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套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双套管.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2951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2.04 CN 104329517 A (21)申请号 201410563442.7 (22)申请日 2014.10.21 201410437041.7 2014.08.28 CN F16L 9/14(2006.01) F16L 55/24(2006.01) F16L 58/00(2006.01) (71)申请人 河北久通耐磨防腐管道有限公司 地址 072154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于家庄工 贸街 219 号 (72)发明人 孙跃良 孙悟斯 孙文颖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
2、伙 ) 11371 代理人 吴开磊 (54) 发明名称 一种双套管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除灰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 种双套管。该双套管, 包括内管和外管 ; 所述内管 套设在所述外管内, 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 管的内壁相贴合 ; 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 顺次、 同轴排布且将所述内管贯穿的通风管 ; 并 且, 每个所述通风管的两端的管口与所述内管的 内腔相通 ; 处于每相邻两个通风管之间的所述内 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环, 所述导流环上设置有 通孔 ; 所述内管、 所述通风管和所述导流环一体 成型。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双套管其克服了现有技 术中将小管焊接或螺纹连接在大管内而存在的。
3、小 管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从整体上提高双套管的使 用性能, 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29517 A CN 104329517 A 1/1 页 2 1. 一种双套管, 其特征在于, 包括内管和外管 ; 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管内, 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相贴合 ; 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顺次、 同轴排布且将所述内管贯穿的通风管 ; 并且, 每个 所述通风管的两端。
4、的管口与所述内管的内腔相通 ; 处于每相邻两个通风管之间的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环, 所述导流环上设置有 通孔 ; 所述内管、 所述通风管和所述导流环一体成型。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套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管的厚度与所述外管的厚度的 比为 : 7/8-5/3 ; 所述通风管的厚度与所述内管的厚度相等。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双套管, 其特征在于, 所有的所述通风管的长度相等, 且所有 所述通风管的管口呈斜面。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双套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环垂直设置在所述内管的内 壁上, 其远离所述内管的内壁的一端与所述通风管远离所述内管的一侧平齐。。
5、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双套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导流环的中部, 且 其横截面为圆形。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双套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环的厚度为 5-7mm。 7. 根据权利要求 1-6 任一项所述的双套管,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通风管的长度为 400-550 毫米。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双套管,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中, 按照 重量份数计, 其组份包括 : 碳 300-450 份、 铬 300-1500 份、 锰 50-70 份、 钼 30-300 份、 镍 90-100 份。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双套管, 。
