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了黑色度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了黑色度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9427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10 CN 104194276 A (21)申请号 201410466576.7 (22)申请日 2006.11.16 2005-335619 2005.11.21 JP 2006-253356 2006.09.19 JP 200680043360.3 2006.11.16 C08L 63/00(2006.01) C08L 95/00(2006.01) C08K 3/22(2006.01) C08G 59/40(2006.01) H01L 23/29(2006.01) (71)申请人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地。
2、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滨田光祥 永井晃 片寄光雄 天童一良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蒋亭 (54) 发明名称 提高了黑色度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 制造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含相对 (A) 环氧树脂 100 质量份 为 2 20 质量份的 (D) 选自沥青及氧化钛中的 至少一种的着色剂及 (B) 固化剂的密封用环氧树 脂成形材料的制法, 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 (1) 混合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中的至少一种的至少一部 分的 (C1) 树脂及 (D) 着色剂的至少一部分, 制备 含 (C1) 树脂 100 质量份和 (D) 着色。
3、剂 2 70 质 量份的 (C) 着色剂混合物, (2) 混合 (C) 着色剂混 合物与 (A) 环氧树脂、 (B) 固化剂及 (D) 着色剂的 余量 ; 制造提高黑色度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 料。提供可得到良好流动性或固化性等成型性及 着色性, 即使用于肩部间或曲部间距离狭窄的装 置时亦不会产生因导电性物质造成的短路等不良 情形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及具有使用其密 封所得元件的电子器件装置。 (30)优先权数据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2页 (1。
4、0)申请公布号 CN 104194276 A CN 104194276 A 1/1 页 2 1. 一种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 材料含有 : 相对于 (A) 环氧树脂 100 质量份为 2 20 质量份的、 (D) 选自沥青及氧化钛中 的至少一种的着色剂, 以及 (B) 固化剂,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1) 和工序 (2), 制造提高了黑色度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 形材料, (1)混合(A)环氧树脂和(B)固化剂中的至少一种的至少一部分的(C1)树脂、 以及(D) 着色剂的至少一部分, 制备包含 (C1) 树脂 100 质量份和 (D) 着色剂。
5、 2 70 质量份的 (C) 着色剂混合物的工序, (2) 混合 (C) 着色剂混合物、 与 (A) 环氧树脂、 (B) 固化剂以及 (D) 着色剂的余量。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沥青为从 中间相沥青所分离出的中间相小球体。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沥青的含 碳率为 88 96 质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C) 着色剂树脂混合物中的(D)着色剂总量, (C)着色剂树脂混合物中的沥青为30质量以上。