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10425060.3 (22)申请日 2013.09.18 G01V 3/08(2006.01) G01N 27/02(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29 号 (72)发明人 魏文博 巩秀钢 金胜 邓明 陈凯 王猛 叶高峰 景建恩 张启升 (54) 发明名称 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装置及其使 用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 磁测量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所述装置包括传感 器部件 (1)、 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智能控制。
2、模 块 (3)、 对钟模块 (4)、 存储模块 (5)、 电源转换模 块 (6)、 铅酸蓄电池 (7)、 通信模块 (8) 和便携式 计算机 (9), 各部件之间协同作业, 实现了在地面 对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信号进行精确测量, 该装 置的频率范围达 20S n*10000S(n 为 1 10 间 的自然数 ), 测量幅值范围 n1uV n100mV(n 为 1 10 间的自然数 ), 测量动态范围达 120dB, 系统噪声小于 1Vrms, 工作温度范围 -20 +70, 功耗 4W。该装置具有高可靠性、 多通道、 大动态范围、 抗干扰能力强、 低功耗、 存储介质容 量大、 智能化的特点。 (。
3、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9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5980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 CN 104459803 A 1/3 页 2 1. 一种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 其包括本发明装置包括传感器部件 1、 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智能控制模块 (3)、 对钟模块 (4)、 存储模块 (5)、 电源转换模块 (6)、 铅酸蓄电池 (7)、 通信模块 (8)、 便携式计算机 (9),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传感器部件(1)由长周期电场传感器(11)、 三分量磁。
4、通门传感器(12)和温度传感 器 (13) 组成 ; 所述长周期电场传感器 (11)、 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 (12) 和温度传感器 (13) 的输出端与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的电压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 所述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的输出端与智能控制模块(3)的通用IO口相连接 ; 所述对钟模块(4)由GPS天线(41)、 GPS模块(42)、 实时时钟电路(43)和充电电池(44)组成 ; 所述GPS模块(42)和实时时钟电 路 (43) 的输入输出信号与智能控制模块 (3) 的通用 I O 口相连接 ; 所述存储模块 (5) 由 存储接口 (51)、 CF 卡 (52) 和读卡器 (5。
5、3) 组成 ; 所述存储接口 (5) 的 I O 总线与智能控 制模块 (3) 的总线相连接, 将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的转换结果通过存储接口 (51) 存储到 CF 卡 (52) ; 所述 CF 卡 (52) 通过读卡器 (53) 将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的转换结果传送到 便携式计算机 (9) ; 所述通信模块 (8) 有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两种方式 ; 智能控制模块 (3) 通过通信模块 (8) 与便携式计算机 (9) 进行信息交互 ;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 (6) 将铅酸蓄电 池 (7) 提供的电源转换为各部件所需电源, 为各部件提供电源。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
6、传感器部件包括 : 9 个长周期电场传感器 (11), 其中 1 个长周期电场传感器埋设于中心测点, 通过导线接至该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信号测 量装置的 “地” 信号端 ; 另外分别在中心测点的北、 南、 西、 东四个方向的 50 米处各埋设 2 个 长周期电场传感器, 采用 60 米的电极线将北、 南、 西、 东四个方向埋设的共计 8 个长周期电 场传感器与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相连接, 接收天然场源中的电场信号并转换输出与电场 变化相对应的模拟信号, 长周期电场传感器采用自行研制的固态不极化电极 ; 采用专用电缆将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12)与模拟数字转换模块(2)相连接, 接收天然 场源。
