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城市透水路面渗水性能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路面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城市透水路面渗水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国家提出并倡导“海绵城市”建设构想,计划通过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手
段,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
化,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缓解城市内涝、地下水下降等危害。
透水铺装可有效增加城市区域的降雨入渗面积,通过促进降雨在铺装面上的入渗,增加
降雨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当前,该项技术已经作为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大力推
行的材料和技术。透水铺装过程以及路面踩压、沉降等会引起下层土壤层受到压实,造成下
层土壤入渗速率较低,进而降低了透水路面区域总体的水分入渗能力,削弱了透水铺装材料
和技术在海绵城市体系中功能的发挥。
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增强透水铺装层下部土壤层的水分入渗速率和入渗深度,进一步优化
透水铺装技术体系,将有效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城市透水路面渗水性能的方法,旨在推动透水铺装技术在
海绵城市建设中功能的发挥。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增强城市透水路面渗水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城市透水路面铺设施工前按照一定密度打孔;
(2)在打好的孔洞中添加硬质、多孔的颗粒材料,并轻压确保稳固;
(3)进行常规透水路面铺设作业。
步骤(1)中提到的透水路面包括混凝土结构路面和/或透水砖结构路面。
进一步地,打孔施工在铺装路面初步清理后,铺沙、压实、铺砖操作之前。
进一步地,打孔的密度为:每0.25-2.25m2打1个孔,优选地,每1m2打1个孔。
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直径为2-5cm,优选为5cm。
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深度为0.5-1.5m,优选为1m。
进一步地,步骤(2)所用硬质、多孔的颗粒材料用来形成有支撑的垂直入渗孔隙通道,
优选为生物炭颗粒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生物炭颗粒材料为硬质农林废弃物在缺氧、300-600℃条件下裂解,
并粉碎到直径<1cm,制得。该材料具有稳定性高、孔隙度大、密度小等特点;
进一步地,所述的硬质农林废弃物包括树枝、玉米棒中的一种或两种。
步骤(3)进行的常规透水路面铺设作业包括:整平、铺沙、压实、铺砖等。
本发明的原理是:采用透水路面下层土壤打孔并填充材料形成垂直大孔隙通道的方法,
构建人工大孔隙优先流体系,形成表层透水路面透水、下层垂直孔隙导水的水分入渗体系,
提高经透水路面入渗到土壤层表面水分在土壤体中的入渗速率,增强透水路面整体的降水
入渗性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
本发明的有效效果包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城市透水路面渗水性能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可广泛用
于城市硬化路面施工中,如:城市广场绿地、小区绿地、道路绿地、森林公园等。
(1)本发明可有效提高透水路面下渗水分在下层土壤体中的入渗能力,将更多的降水
快速转移到深层土壤中,有效降低地表径流量、补给地下土壤水库。
(2)本发明中打孔的孔径较小,并采用填充硬质、多孔材料加以支撑,不会破坏透水
路面的结构稳定性。
(3)本发明孔洞填充材料优选生物炭,该材料取材于农林废弃物,有助于农林废弃物
的资源化利用,同时作为一种高度稳定的材料,可对孔洞结构起到长期的支撑、维持效果。
(4)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工程量小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增强城市透水路面渗水性能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路面打孔:在预铺透水路面区域(混凝土结构路面、透水砖结构路面)按照1m*1m
打孔1个的密度打孔,打孔的直径为5cm;打孔深度为1m。打孔选择在铺装路面初步清理后,
铺沙、压实、铺砖等操作之前;
(2)孔洞填充生物炭颗粒材料,用来形成有支撑的垂直入渗孔隙通道,所述生物炭颗粒
材料为树枝、玉米棒等硬质农林废弃物在缺氧、400℃条件下裂解,并粉碎到直径<1cm,制
得。填充过程中对填充物进行轻度压实,确保孔洞结构以及路面结构的稳定。
(3)透水路面铺设:进行常规透水路面铺设作业,包括地面整平、铺沙、压实、铺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