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萍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4682904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05275.0

申请日:

2014.09.26

公开号:

CN104255415A

公开日:

2015.01.0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31/00申请日:20140926|||公开

IPC分类号:

A01G31/00

主分类号:

A01G31/0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发明人:

赵海; 方扬; 靳艳玲; 赵永贵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代理人:

张帆;肖国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蛋白浮萍栽培方法,是流动态水培养方法,是将培养液注入培养池,将浮萍接种在培养液表面,保持培养池内培养液呈流动态,定期打捞收获浮萍;培养液是含氮磷的污水,在培养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天~35天。为满足高效生产浮萍需要,培养池设计为由多个子池分隔串联而成,培养池前端有进水口,后端有出水口,相邻池子间有连接口,连接口上下交替设置,同时培养池中可增设生物填料。本发明提供的浮萍栽培方法能够稳定高效地生产粗蛋白含量高的浮萍,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并且不受季节限制,容易推广应用。并在增设生物填料条件下,同时达到高效生产浮萍和降低污水氨氮浓度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浮萍栽培方法,是流动态水培养方法,将培养液注入培养池,将浮萍接种在培养液表面,保持培养池内培养液呈流动态,定期打捞收获浮萍;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是含氮磷的污水,培养液在培养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天~35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总氮浓度4mg/L~40mg/L,总磷浓度1mg/L~6mg/L。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NH4+-N 3mg/L~30mg/L、NO3--N 0mg/L~10mg/L、NO2--N 0mg/L~1.8mg/L。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在培养期间的月平均光照强度410μmol/m2·s~550μmol/m2·s年均482μmol/m2·s;月平均气温11℃~24℃,年均18.8℃;月平均水温12℃~23℃,年均17.4℃。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浮萍以100%~200%的覆盖率接种在培养液表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每隔1天~8天打捞浮萍一次,每次打捞量为满足打捞后培养液表面浮萍的覆盖率为100%~200%。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池是由多个子池(3)组成的串联池,培养池前端有进水口(1),后端有出水口(2),相邻子池(3)的连接口(6)上下交替设置;所述培养池中增设生物填料(8)。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8) 是条状,由球体和/或盘体串联组成。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生物填料呈网络状布置在培养池中,下端固定在培养池底,上端连接浮力材料,所述浮力材料浮在培养液液面之上,条状生物填料顶端距离培养液液面10cm~20cm。