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6、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环 氧树脂成形材料中的 (D) 着色剂的合计量, (C) 着色剂树脂混合物中的着色剂为 50 质量 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A)环氧树 脂含有选自联苯型环氧树脂、 双酚 F 型环氧树脂、 二羟基二苯硫醚型环氧树脂、 苯酚 - 芳烷 基型环氧树脂、 萘酚 - 芳烷基型环氧树脂的 1 种以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B)固化剂 含有选自下述通式 (I) 或 (II) 所示的苯酚 - 芳烷基树脂及萘酚 - 芳烷基树脂的 1 种以上, 式。
7、中, R选自氢原子、 碳数11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一价烃基, 可全部相同或不同 ; i表 示 0 或 1 3 的整数 ; X 表示含有芳香环的二价有机基团 ; n 表示 0 或 1 10 的整数, 式中, R选自氢原子、 碳数11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一价烃基, 可全部相同或不同 ; i表 示 0 或 1 3 的整数 ; X 表示含有芳香环的二价有机基团 ; n 为 0 或 1 10 的整数。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94276 A 2 1/22 页 3 提高了黑色度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6年11月16日、 申请号为200680043360.3。
8、、 发明名称为 “密 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及电子器件装置” 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提高了黑色度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以往, 在晶体管、 IC 等电子器件装置的元件密封技术领域中, 从生产性、 费用等观 点考虑, 树脂密封成为主流, 广泛使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其理由为, 环氧树脂可使电气特 性、 耐湿性、 耐热性、 机械特性、 与嵌入物 (inserting articles) 的粘着性等各种特性之间 达到平衡。 0004 但近年来, 随着电子器件装置对印刷电路板的高密度安装化, 电子器件装置的形 态由以往的插脚插入型的封装, 演变。
9、至表面安装型的封装成为主流。表面安装型的 IC、 LSI 等, 其可提高安装密度且降低安装高度, 故可形成薄型、 小型的封装, 增大相对于元件封装 的占有体积, 使得封装的厚度变得非常薄。 0005 另外, 为对应进一步地小型轻量化, 封装的形态由 QFP( 四侧引脚扁平封装 )、 SOP( 小外型封装 ) 的封装转变为可更容易对应多连接点化, 且更能进行高密度安装的包 括 CSP( 芯片尺寸封装 ) 的 BGA( 球栅阵列 ) 等空间安装封装。前述封装于近年来, 为实 现高速化、 多机能化等目的, 已陆续开发倒置 (facedown) 型、 层叠 (stacked) 型、 倒装片 (Flip。
10、Chip) 型、 芯片级 (wafer level) 型等新结构的封装, 仅于安装前述大量元件面侧的 这一面使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等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后, 背面则会有形成焊球而与电路基板 接合的单侧面密封型封装的形态。 0006 随着前述封装的小型化、 多连接点化, 而于内部引线间或垫片 (pad) 间、 导线间等 的间距间的距离将会更快速地狭窄化。因此, 以往作为封装材料着色剂使用的炭黑本身具 有导电性, 故其凝聚物将会嵌入内部引线间或垫片间、 导线间, 而会产生导电特性不良等问 题。 0007 因此, 目前正在研究使用有机染料、 有机颜料及复合氧化物等无机颜料代替炭黑 的方法 ( 例如, 日本。
11、特开昭 60-119760 号公报、 日本特开昭 63-179921 号公报、 日本特开平 11-60904 号公报及日本特开 2003-160713 号公报 )。 发明内容 0008 但是上述方法中存在流动性、 着色性、 固化性下降以及高费用化等问题, 而不能达 到理想的程度。本发明则是鉴于前述状况, 而提供一种具有优良流动性或固化性等成型性 及着色性, 且即使用于垫片(pad)间或导线(wire)间距离狭窄的半导体封装等电子器件装 置时, 也不会因导电性物质而产生短路等不良状况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 及具备经 其密封的元件的电子器件装置。 说 明 书 CN 104194276 A 3 。
