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4717246 上传时间:2018-10-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8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51773.9

申请日:

2014.10.17

公开号:

CN104343915A

公开日:

2015.02.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H 13/02申请日:20141017|||公开

IPC分类号:

F16H13/02

主分类号:

F16H13/02

申请人:

贵阳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清; 彭卫建; 周继明; 孙正洪

地址:

550018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光路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52002

代理人:

于俊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该机构由摩擦杆(4)和摩擦轮(3)实现减速摩擦传动;利用摩擦轮(3)的轴线与摩擦杆(4)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但相互不垂直,摩擦轮(3)的轴线与测量轴(1)的平面不垂直,使摩擦杆和摩擦轮轴端部球面接触点偏离轴线;当转动与摩擦杆(4)同轴的微动旋钮(7)时,摩擦杆端部球面接触点的线速度使摩擦轮转动,摩擦轮的转动再通过其轮轴端部球面接触点,将线速度传递给测量轴(1),使其产生直线移动。机构采用二级摩擦传动,利用摩擦轮轴线的小角度倾斜和球面非顶点接触摩擦方式,获得很高的降速传动比,从而实现测量轴的超微动效果。摩擦接触采用弹性力压紧,运动可靠,无空行程,机构还具有可开合功能。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由摩擦轮(3)和摩擦杆(4)组成的二级摩擦传动机构、由拉簧(2)和压簧(5)组成的加力机构以及由偏心旋钮(6)和转轴(8)组成的摩擦传动开合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摩擦杆(4)上安装一对球轴承A(9),在摩擦轮(3)上安装一对球轴承B(10),作为摩擦杆(4)和摩檫轮(3)的轴套,安装在转轴(8)上,摩檫轮(3)的轴线与摩擦杆(4)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但相互不垂直,摩檫轮(3)的轴线与测量轴(1)的平面不垂直,使摩擦杆和摩擦轮轴端部球面半径R1和R2接触点偏离轴线,摩擦轮直径D和轴线倾斜角α,在摩擦杆(4)上安装压簧(5)、偏心旋钮(6)和微动旋钮(7),在摩擦轮(3)一端的转轴(8)上安装拉簧(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由摩擦杆(4)和摩擦轮(3)实现减速摩擦传动;利用摩擦轮(3)的轴线与摩擦杆(4)的轴线不垂直和摩擦轮(3)的轴线与测量轴(1)的平面不垂直,使摩擦杆和摩擦轮轴端部球面接触点偏离轴线;当转动与摩擦杆(4)同轴的微动旋钮(7) 时,摩擦杆端部球面接触点的线速度使摩擦轮转动,摩擦轮的转动再通过其轮轴端部球面接触点,将线速度传递给测量轴(1),使其产生直线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利用拉簧(2)和压簧(5)产生摩擦接触的正压力。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正或反方向转动偏心旋钮(6),可以使整套机构绕转轴(8)转动,使摩擦轮(3)的球形端与测量轴(1)接触或脱离接触。

说明书

说明书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机械的运动驱动机构,特别是一种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 
背景技术
万能测长仪是采用接触测量方式测量零件长度尺寸的精密测量仪器。在进行某些特种测量时,需要使测量轴产生超微量直线运动。对其运动的要求是:
    ——测量轴能获得步距为亚微米级的直线运动;
    ——当运动方向改变时,执行动作不得有空行程;
    ——驱动力撤销后,测量轴定位稳定;
    ——该机构可以方便地与测量轴脱开和啮合。
传统的万能测长仪采用的是圆柱形测量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二级摩擦传动。如图1所示:摩擦杆(4)在压簧(5)的压力的作用下,其球形端与摩擦轮(3)外圆紧密接触;由于摩擦轮轴线不与摩擦杆轴线垂直,二者接触点偏离摩擦杆轴线,当摩擦杆转动时,其接触点的线速度将带动摩擦轮(3)转动;构成第一级摩擦传动,其传动比可按公式(1)计算:
  
