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460419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24847.7

申请日:

2014.11.08

公开号:

CN104443438A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4G1/44申请日:20141108|||公开

IPC分类号:

B64G1/44; B64G1/66

主分类号:

B64G1/44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明人:

冷劲松; 刘彦菊; 魏汉青; 刘立武; 管春洋

地址:

1500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代理人:

岳泉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以解决传统空间展开机构释放机构展开时产生冲击,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内下直筒段的直径小于内上直筒段的直径,外套筒增强器由上至下依次为外上直筒段、外锥筒段和外下直筒段,外下直筒段的直径小于外上直筒段的直径,外套筒增强器套装在内套筒驱动器上,内上直筒段位于外上直筒段中,内锥筒段位于外锥筒段中,内下直筒段位于外下直筒段中,内上直筒段的上端面低于外上直筒段的上端面,内下直筒段的下端外露于外下直筒段,内套筒驱动器和外套筒增强器的内壁均贴敷有电热膜,内套筒驱动器和外套筒增强器的材质均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本发明用于航天领域的空间展开机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内套筒驱动器(B)、外套筒增强器(A)和电热膜(C),内套筒驱动器(B)由上至下依次为内上直筒段(B1)、内锥筒段(B2)和内下直筒段(B3),内下直筒段(B3)的直径小于内上直筒段(B1)的直径,外套筒增强器(A)由上至下依次为外上直筒段(A1)、外锥筒段(A2)和外下直筒段(A3),外下直筒段(A3)的直径小于外上直筒段(A1)的直径,外套筒增强器(A)套装在内套筒驱动器(B)上,内上直筒段(B1)位于外上直筒段(A1)中,内锥筒段(B2)位于外锥筒段(A2)中,内下直筒段(B3)位于外下直筒段(A3)中,内上直筒段(B1)的上端面低于外上直筒段(A1)的上端面,内下直筒段(B3)的下端外露于外下直筒段(A3),其特征在于:内套筒驱动器(B)和外套筒增强器(A)的内壁均贴敷有电热膜(C),内套筒驱动器(B)和外套筒增强器(A)的材质均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下直筒段(A3)的内径小于内上直筒段(B1)的外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为苯乙烯系形状记忆聚合物、环氧树脂系形状记忆聚合物、氰酸酯系形状记忆聚合物、形状记忆聚酯、形状记忆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或形状记忆聚降冰片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纤维占总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10%~50%。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纤维占总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30%。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纤维为碳纤维、石墨纤维、玻璃纤维或碳纳米管。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所述外套筒增强器(A)的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一:根据实际的外套筒增强器(A)尺寸设计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
步骤二:将配制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灌满步骤一中的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中;
步骤三:固化:将步骤二中获得到的内部填充有未固化的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放置在加热箱中加热,加热温度为80℃~100℃,加热时间为16小时~24小时;
步骤四:脱模:从加热箱中取出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对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进行脱模处理后,得到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原始的形状;
步骤五:将外套筒增强器(A)加热到玻璃化温度,用外径大于外上直筒段(A1)内径的第一胀筒D1撑大外上直筒段(A1)的内径,使外上直筒段(A1)内径大于内上直筒段B1的外径,用外径大于外下直筒段(A3)内径的第二胀筒D2撑大外下直筒段(A3)的内径,使外下直筒段(A3)内径大于内下直筒段(B3)的外径;
步骤六:将外套筒增强器(A)冷却。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所述内套筒驱动器(B)的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一:根据实际的内套筒驱动器(B)尺寸设计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
步骤二:将配制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灌满步骤一中的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中;
步骤三:固化:将步骤二中获得到的内部填充有未固化的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放置在加热箱中加热,加热温度为80℃~100℃,加热时间为16小时~24小时;
步骤四:脱模:从加热箱中取出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对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进行脱模处理后,得到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原始的形状;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内套筒驱动器(B)置于外上直筒段(A1)中,内套筒驱动器(B)加热到玻璃化温度,用外径大于内上直筒段B1内径的第三胀筒D3撑大内上直筒段B1的内径,通过电热膜C加热内锥筒段B2至内锥筒段B2与外锥筒段A2接触,至此,完成内套筒驱动器(B)与外上直筒段(A1)的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内下直筒段(B3)的内径为5mm~25mm,内上直筒段(B1)的内径为30mm~60mm,内套筒驱动器(B)的壁厚为2mm~4mm,内套筒驱动器(B)的长度为100mm~500mm,内套筒驱动器(B)的胀大率为2%~20%,内套筒驱动器(B)胀大后的长度为120mm~550mm。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外下直筒段(A3)的内径为8mm~30mm,外上直筒段(A1)的内径为35mm~65mm,外套筒增强器(A)的壁厚为2mm~4mm,外套筒增强器(A)的长度为100mm~300mm,外套筒增强器(A)的胀大率为2%~20%,外套筒增强器(A)胀大后的长度为120mm~350mm。其中增强纤维的比例为10%~50%。