10.  根据权利要求1、2、3、4、5、7、8、9任一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萍是绿萍Lemna.Japonica 0223。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浮萍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生植物培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蛋白浮萍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需求、环境压力以及粮食安全问题的不断加剧,人们着眼于开发和研究新型的可替代性清洁生物能源。浮萍作为一种很常见的水生植物,由于具有生长快、易打捞、生物质蛋白含量高、淀粉含量高、纤维素含量低等特性,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水生植物之一。
研究表明,浮萍可作为高蛋白质饲料。与其他常用饲料的作物相比,浮萍的纤维含量比草料作物(苜蓿和狗牙根)低,蛋白与常用的饲料(棉籽粉、大豆和豆粕)相当,而钙、磷、灰分却超过常用的饲料,因此作为动物饲料,将会很受欢迎。更重要的是与常用的饲料相比,浮萍的生物质产量和蛋白产量都更高,其蛋白生产力是大豆的10倍以上。因此长期以来,浮萍作为良好的饲料被广泛用于各种鱼类、禽类和畜类的饲养。
而且,浮萍植物可以从农业和城市污水中提取氮、磷污染物。污水营养元素(氮和磷)的过量排放能够导致水污染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水环境问题。浮萍能够直接吸收污水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生物质资源,同时还具有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青睐。
此外,由于浮萍光合作用能力很强大,可用于生产生物燃料,是一种新的生物能源;浮萍还具有良好的医药价值等等。
然而,目前浮萍的生产多是自然条件下培养,操作不一、浮萍产量、粗蛋白含量波动较大、品质难于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的、高效生产高蛋白含量的浮萍栽培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浮萍栽培方法,是流动态水培养方法,是将培养液注入培养池,将浮萍接种在培养液表面,保持培养池内培养液呈流动态,定期打捞收获浮萍;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是含氮磷的污水,培养液在培养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天~35天。
上述浮萍栽培方法的技术原理在于:浮萍通过快速生长吸收培养液里的氮、磷,并将其转化成自身的蛋白质,从而实现高蛋白含量浮萍的生产,兼顾含氮磷的污水脱氮去鳞的双重功效,既环保又节约成本。本发明通过一端进水,另一端出水的流动水培养方法,增加了上下层培养液的交换速率,保证水体表面氮磷随时都能得到有效补充,从而实现高蛋白浮萍的稳定高效生产。培养液进出水方式可以是连续进水、连续排水或者是间歇进水、间歇排水。浮萍的产量和含蛋白量与水力停留时间有密切关系。停留时间过短,生化反应不充分,营养液中的氮磷难于得到有效利用;停留时间过长,易引起含氮磷的污水滞留、厌氧区扩大,浮萍产量得不到快速增长。本发明方法将培养液的水力停留时间作为关键工艺条件加以控制。利用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一方面调节培养液生化反应进程,另一方面调控浮萍生长的最适营养因子,实现极低成本下的高蛋白浮萍的栽培和污水处理。
本发明方法以含N、P污水为培养液,能够在培养获得高蛋白浮萍的同时实现污水处理。在优选条件下,培养液(即污水原水)N、P指标满足总氮(TN)浓度4mg/L~40mg/L,总磷(TP)浓度1mg/L~6mg/L;进一步地,培养液N指标满足NH4+-N 3mg/L~30mg/L、NO3—-N 0mg/L~10mg/L、NO2—-N 0mg/L~1.8mg/L。在一定范围内,浮萍蛋白含量与培养液中的氮含量相关,培养液氮含量越高,培养出的浮萍蛋白含量越高。
栽培方法在培养期间的适宜生态因子条件为:月平均光照强度410μmol/m2·s~550μmol/m2·s,年均482μmol/m2·s;月平均气温11℃~24℃,年均18.8℃;月平均水温12℃~23℃,年均17.4℃。光照、温度是影响浮萍生长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日照时间越长,浮萍光合作用效率越高、生长越快;另外本发明优选的浮萍生长气温、水温范围维持在20℃左右,以利于浮萍生长。
为同时满足浮萍生长所需生长环境条件因子及污水净化所需环境条件因子,培养池中浮萍以100%~200%的覆盖率接种在污水表面。一般地,每隔1天~8天打捞浮萍一次,每次的打捞量为满足打捞后污水表面浮萍的覆盖率为100%~200%。理论上,打捞周期越短生产效率越高,但打捞周期过短会导致打捞工作量增加,优选为每隔1天~8天打捞部分浮萍一次,同时为了使浮萍对污水中的氮磷始终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每次浮萍的打捞量应满足打捞后污水表面浮萍的覆盖率仍为100%~200%。
上述浮萍培养方法中,为满足高效生产浮萍需要,培养池设计为由多个子池分隔串联而成,培养池前端有进水口,后端有出水口,相邻池子间有连接口,为了避免向培养池中排水过程中出现短路,该培养池的 多个串联子池间的连接口上下交替设置,同时培养池中可增设生物填料。增设生物填料可以实现在不影响污水中氮转化为高蛋白浮萍的同时,利用填料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进一步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氮磷污染物,达到污水达标排放的目的。
一般地,生物填料首先加工成球体和/或盘体,再进一步将多个球体和/或盘体的生物填料串联成条状生物填料,尤其如条弹性填料或条状软性填料。条状生物填料下端固定在培养池底,上端连接浮力材料,借助浮力材料的浮力使条状生物填料树立在培养液中。优化条件下,条状生物填料顶端距离培养液液面10cm~20cm,保证其有效覆盖在水下。为了填料在水中能够在固定的区域内全方位均匀分布,从而使气、水、膜能够充分接触和渗透。进一步优化是,条状生物填料呈网格状均匀设置在培养池即多个串联的子池中。
