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海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及其操作系统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近海水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领域, 具体的说是一种近海富营养化 评价模型及其操作系统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富营养化破坏了水域的生态平衡, 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结构的改变和功能的退 化, 并引起赤潮的暴发。 河口和近海富营养化是困扰世界沿海国家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作为我国第一大河口, 长江口是我国近海水生动物最重要的产卵场、 育肥场和栖息地。但 是, 随着近年来长江流域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长江口富营养化也日趋严重, 已经成 为我国有害赤潮的高发区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口的生态环境, 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 等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客观地评价长江口的富营养化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近海水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存在差异, 目前国际上没有近海富营养化评价 的统一标准。现有的近海富营养化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淡水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如 2005
年 24 卷 3 期 《海洋环境科学》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富营养化现状及变化趋势” 一文中, 主 要评价方法包括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 采用氮、 磷营养盐和化学需氧量等水质指 标。但是, 由于长江口水域不同区域对营养盐丰富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例如 2006 年 563 卷 1期 《Hydrobiologia》 中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utrophic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Changjiang)Estuary and the adjacent East China Sea, China” 一文中 指出, 口门浑浊区丰富的营养盐并未导致严重的富营养化症状出现, 而浑浊区以东水域的 营养盐浓度相对较低, 却出现了明显的富营养化症状, 因此, 仅依靠营养盐等水质指标难以 客观的评价长江口水域的富营养化。为此, 研究者在 2008 年 19 卷 1 期 《水科学进展》 和 2007 年 31 卷 11 期 《海洋科学》 中分别撰文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和 《利用模糊综合方法评价长江口海水富营养化水平》 , 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 型方法对长江口海域富营养化进行评价, 增加了表层水体浮游植物叶绿素 a 和溶解氧等作 为评价指标。 但是,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主要症状是底层水体的缺氧, 而不是表层水体的溶解 氧。 因此, 上述方法中对一些指示富营养化程度的关键的响应指标考虑较少, 导致难以客观 地评价该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在富营养化评价中, 对富营养化程度的关键响应指标考虑较少等不 足之处,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综合、 客观地评价该水域的富营养化程 度的近海富营养化评价模型及其操作系统构建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本发明一种我国近海富营养化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确定我国近海水域各类反映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指标, 依据各评价指标的历史数 据、 当前数据和我国海水水质标准, 设置目标水域评价指标的阈值和范围, 确定富营养化各指标评价标准 ;
