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血压计.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714216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5.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80035677.3

申请日:

2011.06.22

公开号:

CN103025231A

公开日:

2013.04.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B 5/022申请日:20110622|||公开

IPC分类号:

A61B5/022; A61B5/0225

主分类号:

A61B5/022

申请人: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上坂知里; 泽野井幸哉; 木下广幸

地址:

日本京都府向日市

优先权:

2010.07.21 JP 2010-163942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代理人:

董雅会;郭晓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血压计(1)的CPU(40)具有第一控制部(41),该第一控制部(41)通过在测定时控制泵(21)及/或阀(22)的驱动来控制测定用空气袋(13)的内压变化。CPU具有第二控制部(42),该第二控制部(42)通过控制泵(31)及/或阀(32)的驱动来控制压迫用空气袋(8)的内压变化。在测定时,第二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压迫用空气袋的内压为通过第一控制部控制的测定用空气袋的内压的规定比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电子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一流体袋,
第一调整装置,其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将流体注入到所述第一流体袋或者以能够变化的流速从所述第一流体袋排出流体,
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
卷绕装置,其用于以能够变化的卷绕强度将所述第一流体袋卷绕在被测者的测定部位上,
第二调整装置,其用于调整所述卷绕装置的卷绕强度,
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执行:
第一控制处理,对所述第一调整装置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及/或流体量的变化率变为规定的变化率,
第二控制处理,对所述第二调整装置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以使所述卷绕强度与在所述第一控制处理下的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及/或流体量的变化率成规定比率,
计算处理,基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处理下检测出的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计算所述被测者的血压值。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事先设定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的变化率与所述第一流体袋内的流体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事先设定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以达到所述规定比率,
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及所述第二控制处理进行前馈控制。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装置包括第二流体袋,在装戴时,所述第二流体袋与所述第一流体袋相比位于离测定部位较远的一侧,
所述第二调整装置包括泵及/或阀,所述泵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将流体注入到所述第二流体袋,所述阀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从所述第二流体袋排出流体,
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包括决定所述泵及/或所述阀的驱动电压的处理。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测定部位的周长、已经测定到的所述被测者的血压值、在加压时所推断的所述被测者的血压值、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大小及所述第一流体袋内的压力的最大值中的至少一个,将所述规定比率定为事先设定的比率,或者,利用事先设定的修正公式改变所述规定比率。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流体袋在加压时的内压的变化率,来决定所述测定部位的周长及/或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大小。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获取之前的测定结果来决定所述被测者的血压值。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计算处理中,所述控制装置基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处理下所述第一流体袋进行减压时的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计算所述血压值,
所述控制装置将基于在所述第一流体袋进行加压时的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所计算出的血压值作为用于决定所述规定比率的所述被测者的血压值。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输入装置,所述输入装置用于接受所述测定部位的周长、所述已经测定到的所述被测者的血压值、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大小及所述第一流体袋内的压力的最大值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输入。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血压计,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读出装置,所述读出装置用于从其它装置读出所述测定部位的周长、所述已经测定到的所述被测者的血压值、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大小及所述第一流体袋内的压力的最大值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血压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为规定等级的时刻、所述卷绕强度变为规定等级的时刻及从测定处理的规定时刻经过规定的时间后的时刻中的至少一个时刻,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规定比率变化为事先设定的比率,或者,利用事先设定的修正公式改变所述规定比率。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血压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所检测出的脉搏波振幅的大小,将所述规定比率变化为事先设定的比率,或者,利用事先设定的修正公式改变所述规定比率。
一种电子血压计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血压计包括:
第一流体袋,
第一调整装置,其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将流体注入到所述第一流体袋或者以能够变化的流速从所述第一流体袋排出流体,
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
卷绕装置,其用于以能够变化的卷绕强度将所述第一流体袋卷绕在被测者的测定部位上;
所述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第一控制步骤,控制所述第一调整装置,以使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及/或流体量的变化率变为规定的变化率,
第二控制步骤,控制所述第二调整装置,以使所述卷绕强度与在对所述第一调整装置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步骤的控制下的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及/或流体量的变化率成规定比率,
计算步骤,基于在对所述第一调整装置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步骤的控制下检测出的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计算所述被测者的血压值。

