6) 组网信息传输方式的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 根据命名规则, 分别对靠近两 说 明 书 CN 102868222 A 3 2/4 页 4 侧智能装置的尾纤进行命名。 0012 前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3) 所述二次设备包括智能装置和交换机两种设备形式。 0013 前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4) 所述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为经过若干个光配架, 采用尾纤分别将两侧的二次设备连接 至对应的光配架端口, 0014。

12、 前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5) 所述尾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板编号、 接收口 发送口、 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 光纤对端所连光配架的端口编号 ; 所述光配架端口的命 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光配架的端口编号、 光纤对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板 编号、 接收口 发送口、 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 0015 前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光 配架的端口编号由左往右依次为光配架的编号、 光纤位于光配架的层数和该层的端口号。 0016 前述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

13、回路命名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6) 所述智能装置端尾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板编 号、 接收口 发送口、 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 光纤对端所连交换机的端口号 ; 所述交换机 尾端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交换机的端口号、 光纤对端智所连能装 置的背板编号、 接收口 发送口、 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 0017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 命名方法, 通过获取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数据集接收配置中所对应的端口信息, 与装置 之间的光纤外回路连接关系相结合, 对智能变电站中智能装置和交换机 (过程层与间。

14、隔层) 设备之间的光纤二次回路进行命名, 通过将光纤外回路编号与该光纤中传输的信息对以方 便检修人员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快速安全的检修, 设计合理, 便于实现,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 景。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是本发明的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的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命名的示意图。 0019 图 2 是本发明的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的组网信息传输方式命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0021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光纤二次回路 的命名是建立在相应的智能二次设备命名符合调度运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进行, 智能变电 站 。

15、SCD 配置文件是全站二次回路的汇总体现, 其根据不同类型装置的数据模型参考常规二 次回路按照模拟量开入、 开关量开入、 开关量开出的分类, 将智能设备之间的虚端子通过标 准表格的形式连接起来, 该连接关系可以展现包括信息集编号、 信息内容、 起点设备名称、 起点设备虚端子号、 起点设备数据属性、 终点设备名称、 终点设备虚端子号、 终点设备数据 属性等, 通过起点设备虚端子号与终点设备虚端子号将智能设备关联, 为保证光纤回路的 正确, 需要其设计施工满足装置功能实现要求, 包括 : 说 明 书 CN 102868222 A 4 3/4 页 5 0022 a) 设计单位提供 : 装置端口的尾纤。

16、至光配架端口的对应连接关系表、 小室内尾缆 正常使用和备用芯号, 智能设备和交换机的端口配置说明 ; 0023 b) 施工单位 : 按照光配架上的纤芯熔接说明将光缆的纤芯熔接, 保证熔接质量和 工艺符合要求, 并记录熔接顺序说明, 以保证同一纤芯两侧光配架端口的一一对应。 0024 在上述工作完成后, 需要对光纤二次回路的进行命名, 通过获取智能变电站二次 设备的数据集接收配置中所对应的端口信息, 与装置之间的光纤外回路连接关系相结合, 对智能变电站中智能装置和交换机 (过程层与间隔层) 设备之间的光纤二次回路进行命名, 通过将光纤外回路编号与该光纤中传输的信息对以方便检修人员对智能变电站进行。

17、快速 安全的检修, 方法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 0025 第一步, 选取需要命名的智能变电站中的任一光纤二次回路 ; 0026 第二步, 根据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的数据集接收配置, 获取对应的端口信息 ; 0027 第三步, 根据第二步获取的端口信息, 在构成光纤二次回路的光纤两端标识相应 纤芯与二次设备使用端口的对应信息, 这里的二次设备包括智能装置和交换机两种设备形 式, 其中智能装置为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设备, 交换机为智能变电站的间隔层设备 ; 0028 第四步, 判断光纤二次回路的信息传输方式, 若光纤二次回路连接两个智能装置, 则为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 并执行第五步对此光纤二次回路的命。

18、名, 若光纤二次回路连接 智能装置和交换机, 则为组网信息传输方式, 并执行第六步, 对此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 其 中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为经过若干个光配架, 采用尾纤分别将两侧的二次设备 (智能装置) 连接至对应的光配架端口, 组网信息传输方式为智能装置和交换机采用光纤直接连接。 0029 第五步, 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的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 根据命名规则, 分别对靠近 两侧智能装置的尾纤和连接的光配架端口进行命名, 具体如下 : 0030 其中尾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板编号、 接收 口 发送口、 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 光纤对端所连光配架的端口编号 ; 光配架端口。

19、的命名 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光配架的端口编号、 光纤对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板编 号、 接收口 发送口、 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 ; 0031 所述光配架的端口编号由左往右依次为光配架的编号、 光纤位于光配架的层数和 该层的端口号 ; 0032 如图 1 所示, 点对点信息传输方式的光纤二次回路命名的示意图, #3R3/1-A-1 : #3 代表光纤首端所连装置背板编号 (从右往左计算) , R3 指对应的光纤接口编号, R 代表接收 (Receive) 口, 3 代表第三个口 ; 1-A-1 指光纤末端所连光配架的端口编号, 前一个 1 代表第 一个光配架, A 代表该光配架的第 1 。

20、层, 第二个 1 代表该层的第 1 个口, 光纤接收端口的另 一个发送 T(Transmit) 口的命名原则和 R 口相同, 图 1 中其他端口的命名方式, 与此类似, 这里就不一一叙述 ; 0033 第六步, 组网信息传输方式的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 根据命名规则, 分别对靠近两 侧智能装置的尾纤进行命名, 具体如下 : 0034 所述智能装置端尾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智能装置的背 板编号、 接收口 发送口、 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 光纤对端所连交换机的端口号 ; 所述交 换机尾端纤的命名规则为由左往右依次为光纤本端所连交换机的端口号、 光纤对端智所连 能装置的背板编号、 接。

21、收口发送口、 所连智能装置的端口号, 如图2所示, 组网信息传输方 说 明 书 CN 102868222 A 5 4/4 页 6 式的光纤二次回路命名的示意图, 解释与图 1 相似, 故也不一一叙述。 0035 综上所述, 光纤二次回路的命名仅能体现其与装置端口的对应关系, 采用本发明 的基于端口配置的智能变电站光纤二次回路命名方法, 将光纤外回路命名和光纤中传输的 数据集信息相结合, 本发明的命名方法, 成功在江苏电网 220kV 广汇智能变电站、 500kV 溧 阳智能变电站的现场中得到了应用, 举其中一个纤二次回路二次回路为例子, 光纤二次回 路的命名及二次设备光口连接关系表, 如下表 。

22、1 所示 : 0036 表 1 智能二次设备光口连接关系表 ( 示例 ) 0037 0038 通过对光纤回路命名原理图和端口信息对照表相结合的方式, 能够有效的弥补了 现有智能变电站对光纤二次回路命名不清晰的不足, 已在江苏电网新建智能变电站中得到 推广, 为智能变电站现场运维工作的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 方便检修人员对智能变电站进 行快速安全的检修, 设计合理, 便于实现,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39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 了解,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 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2868222 A 6 1/1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68222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