上述浮萍栽培方法中,浮萍优选为绿萍Lemna Japonica 0223。采集自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滇池东岸,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浮萍种质数据库(Rutgers Duckweed Stock Cooperative,RDSC,http://www.ruduckweed.or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的高蛋白浮萍生产方法,浮萍干物质产量(干基增长率)最大能够达到8.94g/m2/d,能够稳定高效地生产浮萍。2.本发明所述方法能生产出年平均粗蛋白含量高达35%的浮萍,打破了目前利用污水生产浮萍的粗蛋白含量低、难于控制以及氮回收效率低的局限。3.本发明所述浮萍栽培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并且不受季节限制,容易推广应用。4.本发明所述方法在增设生物填料条件下,培养池中各季 节出水中所有氮形式(包括TN、NH4+-N、NO3--N和NO2--N)的浓度都低于未增设生物填料时的浓度,尤其在夏季和秋季出水氨氮浓度能够达到国家一级A标的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浮萍培养池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浮萍培养池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不同月份光照、温度及浮萍的干物质产量。
图4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污水的总氮去除率和总氮去除提高率。
图5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污水的氨氮去除率和氨氮去除提高率。
附图中的数字标记分别是:
1—进水管、2—排水管、3—子池、4—池壁、5—液面、6—连接口、7—池底、8—生物填料、H1—培养池高度、H2—液面高度,L1—子池长度、W1—培养池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浮萍栽培方法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采用本发明方法栽培浮萍。
1、浮萍培养
图1、2分别为浮萍培养池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培养池由4个子池3串联而成,子池3间有连接口6;进水管1位于培养池前端 第一个池子,培养池后端最后一个池子连接排水管2。图2中,显示出了培养池的多个串联的池子间的连接口6上下交替设置。本实施例一中未添加图2中的条状生物填料。
浮萍培养池各子池3的池壁4和池底7由混泥土制成,长度L1=6.2m,高度H1=1.7m,宽度W1=2.75m。通过进水管1向培养池中泵入1.5m深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灌溉废水的混合含氮磷污水作为培养液。在浮萍生长的过程中向培养池中注入培养液的浓度:TN 4~40mg/L(平均23.16mg/L)、NH4+-N 3~30mg/L(平均18.12mg/L)、NO3--N 0~10mg/L(平均4.63mg/L)、NO2--N 0~1.8mg/L(平均0.52mg/L)、TP 1~6mg/L(平均3.44mg/L)。然后向污水培养液中接种浮萍,选用绿萍L.japonica0223,刚好将水面盖满时的覆盖率认为是100%,经取样测定100%时每平米的重量大约是275g浮萍鲜重/m2。本实施例中对各个小子池3中接种覆盖均为413g浮萍鲜重/m2,覆盖率约150%。每天从进水管1输入污水4m3,同时从排水管2排出4m3经浮萍处理后的污水(每天进水和排水持续的时间约为2h),即污水在培养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5天。
浮萍生长的过程持续一年,从2012年11月7日到2013年11月7日,本实施例的浮萍栽培地点位于春城昆明,昆明处于亚热带地区,具有较明显的光热优势,全年晴天较多、光照时间长、温度适中,此气候条件适宜浮萍全年快速生长及蛋白积累。培养一年期间的月平均光照强度410μmol/m2·s~550μmol/m2·s(年平均482μmol/m2·s),月平均气温11℃~24℃(年平均18.8℃),月平均水温12℃~23℃(年平均17.4℃)。期间每隔4天对培养池污水表面的浮萍进行一次定量取样和打捞。
2、浮萍鲜重的测定,以确定打捞量、保证覆盖率
2.1在每个子池3的污水表面均匀对称地放入5个长方形框体(由外直径为20mm的PVC管制成),各框体内的水面面积均为0.1m2;
2.2捞取每个子池3中5个框体内的所有浮萍,将捞取的浮萍用洗衣机甩干(每次甩1min,共甩2次)后称重即得到每个子池3中0.5m2水面面积所含有的浮萍鲜重;
2.3计算浮萍的生产量:根据第2步求得每个子池3中每1m2水面浮萍的鲜重,则每个子池3中浮萍的净生产量(g/m2)=(取样计算的每1m2水面浮萍的鲜重-初始接种时每1m2水面浮萍的鲜重)×每个子池3水面面积。四个子池3的定量取样及称重等处理过程是独立进行的,先算每个子池的产量,最终培养池的浮萍产量是四个子池产量的平均值。
根据第3步计算所得每个子池3的浮萍鲜重生产量打捞浮萍,使打捞后浮萍在污水表面的覆盖率与初始接种时的覆盖率保持一致。
3、浮萍干重的测定
3.1将从上述各长方形筐内取出并用洗衣机甩干的浮萍(2.2中),置于60℃的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将所得干浮萍称重,测定到每次取样浮萍的干重;
3.2计算出全部浮萍的干物质产量:浮萍干物质产量(g/m2·d)=(取样时浮萍的干重-上次取样时浮萍的干重)/取样水面面积/培养时间;
实施例中,计算浮萍的干物质产量的结果见表1、图3。4、浮萍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4.1采用FOSS KJ2200凯氏定氮仪测定,具体为:称取1g干燥的浮萍粉末(3.1中),倒入凯氏烧瓶内,加入0.4~0.5g硫酸铜与硫酸钾的混合物(硫酸铜与硫酸钾的质量比为1:15)以及12mL浓硫酸,于400℃消 化3h得到消解液。然后按照FOSS KJ2200凯氏定氮仪的标准操作程序自动测定消解液中的凯氏氮含量(KjN)。
4.2根据粗蛋白含量计算公式计算浮萍粗蛋白含量:浮萍粗蛋白含量=KjN×6.25。
实施例中,浮萍的粗蛋白含量结果见表2。
另外可以计算出污水培养液中由浮萍吸收作用的氮回收速率(g/m2/d)=浮萍凯氏氮百分含量×浮萍干物质产量。浮萍对氮的回收速率结果见表4。
5、污水培养液中氮去除率、氮去除速率测定
5.1每隔1天测定一次各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中氮的浓度,每隔1天测定一次系统出水中氮的浓度(见表3);
5.2计算污水培养液中氮去除率和去除速率:
污水培养液氮去除率(%)=(进水的氮浓度-出水的氮浓度)/进水的氮浓度×100%;
污水培养液的氮去除速率(g/m2/d)=(进水浓度-出水浓度)×每天进水量/表面积。
计算的污水氮去除率的结果见图4~5中柱形所示;污水氮去除速率的结果见表4。
本实施例中,水体中的NH4+-N、NO2–-N、NO3–-N和TP浓度通过多功能水质分析仪PhotoLab 6100(WTW,德国)测定,TN=NH4+-N+NO2–-N+NO3–-N,所用试剂为默克公司(Merck Corp,德国)的配套试剂,按照配套试剂的说明书进行操作。水温、气温和光照强度的测定采用实时在线检测仪ZDR-2W14(杭州泽大仪器,中国),设定为每10min自动记 录一次。
表1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各月份浮萍干物质产量比较

