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60855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47372.4

申请日:

2013.09.27

公开号:

CN104516237A

公开日:

2015.04.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3G 15/08申请日:20130927|||公开

IPC分类号:

G03G15/08; G03G15/00

主分类号:

G03G15/08

申请人: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发明人:

吉井达彦; 村田耕治

地址:

日本国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3

代理人:

尚志峰; 汪海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调色剂容器包括:容器主体,以内部可收容调色剂的方式构成,并具有形成有用于向外部供给调色剂的供给口的调色剂输送通道;旋转部件,可旋转状设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通过进行旋转,向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刮取收容在所述容器主体的调色剂;输送部件,可旋转状设在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通过进行旋转,向所述供给口输送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内的调色剂;薄膜部件,安装在从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起到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侧的内壁,并向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区域突出;以及,段差部,设在所述内壁上,在与所述薄膜部件之间形成指定高度的空隙。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堆积在内壁上的调色剂准确地送回容器主体,并且能够向调色剂输送通道输送充足的量的调色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调色剂容器,其包括:
容器主体,以内部可收容调色剂的方式构成,并且具有调色剂输 送通道,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形成有用于向外部供给调色剂的供给 口;
旋转部件,以可旋转状设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所述旋转部件 通过进行旋转,向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刮取收容在所述容器主体的调 色剂;
输送部件,可旋转状设在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部件通 过进行旋转,向所述供给口输送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内的调色剂;
薄膜部件,安装在从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起到所述容器主体的内 部侧的内壁,并向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区域突出;以及
段差部,设在所述内壁,所述段差部在与所述薄膜部件之间形成 指定高度的空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中,
所述段差部设在所述内壁中的所述旋转部件的轴方向的至少一端 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容器,还包括:
驱动传递部,设在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轴方向的一端部,用于向 所述旋转部件传递旋转驱动力,
其中,所述段差部设在所述内壁中的与设有所述驱动传递部的一 侧相反侧的端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中,
所述内壁形成为从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向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侧 向下倾斜的形状,所述段差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大于所述内壁的其他 区域中的倾斜面的倾斜角。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中,
所述薄膜部件设在所述内壁中沿所述轴方向的整个区域。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中,
所述薄膜部件的被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内壁中的所述调色剂输送通 道侧的端部。

7.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调色剂容器;以及
图像形成部,利用从所述调色剂容器供给的调色剂,在记录介质 形成图像。

