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控面板.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4599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2.11 CN 104345997 A (21)申请号 201310311687.6 (22)申请日 2013.07.23 G06F 3/044(2006.01) (71)申请人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县 (72)发明人 罗丕霖 林晏徵 薛易帆 陈瑞良 李翊诚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陈小雯 (54) 发明名称 触控面板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控面板, 其包括一第一基 材、 多个第一电极线以及多个第二电极线。 第一电 极线与第二电极线分别并排。
2、于第一基材上, 并分 别沿不同的两方向延伸。各第一电极线包括多个 电极垫以及连接电极垫的多个第一连接段, 其中 各第一连接段具有两端部以及一中间部, 各第一 连接段的宽度是由两端部朝向中间部递减, 并且 两端部与相应的电极垫的连接处的转角为平滑曲 面。 第二电极线电性绝缘于第一电极线, 并且各第 二电极线与相应的第一连接段在第一基材上的垂 直投影相交, 以形成一重叠区域。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45997 A C。
3、N 104345997 A 1/1 页 2 1. 一种触控面板, 包括 : 第一基材 ; 多个第一电极线, 并排于该第一基材上, 并且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 各该第一电极线 包括多个电极垫以及多个第一连接段, 任两相邻的该些电极垫通过对应的该些第一连接段 之一相连, 并且该些电极垫的宽度大于该些第一连接段的宽度, 其中各该第一连接段具有 用以连接该些电极垫的两端部以及位在该两端部之间的一中间部, 各该第一连接段的宽度 是由该两端部朝向该中间部递减而呈现颈缩状, 并且各该第一连接段的该两端部与相应的 该些电极垫的连接处的转角为平滑曲面 ; 以及 多个第二电极线, 并排于该第一基材上, 并且分别沿。
4、一第二方向延伸, 该第二方向与该 第一方向相交, 该些第二电极线电性绝缘于该些第一电极线, 并且各该第二电极线在该第 一基材上的垂直投影与该些第一电极线的相应的该些第一连接段在该第一基材上的垂直 投影相交, 以分别形成一重叠区域。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面板, 其中该重叠区域在该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或等于 该重叠区域在该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面板, 还包括一第二基材, 配置于该第一基材上, 该些第一 电极线与该些第二电极线分别位于该第二基材的相对两侧。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面板, 其中该第一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相对于该第一表 面的第二表面, 。
5、该些第一电极线位于该第一表面上, 而该些第二电极线位于该第二表面上。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面板, 还包括一绝缘材, 其中该些第一电极线与该些第二 电极线位于该第一基材的一第一表面, 而该绝缘材位于该第一表面上并介于该些第二电极 线与相应的该些第一电极线的该些第一连接段之间。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面板, 其中该平滑曲面为圆弧曲面。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面板, 其中各该第一连接段的该两端部与相应的该些电极 垫的连接处的转角以及该中间部的两侧面形成圆弧曲面。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面板, 其中各该中间部位于相应的该重叠区域内, 且各该 中间部的相对两侧面。
6、为平面, 各该第一连接段的该两端部与相应的该些电极垫的连接处的 转角形成圆弧曲面, 且该圆弧曲面延伸至该重叠区域内并连接各该中间部的相对两侧面。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面板, 其中各该第一电极线的任两相邻的该些电极垫通过 对应的两个第一连接段相连。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面板, 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段, 邻近该第一基材的边缘, 每两条以上的相邻的第二电极线通过相应的该第二连接段相连。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45997 A 2 1/6 页 3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随。