说明书

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背景技术
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在人造卫星天线、太阳能展开电池阵、空间可展开铰链等空间展开机构以及火箭分离过程中起到了释放作用。传统的空间展开机构的释放机构主要为爆炸螺栓,在保证足够机械强度的同时,也保证足够可靠的爆炸分离,且在理想状态下应该没有爆炸碎片,爆炸螺栓应用在空间展开机构释放中具有系统复杂、重量大,可靠性比较低,释放空间展开结构时产生冲击,爆炸碎片伤及周围的结构和设备,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传统空间展开机构释放机构展开时产生冲击,爆炸碎片伤及周围的结构和设备,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本发明的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包括内套筒驱动器、外套筒增强器和电热膜,内套筒驱动器由上至下依次为内上直筒段、内锥筒段和内下直筒段,内下直筒段的直径小于内上直筒段的直径,外套筒增强器由上至下依次为外上直筒段、外锥筒段和外下直筒段,外下直筒段的直径小于外上直筒段的直径,外套筒增强器套装在内套筒驱动器上,内上直筒段位于外上直筒段中,内锥筒段位于外锥筒段中,内下直筒段位于外下直筒段中,内上直筒段的上端面低于外上直筒段的上端面,内下直筒段的下端外露于外下直筒段,内套筒驱动器和外套筒增强器的内壁均贴敷有电热膜,内套筒驱动器和外套筒增强器的材质均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
本发明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采用形状记忆聚合物作为释放机构的驱动器和主要的承力部分,同时采用了纤维增强的方式增加其强度,有效的降低了释放机构的重量,同时又保证了释放机构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依赖材料自身的玻璃化转变实现释放机构的启动,完成释放过程,展开的运动过程平稳无冲击,完成释放后对整个空间展开机构无损伤,对太空环境无污染。
二、当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温度达到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后,释放机构的变形的部分就会变回初始形状,该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释放机构结构较为简单,系统结构控制环节少,为开环控制,系统工作的可靠性高。
三、本发明降低了航天用的空间展开机构的释放机构的重量,在承受力、可靠性相当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了释放机构的重量,而且该释放机构释放过程平稳、承载力大。可作为航天领域的空间展开机构的释放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释放机构整体结构主剖图;
图2是外套筒增强器A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内套筒驱动器B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第一胀筒D1的结构立体图;
图5是第二胀筒D2的结构立体图;
图6是第三胀筒D3的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内套筒驱动器B、外套筒增强器A和电热膜C,内套筒驱动器B由上至下依次为内上直筒段B1、内锥筒段B2和内下直筒段B3,内下直筒段B3的直径小于内上直筒段B1的直径,外套筒增强器A由上至下依次为外上直筒段A1、外锥筒段A2和外下直筒段A3,外下直筒段A3的直径小于外上直筒段A1的直径,外套筒增强器A套装在内套筒驱动器B上,内上直筒段B1位于外上直筒段A1中,内锥筒段B2位于外锥筒段A2中,内下直筒段B3位于外下直筒段A3中,内上直筒段B1的上端面低于外上直筒段A1的上端面,内下直筒段B3的下端外露于外下直筒段A3,内套筒驱动器B和外套筒增强器A的内壁均贴敷有电热膜C,内套筒驱动器B和外套筒增强器A的材质均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将外上直筒段A1加热回复,以实现内套筒驱动器B和外套筒增强器A的无缝连接,从而将内上直筒段B1部分锁紧。需要释放时,将内上直筒段B1加热回复,使得内上直筒段B1的外径与内下直筒段B3的外径相等,内套筒驱动器B顺利的从外下直筒段A3中脱离,实现释放。
将内套筒驱动器B与空间展开结构连接(如天线、太阳能帆板等),将外套筒增强器A与空间展开机构的主体连接(如卫星、飞船、火箭等)。当展开机构需要释放时,采用电加热方式将内套筒驱动器B加热胀大,当温度达到玻璃化温度之后,内套筒驱动器B恢复成初始形状,在外力作用下,就完成了整个释放过程。外套筒增强器A是用于释放 机构与空间展开机构连接的一部分,该部分用于增强释放机构的连接强度,通过增加内外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实现了内外套筒的紧密连接。电热膜C是提供内套筒胀大部分达到玻璃化转变温度所需的能量。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外下直筒段A3的内径小于内上直筒段B1的外径。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为苯乙烯系形状记忆聚合物、环氧树脂系形状记忆聚合物、氰酸酯系形状记忆聚合物、形状记忆聚酯、形状记忆苯乙烯-丁二烯聚合物或形状记忆聚降冰片烯。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纤维占总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10%~50%。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纤维占总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30%。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纤维为碳纤维、石墨纤维、玻璃纤维或碳纳米管。上述纤维增强材料具有比重高、强度大、模量高、耐腐蚀等特点,能够有效的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强度。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2、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外套筒增强器A的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一:根据实际的外套筒增强器A尺寸设计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