说明书

说明书电子血压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血压计,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内置有空气袋的测定带(袖带)自动卷绕在测定部位上的电子血压计。
背景技术
血压为分析循环系统疾病的指标之一,基于血压进行危险性分析,有助于预防例如脑中风、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的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以往,根据在到医院就诊时或健康检查等时的医疗机构测定的血压(偶然血压)进行诊断。然而根据近年的研究,了解到在家庭测定的血压(家庭血压)比偶然血压更有助于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从而,在家庭使用的血压计得到普及。
面向家庭的血压计大多采用利用示波测量法或柯式音法的血压测定方法。利用示波测量法的血压测定为如下的方法:将内置有空气袋的测定带(袖带)卷绕在上臂等的测定部位上,仅将袖带的内压(袖带压)增加至比收缩压高规定压(例如30mmHg)的压力,此后,地或检测出在逐渐阶段性地减少袖带压的过程中的动脉的容积变化来作为叠加在袖带压上的压力变化(压力脉搏波振幅(pressure pulse wave amplitude)),基于该压力脉搏波振幅的变化决定收缩压及舒张压。在示波测量法中,能够通过检测在对袖带压进行加压过程中产生的压力脉搏波振幅来测定血压。
另一方面,柯式音法为如下的方法:与示波测量法相同,柯式音法将袖带卷绕在上臂等的测定部位上,将袖带压增加至比收缩压高规定压。此后,在逐渐地减小袖带压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在袖带内的麦克风检测由动脉产生的科罗特科夫音(Korotkoff sound),将科罗特科夫音产生时的袖带压决定为收缩压,将科罗特科夫音减弱或消除时的袖带压决定为舒张压。
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存在以下的问题:在血压计中,若袖带没有恰当地卷绕在测定部位上,则袖带压没有充分传达给动脉,从而测定精度下降。在此,针对具有将袖带自动地卷绕在测定部位上的结构的血压计(以下,称为全自动臂式血压计),本申请的申请人之前在日本特开2005‑23017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在测定用空气袋的外侧配置有由用于向测定部位卷绕测定用空气袋的挠性构件构成的套环和卷绕用空气袋,通过使卷绕用空气袋膨胀,来使套环直径缩小,并且向测定部位卷绕测定用空气袋。
另外,作为提高示波测量法的血压测定的测定精度的技术,本申请的申请人之前在日本特开2009‑279196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进行控制,以使单位时间内从测定用的空气袋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流量与测定用空气袋的减压速度成正比例关系,从而减少检测到的压力脉搏波振幅发生的失真,提高测定精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301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791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全自动臂式血压计的袖带结构为具有测定用空气袋和卷绕机构的双重结构,其中,所述测定用空气袋如上述那样为了测定血压而对测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压迫,获取在逐渐地增加或减少该压力的过程中产生的动脉的容积变化来作为空气袋内的压力变化,基于该压力变化计算血压,所述卷绕机构将所述测定空气袋卷绕在测定部位上。并且,在这两个结构之间设置有挠性构件(以下,称为套环)。
利用全自动臂式血压计,在通过向卷绕用空气袋注入空气进行加压,并且通过套环将测定用空气袋卷绕在测定部位上之后,使测定空气袋的压力增加或者减小来检测压力脉搏波振幅,基于该压力脉搏波振幅的变化决定收缩压及舒张压。
因此,在采用该测定方法的情况下,在卷绕机构的压力小于测定空气袋的压力的情况下,套环向径向的外侧扩张,在卷绕机构的压力大于测定空气袋的压力的情况下,套环向径向的内侧缩小。由此,存在测定用空气袋处于没有被恰当地按压在测定部位上的状态,从而不能准确地检测压力脉搏波振幅的问题。另外,在像上述那样套环向径向的内侧或外侧移动时,还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套环的振动而产生假性脉搏波(false pulse wave),从而有可能导致对测定精度造成影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将内置有空气袋的测定带(袖带)自动卷绕在测定部位上的电子血压计,在该电子血压计中,对测定空气袋压力和卷绕机构的压力进行控制,以将袖带恰当地卷绕在测定部位上。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电子血压计具有:第一流体袋;第一调整装置,其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将流体注入到第一流体袋或者以能够变化的流速从第一流体袋排出流体;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卷绕装置,其用于以能够变化的卷绕强度将第一流体袋卷绕在被测者的测定部位上;第二调整装置,其用于调整卷绕装置的卷绕强度;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执行:第一控制处理,对第一调整装置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使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及/或流体量的变化率变为规定的变化率;第二控制处理,对第二调整装置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以使卷绕强度与在第一控制处理下的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及/或流体量的变化率成规定比率;计算处理,基于在第一控制处理下检测出的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计算被测者的血压值。
优选地,事先设定第一控制信号,以使第一流体袋的内压的变化率与第一流体袋内的流体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事先设定第二控制信号,以达到规定比率,控制装置对第一控制处理及第二控制处理进行前馈控制。
优选地,卷绕装置包括第二流体袋,在装戴时,第二流体袋与第一流体袋相比位于离测定部位较远的一侧,第二调整装置包括泵及/或阀,泵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将流体注入到第二流体袋,阀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从第二流体袋排出流体,第二控制处理包括决定泵及/或阀的驱动电压的处理。
优选地,控制装置根据测定部位的周长、已经测定到的被测者的血压值、在加压时所推断的被测者的血压值、第一流体袋的大小及第一流体袋内的压力的最大值中的至少一个,将规定比率定为事先设定的比率,或者,利用事先设定的修正公式改变规定比率。
更优选地,控制装置基于第一流体袋在加压时的内压的变化率,来决定测定部位的周长及/或第一流体袋的大小。
更优选地,控制装置通过获取之前的测定结果来决定被测者的血压值。
更优选地,计算处理基于在第一控制处理下第一流体袋进行减压时的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计算血压值,控制装置将基于在第一流体袋进行加压时的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所计算出的血压值作为用于决定规定比率的被测者的血压值。
更优选地,电子血压计还具有输入装置,输入装置用于接受测定部位的周长、已经测定到的被测者的血压值、第一流体袋的大小及第一流体袋内的压力的最大值中的至少一个的输入。
更优选地,电子血压计还具有读出装置,读出装置用于从其它装置读出测定部位的周长、已经测定到的被测者的血压值、第一流体袋的大小及第一流体袋内的压力的最大值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在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为规定等级的时刻、卷绕强度变为规定等级的时刻及从测定处理的规定时刻经过规定的时间后的时刻中的至少一个时刻,控制装置将上述规定比率变化为事先设定的比率,或者,利用事先设定的修正公式改变规定比率。
优选地,控制装置根据基于第一流体袋的内压所检测出的脉搏波振幅的大小,将规定比率变化为事先设定的比率,或者,利用事先设定的修正公式改变规定比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控制方法为电子血压计的控制方法,该电子血压计包括:第一流体袋;第一调整装置,其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将流体注入到第一流体袋或者以能够变化的流速从第一流体袋排出流体;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卷绕装置,其用于以能够变化的卷绕强度将第一流体袋卷绕在被测者的测定部位上,该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步骤:第一控制步骤,控制第一调整装置,以使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及/或流体量的变化率变为规定的变化率;第二控制步骤,控制第二调整装置,以使卷绕强度与在对第一调整装置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步骤的控制下的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及/或流体量的变化率成规定比率;计算步骤,基于在对第一调整装置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步骤的控制下检测出的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计算被测者的血压值。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在测定时将袖带恰当地卷绕在测定部位上,提高测定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的外观的具体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在测定血压时的血压计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测定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血压计的功能结构的具体例子的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的血压测定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测定部位的不同的周长的、与在将阀的驱动电压保持为恒定的情况下的减压速度相对于测定用空气袋的压力的变化率的图。
图7是表示利用周长信息、泵及阀的驱动电压的关系式计算出的驱动电压与周长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与在测定部位的周长相同的情况下的减压速度相对于测定用空气袋的压力的变化率的图。
图9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中的测定用空气袋的压力和减压速度的关系的图。
图9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中的测定用空气袋的压力和空气的排出量的关系的图。
图9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中的测定用空气袋的压力和对应于规定容积变化的压力脉搏波振幅值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压迫用空气袋和测定用空气袋的内压变化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压迫用空气袋和测定用空气袋的内压变化的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作为周长的具体例子的手臂周长和对测定用空气袋及压迫用空气袋的内压的比率进行表示的规定比率间的关系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测定用空气袋的最高加压值和对测定用空气袋及压迫用空气袋的内压的比率进行表示的规定比率间的关系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手臂周长、收缩压值和对测定用空气袋及压迫用空气袋的内压的比率进行表示的规定比率间的关系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血压计的概要的图。
图16是表示用于驱动线卷绕装置的驱动电压的变化与被线经由测定用空气袋对测定部位进行压迫的空气袋的内压的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对同一部件及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这些部件及结构要素的名称及功能也相同。
[第一实施方式]
<装置结构>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以下,称为血压计)1的外观的具体例子的立体图。
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血压计1主要具有载置在桌子等上的主体2和用于插入作为测定部位的上臂的测定部5。在主体2的上部具有:配置有电源开关、测定开关、停止开关及使用者选择开关等的操作部3;显示部4;置肘部。另外,测定部5具有:大致圆筒状的机壳即外壳60,其安装在主体2上,并且角度能够相对于主体2改变;生体压迫固定装置,其内置于外壳60的内周部。此外,如图1所示,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内置于外壳60的内周部的生体压迫固定装置不露在,而是由罩体70覆盖。
图2是血压测定时的血压计1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2,在测定血压时,将上臂100插入外壳60的内部并将手肘载置于上述置肘部上,指示测定开始。上臂100由上述生体压迫固定装置压迫固定,来测定血压。
生体压迫固定装置具有:作为测定用流体袋的空气袋13,其相当于袖带,用于压迫测定部位来测定血压;作为大致圆筒形的挠性构件的套环10,其位于空气袋13的外侧,能够沿着径向伸缩;作为流体袋的空气袋8,其位于套环10的外侧,用于通过膨胀朝向内侧按压套环10的外周面来使套环10缩径,从而与外壳一起经由套环10将空气袋13按压固定在生体的测定部位上。
图3是用于说明测定部5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参照图3,在测定部5中,在外壳60的内侧具有空气袋8,该空气袋8通过后述的压迫固定用的空气系统30(参照图4)膨胀或缩小。
在空气袋8的内侧(测定部位一侧)配置有由卷绕成大致圆筒状的板状构件构成的套环10,通过施加外力使该套环10沿着径向发生弹性变形。空气袋13配置于套环10的内侧,通过后述的测定用的空气系统20(参照图4)使空气袋13膨胀或缩小。
图4为表示血压计1的功能结构的具体例子的框图。
参照图4,血压计1包括空气袋13和空气袋8,两者分别与测定用的空气系统20及压迫固定用的空气系统30连接。空气系统20包括用于测定空气袋13的内压的压力传感器23、用于对空气袋13送气的泵21以及从空气袋13排气的阀22,空气系统30包括用于测定空气袋8的内压的压力传感器33、用于对空气袋8送气的泵31以及从空气袋8排气的阀32。
空气袋13与用于测定空气袋13的内压变化的压力传感器23、用于对空气袋13注入空气的泵21以及从空气袋13排出空气的阀22连接。空气袋8与用于测定空气袋8的内压变化的压力传感器33、用于对空气袋8注入空气的泵31以及从空气袋8排出空气阀32连接。