7、中的磁场信号并转换输出与磁场变化相对应的模拟信号, 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的型号 为 Mag-03MSESL70 ; 温度传感器 13, 测量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的温度变化, 用于对磁场测量信号进行修正, 选择了单片集成两端感温电流源 AD59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模拟数字转换模块采用Cirrus Logic公司推出 的套片方案。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对钟模块包括 : GPS 天线 (41), 获取由通信卫星提供的的 GPS 信息, 通过专用信号线交给 GPS 模块 (42) ; GPS 模块 (42), 与智能控制模块 (3) 的串口 2 连接, 将 。
8、GPS 天线 (41) 获取的 GPS 信息 交给智能控制模块 (3), 由智能控制模块 (3) 析出测点的位置信息与采集时间信息, GPS 模 块采用型号为 42iTrax02 ; 实时时钟电路(43), 与智能控制模块(3)的I2C口连接, 智能控制模块(3)将获取的时 间写入实时时钟电路 (43), 实时时钟电路 (43) 由充电电池 (44) 供电, 实时时钟电路 (43) 型号为 PCF8563 ; 充电电池 (44), 为实时时钟电路供电, 使实时时钟电路在掉电的情况下, 时钟源信号不 丢失。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59803 A 2 2/3 页 3 5. 如权利要求 。
9、1 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存储模块包括 : 存储接口(51), 与智能控制模块(3)的总线相连接, 转化为适于CF卡工作的信号线, 并 与 CF 卡连接, 接收智能控制模块 (3) 传输来的采集参数与采集数据, 存储到 CF 卡 ; CF 卡 (52), 与存储接口 (51) 相连接, 存储智能控制模块 (3) 传输来的采集参数与采集 数据, CF 卡采用了计算机操作系统通用的 FAT16 文件系统格式 ; 读卡器 (53), 将 CF 卡 (52) 的存储数据以文件格式传递到便携式计算机 (9), 便于便携 式计算机 (9) 处理。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
10、括 : 电源转换模块, 采用铅酸蓄电池为整个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信号进行测量的装置供 电, 电源转换模块采用了直流转直流电源 LT1962、 LT1964、 MAX764 或 LM2674。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智能控制模块 (3) 的型号为 Atmega128。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装置,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包括 : 基于有线通信方式的通信模块, 采用MAX3232芯片(81)将TTL电平转换为RS232电平, 直接与便携式计算机 (9) 的串口相连接, 使智能控制模块 (3) 与便携式计算机 (9) 进行信 息交互 ; 基于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模块, 由MAX32。
11、32芯片(81)、 无线收发模块A82与无线收发模 块B83组成, 智能控制模块(3)发送的信息经MAX3232芯片(81)交给无线收发模块A82, 由 无线收发模块 A82 发送出去, 无线收发模块 B83 接收到信息后, 经便携式计算机 (9) 的串口 交给便携式计算机 (9)。 9. 使用权利要求 1-8 之任一所述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1) 在待观测区域选择干扰相对少的地点进行布站, 选择一点作为中心测点, 挖 50CM 深 的坑埋设一个长周期电场传感器 (11), 通过导线接至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 置的 “地” 信号端 ; 借助森林罗盘, 在中心测点的北。
12、、 南、 西、 东四个方向的 50 米处, 分别挖一 个直径 30CM、 深 50CM 的圆柱体坑, 各埋设 2 个长周期电场传感器 (11), 分别作为电场信号 的 Ex1+、 Ex2+、 Ex1-、 Ex2-、 Ey1+、 Ey2+、 Ey1-、 Ey2-, 通过 60 米的导线连接至模拟数字转换 模块(2), 另外挖一个50CM(长)50CM(宽)100CM(高)的长方体坑, 以放置三分量磁通 门传感器 (13), 并通过专用电缆连接至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 2) 架好 GPS 天线 (41), 接通铅酸蓄电池 (7) 给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 上电, 智能化长周期天然。
