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4710905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9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23270.1

申请日:

2012.12.09

公开号:

CN103017563A

公开日:

2013.04.0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5B 30/04申请公布日:2013040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8B 9/04申请日:20121209|||公开

IPC分类号:

F28B9/04

主分类号:

F28B9/04

申请人:

河北建投国融能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彦海; 王廷良; 邓彦斌; 陈运辉; 熊开椿; 孟凡理; 刘玉东

地址: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西路9号裕园广场A座7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包括:两个凝汽器、分别与所述两个凝汽器对应连接的两个冷却塔及连接于所述辅助管路系统上的吸收式热泵系统;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设有一输入端管路及两输出端管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循环水运行系统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其中一台凝汽器循环水排放到大气中的部分热量,减少其中一台冷却塔的散热,剩余的热量由另一机冷却塔散热,实现冬季两机一塔的节能运行方式,显著节约热电厂的能源。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第二凝汽器、分别与所述两个凝汽器对应连接的第一、第二冷却塔、连接所述凝汽器和冷却塔之间的辅助管路系统、连接于所述辅助管路系统上的吸收式热泵系统、以及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循环水升压泵;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设有一输入端管路及两输出端管路,所述输入端管路与第一凝汽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两个输出端管路分别与第一凝汽器的输入端及第二冷却塔的输入端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两个输出端管路上还设有调节门。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运行系统还包括一控制系统。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水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升压泵位于所述输入端管路中。
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水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先,将循环水从第一冷却塔流向第一凝汽器,再从第一凝汽器流出;
然后,将从第一凝汽器流出的循环水的一部分流向第一冷却塔,另一部分经由循环水升压泵增压,然后进入吸收式热泵系统;
最后,将从吸收式热泵系统流出的循环水分为两个输出管路分别流向所述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冷却塔。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从第一冷却塔、第二冷却塔流出后,先流经一循环水泵,然后再流入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

说明书

说明书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水热量回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供暖普遍采用热电联产技术。大型供热湿冷机组一般投产都是双台,采用单元制,一台机配一个冷却塔。冬季供暖时,热电联产技术虽然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是大型抽凝供热机组的蒸汽经汽轮机做功发电后,仍有大量余热无法利用,只能在凝汽器中传热至循环冷却水,通过冷却塔排放至大气环境中,该部分热量可占燃料燃烧总发热量的20%,相当于供热量的50%,造成能源浪费;同时造成循环水巨大的蒸发损失,水资源消耗巨大。另外冬季供暖季节,有大量抽汽加热城市热网水不再到凝汽器散热,均存在单机循环水量偏大,水温过冷,造成冷却塔调整困难,结冰严重,损坏填料等;严重的大量落冰堵塞循环水管道,威胁机组安全运行。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其能有效改善能源利用问题,实现冬季两机一塔的节能运行方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包括第一、第二凝汽器、分别与所述两个凝汽器对应连接的第一、第二冷却塔、连接所述凝汽器和冷却塔之间的辅助管路系统、连接于所述辅助管路系统上的吸收式热泵系统、以及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循环水升压泵;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设有一输入端管路及两输出端管路,所述输入端管路与第一凝汽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两个输出端管路分别与第一凝汽器的输入端及第二冷却塔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两个输出端管路上还设有调节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水运行系统还包括一控制系统。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水升压泵位于所述输入端管路中。
一种循环水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
首先,将循环水从第一冷却塔流向第一凝汽器,再从第一凝汽器流出;
然后,将从第一凝汽器流出的循环水的一部分流向第一冷却塔,另一部分经由循环水升压泵增压,然后进入吸收式热泵系统;
最后,将从吸收式热泵系统流出的循环水分为两个输出管路分别流向所述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冷却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水从第一冷却塔、第二冷却塔流出后,先流经一循环水泵,然后再流入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循环水运行系统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其中一台凝汽器循环水排放到大气中的部分热量,减少其中一台冷却塔的散热,剩余的热量由另一机冷却塔散热,实现冬季两机一塔的节能运行方式,显著节约热电厂的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循环水运行系统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该系统包括:两个凝汽器、分别与所述两个凝汽器对应连接的两个冷却塔、连接所述凝汽器和冷却塔之间的辅助管路系统、连接于所述辅助管路系统上的吸收式热泵系统、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循环水升压泵、以及用于控制各个设备运行的控制系统。
所述两个冷却塔包括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两个机组,而所述两个凝汽器包括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两个机组,其利用所述辅助管路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双向连接,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冷却塔分别通过两个流向相反的管路与所述第一凝汽器连接,即,第一凝汽器的输出端经管路连接至第一冷却塔的输入端,而第一冷却塔的输出端经管路又返回至第一凝汽器并与第一凝汽器的输入端连接,如此形成一个循环回路,请图1所示,图中管路上的箭头表示流向,所述第二凝汽器和第二冷却塔也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从而在第二凝汽器和第二冷却塔之间形成一循环回路,其中,为了使从冷却塔流向凝汽器的回路更为顺畅,本发明在所述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流向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的管路中还设有一循环水泵。
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利用汽轮机原部分抽汽为动力,用于回收凝汽器循环水中的余热,减少冷却塔散热,并将城市热网回水进行初级加热。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设有一输入端管路、及两输出端管路,所述输入端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凝汽器的输出端管路上的A处并通过所述循环水升压泵,使从第一凝汽器输出端管路输出的水经升压后能顺利进入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两个输出端管路分别连接至第一凝汽器输入端管路的B处和第二冷却塔输入端管路的C处,另外,为了实现更好的调节控制,所述两个输出端管路上还设有调节门R1、R2。
由上可知,本发明循环水运行系统的运行方法为:循环水经第一冷却塔散热后,进入第一凝汽器后温度又升高,再从第一凝汽器排出并经由循环水升压泵(A处)增压而流经吸收式热泵系统从而使温度降低,温度降低过程中的热量,有一部分经调整门R1回到第一凝汽器入口(B点),剩余的余热经调整门R2回到第二冷却塔输入端管路上的C处,从而进入第二冷却塔散热。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其中一台凝汽器循环水排放到大气中的部分热量,减少其中一台冷却塔的散热,剩余的热量由另一机冷却塔散热,实现冬季两机一塔的节能运行方式,显著节约热电厂的能源,提高了热电厂的供热能力、经济性和安全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系统循环水的凝结散热由原来的第一冷却塔散热改为由吸收式热泵系统回收大部分热量,其他的热量经调整门R2回到第二冷却塔散热,双机双塔散热改为双机单塔散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1756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03 CN 103017563 A *CN103017563A* (21)申请号 201210523270.1 (22)申请日 2012.12.09 F28B 9/04(2006.01) (71)申请人 河北建投国融能源服务股份有限公 司 地址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西路 9 号 裕园广场 A 座 701 (72)发明人 王彦海 王廷良 邓彦斌 陈运辉 熊开椿 孟凡理 刘玉东 (54) 发明名称 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 包括 : 两 个凝汽器、 。

