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不完整激光全层或部分层角膜切口的二次通过飞秒激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不完整激光全层或部分层角膜切口的二次通过飞秒激光.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3761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2.11 CN 104337613 A (21)申请号 201410366682.8 (22)申请日 2014.07.29 61/859,737 2013.07.29 US A61F 9/01(2006.01) (71)申请人 AR 透镜有限公司 地址 美国佛罗里达 (72)发明人 瓦拉什基E托伊马 盖瑞格雷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111 代理人 李春晅 段晓玲 (54) 发明名称 用于不完整激光全层或部分层角膜切口的二 次通过飞秒激光 (57) 摘要 一种在眼睛内形成切口的。
2、方法, 所述方法包 括 : 沿眼睛内路径执行第一激光束的第一次通 过, 其中完成所述第一次通过后在眼睛角膜前表 面存在残留未切层。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沿所述 路径包括残留未切层的部分执行第二激光束的第 二次通过, 其中在完成第二次通过后, 所述残留未 切层转变为完全贯穿表面的切口。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37613 A CN 104337613 A 1/1 页 2 1. 一种用于在眼中形成切口的。
3、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 在眼内沿一路径执行第一激光束的第一次通过, 其中在完成所述第一次通过后, 在角 膜前表面存在残留未切层 ; 仅沿所述路径中包括残留未切层的部分执行第二激光光束的第二次通过, 其中完成所 述第二次通过后, 所述残留未切层转变成完全贯穿表面切口。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激光束具有低数值孔径且在穿过所述眼 睛前穿过液体填充的患者界面, 且其中所述残留未切层是所述第一激光束穿过所述液体填 充的患者界面的结果。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路径在眼角膜内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激光束具有与所述第二激。
4、光束不同的能 量。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激光束处于第一能量, 其刚好超过光剥 离阈值, 且所述第二激光束处于第二能量, 所述第二能量高于所述第一能量。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激光束沿所述路径扫描, 所述扫描的速 度不同于所述第二激光束的扫描速度, 所述第二激光束沿包含所述局部层切口的路径的部 分扫描。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激光束沿所述路径扫描, 所述扫描的速 度不同于所述第二激光束的扫描速度, 所述第二激光束沿所述路径中包含所述局部层切口 的部分扫描。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路径是线。
5、性路径且所述路径中包含所述残留 未切层的部分是线性的。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路径是成角路径且所述路径中包含所述残留 未切层的部分是线性的。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路径是有角路径且所述路径中包含所述残 留未切层的部分是有角的。 11.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有角路径是曲折成角路径, 且所述路径中包 含所述残留未切层的部分是 L 形的。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激光束具有低于 1 飞秒的脉冲宽度, 且 所述第二激光束具有低于 1 飞秒的脉冲速度。 1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完成所述。