步骤二:将配制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灌满步骤一中的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中;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配制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
步骤三:固化:将步骤二中获得到的内部填充有未固化的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放置在加热箱中加热,加热温度为80℃~100℃,加热时间为16小时~24小时;
步骤四:脱模:从加热箱中取出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对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进行脱模处理后,得到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原始的形状;
步骤五:将外套筒增强器A加热(可以用水浴加热或加热箱恒温加热等方式)到玻 璃化温度(TG),用外径大于外上直筒段A1内径的第一胀筒D1撑大外上直筒段A1的内径,使外上直筒段A1内径大于内上直筒段B1的外径,用外径大于外下直筒段A3内径的第二胀筒D2撑大外下直筒段A3的内径,使外下直筒段A3内径大于内下直筒段B3的外径;
步骤六:将外套筒增强器A冷却。
步骤二中的外上直筒段A1部分只进行纵向纤维缠绕,其他部分进行纵横两相纤维缠绕。步骤五中的撑大方式可采用模具胀大、气压胀大或水压胀大的方式。
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3和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内套筒驱动器B的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一:根据实际的内套筒驱动器B尺寸设计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
步骤二:将配制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灌满步骤一中的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中;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配制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
步骤三:固化:将步骤二中获得到的内部填充有未固化的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放置在加热箱中加热,加热温度为80℃~100℃,加热时间为16小时~24小时;
步骤四:脱模:从加热箱中取出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对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进行脱模处理后,得到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原始的形状;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内套筒驱动器B置于外上直筒段A1中,内套筒驱动器B加热(可以用水浴加热或加热箱恒温加热等方式)到玻璃化温度(TG),用外径大于内上直筒段B1内径的第三胀筒D3撑大内上直筒段B1的内径,通过电热膜C加热内锥筒段B2至内锥筒段B2与外锥筒段A2接触,至此,完成内套筒驱动器B与外上直筒段A1的连接。
第二胀筒D1的外径小于第三胀筒D3的内径。步骤五中的撑大方式可采用模具胀大、气压胀大或水压胀大的方式。
若要保持内套筒驱动器B与外上直筒段A1紧密连接,可通过电热膜C加热内上直筒段B1将内上直筒段B1与外上直筒段A1锁紧。
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内下直筒段B3的内径为5mm~25mm,内上直筒段B1的内径为30mm~60mm,内套筒驱动器B的壁厚为2mm~4mm,内套筒驱动器B的长度为100mm~500mm,内套筒驱动器B的胀大率为 2%~20%,内套筒驱动器B胀大后的长度为120mm~550mm。内套筒驱动器B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正。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内下直筒段B3的内径为10mm,内上直筒段B1的内径为30,内套筒驱动器B的壁厚为2.5mm,内套筒驱动器B的长度为200mm,内套筒驱动器B的胀大率为20%,内套筒驱动器B胀大后的长度为220mm。内套筒驱动器B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正。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内下直筒段B3的内径为20mm,内上直筒段B1的内径为50,内套筒驱动器B的壁厚为3mm,内套筒驱动器B的长度为300mm,内套筒驱动器B的胀大率为30%,内套筒驱动器B胀大后的长度为390mm。内套筒驱动器B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正。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外下直筒段A3的内径为8mm~30mm,外上直筒段A1的内径为35mm~65mm,外套筒增强器A的壁厚为2mm~4mm,外套筒增强器A的长度为100mm~300mm,外套筒增强器A的胀大率为2%~20%,外套筒增强器A胀大后的长度为120mm~350mm。其中增强纤维的比例为10%~50%。外套筒增强器A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正。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九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外下直筒段A3的内径为15mm,外上直筒段A1的内径为40mm,外套筒增强器A的壁厚为2.5mm,外套筒增强器A的长度为150mm,外套筒增强器A的胀大率为20%,外套筒增强器A胀大后的长度为180mm。外套筒增强器A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正。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九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四: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外下直筒段A3的内径为20mm,外上直筒段A1的内径为50mm,外套筒增强器A的壁厚为3mm,外套筒增强器A的长度为200mm,外套筒增强器A的胀大率为30%,外套筒增强器A胀大后的长度为260mm。外套筒增强器A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正。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九相同。