2、分别与所述两个凝汽器对应连接的两 个冷却塔及连接于所述辅助管路系统上的吸收式 热泵系统 ; 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设有一输入端管 路及两输出端管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循环 水运行系统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其中一台凝汽器 循环水排放到大气中的部分热量, 减少其中一台 冷却塔的散热, 剩余的热量由另一机冷却塔散热, 实现冬季两机一塔的节能运行方式, 显著节约热 电厂的能源。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

3、 其特征在于 : 包括第一、 第二凝汽器、 分别与所述两个凝汽器 对应连接的第一、 第二冷却塔、 连接所述凝汽器和冷却塔之间的辅助管路系统、 连接于所述 辅助管路系统上的吸收式热泵系统、 以及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循环水升压泵 ; 所述 吸收式热泵系统设有一输入端管路及两输出端管路, 所述输入端管路与第一凝汽器的输出 端连接, 所述两个输出端管路分别与第一凝汽器的输入端及第二冷却塔的输入端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循环水运行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两个 输出端管路上还设有调节门。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循环水运行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循环水运行系。

4、统还包括 一控制系统。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循环水运行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循环水升压泵位于所述 输入端管路中。 5. 一种如权利要求 1 至 4 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水系统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包括 : 首先, 将循环水从第一冷却塔流向第一凝汽器, 再从第一凝汽器流出 ; 然后, 将从第一凝汽器流出的循环水的一部分流向第一冷却塔, 另一部分经由循环水 升压泵增压, 然后进入吸收式热泵系统 ; 最后, 将从吸收式热泵系统流出的循环水分为两个输出管路分别流向所述第一凝汽器 和第二冷却塔。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运行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循环水从第一冷却塔、。

5、 第二冷却 塔流出后, 先流经一循环水泵, 然后再流入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17563 A 2 1/2 页 3 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循环水热量回收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城市供暖普遍采用热电联产技术。大型供热湿冷机组一般投产都是双台, 采 用单元制, 一台机配一个冷却塔。冬季供暖时, 热电联产技术虽然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但是大型抽凝供热机组的蒸汽经汽轮机做功发电后, 仍有大量余热无法利用, 只能在凝汽 器中传热至循环冷却水, 通过冷却塔排放至大气环境中, 该部分热量。

6、可占燃料燃烧总发热 量的 20%, 相当于供热量的 50%, 造成能源浪费 ; 同时造成循环水巨大的蒸发损失, 水资源消 耗巨大。 另外冬季供暖季节, 有大量抽汽加热城市热网水不再到凝汽器散热, 均存在单机循 环水量偏大, 水温过冷, 造成冷却塔调整困难, 结冰严重, 损坏填料等 ; 严重的大量落冰堵塞 循环水管道, 威胁机组安全运行。 0003 因此, 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其能有效 改善能源利用问题, 实现冬季两机一塔的节能运行方式。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

