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加热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像加热设备.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3530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9.10 CN 104035307 A (21)申请号 201410082057.0 (22)申请日 2014.03.07 2013-045097 2013.03.07 JP 2013-045098 2013.03.07 JP 2013-045096 2013.03.07 JP G03G 15/20(2006.01) (71)申请人 佳能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 (72)发明人 高桥昌弘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罗闻 (54) 发明名称 图像加热设备 (5。
2、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加热设备, 其包括 : 第一 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 所述第一可转动 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构造成形成用于加热片材 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夹持部 ; 第一单元, 所述第一 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第一可转动构件 ; 第二 单元, 所述第二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第二可 转动构件 ; 和加压机构, 所述加压机构构造成朝 向第二单元加压第一单元。加压机构包括 : 抵接 构件, 所述抵接构件能够抵靠在第一单元上 ; 臂 构件, 所述臂构件包括支撑部分, 所述支撑部分构 造成被抵接构件可转动地支撑, 所述臂构件能够 抵靠在抵接构件上 ; 和弹簧构件, 所述弹簧构件 在其一个端部。
3、部分处固定到第二单元, 并且所述 弹簧构件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在比臂构件的支 撑部分更接近臂构件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安装到 臂构件。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4 页 附图 1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4页 附图1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35307 A CN 104035307 A 1/3 页 2 1. 一种图像加热设备, 其包括 : (i) 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 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构造 成形成用于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夹持部 ; (ii。
4、) 第一单元, 所述第一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 ; (iii) 第二单元, 所述第二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所述第二可转动构件 ; 和 (iv) 加压机构, 所述加压机构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单元朝向所述第二单元加压, 其中, 所述加压机构包括 : (iv-i) 抵接构件, 所述抵接构件能够抵靠在所述第一单元上 ; (iv-ii) 臂构件, 所述臂构件包括支撑部分, 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被所述抵接构件可转 动地支撑, 所述臂构件能够抵靠在所述抵接构件上 ; 和 (iv-iii) 弹簧构件, 所述弹簧构件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固定到所述第二单元, 并且所 述弹簧构件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在比所。
5、述臂构件的所述支撑部分更接近所述臂构件的 自由端部的位置处安装到所述臂构件。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还包括 : 开口, 所述开口构造成允许所述第一 单元安装和拆卸 ; 和盖构件, 所述盖构件构造成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并且构造成在预定的 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支撑所述抵接构件, 其中, 所述盖构件构造成能通过从所述臂构件拆卸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另一个端部部 分而打开。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其中, 所述臂构件还包括突出部分, 所述突出 部分设置在所述位置处, 并且所述弹簧构件包括钩部分, 所述钩部分设置在所述另一个端 部部分处, 所述钩部分被钩在所述突出部。
