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水织机干燥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喷水织机干燥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1501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03 CN 103015014 A *CN103015014A* (21)申请号 201210575545.6 (22)申请日 2012.12.27 D03J 1/06(2006.01) F26B 13/10(2006.01) F26B 21/04(2006.01) (71)申请人 苏州弘贸纺织有限公司 地址 215228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东方丝绸 市场闽粤浙商区西幢 63#、 64# (72)发明人 蔡海堤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代理人 王凌霄 (54) 发明名称 一种喷。
2、水织机干燥结构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水织机干燥结构, 包括位 于坯布下方的开有条形吸缝的吸台, 所述吸缝位 于所述吸台的顶部, 所述吸台的正上方设置有送 风台, 所述送风台的下部开有与所述吸台的吸缝 相对应的送风缝, 所述吸台和所述送风台分别设 置有吸风口和送风口, 所述吸风口和送风口连接 同一循环管的两端, 所述循环管内设置有水气分 离装置、 除湿装置和送风装置, 本发明通过所述除 湿装置将经过坯布的气流湿度大幅度降低, 使所 述气流不但吹走坯布上的水分, 而且使坯布内的 水汽散失于干燥气流中, 使坯布的含水量进一步 降低, 使所述坯布不因潮湿而发霉。 (51)Int.Cl. 权。
3、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喷水织机干燥结构, 包括位于坯布 (10)下方的开有条形吸缝 (110)的吸台 (100) , 所述吸缝 (110) 位于所述吸台 (100) 的顶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吸台 (100) 的正上方设置有送风台 (200) , 所述送风台 (200) 的下部开有与所述吸 台 (100) 的吸缝 (110) 相对应的送风缝 (210) , 所述吸台 (100) 和所述送风台 (200) 分别设 置有吸风口 (12。
4、0) 和送风口 (220) , 所述吸风口 (120) 和送风口 (220) 连接同一循环管 (300) 的两端, 所述循环管 (300) 内设置有水气分离装置 (350) 、 除湿装置和送风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织机干燥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吸缝 (110) 的长度及宽 度均大于所述送风缝 (200) .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喷水织机干燥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循环管 (300) 内还设置有 空气滤芯。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喷水织机干燥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除湿装置为设置在所 述循环管 (300) 内两端的两个换能器 (450) 、(460) , 。
5、所述换能器 (450) 、(460) 分别连接一热 泵系统 (400) 的冷端及热端, 所述接热泵系统 (400) 冷端的换能器 (450) 靠近所述吸风口 (120) 。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水织机干燥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接热泵系统 (400) 冷端 的换能器 (450) 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循环管 (300) 内, 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循环管 (300) 外。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水织机干燥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设置在循环管 (300) 外 的部分换能器 (450) 连入一冷却风道, 供喷水织机发热部位冷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15014 A 2 1/2。
6、 页 3 一种喷水织机干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领域领域, 特别地, 是一种含有低湿度干燥装置的喷水织 机。 背景技术 0002 无梭织机是继有梭织机之后, 诞生的一种新型织机。无梭织机以其分量轻、 振动 小、 噪音低、 车速快、 效率高等优点, 迅速占领了织机市场。 无梭织机的引纬方式是多种多样 的, 有剑杆、 喷射 (喷气、 喷水) 、 片梭、 多梭口 (多相) 和编织等方式。喷水织机是采用喷射水 柱牵引纬纱穿越梭口的无梭织机。 喷水引纬对纬纱的摩擦牵引力比喷气引纬大, 扩散性小, 适应表面光滑的合成纤维、 玻璃纤维等长丝引纬的需要。 同时可以增加合纤的导电性能, 有。
7、 效地克服织造中的静电。此外喷射纬纱消耗的能量较少, 噪音最低。 0003 喷水织机在织造过程中, 采用水作为引纬手段决定了织机织造的坯布含有水, 为 了去除织布中含有的水, 一般喷水织机都会由一带吸缝的吸管对坯布进行负压除湿, 此吸 管虽然能够去除坯布中的大部分水, 但是坯布内仍会有一定的湿气残留, 坯布在含有湿气 的情况下极易发霉, 影响坯布的品质, 同时采用吸管吸气的方式, 从坯布经过的气体不经处 理就排放到空气中, 使坯布上的化学杂质散布于厂房内, 影响纺织工人的健康。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水织机干燥结构, 该喷水织机 干燥结构采用低湿度的。