13、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上电后完成各个模块的初始化, 检测构成智 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的各部件是否正常 ; 3) 便携式计算机 (9) 数据交互软件通过通信模块 (8) 访问并控制智能控制模块 (3), 使智能控制模块(3)获取GPS模块(42)提供的GPS信息, 并将时间写入实时时钟电路(43), 以保证多台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时间同步, 同步精度为 10-8s s ; 4) 便携式计算机 (9) 的数据交互软件通过通信模块 (8) 对智能控制模块 (3) 进行控 制, 使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开始试采数据, 试采的数据一方面存储于 CF 卡 (52), 一方。
14、面通过通信模块 8 存储于便携式计算机 (9), 数据交互软件对数据进行解码、 复原, 并动态图形化显示, 指导用户调节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 (12) 的位置, 使其三个方向 分别指向正北、 正东、 正下, 并帮助用户分析数据的采集质量 ; 5) 便携式计算机 (9) 的数据交互软件通过通信模块 (8) 对智能控制模块 (3) 进行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59803 A 3 3/3 页 4 制, 使试采结束, 智能控制模块 (3) 在试采后, 根据试采的数据计算出采集参数, 反馈给用 户 ; 6) 用户根据对试采数据的分析与智能控制模块 (3) 计算得到的采集参数、 综合评价 和设。
15、置合理的采集参数, 并由便携式计算机 (9) 的数据交互软件通过通信模块 (3) 反馈给 智能控制模块 (3), 控制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开始正式采集数据, 采集的 数据一方面存储于 CF 卡 (52), 一方面通过通过通信模块 (8) 存储于便携式计算机 (9) ; 智 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开始采集数据后, 可随时将便携式计算机 (9) 与智能 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脱离, 使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单独工 作 ; 7)数据采集过程中, 智能控制模块(3)可通过LED指示灯显示其工作状态, 并通过通信 模块 (8) 向外发送采集的数据与状态信息, 。
16、便携式计算机 (9) 可随时与智能化长周期天然 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连接 ; 8) 当给定的数据采集时间到达后, 将便携式计算机 (9) 与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 测量的装置相连接, 便携式计算机 (9) 的数据交互软件通过通信模块 (8) 发送停止命令到 智能控制模块 (3), 使采集工作结束 ; 关闭铅酸蓄电池 (7) 提供的电源, 将 CF 卡 (52) 中的 数据通过读卡器 (53) 读入便携式计算机 (9), 经数据处理、 反演软件, 获得地下介质的电阻 率分布、 三维导电性结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59803 A 4 1/9 页 5 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装置。
17、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物质勘探装置及探测方法, 即智能 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其适用于在地面对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 信号进行测量以研究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分布、 探测地壳 - 上地幔三维导电性结构。 背景技术 : 0002 当前,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将 “地壳探测”计划作为本国的科技发展战略, 以 揭开大陆地壳演化的奥秘、 有效寻找资源、 减轻自然灾害及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欧美国家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 “岩石圈探测计划 (LithoProbe)” 、“地球透镜计划 (EarthScope)” 等为地壳形成演。