说明书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部设有旋转部件的调色剂容器以及具有该调色 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印刷纸上形成图像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 形成装置中安装有显影装置。显影装置的内部收容有包括调色剂的显 影剂。显影装置通过所述显影剂所包括的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鼓等像 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由于显影,显影装置内部的调色剂变 少。因此,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从调色剂容 器向显影装置供给调色剂。并且,所述调色剂容器构成为可装卸于图 像形成装置的方式,如果调色剂容器内的调色剂被全部消耗掉,则以 填充了调色剂的新的调色剂容器来替换。
所述调色剂容器的内部具有收容调色剂的收容室以及形成有所述 补充口的调色剂输送通道。并且,所述收容室设有搅拌调色剂的同时 向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刮取调色剂的旋转部件。并且,所述调色剂输 送通道设有向所述补充口输送调色剂的输送部件。所述旋转部件进行 旋转从而调色剂被刮取在调色剂输送通道,则输送部件向所述补充口 输送调色剂。从而,调色剂从补充口被补充到显影装置。
但是,在上述的调色剂容器中,有时调色剂附着在从所述调色剂 输送通道起到所述收容室的内壁上而堆积起来。为了抖落堆积在所述 内壁上的调色剂并将其送回所述收容室,目前,公开了具有可与旋转 的所述旋转部件接触的导向片(guide film)的调色剂补充容器(参 见专利文献1)。所述导向片安装在所述内壁上。因此,通过与所述 旋转部件的接触,导向片发生振动,通过该振动,抖落堆积在所述内 壁上的调色剂,送回收容室。
但是,在目前的调色剂补充容器中,与从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起 到所述收容室的内壁平行设置所述导向片,因此,导向片的振动难以 传递到所述内壁。并且,所述导向片妨碍由所述旋转部件刮取的调色 剂的移动,有时无法向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输送充足的调色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准确地将堆积在容器主体的内壁的调色剂 送回容器主体,并且能够向调色剂输送通道输送充足的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调色剂容器包括:容器主体,以内部可收 容调色剂的方式构成,并具有形成有用于向外部供给调色剂的供给口 的调色剂输送通道;旋转部件,可旋转状设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 通过进行旋转,向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刮取收容在所述容器主体的调 色剂;输送部件,可旋转状设在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通过进行旋 转,向所述供给口输送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内的调色剂;薄膜部件, 安装在从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起到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侧的内壁,并 向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区域突出;以及,段差部,设在所述内壁上, 在与所述薄膜部件之间形成指定高度的空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所述调色剂容 器;以及,利用从所述调色剂容器供给的调色剂在记录介质形成图像 的图像形成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准确地将堆积在容器主体的内壁上的调色剂送 回容器主体,并且,能够向调色剂输送通道输送充足的调色剂。
发明内容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 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后的形态来进行介绍。本发明内容的意图并 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 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 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 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构成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从斜上方观察调色剂容器的前面的立 体图。
图3是图2所示调色剂容器的上视图。
图4是从斜下方观察图2所示的调色剂容器的后面的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的调色剂容器的仰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的调色剂容器的主视图。
图7是图5中的主要部分的沿VII的放大图。
