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843436.1
2015.11.10
CN105369933A
2016.03.02
公开
审中
E04B1/98
欧阳水栋
461200河南省鄢陵县望田镇望田南村3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震机构,包括缓冲复位机构和盖板,缓冲复位机构包括反力墩、基础和隔震沟,主体结构位于基础的上部,且主体结构与基础之间设有隔震垫,盖板的底部呈圆弧形且两端分别与反力墩和主体结构的顶部粘合。本发明适用于隔震沟两侧无高差的建筑,节能环保,震后仍可重复使用,工业化生产,外形美观,易于更换维修。
1.一种隔震机构,包括缓冲复位机构和盖板(6),其特征在于:缓冲复 位机构包括反力墩(1)、基础(4)和隔震沟5,主体结构(2)位于基础(4) 的上部,且主体结构(2)与基础(4)之间设有隔震垫(3),盖板(6)的底 部呈圆弧形且两端分别与反力墩(1)和主体结构(2)的顶部粘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震机构,其特征在于:盖板(6)的两端分 别与反力墩(1)和主体结构(2)的顶部的粘合处填充有沥青麻丝填充层。
一种隔震机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震机构。 背景技术 隔震是建筑物抗震的先进技术,在日本得以广泛应用,我国也得到长足发 展,而隔震沟是隔震建筑发挥隔震效果的重要构造,隔震沟的空间是建筑物在 地震时可以水平移动的范围,隔震沟盖板在平时起到覆盖的作用,地震时又不 能影响建筑物的位移。 常规的隔震沟盖板采用滑动支座式,只适用于建筑物室内、外有高差的场 合,支座一旦受阻失效,将导致隔震功能不能完全发挥,给建筑物带来危险, 即便不失效,由于盖板在地面错动,可能对逃生人群带来伤害,且多数隔震沟 盖板为钢筋混凝土,与主体现浇为一体,修复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隔震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震机构,包括缓冲 复位机构和盖板,缓冲复位机构包括反力墩、基础和隔震沟,主体结构位于基 础的上部,且主体结构与基础之间设有隔震垫,盖板的底部呈圆弧形且两端分 别与反力墩和主体结构的顶部粘合。 作为优选,盖板的两端分别与反力墩和主体结构的顶部的粘合处填充有沥 青麻丝填充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适用于隔震沟两侧无高差的建筑,节能环保,且盖板 的底部为圆弧外形,地震时建筑物的移动将自然使盖板上移,地面无错动,建 筑反向移动时盖板将落入隔震沟内,同样不会影响建筑物的抗震平移,震后仍 可重复使用。工业化生产,外形美观,易于更换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一种隔震机构,包括缓冲复位机构和盖板6,缓冲复位机构包括 反力墩1、基础4和隔震沟5,主体结构2位于基础4的上部,且主体结构2与基础4 之间设有隔震垫3,盖板6的底部呈圆弧形且两端分别与反力墩1和主体结构2的 顶部粘合。盖板6的两端分别与反力墩1和主体结构2的顶部的粘合处填充有沥青 麻丝填充层。 本发明适用于隔震沟5两侧无高差的建筑,节能环保,且盖板6的底部为圆 弧外形,地震时建筑物的移动将自然使盖板6上移,地面无错动,建筑反向移动 时盖板6将落入隔震沟5内,同样不会影响建筑物的抗震平移,震后仍可重复使 用。工业化生产,外形美观,易于更换维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震机构。
背景技术
隔震是建筑物抗震的先进技术,在日本得以广泛应用,我国也得到长足发 展,而隔震沟是隔震建筑发挥隔震效果的重要构造,隔震沟的空间是建筑物在 地震时可以水平移动的范围,隔震沟盖板在平时起到覆盖的作用,地震时又不 能影响建筑物的位移。
常规的隔震沟盖板采用滑动支座式,只适用于建筑物室内、外有高差的场 合,支座一旦受阻失效,将导致隔震功能不能完全发挥,给建筑物带来危险, 即便不失效,由于盖板在地面错动,可能对逃生人群带来伤害,且多数隔震沟 盖板为钢筋混凝土,与主体现浇为一体,修复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隔震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震机构,包括缓冲 复位机构和盖板,缓冲复位机构包括反力墩、基础和隔震沟,主体结构位于基 础的上部,且主体结构与基础之间设有隔震垫,盖板的底部呈圆弧形且两端分 别与反力墩和主体结构的顶部粘合。
作为优选,盖板的两端分别与反力墩和主体结构的顶部的粘合处填充有沥 青麻丝填充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适用于隔震沟两侧无高差的建筑,节能环保,且盖板 的底部为圆弧外形,地震时建筑物的移动将自然使盖板上移,地面无错动,建 筑反向移动时盖板将落入隔震沟内,同样不会影响建筑物的抗震平移,震后仍 可重复使用。工业化生产,外形美观,易于更换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一种隔震机构,包括缓冲复位机构和盖板6,缓冲复位机构包括 反力墩1、基础4和隔震沟5,主体结构2位于基础4的上部,且主体结构2与基础4 之间设有隔震垫3,盖板6的底部呈圆弧形且两端分别与反力墩1和主体结构2的 顶部粘合。盖板6的两端分别与反力墩1和主体结构2的顶部的粘合处填充有沥青 麻丝填充层。
本发明适用于隔震沟5两侧无高差的建筑,节能环保,且盖板6的底部为圆 弧外形,地震时建筑物的移动将自然使盖板6上移,地面无错动,建筑反向移动 时盖板6将落入隔震沟5内,同样不会影响建筑物的抗震平移,震后仍可重复使 用。工业化生产,外形美观,易于更换维修。
《一种隔震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隔震机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震机构,包括缓冲复位机构和盖板,缓冲复位机构包括反力墩、基础和隔震沟,主体结构位于基础的上部,且主体结构与基础之间设有隔震垫,盖板的底部呈圆弧形且两端分别与反力墩和主体结构的顶部粘合。本发明适用于隔震沟两侧无高差的建筑,节能环保,震后仍可重复使用,工业化生产,外形美观,易于更换维修。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