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60513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29176.1

申请日:

2013.10.30

公开号:

CN104592500A

公开日:

2015.05.0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8G 63/06申请公布日:20150506|||公开

IPC分类号:

C08G63/06; C08G63/85; C12P7/56; C12R1/845(2006.01)N

主分类号:

C08G63/06

申请人:

重庆恒远晋通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奎; 张健荣; 何震; 曾小梅

地址:

401136重庆市南岸区玉马路8号科技创业中心融英楼5号楼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8

代理人:

黎昌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物发酵领域和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乳酸的制备和聚乳酸的制备工艺,具体为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所述农副产物为玉米秆和/或秸秆,具体包括农副产品的预处理、酶解预处理料、乳酸的发酵和聚乳酸的制备几个步骤;本发明以西南地区较多的农产品废弃物玉米秆和秸秆为培养基原料,制备发酵培养基。并接种米根霉菌至发酵培养基中,摸索了稳定的发酵工艺,获得了产量较高的乳酸。本方法成本低,变废为宝。且适合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1.  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所述农副产物为玉米秆和/或秸秆, 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农副产品的预处理
将所述农副产品充分粉碎后,置于高压蒸汽下处理30-60分钟,放冷后浸 泡于PBS溶液中过夜,得预处理料;
B酶解预处理料
将步骤A所得预处理料调节pH值至5-6,并添加纤维素酶使所述预处理料 充分酶解,并添加适量的营养盐,得培养基;
C乳酸的发酵
将培养基调整成比重为1.15-1.3,将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的米根酶菌接种 至所属培养基中,接种量为12-15%,通气量为0.5-1.0v/v,在动态条件下培养 不少于三天,分离和提纯后,获得乳酸;
D聚乳酸的制备
将所得乳酸利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聚乳酸。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中所述农副产品粉碎至80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中,所述PBS溶液和所述农副产品的体积比为1.2: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B中,所述预处理料的pH值为5.5。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B中,所述纤维素酶的活性为40000U/g,所述纤维素酶和所述预处理料的 重量比为1:100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C中,所述乳酸的分离方法为钙盐法,所得沉淀再用活性炭吸附。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C中,所述乳酸的分离方法为萃取法。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D中,以SnCl/TSA为催化剂,在150-160℃条件下聚合12小时,得聚乳 酸。