6、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中, 按照 重量份数计, 其组份包括 : 碳 210-280 份、 铬 2000-3000 份、 锰 50-100 份、 钼 180-300 份、 镍 200-1800 份、 铜 125-200 份。 10.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双套管,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中, 按照 重量份数计, 其组份包括 : 碳 280-350 份、 铬 1000-1500 份、 锰 50-80 份、 钼 100-200 份、 镍 150-400 份、 铜 140-250 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29517 A 2 1/6 页 3 一种。
7、双套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除灰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双套管。 背景技术 0002 双套管除灰技术是一项正压浓相输送技术, 其作用是通过管道利用具有一定速度 和压力的气流, 将固体颗粒物, 由起点输送至终点。 其结构为大管套小管, 即在大管(内壁) 的上部, 用螺栓和焊接装设一小直径的小管, 小管每隔一定间距开设一特定的开口 ( 使其 与大管的内部相通 ), 在输送的过程中, 设有多个开口的小管会形成紊流, 在加上固体颗粒 物自身的重力, 其会慢慢的沉降在大管底部, 进而达到除灰效果。 0003 但是, 在相关技术中, 这种常见的双套管, 小管直接螺栓连接或者焊接在大管内壁。
8、 上部, 在工作的过程中, 整个小管相当于是悬吊的, 再加上在某些特定环境的作业中, 双套 管会出现较大程度的振动, 进而使得小管常常会出现脱落的现象。 小管一旦脱落, 整个双套 管的除灰功能失效, 且脱落点不易排查和修复。 因此, 提供一种有效防止小管脱落的双套管 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套管, 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5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双套管, 包括内管和外管 ; 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管 内, 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相贴合 ; 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顺次、 同轴 排布且将所述内管贯穿的通风管 ; 。
9、并且, 每个所述通风管的两端的管口与所述内管的内腔 相通 ; 处于每相邻两个通风管之间的所述内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环, 所述导流环上设置 有通孔 ; 所述内管、 所述通风管和所述导流环一体成型。 0006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双套管, 其结构组件主要包括内管和外管, 外管作为支撑件, 其 提供了套设内管的空间, 而内管则为双套管的主要结构 ; 具体的, 其外壁与外管的内壁相贴 合, 而且其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顺次、 同轴排布且将所述内管贯穿的通风管 ; 所有的通风管均 顺次同轴排布 ( 即成一行排布, 且均同轴 ), 而且将整个内管贯穿 ( 所有的通风管成一行排 布后的长度与内管的长度一致)。 并且每。
10、个通风管存在与内管的内腔相通的管口, 这样在除 尘的过程中, 可形成供气流通过的副风道。 另外, 由于处于每相邻两个通风管之间的所述内 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环, 所述导流环上设置有通孔, 这样, 在从双套管的一端向另一端通 风的过程中, 每相邻的两个通风管可以通过导流环得以贯通, 而导流环本身也可以阻挡部 分固体颗粒, 将通风管、 导流环等作为副风道时, 即可形成紊流, 便于固体颗粒掉落并沉积 在内管底部, 并且达到除尘效果。 更为重要的, 由于在本发明的双套管中, 内管、 通风管和导 流环一体成型设置的, 其是作为一个整体套设在外管内 ( 具体为外管内壁 ), 并与外管呈预 应力装配, 进而。
11、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将小管焊接或螺纹连接在大管内而存在的小管易脱落的 技术问题, 从整体上提高双套管的使用性能, 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0007 可选的, 所述内管的厚度与所述外管的厚度的比为 : 7/8-5/3 ; 所述通风管的厚度 说 明 书 CN 104329517 A 3 2/6 页 4 与所述内管的厚度相等。 0008 可选的, 所有的所述通风管的长度相等, 且所有所述通风管的管口呈斜面。 0009 可选的, 所述导流环垂直设置在所述内管的内壁上, 其远离所述内管的内壁的一 端与所述通风管远离所述内管的一侧平齐。 0010 可选的, 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导流环的中部, 且其横截面为圆形。 0。
12、011 可选的, 所述导流环的厚度为 5-7mm。 0012 可选的, 每个所述通风管的长度为 400-550 毫米。 0013 可选的, 在所述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中, 按照重量份数计, 其组份包括 : 0014 碳 300-450 份、 铬 300-1500 份、 锰 50-70 份、 钼 30-300 份、 镍 90-100 份 ; 0015 由以上组份制成的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 ( 一体成型 ), 其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 与普通的低碳钢材质的产品相比, 其磨耗量是低碳钢 6 -10。 0016 可选的, 在所述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中, 按照重量份数计, 其组份包括 : 0017 。