6、第二次通过后, 形成全层角膜切口。 1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完成所述第二次通过后, 形成部分层角膜切 口。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37613 A 2 1/6 页 3 用于不完整激光全层或部分层角膜切口的二次通过飞秒激 光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改善外科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所述方法和系统改善不完整全层或 部分层角膜切口。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存在许多校正眼科疾病的外科方法, 其中包括在眼角膜形成切口。例如, 已 知的通过眼部的角膜缘松解切口 (LRIs) 进行外科校正散光, 其中所述角膜缘松解切口是 成对的眼角膜弓形切口。过去是使用固定深度或。
7、可变深度的刀来手动形成这种切口。 0003 近年来使用上述固定深度或可变深度的刀来手动形成切口的操作开始被飞秒激 光器 (Maxine Lipner,EyeWorld, “What s Ahead,Femtosecond technology changing the cataract landscape” ,2011-3-248:45:27) 形成切口所替代。这种激光器通过在极小的焦 点上聚焦超短波激光脉冲, 引发位于焦点处的组织的等离子介导 (plasma-mediated) 光剥 离。通过一定图案的一系列连续脉冲产生切口, 从而形成所需切口。为形成角膜切口, 飞秒 激光器的焦点扫描穿过靶。
8、组织容积内的平面或曲面以形成切口。 焦点处所选定的光束强度 实质上超过激光引发的组织光致破坏阈值。在各脉冲被发送时, 发生等离子介导的光剥离 (a plasma-mediated photo-disruption), 在焦点处或焦点附近, 蒸发微小容积的组织。 随 后在焦点附近形成空化气泡, 这有助于切开受损区域以形成切口。 使用扫描激光导引系统, 激光脉冲在三维空间连续穿过目标平面或曲面以形成总体切口。 脉冲图案的综合效应在于 切开位于靶平面的组织。这种激光可以形成任意的复杂切口。相信飞秒激光器能形成更准 确和深度一致的切口, 所述切口的曲率能与所需切口弓形形式更准确的匹配。 0004 上述。
9、飞秒激光器产生了低数值孔径 (NA)( 或慢速 F- 镜 (slow F-Theta lens) 的激光束并与液体患者界面(liquid patient interface)匹配。 图1A和图1B比较了穿过 液体患者界面 102 的高数值孔径激光束 100 和穿过液体患者界面 102 的低数值孔径激光束 104。如图 1A 所示, 高数值孔径激光束 100 穿过液体患者界面 102, 得到聚焦高数值孔径激 光束 106。将聚焦高数值孔径激光束 106 引入眼角膜的角膜前表面的部分 108, 且光束 106 到达 108 部分的后部 110。 0005 如图1B所示, 低数值孔径激光束104穿过。
10、液体患者界面102, 得到聚焦低数值孔径 激光束112。 将聚焦高数值孔径激光束112引入眼角膜的角膜前表面的部分108, 光束112, 角膜入口切口在角膜前表面, 例如具有坚硬胶原纤维的角膜鲍曼膜, 和角膜后表面, 例如相 对较软的德斯密氏膜, 留下不期望的残留的薄未切层114。 形成不期望的未切层114的原因 在于眼角膜的角膜前表面的鲍曼膜和角膜上皮层之间的光致破坏临界值存在界面差异。 类 似的, 在角膜后表面形成未切层的原因在于角膜内皮层和眼角膜的角膜后表面的德斯密氏 膜的光致破坏临界值。 图2A-B和图3A-B显示的是上述不期望的未切层的实例。 注意到这种 不期望的未切层会在不同切口中。
11、形成。例如, 图 2A-B 的未切层 116 和图 3A-B 的未切层 118 在所谓的全层角膜切口 (Full Thickness corneal Incision, FTI) 中产生, 其是从角膜后 说 明 书 CN 104337613 A 3 2/6 页 4 表面至前表面的预期切口, 这种情况发生在 : 透明角膜切口 (CCIs)、 穿刺术切口或全层角 膜移植术 (PKP) 或其他穿过表面的形式。在其他实施例中, 在所谓的部分层切口 (Partial Thickness Incision, PTI) 中产生未切层, 其特意在基质内开始, 发展通过眼睛前表面, 这 种情况发生在角膜缘松解切。
12、口 (LRI) 和散光性角膜切开术 (astigmatic keratotomy, AK) 或其他部分层形式中。在任一实施例中, 未切层的存在导致形成不完整的 FTI 或 PTI 切口。 注意到无论是FTI切口还是PTI切口, 根据激光束的数值孔径函数和输出能量不同, 残留未 切层在约 10m 至约 30m 之间变化。 0006 由于未切开的残留薄层 116 和 118 的强度, 在图 2A-B 和 3A-B 中不完整的全层或 部分层角膜切口存在的一个缺点就是较难定位以及开放伤口。对于人眼部分层角膜切口, 残留未切层围绕鲍曼膜, 对于人眼全层角膜切口, 残留未切层围绕鲍曼膜和德斯密氏膜。 鲍 。