7、如下技术方案 : 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 包括第 一、 第二凝汽器、 分别与所述两个凝汽器对应连接的第一、 第二冷却塔、 连接所述凝汽器和 冷却塔之间的辅助管路系统、 连接于所述辅助管路系统上的吸收式热泵系统、 以及连接所 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循环水升压泵 ; 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设有一输入端管路及两输出端管 路, 所述输入端管路与第一凝汽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两个输出端管路分别与第一凝汽器 的输入端及第二冷却塔的输入端连接。 0006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两个输出端管路上还设有 调节门。 0007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循环水运行系统还包括一控制系统。 0。

8、008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循环水升压泵位于所述输入端管路中。 0009 一种循环水系统的运行方法, 包括 : 首先, 将循环水从第一冷却塔流向第一凝汽器, 再从第一凝汽器流出 ; 然后, 将从第一凝汽器流出的循环水的一部分流向第一冷却塔, 另一部分经由循环水 升压泵增压, 然后进入吸收式热泵系统 ; 最后, 将从吸收式热泵系统流出的循环水分为两个输出管路分别流向所述第一凝汽器 和第二冷却塔。 0010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循环水从第一冷却塔、 第二冷却塔流出后, 先 流经一循环水泵, 然后再流入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循环水运行。

9、系统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其中一台凝汽器循 说 明 书 CN 103017563 A 3 2/2 页 4 环水排放到大气中的部分热量, 减少其中一台冷却塔的散热, 剩余的热量由另一机冷却塔 散热, 实现冬季两机一塔的节能运行方式, 显著节约热电厂的能源。 0012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所述的循环水运行系统的架构图。 001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 1 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 该系统包括 : 两个凝汽器、 分别与 所述两个凝汽器对应连接的两个冷却塔、 连接所述凝汽器和冷却塔之间的辅助管路系统、 连接于所述辅助管路系统上的吸收式热泵系统、 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循环水。

10、升压 泵、 以及用于控制各个设备运行的控制系统。 0014 所述两个冷却塔包括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两个机组, 而所述两个凝汽器包括 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两个机组, 其利用所述辅助管路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塔和第 二冷却塔双向连接, 具体来说, 所述第一冷却塔分别通过两个流向相反的管路与所述第一 凝汽器连接, 即, 第一凝汽器的输出端经管路连接至第一冷却塔的输入端, 而第一冷却塔的 输出端经管路又返回至第一凝汽器并与第一凝汽器的输入端连接, 如此形成一个循环回 路, 请图 1 所示, 图中管路上的箭头表示流向, 所述第二凝汽器和第二冷却塔也采用相同的 连接方式, 从而在第二凝汽器和第二冷却塔。

11、之间形成一循环回路, 其中, 为了使从冷却塔流 向凝汽器的回路更为顺畅, 本发明在所述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流向第一凝汽器和第二 凝汽器的管路中还设有一循环水泵。 0015 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利用汽轮机原部分抽汽为动力, 用于回收凝汽器循环水中的 余热, 减少冷却塔散热, 并将城市热网回水进行初级加热。 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设有一输入 端管路、 及两输出端管路, 所述输入端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凝汽器的输出端管路上的 A 处 并通过所述循环水升压泵, 使从第一凝汽器输出端管路输出的水经升压后能顺利进入所述 吸收式热泵系统。 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两个输出端管路分别连接至第一凝汽器输入端管 路的 B 处。

12、和第二冷却塔输入端管路的 C 处, 另外, 为了实现更好的调节控制, 所述两个输出 端管路上还设有调节门 R1、 R2。 0016 由上可知, 本发明循环水运行系统的运行方法为 : 循环水经第一冷却塔散热后, 进 入第一凝汽器后温度又升高, 再从第一凝汽器排出并经由循环水升压泵 (A 处) 增压而流经 吸收式热泵系统从而使温度降低, 温度降低过程中的热量, 有一部分经调整门 R1 回到第一 凝汽器入口 (B 点) , 剩余的余热经调整门 R2 回到第二冷却塔输入端管路上的 C 处, 从而进 入第二冷却塔散热。 0017 综上所述, 本发明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其中一台凝汽器循环水排放到大气中的部 。

13、分热量, 减少其中一台冷却塔的散热, 剩余的热量由另一机冷却塔散热, 实现冬季两机一塔 的节能运行方式, 显著节约热电厂的能源, 提高了热电厂的供热能力、 经济性和安全性。相 较于现有技术, 本系统循环水的凝结散热由原来的第一冷却塔散热改为由吸收式热泵系统 回收大部分热量, 其他的热量经调整门 R2 回到第二冷却塔散热, 双机双塔散热改为双机单 塔散热。 0018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任 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 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 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 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017563 A 4 1/1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17563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热交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