说明书

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发酵领域和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乳酸的制备和聚乳酸的 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乳酸纯品为无色液体,工业品为无色到浅黄色液体。无气味,具有吸湿 性。相对密度1.2060(25/4℃)。熔点18℃。沸点122℃(2kPa)。折射率 nD(20℃)1.4392。能与水、乙醇、甘油混溶,不溶于氯仿、二硫化碳和石油 醚。乳酸可以通过发酵获得,如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通过糖酵解途径利用葡 萄糖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还原成乳酸.乳酸发酵包括两种形式.(1) 同型乳酸发酵,发酵产物中只有乳酸,微生物包括乳酸链球菌(Streo  ptococuslactis)、乳酪链球菌(Streptococu  scremori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uscase  i)等细菌.(2)异型乳酸发酵,发酵产物中除乳酸外,同时含有乙酸、 乙醇、CO2和H2等,发酵途径较复杂,代表菌为明串珠菌属(Leuc  onostoc)及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us)中的细菌. 乳酸发酵在发酵工业及食品工业中具有重要作用,乳酸、泡菜、酸菜、青贮 饲料、乳酪及酸牛奶等产品皆为乳酸发酵的产物.德氏乳杆菌(Lacto  bacilusdelbrucki)是工业上常用的菌种。
申请号为申请号:201010119252.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乳酸 的发酵工艺,具体步骤包括:大米粉碎,大米液化、糖化后加微量氨基酸置 于碳钢罐发酵而在成,发酵过程中在线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所述的适量氢氧 化钙溶液的pH值为6.0-7.0。上述工艺中,必须以大米为原料,大米为粮 食作物,不适合于工业生产。而农作物的副产物,是一种常被人视为无用的 废弃物,目前,利用农作物副产物作为培养基原料发酵乳酸的工艺还没有完 全成熟,且不能工业化生产。
聚乳酸(PLA)是一种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的聚酯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 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可吸收性。在各种药学和生物医学应用方面,聚乳 酸与聚乙醇酸(PGA)、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等可以酶降解或化学降解,在 完成其目标任务后不需要外科手术除去,因此广泛用作药物缓释、手术缝合线 及骨折内固定材料等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在常温下性能稳定,其降解 产物为环境可再生资源——乳酸,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用作环保高分子材 料,可采用通用的塑料加工方法,如挤出、注塑、中空成型等,制成薄膜、片 材、泡沫塑料、注塑制品、中空吹塑瓶等。目前,聚乳酸合成方法有两种,一 种是由乳酸直接缩聚合成聚乳酸(PC法),采用的聚合方法通常为熔融缩聚法、 熔融缩聚-固相聚合法、溶液缩聚法;另一种是开环聚合法(ROP法),即先将乳 酸单体经脱水环化合成丙交酯(3,6-二甲基-1,4-二氧杂环己烷-2,5-二酮),然 后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聚乳酸,该法可以得到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乳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乳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绿色环保,适用 于工业化生产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所述农副产物为玉米秆和/或秸秆,具体 包括以下步骤:
A农副产品的预处理
将所述农副产品充分粉碎后,置于高压蒸汽下处理30-60分钟,放冷后浸 泡于PBS溶液中过夜,得预处理料;
B酶解预处理料
将步骤A所得预处理料调节pH值至5-6,并添加纤维素酶使所述预处理料 充分酶解,并添加适量的营养盐,得培养基;
C乳酸的发酵
将培养基调整成比重为1.15-1.3,接种米根酶菌,接种量为12-15%,通气 量为0.5-1.0v/v,在动态条件下培养,分离和提纯后,获得乳酸;
D聚乳酸的制备
将所得乳酸利用熔融缩聚法合成聚乳酸。
优选的所述的利用农副产物发酵聚乳酸的方法,步骤A中所述农副产品粉 碎至80目。
优选的所述的利用农副产物发酵聚乳酸的方法,步骤A中,所述PBS溶液 和所述农副产品的体积比为1.2:1。
优选的所述的利用农副产物发酵聚乳酸的方法,步骤B中,所述预处理料 的pH值为5.5。
优选的所述的利用农副产物发酵聚乳酸的方法,步骤B中,所述纤维素酶 的活性为40000U/g,所述纤维素酶和所述预处理料的重量比为1:1000。
优选的所述的利用农副产物发酵聚乳酸的方法,步骤C中,所述乳酸的分 离方法为钙盐法,所得沉淀再用活性炭吸附。
优选的所述的利用农副产物发酵聚乳酸的方法,步骤D中,以SnCl/TSA 为催化剂,在150-160℃条件下聚合12小时,得聚乳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以西南地区较多的农产品废弃物玉米秆 和秸秆为培养基原料,制备发酵培养基。并接种米根霉菌至发酵培养基中, 摸索了稳定的发酵工艺,获得了产量较高的乳酸。本方法成本低,变废为宝。 且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利用秸秆发酵乳酸的方法