图8是示出了图3中的沿切割线VIII-VIII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了图3中的沿切割线IX-IX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设在图2所示的调色剂容器的薄膜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调色剂 箱)50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以图像形 成装置10设在平面上的状态(图1所示状态)为标准来定义上下方 向7。并且,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将插入调色剂容器50 的一侧为面前侧(正面侧)来定义前后方向8。并且,从面前侧(正 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来定义左右方向9。
[图像形成装置10的概略构成]
图像形成装置10是至少具有印刷功能的装置,例如是复合机。 图像形成装置10利用包括调色剂的显影剂,在薄片状的印刷纸P (记录介质)印刷图像。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并不限定于复合 机,还可以是打印机或FAX装置、复印机等具有单一功能的专用 机。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主要包括图像读取部11、原稿盖 20、ADF(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送稿器)21、图像形成部 22、操作显示部24、供纸装置25、定影装置26、调色剂容器50以 及总体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部(未图示)。这些构成要素安 装在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框架(未图示)和内部框架(未图 示)等的框体28上。
图像读取部11执行从放在接触玻璃17上的原稿读取图像数据的 图像读取处理。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部11包括读取单元12、镜子 13、14、光学透镜15以及CCD16等。读取单元12具有LED等光源 等,通过利用步进马达等马达的未图示的移动机构可在副扫描方向 (图1中的左右方向9)移动。而且,读取单元12通过所述马达朝 所述副扫描方向移动,则从所述光源向图像读取部11的接触玻璃17 照射的光沿所述副扫描方向进行扫描。通过该扫描,被原稿反射的光 反射到镜子13,并且通过镜子14引导至光学透镜15。而且,光学透 镜15收集入射的光并入射到CCD16。CCD16向所述控制部输出对应 于接收光的光量的光量数据。在所述控制部,一旦获得光照射整个区 域的光量数据,则对该光量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根据所述光量数据生 成原稿的图像数据。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以作为摄像元件使用 CCD16时为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可以以利用焦距比CCD16短的紧贴 型图像传感器(CIS:Contact Image Sensor)的读取机构来代替 CCD16构成的读取机构。
ADF21设在原稿盖20上。ADF21通过多个输送辊(未图示)依 次输送设置在原稿设置部21A的原稿,使原稿按照所述副扫描方向 的向右方向通过设定在接触玻璃17上的读取位置。在ADF21移动原 稿时,读取单元12配置在所述读取位置的下面,在该位置,读取单 元12读取移动中的原稿图像。
图像形成部22执行基于所谓的电子照相方式在印刷纸P形成图 像的图像形成处理。图像形成部22基于通过图像读取部11读取的图 像数据或者通过未图示的网络通信部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在印刷 纸P上印刷图像。例如,从个人计算机传送了印刷任务,则基于包括 在该印刷任务中的图像数据以及印刷条件,在印刷纸P上印刷图像。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部22包括感光鼓31、带电装置32、显影装置 33、转印装置35、除电装置36以及曝光装置(LSU:Laser Scanner Unit)37等。
图像形成部22一旦开始图像形成处理,则通过带电装置32,感 光鼓31的表面均匀带电。而且,从曝光装置37向感光鼓31扫描对 应于图像数据的激光。从而,感光鼓31上形成静电潜像。之后,通 过显影装置33进行显影处理,静电潜像上附着调色剂,感光鼓31上 形成调色剂像。并且,该调色剂像通过转印装置35转印到在输送通 道输送的印刷纸P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印刷纸P输送到配置在图像 形成部22的、印刷纸P输送方向的下游(图1中的右侧)的定影装 置26。
定影装置26利用热将转印在印刷纸P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该印 刷纸P上。定影装置26具有加热辊38和加压辊39。加压辊39通过 弹簧等弹性部件朝加热辊38侧施力。从而,加压辊39与加热辊38 压接。加热辊38在进行定影动作时,通过加热器加热到高温。当印 刷纸P通过定影装置26时,由于加热辊38,构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 被加热后溶解,并且通过加压辊39对印刷纸P加压。从而,通过定 影装置26调色剂定影在印刷纸P上,印刷纸P上形成图像。
[调色剂容器50的构成]
下面,参照图2~图9对调色剂容器50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另 外,在各图中,以安装在框体28时的调色剂容器50的姿势(安装姿 势)为基准,将垂直方向为上下方向7,针对框体28的插入拔出方 向为前后方向8,从框体28的前面观察时的水平方向为左右方向9。