13、碳 210-280 份、 铬 2000-3000 份、 锰 50-100 份、 钼 180-300 份、 镍 200-1800 份、 铜 125-200 份 ; 0018 由上述组份制成的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 其通过组份的优选和配伍, 制成的产品 就有非常好的耐酸性腐蚀, 与普通的不锈钢制品相比, 其使用寿命为不锈钢制品的 10 倍以 上。 0019 可选的, 在所述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中, 按照重量份数计, 其组份包括 : 0020 碳 280-350 份、 铬 1000-1500 份、 锰 50-80 份、 钼 100-200 份、 镍 150-400 份、 铜 140-250 份。。
14、 0021 由上述组份制成的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 其属于耐碱性腐蚀制品, 其使用寿命为 不锈钢制品的 10 倍以上。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具体 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 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3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二提供的双套管的横向剖面图 ; 0024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二提供的双套管的纵向剖面图 ; 0025 附图标记 : 101- 外。
15、管、 102- 内管、 103- 通风管、 201- 导流环、 202- 通孔、 203- 粉料 丘, 其中图 2 中所示的箭头为粉体材料气流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的描述, 基于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 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0027 请参考图1和图2,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双套管, 包括内管102和外管101 ; 所述内管 102 套设在所述外管 101 内, 且所述内管 102 的外壁与所述外管 101 的内壁。
16、相贴合 ; 所述内 说 明 书 CN 104329517 A 4 3/6 页 5 管 102 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顺次、 同轴排布且将所述内管 102 贯穿的通风管 103 ; 并且, 每 个所述通风管 103 的两端的管口与所述内管 102 的内腔相通 ; 处于每相邻两个通风管 103 之间的所述内管 102 的内壁上设置有导流环 201, 所述导流环 201 上设置有通孔 202 ; 所述 内管 102、 所述通风管 103 和所述导流环 201 一体成型 ; 在上述的基础之上, 本发明的双套 管可以同时结合以下一项或所有的限定内容 : 为了实现较高的抗压性能, 并且尽可能的减 少内管 10。
17、2 的重量, 优选的, 所述内管 102 的厚度与所述外管 101 的厚度的比为 : 7/8-5/3 ; 所述通风管 103 的厚度与所述内管 102 的厚度相等。另外, 为了便于成型, 且易于实现紊 流, 优选的, 所有的所述通风管 103 的长度相等, 且所有所述通风管 103 的管口呈斜面 ( 与 其轴线的角度在 40-50之间 ) ; 优选的, 为了满足导流环 201 的导流性能 ( 保证一部分气 流顺利通过, 而其中的一些固体颗粒物被阻挡而下落 ) ; 所述导流环 201 垂直设置在所述内 管102的内壁上, 其远离所述内管102的内壁的一端与所述通风管103远离所述内管102的 一。
18、侧平齐 ; 同时, 所述通孔 202 设置在所述导流环 201 的中部, 且其横截面为圆形。此外, 为 了满足多规格尺寸的需求, 尽可能的将其以较多形式的规格应用到实际的除尘中, 优选的, 所述导流环 201 的厚度为 5-7mm, 同时其可以减轻内管 102 的重量 ; 每个所述通风管 103 的 长度为 400-550 毫米。 0028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双套管, 其结构组件主要包括内管 102 和外管 101, 外管 101 作 为支撑件, 其提供了套设内管 102 的空间, 而内管 102 则为双套管的主要结构 ; 具体的, 其 外壁与外管 101 的内壁相贴合, 而且其内壁上设置有多个。
19、顺次、 同轴排布且将所述内管 102 贯穿的通风管103 ; 所有的通风管103均顺次同轴排布(即成一行排布, 且均同轴), 而且将 整个内管 102 贯穿 ( 所有的通风管 103 成一行排布后的长度与内管 102 的长度一致 )。并 且每个通风管103存在与内管102的内腔相通的管口, 这样在除尘的过程中, 可形成供气流 通过的副风道。另外, 由于处于每相邻两个通风管 103 之间的所述内管 102 的内壁上设置 有导流环201, 所述导流环201上设置有通孔202, 这样, 在从双套管的一端向另一端通风的 过程中, 每相邻的两个通风管 103 可以通过导流环 201 得以贯通, 而导流环。
20、 201 本身也可以 阻挡部分固体颗粒, 将通风管 103、 导流环 201 等作为副风道时, 即可形成紊流, 便于固体颗 粒掉落并沉积在内管 102 底部, 并且达到除尘效果。更为重要的, 由于在发明的双套管中, 内管 102、 通风管 103 和导流环 201 一体成型设置的, 其是作为一个整体套设在外管 101 内 ( 具体为外管 101 外壁 ), 并与外管 101 呈预应力装配, 进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将小管焊接 或螺纹连接在大管内而存在的小管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从整体上提高双套管的使用性能, 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0029 此外, 本发明还结合上述的内容, 对双套管的组成提供了以下具体。