    式中:
n1——摩擦杆转动圈数;
n2——摩擦轮转动圈数;
R1——摩擦杆端部球面半径,单位为mm;
α——摩擦轮轴线倾斜角;
D——摩擦轮直径,单位为mm。
如图1所示:摩擦轮(3)在拉簧(2)的拉力的作用下,其轮轴端部球面与测量轴(1)上的平面紧密接触;由于摩擦轮轴线不与平面垂直,其接触点偏离摩擦轮轴线,当摩擦轮(3)转动时,接触点的线速度将带动测量轴(1)产生直线移动(图示中,移动方向垂直于图面);构成第二级摩擦传动,其传动比可按公式(2)计算:
 
    式中:
V——测量轴的直线移动量,单位为mm;
R2——摩擦轮轴端部球面半径,单位为mm;
n2——摩擦轮转动圈数;
α——摩擦轮轴线倾斜角。
将公式(1)、(2)合并,得到二级摩擦传动总传动比,如公式(3)所示:

式中:
——测量轴移动量,单位为mm;
n1——摩擦杆转动圈数;
R1——摩擦杆端部球面半径,单位为mm;
R2——摩擦轮轴端部球面半径,单位为mm;
α——摩擦轮轴线倾斜角;
D——摩擦轮直径,单位为mm。
转动微动旋钮(7),可以通过二级摩擦传动使测量轴(1)直线移动。根据公式(3)可知,当摩擦杆(4)转动圈数为n1时,测量轴(1)的移动量为V。该机构采用摩擦轮轴线小角度倾斜,从而获得很高的降速传动比,达到实现测量轴的超微动效果。由于一、二级摩擦传动均采用弹性力压紧,接触可靠,没有间隙,当运动方向改变时,执行动作不存在空行程;在驱动力撤销后,测量轴受摩擦力限制而静止,定位稳定。
如图1所示,转动偏心旋钮(6),可以使整套机构绕转轴(8)转动,使摩擦轮(3)的球形端与测量轴(1)脱离接触,这时,测量轴可以自由运动,不受摩擦机构限制。
本发明的构成:一种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由摩擦轮和摩擦杆组成的二级摩擦传动机构、由拉簧和压簧组成的加力机构以及由偏心旋钮和转轴组成的摩擦传动开合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摩擦杆上安装一对球轴承A,在摩擦轮上安装一对球轴承B,作为摩擦杆和摩檫轮的轴套,安装在转轴上,摩檫轮的轴线与摩擦杆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但相互不垂直,摩檫轮的轴线与测量轴的平面不垂直,使摩擦杆和摩擦轮轴端部球面半径R1和R2接触点偏离轴线,摩擦轮直径D和轴线倾斜角α,在摩擦杆上安装压簧、偏心旋钮和微动旋钮,在摩擦轮一端的转轴上安装拉簧。
该机构由摩擦杆和摩擦轮实现减速摩擦传动;利用摩擦轮的轴线与摩擦杆的轴线不垂直和摩擦轮的轴线与测量轴的平面不垂直,使摩擦杆和摩擦轮轴端部球面接触点偏离轴线;当转动与摩擦杆同轴的微动旋钮时,摩擦杆端部球面接触点的线速度使摩擦轮转动,摩擦轮的转动再通过其轮轴端部球面接触点,将线速度传递给测量轴,使其产生直线移动。
利用拉簧和压簧产生摩擦接触的正压力。
正或反方向转动偏心旋钮,可以使整套机构绕转轴转动,使摩擦轮的球形端与测量轴接触或脱离接触。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采用二级摩擦轮传动,利用摩擦轮轴线的小角度倾斜和球面非顶点接触摩擦方式,获得很高的降速传动比,从而实现测量轴的超微动效果,摩擦接触采用弹性力压紧,运动可靠,无空行程,机构还具有可开合功能,必要时,测量轴可以与摩擦传动机构脱开,并自由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测量轴,2.拉簧,3.摩擦轮,4.摩擦杆,5.压簧,6.偏心旋钮,7.微动旋钮,8.转轴,9.球轴承A,10. 球轴承B。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设计时,根据所要达到超微动的精细程度,选择摩擦杆4和摩擦轮3轴端部的球面半径R1和R2、摩擦轮直径D和轴线倾斜角α;适当地选择拉簧2和压簧5的弹性力,以使摩擦传动既不打滑,又不紧涩。为了传动灵敏,应选择无游隙球轴承作为摩擦杆4和摩擦轮3的轴套。偏心旋钮6的转动量,应采用机械限位,其动作范围只要能使摩擦轮3的球形端与测量轴1脱离接触即可。摩擦接触的材料表面应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以延长机构的使用寿命。
操作时,先转动偏心旋钮6使超微动机构与测量轴1啮合,用手转动微动旋钮7,即可使测量轴1产生超微量直线运动。