6、分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其中, 所述弹簧构件包括螺旋弹簧, 并且所述 臂构件能转动到使所述螺旋弹簧具有自然长度的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其中, 所述钩部分具有圈形状。 6.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其中, 所述抵接构件包括止动件, 所述止动件 构造成限制所述抵接构件相对于所述盖构件转动到超出所述预定的角度范围的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其中, 当所述第一单元被所述加压机构朝向 所述第二单元加压时, 所述图像加热设备还包括间隔机构, 所述间隔机构构造成抵抗所述 弹簧构件的推压力将所述抵接构件与。
7、所述第一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其中, 所述第一单元包括支撑构件, 所述支撑 构件构造成可转动地支撑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 并且所述抵接构件通过抵靠在所述支撑构 件上而将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朝向所述第二可转动构件加压。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其中, 所述间隔机构包括凸轮, 所述凸轮构造 成将所述抵接构件与所述支撑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 10.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其中, 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是环形带, 并且 所述第二可转动构件转动地驱动所述环形带。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还包括加。
8、热机构, 所述加热机构构造成加 热所述环形带。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其中, 所述支撑部分定位在所述臂构件的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035307 A 2 2/3 页 3 部部分附近。 1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其中, 所述弹簧构件包括螺旋弹簧。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其中, 所述臂构件能转动到使所述螺旋弹 簧具有自然长度的位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其中, 所述臂构件包括把手部分, 所述把手 部分设置在所述自由端部处。 16. 一种图像加热设备, 包括 : (i) 第一可转动构件。
9、和第二可转动构件, 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构造 成形成用于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夹持部 ; (ii) 第一单元, 所述第一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 ; (iii) 第二单元, 所述第二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所述第二可转动构件 ; 和 (iv) 加压机构, 所述加压机构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单元的每个纵向端部部分朝向所述第 二单元加压, 其中, 所述加压机构包括 : (iv-i) 第一抵接构件, 所述第一抵接构件能够抵靠在所述第一单元的一个纵向端部部 分上 ; (iv-ii) 第一臂构件, 所述第一臂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分, 所述第一支撑部分构造成被 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可转动。
10、地支撑, 所述第一臂构件能够抵靠在所述第一抵接构件上 ; (iv-iii) 第一弹簧构件, 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固定到所述第二单 元, 并且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在比所述第一臂构件的所述第一支撑部 分更接近所述第一臂构件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安装到所述第一臂构件 ; (iv-iv) 第二抵接构件, 所述第二抵接构件能够抵靠在所述第一单元的另一个纵向端 部部分上 ; (iv-v) 第二臂构件, 所述第二臂构件包括第二支撑部分, 所述第二支撑部分构造成被 所述第二抵接构件可转动地支撑, 所述第二臂构件能够抵靠在所述第二抵接构件上 ; 和 (iv-vi) 第二弹簧构件, 所述。