13、曼膜和德斯密氏膜是眼部结构中具有最坚硬胶原纤维的区域。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在眼中形成切口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 在眼内沿一路径执行 第一激光束的第一次通过, 其中在完成所述第一次通过后, 在眼角膜前表面存在残留未切 层 ;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 仅沿所述路径中包括所述残留未切层的部分执行第二激光光束 的第二次通过, 其中完成所述第二次通过后, 所述残留未切层转变成完全贯穿的表面切口。 0008 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提供了以可靠的方式产生完全贯穿的表面角膜切 口。 0009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意识到基于本发明说明书和附图的教导, 存在上述教导 的多种实施例和实施。
14、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因此上述发明内容的实施方式并不意味着以任何 方式限定上述教导内容。 附图说明 0010 图 1A 是具有高数值孔径的激光束的示意图 ; 0011 图 1B 是具有低数值孔径的激光束的示意图 ; 0012 图 2A 是预期的全层单平面角膜切口中残留薄未切层的照片。 0013 图 2B 是图 2A 的局部放大图。 0014 图 3A 是预期的全层三平面角膜切口中残留薄未切层的照片。 0015 图 3B 是图 3A 的局部放大图。 0016 图 4A 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种可能的外科方法中形成的第一局部切口的示意 图 ; 0017 图4B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图4A中第一种可能外科。
15、方法中形成的第一局部切口的 第一个全切口的示意图 ; 0018 图 5 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第二种可能的外科方法中形成的第二局部切口的示意 图 ; 0019 图 6 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第三种可能的外科方法中形成的第三局部切口的示意 图 ; 0020 图 7 显示用于形成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图 4-6 中切口的外科设备的实施例。 说 明 书 CN 104337613 A 4 3/6 页 5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一般而言,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完全贯穿的部分眼睛的表面切口的方法, 例如眼 角膜的全层或部分层的完整切口。图 4A-B 显示眼睛前角膜表面的可能的部分层角膜切口 (PTI) 的实施例。图 5。
16、-6 显示全层角膜切口 (FTI) 的实施例。 0022 在图 4A 中, 显示眼的角膜 204 的前表面 200 和后表面 202。第一飞秒激光束的第 一次通过以整体大于光剥离临界值的低能量执行。第一激光束具有在 3J-5J 范围内的 能量, 且是穿过液体患者界面 201 的低数值孔径激光束, 其中低数值孔径激光束被用于使 激光焦点足够远以达到晶状体后部区域, 且有效地粉碎眼睛中的白内障物质。 具体而言, 第 一激光束的第一次通过起始于角膜 204 内位置 A, 并朝位于前表面 200 后充满平衡盐溶液 (BSS)的室内的位置B线性移动。 如图4A-B所示, 所述第一次通过是沿线性路径, 其。
17、中形成 第一全切口 206。沿所述第一全切口 206 路径, 在角膜前表面下方, 残留未切区域 210。如 图 4B 所示, 在所述第一次通过后, 第二飞秒激光束的第二次通过是在, 如 6J-14J, 的低 能量下操作的低数值孔径激光束, 所述能量大于所述第一飞秒激光束能量值。第一次通过 在角膜 204 的前表面 200 附近进行, 第二次通过沿与第一次通过相同线性路径的一部分执 行。具体而言, 第二次通过起始于未切层 210 前的位置 C, 至位置 B 结束。位置 C 位于角膜 表面 S(200) 下预设距离 209, 通常为 100-300m。换句话说, 第二次通过包括未切层 210 并延。