根据目标水域的水文、 理化和生物特点, 将目标水域划分为不同区域 ;
利用上述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以及目标水域的不同区域构建目标水域富营养化评 价的水质状态模块 ;
利用上述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以及目标水域的不同区域构建目标水域富营养化评 价的生态响应模块 ;
通过上述水质状态模块和生态响应模块构建目标水域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模块, 实 现我国近海富营养化评价模型的构建。
所述各类反映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指标包括 : 水质状态模块中的溶解无机氮、 磷 酸盐、 化学耗氧量 ; 直接响应评价指标中的浮游植物叶绿素 a、 甲藻细胞丰度比例和大藻问 题; 间接响应评价指标中的有毒有害藻华和底层水体溶解氧。
所述构建目标水域富营养化评价的水质状态模块包括以下步骤 :
根据水质状态评价指标的浓度值、 空间覆盖率和该浓度值的出现频率, 确定各水 质状态评价指标的得分 ;
根据各水质状态评价指标的得分确定水质状态的表达水平, 每个区域水质状态的 表达水平为各评价指标得分的平均值 ;
全水域水质状态的表达水平按以下步骤确定 : (1) 每一个评价指标的水平 (S), ( 某区域面积 / 目标水域总面积 * 该区域得分 ), n 为目标水域分区数 ; (2) 全水域的状态表达水平 (P), p 为评价指标的个数 ;根据计算的表达水平, 确定水质状态模块的等级。
所述构建目标水域富营养化评价的生态响应模块包括以下步骤 :
直接响应评价 : 根据各直接生态响应指标的浓度值或问题状况、 空间覆盖率和该 浓度值或问题状况的出现频率, 确定直接响应评价指标的得分, 每个区域的直接响应表达 水平为多个评价指标得分的平均值, 全水域的直接响应表达水平按以下步骤确定 :
(1) 每一个直接响应评价指标的水平 (S) :
( 某区域面积 / 目标水域总面积 * 该区域得分 ), n 为目标水域分区数 ; (2) 全水域的响应表达水平 (P), p 为评价指标的个数 ;间接响应评价 : 根据各间接生态响应指标的浓度值或问题状况、 空间覆盖率和该 浓度值或问题状况的出现频率, 确定间接响应各评价指标的得分, 每个区域的间接响应表 达水平为多个评价指标得分的最高值, 其中全水域的间接响应表达水平按以下步骤确定 :
(1) 每一个间接响应评价指标的表达水平 (S) :
( 某区域面积 / 目标水域总面积 * 该区域得分 ), n 为目标水域分区数 ;(2) 全水域的间接响应表达水 : 采用每个间接响应表达水平中的最大值 ;
生态响应模块 : 依据计算的直接响应表达水平和间接响应表达水平, 确定生态系 统响应模块的等级。所述构建目标水域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模块 :
根据上述确定的水质状态模块和生态系统响应模块等级数据, 建立富营养化综合 评价表, 确定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等级。
本发明一种我国近海富营养化评价模型操作系统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系统登录 : 用户向系统管理部门申请接受用户名称、 接受用户密码及接受用户登 录操作 ;
系统设置 : 进行数据初始化操作 ;
基本信息录入 : 进行区域概况录入和区域信息管理操作 ;
参数管理 : 进行水质状态录入、 水质参数管理、 生态响应录入以及生态参数管理操 作;
评价结果 : 进行评价参数得分及综合评价结果操作 ;
系统退出 : 结束本次操作。
所述基本信息录入过程如下 :
用户点击界面上的区域概况按钮, 或者基本信息栏下的区域概况录入 ;
用户输入经度、 纬度、 各区域面积。
点击基本信息栏下区域信息管理进入区域信息管理窗口 ; 浏览输入的区域信息 ; 否则重新添加, 回到区域概况录入步骤 ; 所述参数管理包括水质参数管理和生态参数管理, 其中水质参数管理的实现过程如下 : 确认输入的区域信息无误后,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上的水质状态按钮, 或者设 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参数管理栏下的水质状态录入按钮, 进入水质状态录入窗口