11、第二弹簧构件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固定到所述第二单元, 并且所述第二弹簧构件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在比所述第二臂构件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分 更接近所述第二臂构件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安装到所述第二臂构件。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还包括 : 开口, 所述开口构造成允许所述第 一单元的安装和拆卸 ; 和盖构件, 所述盖构件构造成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并且构造成在预 定的角度范围内可转动地支撑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和所述第二抵接构件, 其中, 所述盖构件构造成能通过分别从所述第一臂构件和第二臂构件拆卸所述第一弹 簧构件和第二弹簧构件的所述另一个端部部分而打开。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
12、图像加热设备, 其中, 所述抵接构件包括止动件, 所述止动 件构造成限制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和第二抵接构件相对于所述盖构件转动到超出所述预定 的角度范围的位置。 19.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其中, 当所述第一单元被所述加压机构朝 向所述第二单元加压时, 所述图像加热设备还包括间隔机构, 所述间隔机构构造成分别抵 抗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和第二弹簧构件的推压力将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和所述第二抵接构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035307 A 3 3/3 页 4 与所述第一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间隔开。 20. 根据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图像加热设备, 其中, 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和所述第二。
13、弹簧 构件中的每个都包括螺旋弹簧, 并且所述第一臂构件和所述第二臂构件中的每个都能转动 到使相关联的螺旋弹簧具有自然长度的位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035307 A 4 1/14 页 5 图像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热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诸如复印机、 打印机、 传真机或这些机器的多功能机的成像设备的构造, 传统 地已知这样的构造, 在所述构造中通过使用诸如电子照相处理或静电记录处理的适当成像 处理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另外, 由这样的成像处理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 (片材) 上。上面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
14、料被作为图像加热设备的定影器件加热和加 压, 以便使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0003 这样的定影器件设有一对可转动构件, 并且采用这样的构造, 在所述构造中可转 动构件中的一个被朝向可转动构件中的另一个加压以形成用于允许加热记录材料的夹持 部。 0004 这里, 为了在夹持部处施加适当的压力, 已经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 (JP-A) Hei8-328406 中提出了这样的构造, 在所述构造中一个可转动构件被弹簧构件朝向另一个 可转动构件加压。在 JP-A Hei8-328406 中说明的定影器件中, 采用这样的构造, 在所述构 造中通过使用用于维持加压状态的锁定机构来形成锁定。 0005。