压力传感器23、33、泵21、31及阀22、32分别与振荡电路28、38、驱动电路26、36及驱动电路27、37连接,而且,振荡电路28、38、驱动电路26、36及驱动电路27、37都与用于控制血压计1整体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40连接。
在CPU40上还连接有显示部4、操作部3、存储由CPU40执行的程序或者作为在执行程序时的作业区域的存储器6、存储测定结果等的存储器7、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以输入输出数据的外部接口(I/F)80。
CPU40包括:第一控制部41,其用于向驱动电路26、27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泵21、阀22;第二控制部42,其用于向驱动电路36、37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泵31、阀32;计算部43,其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23的压力信号计算血压值;显示控制部44,其用于进行使测定结果等显示在显示部4上的控制。通过CPU40基于从操作部3输入的操作信号执行存储于存储器6的规定的程序,来在CPU40中形成上述各机构。
驱动电路26、36按照来自CPU40的控制信号,分别驱动泵21、31。由此,向空气袋13、8注入空气。
驱动电路27、37按照来自CPU40的控制信号,分别驱动阀22、32。由此,打开或关闭阀22、32。另外,通过控制阀22、32的打开幅度(以下,称为间隙(gap)),来控制空气袋13、8内的空气的排出量、排出速度。
压力传感器23、33为静电容量型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23、33的容量值分别根据空气袋13、8的内压的变化而变化。压力传感器23、33分别与振荡电路28、38连接,振荡电路28、38将压力传感器23、33的容量值转换为对应的振荡频率的信号,并输入至CPU40。
CPU40的第一控制部41、第二控制部42向驱动电路26、27、驱动电路36、37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泵21、31、阀22、32。另外,CPU40的计算部43基于从压力传感器23获得的空气袋13的内压变化计算血压值。CPU40的显示控制部44进行用于将测定结果显示在显示部4上的处理,并将用于显示的数据和控制信号输出至显示部4。另外,CPU40进行用于将血压值存储于存储器7的处理。
<测定动作>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1的血压测定动作的流程图。图5的流程图示出的血压测定动作为,CPU40基于在空气袋13的减压过程中的内压变化来计算血压值的情况的动作。当按下操作部3的电源开关时,CPU40接收操作信号,从而开始上述动作,通过CPU40读出并执行存储于存储器6的程序,并且控制图4示出的各部分来实现该动作。
参照图5,最初,在步骤S11中执行初始化之后,待机到按下使用者选择开关及测定开关为止。
接着,当CPU40接收到使用者选择开关被按下产生的操作信号,接着又接收到测定开关被按下产生的操作信号时(在步骤S13判断为是,并且在步骤S15判断为是),在步骤S17中,CPU40开始进行卷绕动作,该卷绕动作为用于将空气袋13恰当地卷绕在作为测定部位的使用者的上臂上的动作。
作为在此说明的动作的一个例子,例举有下面的动作。即,CPU40在通过向空气袋13供给规定量的空气来进行预备加压之后,对空气袋8进行加压直至空气袋13的内压及内压变化达到事先设定的规定值为止。通过上述的动作,能够自动地将测定用的空气袋13适当地卷绕在使用者的测定部位即上臂上。
接着,在步骤S19中,CPU40执行用于加压到使测定用的空气袋13的内压达到规定的内压为止的加压动作。在此期间内,CPU40监视从压力传感器23获得的空气袋13的内压,判断是否达到事先设定的规定的压力。在此的规定压力只要为用于压闭血管的充分高的压力即可。或者,在将所选择的使用者的测定结果存储于存储器7的情况下,规定压力可以为该使用者的收缩压值与规定的值相加而得到的压力。
然后,当判断为空气袋13的内压达到了上述规定的压力时(在步骤S21判断为是),在步骤S23中,CPU40执行用于开始减小空气袋13、8的压力的减压动作。减压动作持续到后述的血压计算(S25)结束为止。
在步骤S25中,CPU40基于在步骤S23的空气袋13的减压动作中的空气袋13的内压变化计算血压值。若结束血压值的计算并且决定血压值(在步骤S27判断为是),则CPU40终止步骤S23的减压动作,在步骤S29中,迅速地降低空气袋13、8的内压,从而解除对生体的压迫。然后,在步骤S31中,CPU40执行用于在显示部4显示计算出的血压值来作为测定结果的动作。
从而,结束一连串的动作。
<空气袋13的内压控制>
(1)反馈控制
在上述步骤S23的减压动作中,CPU40的第一控制部41可以监视空气袋13的内压及内压变化,进行控制内压的变化率的反馈控制,以使空气袋13的内压及内压变化的值达到规定值。
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CPU40的第一控制部41包括驱动电压决定部412,该驱动电压决定部412决定用于驱动泵21和阀22的电压(以下,称为驱动电压E1)。
驱动电压决定部412获取空气袋13的内压及内压变化,来决定形成如下的内压的变化率的驱动电压E1,该内压的变化率是指,空气袋13的内压及内压变化的值变为规定值的内压的变化率。然后,生成用于利用决定的驱动电压E1驱动泵21及/或阀22的控制信号,并且向驱动电路26及/或驱动电路27输出该控制信号。
(2)前馈控制
或者,在上述步骤S23的减压动作中,CPU40的第一控制部41可以进行输出事先设定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空气袋13的内压及内压变化的前馈控制。对进行前馈控制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CPU40的第一控制部41包括:周长信息获取部411,其用于获取表示使用者的测定部位的周长的信息即周长信息;驱动电压决定部412,其决定用于驱动阀22的驱动电压E1。
若在测定时通过例如构成操作部3的开关等输入例如“粗”、“细”等的周长信息,则周长信息获取部411根据来自操作部3的操作信号获取周长信息。或者,还可以通过来自外部I/F80的输入获取周长信息。
或者,在CPU40中进行用于获取周长信息的内压控制,周长信息获取部411还可以根据内压控制的结果来获取周长信息。具体来说,CPU40在上述测定动作中接受使用者的选择之后,向驱动电路26输出用于利用事先规定的规定的电压驱动泵21的控制信号,从而利用规定的电压驱动泵21,对空气袋13进行加压直至空气袋13达到事先规定的规定的压力为止。CPU40对达到规定的压力为止所需的时间进行计时。周长信息获取部411事先存储达到规定的压力为止所需的时间与周长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基于该对应关系获取该使用者的周长信息。
在此,在驱动泵21的驱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测定部位的周长越长,加压速度越小。因此,测定部位的周长越长,加压所需的时间越长。即,空气袋13达到规定压力为止的加压时间可以称为表示测定部位的周长的指标。在此,周长信息获取部411通过事先存储加压所需的时间越长则周长越长的这些对应关系,能够基于加压所需的时间获取周长。此外,取代加压时间,根据泵21的转速和空气袋13的压力,以相同的方式也能够获得周长信息。
或者,作为另一个例子,作为用于将空气袋13卷绕在测定部位上的机构的布(图中省略)具有滑动阻力(slide resistance),周长信息获取部411还可以基于如下的阻力值来获取周长信息,即,根据在将空气袋13卷绕在测定部位上时的上述滑动阻力获得的阻力值。
驱动电压决定部412基于获取的周长信息决定驱动电压E1。下面,说明通过驱动电压决定部412对驱动电压E1进行决定的情况。
在此,如图6所示,将驱动电压E1保持恒定的情况下的减压速度相对于空气袋的压力的变化程度,根据测定部位的周长不同而不同。具体来说,参照图6,测定部位的周长越短减压速度的变化程度越大,测定部位的周长越长减压速度的变化程度越小。即,根据图6示出的关系,测定部位的周长称为用于决定驱动电压E1的参数。
在此,驱动电压决定部412利用上述的图6示出的关系决定驱动电压E1。作为具体例子,驱动电压决定部412事先存储下面的公式(1),通过将获取的周长信息代入到该公式中来决定驱动电压E1:
驱动电压E1=α×周长信息+β…公式(1)。
图7是表示利用周长信息与驱动电压E1的关系式(1)计算的驱动电压E1和周长的关系的图。如图7所示,驱动电压决定部412通过使用上述的公式(1),来决定大小与测定部位的周长成正比例的驱动电压E1。
图8是表示与在测定部位的周长相同的情况下的减压速度相对于空气袋13的压力的变化率的图。如图8所示,在测定部位的周长相同的情况下,减压速度相对于空气袋13的压力的变化率,因阀22的间隙即驱动电压的大小不同而不同。具体来说,参照图8,阀22的间隙越大则减压速度的变化率越大,间隙越小则减压速度的变化率越小。因此,根据图8示出的关系,间隙的大小优选使从计算为收缩压到计算为舒张压为止的空气袋13的减压速度在规定的速度的范围内的大小。
更详细来说,间隙的大小优选形成如下的减压速度的间隙的大小,即,在减压时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能够检测到的压力脉搏波振幅信号的数量达到规定数量以上。更优选地,上述“规定数量”为5。之所以设定为5,是由于如在本申请的申请人之前申请并公开的专利第3179873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在考虑减压测定的算法的性能的前提下进行设定比较妥当,以控制减压速度使得减压时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测定到压力脉搏波振幅信号的数量为5左右的方式。
此外,通过例如实验等获取减压时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测定到压力脉搏波振幅信号的数量为5以上那样的间隙的大小,并将该间隙的大小事先存储于驱动电压决定部412。具体来说,其值优选5mmHg/sec~20mmHg/sec左右。因此,能够将上述公式(1)的系数α、β设定为以下的值:使空气袋13的压力在血压值大小程度的范围内的血压减压速度,位于5mmHg/sec~20mmHg/sec左右的减压速度内。这样的系数α、β能够事先通过实验等求得,并且存储于驱动电压决定部412。此外,在上述例子中,驱动电压决定部412向上述公式(1)输入所获取的周长信息来决定驱动电压E1,驱动电压决定部412还可以存储规定周长信息与驱动电压E1的关系的表格来取代公式(1),参照该表格,读取出与获取的周长信息对应的驱动电压E1。
在上述步骤S23的减压动作中,CPU40利用驱动电压决定部412决定与周长相对应的驱动电压E1,保持所决定的驱动电压E1并向驱动电路27输出控制信号以驱动阀22。
由此,如图9A所示,在减压时,空气袋13的减压速度伴随空气袋13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另外,如图9B所示,在减压时,空气袋13的压力下的从阀22排出的排出量伴随空气袋13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即,根据图9A、图9B示出的关系,控制驱动电压E1使其恒定,即控制阀22的间隙使其恒定,可以说相当于对驱动电压E1进行控制,以使从阀22排出的排出量和空气袋13的减压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通过CPU40执行上述前馈控制,能够使从空气袋13流出的空气的流量和减压速度的关系近似于正比例关系。由此,能够使血管容积变化的检测精度近似地恒定,从而提高测定精度。即,如图9C所示,与空气袋13的压力变化无关,能够使与恒定的容积变化相对的压力脉搏波振幅恒定为与测定部位的周长相对应的值。
<空气袋8的内压控制>
在上述步骤S23的减压动作中,CPU40对空气袋8的内压进行控制,以使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成规定比率。
图10及图11是表示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间的变化关系的图,图中的实线表示空气袋13的内压,虚线表示空气袋8的内压。
如图10所示,若在测定时(在此为减压时)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发生变化,则有时位于空气袋8与空气袋13之间的套环10的形状不稳定,会发生变形。例如,如图10所示,若空气袋8的内压变得比空气袋13的内压更小,则空气袋8对套环10及空气袋13的压迫强度变得比空气袋13的内压更小。由此,通过空气袋13的内压向外侧推出套环10,从而导致由套环10的变形而引起的振动叠加在空气袋13的内压变化上并被检测出来的现象。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假性脉搏波,假性脉搏波为使脉搏波测定的精度变差的原因。另外,由此,由于空气袋8对空气袋13的压迫强度变小,所以空气袋13卷绕在测定部位上的卷绕状态不稳定。其结果为,所测定的脉搏波的精度变差。
在此,如图11所示,在测定时(在此为减压时),CPU40使空气袋8的内压以维持比空气袋13的内压大规定比率以上的状态进行变化。由此,位于空气袋8与空气袋13之间的套环10变得稳定。
(1)反馈控制
在上述步骤S23的减压动作中,CPU40的第二控制部42可以监视空气袋13的内压及空气袋8的内压,并且可以进行反馈控制,以使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的规定比率达到规定值。
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CPU40的第二控制部42包括驱动电压决定部422,该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决定用于驱动泵31和阀32的电压(以下,称为驱动电压E2)。
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在规定的时刻获取空气袋13的内压和空气袋8的内压,并且决定如下那样的驱动电压E1,即,使空气袋8的内压变为空气袋13的内压的事先规定的规定比率。然后,生成用于利用决定的驱动电压E2驱动阀32的控制信号,并且向驱动电路37输出该控制信号。此外,上述规定比率为事先通过实验等决定的值,并且事先存储于第二控制部42。
此时,即使通过第一控制部41对空气袋13的内压进行上述的反馈控制,也可以对空气袋13的内压进行前馈控制。
通过该控制,在减压时,能够使空气袋8以其内压为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的方式进行变化。其结果为,能够防止位于空气袋13与空气袋8之间的套环10在测定时(减压时)发生变形,从而提高测定精度。
(2)前馈控制
或者,在上述步骤S23中第一控制部41进行上述的前馈控制的情况下,CPU40的第二控制部42可以进行如下的前馈控制,即输出与第一控制部41输出的事先设定的控制信号相对应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空气袋8的内压。
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CPU40的第二控制部42包括驱动电压决定部422,该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决定用于驱动泵31和阀32的驱动电压E2。
驱动电压决定部422通过获取从第一控制部41输出的控制信号来获取上述所决定的驱动电压E1。然后,计算如下那样的驱动电压E2,并输出至驱动电路36、37,即,使空气袋8的内压变为在第一控制部41控制下的空气袋13的内压的规定比率的压力。此外,上述规定比率为事先通过实验等决定的值,并且事先存储于第二控制部42。
由此,在减压时,能够在通过进行前馈控制使空气袋13的内压发生变化以使从空气袋13流出的空气的流量与减压速度的关系近似于正比例关系的前提下,使空气袋8以其内压变为空气袋13的内压的规定比率的方式进行变化。其结果为,能够防止位于空气袋13与空气袋8之间的套环10在测定时(减压时)发生变形,从而提高测定精度。
(3)在前馈控制中的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
在上述例子中,将在减压时的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形成为事先通过实验等决定的规定比率,该规定比率事先存储于第二控制部42。
然而,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可以根据规定的输入值进行计算,也可以事先存储输入值与上述规定比率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根据输入值来确定规定比率。作为输入值,例举有测定部位的周长、该使用者的血压值、袖带的尺寸、及空气袋13的最高加压值。针对各个输入值的例子,进行下面的说明。