18、化、 矿床成因理论、 资源远景评价等提供了一系列新理论和 新的技术支撑。 0003 为改变我国当前面临能源与矿产资源紧缺的困境, 也为进一步提升国家灾害预警 能力, 我国于 2008 年开始实施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 (SinoProbe)” 专项, 作为 “地壳 探测工程” 的培育性研究计划。其中,“大陆电磁参数 标准网 实验研究 (SinoProbe-01)” 项目的目标是, 解决构建大陆尺度、 阵列式 (Array) 大地电磁测深 “标准点” 观测网的关键 技术问题, 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案, 并提供示范性成果 ; 为最终建立中国大陆岩石圈三维导电 性结构 “标准” 模型奠定基础 ; 该。
19、项目对揭示中国大地构造特点及岩石圈结构将提供重要的 依据, 对完善后板块的大地构造理论有重大意义。 0004 实施地壳与上地幔导电性结构探测和研究, 需要采集周期长达数万秒的天然场源 电磁信号。其基本原理 : 当天然场源电磁信号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 由于电磁感应, 地面电 磁场的观测值含有地下介质电阻率分布的信息, 因此通过观测地面上相互正交的电磁场分 量, 可以了解地下不同深度介质的电性结构。 不同周期的电磁场信号具有不同的趋肤深度, 磁场的周期越长, 其探测深度越大, 当采集的天然场源电磁信号周期达数万秒时, 探测深度 可达上地幔。 0005 目前专门用于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信号观测的仪器只。
20、有加拿大生产的 LIMS、 美国 生产的 NIMS 和乌克兰生产的 LEMI-417。其中, LIMS、 NIMS 中的三分量磁传感器使用了某种 军用特殊材料, 因而美国等国家一直禁止对我国出口 ; 国内近些年使用的天然场源电磁信 号测量仪器只能是从乌克兰进口的 LEMI-417, 但这一型号的仪器价格一直在上涨, 而且在 仪器技术性能方面也存在某些缺陷, 如在接收不到GPS信号或GPS器件出故障时, 系统记录 的时间错乱 ; 未提供近参考、 远参考测量功能 ; 系统只能能对一台仪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查 询分析, 不能对一个时间段内多台仪器采集的数据文件进行灵活查询与直观分析。 0006 现在已经。
21、完成的 “大陆电磁参数 标准网 实验研究 (SinoProbe-01)” 项目, 很好 地解决了构建阵列式 (Array) 大地电磁测深 “标准点” 观测网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和具 体的实施方案, 并提供了示范性成果 ; 这为我国即将启动的 “地壳探测工程” 中所要实现的 中国大陆地壳 - 上地幔三维导电性结构探测这一伟大工程任务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显 然, 完成这项巨大工程任务必需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大量周期长达数万秒、 高质量的天然场 说 明 书 CN 104459803 A 5 2/9 页 6 源电磁信号观测, 无疑需要使用大量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信号观测装置。 0007 因此, 很有必要研。
22、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技术性能优良、 高智能化的长周期天 然场源电磁信号观测装置, 这将填补我国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信号观测仪器研制的空白, 对于加强我国在壳 - 幔导电性结构研究领域的仪器支撑条件, 大力提升研究水平, 具有重 要意义。 发明内容 : 0008 为了克服在地面进行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信号测量所面临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 出一种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9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包括传感器部 件、 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智能控制模块、 对钟模块、 存储模块、 电源转换模块、 铅酸蓄电池、 通 信模块、 便携式计算机。
23、, 所述传感器部件由长周期电场传感器、 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和温度 传感器组成 ; 所述长周期电场传感器、 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模拟 数字转换模块的电压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 所述模拟数字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智能控制模块 的通用 I O 口相连接 ; 所述对钟模块由 GPS 模块、 GPS 天线、 实时时钟电路和充电电池组 成 ; 所述GPS模块和实时时钟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与智能控制模块的通用IO口相连接 ; 所述存储模块由存储接口、 CF 卡和读卡器组成 ; 所述存储接口的 I O 总线与智能控制模 块的总线相连接, 将模拟数字转换模块的转换结果通过存储接口存储到CF卡 ; 所。