15、 然而, 在使用这样的锁定机构的情况下, 不能避免定影器件的复杂化。 发明内容 000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提供一种图像加热设备, 其包括 :(i) 第一可转动构件和 第二可转动构件, 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构造成形成用于加热片材上的调 色剂图像的夹持部 ;(ii) 第一单元, 所述第一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第一可转动构件 ; (iii) 第二单元, 所述第二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第二可转动构件 ; 和 (iv) 加压机构, 所述加压机构构造成将第一单元朝向第二单元加压, 其中, 所述加压机构包括 :(iv-i) 抵 接构件, 所述抵接构件能够抵靠在第一单元上 ;(iv-ii。
16、) 臂构件, 所述臂构件包括支撑部 分, 所述支撑部分构造成被抵接构件可转动地支撑, 所述臂构件能够抵靠在抵接构件上 ; 和 (iv-iii) 弹簧构件, 所述弹簧构件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固定到第二单元, 并且所述弹簧构 件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在比臂构件的支撑部分更接近臂构件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安装 到臂构件。 000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提供一种图像加热设备, 其包括 :(i) 第一可转动构件和 第二可转动构件, 所述第一可转动构件和第二可转动构件构造成形成用于加热片材上的调 色剂图像的夹持部 ;(ii) 第一单元, 所述第一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第一可转动构件 ; (iii) 第二单元,。
17、 所述第二单元构造成可转动地保持第二可转动构件 ; 和 (iv) 加压机构, 所述加压机构构造成将第一单元的每个纵向端部部分朝向第二单元加压, 其中, 所述加压 机构包括 :(iv-i) 第一抵接构件, 所述第一抵接构件能够抵靠在第一单元的一个纵向端部 部分上 ;(iv-ii) 第一臂构件, 所述第一臂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分, 所述第一支撑部分构造 说 明 书 CN 104035307 A 5 2/14 页 6 成被第一抵接构件可转动地支撑, 所述第一臂构件能够抵靠在第一抵接构件上 ;(iv-iii) 第一弹簧构件, 所述第一弹簧构件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固定到第二单元, 并且所述第一弹 簧构件在其。
18、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在比第一臂构件的第一支撑部分更接近第一臂构件的自由 端部的位置处安装到第一臂构件 ;(iv-iv) 第二抵接构件, 所述第二抵接构件能够抵靠在 第一单元的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上 ;(iv-v) 第二臂构件, 所述第二臂构件包括第二支撑部 分, 所述第二支撑部分构造成被第二抵接构件可转动地支撑, 所述第二臂构件能够抵靠在 第二抵接构件上 ; 和 (iv-vi) 第二弹簧构件, 所述第二弹簧构件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固定 到第二单元, 并且所述第二弹簧构件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在比第二臂构件的第二支撑部 分更接近第二臂构件的自由端部的位置处安装到第二臂构件。 0008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
19、的、 特征和优点在参照附图考虑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的说明时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是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 0010 图 2 是示出定影器件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 0011 图 3 是示出定影器件的所述部分的透视图 ; 0012 图 4 是示出定影器件的盖打开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 0013 图 5 是在由加压臂加压期间的定影器件的剖视图 ; 0014 图 6 是示出在加压臂的加压位置处的力的作用的示意图 ; 0015 图 7 是示出抵接的加压力被释放 (消除) 的状态的定影器件的剖视图 ; 0016 图 8 是示出在加压臂的加压力释放的状态下的力的作用的示意图 ;。
20、 0017 图 9 是示出释放臂的非释放状态的定影器件的剖视图 ; 0018 图 10 是示出释放臂的操作方向的定影器件的剖视图 ; 0019 图 11 是示出释放臂的释放状态的定影器件的剖视图 ; 和 0020 图 12 是示出加压弹簧从释放臂拆卸的状态的定影器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将参照图 1 至图 12 说明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 ; 首先, 将参照图 1 说明根据该实 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 所述成像设备包括作为图像加热设备的定影器件, 所述定影 器件设有加压机构。 0022 【成像设备】 0023 如图 1 中所示, 成像设备 100 包括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 。