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4391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2.11 CN 104343915 A (21)申请号 201410551773.9 (22)申请日 2014.10.17 F16H 13/02(2006.01) (71)申请人 贵阳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50018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光路 9 号 (72)发明人 胡清 彭卫建 周继明 孙正洪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 公司 52002 代理人 于俊汉 (54) 发明名称 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 合超微动机构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 。

2、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 该机构由摩擦 杆 (4) 和摩擦轮 (3) 实现减速摩擦传动 ; 利用摩擦 轮 (3) 的轴线与摩擦杆 (4) 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 但相互不垂直, 摩擦轮 (3) 的轴线与测量轴 (1) 的 平面不垂直, 使摩擦杆和摩擦轮轴端部球面接触 点偏离轴线 ; 当转动与摩擦杆 (4) 同轴的微动旋 钮 (7) 时, 摩擦杆端部球面接触点的线速度使摩 擦轮转动, 摩擦轮的转动再通过其轮轴端部球面 接触点, 将线速度传递给测量轴 (1) , 使其产生直 线移动。 机构采用二级摩擦传动, 利用摩擦轮轴线 的小角度倾斜和球面非顶点接触摩擦方式, 获得 很高的降速传动比, 从而。

3、实现测量轴的超微动效 果。摩擦接触采用弹性力压紧, 运动可靠, 无空行 程, 机构还具有可开合功能。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43915 A CN 104343915 A 1/1 页 2 1. 一种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 由摩擦轮 (3) 和摩 擦杆 (4) 组成的二级摩擦传动机构、 由拉簧 (2) 和压簧 (5) 组成的加力机构以及由偏心旋钮 (6) 和转轴 (8) 组成的摩擦传动开。

4、合机构三大部分组成, 其特征在于 : 在摩擦杆 (4) 上安装 一对球轴承 A(9) , 在摩擦轮 (3) 上安装一对球轴承 B(10) , 作为摩擦杆 (4) 和摩檫轮 (3) 的轴套, 安装在转轴 (8) 上, 摩檫轮 (3) 的轴线与摩擦杆 (4) 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 但相互不 垂直, 摩檫轮 (3) 的轴线与测量轴 (1) 的平面不垂直, 使摩擦杆和摩擦轮轴端部球面半径 R1 和 R2 接触点偏离轴线, 摩擦轮直径 D 和轴线倾斜角 , 在摩擦杆 (4) 上安装压簧 (5) 、 偏心 旋钮 (6) 和微动旋钮 (7) , 在摩擦轮 (3) 一端的转轴 (8) 上安装拉簧 (2) 。 。