调色剂容器50用于向显影装置33供给调色剂。如图1所示,调 色剂容器50设在框体28的上部的左侧。更加详细地,调色剂容器 50配置在显影装置33的左上方侧的曝光装置37的下方。调色剂容 器50可装卸于设在框体28的容器安装部(未图示)。调色剂容器 50被支撑为可沿前后方向8插入拔出所述容器安装部且可沿前后方 向8滑动的方式。作为调色剂容器50的滑动支撑机构,例如可适用 由轨道槽以及通过该轨道槽引导的导轨构成的轨道支撑机构。当然, 并不限定于所述轨道支撑机构,只要是以可沿前后方向8滑动的方式 支撑调色剂容器50的机构,则均可以。
如图2所示,调色剂容器50形成为在前后方向8较长的形状。 调色剂容器50具有构成调色剂容器50的框体的容器主体60、驱动 传递部106(参见图4)以及调色剂补充机构123。
容器主体60由作为下部的框体的下部壳体61和作为上面的框体 的盖体62构成。下部壳体61用于收容调色剂,形成为在前后方向8 较长的箱子状。具体地,下部壳体61通过前方侧的侧面63(第一侧 面、参见图2)以及后方侧的里面66(参见图4)区划出前后方向 8。并且,下部壳体61通过左侧的左侧面75(第二侧面、参见图2) 以及右侧的右侧面74(第三侧面、参见图4)区划出左右方向9。并 且,下部壳体61具有形成为弯曲形状的底面64,通过底面64区划 出下方侧。下部壳体61具有上面大大开放的长方形的开口部65(参 见图8)。换言之,下部壳体61的上面是开放的。下部壳体61的上 面安装有盖体62,用于覆盖开口部65。即、通过侧面63、里面66、 左侧面75、右侧面74、底面64、盖体62来区划容器主体60。具有 上述结构的容器主体60收容显影装置33进行显影处理时使用的调色 剂。另外,容器主体60并不限定于上面设有盖体62的结构,只要是 能够在内部收容调色剂的形状,则任何结构均可以。
下部壳体61是将溶解的合成树脂注入模型后射出成形(注入成 形)而形成的合成树脂产品。下部壳体61形成为所有部位的厚度均 相等的形状。换言之,下部壳体61的外壁形成为所有部分的厚度相 等状。下部壳体61的材料可以使用热塑性的合成树脂。具体地,作 为下部壳体61的材料可以使用ABS树脂或PET树脂(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或者以这些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树脂。
盖体62形成为与下部壳体61的上面对应的形状,形成为在前后 方向8较长的长方形。盖体62用于覆盖下部壳体61的开口部65 (参见图8),具有与开口部65的边缘抵接的外周部71。盖体62与 下部壳体61相同地,是通过射出成形形成的合成树脂产品。
如图4以及图5所示,下部壳体61具有多个导向部85(85A~ 85D)。导向部85设在下部壳体61的底面64。当将调色剂容器50 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的框体28时,多个导向部85沿朝向规定在框 体28的安装位置的安装方向(与前后方向8一致的方向)引导调色 剂容器50。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面64形成有在左右方向9隔开的四 个导向部85。每个导向部85分别朝垂直于底面64的方向突出,形 成为沿前后方向8延伸的较窄的轨道形状。将调色剂容器50插入框 体28,则多个导向部85的每一个插入框体28的所述容器安装部中 的轨道槽(未图示)。从而,调色剂容器50沿所述轨道槽引导到所 述安装方向。
下部壳体61的里面(又称深处)66设有销状的两个定位部件 82。定位部件82从里面66向后方突出。调色剂容器50插入到框体 28中的所述安装位置,则定位部件82插入形成在所述容器安装部的 定位孔。从而,调色剂容器50准确地安装在框体28的所述安装位 置。
如图4所示,下部壳体61的底面64设有通过非接触方式传送内 部的信息的RFID等存储部76。存储部76用于存储有关收容在调色 剂容器50的调色剂的信息。作为有关调色剂的信息的例子,例如有 调色剂容器50为未使用过的、或者未使用的调色剂容器50所包含的 调色剂的量、收容调色剂的日期、所收容的调色剂的可适用条件等。 存储部76配置在4个导向部85(85A~85D)中的、配置在内侧的 导向部85B和导向部85C夹着的区域。具体地,存储部76配置在所 述区域的后方的端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举了非接触方式的 存储部76,但是还可以适用具有接触端子等且通过接触方式传递内 部的信息的存储部,以此来代替上述存储部。
如图2所示,下部壳体61的前方侧的侧面63(第一侧面)设有 把手92。其中,侧面63是下部壳体61的较长方向的一侧侧面且在 安装于框体28时配置在前方侧的侧面。把手92是在框体28装卸调 色剂容器50时或者搬运调色剂容器50时利用用户手指抓握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92靠近与相邻于侧面63的左侧面75(第二 侧面)相对的右侧面74(第三侧面、参见图4)侧设置。换言之,把 手92设在侧面63中从左右方向9的中央位置向右侧偏移的位置、即 靠近侧面63的右端部设置。
并且,如图2以及图6所示,侧面63上设有填充口104,用于 向下部壳体61的内部填充调色剂。填充口104设在侧面63中靠近左 侧面75侧的位置。更加详细地,填充口104配置在侧面63中的左右 方向9的中央的左侧。另一方面,把手92设在与填充口104相邻的 右侧位置中靠近侧面63的右端部的位置。更加详细地,把手92设在 侧面63中填充口104的右侧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92的宽度 较宽,以便能够覆盖从侧面63的左右方向9的中央起到右端部的部 分。
容器主体60设有把持部100。把持部100由凹陷部101和防滑 部102构成。在容器主体60,靠近与侧面63相邻的左侧面75(第二 侧面)侧配置把持部100。
