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及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及其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63498A43申请公布日20141126CN104163498A21申请号201410322337422申请日20140708C02F3/3420060171申请人浙江大学地址310027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72发明人何若张红陶谢婧倩童裳伦赵芝清苏瑶夏芳芳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代理人张法高54发明名称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及其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及其方法。反应器顶端设有盖板,盖板中央设有隔板,将反应器分割为两部分。反应器左侧为甲烷区,盖板左侧靠近隔板1/3处中央设置进水管,进水管左侧设置甲。
2、烷进气管,进水管右侧设置甲烷区出水管。盖板左侧靠近边缘1/3处中央设置甲烷溢出管。反应器左侧底部中央设置曝气头,并与甲烷进气管相连。反应器右侧为氧气区,设有氧气进气管、曝气头、氧气溢出管和氧气区出水管,与左侧各对应结构以隔板为对称面对称分布。本发明可实现甲烷与氧气的独立供应,避免混合供应带来的爆炸风险。同时,可将甲烷区出气中甲烷比例提高至75以上,可作为燃料再利用;使氧气区出气中甲烷比例低于爆炸限,可直接排放。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63498ACN104163498。
3、A1/1页21一种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其特征在于反应器本体顶端设有盖板(1),盖板(1)中央设有隔板(2),将反应器分割为两部分;反应器左侧为甲烷区(),盖板(1)左侧靠近隔板(2)1/3处中央设有进水管(3),盖板(1)左侧设有甲烷进气管(4)和甲烷区出水管(5),盖板(1)左侧靠近边缘1/3处中央设置甲烷溢出管(6),反应器左侧底部中央设置甲烷曝气头(7),并与甲烷进气管(4)相连,反应器右侧为氧气区(),设有氧气曝气头(8)、氧气进气管(9)、氧气溢出管(10)和氧气区出水管(11),与左侧各对应结构以隔板(2)为对称面对称分布。2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分割式甲烷氧。
4、化反硝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本体为圆筒状装置,顶端以盖板(1)密封,反应器的总高度与反应器内径之比为1121,超高高度与总高度之比为1514。3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顶端设有与顶盖(1)连接的隔板(2),将反应器分割为甲烷区()和氧气区(),甲烷区()和氧气区()的高度之比为11,横截面积之比为11,隔板(2)伸入液面之下,隔板(2)伸入液面下的深度与超高高度之比为1223。4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进水管(3)内径与反应器内径之比120130,甲烷区出水管(5)与进水管(3)内径之比为11,但进水管(3)和甲烷区。
5、出水管(5)内径均不得小于10MM。5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氧气区()内,设置与甲烷区出水管(5)以隔板(2)对称分布的氧气区出水管(11),氧气区出水管(11)与反应器内径之比为120130,但氧气区出水管(11)内径不得小于10MM。6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甲烷进气管(4)和氧气进气管(9)穿过盖板(1),并与盖板(1)密封,延伸至反应器底端,分别与设置于甲烷区()底部中央的甲烷曝气头(7)和氧气区()底部中央的氧气曝气头(8)连接,甲烷进气管(4)与反应器内径之比为130140,氧气进气管(9)和甲烷进气管(4)内。
6、径之比为11,但氧气进气管(9)和甲烷进气管(4)内径均不得小于5MM。7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甲烷溢出管(6)和氧气溢出管(10)伸出盖板(1)上端的长度为盖板(1)厚度的23倍,伸出盖板(1)下端的长度为盖板(1)厚度的115倍,甲烷溢出管(6)与甲烷进气管(4)内径之比为15121,氧气溢出管(10)和氧气进气管(9)内径之比为15121。8一种实施如权利1所述的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自进水管(3)通入接种有好氧甲烷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培养液,自甲烷进气管(4)经由甲烷曝气头(7)通入甲烷,自氧气进气管(9)经由氧气曝气头(8)。