5、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 机构, 其特征在于 : 该机构由摩擦杆 (4) 和摩擦轮 (3) 实现减速摩擦传动 ; 利用摩擦轮 (3) 的轴线与摩擦杆 (4) 的轴线不垂直和摩擦轮 (3) 的轴线与测量轴 (1) 的平面不垂直, 使摩 擦杆和摩擦轮轴端部球面接触点偏离轴线 ; 当转动与摩擦杆 (4) 同轴的微动旋钮 (7) 时, 摩擦杆端部球面接触点的线速度使摩擦轮转动, 摩擦轮的转动再通过其轮轴端部球面接触 点, 将线速度传递给测量轴 (1) , 使其产生直线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

6、合超微动 机构, 其特征在于 : 利用拉簧 (2) 和压簧 (5) 产生摩擦接触的正压力。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 机构, 其特征在于 : 正或反方向转动偏心旋钮 (6) , 可以使整套机构绕转轴 (8) 转动, 使摩擦 轮 (3) 的球形端与测量轴 (1) 接触或脱离接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43915 A 2 1/3 页 3 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精密机械的运动驱动机构, 特别是一种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 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

7、万能测长仪是采用接触测量方式测量零件长度尺寸的精密测量仪器。 在进行某些 特种测量时, 需要使测量轴产生超微量直线运动。对其运动的要求是 : 测量轴能获得步距为亚微米级的直线运动 ; 当运动方向改变时, 执行动作不得有空行程 ; 驱动力撤销后, 测量轴定位稳定 ; 该机构可以方便地与测量轴脱开和啮合。 0003 传统的万能测长仪采用的是圆柱形测量轴。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采用二级摩擦传动。如图 1 所示 : 摩擦杆 (4) 在压簧 (5) 的压力的作用下, 其球形端与摩擦轮 (3) 外圆紧密接触 ; 由于摩擦轮轴线不与摩擦杆轴线垂直, 二者接触点 偏离摩擦杆轴线, 当摩擦杆转动时, 其接。

8、触点的线速度将带动摩擦轮 (3) 转动 ; 构成第一级 摩擦传动, 其传动比可按公式 (1) 计算 : 式中 : n1摩擦杆转动圈数 ; n2摩擦轮转动圈数 ; R1摩擦杆端部球面半径, 单位为 mm ; 摩擦轮轴线倾斜角 ; D摩擦轮直径, 单位为 mm。 0005 如图 1 所示 : 摩擦轮 (3) 在拉簧 (2) 的拉力的作用下, 其轮轴端部球面与测量轴 (1) 上的平面紧密接触 ; 由于摩擦轮轴线不与平面垂直, 其接触点偏离摩擦轮轴线, 当摩擦 轮 (3) 转动时, 接触点的线速度将带动测量轴 (1) 产生直线移动 (图示中, 移动方向垂直于 图面) ; 构成第二级摩擦传动, 其传动比。

9、可按公式 (2) 计算 : 式中 : 说 明 书 CN 104343915 A 3 2/3 页 4 V测量轴的直线移动量, 单位为 mm ; R2摩擦轮轴端部球面半径, 单位为 mm ; n2摩擦轮转动圈数 ; 摩擦轮轴线倾斜角。 0006 将公式 (1)、 (2) 合并, 得到二级摩擦传动总传动比, 如公式 (3) 所示 : 式中 : V 测量轴移动量, 单位为 mm ; n1摩擦杆转动圈数 ; R1摩擦杆端部球面半径, 单位为 mm ; R2摩擦轮轴端部球面半径, 单位为 mm ; 摩擦轮轴线倾斜角 ; D摩擦轮直径, 单位为 mm。 0007 转动微动旋钮 (7), 可以通过二级摩擦传动。