7、着资讯技术、 无线移动通讯和资讯家电的快速发展与应用, 为了达到更 便利、 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 许多资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 置, 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 (touch panel) 作为输入装置。触控面板依照感测形式的不同大 致上可区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 电容式触控面板、 光学式触控面板、 声波式触控面板以及电 磁式触控面板。由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触控面板具有反应时间快、 可靠度 佳以及分辨率高 (high definition) 等优点, 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手持电子装置上。 0003 电容式触控面板通过相互交错的多个电极线(例如是驱动线与感测线)来构成。
8、感 测阵列, 以达成面的感测。 当使用者以手指触碰触控面板时, 触控面板会依据感测阵列上的 电容变化来判断手指接触的位置。然而, 已知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在电极线的相交处容易产 生寄生电容 (parasitic capacitance) , 而不利于触控位置的计算, 导致感测灵敏度不佳。 因此, 为了降低寄生电容的影响, 已知设计通常会选择增加在相交位置上的电极线之间的 距离, 例如是增加电极线之间的绝缘材的厚度, 进而造成制作成本的负担并增加触控面板 的厚度。 相对地, 若通过减少电极线在相交处的线宽来降低寄生电容, 则容易在线宽变化的 转折处发生断线的问题, 影响触控面板的制作工艺良率与可靠度。
9、。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 具有良好的制作工艺良率与可靠度。 0005 为达上述目的, 本申请提出的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材、 多个第一电极线以及多 个第二电极线。第一电极线并排于第一基材上, 并且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一电极 线包括多个电极垫以及多个第一连接段, 任两相邻的电极垫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段之一相 连, 并且电极垫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段的宽度, 其中各第一连接段具有用以连接电极垫的 两端部以及位在两端部之间的一中间部, 各第一连接段的宽度是由两端部朝向中间部递减 而呈现颈缩状, 并且各第一连接段的两端部与相应的电极垫的连接处的转角为平滑曲面。 第二电极。
10、线并排于第一基材上, 并且分别沿一第二方向延伸, 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第 二电极线电性绝缘于第一电极线, 并且各第二电极线在第一基材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一电极 线的相应的第一连接段在第一基材上的垂直投影相交, 以分别形成一重叠区域。 0006 基于上述, 由于各第一电极线的各第一连接段的宽度是由连接电极垫的两端部朝 向两端部之间的中间部递减而呈现颈缩状, 并且各第一连接段的两端部与相应的电极垫之 间的连接处具有呈现平滑曲面的转角, 可以避免连接处应力集中, 进而减少第一连接段从 其与相应的电极垫的连接处断裂的机率。据此, 本申请的触控面板的第一电极线不容易在 制作或使用时从第一连接段与相应的。
11、电极垫的连接处断裂, 而具有良好的制作工艺良率与 可靠度。 说 明 书 CN 104345997 A 3 2/6 页 4 0007 为让本申请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下文特举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8 图 1 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 0009 图 2 为图 1 的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的局部放大图 ; 0010 图 3A 为图 2 的第一连接段的局部放大图 ; 0011 图 3B 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段的局部放大图 ; 0012 图 3C 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段的局部放大图 ; 0013 图 4 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