(输入值使用基于测定部位的周长的比率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第二控制部42包括用于获取表示使用者的测定部位的周长的信息即周长信息的获取部421。
与上述的周长信息获取部411同样地,获取部421获取测定部位的周长。即,若在测定时通过例如构成操作部3的开关等输入例如“粗”、“细”等的周长信息,则根据来自操作部3的操作信号获取周长信息。或者,还可以通过来自外部I/F80的输入获取周长信息。
另外,在CPU40中进行用于获取周长信息的内压控制,获取部421可以根据内压控制的结果来获取周长信息。用于获取周长信息的内压控制与用于通过周长信息获取部411获取周长信息的控制相同。
驱动电压决定部422事先存储周长和如下比率间的对应关系或关系式,即,空气袋8的内压相对于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图12是表示作为周长的具体例子的手臂周长和规定比率间的关系的具体例子的图,该规定比率为表示空气袋13的内压与空气袋8的内压的比率。具体来说,如图12所示,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存储有如下的对应关系或关系式,即,测定部位的周长越长则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越大。
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参照所存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由获取部421获取的使用者的测定部位的周长对应的比率,并且决定使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变为上述确定的比率的驱动电压E2。或者,通过将获取的使用者的测定部位的周长代入该关系式来计算驱动电压E2。然后,生成并输出控制信号。
由此,空气袋8的内压被控制为相对于空气袋13的内压变为与使用者的测定部位的周长相对应的比率。
(输入值使用与使用者的血压值相对应的比率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第二控制部42包括图4示出的用于获取使用者的血压值的获取部421。
像该例子这样,在减压过程中进行计算血压值的测定动作的情况下,获取部421能够获取在空气袋13的加压过程中的血压值的推断值来作为使用者的血压值。即,在该情况下,计算部43基于在空气袋13的加压过程中的内压变化来计算使用者的血压值,并且将该计算出的使用者的血压值作为推断值输入至第二控制部42。
或者,在存储器7中存储有作为该使用者的测定结果的血压值的情况下,获取部421也可以从存储器7的规定区域读出该使用者的血压值来获得。此外,在该情况下,可以读取最新的血压值,也可以读取在规定范围内的血压值的平均值。
此外,在此的血压值可以为收缩压值,也可以为舒张压值,还可以为这些血压值的平均值即平均血压值。在下面的例子中,使用收缩压值。
驱动电压决定部422事先存储血压值和如下的比率的对应关系或关系式,即,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具体来说,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存储有如下的对应关系或关系式,即,使用者的收缩压值越高则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越小。
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参照所存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由获取部421获取的使用者的血压值对应的比率,并且决定使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变为上述确定的比率的驱动电压E2。或者,通过将获取的使用者的血压值代入该关系式来计算驱动电压E2。然后,生成并输出控制信号。
由此,空气袋8的内压被控制相对于空气袋13的内压变为与使用者的血压值相对应的比率。
(输入值使用与袖带的尺寸相对应的比率的情况)
在袖带的尺寸能够改变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第二控制部42包括用于获取表示袖带的尺寸的信息即尺寸信息的获取部421,以形成与袖带的尺寸相对应的比率。
在此,袖带的尺寸与空气袋13、8的容积的尺寸对应,在袖带的尺寸大的情况下,空气袋13、8的容积大,在袖带的尺寸小的情况下,空气袋13、8的容积小。例如,如下的情况相对于袖带的尺寸能够改变的情况,即,收纳在外壳60的内周部的生体压迫固定装置或外壳60自身能够从主体2拆下来进行更换,与袖带的尺寸对应的生体压迫固定装置或包括该生体压迫固定装置的外壳60连接到主体2来使用的情况。
若在测定时通过例如构成操作部3的开关等输入例如“大”、“中”、“小”等的袖带的尺寸,则获取部421根据来自操作部3的操作信号获取袖带的尺寸。或者,还可以通过来自外部I/F80的输入获取袖带的尺寸。或者,在生体压迫固定装置与主体2的连接部分或外壳60与主体2的连接部分上设置有检测所连接的生体压迫固定装置或外壳60的种类的传感器等的情况下,获取部421还可以基于来自该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断袖带的大小。
驱动电压决定部422事先存储袖带的尺寸和如下的比率间的对应关系或关系式,即,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具体来说,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存储有如下的对应关系或关系式,即,袖带的尺寸越大则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越大。
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参照所存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由获取部421获取的袖带的尺寸对应的比率,并且决定使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变为上述确定的比率的驱动电压E2。或者,通过将获取的袖带的尺寸代入该关系式来计算驱动电压E2。然后,生成并输出控制信号。
由此,控制为使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变为与袖带的尺寸相对应的比率。
(输入值使用与空气袋13的最高加压值相对应的比率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第二控制部42包括用于获取空气袋13的最高加压值的获取部421。在此的空气袋13的最高加压值是指在加压过程中的空气袋13的内压的最高值,获取部421通过监视在加压过程中由压力传感器23检测到的空气袋13的内压,来获取空气袋13的最高加压值。
或者,获取部421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血压值计算最高加压值。在该情况下,获取部421以上述方式获取使用者的血压值。
驱动电压决定部422事先存储空气袋13的最高加压值和如下的比率间的对应关系或关系式,即,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具体来说,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存储有如下的对应关系或关系式,即,空气袋13的最高加压值越大则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越小。
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参照所存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由获取部421获取的空气袋13的最高加压值对应的比率,并且决定使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变为上述确定的比率的驱动电压E2。或者,通过将获取的最高加压值代入该关系式来计算驱动电压E2。然后,生成并输出控制信号。
由此,使空气袋8的内压被控制为相对于空气袋13的内压变为与空气袋13的最高加压值相对应的比率。
(输入值使用上述的组合的情况)
在上述的例子中,例举驱动电压决定部422使用测定部位的周长、该使用者的血压值、袖带的尺寸及空气袋13的最高加压值中的某一个作为输入值,来确定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然而,不限于上述例子中的某一个,可以使用其中两个以上的组合来确定上述规定比率。
例如,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可以确定与使用者的周长及血压值相对应的比率来作为输入值。在该情况下,获取部421获取使用者的周长及血压值。
驱动电压决定部422事先存储使用者的周长及血压值和如下的比率的对应关系或关系式,即,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图14是表示作为周长的具体例子的手臂周长、作为血压值的具体例子的收缩压值、表示空气袋13与空气袋8的内压的比率的规定比率间的关系的具体例子的图。另外,作为关系式,例举有例如比率=α×手臂周长+β×SBP(α、β为系数,SBP为收缩压值)这样的关系式。具体来说,在该情况下,如图14所示,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存储有如下的对应关系或关系式,即,测定部位的周长越长则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越大,收缩压值越高则空气袋8的内压与空气袋13的内压的比率越小。
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参照所存储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由获取部421获取的使用者的周长及血压值对应的比率,决定使空气袋8的内压相对于空气袋13的内压变为上述确定的比率的驱动电压E2。或者,通过将获取的使用者的周长及血压值代入该关系式来计算驱动电压E2。然后,生成并输出控制信号。
由此,空气袋8的内压被控制为相对于空气袋13的内压变为与使用者的周长及血压值相对应的比率。
通过第二控制部42以上述方式决定在前馈控制中的空气袋13与空气袋8的内压的比率,从而能够根据使用者或测定时的状况,来使空气袋8的内压相对于空气袋13的内压形成最佳的比率。由此,能够在测定时(减压时)将空气袋8对空气袋13的压迫强度维持在最适宜的强度,从而提高测定精度。
(4)前馈控制中的空气袋13的内压与空气袋8的内压的比率的控制
在上述例子中,第二控制部42在例如开始减压等的规定的时刻决定减压时的空气袋13与空气袋8的内压的比率,并且输出之后维持成在该时刻决定的比率的控制信号。
然而,第二控制部42可以在规定的时刻改变所决定的上述比率。作为该规定的时刻,可以例举所测定的空气袋13的内压(或根据内压获得的脉搏波振幅)、空气袋8的压迫强度及从开始减压时刻起经过的时间。
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第二控制部42包括用于获取空气袋13的内压(或根据内压获得的脉搏波振幅)、空气袋8的压迫强度或从开始减压时刻起经过的时间的获取部421。
驱动电压决定部422事先分别针对空气袋13的内压(或根据内压获得的脉搏波振幅)、空气袋8的压迫强度或从开始减压时刻起经过的时间存储上述规定比率。然后,按照规定的间隔判断所获取的空气袋13的内压(或根据内压获得的脉搏波振幅)、空气袋8的压迫强度或从开始减压时刻起经过的时间是否达到存储的进行变化的时刻。在判断为达到进行变化的时刻的情况下,驱动电压决定部422读取出与该时刻对应的比率,决定使空气袋8的内压相对于空气袋13的内压变为上述读取出的比率的驱动电压E2,生成并且输出控制信号。
改变上述规定比率。例如,作为上述压力区间,能够例举有空气袋13的最高加压值与(最高加压值‑50mmHg)之间的的压力区间。
而且,与决定空气袋13的内压和空气袋8的内压间的比率的情况相同,可以基于将所测定的空气袋13的内压、空气袋8的压迫强度及从开始减压时刻起经过的时间中的两个以上的条件进行组合的时刻,来改变上述规定比率。例如,驱动电压决定部422可以事先存储空气袋13的内压及空气袋8的压迫强度与规定比率的关系,并在满足该条件的时刻,将上述比率变化为基于空气袋13的内压及空气袋8的压迫强度与规定比率之间的组合所确定的比率。
由此,由于能够根据进行测定恰当地维持空气袋13与空气袋8的内压的关系,所以能够提高测定精度。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1中,采用空气袋8来作为通过套环10将空气袋13压迫在测定部位上的构件。
然而,用于将空气袋13压迫在测定部位上的结构不限于通过套环10进行按压的空气袋,还可以为其它的压迫机构。作为另一个例子,在图15中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血压计1’的概略结构。
参照图15,第二实施方式的血压计1’具有:线81,其用于取代血压计1的空气袋8及套环10,将空气袋13按压在测定部位上;线卷绕装置82,其为取代泵31及阀32来缠绕线81的机构。空气袋13的一侧端部固定于袖带,另一侧端部与上述线连接。另外,还可以构成为使空气袋13的两侧端部都与上述线连接的结构。
并且,相当于驱动电路36、37的图中省略的驱动电路与CPU40连接,根据来自CPU40的控制信号驱动线卷绕装置82。图16是表示为了驱动线卷绕装置82而施加给线卷绕装置82的驱动电路的电压(设为驱动电压E3)的变化与线81压迫在测定部位上的压迫空气袋13的内压的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上方的图表示驱动电压E3的变化,下方的图表示空气袋13的内压的变化。如图16所示,在此,驱动电压E3的变化与空气袋13的内压变化大致相对应。如上所述,通过控制驱动电压E3来控制线81对空气袋13的压迫强度。
其它的血压计1’的结构与血压计1的结构大致相同。即,CPU40包括第一控制部41,在减压时,通过第一控制部41对空气袋13的内压进行反馈控制或前馈控制。
另外,CPU40包括第二控制部42,在减压时,可以通过第二控制部42对空气袋8的内压进行反馈控制,也可以在对空气袋13的内压进行前馈控制的情况下,对空气袋8的内压进行前馈控制。
各种控制的具体内容与血压计1大致相同。但是,在血压计1’中,第二控制部42取代对泵31及阀32的控制而控制线卷绕装置82。因此,第二控制部42的驱动电压决定部422以与决定上述的驱动电压E2相同的方式决定驱动电压E3,并输出控制信号。
由此,即使用于将空气袋13压迫在测定部位上的构件为借助空气袋8及套环10的结构以外的结构,通过第二控制部42以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相同的方式向调整压迫强度的机构输出控制信号,也能够防止位于空气袋13与压迫构件之间的套环10在测定时(减压时)发生变形,从而提高测定精度。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CPU40基于在空气袋13的减压过程中的内压变化,来计算血压值。然而,作为另一个例子,CPU40可以基于在空气袋13的加压过程中的内压变化计算血压值。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在上述的内压控制的说明中的“减压时”改变为“加压时”,也能够在测定时进行相同的内压控制。与上述说明相同,能够防止位于空气袋13与压迫构件之间的套环10在测定时(加压时)发生变形,从而提高测定精度。
应该注意的是,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为例示,而非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述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表示,还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等同的思想及在范围内进行的变更。
附图文字说明
1、1’血压计、2主体、3操作部、4显示部、5测定部、6、7存储器、13、8空气袋、10套环、20、30空气系统、21、31泵、22、32阀、23、33压力传感器、26、27、36、37驱动电路、28、38振荡电路、29、39转换器、41第一控制部、42第二控制部、43计算部、44显示控制部、60外壳、70罩体、80I/F外部、81线、82线卷绕装置、100上臂、411周长信息获取部、412、422驱动电压决定部、421获取部、E1、E2、E3驱动电压。