12、2/22 页 4 0009 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问题经过深入研究, 结果发现使用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 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所述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使用了预先将具有特定电气特性的着色 剂与树脂混合所得的着色剂树脂混合物, 即可达成上述的目的, 因而完成本发明。 0010 本发明涉及下述 1 7 项。 0011 1. 一种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用环氧树脂 成形材料含有 : 相对于 (A) 环氧树脂 100 质量份为 2 20 质量份的、 (D) 选自沥青及氧化 钛中的至少一种的着色剂, 以及 (B) 固化剂, 0012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1) 和工序。
13、 (2), 制造提高了黑色度的密封用环氧树 脂成形材料, 0013 (1) 混合 (A) 环氧树脂和 (B) 固化剂中的至少一种的至少一部分的 (C1) 树脂、 以 及 (D) 着色剂的至少一部分, 制备包含 (C1) 树脂 100 质量份和 (D) 着色剂 2 70 质量份 的 (C) 着色剂混合物的工序, 0014 (2) 混合 (C) 着色剂混合物、 与 (A) 环氧树脂、 (B) 固化剂以及 (D) 着色剂的余量。 0015 2. 如上述 1 所述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沥青为从 中间相沥青所分离出的中间相小球体。 0016 3. 如上述 1 所述的密封用环。
14、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沥青的含 碳率为 88 96 质量。 0017 4.如上述1所述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C) 着色剂树脂混合物中的(D)着色剂总量, (C)着色剂树脂混合物中的沥青为30质量以上。 0018 5. 如上述 1 所述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环 氧树脂成形材料中的 (D) 着色剂的合计量, (C) 着色剂树脂混合物中的着色剂为 50 质量 以上。 0019 6.如上述1所述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A)环氧树 脂含有选自联苯型环氧树脂、 双酚 F 型环氧树脂、。
15、 二羟基二苯硫醚型环氧树脂、 苯酚 - 芳烷 基型环氧树脂、 萘酚 - 芳烷基型环氧树脂的 1 种以上。 0020 7.如上述1所述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B)固化剂 含有选自下述通式 (I) 或 (II) 所示的苯酚 - 芳烷基树脂及萘酚 - 芳烷基树脂的 1 种以上, 0021 0022 式中, R选自氢原子、 碳数11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一价烃基, 可全部相同或不同 ; i 表示 0 或 1 3 的整数 ; X 表示含有芳香环的二价有机基团 ; n 表示 0 或 1 10 的整数, 0023 0024 式中, R选自氢原子、 碳数112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一价烃基。
16、, 可全部相同或不同 ; 说 明 书 CN 104194276 A 4 3/22 页 5 i 表示 0 或 1 3 的整数 ; X 表示含有芳香环的二价有机基团 ; n 为 0 或 1 10 的整数。 0025 本案的揭示内容与 2005 年 11 月 21 日中所提出申请的特愿 2005-335619 号, 及 2006年9月19日提出申请的特愿2006-253356号所记载的主题具有相关性, 本发明引用前 述申请案所揭示的内容。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 (A) 环氧树脂只要 1 分子中含有 2 个以上环氧基, 就对其无特 别限制, 例如以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 邻甲酚酚醛清。