12、的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的局部放大图 ; 0014 图 5A 至图 5C 为本申请的触控面板在不同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0015 符号说明 0016 100 : 触控面板 0017 102 : 第一基材 0018 104 : 第二基材 0019 106 : 保护层 0020 110 : 第一电极线 0021 112 : 电极垫 0022 114 : 第一连接段 0023 114a : 两端部 0024 114b : 中间部 0025 120 : 第二电极线 0026 122 : 第二连接段 0027 130 : 绝缘材 0028 C : 连接处 0029 D1 : 第一方向 0030 D2 : 。
13、第二方向 0031 L1、 L2 : 长度 0032 R1 : 重叠区域 0033 r1、 r2 : 曲率半径 0034 S1 : 第一表面 0035 S2 : 第二表面 0036 W1、 W2 : 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图 1 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为使附图更为清楚, 图 1 省略 了触控面板的部分可能存在的膜层或是元件。请参考图 1, 在本实施例中, 触控面板 100 包 括第一基材 102、 多个第一电极线 110 以及多个第二电极线 120。第一电极线 110 并排于第 一基材 102 上, 并且分别沿第一方向 D1 延伸。各第一电极线 110 包括多个电极垫。
14、 112 以及 说 明 书 CN 104345997 A 4 3/6 页 5 多个第一连接段 114。任两相邻的电极垫 112 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段 114 之一相连。 0038 此外, 第二电极线 120 并排于第一基材 102 上, 并且分别沿第二方向 D2 延伸, 第 二方向 D2 与第一方向 D1 相交。第二电极线 120 电性绝缘于第一电极线 110, 并且沿第二 方向 D2 延伸的第二电极线 120 与沿第一方向 D1 延伸第一电极线 110 相交, 以在第一基材 102 上形成感测阵列。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线 110 与第二电极线 120 例如是驱动线与感测 线的组合, 且材质可以。
15、是铟锡氧化物 (Indium Tin Oxide, ITO) 或铟锌氧化物 (Indium Zinc Oxide, IZO) 等透明导电物质, 但本申请并不限制第一电极线 110 与第二电极线 120 的种类 与材质。 0039 图 2 为图 1 的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的局部放大图。请参考图 1 与图 2, 在本 实施例中, 由于第二电极线 120 与第一电极线 110 相交, 因此各第二电极线 120 在第一基材 102 上的垂直投影会与各第一电极线 110 的相应的第一连接段 114 在第一基材 102 上的垂 直投影相交, 以分别形成重叠区域 R1。若第一电极线 110 与第二电极线 。
16、120 之间的重叠区 域 R1 缩小, 可有效降低第一电极线 110 与第二电极线 120 之间的寄生电容。 0040 在本实施例中, 首先通过缩小各第一电极线110的第一连接段114的宽度, 来降低 重叠区域 R1 在第二方向 D2 上的长度。请参考图 2, 本实施例的各第一电极线 110 的电极垫 112 的宽度 W1 大于第一连接段 114 的宽度 W2。在此, 电极垫 112 的宽度 W1 是指电极垫 112 在第二方向 D2 上的长度, 而第一连接段 114 的宽度 W2 是指第一连接段 114 在第二方向 D2 上的长度。此时, 由于第一连接段 114 的宽度 W2 变小, 使得重。
17、叠区域 R1 在第二方向 D2 上 的长度 L1 变小, 进而降低重叠区域 R1 的面积, 以降低第一电极线 110 与第二电极线 120 在 相交处产生的寄生电容。 0041 另一方面, 在本实施例中, 各第一连接段 114 具有用以连接电极垫 112 的两端部 114a 以及位在两端部 114a 之间的中间部 114b。各第一连接段 114 的宽度 W2 是由两端部 114a 朝向中间部 114b 递减而呈现颈缩状。换言之, 各第一连接段 114 在两端部 114a 具有 一个最大宽度, 并且在中间部 114b 具有一个最小宽度。前述的第一连接段 114 的宽度 W2 是指各第一连接段 1。