电子血压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电子血压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电子血压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血压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血压计.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2523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03 CN 103025231 A *CN103025231A* (21)申请号 201180035677.3 (22)申请日 2011.06.22 2010-163942 2010.07.21 JP A61B 5/022(2006.01) A61B 5/0225(2006.01) (71)申请人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京都府向日市 (72)发明人 上坂知里 泽野井幸哉 木下广幸 (74)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72003 代理人 董雅会 郭晓东 (54) 发明名称 电子。

2、血压计 (57) 摘要 血压计 (1) 的 CPU (40) 具有第一控制部 (41) , 该第一控制部 (41) 通过在测定时控制泵 (21) 及 / 或阀 (22) 的驱动来控制测定用空气袋 (13) 的内 压变化。 CPU具有第二控制部 (42) , 该第二控制部 (42) 通过控制泵 (31) 及 / 或阀 (32) 的驱动来控 制压迫用空气袋 (8) 的内压变化。在测定时, 第二 控制部进行控制, 以使压迫用空气袋的内压为通 过第一控制部控制的测定用空气袋的内压的规定 比率。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01.21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

3、CT/JP2011/064286 2011.06.22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011353 JA 2012.01.26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4 页 附图 1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4 页 附图 13 页 1/2 页 2 1. 一种电子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具有 : 第一流体袋, 第一调整装置, 其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将流体注入到所述第一流体袋或者以能够变 化的流速从所述第一流体袋排出流体, 传感器, 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 卷绕装置, 其用于以能够变化的。

4、卷绕强度将所述第一流体袋卷绕在被测者的测定部位 上, 第二调整装置, 其用于调整所述卷绕装置的卷绕强度, 控制装置 ; 所述控制装置执行 : 第一控制处理, 对所述第一调整装置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以使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 及 / 或流体量的变化率变为规定的变化率, 第二控制处理, 对所述第二调整装置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以使所述卷绕强度与在所述 第一控制处理下的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及 / 或流体量的变化率成规定比率, 计算处理, 基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处理下检测出的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 计算所 述被测者的血压值。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子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事先设定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5、, 以使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的变化率与所述第一流体袋 内的流体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事先设定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以达到所述规定比率, 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及所述第二控制处理进行前馈控制。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子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装置包括第二流体袋, 在装戴时, 所述第二流体袋与所述第一流体袋相比位 于离测定部位较远的一侧, 所述第二调整装置包括泵及 / 或阀, 所述泵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将流体注入到所述 第二流体袋, 所述阀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从所述第二流体袋排出流体, 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包括决定所述泵及 / 或所述阀的驱动电压的处理。 4。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子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测定部位的周长、 已经测定到的所述被测者的血压值、 在加压时所 推断的所述被测者的血压值、 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大小及所述第一流体袋内的压力的最大值 中的至少一个, 将所述规定比率定为事先设定的比率, 或者, 利用事先设定的修正公式改变 所述规定比率。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电子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流体袋在加压时的内压的变化率, 来决定所述测定部位的 周长及 / 或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大小。 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电子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获取之前的测定结果来决定所述被测者的。

7、血压值。 7.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电子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25231 A 2 2/2 页 3 在所述计算处理中,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处理下所述第一流体袋进行减 压时的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 计算所述血压值, 所述控制装置将基于在所述第一流体袋进行加压时的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所 计算出的血压值作为用于决定所述规定比率的所述被测者的血压值。 8.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电子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输入装置, 所述输入装置用于接受所述测定部位的周长、 所述已经测定到的所 述被测者的血压值、 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大小及所述第一流体袋内的压。

8、力的最大值中的所述 至少一个的输入。 9.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电子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读出装置, 所述读出装置用于 从其它装置读出所述测定部位的周长、 所述已经测定到的所述被测者的血压值、 所述第一 流体袋的大小及所述第一流体袋内的压力的最大值中的所述至少一个。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子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为规定 等级的时刻、 所述卷绕强度变为规定等级的时刻及从测定处理的规定时刻经过规定的时间 后的时刻中的至少一个时刻, 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规定比率变化为事先设定的比率, 或者, 利用事先设定的修正公式改变所述规定比率。 11. 如权利要求 1。