17、漆型环氧树脂, 具有三苯基甲烷骨架 的环氧树脂为代表的酚、 甲酚、 二甲酚、 间苯二酚、 邻苯二酚、 双酚 A、 双酚 F 等酚类及 / 或 - 萘酚、 - 萘酚、 二羟基萘等萘酚类与甲醛、 乙醛、 丙醛、 苯甲醛、 水杨醛等具有醛基的化 合物于酸性催化剂下缩合或共缩合所得的酚醛清漆树脂被环氧化后的环氧树脂 ; 0027 经烷基取代、 芳香环取代或末取代的双酚 A、 双酚 F、 双酚 S、 联酚、 二羟基二苯硫醚 等二缩水甘油醚 ; 0028 茋型环氧树脂 ; 0029 氢醌型环氧树脂 ; 0030 苯二甲酸、 二聚酸等多元酸与氯甲代氧丙烷反应所得的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 ; 0031 二氨基二。
18、苯基甲烷、 异氰脲酸等聚胺与氯甲代氧丙烷反应所得的缩水甘油胺型环 氧树脂 ; 0032 二环戊二烯与酚类的共缩树脂的环氧化物 ; 0033 具有萘环的环氧树脂 ; 0034 由酚类及 / 或萘酚类与二甲氧基对二甲苯或双 ( 甲氧基甲基 ) 联苯所合成的苯 酚 - 芳烷基树脂、 萘酚 - 芳烷基树脂等芳烷基型酚树脂的环氧化物 ; 0035 三羟甲基丙烷型环氧树脂 ; 0036 萜改性环氧树脂 ; 0037 烯烃键由过乙酸等过酸氧化所得的线性脂肪族环氧树脂、 脂环族环氧树脂 ; 0038 含有硫原子的环氧树脂等, 它们可单独使用 1 种或将 2 种以上组合使用。 0039 其中, 就兼具流动性与固。
19、化性的观点而言, 以含有烷基取代、 芳香环取代或未取代 联酚的二缩水甘油醚的联苯型环氧树脂者为佳。就兼具流动性与阻燃性的观点而言, 以含 有烷基取代、 芳香环取代或非取代双酚 F 的二缩水甘油醚的双酚 F 型环氧树脂者为佳。就 兼具流动性和回流性 (reflowability) 的观点而言, 以含有烷基取代、 芳香环取代或未取 代二羟基二苯硫醚的二缩水甘油醚的二羟基二苯硫醚型环氧树脂者为佳。 就兼具固化性与 阻燃性的观点而言, 以含有由烷基取代、 芳香环取代或未取代的酚与双(甲氧基甲基)联苯 所合成的苯酚 - 芳烷基树脂的环氧化物为佳。就兼具保存稳定性与阻燃性的观点而言, 以 含有由烷基取代,。
20、 芳香环取代或未取代的萘酚类与二甲氧基对二甲苯所合成的萘酚 - 芳烷 基树脂的环氧化物为佳。 0040 联苯型环氧树脂, 例如下述通式 (III) 所示环氧树脂等。 0041 说 明 书 CN 104194276 A 5 4/22 页 6 0042 ( 其中, R1 R8选自氢原子及碳数 1 10 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一价烃基, 其可全部 相同或相异, n 为 0 或 1 3 的整数 )。 0043 上述通式 (III) 所示联苯型环氧树脂通过使联酚化合物与氯甲代氧丙烷经公知 的方法反应而得。通式 (III) 中的 R1 R8, 例如氢原子、 甲基、 乙基、 丙基、 丁基、 异丙基、 异 丁基、 。
21、叔丁基等碳数 1 10 的烷基, 乙烯基、 烯丙基、 丁烯基等碳数 1 10 的链烯基等, 其 中又以氢原子或甲基为佳。前述环氧树脂, 例如, 以 4,4 - 双 (2,3- 环氧基丙氧基 ) 联苯 或 4,4 - 双 (2,3- 环氧丙氧基 )-3,3 ,5,5 - 四甲基联苯为主成分的环氧树脂、 氯甲代氧 丙烷与 4,4 - 联酚或 4,4 -(3,3 ,5,5 - 四甲基 ) 联酚反应所得的环氧树脂等。其中优 选以 4,4 - 双 (2,3- 环氧丙氧基 )-3,3 ,5,5 - 四甲基联苯为主成分的环氧树脂。前述环 氧树脂, 可以得到例如市售品的日本环氧树脂公司制商品名 YX-4000。
22、 等。为发挥上述联苯 型环氧树脂的性能, 其添加量相对于环氧树脂总量优选20质量以上, 更优选30质量以 上, 再更优选 50 质量以上。 0044 双酚 F 型环氧树脂, 例如下述通式 (IV) 所示环氧树脂等。 0045 0046 ( 其中, R1 R8选自氢原子及碳数 1 10 的取代或末取代的一价烃基, 其可全部 相同或相异 ; n 为 0 或 1 3 的整数 )。 0047 上述通式 (IV) 所示双酚 F 型环氧树脂可通过使双酚 F 化合物与氯甲代氧丙烷以 公知的方法进行反应而得。通式 (IV) 中的 R1 R8, 例如氢原子、 甲基、 乙基、 丙基、 丁基、 异 丙基、 异丁基、。
23、 叔丁基等碳数 1 10 的烷基, 乙烯基、 烯丙基、 丁烯基等碳数 1 10 的链烯 基等, 其中又以氢原子或甲基为佳。前述环氧树脂, 例如以 4,4 - 亚甲基双 (2,6- 二甲基苯 酚 ) 的二缩水甘油醚为主成分的环氧树脂、 以 4,4 - 亚甲基双 (2,3,6- 三甲基苯酚 ) 的二 缩水甘油醚为主成分的环氧树脂、 以 4,4 - 亚甲基双酚的二缩水甘油醚为主成分的环氧树 脂等, 其中又以 4,4 - 亚甲基双 (2,6- 甲基苯酚 ) 的二缩水甘油醚为主成分的环氧树脂为 佳。前述环氧树脂可得到例如市售品的新日铁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商品名 YSLV-80XY。为 发挥上述双酚 F 型。