21、(感光构件) 。感光 鼓1通过在铝或镍的圆筒形衬底上形成诸如有机光电导体 (OPC) 、 非晶Se或非晶Si的感光 材料层而构成。 0024 感光鼓 1 沿着图 1 中所示的箭头方向被转动地驱动, 并且首先, 感光鼓 1 的表面通 过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辊 2 被均匀地充电。接下来, 感光鼓表面通过作为曝光装置的激光 扫描仪 3 依据图像信息被扫描曝光于 ON/OFF 控制的激光束 , 以便形成静电潜像。该静 电潜像通过显影器件 4 被显影和可视化。作为显影方法, 使用跳跃显影方法、 双成分显影方 法、 FEED 显影方法 (使用单成分绝缘调色剂的接触显影方法) 或类似方法, 并且在许多情况 说。
22、 明 书 CN 104035307 A 6 3/14 页 7 下, 组合地使用图像曝光和反向显影。 0025 可视化调色剂图像通过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辊5从感光鼓1转印到在预定定时进 给的记录材料 P 上。这里, 记录材料 P 的前端通过传感器 8 检测, 以便使感光鼓 1 上的调色 剂图像的成像位置和记录材料 P 的前端的写入起始位置彼此重合, 从而调节定时。 0026 在预定的定时进给的记录材料 P 被感光鼓 1 和转印辊 5 在某一加压力 (压力) 下夹 持和进给。上面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 P 被进给到作为图像加热设备的定影器件 6 中, 以便使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为图像。 0027 另。
23、一方面, 残留在感光鼓 1 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通过清洁器件 7 从感光鼓 1 的表 面去除。 另外, 在定影器件6中, 设置有用于检测记录材料P的前端的排出传感器9, 并且当 记录材料 P 在传感器 8 和排出传感器 9 之间导致卡纸时该排出传感器 9 检测到卡纸。 0028 【定影器件】 0029 接下来, 将参照图 2 和图 3 说明作为图像加热设备的定影器件 6 的总体结构。定 影器件6包括 : 定影组件10, 其用于加热在记录材料P上运载的图像 ; 作为可转动构件的相 对辊 20(形成夹持部的构件) , 其用于形成夹持部 N, 在所述夹持部 N 处记录材料 P 待夹持 在相对辊 20 。
24、和定影组件 10 之间 ; 和后面将具体说明的加压器件 200。定影组件 10 是用于 可转动地保持作为可转动构件的定影膜 13 的单元。 0030 定影组件 10 是待被加压器件 200 加压的待被加压的构件, 并且包括定影膜 13、 作 为加热机构的 (加热) 加热器 11、 用于保持加热器 11 的绝热保持器 12 和金属支柱 14。这 里, 金属支柱 14 通过作为推压装置的加压弹簧 15 经由作为抵接构件的加压臂 23(加压构 件) 和凸缘 16 接收加压 (推压) 力以将绝热保持器 12 朝向相对辊 20 加压。 0031 加热器 11 是形成为板形状的陶瓷加热器, 并且通过电力 。
25、(电能) 供给而发热。用于 保持加热器 11 的绝热保持器 12 由诸如液晶聚合物、 酚醛树脂、 PPS(聚苯硫醚) 或 PEEK(聚 醚醚酮) 的耐热树脂材料形成。热导率越小, 向相对辊 20 导热的导热程度越好, 并且因此, 诸如玻璃球或硅石球的填料也可以被包含到树脂材料的层中。另外, 绝热保持器 12 还具有 引导定影膜 13 的转动的功能。金属支柱 14 接触绝热保持器 12, 从而整体上抑制定影组件 的挠曲和扭转。 0032 【定影膜】 0033 定影膜13是耐热膜, 所述耐热膜具有小于或等于200m的总厚度, 以便能够快速 起动成像设备。这样的定影膜 13 通过形成基层来制备, 所。
26、述基层是诸如聚酰亚胺、 聚酰胺 酰亚胺、 PEEK 的耐热树脂材料 ; 或诸如 SUS(不锈钢) 、 Al、 Ni、 Cu、 Zn 等等的具有耐热性能 和高热导率的金属或合金。 0034 在树脂制成的基层的情况下, 为了提高热导率, 也可以将 BN、 氧化铝、 Al 或类似物 的较高热导率的粉末混合起来。 另外, 为了构成长寿命的定影设备, 作为具有足够强度和良 好耐用性的定影膜 13, 总厚度优选地可大于或等于 20m。因此, 定影膜 13 的总厚度在大 于或等于 20m 且小于或等于 200m 的范围内最佳。 0035 另外, 为了确保防偏移性能和记录材料分离性能, 作为表面层, 使用具有。
27、较好分型 性能的耐热树脂的分型层, 所述耐热树脂包括 : 含氟树脂, 例如, PTFE、 PFE、 FEP、 ETFE、 CTFE 或PDV ; 硅树脂 ; 和类似物。 这些树脂单独地使用或混合地使用。 在该实施例中, 表面 (分型) 层由至少含有 PTFE 和 PFA 的材料构成。 说 明 书 CN 104035307 A 7 4/14 页 8 0036 这里, PTFE 是聚四氟乙烯, PFA 是四氟乙烯 - 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 FEF 是四 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ETFE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CTFE是聚三氟氯乙烯, 并且PVDF 是聚偏二氟乙烯。 0037 作为涂覆方法,。