9、 所述的电子血压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基于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所检测出的脉搏波振幅的大小, 将所述 规定比率变化为事先设定的比率, 或者, 利用事先设定的修正公式改变所述规定比率。 12. 一种电子血压计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血压计包括 : 第一流体袋, 第一调整装置, 其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将流体注入到所述第一流体袋或者以能够变 化的流速从所述第一流体袋排出流体, 传感器, 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 卷绕装置, 其用于以能够变化的卷绕强度将所述第一流体袋卷绕在被测者的测定部位 上 ; 所述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 第一控制步骤, 控制所述第一调整装置, 以。

10、使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及 / 或流体量的 变化率变为规定的变化率, 第二控制步骤, 控制所述第二调整装置, 以使所述卷绕强度与在对所述第一调整装置 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步骤的控制下的所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及 / 或流体量的变化率成规 定比率, 计算步骤, 基于在对所述第一调整装置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步骤的控制下检测出的所 述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 计算所述被测者的血压值。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25231 A 3 1/14 页 4 电子血压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血压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将内置有空气袋的测定带 (袖带) 自 动卷绕在测定部位上的电子血压计。 背景技术 0。

11、002 血压为分析循环系统疾病的指标之一, 基于血压进行危险性分析, 有助于预防例 如脑中风、 心力衰竭、 心肌梗塞等的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0003 以往, 根据在到医院就诊时或健康检查等时的医疗机构测定的血压 (偶然血压) 进 行诊断。然而根据近年的研究, 了解到在家庭测定的血压 (家庭血压) 比偶然血压更有助于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从而, 在家庭使用的血压计得到普及。 0004 面向家庭的血压计大多采用利用示波测量法或柯式音法的血压测定方法。 利用示 波测量法的血压测定为如下的方法 : 将内置有空气袋的测定带 (袖带) 卷绕在上臂等的测定 部位上, 仅将袖带的内压 (袖带压) 增加至比收缩。

12、压高规定压 (例如 30mmHg) 的压力, 此后, 地 或检测出在逐渐阶段性地减少袖带压的过程中的动脉的容积变化来作为叠加在袖带压上 的压力变化 (压力脉搏波振幅 (pressure pulse wave amplitude) ) , 基于该压力脉搏波振 幅的变化决定收缩压及舒张压。在示波测量法中, 能够通过检测在对袖带压进行加压过程 中产生的压力脉搏波振幅来测定血压。 0005 另一方面, 柯式音法为如下的方法 : 与示波测量法相同, 柯式音法将袖带卷绕在上 臂等的测定部位上, 将袖带压增加至比收缩压高规定压。 此后, 在逐渐地减小袖带压的过程 中通过设置在袖带内的麦克风检测由动脉产生的科。

13、罗特科夫音 (Korotkoff sound) , 将科 罗特科夫音产生时的袖带压决定为收缩压, 将科罗特科夫音减弱或消除时的袖带压决定为 舒张压。 0006 无论哪一种方法, 都存在以下的问题 : 在血压计中, 若袖带没有恰当地卷绕在测定 部位上, 则袖带压没有充分传达给动脉, 从而测定精度下降。在此, 针对具有将袖带自动地 卷绕在测定部位上的结构的血压计 (以下, 称为全自动臂式血压计) , 本申请的申请人之前 在日本特开 2005-230175 号公报 (专利文献 1) 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 : 在测定用空气袋的外 侧配置有由用于向测定部位卷绕测定用空气袋的挠性构件构成的套环和卷绕用空气袋。

14、, 通 过使卷绕用空气袋膨胀, 来使套环直径缩小, 并且向测定部位卷绕测定用空气袋。 0007 另外, 作为提高示波测量法的血压测定的测定精度的技术, 本申请的申请人之前 在日本特开 2009-279196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 : 进行控制, 以使单位时 间内从测定用的空气袋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流量与测定用空气袋的减压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从而减少检测到的压力脉搏波振幅发生的失真, 提高测定精度。 0008 现有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5-230175 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09-279196 号。

15、公报 说 明 书 CN 103025231 A 4 2/14 页 5 发明内容 0012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3 但是, 全自动臂式血压计的袖带结构为具有测定用空气袋和卷绕机构的双重结 构, 其中, 所述测定用空气袋如上述那样为了测定血压而对测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压迫, 获取 在逐渐地增加或减少该压力的过程中产生的动脉的容积变化来作为空气袋内的压力变化, 基于该压力变化计算血压, 所述卷绕机构将所述测定空气袋卷绕在测定部位上。 并且, 在这 两个结构之间设置有挠性构件 (以下, 称为套环) 。 0014 利用全自动臂式血压计, 在通过向卷绕用空气袋注入空气进行加压, 并且通过套 环将测定用空气。

16、袋卷绕在测定部位上之后, 使测定空气袋的压力增加或者减小来检测压力 脉搏波振幅, 基于该压力脉搏波振幅的变化决定收缩压及舒张压。 0015 因此, 在采用该测定方法的情况下, 在卷绕机构的压力小于测定空气袋的压力的 情况下, 套环向径向的外侧扩张, 在卷绕机构的压力大于测定空气袋的压力的情况下, 套环 向径向的内侧缩小。 由此, 存在测定用空气袋处于没有被恰当地按压在测定部位上的状态, 从而不能准确地检测压力脉搏波振幅的问题。另外, 在像上述那样套环向径向的内侧或外 侧移动时, 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 由于套环的振动而产生假性脉搏波 (false pulse wave) , 从 而有可能导致对测。

17、定精度造成影响。 0016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将内置有空气袋的测 定带 (袖带) 自动卷绕在测定部位上的电子血压计, 在该电子血压计中, 对测定空气袋压力 和卷绕机构的压力进行控制, 以将袖带恰当地卷绕在测定部位上。 0017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8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 电子血压计具有 : 第一流体袋 ; 第一 调整装置, 其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将流体注入到第一流体袋或者以能够变化的流速从第 一流体袋排出流体 ; 传感器, 其用于检测第一流体袋的内压 ; 卷绕装置, 其用于以能够变化 的卷绕强度将第一流体袋卷绕在被测者的测定部。

18、位上 ; 第二调整装置, 其用于调整卷绕装 置的卷绕强度 ;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执行 : 第一控制处理, 对第一调整装置输出第一控制信 号, 以使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及 / 或流体量的变化率变为规定的变化率 ; 第二控制处理, 对第 二调整装置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以使卷绕强度与在第一控制处理下的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及 / 或流体量的变化率成规定比率 ; 计算处理, 基于在第一控制处理下检测出的第一流体袋 的内压变化, 计算被测者的血压值。 0019 优选地, 事先设定第一控制信号, 以使第一流体袋的内压的变化率与第一流体袋 内的流体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 根据第一控制信号事先设定第二控制信号, 以达到。

19、规定 比率, 控制装置对第一控制处理及第二控制处理进行前馈控制。 0020 优选地, 卷绕装置包括第二流体袋, 在装戴时, 第二流体袋与第一流体袋相比位于 离测定部位较远的一侧, 第二调整装置包括泵及 / 或阀, 泵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将流体 注入到第二流体袋, 阀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从第二流体袋排出流体, 第二控制处理包括 决定泵及 / 或阀的驱动电压的处理。 0021 优选地, 控制装置根据测定部位的周长、 已经测定到的被测者的血压值、 在加压时 所推断的被测者的血压值、 第一流体袋的大小及第一流体袋内的压力的最大值中的至少一 说 明 书 CN 103025231 A 5 3/14 页 6。

20、 个, 将规定比率定为事先设定的比率, 或者, 利用事先设定的修正公式改变规定比率。 0022 更优选地, 控制装置基于第一流体袋在加压时的内压的变化率, 来决定测定部位 的周长及 / 或第一流体袋的大小。 0023 更优选地, 控制装置通过获取之前的测定结果来决定被测者的血压值。 0024 更优选地, 计算处理基于在第一控制处理下第一流体袋进行减压时的第一流体袋 的内压变化, 计算血压值, 控制装置将基于在第一流体袋进行加压时的第一流体袋的内压 变化所计算出的血压值作为用于决定规定比率的被测者的血压值。 0025 更优选地, 电子血压计还具有输入装置, 输入装置用于接受测定部位的周长、 已经。

21、 测定到的被测者的血压值、 第一流体袋的大小及第一流体袋内的压力的最大值中的至少一 个的输入。 0026 更优选地, 电子血压计还具有读出装置, 读出装置用于从其它装置读出测定部位 的周长、 已经测定到的被测者的血压值、 第一流体袋的大小及第一流体袋内的压力的最大 值中的至少一个。 0027 优选地, 在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为规定等级的时刻、 卷绕强度变为规定等级的时 刻及从测定处理的规定时刻经过规定的时间后的时刻中的至少一个时刻, 控制装置将上述 规定比率变化为事先设定的比率, 或者, 利用事先设定的修正公式改变规定比率。 0028 优选地, 控制装置根据基于第一流体袋的内压所检测出的脉搏波振。

22、幅的大小, 将 规定比率变化为事先设定的比率, 或者, 利用事先设定的修正公式改变规定比率。 002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 控制方法为电子血压计的控制方法, 该电子血压计包 括 : 第一流体袋 ; 第一调整装置, 其用于以能够变化的流速将流体注入到第一流体袋或者 以能够变化的流速从第一流体袋排出流体 ; 传感器, 其用于检测第一流体袋的内压 ; 卷绕 装置, 其用于以能够变化的卷绕强度将第一流体袋卷绕在被测者的测定部位上, 该控制方 法具有如下步骤 : 第一控制步骤, 控制第一调整装置, 以使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及 / 或流体量 的变化率变为规定的变化率 ; 第二控制步骤, 控制第二调整装置。