18、14 在两端部 114a 产生的最大宽度, 而重叠区域 R1 在第二方向 D2 上的 长度 L1 是指各第一连接段 114 在中间部 114b 产生的最小宽度。因此, 当为了降低重叠区 域 R1 的面积而缩小第一连接段 114 的宽度 W2 时, 实际上重叠区域 R1 在第二方向 D2 上的 长度 L1 会比宽度 W2 小。 0042 图 3A 为图 2 的第一连接段的局部放大图。请同时参考图 2 与图 3A, 在本实施例 中, 各第一连接段 114 的两端部 114a 与相应的电极垫 112 的连接处 C 的转角为平滑曲面, 而各第一连接段 114 的中间部 114b 的两侧面为平面。由于各。
19、第一连接段 114 的宽度 W2 是 由两端部 114a 朝向中间部 114b 递减而呈现颈缩状, 并且两端部 114a 与相应的电极垫 112 的连接处 C 的转角为平滑曲面, 可以在降低第一连接段 114 的宽度 W2 的同时, 减少第一连 接段 114 从其与相应的电极垫 112 的连接处 C 断裂的机率。上述的连接处 C 的转角的平滑 曲面例如是曲率半径为 r1 的圆弧曲面, 但第一连接段 114 不限于上述的形状。 0043 图3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段的局部放大图。 请参考图3B, 在本实施例 中, 各第一连接段 114 的两端部 114a 与相应的电极垫 112 的连接处。
20、 C 的转角为平滑曲面。 此外, 各第一连接段 114 的两端部 114a 与相应的电极垫 112 的连接处 C 的转角以及中间部 114b的两侧面形成曲率半径为r2的圆弧曲面。 由于各第一连接段114呈现颈缩状, 并且连 说 明 书 CN 104345997 A 5 4/6 页 6 接处 C 的转角以及中间部 114b 的两侧面形成圆弧曲面, 可以在降低第一连接段 114 的宽度 W2 的同时, 减少第一连接段 114 从其与相应的电极垫 112 的连接处 C 断裂的机率。 0044 图3C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段的局部放大图。 请参考图3C, 在本实施例 中, 各第一连接段 114 。
21、的两端部 114a 与相应的电极垫 112 的连接处 C 的转角为平滑曲面。 此外, 各中间部114b位于相应的重叠区域R1内, 且各中间部114b的相对两侧面为平面。 各 第一连接段 114 的两端部 114a 与相应的电极垫 112 的连接处 C 的转角形成曲率半径为 r3 的圆弧曲面, 且曲率半径为 r3 的圆弧曲面延伸至重叠区域 R1 内并连接各中间部 114b 的相 对两侧面。由于各第一连接段 114 呈现颈缩状, 且连接处 C 的转角形成圆弧曲面并延伸至 重叠区域 R1 内, 可以在降低第一连接段 114 的宽度 W2 的同时, 减少第一连接段 114 从其与 相应的电极垫 112。
22、 的连接处 C 断裂的机率。除了上述的三种实施例之外, 第一连接段 114 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举例来说, 在其他实施例中, 各第一连接段 114 的两侧面以及连接处 C 的转角可以形成椭圆弧曲面或者是拋物线曲面, 本申请并不限制第一连接段 114 的形状。 0045 请参考图 2, 除了通过减少第一连接段 114 的宽度 W2 而降低重叠区域 R1 的面积 之外, 本实施例还可以同时考虑在重叠区域 R1 在第二方向 D2 上的长度 L1 以及重叠区域 R1 在第一方向 D1 上的长度 L2 的关系。在本实施例中, 重叠区域 R1 在第二方向 D2 上的长 度 L1 小于或等于重叠区域 R1 在。
23、第一方向 D1 上的长度 L2。在此, 重叠区域 R1 在第二方向 D2 上的长度 L1 是指第一连接段 114 在中间部 114b 产生的最小宽度, 而重叠区域 R1 在第 一方向 D1 上的长度 L2 是指第二电极线 120 的宽度。第二电极线 120 的宽度是指第二电极 线 120 在第一方向 D1 上的长度。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二电极线 120 为条状电极线, 故第二电 极线 120 在第一方向 D1 上的长度即是重叠区域 R1 在第一方向 D1 上的长度 L2。换言之, 第一电极线 110 的第一连接段 114 与第二电极线 120 在第一基材 102 上所形成的重叠区域 R1 具有沿第。
24、二方向 D2 的长度 L1(第一连接段 114 的最小宽度) 以及沿第一方向 D1 的长度 L2(第二电极线 120 的宽度) , 且长度 L1 小于或等于长度 L2。 0046 另外, 请再参考图 1, 在本实施例中, 在触控面板 100 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段 122, 用以连接第二电极线 120, 以传输信号。第二连接段 122 邻近第一基材 102 的边缘, 每两条 相邻的第二电极线 120 通过相应的第二连接段 122 相连。然而, 在其他实施例中, 每三条或 更多相邻的第二电极线 120 可以通过相应的第二连接段 122 相连。据此, 本实施例可以使 单一感测区域 (未绘示) 内对应。