21、的实施例 : 0030 实施例一 0031 本实施例的双套管, 包括内管 102 和外管 101 ; 所述内管 102 套设在所述外管 101 内, 且所述内管102的外壁与所述外管101的内壁相贴合 ; 所述内管10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 个顺次、 同轴排布且将所述内管 102 贯穿的通风管 103 ; 并且, 每个所述通风管 103 的两端 的管口与所述内管 102 的内腔相通 ; 处于每相邻两个通风管 103 之间的所述内管 102 的内 壁上设置有导流环 201, 所述导流环 201 上设置有通孔 202 ; 所述内管 102、 所述通风管 103 和所述导流环 201 一体成型。 003。
22、2 实施例二 说 明 书 CN 104329517 A 5 4/6 页 6 0033 本实施例的双套管, 包括内管 102 和外管 101 ; 所述内管 102 套设在所述外管 101 内, 且所述内管102的外壁与所述外管101的内壁相贴合 ; 所述内管10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 个顺次、 同轴排布且将所述内管 102 贯穿的通风管 103 ; 并且, 每个所述通风管 103 的两端 的管口与所述内管 102 的内腔相通 ; 处于每相邻两个通风管 103 之间的所述内管 102 的内 壁上设置有导流环 201, 所述导流环 201 上设置有通孔 202 ; 所述内管 102、 所述通风管 103。
23、 和所述导流环 201 一体成型。 0034 其中, 所述内管 102 的厚度与所述外管 101 的厚度的比为 : 7/8-5/3 ; 所述通风管 103 的厚度与所述内管 102 的厚度相等 ; 所有的所述通风管 103 的长度相等, 且所有所述通 风管103的管口呈斜面 ; 所述导流环201垂直设置在所述内管102的内壁上, 其远离所述内 管 102 的内壁的一端与所述通风管 103 远离所述内管 102 的一侧平齐 ; 所述通孔 202 设置 在所述导流环 201 的中部, 且其横截面为圆形 ; 所述导流环 201 的厚度为 5-7mm ; 每个所述 通风管 103 的长度为 400-5。
24、50 毫米。 0035 另外, 在本实施例中, 具体的, 外管 101 的厚度为 : 6-8mm ; 而内管 102 的厚度具体 在 7-10mm 之间。 0036 设备运行中, 主风道(从内管102处进入)、 副风道(从端部的通风管103处进入) 为同一正压气源, 粉料会因自重沉降, 聚积在管道下部成粉料丘 203, 并不断增高导致主风 道截面积变小, 风压上升, 强气流即通过副风道入口 ( 处于内部的多个通风管 103 的一端 ) 进入副风道, 通过导流环 201 作用从通风管 103 的另一端喷出, 形成紊流, 对粉料丘 203 进 行扰动分割向前推移到下一个紊流单元, 将粉料输送到终点。
25、。当系统停止运行两风道保持 畅通, 确保下次顺利启动。 0037 为了使得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双套管得到更好的应用, 更加有效应用到除尘的领 域中, 本发明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提供了实施例三-十一, 实施例三-十一对上述实 施例的双套管中的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的组成进行了具体的限定, 现做详细的阐述和解 释 : 0038 为了使得整个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能, 优选的, 在上述实施例 的基础之上, 对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组份组成给予以下具体限定 : 0039 实施例三 0040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 具体的, 对于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 按照重量份数计, 其 组份包括。
26、 : 碳 300 份、 铬 300 份、 锰 50 份、 钼 30 份、 镍 90 份。 0041 实施例四 0042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之上, 更具体的, 对于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 按照重量份数计, 其组份包括 : 碳 370 份、 铬 900 份、 锰 60 份、 钼 120 份、 镍 95 份。 0043 实施例五 0044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 更具体的, 对于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 按照重量份数计, 其组份包括 : 碳 450 份、 铬 1500 份、 锰 70 份、 钼 300 份、 镍 100 份。 0045 在以上实施例三 - 五中, 由于碳可提高硬度、 铬可提高硬度及其。
27、耐腐蚀性、 锰可提 高机械强度、 钼用于使得晶体细密度增加, 而镍则可提高产品的韧性、 铜可提高产品的耐腐 蚀性能。实施例三 - 实施例五提供的双套管, 在使用模具成型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的过程 中, 产品结晶速率为 1-2.5 分钟 ; 淬火温度为 920 -970, 然后于 370回火可获得细密 说 明 书 CN 104329517 A 6 5/6 页 7 的 m7C3和 m 晶体及 HRC58-61 的硬度, 磨耗量为 0.00012g/h, 该产品的耐磨度为普通低碳钢 材质的产品的 10-15 倍。 0046 为了使得整个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具有较高的耐酸腐蚀的性能, 优选的, 在。