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24847.7 (22)申请日 2014.11.08 B64G 1/44(2006.01) B64G 1/66(2006.01) (71)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 直街 92 号 (72)发明人 冷劲松 刘彦菊 魏汉青 刘立武 管春洋 (74)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 务所 23109 代理人 岳泉清 (54) 发明名称 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 构 (57) 摘要 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 构, 以解决传统空间展开机构释放机构展开时产 。

2、生冲击, 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内下直筒段 的直径小于内上直筒段的直径, 外套筒增强器由 上至下依次为外上直筒段、 外锥筒段和外下直筒 段, 外下直筒段的直径小于外上直筒段的直径, 外 套筒增强器套装在内套筒驱动器上, 内上直筒段 位于外上直筒段中, 内锥筒段位于外锥筒段中, 内 下直筒段位于外下直筒段中, 内上直筒段的上端 面低于外上直筒段的上端面, 内下直筒段的下端 外露于外下直筒段, 内套筒驱动器和外套筒增强 器的内壁均贴敷有电热膜, 内套筒驱动器和外套 筒增强器的材质均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 本发明用于航天领域的空间展开机构。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3、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4343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 CN 104443438 A 1/2 页 2 1.一种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内套筒驱 动器 (B)、 外套筒增强器 (A) 和电热膜 (C), 内套筒驱动器 (B) 由上至下依次为内上直筒段 (B1)、 内锥筒段 (B2) 和内下直筒段 (B3), 内下直筒段 (B3) 的直径小于内上直筒段 (B1) 的 直径, 外套筒增强器 (A) 由上至下依次为外上直筒段 (A1)、 外锥筒段 (A2) 。

4、和外下直筒段 (A3), 外下直筒段 (A3) 的直径小于外上直筒段 (A1) 的直径, 外套筒增强器 (A) 套装在内套 筒驱动器 (B) 上, 内上直筒段 (B1) 位于外上直筒段 (A1) 中, 内锥筒段 (B2) 位于外锥筒段 (A2) 中, 内下直筒段 (B3) 位于外下直筒段 (A3) 中, 内上直筒段 (B1) 的上端面低于外上直 筒段 (A1) 的上端面, 内下直筒段 (B3) 的下端外露于外下直筒段 (A3), 其特征在于 : 内套筒 驱动器(B)和外套筒增强器(A)的内壁均贴敷有电热膜(C), 内套筒驱动器(B)和外套筒增 强器 (A) 的材质均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 。

5、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下直筒段 (A3) 的内径小于内上直筒段 (B1) 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为苯乙烯系形状记忆聚合物、 环氧树脂系形状记忆聚合 物、 氰酸酯系形状记忆聚合物、 形状记忆聚酯、 形状记忆苯乙烯 - 丁二烯聚合物或形状记忆 聚降冰片烯。 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纤维占总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 10 50。

6、。 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纤维占总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 30。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纤维为碳纤维、 石墨纤维、 玻璃纤维或碳纳米管。 7.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所述外套筒增 强器 (A) 的制作方法如下 : 步骤一 : 根据实际的外套筒增强器 (A) 尺寸设计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 ; 步骤二 : 将配制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灌满步骤一中的外套筒增强。

