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63727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59495.4

申请日:

2015.05.20

公开号:

CN104890690A

公开日:

2015.09.0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61D 25/0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66111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锦宏东路88号变更后:266111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锦宏东路88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1D 25/00申请日:20150520|||公开

IPC分类号:

B61D25/00; E06B3/36; E06B9/06

主分类号:

B61D25/00

申请人: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爱莲; 张方涛; 王姣; 鄢桂珍; 陶桂东; 万国强

地址:

266111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锦宏东路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代理人:

郝瑞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动车组车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包括安装于车体上的外框,所述外框内安装有活扇窗;所述活扇窗的一端与所述外框铰接,所述活扇窗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外框的活扇把手。本发明通过采用可开启的活扇窗,活扇窗能够旋转180度,开启后不占用车内空间,可以实现通风或逃生;防护网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确保通风状态下车内外的安全,防止乘客投掷异物,影响邻线车辆安全,同时确保乘客的安全;活扇窗定位装置实现了对活扇窗的定位;活扇窗采用双道密封胶条密封的方式,窗锁锁闭时伴有微压紧功能,双层或多层密封胶条可以确保内框与外框、即活扇窗与外框的密封性,满足使用要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车体(1)上的外框(2),所述外框(2)内安装有活扇窗;所述活扇窗的一端与所述外框(2)铰接,所述活扇窗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外框(2)的活扇把手(5)。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网(9),所述防护网(9)与所述外框(2)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护网(9)用于在活扇窗开启后连接于所述外框(2)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扇窗包括内框(3)和设置于所述内框(3)上的活扇玻璃(4),所述内框(3)与所述外框(2)相配合。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3)与所述外框(2)的相接面为台阶面,在所述内框(3)上且位于所述台阶面上设有至少两根密封胶条(8),每根所述密封胶条(8)均为绕所述内框(3)设置的闭合密封圈。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3)通过铰链(6)与所述外框(2)铰接。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9)上设有开启把手(11)和用于与所述外框(2)连接的窗锁(10)。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9)上还设有活扇定位装置(12);所述活扇定位装置(12)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网(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框(3)可拆卸连接,所述活扇定位装置(12)用于对处于开启状态的活扇窗进行固定。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3)上设有装饰扣条(7)。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9)为不锈钢材质。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外框(2)内的固定窗,所述固定窗与所述活扇窗水平分布。