系统默认进入相应水质状态录入窗口,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的口门内、 浑浊区、 口外近海按钮, 分别进入口门内、 浑浊区、 口外近海水质状态录入窗口进行水质状态录入 ;
录入完成后, 如果确认添加, 则分别进入口门内、 浑浊区、 以及口外近海水质状态 录入窗口所对应的水质参数管理窗口 ;
否则回到水质录入步骤重新进行水质状态录入。
所述水质参数管理窗口允许用户浏览输入的水质参数包括评价人姓名、 溶解无机 氮值、 溶解无机氮覆盖率、 溶解无机氮频率、 活性磷酸盐值、 活性磷酸盐覆盖率、 活性磷酸盐 频率、 化学耗氧量值、 化学耗氧量覆盖率、 化学耗氧量频率。
如果水质参数有误,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修改按钮, 进入修改口门内水质状态参数 窗口 ;
修改完毕后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确认按钮, 系统会提示操作成功信息, 设置允许用 户点击确定, 再次返回相应的水质参数管理窗口。
如果水质参数无误,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 “放弃修改返回” 按钮, 直接返回水质参数 管理窗口。
输入水质状态前,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水质状态录入窗口中的功能说明, 或详细查 看界面上的说明, 查看关于各水质状态的说明。
所述参数管理中的生态参数管理实现过程如下 :
确认水质参数无误后,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上方生态响应按钮, 或者界面左侧
的参数管理栏下的生态响应录入按钮, 分别进入口门内、 浑浊区、 口外近海生态响应录入窗 口进行生态响应录入 ;
输入完毕后, 如果确认添加, 则分别进入口门内、 浑浊区、 以及口外近海生态响应 录入窗口所对应的生态参数管理窗口 ;
否则回到生态响应录入步骤重新进行生态响应录入。
如果生态响应参数有误,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修改按钮, 进入修改生态响应参数窗 口;
修改完毕后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确认按钮, 系统会提示生态响应参数修改成功的信 息,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确定, 再次返回生态响应参数管理窗口。
如果生态响应参数无误,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放弃修改返回按钮, 直接返回生态响 应参数管理相应的窗口。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确认, 或者直接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 “参数管理栏下的生态 参数管理按钮, 进入生态响应参数管理窗口, 设置允许用户浏览输入的生态响应参数。
所述评价参数得分及综合评价结果操作过程如下 :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评价结果栏下的评价参数得分按钮, 分别进入各评价参数 得分 - 口门内、 浑浊区、 口外近海窗口。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的口门内、 浑浊区、 口外近海 按钮, 分别进入口门内、 浑浊区、 口外近海各评价参数得分窗口。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各评价参数得分的功能说明, 或者详细查看界面上的说明, 查 看关于各评价参数得分的说明。
得分分别用 0、 0.25、 0.5、 0.75、 1 表示, 表示程度从低到高。
输入生态响应信息前,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生态响应录入的功能说明, 或者详细查 看界面上的说明, 查看关于各生态响应参数的说明。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左侧评价结果栏下的综合评价结果按钮, 进入富营养化综 合评价结果 ;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的口门内、 浑浊区、 口外近海、 全水域按钮, 分别进入口 门内、 浑浊区、 口外近海、 全水域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结果窗口。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