7、器的闭合模具 中 ; 步骤三 : 固化 : 将步骤二中获得到的内部填充有未固化的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 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放置在加热箱中加热, 加热温度为 80 100 , 加热时间为 16 小时 24 小时 ; 步骤四 : 脱模 : 从加热箱中取出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 对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 具进行脱模处理后, 得到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原始的形状 ; 步骤五 : 将外套筒增强器 (A) 加热到玻璃化温度, 用外径大于外上直筒段 (A1) 内径的 第一胀筒 D1 撑大外上直筒段 (A1) 的内径, 使外上直筒段 (A1) 内径大于内上直筒段 B1 的 外径, 用外径大于外下直筒段。

8、 (A3) 内径的第二胀筒 D2 撑大外下直筒段 (A3) 的内径, 使外 下直筒段 (A3) 内径大于内下直筒段 (B3) 的外径 ; 步骤六 : 将外套筒增强器 (A) 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所述内套筒驱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43438 A 2 2/2 页 3 动器 (B) 的制作方法如下 : 步骤一 : 根据实际的内套筒驱动器 (B) 尺寸设计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 ; 步骤二 : 将配制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灌满步骤一中的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 中 ; 步骤三 : 固化 : 将步骤二中获得到的内部填充有未固化的纤维。

9、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 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放置在加热箱中加热, 加热温度为 80 100 , 加热时间为 16 小时 24 小时 ; 步骤四 : 脱模 : 从加热箱中取出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 对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 具进行脱模处理后, 得到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原始的形状 ; 步骤五 : 将步骤四中内套筒驱动器 (B) 置于外上直筒段 (A1) 中, 内套筒驱动器 (B) 加 热到玻璃化温度, 用外径大于内上直筒段 B1 内径的第三胀筒 D3 撑大内上直筒段 B1 的内 径, 通过电热膜 C 加热内锥筒段 B2 至内锥筒段 B2 与外锥筒段 A2 接触, 至此, 完成内套筒驱 动器 (。

10、B) 与外上直筒段 (A1) 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其特征在于 : 内下直筒段 (B3) 的内径为 5mm 25mm, 内上直筒段 (B1) 的内径为 30mm 60mm, 内套筒驱 动器 (B) 的壁厚为 2mm 4mm, 内套筒驱动器 (B) 的长度为 100mm 500mm, 内套筒驱动器 (B) 的胀大率为 2 20, 内套筒驱动器 (B) 胀大后的长度为 120mm 5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其特征在于 : 外下直筒段 (A3) 的内径为 8mm 30mm, 外上直筒。

11、段 (A1) 的内径为 35mm 65mm, 外套筒增 强器 (A) 的壁厚为 2mm 4mm, 外套筒增强器 (A) 的长度为 100mm 300mm, 外套筒增强器 (A) 的胀大率为 2 20, 外套筒增强器 (A) 胀大后的长度为 120mm 350mm。其中增强 纤维的比例为 10 5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43438 A 3 1/4 页 4 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 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在人造卫星天线、 太阳能展。

12、开电池阵、 空间可展开铰链 等空间展开机构以及火箭分离过程中起到了释放作用。 传统的空间展开机构的释放机构主 要为爆炸螺栓, 在保证足够机械强度的同时, 也保证足够可靠的爆炸分离, 且在理想状态下 应该没有爆炸碎片, 爆炸螺栓应用在空间展开机构释放中具有系统复杂、 重量大, 可靠性比 较低 , 释放空间展开结构时产生冲击, 爆炸碎片伤及周围的结构和设备 , 对大气环境造成 污染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为解决传统空间展开机构释放机构展开时产生冲击, 爆炸碎片伤及周围的 结构和设备 , 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提供了一种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 料释放机构。 0004 本发明。

13、的智能竹节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释放机构包括内套筒驱动器、 外套 筒增强器和电热膜, 内套筒驱动器由上至下依次为内上直筒段、 内锥筒段和内下直筒段, 内 下直筒段的直径小于内上直筒段的直径, 外套筒增强器由上至下依次为外上直筒段、 外锥 筒段和外下直筒段, 外下直筒段的直径小于外上直筒段的直径, 外套筒增强器套装在内套 筒驱动器上, 内上直筒段位于外上直筒段中, 内锥筒段位于外锥筒段中, 内下直筒段位于外 下直筒段中, 内上直筒段的上端面低于外上直筒段的上端面, 内下直筒段的下端外露于外 下直筒段, 内套筒驱动器和外套筒增强器的内壁均贴敷有电热膜, 内套筒驱动器和外套筒 增强器的材质均为形状。