25、两条、 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第二电极线 120, 有助于降低个别的 第二电极线 120 的宽度。当然, 在其他实施例中, 每条第二电极线 120 也可以单独连接到第 二连接段 122。 0047 基于上述, 本实施例通过缩小第一电极线 110 与第二电极线 120 的重叠区域 R1 来 降低两者之间的寄生电容, 以提供良好的感测灵敏度, 并且同时通过使呈现颈缩状的第一 连接段 114 在其与相应的电极垫 112 的连接处 C 的转角为平滑曲线, 以避免应力集中, 减少 第一连接段114从其与相应的电极垫112的连接处C断裂的机率。 换言之, 本实施例的触控 面板 100 的第一电极线 110 不容。
26、易在制作或使用时从第一连接段 114 与相应的电极垫 112 的连接处 C 断裂。 0048 图 4 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的局部放大图。请参考图 2 与图 4, 在图 2 的实施例中, 各第一电极线 110 的任两相邻的电极垫 112 通过对应的第一连 接段 114 之一相连, 但在图 4 的实施例中, 各第一电极线 110 的任两相邻的电极垫 112 可以 说 明 书 CN 104345997 A 6 5/6 页 7 通过对应的两个第一连接段 114 相连。各第二电极线 120 在第一基材 102 上的垂直投影与 第一电极线 110 的相应的第一连接段 114 在第一基。
27、材 102 上的垂直投影相交并分别形成重 叠区域 R1, 而各第二电极线 120 与各第一电极线 110 之间具有两个重叠区域 R1。然而, 在 其他实施例中, 第一电极线 110 的任两相邻的电极垫 112 可以通过更多的第一连接段 114 相连, 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制。 0049 图 5A 至图 5C 为本申请的触控面板在不同实施例中的剖视图。前述设计原则可以 被应用于各种触控面板上。下文依序通过图 5A 至图 5C 所绘示的几种触控面板 100 可能的 剖面结构来进行说明。 0050 首先, 请参考图 2 与图 5A。图 5A 绘示触控面板 100 沿图 2 的 A-A 线的一种可能 的。
28、剖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 触控面板 100 还包括第二基材 104, 第二基材 104 配置于第一 基材上 102, 而第一电极线 110 与第二电极线 120 分别位于第二基材 104 的相对两侧。更具 体而言, 第一电极线 110 位于第一基材 102 上, 而第二电极线 120 位于第二基材 104 上。第 二基材 104 配置于第一基材 102 上, 并且覆盖第一电极线 110。此外, 第二基材 104 上还可 覆盖有保护层 106, 以保护第二电极线 120。在制作上, 可以先分别在第一基材 102 以及第 二基材 104 上制作第一电极线 110 以及第二电极线 120, 再将第一。
29、基材 102 与第二基材 104 相互贴合, 并于第二基材 104 上披覆保护层 106。第一基材 102 与第二基材 104 例如是玻璃 或 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等透光基材, 并可通过光 学胶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OCA) 互相贴合, 但本发明不限制第一基材 102 与第二基 材 104 的材料与贴合方式。 0051 由于本实施例可以如前所述的通过缩小第一电极线 110 以及第二电极线 120 的 重叠区域 R1 来降低两者之间的寄生电容, 在不改变触控芯片的能力的状况下, 第一电极线 11。
30、0以及第二电极线120之间的距离可以被适当地缩小, 也就是第二基材104的厚度可以变 薄。如此, 可以减少第二基材 104 的用量, 节省制作成本, 并且可以使触控面板 100 整体具 有较小的厚度, 以及良好的透光率。 0052 请参考图 2 与图 5B。图 5B 绘示触控面板 100 沿图 2 的 A-A 线的另一种可能的 剖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基材 102 具有第一表面 S1 以及相对于第一表面 S1 的第二 表面 S2, 其中第一电极线 110 位于第一表面 S1 上, 而第二电极线 120 位于第二表面 S2 上。 在制作上, 例如是以第一基材 102 作为基底而分别在第一基。