28、上述 实施例 1-2 的基础之上, 对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组份组成给予以下具体限定 : 0047 实施例六 0048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之上, 具体的, 对于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 按照重量份数计, 其 组份包括 : 碳 210 份、 铬 2000 份、 锰 50 份、 钼 180 份、 镍 200 份、 铜 125 份。 0049 实施例七 0050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之上, 具体的, 对于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 按照重量份数计, 其 组份包括 : 碳 245 份、 铬 2600 份、 锰 75 份、 钼 240 份、 镍 1000 份、 铜 160 份。 0051 实施例八 0052 在。
29、实施例二的基础之上, 具体的, 对于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 按照重量份数计, 其 组份包括 : 碳 280 份、 铬 3000 份、 锰 100 份、 钼 300 份、 镍 1800 份、 铜成份 200 份。 0053 实施例六 - 实施例八提供的双套管, 在使用模具成型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的过 程中, 产品结晶速率为 1-2.5 分钟 ; 淬火温度为 920 -960, 再于 430回火可获得细密 的 m7C3+m23C7和 m+A 晶体、 HRC50-56 的硬度。该产品可应用于既耐磨又抗酸腐蚀的工况, 使 用寿命为不锈钢制品的 15-20 倍。 0054 为了使得整个内管、 通风管。
30、和导流环具有较高的耐碱腐蚀的性能, 优选的, 在上述 实施例 1-2 的基础之上, 对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组份组成给予以下具体限定 : 0055 实施例九 0056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之上, 具体的, 对于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 按照重量份数计, 其 组份包括 : 碳 280 份、 铬 1000 份、 锰 50 份、 钼 100 份、 镍 150 份、 铜 140 份。 0057 实施例十 0058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之上, 具体的, 对于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 按照重量份数计, 其 组份包括 : 碳 315 份、 铬 1250 份、 锰 65 份、 钼 150 份、 镍 275 份、 铜 。
31、195 份。 0059 实施例十一 0060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之上, 具体的, 对于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 按照重量份数计, 其 组份包括 : 碳 350 份、 铬 1500 份、 锰 80 份、 钼 200 份、 镍 400 份、 铜 250 份。 0061 实施例九 - 实施例十一提供的双套管, 在利用模具成型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的 过程中, 产品结晶速率为 2-3.0 分钟 ; 淬火温度为 920 -950, 于 270回火可获得细密 的m7C3+m23C7和A+m晶体 ; 应用于既耐磨又抗碱腐蚀的工况, 使用寿命为不锈钢制品的15-20 倍。 0062 综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这。
32、种双套管, 内管、 通风管和导流环一体成型设置的, 其是作为一个整体套设在 ( 具体为内管外壁 ) 外管内并与外管呈预应力装配, 进而克服了 现有技术中将小管焊接或螺纹连接在大管内而存在的小管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从整体上提 高了双套管的使用功能, 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而且通过对内管、 通风管以及导流环进行特 定的材质组成限定, 使其达到耐磨、 耐酸 / 碱腐蚀的技术效果, 可以有效的应用到发电厂除 灰、 脱硫系统和其他抗磨抗酸碱腐蚀的粉料气力输送工况中。 00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 说 明 书 CN 104329517 A 7 6/6 页 8 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 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4329517 A 8 1/2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29517 A 9 2/2 页 10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29517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