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粉虱成虫生物测定的成虫收集及接虫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桑粉虱成虫生物测定的成虫收集及接虫的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6029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1.09 CN 102860292 A *CN102860292A* (21)申请号 201210393299.2 (22)申请日 2012.10.17 A01M 1/00(2006.01) G01N 33/00(2006.01) (71)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地址 661101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蒙自县草坝镇 (72)发明人 柴建萍 白兴荣 江秀均 罗雁婕 倪婧 谢道燕 达爱斯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 所 53113 代理人 康珉 (54) 发明名称 一种桑粉。
2、虱成虫生物测定的成虫收集及接虫 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桑粉虱成虫生物测定的成虫 收集及接虫的方法, 属昆虫生物测定技术领域。 成 虫收集是将透明无色的塑料袋套在有桑粉虱逗留 的桑枝上, 使枝条进入袋内, 用手抖动套袋的桑枝 条, 桑粉虱成虫即落入塑料袋中 ; 接虫是将生物 测定器具倾斜且其器具口向下, 生物测定器具的 底部朝向自然光, 塑料袋袋口与塑料环圈连接, 再 将塑料环圈的圈口与生物测定器具口对接, 因桑 粉虱成虫的习性, 桑粉虱成虫即会爬入生物测定 器具达到接虫, 塑料环圈的外径与生物测定采用 的生物测定器具的器具口外径相等。本发明方法 在短时间内能大量收集田间桑粉虱成。
3、虫, 接虫时 间短、 不伤害试虫、 操作简便, 20 分钟左右即可完 成达到试验所需的接虫工作, 工作效率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1 页 2 1. 一种桑粉虱成虫生物测定的成虫收集及接虫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如下 : (1) 桑粉虱成虫的收集, 打开透明无色的塑料袋袋口并将该塑料袋套在有桑粉虱逗留 的桑枝上, 使枝条进入袋内, 用手抖动套袋的桑枝条, 桑粉虱成虫即落入塑料袋中, 取下该 塑料袋, 用橡皮筋圈扎住该塑料袋口带回实。
4、验室 ; (2) 接虫, 将生物测定器具倾斜且其器具口向下, 生物测定器具的底部朝向自然光, 取 下所述的塑料袋上的橡皮筋圈, 将所述的塑料袋袋口与塑料环圈连接, 再将塑料环圈的圈 口与生物测定器具的器具口相对并接触, 手握住对接口处, 该塑料袋内的桑粉虱成虫即会 爬入生物测定器具达到接虫, 所述的塑料环圈的外径与生物测定采用的生物测定器具的器 具口外径相等。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桑粉虱成虫生物测定的成虫收集及接虫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步骤 (1) 所述的透明无色的塑料袋为无色透明的聚乙烯保鲜袋。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桑粉虱成虫生物测定的成虫收集及接虫的方法,。
5、 其特征 在于 : 所述的将生物测定器具倾斜为生物测定器具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为 45 50。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桑粉虱成虫生物测定的成虫收集及接虫的方法, 其特征 在于 : 步骤 (2) 将所述的塑料袋袋口与塑料环圈连接为可拆卸连接或粘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桑粉虱成虫生物测定的成虫收集及接虫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的可拆卸连接是将塑料环圈套在所述的塑料袋上部外壁, 然后将该塑料袋袋口部 分向塑料环圈的圈外翻并向下折, 再将袋口边缘部分折入该塑料袋与塑料环圈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桑粉虱成虫生物测定的成虫收集及接虫的方法, 其特征在 。