24、环氧树脂的性能, 其添加量相对于环氧树脂总量优选 20 质量以上, 以 30 质量以上为更佳, 以 50 质量以上为最佳。 0048 二羟基二苯硫醚型环氧树脂例如下述通式 (V) 所示环氧树脂等。 0049 0050 ( 其中, R1 R8选自氢原子及碳数 1 10 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一价烃基, 其可全部 说 明 书 CN 104194276 A 6 5/22 页 7 相同或相异, n 为 0 或 1 3 的整数 )。 0051 上述通式 (V) 所示二羟基二苯硫醚型环氧树脂可通过使二羟基二苯硫醚化合 物与氯甲代氧丙烷按照公知的方法反应而制得。通式 (V) 中的 R1 R8, 例如、 氢原子、 。
25、甲 基、 乙基、 丙基、 丁基、 异丙基、 异丁基、 叔丁基等碳数 1 10 的烷基, 乙烯基、 烯丙基、 丁烯 基等碳数 1 10 的链烯基等, 其中又以氢原子、 甲基或叔丁基为佳。前述环氧树脂, 例 如以 4,4 - 二羟基二苯基硫醚的二缩水甘油醚为主成分的环氧树脂、 以 2,2 ,5,5 - 四 甲基 -4,4 - 二羟基二苯基硫醚的二缩水甘油醚为主成分的环氧树脂、 以 2,2 - 二甲 基 -4,4 - 二羟基 -5,5 - 二 - 叔丁基二苯基硫醚的二缩水甘油醚为主成分的环氧树脂等, 其中优选以 2,2 - 二甲基 -4,4 - 二羟基 -5,5 - 二 - 叔丁基二苯基硫醚的二缩水。
26、甘油醚 为主成分的环氧树脂为佳。 前述环氧树脂可得到例如市售品的新日铁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 商品名 YSLV-120TE。为发挥上述二羟基二苯硫醚型环氧树脂的性能, 其添加量相对于环氧 树脂总量优选 20 质量以上, 以 30 质量以上为更佳, 以 50 质量以上为最佳。 0052 苯酚 - 芳烷基树脂的环氧化物, 例如下述通式 (VI) 所示环氧树脂等。 0053 0054 ( 其中, R1 R9选自氢原子、 碳数 1 12 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一价烃基, 其可全部相 同或相异, i 为 0 或 1 3 的整数, n 为 0 或 1 10 的整数 )。 0055 上述通式 (VI) 所示含有亚联苯。
27、基骨架的苯酚 - 芳烷基树脂的环氧化物可通过使 苯酚 - 芳烷基树脂与氯甲代氧丙烷按照公知的方法经反应而制得, 其中苯酚 - 芳烷基树脂 由取代或未取代的酚与双 ( 甲氧基甲基 ) 联苯合成而得。 0056 通式 (VI) 中的 R1 R9, 例如甲基、 乙基、 丙基、 异丙基、 正丁基、 仲丁基、 叔丁基、 戊 基、 己基、 辛基、 癸基、 十二烷基等链状烷基, 环戊基、 环己基、 环庚基、 环戊烯基、 环己烯基等 环状烷基, 苄基、 苯乙基等芳基取代烷基, 甲氧基取代烷基、 乙氧基取代烷基、 丁氧基取代烷 基等烷氧基取代烷基, 氨基烷基、 二甲氨基烷基、 二乙氨基烷基等氨基取代烷基, 羟基。
28、取代 烷基、 苯基、 萘基、 联苯基等无取代芳基, 甲苯基、 二甲基苯基、 乙基苯基、 丁基苯基、 叔丁基 苯基、 二甲基萘基等烷基取代芳基, 甲氧基苯基、 乙氧基苯基、 丁氧基苯基、 叔丁氧基苯基、 甲氧基萘基等烷氧基取代芳基, 氨基烷基、 二甲基氨基烷基、 二乙基氨基烷基等氨基取代芳 基, 羟基取代芳基等。其中又以氢原子或甲基为佳, 例如下述通式 (VII) 所示苯酚 - 芳烷基 树脂的环氧化物等。 n为0或110的整数, 又以平均为6以下者为佳。 前述环氧树脂可得到 例如市售品的日本化药股份有限公司制商品名NC-3000S及同公司制商品名CER-3000L(通 式 (VII) 的苯酚 -。
29、 芳烷基树脂与 4,4 - 双 (2,3- 环氧丙氧基 ) 联苯以 8/2 的质量比混合的 混合物 )。 0057 为上述苯酚 - 芳烷基树脂的环氧化物发挥其性能, 其添加量相对于环氧树脂总量 由于 20 质量以上, 以 30 质量以上为更佳, 以 50 质量以上为最佳。 0058 说 明 书 CN 104194276 A 7 6/22 页 8 0059 ( 其中, n 为 0 或 1 10 的整数 )。 0060 萘酚 - 芳烷基树脂的环氧化物, 例如下述通式 (VIII) 所示环氧树脂等。 0061 0062 ( 其中, R 选自氢原子、 碳数 1 12 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一价烃基, 可全部。
30、相同或不 同, i 为 0 或 1 3 的整数, X 为含有芳香环的二价有机基团, n 为 0 或 1 10 的整数 )。 0063 上述通式 (VIII) 所示萘酚 - 芳烷基树脂的环氧化物可以通过由萘酚 - 芳烷基树 脂与氯甲代氧丙烷按照公知的方法反应而制得, 其中萘酚 - 芳烷基树脂由取代或未取代的 萘酚与二甲氧基对二甲苯或双 ( 甲氧基甲基 ) 合成而得。 0064 通式 (VIII) 中的 R, 例如甲基、 乙基、 丙基、 异丙基、 正丁基、 仲丁基、 叔丁基、 戊基、 己基、 辛基、 癸基、 十二烷基等链状烷基, 环戊基、 环己基、 环庚基、 环戊烯基、 环己烯基等环 状烷基或环状。