24、述CF卡通 过读卡器将模拟数字转换模块的转换结果传送到便携式计算机 ; 所述通信模块有无线通信 和有线通信两种方式 ; 智能控制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便携式计算机进行信息交互 ; 所述电 源转换模块将铅酸蓄电池提供的电源转换为各部件所需电源, 为各部件提供电源。 0010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使用上述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装置的测量方 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11 1) 在待观测区域选择干扰相对少的地点进行布站, 选择一点作为中心测点, 挖 50CM 深的坑埋设一个长周期电场传感器, 通过导线接至本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信号测量装 置的 “地” 信号端, 借助森林罗盘, 在中心测点的北、。
25、 南、 西、 东四个方向的 50 米处, 分别挖一 个直径 30CM、 深 50CM 的圆柱体坑, 各埋设 2 个长周期电场传感器, 作为电场信号的 Ex1+、 Ex2+、 Ex1-、 Ex2-、 Ey1+、 Ey2+、 Ey1-、 Ey2-, 通过 60 米的导线连接至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另 外挖一个 50CM( 长 )50CM( 宽 )100CM( 高 ) 的长方体坑, 以放置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 并通过专用电缆连接至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0012 2) 架好 GPS 天线, 接通铅酸蓄电池给本发明装置上电, 本发明装置上电后完成各 个模块的初始化, 检测各部件是否正常。 0013 3)。
26、 便携式计算机数据交互软件通过通信模块访问并控制智能控制模块, 使智能控 制模块获取GPS模块提供的GPS信息, 并将获取的时间写入实时时钟电路, 以保证多台长周 期天然场源电磁信号测量装置的时间同步, 便于进行远参考观测, 其同步精度为 10-8s s ; 由于实时时钟电路在电源掉电的情况下时钟源也不会丢失, 因此若观测区域的 GPS 信号较 差或 GPS 部件损坏, 便携式计算机的数据交互软件通过通信模块命令智能控制模块采用实 时时钟电路提供的时间信息。 0014 4) 便携式计算机的数据交互软件通过通信模块对智能控制模块进行控制, 使本发 说 明 书 CN 104459803 A 6 3。
27、/9 页 7 明装置开始试采数据, 试采的数据一方面存储于 CF 卡, 一方面通过通信模块存储于便携式 计算机, 数据交互软件对数据进行解码、 复原, 并动态图形化显示, 指导用户调节三分量磁 通门传感器的位置, 使其三个方向分别指向正北、 正东、 正下, 并帮助用户分析数据的采集 质量。 0015 5) 便携式计算机的数据交互软件通过通信模块对智能控制模块进行控制, 使试 采结束, 智能控制模块在试采后, 根据试采的数据计算出较佳的增益等采集参数, 反馈给用 户。 0016 6) 用户根据对试采数据的分析与智能控制模块计算得到的采集参数, 综合评价, 设置合理的采集参数, 并由便携式计算机的。
28、数据交互软件通过通信模块反馈给智能控制模 块, 控制本发明装置开始正式采集数据, 采集的数据一方面存储于 CF 卡, 一方面通过通过 通信模块存储于便携式计算机。仪器开始采集数据后, 可随时将便携式计算机与本发明装 置脱离, 使本发明装置单独工作。 0017 7) 数据采集过程中, 智能控制模块可通过 LED 指示灯显示其工作状态, 并通过通 信模块向外发送采集的数据与状态信息, 便携式计算机可随时与本发明装置连接, 获取上 述信息。 0018 8) 当给定的数据采集时间到达后, 将便携式计算机与本发明装置相连接, 便携式 计算机的数据交互软件通过通信模块发送停止命令到智能控制模块, 使采集工。
29、作结束 ; 关 闭铅酸蓄电池提供的电源, 将 CF 卡中的数据通过读卡器读入便携式计算机, 经数据处理、 反演软件, 获得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分布、 三维导电性结构。 0019 使用本发明的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可以在地面 对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信号进行测量, 以利于研究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分布、 探测地壳 - 上 地幔三维导电性结构。 该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可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能 获取幅值在 n1uV n100mV 范围、 频带在 20S n10000S 范围内的天然场源电磁信 号 (n 为 1 10 间的自然数 ), 且具备易用性好、 可靠性高、 功耗低等特。