表2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中的各月份浮萍粗蛋白含量比较

表3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各季节出水中氮浓度比较

表4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污水TN的回收速率和去除速率

由表1和图3中的干物质产量数据可知,该实施例一持续的一年期 间,绿萍L.japonica 0223在六月份有最大值的平均干物质产量,即8.94g/m2·d;在一月份有最小值的平均干物质产量,即3.27g/m2·d;全年的平均干物质产量为6.10g/m2·d。
由表2中的粗蛋白含量数据可知,该实施例一持续的一年期间,绿萍L.japonica 0223干物质的粗蛋白含量在不同月份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月平均粗蛋白含量在31%~38%之间略有波动,年平均粗蛋白含量为35.04%。
由表3可知,该实施例一持续的一年期间,栽培系统各季节出水中TN浓度都低于13mg/L,氨氮浓度大于5mg/L,硝氮浓度低于7mg/L,亚硝氮浓度低于0.5mg/L。
由表4可知,该实施例一持续的一年期间,夏季有最大的总氮回收速率和去除速率,分别为0.41g/m2·d和0.83g/m2·d;冬季有最小的总氮回收速率和去除速率,分别为0.22g/m2·d和0.41g/m2·d;全年的平均总氮回收速率和去除速率分别为为0.31g/m2·d和0.65g/m2·d。
由图4和图5可知,该实施例一持续的一年期间,系统各季节的总氮去除率均大于36%,年均为46.87%;氨氮去除率各季节系统的总氮去除率均大于42%,年均为56.53%。其中夏季和秋季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均较冬季和春季高。
实施例二
图2中所示为培养池中设置生物填料8的优化情况,分别在四个处理池内均匀对称的放置60条弹性填料,每条长度为1.3m,直径为0.15m。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同步进行,使用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的两个污水处理系统,相同部分本实施例不再重复。系统从2012年11月7日到2013 年11月7日的一年期间,同样每隔4天对处理池污水表面的浮萍进行一次定量取样和打捞,计算浮萍的干物质产量(见表1和图3)、粗蛋白含量(见表2)和浮萍对污水培养液氮回收速率(见表4);每隔1天测定一次增设生物填料的栽培系统出水中氮的浓度(见表3),计算污水氮去除率(见图4~5)、氮去除速率(见表4)、污水氮去除提高率(见图4~5),其中污水氮去除提高率(%)=(实施例二增设生物填料的氮去除率-实施例一氮去除率)/实施例一氮去除率×100%。
由表1和图3中的干物质产量数据可知,该实施例二持续的一年期间,绿萍L.japonica 0223在六月份有最大值的平均干物质产量,即8.88g/m2·d;在一月份有最小值的平均干物质产量,即3.44g/m2·d;全年的平均干物质产量为6.14g/m2·d。该实施例二各月的干物质产量与实施例一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生物填料不会给浮萍生长带来不良影响。
由表2中的粗蛋白含量数据可知,该实施例二持续的一年期间,绿萍L.japonica 0223干物质的粗蛋白含量在不同月份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月平均粗蛋白含量在32%~38%之间略有波动,年平均粗蛋白含量为35.05%。该实施例各月的粗蛋白含量与实施例一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填料不会给栽培系统的浮萍粗蛋白含量带来不良影响。
由表3可知,该实施例二持续的一年期间,系统各季节出水中所有氮形式(包括TN、NH4+-N、NO3--N和NO2--N)的浓度都低于实施例一。其中各季节出水中TN浓度都低于12mg/L,硝氮浓度低于7mg/L,亚硝氮浓度低于0.5mg/L,氨氮浓度在冬季和春季(低温条件)大于5mg/L,但在夏季和秋季都低于3.5mg/L,能达到国家一级A标的排放标准,作 为优化情况的生物填料的添加在不影响浮萍栽培的同时能够对污水有更好的氮去除效果。
由表4可知,该实施例二持续的一年期间,夏季有最大的氮回收速率和去除速率,分别为0.39g/m2·d、1.12g/m2·d;冬季有最小的氮回收速率和去除速率,分别为0.22g/m2·d、0.47g/m2·d;全年的平均氮回收速率和去除速率分别为0.30g/m2·d、0.79g/m2·d。全年各季节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浮萍对污水中氮的回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所述添加填料的优化方法不影响浮萍对污水中氮的回收。而全年各季节实施例二的氮去除速率却都高于实施例一(P<0.05),说明作为优化情况的生物填料的添加能促进系统对氮的去除。即在不影响浮萍粗蛋白量的同时能够促进栽培系统中污水的氮去除。
由图4和图5可知,该实施例二持续的一年期间,各季节系统的总氮去除率均大于40%,年均56.23%;各季节系统的氨氮去除率均大于44%,年均65.02%。该实施例二的年均总氮和氨氮去除率均大于实施例一,夏季总氮和氨氮去除提高率最高,分别为34.79%、19.94%,年均总氮和氨氮去除提高率分别为19.97%、15.02%,说明作为优化情况的生物填料的添加能提高系统的氮去除率。
综合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中的数据及以上比较分析可知,作为一种浮萍栽培系统的优化方式,实施例二增设生物填料能够在保证高效栽培高蛋白含量的浮萍的同时较大幅度提高污水的氮去除率和去除速率,能够同时兼顾经济与环境效益。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 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浮萍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浮萍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浮萍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浮萍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浮萍栽培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5541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07 CN 104255415 A (21)申请号 201410505275.0 (22)申请日 2014.09.26 A01G 31/00(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 四段九号 (72)发明人 赵海 方扬 靳艳玲 赵永贵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51212 代理人 张帆 肖国华 (54) 发明名称 一种浮萍栽培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蛋白浮萍栽培方法, 是流 动态水培。

2、养方法, 是将培养液注入培养池, 将浮萍 接种在培养液表面, 保持培养池内培养液呈流动 态, 定期打捞收获浮萍 ; 培养液是含氮磷的污水, 在培养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天35天。 为满 足高效生产浮萍需要, 培养池设计为由多个子池 分隔串联而成, 培养池前端有进水口, 后端有出水 口, 相邻池子间有连接口, 连接口上下交替设置, 同时培养池中可增设生物填料。本发明提供的浮 萍栽培方法能够稳定高效地生产粗蛋白含量高的 浮萍, 且操作简单, 成本低廉, 并且不受季节限制, 容易推广应用。 并在增设生物填料条件下, 同时达 到高效生产浮萍和降低污水氨氮浓度的效果。 (51)Int.Cl. 权利要求。

3、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55415 A CN 104255415 A 1/1 页 2 1. 一种浮萍栽培方法, 是流动态水培养方法, 将培养液注入培养池, 将浮萍接种在培养 液表面, 保持培养池内培养液呈流动态, 定期打捞收获浮萍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培养液是含 氮磷的污水, 培养液在培养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 15 天 35 天。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培养液总氮浓度 4mg/L 40mg/L, 总。

4、磷浓度 1mg/L 6mg/L。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培养液 NH4+-N 3mg/L 30mg/L、 NO3-N 0mg/L 10mg/L、 NO2-N 0mg/L 1.8mg/L。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栽培方法在培养期间的月 平均光照强度 410mol/m2 s 550mol/m2 s 年均 482mol/m2 s ; 月平均气温 11 24, 年均 18.8 ; 月平均水温 12 23, 年均 17.4。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浮萍以 100 200的覆盖率。