7、通入氧气,甲烷气体在甲烷区()上升的过程中,极小一部分溶解于水,并横向扩散至氧气区(),与氧气区()溶解氧一起被好氧甲烷氧化菌摄取,并发生生化作用,生成甲醇、甲醛、甲酸等有机物和CO2气体;CO2以及自甲烷区()扩散而来的甲烷随氧气自氧气溢出管(10)排出,甲醇、甲醛和甲酸则向甲烷区()扩散,在甲烷区()内,厌氧反硝化菌以上述有机物为电子供体,以硝氮、亚硝氮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作用,释放出N2、N2O和CO2气体,与未溶于水的甲烷气体以及自氧气区()扩散而来的O2一起,自甲烷溢出管(6)排出,甲烷区()反应液自甲烷区出水管(5)排出,而氧气区()反应液自氧气区出水管(11)排出。权利要求书C。
8、N104163498A1/4页3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及其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及其方法。背景技术0002甲烷(CH4)是一种仅次于CO2的重要温室气体,其全球增温潜能是CO2的2030倍,其对温室效应的综合贡献率高达22。根据IPCC组织估计,2000年全球甲烷排放总量为31011KG。令人警惕的是,甲烷的年均排放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有效削减甲烷排放量,对遏制全球变暖趋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甲烷是一种热值较高的清洁能源,也是一种新颖的气态碳源。所以,将全球变暖的第二大“罪魁祸首”甲烷,转化为清洁能源或新颖。
9、气态碳源加以利用,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000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下水受到了较大规模、较大程度的污染,硝酸盐污染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欧洲、英国、法国、荷兰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便陆续出现了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相关报道。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成都、长春和西安等城市,也陆续出现了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大面积超标的报道。我国水资源公报2000年的统计显示,各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超标组分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总的来看,“三北”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最为严重。由此可见,硝酸盐已成了世界范围内地下水最普遍的污染因子,且其污染程度在不断增加。因此,地下水硝酸。
10、盐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已迫在眉睫。0004现有科学研究表明,生物反硝化是去除地下水硝酸污染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生物反硝化是厌氧反硝化菌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以各类有机物为电子供体,将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转化为N2或N2O,同时将有机物转化为CO2的复杂生化过程。根据此原理,要驱使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作用,必须向其提供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但是,地下水的主要污染因子是硝酸盐,有机物含量很低,基本处于寡营养状态。因此,要完成地下水的反硝化脱氮过程,必须向地下水提供有机物等外加碳源。0005甲醇因其廉价易得且容易为微生物吸收利用,被广泛用作城市污水脱氮过程的外加碳源。但是,甲醇的投加量需要严格控制,除了成本因。
11、素以外,还要考虑其在高浓度甲醇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以及剩余甲醇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等问题。为此,科技工作者将目光投向了甲烷,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甲烷是一种容易获得气态碳源,在垃圾填埋场、厌氧消化反应器以及沼气罐里均可获得,且其价格较为低廉。此外,甲烷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未被利用的甲烷可直接从体系中溢出,不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0006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就出现了以甲烷为碳源进行废水反硝化的相关研究。但是,该技术至今未能走向大规模应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甲烷在水体中的溶解度很低,供应的甲烷利用率很低,造成实际供应量远大于理论供应量。在降低此技术的经济性的同时,也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未利用的。