本发明针对我国近海特点, 选择反映富营养化程度的水质和生态响应等评价指 标, 依据各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 当前数据和海水水质标准, 设置各评价指标的阈值和范 围, 确定目标水域的富营养化评价的标准, 将各评价指标和标准整合, 运用逐步逻辑决策方 法, 同时在 ASP 环境下运用 VBScript 开发语言构建了模型的软件系统, 通过后台运算, 提高 了富营养化评价的运算效率, 使我国近海富营养化评价整体化、 规范化、 标准化, 使非专业 人士在该系统的帮助下能够从事相关的环境管理工作, 实现了我国近海水域富营养化评价 的普适化。 附图说明
图 1 为生态响应评价因子组合矩阵标准判别表 ; 图 2 为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评价系统界面 ; 图 3 为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评价系统区域概况录入界面 ; 图 4 为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评价系统水质状态录入界面 ;图 5 为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评价系统生态响应录入界面 ; 图 6 为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评价系统评价参数得分界面 ; 图 7 为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评价系统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界面 ; 图 8 为本发明操作方法中系统登录及系统设置流程图 ; 图 9 为本发明操作方法中参数管理流程图 ; 图 10 为本发明操作方法中基本信息录入流程图 ; 图 11 为本发明操作方法中评价结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长江口水域 2006 年的监测数据, 进一步说明本发 明。
(1) 构建目标水域各评价指标及标准 :
根据目标水域特点, 选择反映富营养化程度的水质状态和生态响应等模块, 在此 基础上构建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模型。水质状态模块中的评价指标包括溶解无机氮、 磷酸盐 和化学耗氧量, 生态响应模块中的评价指标包括直接响应评价指标 ( 即浮游植物叶绿素 a、 甲藻细胞丰度比例和大藻问题 ) 和间接响应评价指标 ( 即有毒有害藻华和底层水体溶解 氧 )。 依据各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 当前数据和我国海水水质标准, 设置目标水域评价 指标的阈值和范围, 见表 1。
表 1 长江口富营养化各指标评价阈值和范围
(2) 评价范围分区
根据长江口水域特点水文、 理化和生物特点, 将长江口水域划分为口门内、 浑浊 区、 口外近海。口门内指 122° E 以西区域, 浑浊区指 122° E ~ 122.3° E 区域, 口外近海 指 122.3° E 以东区域。
(3) 构建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评价的水质状态模块
依据各评价指标的浓度值、 空间覆盖率和该浓度值的出现频率, 确定各评价指标 的逻辑决策得分表, 见表 2 ~ 4。
表 2 水质指标 ( 溶解无机氮 ) 逻辑决策得分表
表 3 水质指标 ( 磷酸盐 ) 逻辑决策得分表
表 4 水质指标 ( 化学耗氧量 ) 逻辑决策得分表
根据溶解无机氮, 磷酸盐, 化学耗氧量等累积百分数为 90%所对应的浓度值、 空间 覆盖率和出现频率, 依据表 2 ~ 4, 确定长江口各水质状态评价指标的得分, 见表 5。
表 5 长江口 2006 年水质状态评价指标得分
根据各水质状态评价指标的得分, 计算水质状态的表达水平。每个区域水质状态 的表达水平为各评价指标得分的平均值。
全水域水质状态的表达水平按以下步骤确定 :
(a) 每一个评价指标的水平 (S),
( 某区域面积 / 目标水域总面积 * 该区域得分 ), n 为目标水域分区数 ; (b) 全水域的状态表达水平 (P), p 为评价指标的个数。了根据上述公式, 计算水质状态的表达水平, 依据水质状态等级表 ( 见表 6), 确定 2006 年长江口不同区 域和全水域水质状态模块的等级, 见表 7。