31、材 102 上的第一表面 S1 与第二 表面 S2 上制作第一电极线 110 以及第二电极线 120。第一基材 102 例如是玻璃或 PET 等透 光基材, 但本发明不限制第一基材 102 与第二基材 104 的材料。 0053 同理, 由于本实施例可以如前所述的通过缩小第一电极线 110 以及第二电极线 120 的重叠区域 R1 来降低两者之间的寄生电容, 在不改变触控芯片的能力的状况下, 第一 电极线 110 以及第二电极线 120 之间的距离可以被适当地缩小, 也就是降低第一基材 102 的厚度。如此, 可以减少第一基材 102 的用量, 节省制作成本, 并且可以使触控面板 100 整 。
32、体具有较小的厚度, 以及良好的透光率。 0054 请参考图 2 与图 5C。图 5C 绘示触控面板 100 沿图 2 的 B-B 线的再一种可能的剖 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基材 102 具有第一表面 S1, 第一电极线 110 与第二电极线 120 位于第一基材 102 的第一表面 S1 上。由于第一电极线 110 以及第二电极线 120 需彼此电 性绝缘, 故第一电极线 110 与第二电极线 120 的其中之一需跨过第一电极线 110 与第二电 说 明 书 CN 104345997 A 7 6/6 页 8 极线 120 的其中另一。更具体而言, 在本实施例中, 第二电极线 120 对应。
33、于第一电极线 110 的第一连接段 114 的局部跨过第一电极线 110, 并且位在第一连接段 114 的上方, 以形成前 述重叠区域 R1。此外, 触控面板 100 还包括绝缘材 130。绝缘材 130 位于第一表面 S1 上并 介于第二电极线 120 与相应的第一电极线 110 的第一连接段 114 之间, 以隔绝第一电极线 110 以及第二电极线 120。第一基材 102 例如是玻璃或 PET 等透光基材, 但本发明不限制第 一基材 102 与第二基材 104 的材料。此外, 在其他实施例中, 第一电极线 110 的第一连接段 114 也可以跨过第二电极线 120, 并且位在第二电极线 。
34、120 的上方, 本身请不限制两者的跨 接方式。 0055 同理, 由于本实施例可以如前所述的通过缩小第一电极线 110 以及第二电极线 120 的重叠区域 R1 来降低两者之间的寄生电容, 在不改变触控芯片的能力的状况下, 第一 电极线 110 以及第二电极线 120 之间的距离可以被适当地缩小, 例如是降低绝缘材 130 的 厚度。如此, 可以减少绝缘材 130 的用量, 节省制作成本, 并且可以使触控面板 100 整体具 有较小的厚度, 以及良好的透光率。 0056 虽然前述实施例说明了本申请的触控面板 100 的几种可能的结构, 然其并非用以 限定本申请。举例而言, 第一电极线 110。
35、 以及第二电极线 120 的形状以及布局并不限于前 述实施例的内容。 0057 综上所述, 本申请的触控面板可以通过缩小第一电极线以及第二电极线之间的重 叠区域来降低两者之间的寄生电容, 并进一步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 如此, 可以减少材料的 用量, 节省制作成本, 并且可以使触控面板整体具有较小的厚度, 以及良好的透光率。 同时, 由于各第一电极线的各第一连接段的宽度是由连接电极垫的两端部朝向两端部之间的中 间部递减而呈现颈缩状, 并且各第一连接段的两端部与相应的电极垫的连接处具有呈现平 滑曲面的转角, 可以避免连接处应力集中, 进而减少第一连接段从其与相应的电极垫的连 接处断裂的机率。据此,。
36、 本申请的触控面板的第一电极线不容易在制作或使用时从第一连 接段与相应的电极垫的连接处断裂, 而可确保制作工艺良率与可靠度。 0058 虽然已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 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 任何所属技 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 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 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 故本申 请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说 明 书 CN 104345997 A 8 1/4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45997 A 9 2/4 页 10 图 2 图 3A图 3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45997 A 10 3/4 页 11 图 3C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45997 A 11 4/4 页 12 图 5A 图 5B 图 5C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45997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