12、温室气体甲烷,降低了此技术的环境效益。2)甲烷不是被作为直接碳源利用,而是将其氧化为甲醇和甲酸等有机物后再利用。因此,除了要向体系供应甲烷气体外,还要向体系供应氧气或空气。甲烷和氧气的混合供应,则会带来爆炸说明书CN104163498A2/4页4的风险。未利用的甲烷在外溢的过程中,由于其甲烷含量较低,不能将其作为能源再利用,且伴随有爆炸的风险。0007本发明即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与现有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相比,一种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具有明显的优势1)甲烷与氧气分别供应,消除了混合供应所带来的爆炸风险,提高了反应器运行的安全性。2)甲烷区域氧气区以隔板相对分割,有利于优化甲烷氧化菌。
13、和反硝化菌的空间分布,有利于实现甲烷氧化与反硝化两个过程的衔接与配合,提升系统的脱氮除碳性能。3)甲烷区出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不低于75,可直接燃烧以获取能源,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4)氧气区出气中甲烷体积分数低于爆炸限,且对大气造成的温室效应极弱,可以直接排放至周围环境。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反应器的缺陷,提供一种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及其方法,以避免混合供应甲烷和氧气带来的爆炸风险,并将未被微生物利用的甲烷作为燃料再利用。0009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顶端设有盖板,盖板中央设有隔板,将反应器分割为两部分;反应器左侧为甲烷区,盖板左侧靠近隔板1。
14、/3处中央设有进水管,盖板左侧设有甲烷进气管和甲烷区出水管,盖板左侧靠近边缘1/3处中央设置甲烷溢出管,反应器左侧底部中央设置甲烷曝气头,并与甲烷进气管相连,反应器右侧为氧气区,设有氧气曝气头、氧气进气管、氧气溢出管和氧气区出水管,与左侧各对应结构以隔板为对称面对称分布。0010所述的反应器本体为圆筒状装置,顶端以盖板密封,反应器的总高度与反应器内径之比为1121,超高高度与总高度之比为1514。0011所述的反应器顶端设有与顶盖连接的隔板,将反应器分割为甲烷区和氧气区,甲烷区和氧气区的高度之比为11,横截面积之比为11,隔板伸入液面之下,隔板伸入液面下的深度与超高高度之比为1223。0012。
15、所述的进水管内径与反应器内径之比120130,甲烷区出水管与进水管内径之比为11,但进水管和甲烷区出水管内径均不得小于10MM。0013所述的在氧气区内,设置与甲烷区出水管以隔板对称分布的氧气区出水管,氧气区出水管与反应器内径之比为120130,但氧气区出水管内径不得小于10MM。0014所述的甲烷进气管和氧气进气管穿过盖板,并与盖板密封,延伸至反应器底端,分别与设置于甲烷区底部中央的甲烷曝气头和氧气区底部中央的氧气曝气头连接,甲烷进气管与反应器内径之比为130140,氧气进气管和甲烷进气管内径之比为11,但氧气进气管和甲烷进气管内径均不得小于5MM。0015所述的甲烷溢出管和氧气溢出管伸出盖。
16、板上端的长度为盖板厚度的23倍,伸出盖板下端的长度为盖板厚度的115倍,甲烷溢出管与甲烷进气管内径之比为15121,氧气溢出管和氧气进气管内径之比为15121。0016所述的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的操作方法是自进水管通入接种有好氧甲烷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培养液,自甲烷进气管经由甲烷曝气头通入甲烷,自氧气进气管经由氧气曝气头通入氧气,甲烷气体在甲烷区上升的过程中,极小一部分溶解于水,并横向说明书CN104163498A3/4页5扩散至氧气区,与氧气区溶解氧一起被好氧甲烷氧化菌摄取,并发生生化作用,生成甲醇、甲醛、甲酸等有机物和CO2气体;CO2以及自甲烷区扩散而来的甲烷随氧气自氧气溢出管排出,。
17、甲醇、甲醛和甲酸则向甲烷区扩散,在甲烷区内,厌氧反硝化菌以上述有机物为电子供体,以硝氮、亚硝氮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作用,释放出N2、N2O和CO2气体,与未溶于水的甲烷气体以及自氧气区扩散而来的O2一起,自甲烷溢出管排出,甲烷区反应液自甲烷区出水管排出,而氧气区反应液自氧气区出水管排出。0017与现有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相比,本发明具有明显的优势1)实现了甲烷与氧气的单独供应,避免了混合供应所带来的爆炸风险,提高了反应器运行的安全性;2)甲烷与氧气单独供应,可以营造出相对独立的好氧/缺氧环境,有利于优化甲烷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的菌群分布,有利于推进甲烷氧化与反硝化两个过程的配合与衔接,达到更好的。