凹陷部101形成在容器主体60的上面、即盖体62的上面。盖体 62的左端部附近形成沿前后方向8延伸且窄浅的槽111。凹陷部101 是从槽111向右侧放大的半圆弧形状的较浅的凹部。槽111以及凹陷 部101具有共同的底面,与盖体62一体形成,以便一同连接。用户 搬运调色剂容器50时用户的手指搭在凹陷部101。尤其是,用户把 持调色剂容器50的左侧端部时,用户的大拇指搭在凹陷部101。在 本实施方式中,凹陷部101形成为其面积至少比人的大拇指的面大, 具体地,形成为半径20mm~30mm左右的圆弧形状。并且,凹陷部 101的深度形成为5mm~10mm左右,以使手指容易搭在凹陷部101。
如图2所示,在凹陷部101中左侧面75侧的端部形成阶梯状配 置了沿前后方向8延伸的三根加强肋113A构成的阶梯肋113。阶梯 肋113起到防滑部的功能,用户搭着手指时防止该手指向左侧滑动。 并且,形成为宽度比槽111更宽,从而能够起到强化肋的功能,用于 增强强度低于槽111强度的凹陷部101的强度。另外,阶梯肋113中 的加强肋113A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三根,至少能够实现防滑目的则一 根或两根也可以,也可以在四根以上。并且,还可以在凹陷部111的 左侧面75侧的端部形成多个突起,以此来代替加强肋113A。并且, 还可以适用粘合橡胶部件等的构成,以此来代替加强肋113A。
另外,凹陷部10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半圆弧形状。作为凹陷部 101的形状,可以适用正方形或长方形等各种形状。
如图4以及图5所示,防滑部102形成在容器主体60的底面 64、即下部壳体61的底面64。防滑部102形成在底面64中左侧面 75侧。具体地,防滑部102由形成为与侧面63平行的板形状的多个 板状肋114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板状肋114在垂直于侧面 63的方向(与前后方向8一致的方向)并列设置。这些多个板状肋 114设在由导向部85A和底面64构成的角度中的、下部壳体61的左 右方向9的中央侧的角部。
用户搬运调色剂容器50时用户的手指搭在防滑部102。尤其 是,用户把持调色剂容器50的左侧端部时,除了用户的大拇指之外 的其他手指搭在防滑部102。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滑部102形成为至 少能够搭住除了人的大拇指之外的其他手指的长度。具体地,防滑部 102的前后方向8的长度形成为80mm左右。多个板状肋114的间隔 例如可以形成为当用户的手指搭在防滑部102时至少一根板状肋114 能够与指头肚儿抵接的程度即可。另外,只要能够实现防滑目的,则 并不限定板状肋114的数量。并且,防滑部102并不限定于板状肋 114,只要能够实现防滑目的,则例如可以采用多个粒状的突部或粘 合了橡胶部件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50,在容器主体60的前后方向8上 的大致相同的位置设置了把持部100的位置、即凹陷部101以及防滑 部102的各自位置,以使用户能够简单地用一只手把持把持部100。 换言之,在凹陷部101的下方配置了防滑部102。换言之,防滑部 102的上方配置了凹陷部101。具体地,凹陷部101以及防滑部102 配置在靠近比垂直于侧面63的方向(与前后方向8一致的方向)的 中央位置更加远离侧面63的方向(换言之后方)的位置。另外,把 持部100的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位置,例如,还可以设在所述中央位 置。
把手92以及把持部100设置成上述位置关系,因此当用户拿起 调色剂容器50时,用户容易用右手抓住侧面63的右侧的把手92, 而且,必然地,容易用左手把持配置在左侧的把持部100。尤其是, 把持部100的凹陷部101形成为相对于盖体62凹下去的形状,因 此,作为用左手把持的部分,用户能够简单地识别凹陷部101。并 且,用左手把持凹陷部101的附近时,将左手的大拇指搭在凹陷部 101,则朝底面64侧伸直的剩余的手指自然而然地搭在防滑部102。 从而,用户能够简单地把持调色剂容器50的把持部100。并且,用 户在拿起调色剂容器50时,能够可靠地抓住,不会滑落。并且,因 为可简单地用双手拿起调色剂容器50,所以可提高处理调色剂容器 50时的操作性。例如,即使在框体28安装或卸下填充了调色剂的调 色剂容器50时,用右手抓住把手92,用左手把持把持部100,从而 能够稳定地处理调色剂容器50,不会从手滑落。
如图4所示,容器主体60设有调色剂供给机构123。调色剂供 给机构123具有供给口67,用于向显影装置33供给收容在容器主体 60的调色剂。调色剂供给机构123与供给口67一起设在容器主体60 的右侧面74侧的端部。调色剂供给机构123具有用于开关供给口67 的快门124。在调色剂容器50安装在框体28的所述安装位置时,调 色剂供给机构123滑动快门124来开放供给口67。并且,在从所述 安装位置抽出调色剂容器50时,调色剂供给机构123滑动快门124 来关闭供给口67。如图4所示,在容器主体61,供给口67设在右侧 面74侧,并且,把手92也靠近右侧面74侧设置。因此,拿起调色 剂容器50时,用户用右手抓住把手92,用左手把持调色剂容器50 的左端的把持部100,因此,能够防止粘在供给口67附近的调色剂 弄脏手。
如图4以及图5所示,把手92在与侧面63之间形成开放下方的 空间94。该空间94用于插入用户的手指,用户将除了大拇指之外的 其他手指插入空间94,从而能够以搭在把手92上的方式抓住。这 时,大拇指搭在后述的突出部120(参见图2以及图3)。
如图2所示,把手92具有垂直部92A、弯曲部92B以及侧壁部 92C。垂直部92A的基端部连接于侧面63,形成为与侧面63垂直的 板状。弯曲部92B连接在垂直部92A的顶端部,形成为从垂直部 92A的顶端部向朝向下部壳体61的底面64侧的下方弯曲的板状。侧 壁部92C分别设在垂直部92A以及弯曲部92B各自的两侧端部(左 右方向9的两端部)。侧壁部92C的侧面63侧的端部与侧面63连 接。从而,在把手92与侧面63之间形成开放下方的空间94。另 外,把手92只要是形成空间94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是只有垂直 部92A以及弯曲部92B的结构或者只有弯曲部92B以及侧壁部92C 的结构。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容器主体60的上面、即盖体62的上面设 有突出部120。详细地,突出部120设在盖体62的上面中侧面63侧 的端部。在用户将手指搭在调色剂容器50的把手92上的状态,剩余 的大拇指搭在突出部120。如图2所示,突出部120形成为从盖体62 的上面向上方突出的形状。并且,突出部120形成为在盖体62的上 面中沿侧面63的方向(第一方向)、即左右方向9较长的形状。具 体地,突出部120的前后方向8的长度大致为5mm左右,左右方向 9的长度为70mm~80mm左右。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120配置 在盖体62的前端的左右方向9的中央。