28、 可以在定影膜 13 的外表面蚀刻之后浸渍分型层、 可以进行例如粉 末喷涂的施加, 可以使用其中定影膜 13 的表面用管状树脂材料涂覆的方法, 或者可以使用 如下方法, 在所述方法中定影膜 13 的外表面被喷砂, 此后施加粘合剂的底漆层, 然后分型 层被涂覆在底漆层上。 0038 【相对辊】 0039 相对辊 20 是弹性辊, 其通过在 SUS、 SUM(不含硫或硫复合物的切削钢材料) 、 Al 或 类似物的芯金属 21 的外侧形成诸如弹性实心层、 弹性海绵橡胶层或弹性泡沫橡胶层的弹 性层 22 而制备。这里, 弹性实心橡胶层用诸如硅橡胶或含氟橡胶的耐热橡胶形成。弹性海 绵橡胶层通过使硅橡胶发。
29、泡而形成, 以便提供进一步绝热的效果。 另外, 弹性泡沫橡胶层通 过使空心填料 (微球或类似物) 分散在硅橡胶层中并通过在固化材料中包含气体成分以增 强绝热效果而形成。 在弹性层22的表面上, 还可以形成全氟烷氧基树脂 (PFA) 、 聚四氟乙烯 树脂 (PTFE) 或类似物的分型层。 0040 【定影器件的驱动和控制】 0041 定影组件 10 被后面说明的加压器件 200 抵抗相对辊 20 的弹性朝向相对辊 20 加 压以形成夹持部 N。在夹持部 N 处, 定影膜 13 通过加压力被夹持在加热器 11 和相对辊 20 之间而挠曲, 从而被置于定影膜 13 紧密地接触加热器 11 的加热表面。
30、的状态下。 0042 相对辊 20 通过如图 3 中所示设置在芯金属 21 的端部部分处的驱动齿轮 17 而获 得用于沿着图 2 中的箭头方向转动的驱动力。驱动力通过作为驱动装置的电动机 202 根据 来自于作为控制装置的控制器 (CPU) 201 的指令传输。顺便提及, 控制器 201 也用作用于成 像设备 100 的控制器, 但是定影器件 6 自身包括控制器。 0043 随着相对辊 20 的转动驱动, 定影膜 13 通过与相对辊 20 的摩擦力而转动 (运动) 。 此时, 定影膜 13 与加热器 11 一起滑动。在定影膜 13 和加热器 11 之间布置有润滑剂, 例如 氟类型或硅酮类型的耐。
31、热油脂, 以便将摩擦阻力抑制到低水平, 从而使定影膜 13 可平滑地 转动 (运动) 。 0044 另外, 通过控制器 201 基于诸如热敏电阻的温度检测元件的信号确定待施加到加 热器 11 的通电发热电阻层的、 电压的占空比或波数等来实现加热器 11 的温度控制。另外, 夹持部 N 中的温度被维持在期望的定影设定温度。这里, 用于温度控制的各种热敏电阻是 设置在陶瓷衬底的背面上的热敏电阻 18 和设置在定影膜 13 的内表面上的热敏电阻 19, 用 于直接检测定影膜 13 的温度。 0045 另外, 金属支柱 14 设有接地构件 14a, 用于确保与定影膜 13 接地。接地构件 14a 和热。
32、敏电阻 19 在定影膜 13 被安装的状态下可滑动地弹性接触定影膜 13 的内表面。为此, 接地构件 14a 和热敏电阻 19 设有诸如金属板的构件, 所述构件具有弹簧特性, 并且安装成 使得在定影膜 13 在自然状态下安装期间在所述构件具有弹簧特性的同时所述构件的端部 突出到定影膜 13 的突出形状的外部。 0046 如上所述, 保持 (未定影的) 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 P 被进给到夹持部 N 处并被夹 持, 以便使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记录材料 P 上。从夹持部 N 排出的记录材料 P 被未示出 说 明 书 CN 104035307 A 8 5/14 页 9 的排出引导件引导以被排出。 00。
33、47 【加压器件】 0048 接下来, 将参照图 2 至图 5 说明加压器件 200, 所述加压器件 200 用于加压作为待 被加压的构件的定影组件 10。加压器件 200 包括壳体 25、 作为盖构件的可打开的盖 24、 作 为加压构件的加压臂 23 和作为弹簧构件 (推压构件) 的加压弹簧 15。壳体 25 是用于可转 动地保持相对辊20的单元, 并且设有开口25a, 所述开口25a用于允许安装和拆卸定影组件 10、 相对辊 20 等等。该壳体 25 包括一对支撑板 25b, 定影组件 10 和相对辊 20 被容纳和布 置在所述一对支撑板 25b 之间, 并且定影组件 10 和相对辊 20。
34、 在其端部部分处被支撑在所 述一对支撑板 25b 之间。 0049 可打开的盖 24 相对于壳体 25 可转动地被壳体 25 支撑在遮蔽 (关闭) 位置 (图 5 的 位置) 和打开位置 (图 4 的位置) 之间, 在所述遮蔽位置处可打开的盖 24 遮盖壳体 25 的开口 25a, 在所述打开位置处开口 25a 是打开的。该可打开的盖 24 包括 : 遮盖部分 240, 其用于 遮盖开口 25a ; 和弯曲部分 241, 其形成为从遮盖部分 240 的基部端侧朝向壳体 25 侧弯曲。 另外, 设置在弯曲部分 241 的与遮盖部分 240 相反的一侧中的端部部分处的转动轴 241a 被 壳体 2。