6、于 : 所述的粘接是将塑料袋袋口与塑料环圈通过胶黏剂粘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桑粉虱成虫生物测定的成虫收集及接虫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步骤 (2) 将所述的塑料袋袋口与塑料环圈连接为可拆卸连接或粘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60292 A 2 1/4 页 3 一种桑粉虱成虫生物测定的成虫收集及接虫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生物测定时收集害虫、 试验接虫的方法, 属昆虫生物测定技 术领域, 具体涉及桑粉虱成虫生物测定时能快速地收集田间虫源并将桑粉虱成虫接入生物 测定器具的接虫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桑粉虱 ( Pealius mori(Tak。
7、ahashi) 属同翅目、 粉虱科, 是桑园危害桑叶的主要 害虫, 其雌成虫体长约1.2毫米, 雄成虫体长约0.8毫米, 翅白色透明并被一层腊粉, 遇水易 溺死。 0003 生产上对农业害虫进行化学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时, 需要对害虫抗药性进行监 测, 即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杀虫剂剂量或浓度对供测昆虫产生效应的 强度, 来评价两种或两种以上杀虫剂的相对效率, 尽而指导化学防治用药种类和剂量, 以达 到化学防治的经济性、 安全性及科学性。 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 : 1、 供试 昆虫应尽量一致 (虫态、 虫龄、 生理上尽可能一致) ; 2、 控制环境因素尽量一致 (温。
8、度、 湿度对 杀虫剂和昆虫的生理状态有影响) ; 3、 须设对照 ; 4、 须设重复 (测试对象不是昆虫个体, 而是 群体, 重复至少 4 次, 每个重复 20 50 头试虫) 。杀虫剂按照等比或等差方法配置 5 7 个系列质量浓度。 0004 昆虫分类学上同属于粉虱科的烟粉虱害虫生物测定研究较多, 烟粉虱是在烟叶上 取食为害的小型昆虫。 烟粉虱生物测定通常采用叶片浸渍法或闪烁管内壁药膜法对其进行 毒力测定。每进行一种杀虫剂的室内生物测定试验一次共需粉虱试虫 840 头。 0005 现有技术对烟粉虱成虫收集的方法通常是到田间将试管口或玻璃杯口迎面对准 停留叶背面的成虫, 轻压在植株背面, 用手。
9、轻弹叶片正面, 虫子进入器具中, 盖住试管口或 玻璃杯口后带回实验室。室内粉虱成虫生测实验关键步骤之一是接虫, 将带回实验室的成 虫放入生物测定器具称为接虫。 接虫前, 先在生物测定器具内放入浸药叶片或药膜, 由于粉 虱成虫比较活跃, 带回实验室的粉虱成虫放入生物测定器具的接虫的方式是 : 通过 4低 温冷冻 60 秒或者将用 CO2短暂麻醉后, 用毛笔将虫子挑入生物测定器具中或轻拍载虫的物 体使其落入生物测定器具中, 等成虫由冷冻或麻醉状态恢复过来后检查活虫数, 剔除死亡 虫子, 再补充活虫。生物测定器具可以是玻璃指形管、 离心管等, 这些生物测定器具的口径 通常为 2cm 4cm 不等。接。
10、虫后, 按昆虫生物测定技术标准操作, 将生物测定器具置于一定 温、 湿、 光照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 统计活、 死虫数并进行相应计算求其致死中量或致死 中浓度。 0006 上述收集虫源和接虫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 虫子收集困难, 用试管或瓶子收集成 虫时易受器具口径及空间限制, 虫子进入瓶中数量少, 收集效率低。尤其在经常性、 大量生 测工作开展时费时费力, 工作效率较为低下 ; 接虫操作繁琐, 接虫前需先通过低温或麻醉 处理, 虫子接入盛有药叶或药膜器具后需观察虫子复苏、 成活情况。因经人为处理过程, 虫 子易受伤害或致死, 影响了生物测定的准确性, 特别在时间上延长了粉虱成虫毒性测定操 说 。
11、明 书 CN 102860292 A 3 2/4 页 4 作过程, 工作效率降低。 0007 目前, 桑粉虱成虫毒力测定尚无报道, 因而也没有对桑粉虱成虫收集、 接虫的装置 及方法。生物测定时应用上述对烟粉虱成虫的收集、 接虫方式显然也存在相同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要解决是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对粉虱科成虫收集量少, 收集效率低, 通过4低温冷冻60秒或者将用CO2短暂麻醉后接虫, 虫子易受伤害, 影响生物测定的准确 性, 接虫操作繁琐, 接虫操作时间长, 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其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收集试 虫和接虫都简便、 效率高、 操作过程中试虫不受伤害、 易于推广应用的桑粉虱。