将把手92以及突出部120设置成上述结构,因此用户可以将四 个手指搭在把手92上之后将大拇指搭在突出部120,从而拿起调色 剂容器50。从而,用户能够以水平状态稳定地保持调色剂容器50。 尤其是,在调色剂容器50中,靠近侧面63的右侧配置把手92,因 此,用户仅靠把手92拿起调色剂容器50,则变为调色剂容器50的 左侧向下倾斜的状态,难以保持水平状态。但是,突出部120配置在 比把手92更靠左侧的位置,该突出部120以被用户的大拇指向前方 侧牵引的方式被把持,从而作用有拉起调色剂容器50的左侧的力。 从而,用户能够以水平状态稳定地保持调色剂容器50。
如图7所示,把手92设有多个强化肋95。各强化肋95设在把 手92的背面。具体地,各强化肋95从侧面63经过垂直部92A的背 面延伸到弯曲部92B的背面。在把手92的背面,在左右方向9等间 距地配置各强化肋95。由于设有这样的强化肋95,能够提高把手92 的强度、或者侧面63的强度。并且,当将手指搭在把手92上时,指 头肚儿与强化肋95抵接。因此,由于强化肋95手指难以在左右方向 9滑动,可提高处理调色剂容器50时的操作性。从而,用户可简单 地抓住把手92。
并且,如图6以及图7所示,侧面63设有在左右方向9隔开设 置的三个轴承部118。轴承部118用于可旋转状支撑设在容器主体60 的内部的三个旋转部件56各自的旋转轴55(参见图8)的前端。如 图7所示,轴承部118形成为从侧面63向外侧(前方侧)突出的形 状。轴承部118是在利用模型进行射出成形时,从侧面63的内表面 向前方侧挤压而形成的。因此,轴承部118的内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 8延伸的圆筒形状的孔。旋转轴55的前端插入该孔中而被支撑。在 本实施方式中,三个轴承部118中的、设在从填充口104起到右侧面 74的两个轴承部118A被把手92覆盖。换言之,把手92设在可覆盖 配置在填充口104右侧的两个轴承部118A的位置。把手92设在这 样的位置,因此在不影响把手92的操作性的状态下,能够防止从侧 面63突出的轴承部118A与外部接触而受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多个强化肋95中的一部分的强 化肋95A形成在两个的轴承部118A的外面。换言之,强化肋95A从 轴承部118A经过垂直部92A的背面延伸到弯曲部92B的背面。因 此,各轴承部118A通过强化肋95A来提高强度。
如图8所示,容器主体60的内部设有三个旋转部件56(56A~ 56C)。各旋转部件56形成为在前后方向8较长的形状,在容器主体 60的内部,沿前后方向8配置。在容器主体60的内部,在左右方向 9相隔指定的间隔而配置三个旋转部件56。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 体60的底面64区划出在左右方向9隔开的三个的区域64A、64B、 64C,以便与设有三个旋转部件56的位置相对应。具体地,通过形成 在各区域之间并沿前后方向8延伸的槽部137来区划区域64A以及 区域64B。并且,通过形成在各区域之间并沿前后方向8延伸的槽部 138来区划区域64B以及区域64C。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137形成 在对应于旋转部件56A以及旋转部件56B的中间的位置。并且,槽 部138形成在对应于旋转部件56B以及旋转部件56C的中间的位 置。
如图4所示,底面64形成有第一非互换形状部141以及第二非 互换形状部142。具体地,在容器主体60的底面64,第一非互换形 状部141以及第二非互换形状部142分别形成在在与向框体28安装 调色剂容器50的所述安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与左右方向9一致的方 向)隔开的位置。第一非互换形状部141以及第二非互换形状部142 用于识别调色剂容器50是否适合于图像形成装置10。例如,当底面 形成有形成为指定图案形状的第一非互换形状部141以及第二非互换 形状部142时,调色剂容器50以未受到第一非互换形状部141以及 第二非互换形状部142的阻碍的状态安装于框体28,则能够判断为 调色剂容器50适合图像形成装置10。另一方面,安装调色剂容器50 时,受到第一非互换形状部141以及第二非互换形状部142的阻碍, 则能够判断为调色剂容器50不适合图像形成装置10。第一非互换形 状部141以及第二非互换形状部142分别形成为能够识别是否适合图 像形成装置10的图案形状,其形状因调色剂容器50的种类(类型) 的不同而不同。
第一非互换形状部141以及第二非互换形状部142准备有对应于 各种类型的多个图案形状。作为所述类型有图像形成装置10的形 式、调色剂的颜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出厂地区域或国家等各种类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面64形成有不同图案形状的第一非互换形状 部141以及第二非互换形状部142。在底面64,第一非互换形状部 141以及第二非互换形状部142分别形成在夹着槽部138且在左右方 向9隔开的区域64B、64C。更加详细地,底面64的区域64B形成 第一非互换形状部141。并且,底面64的区域64C形成第二非互换 形状部142。另外,底面64被区划为区域64A、64B、64C的三个区 域,并不是在每个区域形成非互换形状部,而是在除了与供给口67 相邻的区域64C之外的其他区域64A、64B形成。换言之,在最靠近 供给口67的区域64C不形成非互换形状部。