23、, 以使卷绕强度与在对第一 调整装置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步骤的控制下的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及 / 或流体量的变化率 成规定比率 ; 计算步骤, 基于在对第一调整装置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步骤的控制下检测出 的第一流体袋的内压变化, 计算被测者的血压值。 0030 发明的效果 0031 根据本发明, 能够实现在测定时将袖带恰当地卷绕在测定部位上, 提高测定精度。 附图说明 0032 图 1 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的外观的具体例子的立体图。 0033 图 2 是在测定血压时的血压计的概略剖视图。 0034 图 3 是用于说明测定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35 图 4 是表示血压计的功能结构的具体例子的。

24、框图。 0036 图 5 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的血压测定动作的流程图。 0037 图 6 是表示测定部位的不同的周长的、 与在将阀的驱动电压保持为恒定的情况下 的减压速度相对于测定用空气袋的压力的变化率的图。 0038 图 7 是表示利用周长信息、 泵及阀的驱动电压的关系式计算出的驱动电压与周长 说 明 书 CN 103025231 A 6 4/14 页 7 间的关系的图。 0039 图 8 是表示与在测定部位的周长相同的情况下的减压速度相对于测定用空气袋 的压力的变化率的图。 0040 图 9A 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中的测定用空气袋的压力和减压速度的关系 的图。 0041 图 9。

25、B 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中的测定用空气袋的压力和空气的排出量的 关系的图。 0042 图 9C 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中的测定用空气袋的压力和对应于规定容积 变化的压力脉搏波振幅值之间的关系的图。 0043 图 10 是表示压迫用空气袋和测定用空气袋的内压变化的关系的图。 0044 图 11 是表示压迫用空气袋和测定用空气袋的内压变化的关系的图。 0045 图 12 是表示作为周长的具体例子的手臂周长和对测定用空气袋及压迫用空气袋 的内压的比率进行表示的规定比率间的关系的具体例子的图。 0046 图 13 是表示测定用空气袋的最高加压值和对测定用空气袋及压迫用空气袋的内 压的比率进行。

26、表示的规定比率间的关系的具体例子的图。 0047 图 14 是表示手臂周长、 收缩压值和对测定用空气袋及压迫用空气袋的内压的比 率进行表示的规定比率间的关系的具体例子的图。 0048 图 15 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血压计的概要的图。 0049 图 16 是表示用于驱动线卷绕装置的驱动电压的变化与被线经由测定用空气袋对 测定部位进行压迫的空气袋的内压的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下面, 参照图面,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 对同一部件及 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这些部件及结构要素的名称及功能也相同。 0051 第一实施方式 0052 装置结构 005。

27、3 图 1 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测定装置 (以下, 称为血压计) 1 的外观的具体例 子的立体图。 0054 参照图1, 本实施方式的血压计1主要具有载置在桌子等上的主体2和用于插入作 为测定部位的上臂的测定部 5。在主体 2 的上部具有 : 配置有电源开关、 测定开关、 停止开 关及使用者选择开关等的操作部 3 ; 显示部 4 ; 置肘部。另外, 测定部 5 具有 : 大致圆筒状的 机壳即外壳 60, 其安装在主体 2 上, 并且角度能够相对于主体 2 改变 ; 生体压迫固定装置, 其内置于外壳 60 的内周部。此外, 如图 1 所示, 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 内置于外壳 60 的内 周部。

28、的生体压迫固定装置不露在, 而是由罩体 70 覆盖。 0055 图2是血压测定时的血压计1的概略剖视图。 参照图2, 在测定血压时, 将上臂100 插入外壳 60 的内部并将手肘载置于上述置肘部上, 指示测定开始。上臂 100 由上述生体压 迫固定装置压迫固定, 来测定血压。 0056 生体压迫固定装置具有 : 作为测定用流体袋的空气袋 13, 其相当于袖带, 用于压 迫测定部位来测定血压 ; 作为大致圆筒形的挠性构件的套环 10, 其位于空气袋 13 的外侧, 说 明 书 CN 103025231 A 7 5/14 页 8 能够沿着径向伸缩 ; 作为流体袋的空气袋 8, 其位于套环 10 的。

29、外侧, 用于通过膨胀朝向内侧 按压套环 10 的外周面来使套环 10 缩径, 从而与外壳一起经由套环 10 将空气袋 13 按压固 定在生体的测定部位上。 0057 图 3 是用于说明测定部 5 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参照图 3, 在测定部 5 中, 在外壳 60 的内侧具有空气袋 8, 该空气袋 8 通过后述的压迫固定用的空气系统 30(参照图 4) 膨胀 或缩小。 0058 在空气袋8的内侧 (测定部位一侧) 配置有由卷绕成大致圆筒状的板状构件构成的 套环 10, 通过施加外力使该套环 10 沿着径向发生弹性变形。空气袋 13 配置于套环 10 的内 侧, 通过后述的测定用的空气系统 20(。

30、参照图 4) 使空气袋 13 膨胀或缩小。 0059 图 4 为表示血压计 1 的功能结构的具体例子的框图。 0060 参照图 4, 血压计 1 包括空气袋 13 和空气袋 8, 两者分别与测定用的空气系统 20 及压迫固定用的空气系统 30 连接。空气系统 20 包括用于测定空气袋 13 的内压的压力传 感器 23、 用于对空气袋 13 送气的泵 21 以及从空气袋 13 排气的阀 22, 空气系统 30 包括用 于测定空气袋8的内压的压力传感器33、 用于对空气袋8送气的泵31以及从空气袋8排气 的阀 32。 0061 空气袋13与用于测定空气袋13的内压变化的压力传感器23、 用于对空气。

31、袋13注 入空气的泵 21 以及从空气袋 13 排出空气的阀 22 连接。空气袋 8 与用于测定空气袋 8 的 内压变化的压力传感器 33、 用于对空气袋 8 注入空气的泵 31 以及从空气袋 8 排出空气阀 32 连接。 0062 压力传感器 23、 33、 泵 21、 31 及阀 22、 32 分别与振荡电路 28、 38、 驱动电路 26、 36 及驱动电路27、 37连接, 而且, 振荡电路28、 38、 驱动电路26、 36及驱动电路27、 37都与用于 控制血压计 1 整体的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 中央处理器) 40 连接。 0063 在 CP。

32、U40 上还连接有显示部 4、 操作部 3、 存储由 CPU40 执行的程序或者作为在执 行程序时的作业区域的存储器 6、 存储测定结果等的存储器 7、 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以输入 输出数据的外部接口 (I/F) 80。 0064 CPU40 包括 : 第一控制部 41, 其用于向驱动电路 26、 27 输出控制信号, 以控制泵 21、 阀22 ; 第二控制部42, 其用于向驱动电路36、 37输出控制信号, 以控制泵31、 阀32 ; 计算 部 43, 其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 23 的压力信号计算血压值 ; 显示控制部 44, 其用于进行使测 定结果等显示在显示部 4 上的控制。通过 CPU40。

33、 基于从操作部 3 输入的操作信号执行存储 于存储器 6 的规定的程序, 来在 CPU40 中形成上述各机构。 0065 驱动电路 26、 36 按照来自 CPU40 的控制信号, 分别驱动泵 21、 31。由此, 向空气袋 13、 8 注入空气。 0066 驱动电路 27、 37 按照来自 CPU40 的控制信号, 分别驱动阀 22、 32。由此, 打开或关 闭阀22、 32。 另外, 通过控制阀22、 32的打开幅度 (以下, 称为间隙 (gap) ) , 来控制空气袋13、 8 内的空气的排出量、 排出速度。 0067 压力传感器 23、 33 为静电容量型的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2。

34、3、 33 的容量值分别 根据空气袋 13、 8 的内压的变化而变化。压力传感器 23、 33 分别与振荡电路 28、 38 连接, 振荡电路 28、 38 将压力传感器 23、 33 的容量值转换为对应的振荡频率的信号, 并输入至 CPU40。 说 明 书 CN 103025231 A 8 6/14 页 9 0068 CPU40的第一控制部41、 第二控制部42向驱动电路26、 27、 驱动电路36、 37输出控 制信号, 以控制泵 21、 31、 阀 22、 32。另外, CPU40 的计算部 43 基于从压力传感器 23 获得的 空气袋 13 的内压变化计算血压值。CPU40 的显示控制。

35、部 44 进行用于将测定结果显示在显 示部 4 上的处理, 并将用于显示的数据和控制信号输出至显示部 4。另外, CPU40 进行用于 将血压值存储于存储器 7 的处理。 0069 测定动作 0070 图 5 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血压计 1 的血压测定动作的流程图。图 5 的流程图示 出的血压测定动作为, CPU40 基于在空气袋 13 的减压过程中的内压变化来计算血压值的情 况的动作。当按下操作部 3 的电源开关时, CPU40 接收操作信号, 从而开始上述动作, 通过 CPU40 读出并执行存储于存储器 6 的程序, 并且控制图 4 示出的各部分来实现该动作。 0071 参照图 5, 最初。

36、, 在步骤 S11 中执行初始化之后, 待机到按下使用者选择开关及测 定开关为止。 0072 接着, 当 CPU40 接收到使用者选择开关被按下产生的操作信号, 接着又接收到测 定开关被按下产生的操作信号时 (在步骤 S13 判断为是, 并且在步骤 S15 判断为是) , 在步骤 S17中, CPU40开始进行卷绕动作, 该卷绕动作为用于将空气袋13恰当地卷绕在作为测定部 位的使用者的上臂上的动作。 0073 作为在此说明的动作的一个例子, 例举有下面的动作。即, CPU40 在通过向空气袋 13供给规定量的空气来进行预备加压之后, 对空气袋8进行加压直至空气袋13的内压及内 压变化达到事先设。