35、5 的一对支撑板 25b 中的每个可转动地支撑。结果, 可打开的盖 24 被壳体围绕转动 中心 D 可转动地支撑 (图 5) 。 0050 加压臂23被可打开的盖24支撑, 从而可在一个端侧中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另外, 加压臂 23 还可与可打开的盖 24 成一体地转动。另外, 加压臂 23 被定位在加压位置 (图 5 的位置) 处, 在所述加压位置处加压臂 23 能够在可打开的盖 24 的遮蔽位置处将加压 力施加到定影组件 10。 0051 在该实施例中, 加压臂 23 在一个端侧中在其基端部分处被可打开的盖 24 可转动 地支撑。为此, 加压臂 23 在其基端部分处设有圆筒形可转动部。
36、分 23b, 并且可打开的盖 24 的遮盖部分 240 在其基部端侧端部部分中的每个处设有转动支撑部分 (凸部) 24c。另外, 可 转动部分 23b 与转动支撑部分 24c 可转动地接合, 以便使加压臂 23 被可打开的盖 24 保持, 从而使加压臂 23 可围绕转动中心 C 转动 (图 2 和图 5) 。 0052 另外, 可打开的盖24设有第一限制部分24a和第二限制部分24b, 所述第一限制部 分 24a 和第二限制部分 24b 用作止动件 (转动停止部分) , 用于限制加压臂 23 和可打开的盖 24 之间的相对转动 (用于限制在超出预定的角度范围的距离中的转动) 。第一限制部分 2。
37、4a 形成在可打开的盖 24 的遮盖部分 240 的端部部分中的每个处, 从而在朝向加压臂 23 的打 开方向 (图 4 中的箭头 B 方向) 的转动侧中遮盖加压臂 23。另外, 在加压臂 23 沿着打开方 向转动的情况下, 加压臂 23 的一部分和第一限制部分 24a 彼此接触, 以便使第一限制部分 24a 限制加压臂 23 相对于可打开的盖 24 沿着打开方向的转动。即, 随着加压臂 23 沿着打 开方向转动, 可打开的盖 24 与加压臂 23 一起沿着打开方向转动。 0053 另一方面, 第二限制部分 24b 在可打开的盖 24 的弯曲部分 241 的中心部分处突 出, 从而在朝向加压臂。
38、 23 的遮蔽方向 (与图 4 中的箭头 B 方向相反的方向) 的转动侧中遮盖 加压臂 23 的基部。另外, 在加压臂 23 沿着遮蔽方向转动的情况下, 加压臂 23 的一部分和 第二限制部分24b彼此接触, 以便使第一限制部分24a限制加压臂23相对于可打开的盖24 沿着遮蔽方向的转动。 即, 随着加压臂23沿着遮蔽方向的转动, 可打开的盖24与加压臂23 一起沿着遮蔽方向转动。 说 明 书 CN 104035307 A 9 6/14 页 10 0054 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 通过在第一限制部分 24a 和第二限制部分 24b 中的每个与 加压臂23之间提供空隙, 使可打开的盖24和加压臂2。
39、3可相对于彼此略微转动。 顺便提及, 这样的用于限制相对转动的转动停止部分也可以具有另一种构造, 所述构造使得例如加压 臂 23 被可打开的盖 24 以不可转动的方式 (或以可略微转动的方式) 支撑。 0055 加压弹簧 15 在其一个端部处固定到加压臂 23 并且在其另一个端部处固定到壳 体 25, 并且沿着加压力 (推压力) 的施加方向 (加压方向) 推压加压臂 23。在该实施例中, 加 压弹簧15是张力弹簧, 所述张力弹簧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与设置在壳体25中的、 作为壳体 侧连接部分的接合孔25c连接, 并且所述张力弹簧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与加压臂23侧中 的、 作为可转动部分侧连接部分。
40、的突出部分 (凸部) 29 连接。在该实施例中, 加压弹簧 15 是 螺旋弹簧。即, 形成在加压弹簧 15 的一个端部部分处的一个端部部分侧钩部分 15a 被钩在 壳体 25 的接合孔 25c 中, 并且在加压弹簧 15 的另一个端部部分处形成为环 (圈) 形状的另 一个端部部分侧钩部分 15b 被钩在突出部分 29 上。从而, 在加压弹簧 15 从自由状态弹性 地伸长的状态下, 加压弹簧 15 布置在接合孔 25c 和突出部分 29 之间, 以便使加压臂 23 沿 着加压方向被推压。顺便提及, 突出部分 29 构成以后将说明的、 作为释放 (消除) 装置的释 放 (消除) 机构 205, 并。
41、且以突出的方式设置在作为臂构件的释放臂 27 上, 所述释放臂 27 被 加压臂 23 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部分 28 处。另外, 突出部分 29 布置在比释放臂 27 的支撑 部分 28 更靠近自由端部 (图 11 中所示的部分 W) 的位置处, 所述自由端部作为释放臂 27 相 对于延伸方向的端部。另外, 在释放臂 27 的自由端部部分 W 处, 设置有把手部分。 0056 另外, 加压弹簧 15 在加压弹簧的一个端部部分处与壳体 25 连接, 加压臂 23 可以 自由地与所述加压弹簧15的另一个端部部分连接和拆卸。 即, 加压弹簧15的另一个端部部 分侧钩部分15b在加压臂23侧中从突出部。
42、分29拉开, 以便使加压臂23可以从加压弹簧15 的另一个端部部分拆卸。另外, 通过将突出部分 29 插入另一个端部部分侧钩部分 15b 中, 加压臂 23 可以连接加压弹簧 15 的另一个端部部分。顺便提及, 即使在加压弹簧 15 被加压 的状态下, 也可以通过使用诸如钳子的工具执行加压弹簧 15 和加压臂 23 之间的这种连接 和拆卸。然而, 在该实施例中, 如以后将说明, 在释放 (消除) 或减小加压弹簧 15 的加压力的 状态下执行连接和拆卸。 0057 定影组件 10 在其端部部分中的每个处通过凸缘 16 支撑。即, 形成为待从凸缘 16 的内表面突出的弓状引导部分 16a 从定影膜。