31、链烯基, 苄基、 苯乙基等芳基取代烷基, 甲氧基取代烷基、 乙氧基取代烷基、 丁 氧基取代烷基等烷氧基取代烷基, 氨基烷基、 二甲基氨基烷基、 二乙基氨基烷基等氨基取代 烷基, 羟基取代烷基, 苯基、 萘基、 联苯基等无取代芳基, 甲苯基、 二甲基苯基、 乙基苯基、 丁 基苯基、 叔丁基苯基、 二甲基萘基等烷基取代芳基, 甲氧基苯基、 乙氧基苯基、 丁氧基苯基、 叔丁氧基苯基、 甲氧基萘基等烷氧基取代芳基, 氨基芳基、 二甲氨基芳基、 二乙氨基芳基等 氨基取代芳基, 羟基取代芳基等。 其中, R又以氢原子或甲基为佳, 例如下述通式(IX)或(X) 所示萘酚 - 芳烷基树脂的环氧化物。 0065。
32、 X 为含有芳香环的二价有机基团, 例如亚苯基、 联亚苯基、 亚萘基等亚芳基, 亚苄基 等烷基取代亚芳基, 烷氧基取代亚芳基、 芳烷基取代亚芳基、 由苄基、 苯乙基等芳烷基而得 的二价基, 含有亚二甲苯基等亚芳基的二价基等, 其中, 就兼具保存稳定性与阻燃性等观点 而言, 以亚苯基为佳。 0066 n 为 0 或 1 10 的整数, 以平均为 6 以下者为更佳。 0067 下述通式 (IX) 所示环氧树脂的市售品可例如新日铁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商品名 ESN-375 等, 下述通式 (X) 所示环氧树脂的市售品例如新日铁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商品名 ESN-175。 0068 为发挥上述萘酚 - 芳。
33、烷基树脂的环氧化物性能, 其添加量相对环氧树脂总量优选 20 质量以上, 以 30 质量以上为更佳, 以 50 质量以上为最佳。 0069 说 明 书 CN 104194276 A 8 7/22 页 9 0070 ( 其中, n 为 0 或 1 10 的整数 )。 0071 0072 ( 其中, n 为 0 或 1 10 的整数 )。 0073 前述联苯型环氧树脂、 双酚 F 型环氧树脂、 二羟基二苯硫醚型环氧树脂、 苯酚 - 芳 烷基树脂的环氧化物及萘酚 - 芳烷基树脂的环氧化物可单独使用任 1 种或将 2 种以上组合 使用。组合 2 种以上使用时, 为发挥其性能, 其总添加量相对环氧树脂总。
34、量优选 20 质量 以上, 以 30 质量以上为更佳, 以 50 质量以上为最佳。 0074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 (B) 固化剂只要为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中一般常使用的 物质就无特别限制, 例如可使用苯酚、 甲酚、 二甲酚、 间苯二酚、 邻苯二酚、 双酚 A、 双酚 F、 二 羟基二苯硫醚、 苯基苯酚、 氨基酚等酚类及 / 或 - 萘酚、 - 萘酚、 二羟基萘等萘酚类与甲 醛、 乙醛、 丙醛、 苯甲醛、 水杨醛等具有醛基的化合物于酸性催化剂下缩合或共缩合所得的 酚醛清漆型酚树脂, 0075 酚类及 / 或萘酚类与二甲氧基对二甲苯或双 ( 甲氧基甲基 ) 联苯所合成的苯 酚 - 芳烷基树脂、 萘。
35、酚 - 芳烷基树脂等芳烷基型酚树脂, 0076 对二甲苯基及 / 或间二甲苯基改性酚树脂, 0077 取代或未取代的三聚氰胺改性酚树脂, 0078 萜改性酚树脂, 0079 二环戊二烯改性酚树脂, 0080 环戊二烯改性酚树脂, 0081 多环芳香环改性酚树脂等。其可单独使用 1 种或将 2 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 就 阻燃性的观点而言, 以含有 1 种或 2 种以上的苯酚 - 芳烷基树脂及萘酚 - 芳烷基树脂为佳。 0082 苯酚 - 芳烷基树脂例如下述通式 (I) 所示树脂。 0083 0084 ( 其中, R 选自氢原子, 碳数 1 12 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一价烃基, 其可全部相同或 相异。
36、。i 为 0 或 1 3 的整数, X 为含有芳香环的二价有机基团, n 为 0 或 1 10 的整数 )。 0085 上述通式 (I) 中的 R, 例如甲基、 乙基、 丙基、 异丙基、 正丁基、 仲丁基、 叔丁基、 戊 基、 己基、 辛基、 癸基、 十二烷基等链状烷基, 环戊基、 环己基、 环庚基、 环戊烯基、 环己烯基等 说 明 书 CN 104194276 A 9 8/22 页 10 环状烷基或环状链烯基, 苄基、 苯乙基等芳基取代烷基, 甲氧基取代烷基、 乙氧基取代烷基、 丁氧基取代烷基等烷氧基取代烷基, 氨基烷基、 二甲氨基烷基、 二乙氨基烷基等氨基取代烷 基, 羟基取代烷基、 苯基。