8、空气对坯布进行干燥处理, 使坯布的脱水效果更佳。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该喷水织机干燥结构包括位于坯布下方的开有条形吸缝的吸台, 所述吸缝位于所述吸 台的顶部, 所述吸台的正上方设置有送风台, 所述送风台的下部开有与所述吸台的吸缝相 对应的送风缝, 所述吸台和所述送风台分别设置有吸风口和送风口, 所述吸风口和送风口 连接同一循环管的两端, 所述循环管内设置有水气分离装置、 除湿装置和送风装置。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吸缝的长度及宽度均大于所述吸缝。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循环管内还设置有空气滤芯。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除湿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循环管内两。
9、端的两个换能器, 所述换能器 分别连接一热泵系统的冷端及热端, 所述接热泵系统冷端的换能器靠近所述吸风口。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接热泵系统冷端的换能器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循环管内, 另一部分 设置在所述循环管外。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设置在循环管外的部分换能器连入一冷却风道, 供喷水织机发热 部位冷却。 0011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 通过所述除湿装置将经过坯布的气流湿度大幅度降低, 使所述气流不但吹走坯布上的 水分, 而且使坯布内的水汽散失于干燥气流中, 使坯布的含水量进一步降低, 使所述坯布不 说 明 书 CN 103015014 A 3 2/2 页 4 因潮湿而发霉。 0012 。
10、附图说明 0013 图 1 是本喷水织机干燥结构吸台和送风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本喷水织机干燥结构吸台和送风台的侧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本喷水织机干燥结构循环风道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 : 10、 坯布 ; 100、 吸台 ; 110、 吸缝 ; 120、 吸风口 ; 200、 送风台 ; 220、 送风口 ; 300、 循环管 ; 350、 水气分离装置 ; 400、 接热泵系统 ; 450、 460、 换能器。 00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 在本实施例中, 参阅图 1 和图 2, 该喷水织机干燥结构包括位于坯。
11、布 10 下方的开有条 形吸缝 110 的吸台 100, 所述吸缝 110 位于所述吸台 100 的顶部, 所述吸台 100 的正上方设 置有送风台 200, 所述送风台 200 的下部开有与所述吸台 100 的吸缝 110 相对应的送风缝 210, 所述吸台 100 和所述送风台 200 分别设置有吸风口 120 和送风口 220。 0017 参阅图 3, 所述吸风口 120 和送风口 220 连接同一循环管 300 的两端, 所述循环管 300 内设置有水气分离装置 350、 除湿装置和送风装置 (未图示) 。 0018 所述水气分离装置 350 采用一般喷水织机的脱水装置都安装的水气分离。
12、装置。 0019 参阅图 2, 所述吸缝 110 的长度及宽度均大于所述送风缝 200. 上述的喷水织机干燥结构, 所述循环管300内还设置有空气滤芯 (未图示) , 所述空气滤 芯能够滤除气流中来自坯布的杂质及部分化学颗粒物, 防止坯布产生二次污染。 0020 上述的喷水织机干燥结构, 所述除湿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循环管 300 内两端的两个 换能器 450、 460, 所述换能器 450、 460 分别连接一热泵系统 400 的冷端及热端, 所述接热泵 系统 400 冷端的换能器 450 靠近所述吸风口 120。 0021 所述接热泵系统 400 冷端的换能器 450 将来自所述吸台 100 。
13、的潮湿气流冷却, 冷 却后的气流中的水汽在所述换能器 450 上凝结, 所述经过降温的气流流经所述换能器 460 后再次被加热至正常温度后, 形成常温的干燥气流, 对坯布 10 进行干燥处理。 0022 上述的喷水织机干燥结构, 所述接热泵系统冷端的换能器 450 一部分设置在所述 循环管 300 内, 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循环管 300 外, 使所述换能器 450 吸收的热量大于所述 换能器 460 释放的能量, 使所述气流流出所述换能器 460 时的温度总大于流进所述循环管 300 时的温度, 更高温度的气流令坯布 10 的干燥效果更好。 0023 上述的喷水织机干燥结构, 所述设置在循环管 300 外的部分换能器 450 连入一冷 却风道 (未图示) , 供喷水织机发热部位冷却, 利用喷水织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转移至加热 气流, 令喷水织机发热部位的部件更稳定的同时, 使坯布 10 的干燥效果更好。 0024 综上所述, 利用本装置能够更好的使坯布 10 得到干燥。 002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015014 A 4 1/1 页 5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15014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