14、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 0005 本发明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0006 一、 本发明采用形状记忆聚合物作为释放机构的驱动器和主要的承力部分, 同时 采用了纤维增强的方式增加其强度, 有效的降低了释放机构的重量, 同时又保证了释放机 构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依赖材料自身的玻璃化转变实现释放机构的启动, 完成释放过程, 展开的运动过程平稳无冲击, 完成释放后对整个空间展开机构无损伤, 对太空环境无污染。 0007 二、 当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温度达到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后, 释放机构的变 形的部分就会变回初始形状, 该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释放机构结构较为简单, 系统 结构控制环节少。

15、, 为开环控制, 系统工作的可靠性高。 0008 三、 本发明降低了航天用的空间展开机构的释放机构的重量, 在承受力、 可靠性相 当的情况下, 有效的降低了释放机构的重量, 而且该释放机构释放过程平稳、 承载力大。可 作为航天领域的空间展开机构的释放机构。 说 明 书 CN 104443438 A 4 2/4 页 5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是本发明的释放机构整体结构主剖图 ; 0010 图 2 是外套筒增强器 A 的结构立体图 ; 0011 图 3 是内套筒驱动器 B 的结构立体图 ; 0012 图 4 是第一胀筒 D1 的结构立体图 ; 0013 图 5 是第二胀筒 D2 的结构立体图。

16、 ; 0014 图 6 是第三胀筒 D3 的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具体实施方式一 : 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包括内套筒驱动器 B、 外套筒增强器A和电热膜C, 内套筒驱动器B由上至下依次为内上直筒段B1、 内锥筒段B2 和内下直筒段 B3, 内下直筒段 B3 的直径小于内上直筒段 B1 的直径, 外套筒增强器 A 由上 至下依次为外上直筒段 A1、 外锥筒段 A2 和外下直筒段 A3, 外下直筒段 A3 的直径小于外上 直筒段 A1 的直径, 外套筒增强器 A 套装在内套筒驱动器 B 上, 内上直筒段 B1 位于外上直筒 段 A1 中, 内锥筒段 B2 位于外。

17、锥筒段 A2 中, 内下直筒段 B3 位于外下直筒段 A3 中, 内上直筒 段 B1 的上端面低于外上直筒段 A1 的上端面, 内下直筒段 B3 的下端外露于外下直筒段 A3, 内套筒驱动器B和外套筒增强器A的内壁均贴敷有电热膜C, 内套筒驱动器B和外套筒增强 器 A 的材质均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将外上直筒段 A1 加热回复, 以实现内套筒驱动 器 B 和外套筒增强器 A 的无缝连接, 从而将内上直筒段 B1 部分锁紧。需要释放时, 将内上 直筒段 B1 加热回复, 使得内上直筒段 B1 的外径与内下直筒段 B3 的外径相等, 内套筒驱动 器 B 顺利的从外下直筒段 A3 中脱离, 实现。

18、释放。 0016 将内套筒驱动器 B 与空间展开结构连接 ( 如天线、 太阳能帆板等 ), 将外套筒增强 器A与空间展开机构的主体连接(如卫星、 飞船、 火箭等)。 当展开机构需要释放时, 采用电 加热方式将内套筒驱动器B加热胀大, 当温度达到玻璃化温度之后, 内套筒驱动器B恢复成 初始形状, 在外力作用下, 就完成了整个释放过程。外套筒增强器 A 是用于释放机构与空间 展开机构连接的一部分, 该部分用于增强释放机构的连接强度, 通过增加内外套筒之间的 摩擦力, 实现了内外套筒的紧密连接。电热膜 C 是提供内套筒胀大部分达到玻璃化转变温 度所需的能量。 0017 具体实施方式二 : 结合图 1。

19、 图 3 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外下直筒段 A3 的内径小于内上直筒段 B1 的外径。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18 具体实施方式三 : 结合图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形状记忆聚合 物复合材料为苯乙烯系形状记忆聚合物、 环氧树脂系形状记忆聚合物、 氰酸酯系形状记忆 聚合物、 形状记忆聚酯、 形状记忆苯乙烯 - 丁二烯聚合物或形状记忆聚降冰片烯。其它组成 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19 具体实施方式四 : 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形状记忆聚合物 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纤维占总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 10 50。其它组成及连接。