并且,如图5所示,第一非互换形状部141形成在区域64A的 前后方向8的中央附近。并且,第二非互换形状部142形成在区域 64B的前后方向8的中央附近,更加详细地,形成在比防滑部102更 加靠近把手92侧(前方侧)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底面64的不同区域64A、64B分别形成第一非互 换形状部141以及第二非互换形状部142。因此,通过组合第一非互 换形状部141以及第二非互换形状部142各自的图案形状,能够以比 一个非互换形状部可实现的图案数量更加简单的形状及构成来实现较 多的图案形状。
如图8所示,容器主体60的内部除了设有三个旋转部件56 (56A~56C)之外,还设有将调色剂输送到供给口67的输送部件 58。旋转部件56可旋转状设在容器主体60的内部,通过旋转,刮取 收容在容器主体60的调色剂的同时进行搅拌。并且,输送部件58可 旋转状设在容器主体60的内部,通过旋转,将调色剂输送到供给口 67。
各旋转部件56由前后方向8较长的旋转轴55和安装在旋转轴 55的搅拌部件54构成。旋转轴55以能够与搅拌部件54一同旋转的 方式设在容器主体60的内部。旋转轴55是形成为在一个方向较长形 状的轴部件,其较长方向的两端可旋转状支撑在下部壳体61的里面 66以及侧面63。具体地,三个旋转部件56A、56B、56C各自的旋转 轴55的前方侧端部可旋转状支撑在设在侧面63的三个轴承部118。 另一方面,各旋转轴55的后方侧端部插入并通过贯通深处壁66的轴 孔(未图示),从而,后方侧的端部以可旋转状支撑。
如图4所示,容器主体60的里面66的外侧设有驱动传递部 106。驱动传递部106向各旋转轴55传递事先设定的旋转方向的旋转 力,并且向各旋转部件56传递旋转驱动力。具体地,由连接在旋转 轴55的后方端部的驱动齿轮107或设在相邻的驱动齿轮107之间的 空转齿轮108等构成。马达(未图示)的驱动力一旦传递到任意一个 驱动齿轮107,则通过驱动传递部106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有旋转 部件56。从而,旋转部件56向图8中的逆时针旋转方向(图8的箭 头69的方向)进行旋转。另外,驱动传递部106通过未图示的齿轮 等,还连接于输送部件58的旋转轴的后方侧的端部,所述马达的驱 动力通过驱动传递部106传递到输送部件58。
搅拌部件54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等弹性材料 构成,形成为厚度较薄的薄膜形状。当然,搅拌部件54并不限定于 PET树脂,还可以以氯乙烯或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构成。在本实施方 式中,搅拌部件54安装在旋转轴55的较长方向的整个长度范围内。
另外,如图8所示,在旋转部件56配置在容器主体60的内部的 状态下,搅拌部件54的顶端部紧贴在容器主体60的内表面(盖体 62的背面或下部壳体61的内表面)。这是因为搅拌部件54的长度 比从旋转轴55起到容器主体60的内表面的尺寸更长。由此,旋转部 件56配置在容器主体60的内部,则搅拌部件54的顶端部与底面64 或盖体62的背面、右侧面74或者左侧面75等抵接而挠曲,搅拌部 件54的顶端部的侧面紧贴在容器主体60的内表面。
容器主体60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将调色剂输送到供给口67的调色 剂输送通道126。如图8以及图9所示,调色剂输送通道126形成在 容器主体60的上部的右端部,沿前后方向8延伸。如图8所示,下 部壳体61具有从右侧面74的上端部朝右斜上方延伸的倾斜壁128。 倾斜壁128朝开口部65的边缘的上方延伸。并且,下部壳体61具有 从倾斜壁128的延伸端朝下弯曲的圆弧形状的弯曲壁129。另一方 面,盖体62的右端部62A形成为从倾斜壁128以及弯曲壁129朝上 方屈曲的形状,以便在与倾斜壁128以及弯曲壁129之间形成空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输送通道126由盖体62的右端部62A和弯 曲壁129构成。换言之,调色剂输送通道126是被盖体62的右端部 62A和弯曲壁129包围的空间。
调色剂输送通道126具有用于向外部供给容器主体60的调色剂 的供给口67。在构成该调色剂输送通道126的底面的弯曲壁129形 成供给口67。
输送部件58可旋转状设在调色剂输送通道126。输送部件58例 如是在轴部件上形成螺旋状叶片的螺旋轴。输送部件58进行旋转, 从而调色剂输送通道126的调色剂通过输送部件58输送到供给口 67。当然,只要是能够将调色剂输送通道126的调色剂输送到供给口 67,则可以采用任何结构的输送部件58。
在容器主体60的内部,旋转部件56一旦向箭头69方向旋转, 收容在容器主体60的调色剂被搅拌部件54搅拌。并且,在容器主体 60,最靠近供给口67侧配置的旋转部件56C一旦旋转,则不仅搅拌 调色剂,由搅拌部件54沿右侧面75的内表面向上方刮取调色剂。通 过旋转部件56C刮取的调色剂从右侧面75的内表面经由倾斜壁128 的倾斜面输送到调色剂输送通道126。并且,输送到调色剂输送通道 126的调色剂通过输送部件58被输送到供给口67,从供给口67供给 显影装置33。另外,显影装置33的内部不存在从供给口67供给的 调色剂可进入的空间时,调色剂不会从供给口67供给到显影装置 33。这时,输送到供给口67的调色剂从调色剂输送通道126溢出, 沿倾斜壁128的倾斜面滑落,返回容器主体60。
在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50,有时调色剂堆积在倾斜壁128 的倾斜面上。因此,为了使调色剂不会堆积在所述倾斜面,或者为了 将堆积的调色剂送回容器主体60,如图8以及图9所示,容器主体 60上设有薄膜部件131。薄膜部件131安装在从调色剂输送通道126 起到容器主体60的底面64的倾斜壁128(内壁)上。薄膜部件131 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等弹性材料构成,形成为厚度 较薄的薄膜形状。当然,薄膜部件131还可以由PET树脂之外的树 脂例如氯乙烯或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构成。