表 6 水质状态等级表
表 7 长江口 2006 年水质状态水平和等级
(4) 构建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评价的生态响应模块
①直接响应评价方法
依据直接响应评价指标的浓度值、 空间覆盖率和该浓度值的出现频率, 确定各直 接响应评价指标的逻辑决策得分表, 见表 8 ~ 10。
表 8 直接响应指标 ( 叶绿素 a) 逻辑决策得分表
表 9 直接响应指标 ( 甲藻细胞丰度比例 ) 逻辑决策得分表
表 10 直接响应指标 ( 大藻问题 ) 逻辑决策得分表
根据直接响应指标逻辑决策得分表 ( 表 8 ~ 10), 利用长江口 2006 年浮游植物叶 绿素 a、 甲藻细胞丰度比例和大藻问题的累积百分数为 90%所对应的浓度值或问题状况、 空间覆盖率和出现频率, 确定直接响应各评价指标的得分, 见表 15。
表 11 长江口 2006 年直接响应评价指标得分
确定各直接响应评价指标的得分后, 计算直接响应的表达水平。每个区域的直接 响应表达水平为多个评价指标得分的平均值, 全水域的直接响应表达水平按以下步骤确 定:
(a) 每一个直接响应评价指标的水平 (S),
( 某区域面积 / 目标水域总面积 * 该区域得分 ), n 为目标水域分区数 ; (b) 全水域的响应表达水平 (P), p 为评价指标的个数。②间接响应评价方法
依据各评价指标的浓度值、 空间覆盖率和该浓度值的出现频率, 确定各评价指标 的逻辑决策得分表, 见表 12 ~ 13。
表 12 间接响应指标 ( 溶解氧 ) 逻辑决策得分表
表 13 间接响应指标 ( 有毒有害藻华 ) 逻辑决策得分表
根据间接响应指标逻辑决策得分表 ( 表 12 ~ 13), 确定 2006 年长江口有毒有害藻 华的问题状况和底层水体溶解氧累积百分数为 10%所对应的浓度值、 空间覆盖率和出现频 率确定间接响应各评价指标的得分, 见表 14、 15。
表 14 长江口 2006 年间接响应评价指标 ( 溶解氧 ) 得分
表 15 长江口 2006 年间接生态响应指标 ( 有毒有害藻华 ) 得分确定间接响应各评价指标的得分后, 计算间接响应的表达水平。每个区域的间接 响应表达水平为多个评价指标得分的最高值, 其中全水域的间接响应表达水平按以下步骤 确定 :
(a) 每一个间接响应评价指标的表达水平 (S),
( 某区域面积 / 目标水域总面积 * 该区域得分 ), n 为目标水域分区数 ; (b) 全水域的间接响应表达水平 : 采用每个间接响应表达水平中的最大值。 ③生态系统响应评价根据公式计算各评价指标的表达水平后, 依据直接和间接生态响应等级表 ( 见表 16) 和图 1, 确定长江口各区域和全水域水质状态模块的等级, 见表 17。
表 16 直接和间接生态响应等级表
表 17 长江口 2006 年生态响应评价等级(5) 构建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模块
根据上述确定的水质状态模块和生态系统响应模块等级数据, 建立富营养化综合 评价表, 确定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等级。
表 18 富营养化综合评价表
根据富营养化综合评价表 ( 表 18), 确定 2006 年长江口全水域最终的富营养化等 级为 4, 见表 19。
表 19 长江口 2006 年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等级
我国近海富营养化评价模型操作系统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系统登录 : 用户向系统管理部门申请 “接受用户名称” 、 “接受用户密码” 及接受用 户登录操作 ;
系统设置 : 进行数据初始化操作 ;
基本信息录入 : 进行区域概况录入和区域信息管理操作 ;
参数管理 : 进行水质状态录入、 水质参数管理、 生态响应录入以及生态参数管理操 作;
评价结果 : 进行评价参数得分及综合评价结果操作 ;
系统退出 : 结束本次操作。
所述系统登录包括接受用户向系统管理部门申请接受用户名称及接受用户密码 及接受用户登录 ; 系统设置 ; 包括用户密码修改和数据初始化。具体过程如图 8 所示, 用户 向系统管理部门申请用户名及密码后, 系统登录, 并进行系统设置 ;
如果修改密码, 需重新登录。登录后界面如图 2 所示。
所述基本信息录入包括区域概况录入, 如图 3、 10 所示 ( 内容一定要与图对应 ), 过 程如下 :
接受用户点击界面上的 “区域概况” 按钮, 或者界面左侧基本信息栏下的区域概况 录入 ; 接受用户进行区域概况录入 ;
接受用户输入经度、 纬度 ( 单位 : 度 )、 口门内面积、 浑浊区面积、 口外近海面积 ; ( 单位 : 平方公里 )。
接受点击界面左侧基本信息栏下区域信息管理进入 “区域信息管理” 窗口 ; 接受用 户浏览输入的区域信息 ;