5、 接种在培养液表面。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每隔 1 天 8 天打捞浮萍一次, 每次打捞量为满足打捞后培养液表面浮萍的覆盖率为 100 200。 7. 根据权利要求 1 6 任一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培养池是由多个 子池 (3) 组成的串联池, 培养池前端有进水口 (1), 后端有出水口 (2), 相邻子池 (3) 的连接 口 (6) 上下交替设置 ; 所述培养池中增设生物填料 (8)。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生物填料 (8) 是条状, 由球 体和 / 或盘体串联组成。 9. 根据权利要求 。

6、8 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条状生物填料呈网络状布 置在培养池中, 下端固定在培养池底, 上端连接浮力材料, 所述浮力材料浮在培养液液面之 上, 条状生物填料顶端距离培养液液面 10cm 20cm。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2、 3、 4、 5、 7、 8、 9 任一所述的浮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浮萍 是绿萍 Lemna.Japonica 0223。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55415 A 2 1/7 页 3 一种浮萍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生植物培养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高蛋白浮萍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能源需求、 环境。

7、压力以及粮食安全问题的不断加剧, 人们着眼于开发和研究 新型的可替代性清洁生物能源。浮萍作为一种很常见的水生植物, 由于具有生长快、 易打 捞、 生物质蛋白含量高、 淀粉含量高、 纤维素含量低等特性, 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水生植物 之一。 0003 研究表明, 浮萍可作为高蛋白质饲料。 与其他常用饲料的作物相比, 浮萍的纤维含 量比草料作物 ( 苜蓿和狗牙根 ) 低, 蛋白与常用的饲料 ( 棉籽粉、 大豆和豆粕 ) 相当, 而钙、 磷、 灰分却超过常用的饲料, 因此作为动物饲料, 将会很受欢迎。更重要的是与常用的饲料 相比, 浮萍的生物质产量和蛋白产量都更高, 其蛋白生产力是大豆的 10 倍以上。

8、。因此长期 以来, 浮萍作为良好的饲料被广泛用于各种鱼类、 禽类和畜类的饲养。 0004 而且, 浮萍植物可以从农业和城市污水中提取氮、 磷污染物。污水营养元素 ( 氮和 磷 ) 的过量排放能够导致水污染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水环境问题。浮萍能够直接吸收污 水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生物质资源, 同时还具有运行成本低、 操作简单等优势, 受到越来 越多青睐。 0005 此外, 由于浮萍光合作用能力很强大, 可用于生产生物燃料, 是一种新的生物能 源 ; 浮萍还具有良好的医药价值等等。 0006 然而, 目前浮萍的生产多是自然条件下培养, 操作不一、 浮萍产量、 粗蛋白含量波 动较大、 品质难于控制。。

9、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成本的、 高效生产高蛋白含量的浮萍栽培方法。技术方案如 下 : 0008 一种浮萍栽培方法, 是流动态水培养方法, 是将培养液注入培养池, 将浮萍接种在 培养液表面, 保持培养池内培养液呈流动态, 定期打捞收获浮萍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培养液 是含氮磷的污水, 培养液在培养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 15 天 35 天。 0009 上述浮萍栽培方法的技术原理在于 : 浮萍通过快速生长吸收培养液里的氮、 磷, 并 将其转化成自身的蛋白质, 从而实现高蛋白含量浮萍的生产, 兼顾含氮磷的污水脱氮去鳞 的双重功效, 既环保又节约成本。本发明通过一端进水, 另一端出水。

10、的流动水培养方法, 增 加了上下层培养液的交换速率, 保证水体表面氮磷随时都能得到有效补充, 从而实现高蛋 白浮萍的稳定高效生产。 培养液进出水方式可以是连续进水、 连续排水或者是间歇进水、 间 歇排水。浮萍的产量和含蛋白量与水力停留时间有密切关系。停留时间过短, 生化反应不 充分, 营养液中的氮磷难于得到有效利用 ; 停留时间过长, 易引起含氮磷的污水滞留、 厌氧 区扩大, 浮萍产量得不到快速增长。本发明方法将培养液的水力停留时间作为关键工艺条 说 明 书 CN 104255415 A 3 2/7 页 4 件加以控制。利用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一方面调节培养液生化反应进程, 另一方面调控浮萍 生长。

11、的最适营养因子, 实现极低成本下的高蛋白浮萍的栽培和污水处理。 0010 本发明方法以含 N、 P 污水为培养液, 能够在培养获得高蛋白浮萍的同时实现污水 处理。在优选条件下, 培养液 ( 即污水原水 )N、 P 指标满足总氮 (TN) 浓度 4mg/L 40mg/ L, 总磷 (TP) 浓度 1mg/L 6mg/L ; 进一步地, 培养液 N 指标满足 NH4+-N 3mg/L 30mg/L、 NO3-N 0mg/L 10mg/L、 NO2-N 0mg/L 1.8mg/L。在一定范围内, 浮萍蛋白含量与培养 液中的氮含量相关, 培养液氮含量越高, 培养出的浮萍蛋白含量越高。 0011 栽培方。

12、法在培养期间的适宜生态因子条件为 : 月平均光照强度 410mol/m2s 550mol/m2s, 年均 482mol/m2s ; 月平均气温 11 24, 年均 18.8 ; 月平均水温 12 23, 年均 17.4。光照、 温度是影响浮萍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 光照强 度越强、 日照时间越长, 浮萍光合作用效率越高、 生长越快 ; 另外本发明优选的浮萍生长气 温、 水温范围维持在 20左右, 以利于浮萍生长。 0012 为同时满足浮萍生长所需生长环境条件因子及污水净化所需环境条件因子, 培养 池中浮萍以 100 200的覆盖率接种在污水表面。一般地, 每隔 1 天 8 天打捞浮萍。