30、点。 附图说明 : 0020 图 1 为依据本发明的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0021 图 2 为依据本发明的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的作业示意图 ; 0022 图 3 为本发明的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中的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的原理框图 ; 0023 图 4 为本发明的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中的存储模块的存储接 口电路原理示意图 ; 0024 图 5 为本发明的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中的智能控制模块的电 路原理示意图 ; 0025 图 6 为本发明的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中的电源转换模块的结 构框图 ; 0026。
31、 图 7 为本发明的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中的基于有线通信方式 的通信模块结构框图 ; 0027 图 8 为本发明的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中的基于无线通信方式 说 明 书 CN 104459803 A 7 4/9 页 8 的通信模块结构框图。 0028 具体实施方法 :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与工作原理进行具体的描述 : 0031 参见图 1 与图 2, 图 1 为本发明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的结构示 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的作业示意图。本发明智能化 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包括传感器部件 1、 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智能控制模块 3、 对钟模块 4、 存储模块 5、 电源转换模块 6、 铅酸蓄电池 7、 通信模块 8、 便携式计算机 9, 所述 传感器部件 1 由长周期电场传感器 11、 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 12 和温度传感器 13 组成 ; 所 述长周期电场传感器 11、 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 1。
33、2 和温度传感器 13 的输出端与模拟数字转 换模块 2 的电压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 所述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的输出端与智能控制模块 3 的通用 I O 口相连接 ; 所述对钟模块 4 由 GPS 天线 41、 GPS 模块 42、 实时时钟电路 43 和 充电电池 44 组成 ; 所述 GPS 模块 42 和实时时钟电路 43 的输入输出信号与智能控制模块 3 的通用 I O 口相连接 ; 所述存储模块 5 由存储接口 51、 CF 卡 52 和读卡器 53 组成 ; 所述 存储接口 5 的 I O 总线与智能控制模块 3 的总线相连接, 将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的转换 结果通过存储接口 。
34、51 存储到 CF 卡 52 ; 所述 CF 卡 52 通过读卡器 53 将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的转换结果传送到便携式计算机 9 ; 所述通信模块 8 有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两种方式 ; 智 能控制模块 3 通过通信模块 8 与便携式计算机 9 进行信息交互 ;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 6 将铅 酸蓄电池 7 提供的电源转换为各部件所需电源, 为各部件提供电源。 0032 再参见图1与图2, 所述传感部件1包括 : 长周期电场传感器11共计9个, 其中1个 埋设于中心测点, 通过导线接至本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信号测量装置的 “地” 信号端, 另外 分别在中心测点的北、 南、 西、 东四个方向的 50 。