否则重新添加, 回到区域概况录入步骤。
所述参数管理包括水质参数管理和生态参数管理, 其中水质参数管理的实现过程 如下 : ( 如图 4、 图 9 所示 )
确认输入的区域信息无误后,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上的 “水质状态” 按钮, 或者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左侧 “参数管理” 栏下的 “水质状态录入” 按钮, 进入 “水质状态录入” 窗口 ;
系统默认进入相应水质状态录入窗口,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右下方的 “口门 内” 、 “浑浊区” 、 “口外近海” 按钮, 分别进入 “口门内” 、 “浑浊区” 、 “口外近海” 水质状态录入
窗口进行水质状态录入 ;
录入完成后, 如果确认添加, 则分别进入 “口门内” 、 “浑浊区” 、 以及 “口外近海” 水 质状态录入窗口所对应的 “水质参数管理” 窗口 ;
否则回到水质录入步骤重新进行水质状态录入。
如果水质参数有误,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 “修改” 按钮, 进入 “修改口门内水质状态参 数” 窗口 ;
修改完毕后设置允许用户点击 “确认” 按钮, 系统会提示 “水质参数修改成功” 修 改操作成功信息,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 “确定” , 再次返回相应的 “水质参数管理” 窗口。
如果水质参数无误,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 “放弃修改返回” 按钮, 直接返回 “水质参数 管理” ( 口门内 ) 窗口 ; 浑浊区、 口外近海的水质参数录入与管理的操作步骤与口门内一致。
输入水质状态前,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 “水质状态录入”——“口门内” 右侧红色中 的 “功能说明” , 或详细查看界面右上方的说明, 查看关于各水质状态的说明。
在实际操作中, 系统默认进入 “口门内” 水质状态录入窗口, 接受用户点击界面右 下方的 “口门内” 、 “浑浊区” 、 “口外近海” 按钮, 分别进入 “口门内” 、 “浑浊区” 、 “口外近海” 水质状态录入窗口。 所述事件包括 i 各参数的评价值是累积百分数达到 90%时所对应的浓 度。 ii 空间覆盖率是达到和超过评价值的站位占全部站位的百分数。 所述事件及步骤包括 输入溶解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 化学耗氧量, 以上三个参量所述事件及步骤包括数值 ( 单位 mg/l)、 空间覆盖率、 频率。接受用户点击界面左侧 “参数管理” 栏下的 “水质参数管理” 按 钮, 进入 “水质参数管理” ( 口门内 ) 窗口, 接受用户浏览输入的水质参数 ( 口门内 )。所述 事件包括评价人姓名、 溶解无机氮值、 溶解无机氮覆盖率、 溶解无机氮频率、 活性磷酸盐值、 活性磷酸盐覆盖率、 活性磷酸盐频率、 化学耗氧量值、 化学耗氧量覆盖率、 化学耗氧量频率、 修改、 删除。
所述参数管理中的生态参数管理实现过程如下 :
确认水质参数无误后,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上方 “生态响应” 按钮, 或者界面左 侧的 “参数管理” 栏下的 “生态响应录入” 按钮, 分别进入 “口门内” 、 “浑浊区” 、 “口外近海” 生态响应录入窗口进行生态响应录入 ;
输入完毕后, 如果确认添加, 则分别进入 “口门内” 、 “浑浊区” 、 以及 “口外近海” 生 态响应录入窗口所对应的 “生态参数管理” 窗口 ;
否则回到生态响应录入步骤重新进行生态响应录入, 如图 5、 9 所示。
如果生态响应参数有误,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 “修改” 按钮, 进入 “修改口门内生态响 应参数” 窗口 ;
修改完毕后设置允许用户点击 “确认” 按钮, 系统会提示生态响应参数修改成功的 信息,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 “确定” , 再次返回 “生态响应参数管理” ( 口门内 ) 窗口。
如果生态响应参数无误,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 “放弃修改返回” 按钮, 直接返回 “生态 显影参数管理” ( 口门内 ) 相应的窗口。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 “确认” , 或者直接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左侧 “参数管理” 栏下 的 “生态参数管理” 按钮, 进入 “生态响应参数管理” ( 口门内 ) 窗口, 设置允许用户浏览输 入的生态响应参数 ( 口门内 )。