说明书

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车组车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
背景技术
动车组属于高速运行的列车,时速可达300公里以上,为保证乘客的舒适性,现有动车组客室均为气密构造的固定窗,当列车供电或空调故障时,须通过开启车门完成客室通风。而车门的开启影响列车牵引,且由于开门运行存在安全隐患,无法进行开门运行。比如若空调系统发生故障时,只需通风机可,但车窗封闭,车门开启后动车组无法继续运行。因此急需一种既能实现通风换气,又不影响动车组继续运行的车窗。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现有动车组车窗封闭,发生故障时只能通过开启车门的方式进行换气,且开启车门后动车组无法继续运行,无法实现在动车组运行过程中进行通风换气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包括安装于车体上的外框,所述外框内安装有活扇窗;所述活扇窗的一端与所述外框铰接,所述活扇窗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外框的活扇把手。
其中,还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与所述外框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护网用于在活扇窗开启后连接于所述外框内。
其中,所述活扇窗包括内框和设置于所述内框上的活扇玻璃,所 述内框与所述外框相配合。
其中,所述内框与所述外框的相接面为台阶面,在所述内框上且位于所述台阶面上设有至少两根密封胶条,每根所述密封胶条均为绕所述内框设置的闭合密封圈。
其中,所述内框通过铰链与所述外框铰接。
其中,所述防护网上设有开启把手和用于与所述外框连接的窗锁。
其中,所述防护网上还设有活扇定位装置;所述活扇定位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网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框可拆卸连接,所述活扇定位装置用于对处于开启状态的活扇窗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内框上设有装饰扣条。
其中,所述防护网为不锈钢材质。
其中,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外框内的固定窗,所述固定窗与所述活扇窗水平分布。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通过采用可开启的活扇窗,活扇窗能够旋转180度,开启后不占用车内空间,可以实现通风或逃生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的使用状态图(活扇窗关闭);
图2是本发明所述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的使用状态图(活扇窗开启);
图3是本发明所述活扇窗与外框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车体;2、外框;3、内框;4、活扇玻璃;5、活扇把手;6、铰链;7、装饰扣条;8、密封胶条;9、防护网;10、窗锁;11、开启把手;12、活扇定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一种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包括安装于车体1上的外框2,所述外框2内安装有活扇窗;所述活扇窗的一端与所述外框2铰接,所述活扇窗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外框2的活扇把手5。活扇把手5可以旋转,通过旋转活扇把手5实现活扇窗与外框2的配合状态的切换,进而实现活扇窗的开启与关闭。优选的,活扇窗向车内开启,可以实现180度开启,操作方便。该结构可以实现车内外的隔离与通风状态的切换,可以在需要时打开活扇窗进行通风,亦可实现通风状态的低速运行。列车正常运营时,活扇窗处于常闭状态,保持车厢气密;当供电或空调故障时,开启活扇窗,实现自然通风。该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具有安全、可靠,满足整车气密,兼顾乘客舒适性,并可作为紧急逃生用等多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外框2内的固定窗,所述固定窗与所述活扇窗水平分布;可以理解为将现有的全封闭式车床分隔为活扇窗和固定窗两部分,窗体总面积不变,不会影响车身的整体布局。
为避免外界环境中的异物落入车内,本发明还包括防护网9,所述防护网9与所述外框2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护网9用于在活扇窗开启后连接于所述外框2内,防护网9优选为不锈钢材质。所述防护网9上设有开启把手11和用于与所述外框2连接的窗锁10。防护网9一般存放于备品柜,应急情况下,打开活扇窗,通过窗锁10将防护网9与预留在外框2上的锁口连接,将防护网9固定在活扇窗开启处,防止乘客投掷异物,影响邻线车辆安全,同时确保乘客的安全。即在活扇窗开启后,将防护网9安装于原来安装活扇窗的外框2处,既可以实现通风,又能防止异物意外飞入,保护乘客的安全,并能防止乘客向外投掷异物。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活扇窗包括内框3和设置于所述内框3上的活扇玻璃4,所述内框3与所述外框2相配合。活扇玻璃4优选为双层玻璃结构,以确保安全、隔音。内框3即为活扇玻璃4的边框。所述内框3与所述外框2的相接面为台阶面,在所述内框3上且位于所述台阶面上设有至少两根密封胶条8,每根所述密封胶条8均为绕所述内框3设置的闭合密封圈。为保证活扇窗关闭时,外框2与内框3之间的密封性,一个台阶面上设有一个由密封胶条8组成的、闭合密封圈,密封胶条8至少设置两个,实现多层密封防护;密封胶条8的设置使得活扇窗处于微压紧状态,确保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对开启状态的活扇窗进行固定,防止其自行旋转,所述防护网9上还设有活扇定位装置12;所述活扇定位装置12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网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框3可拆卸连接,所述活扇定位装置12用于对处于开启状态的活扇窗进行固定。 固定后,活扇窗恰好处于固定窗的内侧,且与固定窗相平行,避免占用车内空间,同时可以避免活扇窗转动碰到行李或乘客,保证安全。
优选的,所述内框3通过铰链6与所述外框2铰接。铰链6的固定端位于外框2上,转动端位于内框3上,内框3与转动端通过螺栓连接,为避免螺栓外露影响美观,所述内框3上设有装饰扣条7,以便将螺栓遮挡起来。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2与车体1之间设有车外密封胶层,确保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整体安装牢固。
正常行驶时,活扇窗处于关闭状态,车内处于密封状态,防护网9放置于备品箱内。当发生意外需要逃生时,旋转活扇把手5,打开活扇窗逃生。当空调系统发生故障,需要通风时,旋转活扇把手5打开活扇窗,并将其旋转180度,至与固定窗平行的状态;取出防护网9,将防护网9放至外框2内,并通过窗锁10与外框2连接,然后将活扇固定装置与活扇窗连接,实现活扇窗的固定和定位;这样既可实现通风,又可以防止异物飞出或飞入,保证安全。通风结束后,松开活扇固定装置与活扇窗的连接,抓住开启把手11,打开窗锁10,取下防护网9放回备品箱,关闭活扇窗既可。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采用可开启的活扇窗,活扇窗能够旋转180度,开启后不占用车内空间,可以实现通风或逃生;防护网9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确保通风状态下车内外的安全,防止乘客投掷异物,影响邻线车辆安全,同时确保乘客的安全;活扇窗定位装置设置于防护网9上,既实现了安全防护,又实现了对活扇窗的定位,活扇窗定位装置不占用车内空间,防护网9拆下后活扇窗定位装置也一并移走,日常行驶不会对乘客造成影响;活扇窗采用双道密封胶条8密封的方式,窗锁10锁闭时伴有微压紧功能,双层或多层密封胶条8可以确保内框3与外框2、即活扇窗与外框2的密封性,满足使用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动车组车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车组车侧气密通风窗,包括安装于车体上的外框,所述外框内安装有活扇窗;所述活扇窗的一端与所述外框铰接,所述活扇窗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外框的活扇把手。本发明通过采用可开启的活扇窗,活扇窗能够旋转180度,开启后不占用车内空间,可以实现通风或逃生;防护网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确保通风状态下车内外的安全,防止乘客投掷异物,影响邻线车辆安全,同时确保乘客的安全;活扇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铁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