18、伸至位置 B 过切结束。 0023 注意到在进行任何切割前, 图 7 的激光系统利用建立的生物统计学扫描在切口位 置自动绘图前角膜和 / 或后角膜表面, 并自动测定第一次通过和第二次通过的光束路径。 在此情况下, 这种自动绘图和测定确定了所述第一次通过路径AB。 随着角膜前表面S的 被确定, 所述系统沿所述路径回溯。 从S表面(200)开始, 经预定距离, 通常为100-300m, 至第二次通过的起始点 C。在完成第一次通过后, 形成单面部分层切口, 其中术语 “单面” 指 的是从第一次通过得到的路径位于单个平面内。术语 “部分层” 指的是起始点位置 A 预设 在角膜主体内。 0024 在图 。
19、5A 中, 第一飞秒激光束的第一次通过在整体上大于光剥离阈值的低能量下 执行。第一激光束是低数值孔径激光束, 穿过液体患者界面 201。具体而言, 第一次通过起 始于眼睛房水内位置 A, 朝位于角膜 204 内的 B 位置线性移动, 随后改变方向并经过前表面 200 并在充满平衡盐溶液的室内朝向位置 C 线性移动。第一次通过沿成角路径, 其中形成 第二线性切口 300 和 304。当试图切开不同介质间 ( 例如从角膜到平衡盐溶液或者从小孔 到鲍曼膜 ) 的连接时, 光致破坏阈值的不同将导致形成小的未切区域。就在后角膜表面上 方, 在 300 部分, 存留有未切层 306。就在角膜前表面下方, 。
20、在最后一个全切部分 304 中, 存 留有第二未切层 308。 0025 如图 5B 所示, 在第一次通过后, 执行具有低数值孔径的第二飞秒激光束的第二次 通过。注意到第一和第二激光束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通过的能量与图 4A-B 所示的第一和第 二激光束的能量相似。第一次通过在角膜 204 的前表面 200 附近进行, 第二次通过沿与第 一次通过相同线性路径的一部分执行。具体而言, 第二次通过起始于角膜未切区域 308 前 位置 D, 至位置 C 结束。换句话说, 第二次通过包括未切层 308。 0026 注意到在进行任何切割前, 图 7 的激光系统利用建立的生物统计学扫描在切口 说 明 书 CN。
21、 104337613 A 5 4/6 页 6 位置自动绘图前角膜和 / 或后角膜表面, 自动测定第一次通过和第二次通过的光束路径。 在此情况下, 这种自动绘图和测定确定了所述第一次通过路径 A B C。随着角膜前表 面 S(200) 的确定, 所述系统沿 S B A 路径回溯。从 S 表面开始, 经预定距离, 通常为 100-300m, 至第二次通过起始点 D。第二次通过路径确定为 D B C。第二次通过经预 设长度使 D 在 S B 部分上, 那么第二次通过将简单定义为线性路径 D S。 0027 注意到在未切层 306 不需要第二次通过, 因为德斯密氏膜的硬度使得未切层 306 的薄未切层。
22、由于结构弱点和在眼房水中激光束的向上排代作用的残留热放射而自然断裂。 0028 在完成两次通过后, 形成双面全层切口, 其中术语 “双面” 指的是得到的切口形成 了两个面。术语 “全层” 指的是得到的切口是从角膜后表面至角膜前表面的有计划切割。 0029 在图 6A 中, 第一飞秒激光束的第一次通过以整体大于光剥离阈值的低能量执行。 激光束是低数值孔径激光束, 其穿过液体患者界面 201。具体而言, 第一次经过起始于眼睛 房水中的 A 点, 朝位于角膜 204 内的位置 B 线性移动, 随后改变方向线性移动至位置 C。然 后, 激光束改变方向, 并经过前表面 200 并在充满平衡盐溶液的室内朝。
23、位置 D 线性移动。所 述第一次通过沿曲折角角路径, 其中形成线性全切口 400、 402 和 406。在角膜后表面上方, 在400部分, 存留有未切层404。 在角膜前表面下方, 在最后一个全切部分406中, 存留有第 二未切层 408。 0030 如图 6B 所示, 在第一次通过后, 执行具有低数值孔径的第二飞秒激光束的第二次 通过。注意到第一和第二激光束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通过的能量与图 4A-B 所示的第一和第 二激光束的能量相似。第一次通过在角膜 204 的前表面 200 附近进行, 第二次通过操作的 位置沿与第一次通过相同线性路径的一部分进行。具体而言, 第二次通过起始于角膜未切 区域。
24、 408 前的位置 E, 至位置 D 结束。换句话说, 第二次通过包括未切层 408。注意到在进 行任何切割前, 图 7 的激光系统利用建立的生物统计学扫描在切口位置自动绘图前角膜和 / 或后角膜表面, 并自动测定第一次通过和第二次通过的路径。在此情况下, 这种自动绘图 和测定确定了所述第一次通过路径 A B C D。随着角膜前表面 S 的确定, 所述系统沿 第一次通过的路径回溯。从 S 表面开始, 经预定距离, 通常为 100-300m, 至第二次通过起 始点 E。系统执行的第二次通过的路径为 E C D。注意到如果 S C 长度大于第二次 通过的长度, 第二次通过的长度将沿单一线性路径 E。