13、一 次, 每次的打捞量为满足打捞后污水表面浮萍的覆盖率为 100 200。理论上, 打捞周 期越短生产效率越高, 但打捞周期过短会导致打捞工作量增加, 优选为每隔1天8天打捞 部分浮萍一次, 同时为了使浮萍对污水中的氮磷始终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每次浮萍的打 捞量应满足打捞后污水表面浮萍的覆盖率仍为 100 200。 0013 上述浮萍培养方法中, 为满足高效生产浮萍需要, 培养池设计为由多个子池分隔 串联而成, 培养池前端有进水口, 后端有出水口, 相邻池子间有连接口, 为了避免向培养池 中排水过程中出现短路, 该培养池的多个串联子池间的连接口上下交替设置, 同时培养池 中可增设生物填料。增。

14、设生物填料可以实现在不影响污水中氮转化为高蛋白浮萍的同时, 利用填料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进一步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氮磷污染物, 达到污水 达标排放的目的。 0014 一般地, 生物填料首先加工成球体和 / 或盘体, 再进一步将多个球体和 / 或盘体 的生物填料串联成条状生物填料, 尤其如条弹性填料或条状软性填料。条状生物填料下端 固定在培养池底, 上端连接浮力材料, 借助浮力材料的浮力使条状生物填料树立在培养液 中。 优化条件下, 条状生物填料顶端距离培养液液面10cm20cm, 保证其有效覆盖在水下。 为了填料在水中能够在固定的区域内全方位均匀分布, 从而使气、 水、 膜能够充分接触和渗。

15、 透。进一步优化是, 条状生物填料呈网格状均匀设置在培养池即多个串联的子池中。 0015 上述浮萍栽培方法中, 浮萍优选为绿萍 Lemna Japonica 0223。采集自中国云南 省昆明市的滇池东岸, 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美国罗格斯大学 (Rutgers University) 的浮萍种质数据库 (Rutgers Duckweed Stock Cooperative,RDSC,http:/ www.ruduckweed.org/)。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0017 1. 本发明提供了的高蛋白浮萍生产方法, 浮萍干物质产量 ( 干基增长率 ) 。

16、最大能 够达到 8.94g/m2/d, 能够稳定高效地生产浮萍。2. 本发明所述方法能生产出年平均粗蛋白 含量高达 35的浮萍, 打破了目前利用污水生产浮萍的粗蛋白含量低、 难于控制以及氮回 收效率低的局限。3. 本发明所述浮萍栽培方法操作简单, 成本低廉, 并且不受季节限制, 容 说 明 书 CN 104255415 A 4 3/7 页 5 易推广应用。4. 本发明所述方法在增设生物填料条件下, 培养池中各季节出水中所有氮形 式 ( 包括 TN、 NH4+-N、 NO3-N 和 NO2-N) 的浓度都低于未增设生物填料时的浓度, 尤其在夏季 和秋季出水氨氮浓度能够达到国家一级 A 标的排放标。

17、准。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为本发明所述方法中浮萍培养池的俯视图。 0019 图 2 为图 1 浮萍培养池的侧视图。 0020 图 3 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不同月份光照、 温度及浮萍的干物质产量。 0021 图 4 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污水的总氮去除率和总氮去除提高率。 0022 图 5 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污水的氨氮去除率和氨氮去除提高率。 0023 附图中的数字标记分别是 : 0024 1进水管、 2排水管、 3子池、 4池壁、 5液面、 6连接口、 7池底、 8生物 填料、 H1培养池高度、 H2液面高度, L1子池长度、 W1培养池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通过实施例对。

18、本发明所述浮萍栽培方法进一步说明。 0026 实施例一 0027 采用本发明方法栽培浮萍。 0028 1、 浮萍培养 0029 图 1、 2 分别为浮萍培养池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培养池由 4 个子 池 3 串联而成, 子池 3 间有连接口 6 ; 进水管 1 位于培养池前端第一个池子, 培养池后端最 后一个池子连接排水管2。 图2中, 显示出了培养池的多个串联的池子间的连接口6上下交 替设置。本实施例一中未添加图 2 中的条状生物填料。 0030 浮萍培养池各子池 3 的池壁 4 和池底 7 由混泥土制成, 长度 L1 6.2m, 高度 H1 1.7m, 宽度 W1 2.75m。。

19、通过进水管 1 向培养池中泵入 1.5m 深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灌溉 废水的混合含氮磷污水作为培养液。在浮萍生长的过程中向培养池中注入培养液的浓度 : TN 4 40mg/L( 平均 23.16mg/L)、 NH4+-N 3 30mg/L( 平均 18.12mg/L)、 NO3-N 0 10mg/ L( 平均 4.63mg/L)、 NO2-N 0 1.8mg/L( 平均 0.52mg/L)、 TP 1 6mg/L( 平均 3.44mg/L)。 然后向污水培养液中接种浮萍, 选用绿萍 L.japonica0223, 刚好将水面盖满时的覆盖率认 为是 100, 经取样测定 100时每平米的重量大约。

20、是 275g 浮萍鲜重 /m2。本实施例中对各 个小子池 3 中接种覆盖均为 413g 浮萍鲜重 /m2, 覆盖率约 150。每天从进水管 1 输入污水 4m3, 同时从排水管 2 排出 4m3经浮萍处理后的污水 ( 每天进水和排水持续的时间约为 2h), 即污水在培养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 25 天。 0031 浮萍生长的过程持续一年, 从 2012 年 11 月 7 日到 2013 年 11 月 7 日, 本实施例 的浮萍栽培地点位于春城昆明, 昆明处于亚热带地区, 具有较明显的光热优势, 全年晴天较 多、 光照时间长、 温度适中, 此气候条件适宜浮萍全年快速生长及蛋白积累。培养一年期间 的。