37、定的规定值为止。通过上述的动作, 能够自动地将测定用的空气袋 13 适 当地卷绕在使用者的测定部位即上臂上。 0074 接着, 在步骤 S19 中, CPU40 执行用于加压到使测定用的空气袋 13 的内压达到规 定的内压为止的加压动作。在此期间内, CPU40 监视从压力传感器 23 获得的空气袋 13 的 内压, 判断是否达到事先设定的规定的压力。在此的规定压力只要为用于压闭血管的充分 高的压力即可。或者, 在将所选择的使用者的测定结果存储于存储器 7 的情况下, 规定压力 可以为该使用者的收缩压值与规定的值相加而得到的压力。 0075 然后, 当判断为空气袋 13 的内压达到了上述规定的。

38、压力时 (在步骤 S21 判断为 是) , 在步骤 S23 中, CPU40 执行用于开始减小空气袋 13、 8 的压力的减压动作。减压动作持 续到后述的血压计算 (S25) 结束为止。 0076 在步骤S25中, CPU40基于在步骤S23的空气袋13的减压动作中的空气袋13的内 压变化计算血压值。 若结束血压值的计算并且决定血压值 (在步骤S27判断为是) , 则CPU40 终止步骤 S23 的减压动作, 在步骤 S29 中, 迅速地降低空气袋 13、 8 的内压, 从而解除对生体 的压迫。然后, 在步骤 S31 中, CPU40 执行用于在显示部 4 显示计算出的血压值来作为测定 结果的。

39、动作。 0077 从而, 结束一连串的动作。 0078 空气袋 13 的内压控制 0079 (1) 反馈控制 0080 在上述步骤 S23 的减压动作中, CPU40 的第一控制部 41 可以监视空气袋 13 的内 压及内压变化, 进行控制内压的变化率的反馈控制, 以使空气袋 13 的内压及内压变化的值 达到规定值。 说 明 书 CN 103025231 A 9 7/14 页 10 0081 在该情况下, 如图 4 所示, CPU40 的第一控制部 41 包括驱动电压决定部 412, 该驱 动电压决定部 412 决定用于驱动泵 21 和阀 22 的电压 (以下, 称为驱动电压 E1) 。 00。

40、82 驱动电压决定部412获取空气袋13的内压及内压变化, 来决定形成如下的内压的 变化率的驱动电压 E1, 该内压的变化率是指, 空气袋 13 的内压及内压变化的值变为规定值 的内压的变化率。然后, 生成用于利用决定的驱动电压 E1 驱动泵 21 及 / 或阀 22 的控制信 号, 并且向驱动电路 26 及 / 或驱动电路 27 输出该控制信号。 0083 (2) 前馈控制 0084 或者, 在上述步骤 S23 的减压动作中, CPU40 的第一控制部 41 可以进行输出事先 设定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空气袋 13 的内压及内压变化的前馈控制。对进行前馈控制的情况, 进行详细的说明。 0085 在。

41、该情况下, 如图4所示, CPU40的第一控制部41包括 : 周长信息获取部411, 其用 于获取表示使用者的测定部位的周长的信息即周长信息 ; 驱动电压决定部 412, 其决定用 于驱动阀 22 的驱动电压 E1。 0086 若在测定时通过例如构成操作部 3 的开关等输入例如 “粗” 、“细” 等的周长信息, 则周长信息获取部 411 根据来自操作部 3 的操作信号获取周长信息。或者, 还可以通过来 自外部 I/F80 的输入获取周长信息。 0087 或者, 在CPU40中进行用于获取周长信息的内压控制, 周长信息获取部411还可以 根据内压控制的结果来获取周长信息。具体来说, CPU40 。

42、在上述测定动作中接受使用者的 选择之后, 向驱动电路26输出用于利用事先规定的规定的电压驱动泵21的控制信号, 从而 利用规定的电压驱动泵 21, 对空气袋 13 进行加压直至空气袋 13 达到事先规定的规定的压 力为止。CPU40 对达到规定的压力为止所需的时间进行计时。周长信息获取部 411 事先存 储达到规定的压力为止所需的时间与周长间的对应关系, 能够基于该对应关系获取该使用 者的周长信息。 0088 在此, 在驱动泵 21 的驱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 测定部位的周长越长, 加压速度越 小。因此, 测定部位的周长越长, 加压所需的时间越长。即, 空气袋 13 达到规定压力为止的 加压时间。

43、可以称为表示测定部位的周长的指标。在此, 周长信息获取部 411 通过事先存储 加压所需的时间越长则周长越长的这些对应关系, 能够基于加压所需的时间获取周长。此 外, 取代加压时间, 根据泵 21 的转速和空气袋 13 的压力, 以相同的方式也能够获得周长信 息。 0089 或者, 作为另一个例子, 作为用于将空气袋 13 卷绕在测定部位上的机构的布 (图 中省略) 具有滑动阻力 (slide resistance) , 周长信息获取部 411 还可以基于如下的阻力 值来获取周长信息, 即, 根据在将空气袋 13 卷绕在测定部位上时的上述滑动阻力获得的阻 力值。 0090 驱动电压决定部 41。

44、2 基于获取的周长信息决定驱动电压 E1。下面, 说明通过驱动 电压决定部 412 对驱动电压 E1 进行决定的情况。 0091 在此, 如图 6 所示, 将驱动电压 E1 保持恒定的情况下的减压速度相对于空气袋的 压力的变化程度, 根据测定部位的周长不同而不同。 具体来说, 参照图6, 测定部位的周长越 短减压速度的变化程度越大, 测定部位的周长越长减压速度的变化程度越小。即, 根据图 6 示出的关系, 测定部位的周长称为用于决定驱动电压 E1 的参数。 说 明 书 CN 103025231 A 10 8/14 页 11 0092 在此, 驱动电压决定部 412 利用上述的图 6 示出的关系。

45、决定驱动电压 E1。作为具 体例子, 驱动电压决定部 412 事先存储下面的公式 (1) , 通过将获取的周长信息代入到该公 式中来决定驱动电压 E1 : 0093 驱动电压 E1 周长信息 公式 (1) 。 0094 图 7 是表示利用周长信息与驱动电压 E1 的关系式 (1) 计算的驱动电压 E1 和周长 的关系的图。如图 7 所示, 驱动电压决定部 412 通过使用上述的公式 (1) , 来决定大小与测 定部位的周长成正比例的驱动电压 E1。 0095 图 8 是表示与在测定部位的周长相同的情况下的减压速度相对于空气袋 13 的压 力的变化率的图。 如图8所示, 在测定部位的周长相同的情。

46、况下, 减压速度相对于空气袋13 的压力的变化率, 因阀 22 的间隙即驱动电压的大小不同而不同。具体来说, 参照图 8, 阀 22 的间隙越大则减压速度的变化率越大, 间隙越小则减压速度的变化率越小。因此, 根据图 8 示出的关系, 间隙的大小优选使从计算为收缩压到计算为舒张压为止的空气袋 13 的减压 速度在规定的速度的范围内的大小。 0096 更详细来说, 间隙的大小优选形成如下的减压速度的间隙的大小, 即, 在减压时在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能够检测到的压力脉搏波振幅信号的数量达到规定数量以上。 更优选 地, 上述 “规定数量” 为 5。之所以设定为 5, 是由于如在本申请的申请人之前申请。

47、并公开的 专利第 3179873 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 在考虑减压测定的算法的性能的前提下进行设定比 较妥当, 以控制减压速度使得减压时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测定到压力脉搏波振幅信号的 数量为 5 左右的方式。 0097 此外, 通过例如实验等获取减压时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测定到压力脉搏波振幅 信号的数量为 5 以上那样的间隙的大小, 并将该间隙的大小事先存储于驱动电压决定部 412。具体来说, 其值优选 5mmHg/sec 20mmHg/sec 左右。因此, 能够将上述公式 (1) 的系 数 、 设定为以下的值 : 使空气袋 13 的压力在血压值大小程度的范围内的血压减压速 度, 位于 5mm。

48、Hg/sec 20mmHg/sec 左右的减压速度内。这样的系数 、 能够事先通过实 验等求得, 并且存储于驱动电压决定部412。 此外, 在上述例子中, 驱动电压决定部412向上 述公式 (1) 输入所获取的周长信息来决定驱动电压 E1, 驱动电压决定部 412 还可以存储规 定周长信息与驱动电压 E1 的关系的表格来取代公式 (1) , 参照该表格, 读取出与获取的周 长信息对应的驱动电压 E1。 0098 在上述步骤 S23 的减压动作中, CPU40 利用驱动电压决定部 412 决定与周长相对 应的驱动电压 E1, 保持所决定的驱动电压 E1 并向驱动电路 27 输出控制信号以驱动阀 。

49、22。 0099 由此, 如图 9A 所示, 在减压时, 空气袋 13 的减压速度伴随空气袋 13 的压力变化而 变化。 0100 另外, 如图 9B 所示, 在减压时, 空气袋 13 的压力下的从阀 22 排出的排出量伴随空 气袋 13 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0101 即, 根据图 9A、 图 9B 示出的关系, 控制驱动电压 E1 使其恒定, 即控制阀 22 的间隙 使其恒定, 可以说相当于对驱动电压 E1 进行控制, 以使从阀 22 排出的排出量和空气袋 13 的减压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0102 通过CPU40执行上述前馈控制, 能够使从空气袋13流出的空气的流量和减压速度 的关系近似于正比例关系。 由此, 能够使血管容积变化的检测精度近似地恒定, 从而提高测 说 明 书 CN 103025231 A 11 9/14 页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