18、削减甲烷和去除硝氮的效果;3)甲烷区出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不低于75,可用作燃料加以再利用,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4)氧气区出气中甲烷体积分数(24)低于爆炸限,且对大气造成的温室效应极弱,可以直接排放至周围环境。附图说明0018图1是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结构俯视图;图2是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结构剖视图。0019图中盖板1、隔板2、进水管3、甲烷进气管4、甲烷区出水管5、甲烷溢出管6、甲烷曝气头7、氧气曝气头8、氧气进气管9、氧气溢出管10、氧气区出水管11。具体实施方式0020如图1和2所示,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顶端设有盖板1,盖板1中央设有隔板2。
19、,将反应器分割为两部分;反应器左侧为甲烷区,盖板1左侧靠近隔板2的1/3处中央设有进水管3,盖板1左侧设有甲烷进气管4和甲烷区出水管5,盖板1左侧靠近边缘1/3处中央设置甲烷溢出管6,反应器左侧底部中央设置甲烷曝气头7,并与甲烷进气管4相连,反应器右侧为氧气区,设有氧气曝气头8、氧气进气管9、氧气溢出管10和氧气区出水管11,与左侧各对应结构以隔板2为对称面对称分布。0021所述的反应器本体为圆筒状装置,顶端以盖板1密封,反应器的总高度与反应器内径之比为1121,超高高度与总高度之比为1514。0022所述的反应器顶端设有与顶盖1连接的隔板2,将反应器分割为甲烷区和氧气区,甲烷区和氧气区的高度。
20、之比为11,横截面积之比为11,隔板2伸入液面之下,隔板2伸入液面下的深度与超高高度之比为1223。0023所述的进水管3内径与反应器内径之比120130,甲烷区出水管5与进水管3内径之比为11,但进水管3和甲烷区出水管5内径均不得小于10MM。0024所述的在氧气区内,设置与甲烷区出水管5以隔板2对称分布的氧气区出水管11,氧气区出水管11与反应器内径之比为120130,但氧气区出水管11内径不得小于10MM。0025所述的甲烷进气管4和氧气进气管9穿过盖板1,并与盖板1密封,延伸至反应器底端,分别与设置于甲烷区底部中央的甲烷曝气头7和氧气区底部中央的氧气曝气头说明书CN104163498A。
21、4/4页68连接,甲烷进气管4与反应器内径之比为130140,氧气进气管9和甲烷进气管4内径之比为11,但氧气进气管9和甲烷进气管4内径均不得小于5MM。0026所述的甲烷溢出管6和氧气溢出管10伸出盖板1上端的长度为盖板1厚度的23倍,伸出盖板1下端的长度为盖板1厚度的115倍,甲烷溢出管6与甲烷进气管4内径之比为15121,氧气溢出管10和氧气进气管9内径之比为15121。0027分割式甲烷氧化反硝化反应器可用钢板或PVC板制作。其工作过程如下自进水管3通入接种有好氧甲烷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培养液,自甲烷进气管4经由曝气头7通入甲烷,自氧气进气管9经由曝气头8通入氧气。甲烷气体在甲烷区上升的。
22、过程中,极小一部分溶解于水,并横向扩散至氧气区,与氧气区溶解氧一起被好氧甲烷氧化菌摄取,并发生一系列生化作用,生成甲醇、甲醛、甲酸等有机物和CO2等气体产物。CO2以及自甲烷区扩散而来的甲烷(体积分数低于爆炸限)随氧气自氧气溢出管10排出,甲醇、甲醛和甲酸等有机物则向甲烷区扩散。在甲烷区内,厌氧反硝化菌以上述有机物为电子供体,以硝氮、亚硝氮等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作用,释放出N2、N2O和CO2等气体,与未溶于水的甲烷气体(体积分数75),以及自氧气区()扩散而来的O2一起,自甲烷溢出管6排出。甲烷区反应液自甲烷区出水管5排出,而氧气区反应液自氧气区出水管11排出。0028本发明中甲烷氧化反硝化高效进行的关键,在于甲烷和氧气供应比例的控制和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必须使甲烷与氧气供应比例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既能保证提供足够的氧气,以确保足够量的甲烷被好氧氧化,又要避免甲烷在氧气充足条件下被完全氧化,而要将其氧化控制在甲醇或甲醛阶段,从而为反硝化过程提供足够的电子受体,以确保反硝化过程的顺利进行。此外,还要保证整个反应器以及管路与反应器结合处的气密性,以保证气体基质的足量供应以及溢出气体的完全收集。说明书CN104163498A1/2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63498A2/2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6349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