37、、 萘基、 联苯基等无取代芳基, 甲苯基、 二甲基苯基、 乙基苯基、 丁基 苯基、 叔丁基苯基、 二甲基萘基等烷基取代芳基, 甲氧基苯基、 乙氧基苯基、 丁氧基苯基、 叔 丁氧基苯基、 甲氧基萘基等烷氧基取代芳基, 氨基芳基、 二甲氨基芳基、 二乙氨基芳基等氨 基取代芳基, 羟基取代芳基等。其中又以氢原子或甲基为佳。 0086 另外, X 为含有芳香环的二价有机基团, 例如亚苯基、 联亚苯基、 亚萘基等亚芳基, 亚苄基等烷基取代亚芳基, 烷氧基取代亚芳基、 由苄基、 苯乙基等芳烷基而得的二价基, 含 有亚二甲苯基等亚芳基的二价基等, 其中, 就兼具阻燃性、 流动性与固化性等观点而言, X 以 。
38、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为佳, 例如下述通式 (XI) 所示苯酚 - 芳烷基树脂等。另外, 就兼具 阻燃性与耐回流焊 (reflow) 性的观点而言, 以取代或未取代的联亚苯基为佳, 例如下述通 式 (XII) 所示含有亚联苯基骨架的苯酚 - 芳烷基树脂。 0087 n 为 0 或 1 10 的整数, 以平均为 6 以下为佳。 0088 0089 ( 其中, n 为 0 或 1 10 的整数 )。 0090 0091 ( 其中, n 为 0 或 1 10 的整数 )。 0092 上述通式(XI)所示苯酚-芳烷基树脂, 例如市售品的三并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商 品名 XLC 等, 通式 (XII) 所示。
39、苯酚 - 芳烷基树脂, 例如市售品的明和化成股份有限公司制商 品名 MEH-7851。为了发挥上述苯酚 - 芳烷基树脂的性能, 其添加量相对于固化剂总量而言 优选 20 质量以上, 以 30 质量以上为更佳, 以 50 质量以上为最佳。 0093 萘酚 - 芳烷基树脂, 例如下述通式 (II) 所示树脂等。 0094 0095 ( 其中, R 选自氢原子, 碳数 1 12 的取代或未取代的一价烃基, 其可全部相同或 不同。i 为 0 或 1 3 的整数, X 为含有芳香环的二价有机基团, n 为 0 或 1 10 的整数 )。 0096 上述通式(II)中的R可例举如甲基、 乙基、 丙基、 异。
40、丙基、 正丁基、 仲丁基、 叔丁基、 戊基、 己基、 辛基、 癸基、 十二烷基等链状烷基, 环戊基、 环己基、 环庚基、 环戊烯基、 环己烯基 等环状烷基或环状链烯基, 苄基、 苯乙基等的芳基取代烷基, 甲氧基取代烷基、 乙氧基取代 烷基、 丁氧基取代烷基等烷氧基取代烷基, 氨基烷基、 二甲氨基烷基、 二乙氨基烷基等氨基 说 明 书 CN 104194276 A 10 9/22 页 11 取代烷基, 羟基取代烷基、 苯基、 萘基、 联苯基等无取代芳基, 甲苯基、 二甲基苯基、 乙基苯 基、 丁基苯基、 叔丁基苯基、 二甲基萘基等烷基取代芳基, 甲氧基苯基、 乙氧基苯基、 丁氧基 苯基、 叔丁氧。
41、基苯基、 甲氧基萘基等烷氧基取代芳基, 氨基芳基、 二甲氨基芳基、 二乙氨基芳 基等氨基取代芳基, 羟基取代芳基等。其中又以氢原子或甲基为佳。 0097 另外, X 为含有芳香环的二价有机基团, 例如含有亚苯基、 联亚苯基、 亚萘基等亚芳 基, 亚苄基等烷基取代亚芳基, 烷氧基取代亚芳基、 由苄基、 苯乙基基等芳烷基而得的二价 基, 芳烷基取代亚芳基、 含有亚二甲苯基等亚芳基的二价基等。其中, 就保存稳定性与阻燃 性等观点而言, X 以取代或末取代的亚苯基及联亚苯基为佳, 以亚苯基为更佳, 例如下述通 式 (XIII) 及 (XIV) 所示萘酚 - 芳烷基树脂。 0098 n 为 0 或 1 。
42、10 的整数, 以平均为 6 以下为更佳。 0099 0100 ( 其中, n 为 0 或 1 10 的整数 )。 0101 0102 ( 其中, n 为 0 或 1 10 的整数 )。 0103 上述通式 (XIII) 所示萘酚 - 芳烷基树脂的市售品例如新日铁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制商品名 SN-475 等, 上述通式 (XIV) 所示萘酚 - 芳烷基树脂的市售品例如新日铁化学股份 有限公司制商品名 SN-170 等。为了发挥上述萘酚 - 芳烷基树脂的性能, 其添加量相对于 (B) 固化剂总量优选为 20 质量以上, 以 30 质量以上为更佳, 以 50 质量以上为最佳。 0104 上述通式(。
43、I)所示苯酚-芳烷基树脂、 通式(II)所示萘酚-芳烷基树脂, 就阻燃性 的观点而言, 以其一部份或全部与苊预先混合所得的苊改性固化剂为佳。苊可由二氢苊经 脱氢而得, 亦可使用市售品。另外, 可使用苊的聚合物或苊与其他芳香族烯烃的共聚物 ( 以 下, 将两种聚合物总称为含有苊的芳香族烯烃的聚合物 ) 代替苊。 0105 制造含有苊的芳香族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例如有自由基聚合、 阳离子聚合、 阴离子 聚合等方法。 另外, 进行聚合时可使用以往使用的公知催化剂, 亦可不使用催化剂而仅以加 热方式进行。此时, 聚合温度以 80 160为佳, 以 90 150为更佳。所得的含有苊的 芳香族烯烃的聚合物。