43、 13 的端部部分插入定影膜 13 中, 以便使定影 膜 13 在其端部部分中的每个处通过设置在凸缘 16 上的引导部分 16a 可转动地支撑。这些 设置在端部部分处的凸缘 16 通过金属支柱 14 连接。因此, 通过设置在端部部分处的凸缘 16, 支撑金属支柱 14、 由金属支柱 14 支撑的绝热保持器 12、 由绝热保持器 12 保持的加热器 11等等。 另外, 设置在端部部分处的凸缘16可拆开地安装到壳体25的一对支撑板, 并且被 安装成可朝向和远离相对辊 20 自由地运动。另外, 在设置在端部部分处的凸缘 16 的外表 面中的每个上, 可在加压位置处与加压臂 23 接触的接触接收部分 。
44、16b 以突出的方式设置。 0058 如此构成的加压器件 200 通过加压臂 23 与凸缘 16 的接触接收部分 16b 的接触而 经由凸缘 16 将加压力施加到定影组件 10。即, 加压弹簧 15 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与壳体 25 连接, 而加压弹簧 15 在其另一个端部部分处与加压臂 23 连接。另外, 加压臂 23 围绕转动 中心 C 被可转动地保持并且在其一个端部部分处被加压弹簧 15 推压, 以便使加压臂 23 在 加压位置处接触凸缘 16 的接触接收部分 16b。另外, 加压臂 23 将推压力施加到凸缘 16, 从 说 明 书 CN 104035307 A 10 7/14 页 11 。
45、而将凸缘 16 朝向相对辊 20 加压。传递到凸缘 16 的推压力作用在金属支柱 14 的端部部分 上, 结果, 金属支柱 14 被朝向相对辊 20 加压。结果, 布置成与金属支柱 14 接触的绝热保持 器 12 和布置成与绝热保持器 12 接触的加热器 11 被成一体地朝向相对辊 20 加压。 0059 这里, 如图 3 中所示, 金属支柱 14 在其纵向端部部分处从绝热保持器 12 突出, 并 且被插入凸缘 16 中, 以便使布置在凸缘 16 上的加压臂 23 通过加压弹簧被加压。结果, 由 加压弹簧 15 产生的载荷经由金属支柱 14 的接触绝热保持器 12 的支柱脚部分 14b 在绝热。
46、 保持器 12 的纵向方向上均匀地传递。这样, 金属支柱 14、 绝热保持器 12 和加热器 11 通过 加压弹簧 15 被加压, 以便使定影膜 13 被夹持在相对辊 20 与包括绝热保持器 12 和加热器 11 在内的结构之间以形成夹持部 N。 0060 【定影组件相对于壳体的安装和拆卸】 0061 接下来, 参照图 4 和图 5, 将说明用于相对于壳体 25 安装和拆卸定影组件 10 的构 造。定影组件 10 通过设置在壳体 25 中的开口 25a 沿着图 4 中的箭头 A 方向被可拆开地安 装到壳体 25。可打开的盖 24 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壳体 25, 并且可打开的盖 24 沿着图 4 。
47、的箭 头 B 方向转动, 以便使壳体 25 的开口 25a 暴露 (打开) 以将定影组件 10 置于可拆开地安装 的状态下。 0062 这里, 用于将定影组件 10 朝向相对辊 20 加压的加压臂 23 通过设置在可打开的盖 24上的转动支撑部分24c被可转动地支撑。 另外, 通过将与加压臂23的另一个端部部分连 接的加压弹簧 15 脱开, 加压臂 23 可与可打开的盖 24 成一体地转动到打开位置。换言之, 当定影组件 10 沿着箭头 A 方向拆卸时, 加压臂 23 和可打开的盖 24 能够从相对于定影组件 10 的拆卸方向的轨迹收回。即, 加压臂 23 从加压弹簧 15 的另一个端部部分拆。
48、卸并且然后 围绕转动中心 C 沿着箭头 C 方向转动。然后, 加压臂 23 接触可打开的盖 24 的第一限制部 分 24a, 以便使可打开的盖 24 与加压臂 23 一起沿着箭头 B 方向即打开方向转动。结果, 开 口 25a 被暴露, 使得定影组件是可拆开地安装的。 0063 另一方面, 在定影器件 6 的使用期间, 在定影组件 10 被安装在壳体 25 中的状态 下, 可打开的盖 24 沿着与箭头 B 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遮盖开口 25a。此时, 加压臂 23 通 过第二限制部分 24b 与可打开的盖 24 一起沿着与箭头 B 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以便使可打 开的盖 24 定位在遮蔽位置。
49、处。在该位置处, 加压弹簧 15 与加压臂 23 的端部连接以将加压 臂 23 置于如图 5 中所示的加压位置处, 使得来自加压弹簧 15 的力经由加压臂 23 传递到定 影组件 10 以将定影组件 10 朝向相对辊 20 加压。另外, 可打开的盖 24 在加压臂 23 与加压 弹簧 15 连接的状态下被固定在遮蔽位置处, 如上所述。 0064 【固定可打开的盖】 0065 接下来, 将参照图 5 和图 6 说明用于将盖 24 固定在遮蔽位置处的机构 (即, 在不 使用如在传统构造中所使用的锁定机构的情况下将可打开的盖 24 维持在遮蔽位置处的机 构) 。图 6 示意性地示出作用在加压臂 23 和可打开的盖 24 上的力。首先, 如图 6 中所示, 在由加压弹簧 15 所产生的推压力 G1 作用在加压臂 23 上的状态下, 加压臂 23 和凸缘 16 的 接触接收部分 16b 之间的接触部分 (点) 被看作点 E。另外, 通过推压力 G1 以点 E 为支点从 加压臂 23 作用到可打开的盖 24 上的力被看作 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