35、米处各埋设 2 个, 采用 60 米的电极线将其与 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相连接, 接收天然场源中的电场信号并转换输出与电场变化相对应的 模拟信号, 得到两组水平正交的电场 (Ex、 Ey), 提高了系统的容错性, 长周期电场传感器采 用自行研制的固态不极化电极 ; 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 12, 采用专用电缆将其与模拟数字转 换模块 2 相连接, 接收天然场源中的磁场信号并转换输出与磁场变化相对应的模拟信号, 试采时, 调整其位置, 使其三个方向分别指向正北、 正东、 正下, 得到三路相互正交磁场信号 (Hx、 Hy、 Hz), 磁通门传感器选用 Mag-03MSESL70, 其测量范围为 70。
36、00NT、 精度为 0.006NT、 重量为 160g、 尺寸为 32mm32mm166mm ; 温度传感器 13, 测量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的温度 变化, 用于对磁场测量信号进行修正, 选择了单片集成两端感温电流源 AD590, 测温范围广 (-55 150 )、 精度高、 抗干扰能力强, 且流过器件的电流与热力学温度成下比, 易于修 正。 0033 参见图 3, 图 3 为本发明装置的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的原理框图。模拟数字转换 模块 2 采用了 Cirrus Logic 公司推出了新一代套片方案, 每个套片方案由 4 片 CS3301 运 算放大器 23、 2 片 CS5372 调制器 。
37、24、 1 片 CS5376 滤波器 25 组成, 本系统采用了两个套片 方案 ; 第一个套片方案将长周期电场传感器 11 获取的电场模拟信号 Ex1、 Ey1、 Ex2、 Ey2 转 说 明 书 CN 104459803 A 8 5/9 页 9 换为数字信号, 第二个套片方案将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 12 获取的磁场信号对应的电压信 号 Hx、 Hy、 Hz 以及温度传感器 13 获取的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温度对应的电压信号 Tb 转换 为数字信号。为保证两片 CS5376 滤波器 25 同步, 两片 CS5376 滤波器 25 外接同一高精度 晶振 26, 并受智能控模块 3 同一引脚触发其工作。
38、。该套片方案中 CS3301 运算放大器 23 有 1、 2、 4、 8、 16、 32、 64共7种增益模式, 1增益下测量的最大信号为2.5V, 64 增益下测量的最大信号为 39mV, 且 64 增益下测量的精度小于 100nV, 从而使测量 动态范围可达 120dB。由于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的输出值达 10V, 通过前置放大电路调 节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的输出达到 CS3301 运算放大器 23 可允许的范围, 但此举降低了测 量精度, 为增大磁场的测量精度, 系统采用了反馈控制, 在电路中增加了数字模拟转换器 3 片 DAC8565 器件 27, 使其输出分别与 Hx、 Hy、 Hz 的。
39、恒定部分抵消, 即仅对可变部分进行放 大, 使第二个套片方案中 CS3301 运算放大器工作于 64 增益。 0034 再参见图2, 图中所示的对钟模块4由GPS天线41、 GPS模块42、 实时时钟电路43、 充电电池 44 组成。GPS 天线 41 获取的 GPS 信息由 GPS 模块 42 交给智能控制模块 3, 并将 获取的时间写入实时时钟电路 43, 实时时钟电路 43 由充电电池 44 供电, 实时时钟电路 43 在电源掉电的情况下时钟源也不会丢失, 若观测区域的GPS信号较差或GPS部件损坏, 本发 明装置采用实时时钟电路 43 提供的时间信息。对钟模块 2 保证了多台长周期天然。
40、场源电 磁信号测量装置的时间同步, 便于进行远参考观测, 其同步精度为 10-8s s ; 0035 参见图4, 图4为本发明装置存储模块5的存储接口51电路原理示意图, 本装置采 用了耗电量低、 抗震性强、 插拔性优的 CF 卡作为存储介质, 故需要设计存储接口, 本发明采 用智能控制模块 3 提供的总线生成的存储接口 51 与 CF 卡相连接, 工作前 CF 卡 52 需要插 入该存储接口51, 获取采集的电场、 磁场与温度数据, 工作后, CF卡52中的数据通过读卡器 53 读取至便携式计算机 9, CF 卡采用了 FAT16 作为文件系统格式。 0036 参见图7, 图7为基于有线通信。
41、方式的通信模块结构框图。 基于有线通信方式的通 信模块采用 MAX3232 芯片 81 将 TTL 电平转换为 RS232 电平, 直接与便携式计算机的串口相 连接, 使智能控制模块 3 与便携式计算机 9 进行信息交互。 0037 参见图 8, 图 8 为基于无线通信方式的通信模块结构框图。基于无线通信方式的 通信模块由 MAX3232 芯片 81、 无线收发模块 A82 与无线收发模块 B83 组成。智能控制模块 3 发送的信息经 MAX3232 芯片 81 交给无线收发模块 A82, 由无线收发模块 A82 发送出去, 无 线收发模块 B83 接收到信息后, 经便携式计算机 9 的串口交。