12、成虫生物测定 的成虫收集及接虫的方法。 0009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桑粉虱成虫生物测定的成虫收集及接虫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如下 : (1) 桑粉虱成虫的收集, 打开透明无色的塑料袋袋口并将该塑料袋套在有桑粉虱逗留 的桑枝上, 使枝条进入袋内, 用手抖动套有该塑料袋的桑枝条, 桑粉虱成虫即落入塑料袋 中, 取下塑料袋, 用橡皮筋圈扎住塑料袋口带回实验室 ; (2) 接虫, 将生物测定器具倾斜且其器具口向下, 生物测定器具的底部朝向自然光, 取 下所述的塑料袋上的橡皮筋圈, 将所述的塑料袋袋口与塑料环圈连接, 再将塑料环圈的圈 口与生物测定器具的器具口相对并接触, 手握住对接口处 (即手握住塑料。
13、环圈的圈口与生 物测定器具口相对并接触处) , 该塑料袋内的桑粉虱成虫即会爬入生物测定器具达到接虫, 所述的塑料环圈的外径与生物测定采用的生物测定器具的器具口外径相等。 0010 所述的透明无色的塑料袋可以是无色透明的聚乙烯保鲜袋, 该无色透明的聚乙烯 保鲜袋具有环保, 轻薄柔软、 透光、 透气性, 有利于试虫在袋里存活, 且在市场上均有销售, 取材、 使用方便, 成本较低。 0011 所述的将塑料袋袋口与塑料环圈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粘接。 0012 所述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将塑料环圈套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上部外壁, 然后将该 塑料袋袋口部分向塑料环圈的圈外翻并向下折, 再将袋口边缘部分折入该塑。
14、料袋与塑料环 圈之间。 0013 所述的将塑料袋袋口与塑料环圈粘接可以是将塑料袋袋口与塑料环圈通过胶黏 剂粘接。 0014 所述将生物测定器具倾斜为生物测定器具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为 45 50。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 1、 本发明在短时间内能大量收集田间桑粉虱成虫, 操作简便。 0016 由于桑粉虱成虫具有喜好桑树幼嫩枝叶的趋嫩性、 趋光习性, 因此, 桑粉虱成虫多 分布于桑树枝条顶部叶背, 还有假死习性, 因此, 选择无色透明的材料, 便于收集于袋子中 的虫子不易爬出, 而无色透明的聚乙烯保鲜袋在市场上均有销售, 取材、 使用方便, 成本较 低, 且聚。
15、乙烯保鲜袋环保, 轻薄柔软、 具有透光、 透气性, 有利于虫子在袋里存活。如果虫量 不够多, 轻拍袋子, 虫子沉入袋底, 再换套在另一枝条, 反复操作 1 3 次即可收集足量成 虫。本发明方法收集虫的方法根据粉虱害虫固有的天然习性, 使用材料极为简单且绿色环 说 明 书 CN 102860292 A 4 3/4 页 5 保, 操作方法极为简便, 收集效率却大为提高, 短时间内可采集大量试验用虫, 与已有的收 集方法相比, 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20 倍以上 (按每试管收集 45 60 头桑粉虱成虫需操作 3 次, 共计10分钟时间, 一次生物测定试验需28支试管收集的虫量, 28支试管收集虫源共需。
16、 280 分钟 ; 而套袋收集虫子 5 10 分钟即可完成) 。该方法适用于学生、 教师及农业科研工 作者野外采虫工作。 0017 2、 接虫时间短、 操作简便, 不伤害试虫, 避免了繁琐的手工接虫操作, 能保证虫体 生命活力一致性, 减少试验误差, 工作效率提高 12 倍以上。 0018 本发明接虫的方法将所述的生物测定器具口向下, 底部朝向自然光, 利用桑粉虱 成虫具有的向上习性、 趋光习性, 桑粉虱成虫即可自行爬入生物测定器具中, 达到试验要求 试虫数量后, 移走生物测定器具, 更换另一生物测定器具接虫, 如此反复, 20 分钟即可完成 达到试验所需的28个生物测定器具的接虫工作, 而现。
17、有技术通过4低温冷冻60秒或者用 CO2短暂麻醉后, 用毛笔将虫子挑入生物测定器具中, 完成28个生物测定器具的接虫工作至 少需 4 个小时, 本发明方法工作效率提高了 12 倍以上。本发明方法不需对试虫进行低温或 麻醉处理, 避免了因外界因素导致虫体生理活性受到负面影响 ; 利用桑粉虱成虫的向上性、 趋光习性, 活虫自行进入生物测定器具无需活虫检查, 剔除死虫, 补充活虫操作, 使得操作 过程简单易行, 是适用于学生、 教师及农业科研工作者室内开展各种农药剂型对试虫的生 物测定实验研究的接虫方法。 0019 本发明构思巧妙, 应用昆虫自然属性, 使用简单材料, 成本低廉, 收集成虫和接虫 的。