21、月平均光照强度 410mol/m2s 550mol/m2s( 年平均 482mol/m2s), 月平均气 温 11 24 ( 年平均 18.8 ), 月平均水温 12 23 ( 年平均 17.4 )。期间每隔 4 天对培养池污水表面的浮萍进行一次定量取样和打捞。 说 明 书 CN 104255415 A 5 4/7 页 6 0032 2、 浮萍鲜重的测定, 以确定打捞量、 保证覆盖率 0033 2.1 在每个子池 3 的污水表面均匀对称地放入 5 个长方形框体 ( 由外直径为 20mm 的 PVC 管制成 ), 各框体内的水面面积均为 0.1m2; 0034 2.2捞取每个子池3中5个框体内的。

22、所有浮萍, 将捞取的浮萍用洗衣机甩干(每次 甩 1min, 共甩 2 次 ) 后称重即得到每个子池 3 中 0.5m2水面面积所含有的浮萍鲜重 ; 0035 2.3 计算浮萍的生产量 : 根据第 2 步求得每个子池 3 中每 1m2水面浮萍的鲜重, 则 每个子池 3 中浮萍的净生产量 (g/m2) ( 取样计算的每 1m2水面浮萍的鲜重初始接种时 每 1m2水面浮萍的鲜重 ) 每个子池 3 水面面积。四个子池 3 的定量取样及称重等处理过 程是独立进行的, 先算每个子池的产量, 最终培养池的浮萍产量是四个子池产量的平均值。 0036 根据第 3 步计算所得每个子池 3 的浮萍鲜重生产量打捞浮萍。

23、, 使打捞后浮萍在污 水表面的覆盖率与初始接种时的覆盖率保持一致。 0037 3、 浮萍干重的测定 0038 3.1 将从上述各长方形筐内取出并用洗衣机甩干的浮萍 (2.2 中 ), 置于 60的烘 箱中干燥至恒重, 将所得干浮萍称重, 测定到每次取样浮萍的干重 ; 0039 3.2 计算出全部浮萍的干物质产量 : 浮萍干物质产量 (g/m2 d) ( 取样时浮萍的 干重上次取样时浮萍的干重 )/ 取样水面面积 / 培养时间 ; 0040 实施例中, 计算浮萍的干物质产量的结果见表 1、 图 3。4、 浮萍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0041 4.1 采用 FOSS KJ2200 凯氏定氮仪测定, 具体。

24、为 : 称取 1g 干燥的浮萍粉末 (3.1 中), 倒入凯氏烧瓶内, 加入0.40.5g硫酸铜与硫酸钾的混合物(硫酸铜与硫酸钾的质量 比为 1:15) 以及 12mL 浓硫酸, 于 400消化 3h 得到消解液。然后按照 FOSS KJ2200 凯氏定 氮仪的标准操作程序自动测定消解液中的凯氏氮含量 (KjN)。 0042 4.2 根据粗蛋白含量计算公式计算浮萍粗蛋白含量 : 浮萍粗蛋白含量 KjN6.25。 0043 实施例中, 浮萍的粗蛋白含量结果见表 2。 0044 另外可以计算出污水培养液中由浮萍吸收作用的氮回收速率 (g/m2/d) 浮萍凯 氏氮百分含量 浮萍干物质产量。浮萍对氮的。

25、回收速率结果见表 4。 0045 5、 污水培养液中氮去除率、 氮去除速率测定 0046 5.1每隔1天测定一次各污水处理系统的进水中氮的浓度, 每隔1天测定一次系统 出水中氮的浓度 ( 见表 3) ; 0047 5.2 计算污水培养液中氮去除率和去除速率 : 0048 污水培养液氮去除率 ( ) ( 进水的氮浓度出水的氮浓度 )/ 进水的氮浓 度 100 ; 0049 污水培养液的氮去除速率(g/m2/d)(进水浓度出水浓度)每天进水量/表 面积。 0050 计算的污水氮去除率的结果见图 4 5 中柱形所示 ; 污水氮去除速率的结果见表 4。 0051 本实施例中, 水体中的 NH4+-N、。

26、 NO2-N、 NO3-N 和 TP 浓度通过多功能水质分析仪 PhotoLab 6100(WTW, 德国)测定, TNNH4+-N+NO2-N+NO3-N, 所用试剂为默克公司(Merck Corp, 德国 ) 的配套试剂, 按照配套试剂的说明书进行操作。水温、 气温和光照强度的测定 说 明 书 CN 104255415 A 6 5/7 页 7 采用实时在线检测仪 ZDR-2W14( 杭州泽大仪器, 中国 ), 设定为每 10min 自动记录一次。 0052 表 1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各月份浮萍干物质产量比较 0053 0054 表 2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中的各月份浮萍粗蛋白含量比较 0。

27、055 0056 表 3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各季节出水中氮浓度比较 0057 0058 表 4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污水 TN 的回收速率和去除速率 0059 说 明 书 CN 104255415 A 7 6/7 页 8 0060 由表 1 和图 3 中的干物质产量数据可知, 该实施例一持续的一年期间, 绿萍 L.japonica 0223 在六月份有最大值的平均干物质产量, 即 8.94g/m2d ; 在一月份有最小 值的平均干物质产量, 即 3.27g/m2d ; 全年的平均干物质产量为 6.10g/m2d。 0061 由表 2 中的粗蛋白含量数据可知, 该实施例一持续的一年期间, 绿萍 。