10、使测量轴 (1) 直线移动。根据公式 (3) 可知, 当摩擦杆 (4) 转动圈数为n1时, 测量轴 (1) 的移动量为V。该机构采用摩擦轮轴线小 角度倾斜, 从而获得很高的降速传动比, 达到实现测量轴的超微动效果。由于一、 二级摩擦 传动均采用弹性力压紧, 接触可靠, 没有间隙, 当运动方向改变时, 执行动作不存在空行程 ; 在驱动力撤销后, 测量轴受摩擦力限制而静止, 定位稳定。 0008 如图1所示, 转动偏心旋钮(6), 可以使整套机构绕转轴(8)转动, 使摩擦轮(3)的 球形端与测量轴 (1) 脱离接触, 这时, 测量轴可以自由运动, 不受摩擦机构限制。 0009 本发明的构成 : 一。

11、种万能测长仪方形测量轴的二级摩擦传动可开合超微动机构, 由摩擦轮和摩擦杆组成的二级摩擦传动机构、 由拉簧和压簧组成的加力机构以及由偏心旋 钮和转轴组成的摩擦传动开合机构三大部分组成, 其特征在于 : 在摩擦杆上安装一对球轴 承 A, 在摩擦轮上安装一对球轴承 B, 作为摩擦杆和摩檫轮的轴套, 安装在转轴上, 摩檫轮的 轴线与摩擦杆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 但相互不垂直, 摩檫轮的轴线与测量轴的平面不垂直, 使摩擦杆和摩擦轮轴端部球面半径 R1 和 R2 接触点偏离轴线, 摩擦轮直径 D 和轴线倾斜角 , 在摩擦杆上安装压簧、 偏心旋钮和微动旋钮, 在摩擦轮一端的转轴上安装拉簧。 0010 该机构由。

12、摩擦杆和摩擦轮实现减速摩擦传动 ; 利用摩擦轮的轴线与摩擦杆的轴线 不垂直和摩擦轮的轴线与测量轴的平面不垂直, 使摩擦杆和摩擦轮轴端部球面接触点偏离 轴线 ; 当转动与摩擦杆同轴的微动旋钮时, 摩擦杆端部球面接触点的线速度使摩擦轮转动, 摩擦轮的转动再通过其轮轴端部球面接触点, 将线速度传递给测量轴, 使其产生直线移动。 0011 利用拉簧和压簧产生摩擦接触的正压力。 0012 正或反方向转动偏心旋钮, 可以使整套机构绕转轴转动, 使摩擦轮的球形端与测 量轴接触或脱离接触。 0013 与现有技术比较, 本发明采用二级摩擦轮传动, 利用摩擦轮轴线的小角度倾斜和 球面非顶点接触摩擦方式, 获得很高。

13、的降速传动比, 从而实现测量轴的超微动效果, 摩擦接 说 明 书 CN 104343915 A 4 3/3 页 5 触采用弹性力压紧, 运动可靠, 无空行程, 机构还具有可开合功能, 必要时, 测量轴可以与摩 擦传动机构脱开, 并自由运动。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 1. 测量轴, 2. 拉簧, 3. 摩擦轮, 4. 摩擦杆, 5. 压簧, 6. 偏心旋钮, 7. 微动旋 钮, 8. 转轴, 9. 球轴承 A, 10. 球轴承 B。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如图 1 所示, 设计时, 根据所要达到超微动的精细程度, 选择摩擦杆 4 和摩擦轮 3 轴端部。

14、的球面半径R1和R2、 摩擦轮直径D和轴线倾斜角 ; 适当地选择拉簧 2 和压簧 5 的 弹性力, 以使摩擦传动既不打滑, 又不紧涩。为了传动灵敏, 应选择无游隙球轴承作为摩擦 杆 4 和摩擦轮 3 的轴套。偏心旋钮 6 的转动量, 应采用机械限位, 其动作范围只要能使摩擦 轮 3 的球形端与测量轴 1 脱离接触即可。摩擦接触的材料表面应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 以 延长机构的使用寿命。 0017 操作时, 先转动偏心旋钮6使超微动机构与测量轴1啮合, 用手转动微动旋钮7, 即 可使测量轴 1 产生超微量直线运动。 说 明 书 CN 104343915 A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43915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