25、 D 执行。 0031 注意到在未切层 404 不需要第二次通过, 因为德斯密氏膜的硬度, 使得未切层 404 的薄未切层由于结构弱点和在眼房水中上游激光束的残留热放射而自然断裂。 0032 在完成两次通过后, 形成三面全层切口, 其中术语 “三面” 指的是得到的切口形成 了三个面。术语 “全层” 指的是得到的切口从角膜后表面至角膜前表面的有计划切割。 0033 在针对在角膜前表面的不完整切割使用第二次通过以得到如图 4A-B、 5A-B 和 6A-B 所示的切口时, 注意几个原则 : 首先, 第二次通过导致外科切口入口的能见度增加。其 次, 鲍曼膜的硬度大于德斯密氏膜, 因此鲍曼膜的结构弱点。
26、和来自平衡盐溶液的光剥离产 生的气泡的残留热量不足以靠自身切开角膜前表面的未切层。因此, 需要第二次通过激光 束切开未切层。在相关点上, 本发明的双次通过技术避免了使用单次通过的激光束形成角 膜前表面的全切口。大多数神经位于内皮细胞和鲍曼膜之间, 因此单次通过激光技术能够 引起患者由激光刺激神经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痛苦。与之相反, 本发明描述的双次通过技术 导致残留未切层的进一步软化, 因此有助于缓解伤口的开放。 说 明 书 CN 104337613 A 6 5/6 页 7 0034 为了形成如图 4-6 所示的第一次通过图案和第二次通过图案, 图 7 提供了一种激 光系统, 并在序列号为 12/。
27、831,783 的美国专利申请中加以描述, 所述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 文的方式并入本申请。具体而言, 所述激光系统包括治疗激光仪 501, 其提供光束 504。所 述光束应当具有短脉冲宽度、 能量和光束尺寸, 以产生光剥离。 在此使用的术语激光发射和 发射指的是被传送到产生光剥离的位置的激光束脉冲。在此使用的术语光剥离主要指的 是由激光将物质转变成气体, 伴有冲击波和空化气泡。术语光剥离通常指的是激光诱发的 光击穿 (LIOB)。具体而言, 可以采用约 300 至 2500nm 的波长。采用约 1 飞秒到 100 皮秒 的脉冲宽度, 可以采用从约 1 纳焦耳 (nanojoule) 到 1 毫焦。
28、耳的能量。脉冲率 ( 又称脉冲 重复频率 (PRF) 和每秒脉冲, 以赫兹测量 ) 可以从约 1KHz 到几 GHz。一般而言, 在商业激 光设备中, 较低的脉冲率对应着较高的脉冲能量。 取决于脉冲宽度和能量密度, 可以使用各 种类型的激光来引起眼睛组织的光剥离。因此,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 2007/084694A2 和 WO2007/084627A2 的申请中公开了上述激光的实例。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 入本文。这些和其他类似的激光将用作治疗性激光。对于在角膜上的操作, 可以使用此处 描述的相同类型的治疗性激光, 选择能量和焦点以执行所需操作。 0035 通常, 将激光束 504。
29、 传递至眼部结构中的的光学装置 (optics)502 应当能够在 x、 y 和 z 维度上以精确和预定的图案来向自然晶状体提供一系列的发射。此处所用的维度 z 指的是具有与眼睛的前后轴 (AP) 对应的轴的维度或基本上与眼睛的前后轴 (AP) 平行。所 述光学装置应该还提供一预定光束点尺寸以通过激光能量引发光剥离, 以达到期望切割的 眼部结构。 0036 一般而言, 用于传递激光束 504 的控制系统 503 可以是任何计算机、 控制器和 / 或 能够选择并控制 x-y-z 扫描参数和激光点火的软件硬件组合。这些组件通常至少部分与电 路板相关联, 所述电路板与 x-y 扫描仪、 z 聚焦设备。
30、和 / 或激光器有接口连接。控制系统可 以, 但不必须, 进一步具有对系统的其他组件进行控制并维持数据、 获得数据和执行计算的 能力。 因此, 控制系统可以包括程序, 这些程序对激光进行指引使其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激 光发射图案。类似的, 所述控制系统能够处理来自狭缝扫描激光的数据和 / 或来自狭缝扫 描激光系统的单独控制器的数据。 0037 传递激光束 504 的激光光学装置 502 包括激光扩束望远镜 505, z 聚焦机构 506, 合束器 507, x-y 扫描仪 508 和光学聚焦器件 509。还提供了中继光学装置 510, 包括缩放的 照相光学装置 511 和第一 ccd 相机 51。