一种子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60g/L,蛋白胨10g/L,牛肉膏6g/L,酵母粉 10g/L,氯化钠0.03g/L,硫酸亚铁0.01g/L,醋酸钠4g/L,柠檬酸二胺2g/L,磷 酸二氢钾2g/L,吐温-801mL/L,硫酸镁0.2g/L,硫酸锰0.2g/L。将菌种米根霉 菌接入含125mL种子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37℃振荡培养12小时,摇 床转速100转/分钟。
二秸秆的预处理
将秸秆杆晒干,切成3-8cm大小的秸秆条。用秸秆粉碎机粉碎秸秆成粗粉, 并将粗粉再次碾磨至80目粒径。置于121℃高压蒸汽下处理60分钟,室温下 放冷。浸泡于PBS溶液中过夜,得预处理料;PBS溶液的配制按照如下配比: 用磷酸二氢钾34g,1mol/L氢氧化钠溶液175Ml,蒸馏水825mL,调节pH值至7.2。 预处理料优选为用超声波处理半小时。所述PBS溶液和所述农副产品(干料) 的体积比为1.2:1,所述预处理料的pH值为5.5。
三秸秆预处理料的酶解
将所得预处理料调节pH值至6.5,并添加纤维素酶使所述预处理料充分酶 解,并添加适量的营养盐,得培养基;所述纤维素酶的活性为40000U/g,所述 纤维素酶和所述预处理料的重量比为1:1000。每100mL玉米秆预处理料中含有 的所述营养盐包括硫酸铵0.3g,氯化钠0.4g,硝酸铵0.3g,碳酸钙0.8g。
四预处理料的发酵
用PBS溶液将所述培养基调整成比重为1.20的混合物,接种米根酶菌, 接种量为13%,通气量为1.0v/v,在动态条件下培养(100转/分钟),培养时间 为96小时后,对所得乳酸进行分离。每12小时添加一次所述培养基。
分离的方法为钙盐法,具体为:在乳酸发酵时用CaCO3调节发酵液的pH, 得到含乳酸钙的乳酸发酵液;在得到的乳酸发酵液中加入碳酸盐进行沉淀置换 反应,得到可溶性的乳酸盐的溶液和CaCO3沉淀;所述碳酸盐为(NH4)CO3、 Na2CO3或K2CO3固体或溶液;将得到的乳酸盐溶液通过阴离子交换柱,将 其中的乳酸根吸附到柱上,同时得到透过离子交换柱的离交透过液;所述阴离 子交换柱为Cl型、硫酸根型或硝酸根型阴离子交换柱;用酸洗脱阴离子交换 柱,得到含乳酸的解脱液,同时该离子交换柱被再生;所述的酸为盐酸、硫酸 或硝酸;将得到的离交透过液进行双极膜电渗析,得到再生的酸、碱和脱盐的 废液。
实施例2利用玉米秆发酵乳酸的方法
一种子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60g/L,蛋白胨10g/L,牛肉膏6g/L,酵母粉 10g/L,氯化钠0.03g/L,硫酸亚铁0.01g/L,醋酸钠4g/L,柠檬酸二胺2g/L,磷 酸二氢钾2g/L,吐温-801mL/L,硫酸镁0.2g/L,硫酸锰0.2g/L。将菌种米根霉 菌接入含125mL种子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37℃振荡培养12小时,摇 床转速100转/分钟。
二玉米秆的预处理
将玉米秆晒干,切成5cm大小的条状。用秸秆粉碎机粉碎玉米秆成粗粉, 并将粗粉再次碾磨至80目粒径。置于121℃高压蒸汽下处理60分钟,室温下 放冷。浸泡于PBS溶液中过夜,得预处理料;PBS溶液的配制按照如下配比: 用磷酸二氢钾34g,1mol/L氢氧化钠溶液175Ml,蒸馏水825mL,调节pH值至7.2。 预处理料优选为用超声波处理半小时。所述PBS溶液和所述农副产品(干料) 的体积比为1.2:1,所述预处理料的pH值为5.5。
三玉米秆预处理料的酶解
将所得预处理料调节pH值至5.5,并添加纤维素酶使所述预处理料充分酶 解,并添加适量的营养盐,得培养基;所述纤维素酶的活性为40000U/g,所述 纤维素酶和所述预处理料的重量比为1:1000。每100mL玉米秆预处理料中含有 的所述营养盐包括硫酸铵0.3g,氯化钠0.4g,硝酸铵0.3g,碳酸钙0.8g。
四预处理料的发酵
用PBS溶液将所述培养基调整成比重为1.20的混合物,接种米根酶菌, 接种量为13%,通气量为0.8v/v,在动态条件下培养(100转/分钟),培养时间 为96小时后,对所得乳酸进行分离。
分离的方法为钙盐法,具体为:在乳酸发酵时用CaCO3调节发酵液的pH, 得到含乳酸钙的乳酸发酵液;在得到的乳酸发酵液中加入碳酸盐进行沉淀置换 反应,得到可溶性的乳酸盐的溶液和CaCO3沉淀;所述碳酸盐为(NH4)CO3、 Na2CO3或K2CO3固体或溶液;将得到的乳酸盐溶液通过阴离子交换柱,将 其中的乳酸根吸附到柱上,同时得到透过离子交换柱的离交透过液;所述阴离 子交换柱为Cl型、硫酸根型或硝酸根型阴离子交换柱;用酸洗脱阴离子交换 柱,得到含乳酸的解脱液,同时该离子交换柱被再生;所述的酸为盐酸、硫酸 或硝酸;将得到的离交透过液进行双极膜电渗析,得到再生的酸、碱和脱盐的 废液。
实施例3聚乳酸的合成
聚乳酸的合成方法为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例举其中一种来实现。具体为: 将乳酸原料、锌盐、二酸或二酸酐以1∶0.02∶0.8∶0.04∶0.04的重量比份 直接混合均匀后,在温度180℃,压力10KPa的条件下熔融缩聚55小时,然后 将反应产物依次用丙酮溶解、甲醇沉淀洗涤、蒸馏水洗涤,干燥得到白色粉末 状聚乳酸。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 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 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生物发酵领域和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乳酸的制备和聚乳酸的制备工艺,具体为利用农副产物制备聚乳酸的方法,所述农副产物为玉米秆和/或秸秆,具体包括农副产品的预处理、酶解预处理料、乳酸的发酵和聚乳酸的制备几个步骤;本发明以西南地区较多的农产品废弃物玉米秆和秸秆为培养基原料,制备发酵培养基。并接种米根霉菌至发酵培养基中,摸索了稳定的发酵工艺,获得了产量较高的乳酸。本方法成本低,变废为宝。且适合工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