44、的软化点优选为 60 150, 以 70 130为更佳。低于 60时, 于 成型时将容易渗出而会有造成成型性降低的倾向, 高于 150时, 其与树脂的相溶性亦会有 降低的倾向。可与苊共聚的其他芳香族烯烃例如苯乙烯、 - 甲基苯乙烯、 茚、 苯并噻吩、 苯 并呋喃、 乙烯基萘、 乙烯基联苯或它们的烷基取代物等。 0106 另外, 在无损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 除了上述芳香族烯烃以外, 也可并用脂肪族烯 烃。脂肪族烯烃例如 ( 甲基 ) 丙烯酸及其酯、 马来酸酐、 衣康酸酐、 富马酸及其酯等。前述 脂肪族烯烃的使用量相对于聚合单体总量而言, 以 20 质量以下为佳, 以 9 质量以下为 说 明 书 。
45、CN 104194276 A 11 10/22 页 12 更佳。 0107 作为上述通式 (I) 及 / 或 (II) 所示固化剂的一部份或全部与苊预先混合的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 : 将固化剂及苊分别粉碎至微细的状态下, 在固体状态下直接使 用混练机等进行混合的方法 ; 使之在溶解两成分的溶剂中均匀溶解后, 再去除溶剂的方法 ; 于固化剂及 / 或苊的软化点以上的温度下, 将两者熔融混合的方法等。其中, 以可制得均匀 混合物且杂质混入较少的熔融混合法为佳。通过前述各方法可制造预混合物 ( 苊改性固化 剂)。 对于熔融混合时的温度, 只要为固化剂及/或苊的软化点以上的温度, 就无特别限。
46、制, 一般以 100 250为佳, 120 200为更佳。另外, 对于熔融混合的混合时间, 只要可将 两者均匀混合就无特别限制, 一般以 1 20 小时为佳, 2 15 小时为更佳。固化剂与苊预 先混合时, 混合中, 苊产生聚合或与固化剂反应均可。前述固化剂与苊及 / 或含有苊的芳香 族烯烃的预混合方式亦可依相同的方法进行。 0108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中, 就提高阻燃性的观点而 言, 优选在固化剂中含有 50 质量以上的前述的预混合物 ( 苊改性固化剂 )。苊改性固化 剂中所含的苊及 / 或含有苊的芳香族烯烃的聚合物的量以 5 40 质量为佳, 以 8 25 质量为。
47、更佳。较 5 质量为少时, 其提升阻燃性的效果会有降低的倾向, 较 40 质量为 多时, 则成型性会有降低的倾向。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中所 含的苊及 / 或含有苊的芳香族烯烃的聚合物的含有率, 就阻燃性与成型性的观点而言, 以 0.1 5 质量为佳, 以 0.3 3 质量为更佳。较 0.1 质量为少时, 阻燃性的效果会有 降低的倾向, 较 5 质量为多时其成型性会有降低的倾向。 0109 对于(A)环氧树脂与(B)固化剂的当量比, 即, 固化剂中的羟基数相对于环氧树脂 中的环氧基数之比 ( 固化剂中的羟基数 / 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数 ), 并未有特别限制, 但为 将其各。
48、自的反应成份抑制至低点时, 以设定于 0.5 2 的范围为佳, 以 0.6 1.3 为更佳。 为了制得具有优良成型性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 以设定为0.81.2的范围为最佳。 0110 另外, 设定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当量比时, 本发明中, 由于对于着色剂树脂混合物 以及除着色剂树脂混合物以外的密封用环氧树脂成形材料中的环氧树脂及 / 或固化剂的 总和设定当量比。 0111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树脂成形材料为含有预先混合有 (C1) 树脂与 (D) 比电 阻为 1105cm 以上的着色剂而得的着色剂树脂混合物 ( 以下, 亦称为 (C) 着色剂树脂 混合物 )。 0112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树脂成形材料可再含有单独的 (D) 比电阻为 1105cm 以上的着色剂, 即以不与 (C1) 树脂混合的状态下含有 (D) 比电阻为 1105cm 以上的着色剂, 此时可与 (C) 着色剂树脂混合物并用。 0113 单独含有 (D) 比电阻为 1105cm 以上的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