42、给便携式计算机 9。反之亦然。 无线收发模块采用信号为 JN5121 控制的大功率模块。无线通信方式使用户在恶劣气候条 件下可于附近的帐篷、 汽车内操。 0038 参见图 5, 图 5 为智能控制模块 3 的电路原理示意图。智能控制模块 3 的主控器 件采用 8 位 CMOS 处理器 Atmega128, Atmega128 性能高、 功耗低, 其采用先进的 RISC 结构 与单周期指令执行时间, 数据吞吐率可达 1MIPS MHz, 减缓了系统在功耗与处理速度间的 矛盾, 且内部资源丰富 ( 具有 128KB 的 FLASH 内部存储器、 4KB 的 EEPROM 与 4KB 的 SRAM 。
43、数 据存储空间, 含 53 个可编程多功能 I O 口、 2 个 8 位定时计数器、 2 个 16 位定时计数器、 SPI、 I2C、 USART、 8 路 ADC 等 ), 带 JTAG 接口, 下载程序简单, 便与调试。 0039 Atmega128 的 PB0 PB7、 PD4 PD5、 PE2 PE5、 PG3 PG4、 PF1 共 17 个个 I/O 口与模拟数字转换模块 2 相连接, PB4 选择第一个套片方案的 CS5376、 PD4 选择第二个套片 说 明 书 CN 104459803 A 9 6/9 页 10 方案的 CS5376、 PD5 选择第二个套片方案的辅助用的 DA。
44、C8565、 PE4 与 PE5 分别查询两个套 片方案是否准备好、 PB0 与 PB5 PB6 控制两个套片方案数据采集的同步性、 PB1 PB3 为 两个套片方案下载配置参数、 PE2 PE3 获取第一个套片方案的转换结果、 PG3 PG4 获取 第二个套片方案的转换结果、 PF1 对 DAC8565 进行软件复位。 0040 Atmega128 的 TxD1、 TxD1 与 INT7 共 3 个 I O 口与对钟模块 4 的 GPS 模块 42 相 连接, TxD1、 TxD1 为两者提供串行通信工作方式, INT7 接收 GPS 模块 42 提供的秒中断 ( 在 GPS 信号有效时 )。
45、。GPS 模块选用的型号为 iTrax02。 0041 Atmega128 的 SCL、 SDA 与 INT6 共 3 个 I O 口与对钟模块 4 的实时时钟电路 43 相连接, SCL、 SDA 提供 I2C 通信工作方式, INT6 接收实时时钟电路 43 提供的中断 ( 在 GPS 信号无效时 )。实时时钟电路采用 PCF8563。 0042 Atmega128 的 PA0 PA7、 PC0 PC4、 ALE、 RD、 WR、 PD6 与 PD7 共 18 个 I O 口与 存储模块 5 相连接, PA0 PA7 为存储模块 5 提供数据线、 PC0 PC7 为存储模块 5 提供地 址。
46、线、 RD 与 WR 为存储模块 5 提供读写控制信号、 PD7 为存储模块 5 提供软件复位控制信号、 PD6 为存储模块 5 提供检测 CF 卡 52 是否存在的反馈信号。 0043 Atmega128 的 TxD0、 TxD0 两个 I O 口与通信模块 8 相连接, 两者之间的通信方 式为串行通信。 0044 Atmega128 的 PF2 外接 LED, 指示本装置的工作状态 ; PF3 外接按键, 为智能控制模 块 3 提供快速停止采集的快捷方式 ; PF0 获取铅酸蓄电池 7 的电量, 不足时进行报警。 0045 参见图 6, 图 6 为电源转换模块 6 的结构框图。本发明装置采。
47、用铅酸蓄电池 7 为整 个系统供电, 由于本发明装置采用的元器件与部件较多, 不同的元器件或部件采用的工作 电压不同, 电源转换模块 6 采用了大量转化效率高、 噪声低的 DC DC( 直流转直流电源 ), 具体包括 : 铅酸蓄电池 7 转 +12V 的 DC DC 元器件 61, 为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 12 提供工 作电压, 本发明选用的铅酸蓄电池 7 转 +12V 的 DC DC 元器件 61 是 LT1962 ; 铅酸蓄电池 7 转 +5V 的 DC DC 元器件 62, 为 DAC 器件 (DAC8565)27 供电, 本发明选用的铅酸蓄电池 7 转 +5V 的 DC DC 元器件 6。
48、2 是 LT1962 ; 铅酸蓄电池 7 转 +3.3V 的 DC DC 元器件 64, 为智能 控制模块 3、 存储模块 5 提供工作电压, 本发明选用的铅酸蓄电池 7 转 +3.3V 的 DC DC 元 器件 64 是 LM2674 ; 铅酸蓄电池 7 转 +4V 的 DC DC 元器件 63, 为系统提供中间转换电压, 本发明选用的铅酸蓄电池 7 转 +4V 的 DC DC 元器件 63 是 LM2674 ; +4V 转 +2.5V 的 DC DC元器件65, 为运算放大器(CS3301)23提供工作电压, 本发明选用的+4V转+2.5V的DC DC 元器件 65 是 LT1962 ; 。
49、+4V 转 -3V 的 DC DC 元器件 66, 为系统提供中间转换电压, 本发 明选用的 +4V 转 -3V 的 DC DC 元器件 66 是 MAX764 ; -3V 转 -2.5V 的 DC DC 元器件 67, 为运算放大器 (CS3301)23 提供工作电压, 本发明选用的 -3V 转 -2.5V 的 DC DC 元器件 67 是 LT1964 ; -3V 转 -12V 的 DC DC 元器件 68, 为三分量磁通门传感器 12 提供工作电压, 本 发明选用的 -3V 转 -12V 的 DC DC 元器件 68 是 LT1964。 0046 再参见图 2, 使用智能化长周期天然场源电磁测量的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0047 1) 在待观测区域选择干扰相对少的地点进行布站, 选择一点作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