生态响应录入及生态参数管理包括 i 浮游植物多样性用 Shannon-Wiener 指数表示。ii 叶绿素 a 和甲藻细胞丰度比例的评价值是累积百分数达到 90%时所对应的浓度, 底 层海水溶解氧和浮游植物多样性的评价值是累积百分数达到 10%时所对应的数值。iii 空 间覆盖率是达到和超过评价值的站位占全部站位的百分数。iii 有毒有害赤潮的次数和规 模是每季节长江口水域赤潮发生的次数和平均单次赤潮发生的面积。 所述事件包括直接响 应和间接响应。直接响应事件所述事件包括叶绿素 a、 甲藻细胞丰度比、 大藻。叶绿素 a、 甲 藻细胞丰度比所述事件及步骤包括数值 ( 单位 mg/l)、 空间覆盖率、 频率。大藻所述事件及 步骤包括问题状况、 空间覆盖率、 频率。间接响应所述事件包括底层海水溶解氧、 有毒后害 赤潮, 底层海水溶解氧所述事件及步骤包括数值 ( 单位 mg/l)、 空间覆盖率、 频率, 有毒有害 赤潮所述事件及步骤包括问题状况、 持续时间、 频率。输入完毕后, 接受用户点击 “确认添 加” 按钮, 系统会提示 “口门内生态响应参数输入成功” 信息。接受用户点击 “确认” , 或者直 接接受用户点击界面左侧 “参数管理” 栏下的 “生态参数管理” 按钮, 进入 “生态响应参数管 理” ( 口门内 ) 窗口, 接受用户浏览输入的生态响应参数 ( 口门内 )。所述事件包括评价人 姓名、 叶绿素 a 值、 叶绿素 a 频率、 叶绿素 a 覆盖率、 甲藻丰度比例值、 甲藻丰度比例覆盖率、 甲藻丰度比例频率、 大藻问题状况、 大藻空间覆盖率、 大藻频率、 底层海水溶解氧值、 底层海 水溶解氧覆盖率、 底层海水溶解氧频率、 有毒有害赤潮问题状况、 有毒有害赤潮持续时间、 有毒有害赤潮频率、 修改、 删除。
所述评价参数得分及综合评价结果操作如图 6、 7、 11 所示, 过程如下 :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左侧 “评价结果” 栏下的 “评价参数得分” 按钮, 分别进入 “各评价参数得分” -“口门内” 、 “浑浊区” 、 “口外近海” 窗口。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右下 方的 “口门内” 、 “浑浊区” 、 “口外近海” 按钮, 分别进入 “口门内” 、 “浑浊区” 、 “口外近海” 各 评价参数得分窗口。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 “各评价参数得分” -“口门内” 右侧红色的 “功能说明” , 或者详 细查看界面右上方的说明, 查看关于各评价参数得分的说明。
得分分别用 0、 0.25、 0.5、 0.75、 1 表示, 表示程度从低到高。
输入生态响应信息前,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 “生态响应录入”——“口门内” 右侧红 色的 “功能说明” , 或者详细查看界面右上方的说明, 查看关于各生态响应参数的说明。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左侧 “评价结果” 栏下的 “综合评价结果” 按钮, 进入 “富 营养化综合评价结果” -“口门内” 窗口 ; 设置允许用户点击界面右下方的 “口门内” 、 “浑浊 区” 、 “口外近海” 、 “全水域” 按钮, 分别进入 “口门内” 、 “浑浊区” 、 “口外近海” 、 “全水域” 富营 养化综合评价结果窗口。
评价参数得分及综合评价结果包括水质状态、 生态系统直接响应、 生态系统间接 响应。水质状态所述事件包括溶解无机氮、 活性磷酸盐、 化学耗氧量。生态系统直接响应所 述事件包括叶绿素 a、 甲藻丰度比例、 大藻。 生态系统简介响应所述事件包括溶解氧、 有毒有 害赤潮。
接受用户点击界面左侧 “评价结果” 栏下的 “综合评价结果” 按钮, 进入 “富营养化 综合评价结果” -“口门内” 窗口。户接受用户点击界面右下方的 “口门内” 、 “浑浊区” 、 “口 外近海” 、 “全水域” 按钮, 分别进入 “口门内” 、 “浑浊区” 、 “口外近海” 、 “全水域” 富营养化综 合评价结果窗口。所述事件包括评价、 等级、 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等级。评价所述事件包括水 质状态、 生态系统响应。当退出系统时, 接受用户点击界面右上角的 “安全退出” 将返回到系统登录界面。 直接关闭整个窗口, 退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