如图10所示,薄膜部件131形成为在一个方向较长形状。薄膜 部件131的较长方向的长度与倾斜壁128的前后方向8的长度相同。 薄膜部件131以其较长方向与前后方向8一致的方式固定在倾斜壁 128。具体地,薄膜部件131的被安装部131A通过粘合剂或双面胶 带等固定在倾斜壁128的上端、即调色剂输送通道126侧的端部。从 而,在倾斜壁128的前后方向8的整个区域设置薄膜部件131。被安 装部131A是薄膜部件131的较短方向的一侧端部,该被安装部 131A固定于倾斜壁128。因此,较短方向的另一侧顶端部131B为自 由端。
如图10所示,在比被安装部131A更加靠近顶端部131B侧的位 置形成有多个狭缝131D。各狭缝131D形成为在较长方向较长的形 状。狭缝131D是调色剂可通过的开口。并且,顶端部131B形成有 多个突片131C。沿薄膜部件131的较长方向相隔指定的间隔而设置 突片131C。该突片131C从倾斜壁128向容器主体60的内部侧突 出。具体地,突片131C朝向旋转部件56C的搅拌部件54的旋转区 域突出。换言之,突片131C突出到能够与旋转部件56C的搅拌部件 54接触的位置。从而,在旋转部件56C向箭头69的方向进行旋转 时,突片131C与搅拌部件54接触。从而,薄膜部件131向与倾斜壁 128垂直的方向振动。具体地,旋转部件56C的搅拌部件54进行旋 转从而与突片131C接触,则突片131C被搅拌部件54从下面抬到上 面。并且,搅拌部件54从突片131C离开,解除接触,则由于薄膜部 件131的弹性,回到原来位置。这时,薄膜部件131以被安装部 131A为基点振动。该振动传递到倾斜壁128,则也会传递到堆积在 倾斜壁128的调色剂,从而,由于该振动,调色剂从倾斜壁128抖落 到容器主体60,回到容器主体6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倾斜壁128形成有段差部134。 段差部134形成在倾斜壁128的前后方向8(与旋转部件56的轴方 向相同的方向)的一端。具体地,段差部134形成在倾斜壁128中前 方侧的端部。段差部134在与薄膜部件131的背面之间形成指定高度 的空隙135。段差部134构成为倾斜壁128的前方端部的倾斜角大于 倾斜壁128的其他区域的倾斜角的形状。换言之,段差部134的倾斜 面的倾斜角大于倾斜壁128的其他区域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如上所 述,通过段差部134形成空隙135,因此段差部134中的薄膜部件 131振幅变大。因此,与搅拌部件54接触从而薄膜部件131发生振 动时,段差部134中的薄膜部件131的振动比其他部分的振动大。从 而,段差部134中的薄膜部件131的振动传递到堆积在段差部134的 周围的调色剂,段差部134周围的调色剂因振动被抖落,从而,能够 准确地将调色剂送回容器主体60的内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段差部134形成在倾斜壁128的前方侧 端部,因此,薄膜部件131的前端的振幅变大。因此,薄膜部件131 的前端进行较大振动,从而容易从薄膜部件131的前端向后方传递振 动。通过这样向后方传递振动,堆积在倾斜壁128的调色剂能够高效 率地返回容器主体60的内部。
并且,通过设置段差部134,旋转部件56C的搅拌部件54能够 向空隙135刮取更多的调色剂。进入空隙135的调色剂通过形成在薄 膜部件131的狭缝131D,送到调色剂输送通道126。换言之,通过 设置空隙135,更多的调色剂能够高效率地回到调色剂输送通道 12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60的后方侧设有驱动传递部 106。因此,即使在倾斜壁128的后方侧不设置段差部134,由于驱 动传递部106驱动时产生的振动,倾斜壁128的后方侧的调色剂准确 地返回容器主体60。从而,如本实施方式,在容器主体60的前后方 向8的一侧设置驱动传递部106的构成中,在与设置驱动传递部106 的一侧相反侧设置段差部134,从而无需设置复杂的倾斜壁128,即 可将倾斜壁128的调色剂送回到容器主体60。当然,段差部134还 可以设在倾斜壁128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
由于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说明书公开的详细内容而定,而是由权 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应该被理解为只 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 限的变更或与所述范围、界限等同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 内。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调色剂容器包括:容器主体,以内部可收容调色剂的方式构成,并具有形成有用于向外部供给调色剂的供给口的调色剂输送通道;旋转部件,可旋转状设在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通过进行旋转,向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刮取收容在所述容器主体的调色剂;输送部件,可旋转状设在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通过进行旋转,向所述供给口输送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内的调色剂;薄膜部件,安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