28、L.japonica 0223 干物质的粗蛋白含量在不同月份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月平均粗蛋白含量在 31 38之间略有波动, 年平均粗蛋白含量为 35.04。 0062 由表 3 可知, 该实施例一持续的一年期间, 栽培系统各季节出水中 TN 浓度都低于 13mg/L, 氨氮浓度大于 5mg/L, 硝氮浓度低于 7mg/L, 亚硝氮浓度低于 0.5mg/L。 0063 由表 4 可知, 该实施例一持续的一年期间, 夏季有最大的总氮回收速率和去除速 率, 分别为 0.41g/m2d 和 0.83g/m2d ; 冬季有最小的总氮回收速率和去除速率, 分别为 0.22g/m2d 和 0.41g/m2。

29、d ; 全年的平均总氮回收速率和去除速率分别为为 0.31g/m2d 和 0.65g/m2d。 0064 由图4和图5可知, 该实施例一持续的一年期间, 系统各季节的总氮去除率均大于 36, 年均为 46.87; 氨氮去除率各季节系统的总氮去除率均大于 42, 年均为 56.53。 其中夏季和秋季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均较冬季和春季高。 0065 实施例二 0066 图 2 中所示为培养池中设置生物填料 8 的优化情况, 分别在四个处理池内均匀对 称的放置 60 条弹性填料, 每条长度为 1.3m, 直径为 0.15m。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同步进行, 使用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的两个污水处理系统, 相同。

30、部分本实施例不再重复。系统从 2012 年 11 月 7 日到 2013 年 11 月 7 日的一年期间, 同样每隔 4 天对处理池污水表面的浮萍进行 一次定量取样和打捞, 计算浮萍的干物质产量 ( 见表 1 和图 3)、 粗蛋白含量 ( 见表 2) 和浮 萍对污水培养液氮回收速率 ( 见表 4) ; 每隔 1 天测定一次增设生物填料的栽培系统出水中 氮的浓度 ( 见表 3), 计算污水氮去除率 ( 见图 4 5)、 氮去除速率 ( 见表 4)、 污水氮去除 提高率 ( 见图 4 5), 其中污水氮去除提高率 ( ) ( 实施例二增设生物填料的氮去除 率实施例一氮去除率 )/ 实施例一氮去除率。

31、 100。 0067 由表 1 和图 3 中的干物质产量数据可知, 该实施例二持续的一年期间, 绿萍 L.japonica 0223 在六月份有最大值的平均干物质产量, 即 8.88g/m2d ; 在一月份有最小 值的平均干物质产量, 即 3.44g/m2d ; 全年的平均干物质产量为 6.14g/m2d。该实施例二 各月的干物质产量与实施例一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添加生物填料不会给浮萍生长 带来不良影响。 0068 由表 2 中的粗蛋白含量数据可知, 该实施例二持续的一年期间, 绿萍 L.japonica 0223 干物质的粗蛋白含量在不同月份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月平均粗蛋白含。

32、量在 32 38之间略有波动, 年平均粗蛋白含量为35.05。 该实施例各月的粗蛋白含量与实施例一 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生物填料不会给栽培系统的浮萍粗蛋白含量带来不良影响。 0069 由表 3 可知, 该实施例二持续的一年期间, 系统各季节出水中所有氮形式 ( 包括 说 明 书 CN 104255415 A 8 7/7 页 9 TN、 NH4+-N、 NO3-N 和 NO2-N) 的浓度都低于实施例一。其中各季节出水中 TN 浓度都低于 12mg/L, 硝氮浓度低于 7mg/L, 亚硝氮浓度低于 0.5mg/L, 氨氮浓度在冬季和春季 ( 低温条 件 ) 大于 5mg/L, 但。

33、在夏季和秋季都低于 3.5mg/L, 能达到国家一级 A 标的排放标准, 作为优 化情况的生物填料的添加在不影响浮萍栽培的同时能够对污水有更好的氮去除效果。 0070 由表 4 可知, 该实施例二持续的一年期间, 夏季有最大的氮回收速率和去除速率, 分别为 0.39g/m2d、 1.12g/m2d ; 冬季有最小的氮回收速率和去除速率, 分别为 0.22g/ m2d、 0.47g/m2d ; 全年的平均氮回收速率和去除速率分别为 0.30g/m2d、 0.79g/m2d。 全年各季节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浮萍对污水中氮的回收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说明所 述添加填料的优化方法不影响浮萍对。

34、污水中氮的回收。 而全年各季节实施例二的氮去除速 率却都高于实施例一 (P0.05), 说明作为优化情况的生物填料的添加能促进系统对氮的去 除。即在不影响浮萍粗蛋白量的同时能够促进栽培系统中污水的氮去除。 0071 由图4和图5可知, 该实施例二持续的一年期间, 各季节系统的总氮去除率均大于 40, 年均56.23; 各季节系统的氨氮去除率均大于44, 年均65.02。 该实施例二的年 均总氮和氨氮去除率均大于实施例一, 夏季总氮和氨氮去除提高率最高, 分别为 34.79、 19.94, 年均总氮和氨氮去除提高率分别为 19.97、 15.02, 说明作为优化情况的生物 填料的添加能提高系统的。

35、氮去除率。 0072 综合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中的数据及以上比较分析可知, 作为一种浮萍栽培系统 的优化方式, 实施例二增设生物填料能够在保证高效栽培高蛋白含量的浮萍的同时较大幅 度提高污水的氮去除率和去除速率, 能够同时兼顾经济与环境效益。 0073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 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 的限制, 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 或未经改 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 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4255415 A 9 1/2 页 10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55415 A 10 2/2 页 11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55415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