18、操作均简便易行, 工作效率提高 30 倍以上, 易于应用推广。 0020 附图和附图说明 图 1 是塑料环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 2 是实施例塑料环圈与塑料袋一种可拆卸连接的示意图。 0022 图 3 是实施例生物测定器具玻璃指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 4 是接虫的操作示意图。 0024 图中各标记依次表示 : 1无色透明的聚乙烯保鲜袋 ; 2塑料环圈 ; 3玻璃指 形管 ; 4自然光的照射, D 为塑料环圈的外径, H 为玻璃指形管的管口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本实施例采用的生物测定器具为玻璃指形管, 所用的透明无色的塑料袋为无色透 明的聚乙烯保鲜袋。 0026 第一。
19、步收集桑粉虱成虫 : 桑粉虱成虫具有喜好桑树幼嫩枝叶的趋嫩性、 趋光习性, 因此, 桑粉虱成虫多分布于桑树枝条顶部叶背 (1-3 叶) 。将无色透明的聚乙烯保鲜袋 1 的 袋口打开并将该袋套在有桑粉虱成虫逗留的桑枝上, 使枝条进入袋内 , 用手抖动已套该袋 的桑枝条, 桑粉虱成虫即落入该塑料袋中, 取下该塑料袋, 用橡皮筋圈扎住该塑料袋口带回 实验室 ; 如果虫量不够多, 轻拍袋子虫子沉入袋底, 再换另一枝条反复操作 1-3 次即可收集 足量成虫, 满足实验要求。 0027 第二步接虫 : 先将生物测定所用的浸药叶片或药膜放入玻璃指形管 3 内, 再将玻 璃指形管 3 倾斜且其管口向下, 玻璃。
20、指形管的底部朝向自然光, 取下所述塑料袋上的橡皮 筋圈, 将所述塑料袋袋口与塑料环圈 2 连接, 再将塑料环圈的圈口与玻璃指形管的管口相 说 明 书 CN 102860292 A 5 4/4 页 6 对并接触 ( 即对接 ), 手握住对接口处 (即手握住塑料环圈的圈口与玻璃指形管的管口相对 并接触处) , 所述的塑料环圈的外径与玻璃指形管的管口外径相等, 即 D=H (即所述的塑料环 圈的外径 D 与生物测定采用的生物测定器具口的外径相等) 。玻璃指形管 3 倾斜的程度是 4550, 即玻璃指形管3的中心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50, 当塑料环圈的圈口 与玻璃指形管 3 的管口相对并接触 (即对。
21、接) , 玻璃指形管 3 的底部朝向自然光, 利用桑粉虱 成虫具有的向上习性、 趋光习性, 所述无色透明的聚乙烯保鲜袋 1 内的桑粉虱成虫即会自 行爬入玻璃指形管 3 内达到接虫, 达到试验要求的试虫数量后, 移走玻璃指形管 3, 更换玻 璃指形管 3 接虫, 如此反复, 达到试验所需数量为止。 0028 所述的将塑料袋袋口与塑料环圈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还可以是将塑料袋袋口 与塑料环圈通过胶黏剂粘接, 如可用市售的环保万能胶将所述的塑料袋袋口与塑料环圈粘 接在一起, 也可用其它胶水粘接 (即用胶黏剂如环保万能胶将所述的塑料袋袋口与塑料环 圈下部环圈壁粘接在一起, 塑料环圈上端环圈口与玻璃指。
22、形管的管口相对并接触即对接) 。 所述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将塑料环圈套在无色透明的聚乙烯保鲜袋 1 上部外壁 (外面) (即 无色透明的聚乙烯保鲜袋1上部从塑料环圈内穿出) , 然后将该塑料袋袋口部分向塑料环圈 的圈外翻并向下折, 再将袋口边缘部分折入该塑料袋与塑料环圈之间, 这样该塑料袋可方 便从塑料环圈取下, 再次使用。 0029 本发明方法不需对试虫进行低温或麻醉处理, 避免了因外界因素导致虫体生理、 活性受到负面影响 ; 利用活虫的向上习性、 趋光习性自行进入生物测定器具, 无需活虫检 查, 剔除死虫, 补充活虫操作, 使得操作过程简单易行。 0030 做一个农药生物测定正式试验, 需设。
23、 6 个浓度梯度, 每个浓度 4 个重复, 及一个对 照处理 (4 个重复) , 共需 28 个盛虫生物测定器具, 每器具按 30 头粉虱成虫计, 一个农药生 物测定共需活试虫 840 头。现有的接虫方法至少需 4 小时工作时间, 而本发明方法完成 28 个生物测定器具的接虫只需 20 分钟, 工作效率提高 12 倍以上。 0031 塑料环圈的制作 : 根据生物测定器具的器具口外径的大小, 可手工制作几个, 可 长期限使用, 塑料环圈的外径与生物测定器具的器具口外径相等即可。 如材料 : 聚丙烯捆包 带 (带宽 15mm、 厚 1mm) 、 环保万能胶水。将聚丙烯捆包带剪取一定长度, 聚丙烯捆包带的两 端用环保万能胶粘接, 使塑料环圈的外径与生物测定器具的器具口外径相等即成。 说 明 书 CN 102860292 A 6 1/4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60292 A 7 2/4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60292 A 8 3/4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60292 A 9 4/4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860292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