31、2。 0038 眼睛的光学图像 514, 具体而言是眼睛 520 的自然晶状体的光学图像, 被沿着路径 513传递。 上述路径513与激光束504沿着同一路径, 从自然晶状体至激光患者接口516、 聚 焦光学装置 509、 x-y 扫描器 508 和合束器 507。又提供患者光学接口 516, 结构化光源 517 和包括镜头的结构化光学照相机 518。序列号为 12/509,021 和 61/228,457 的美国常规专 利申请和临时专利申请提供了可用于本发明系统的患者界面和相关设备的实施例, 其中上 述申请均与本申请在同一天提交且其中每个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全部并入本文。 0039 结。
32、构化光源 517 可以是具有聚焦和结构化光投射光学装置的裂缝照明, 例如 Schafter+Kirchhoff Laser Macro Line Generator Model13LTM+90CM,( 型号为 13LTM-2 50S-41+90CM-M60-780-5-Y03-C-6) 或者 a StockerYale Model SNF-501L-660-20-5, 其又 称作裂缝扫描激光。在此实施例中, 结构化照明光源 517 还包括裂缝扫描元件 519, 序列号 说 明 书 CN 104337613 A 7 6/6 页 8 12/831,783 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了扫描裂缝光源的操作的使。
33、用。 0040 照相机 518 的图像可以转达给处理控制器 503 并进一步用于系统操作。他们都可 以被传送至单独的处理器和 / 或控制器中, 其依次与控制器 503 相连。结构化光源 517, 照 相机518和裂缝扫描元件519包括一装置, 用于确定与激光系统相关的透镜的位置和顶点。 至少部分基于所确定的透镜的位置和顶点, 激光束 504 在眼睛 520 上的扫描能够通过控制 器 503 控制。例如, 为制作角膜切口, 激光的焦点, 如飞秒激光器, 产生了少量的数值孔径光 束, 其穿过液体患者界面 201, 与眼睛相邻, 在第一次通过期间, 扫描穿过靶组织容积内的平 面和曲面, 从而形成切口。
34、。 光束是低数值孔径光束且在焦点具有密度, 所述光束经选定具有 低能量, 其刚好超过组织的激光引发光学破裂阈值。 当每个脉冲传递时, 发生等离子介导的 光剥离。在焦点上或焦点附近, 蒸发微小容积的组织。随后在焦点附近形成空化气泡, 这有 助于切开受损区域, 形成切口。使用如图 6 所示的扫描激光导引系统, 激光脉冲在三维空间 连续穿过目标平面或曲面形成全部切口。在激光束的第一次通过期间, 部分切割将产生如 图 2A-B 讨论的方式。在此情况下, 在完成第一次通过不久之后, 自动执行激光束的第二次 通过, 其中扫描通过液体患者界面的第二低数值孔径激光束, 在比所述第一次经过更高的 能量和更快的扫。
35、描速度下执行。 第二次经过包括使激光束遵循的路径与角膜前表面附近的 激光束的第一次通过的路径的一部分相同。 至少在制备角膜前部分切口时, 激光参数, 包括 能量和扫描速度, 经优化在基质中没有效力损失的穿透密集的细胞。 例如, 在第一次通过期 间, 发射范围间的 XY 空间为 4-8m。发射范围间的 z 空间为 4-5m。能量范围为 3-5J 且脉冲重复频率约为 80kHz。在第二次通过期间, 发射范围间的 XY 空间为 6-10m。发射 范围间的 z 空间为 4-8m。能量范围为 6-14J 且脉冲重复频率约为 80kHz。在第二次通 过的扫描后, 角膜的前表面附近的部分切割被包含到全切割中。
36、。 值得注意的是, 在角膜前表 面部分制造切口时, 切口仅最低限度的延伸至基质中。 上述双次通过方法能用于形成图4-6 所示的切口中。 0041 根据上述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确定本发明的的主要特点, 且在不脱离 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可采用本发明的各种变化和 / 或修饰, 以适应各种应用和情 况。 说 明 书 CN 104337613 A 8 1/3 页 9 图 1A 图 1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37613 A 9 2/3 页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37613 A 10 3/3 页 11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37613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