20、关 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0020 具体实施方式五 : 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形状记忆聚合物 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纤维占总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30。 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 说 明 书 CN 104443438 A 5 3/4 页 6 实施方式四相同。 0021 具体实施方式六 : 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形状记忆聚合物 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纤维为碳纤维、 石墨纤维、 玻璃纤维或碳纳米管。 上述纤维增强材料具有 比重高、 强度大、 模量高、 耐腐蚀等特点, 能够有效的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强度。 其它组成 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0022 具体实。

21、施方式七 : 结合图 2、 图 4 和图 5 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外套筒增 强器 A 的制作方法如下 : 0023 步骤一 : 根据实际的外套筒增强器 A 尺寸设计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 ; 0024 步骤二 : 将配制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灌满步骤一中的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 模具中 ; 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配制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 ; 0025 步骤三 : 固化 : 将步骤二中获得到的内部填充有未固化的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 物的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放置在加热箱中加热, 加热温度为 80 100 , 加热时间 为 16 小时 24 小时 ; 0026 步骤四 : 脱模。

22、 : 从加热箱中取出外套筒增强器的闭合模具, 对外套筒增强器的闭 合模具进行脱模处理后, 得到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原始的形状 ; 0027 步骤五 : 将外套筒增强器 A 加热 ( 可以用水浴加热或加热箱恒温加热等方式 ) 到 玻璃化温度 (TG), 用外径大于外上直筒段 A1 内径的第一胀筒 D1 撑大外上直筒段 A1 的内 径, 使外上直筒段 A1 内径大于内上直筒段 B1 的外径, 用外径大于外下直筒段 A3 内径的第 二胀筒 D2 撑大外下直筒段 A3 的内径, 使外下直筒段 A3 内径大于内下直筒段 B3 的外径 ; 0028 步骤六 : 将外套筒增强器 A 冷却。 0029 步。

23、骤二中的外上直筒段 A1 部分只进行纵向纤维缠绕, 其他部分进行纵横两相纤 维缠绕。步骤五中的撑大方式可采用模具胀大、 气压胀大或水压胀大的方式。 0030 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0031 具体实施方式八 : 结合图 3 和图 6 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内套筒驱动器 B 的制作方法如下 : 0032 步骤一 : 根据实际的内套筒驱动器 B 尺寸设计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 ; 0033 步骤二 : 将配制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灌满步骤一中的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 模具中 ; 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配制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 ; 0034 步骤三 : 固化 : 。

24、将步骤二中获得到的内部填充有未固化的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 物的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放置在加热箱中加热, 加热温度为 80 100 , 加热时间 为 16 小时 24 小时 ; 0035 步骤四 : 脱模 : 从加热箱中取出内套筒驱动器的闭合模具, 对内套筒驱动器的闭 合模具进行脱模处理后, 得到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原始的形状 ; 0036 步骤五 : 将步骤四中内套筒驱动器 B 置于外上直筒段 A1 中, 内套筒驱动器 B 加热 ( 可以用水浴加热或加热箱恒温加热等方式 ) 到玻璃化温度 (TG), 用外径大于内上直筒段 B1内径的第三胀筒D3撑大内上直筒段B1的内径, 通过电热膜C加热。

25、内锥筒段B2至内锥筒 段 B2 与外锥筒段 A2 接触, 至此, 完成内套筒驱动器 B 与外上直筒段 A1 的连接。 0037 第二胀筒 D1 的外径小于第三胀筒 D3 的内径。步骤五中的撑大方式可采用模具胀 大、 气压胀大或水压胀大的方式。 说 明 书 CN 104443438 A 6 4/4 页 7 0038 若要保持内套筒驱动器 B 与外上直筒段 A1 紧密连接, 可通过电热膜 C 加热内上直 筒段 B1 将内上直筒段 B1 与外上直筒段 A1 锁紧。 0039 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0040 具体实施方式九 : 结合图 1 和图 3 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内。

26、下直筒段 B3 的内径为 5mm 25mm, 内上直筒段 B1 的内径为 30mm 60mm, 内套筒驱动器 B 的壁厚为 2mm 4mm, 内套筒驱动器 B 的长度为 100mm 500mm, 内套筒驱动器 B 的胀大率为 2 20, 内套筒驱动器 B 胀大后的长度为 120mm 550mm。内套筒驱动器 B 的参数可以根据实 际需求进行修正。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0041 具体实施方式十 : 结合图 1 和图 3 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内下直筒段 B3 的内径为 10mm, 内上直筒段 B1 的内径为 30, 内套筒驱动器 B 的壁厚为 2.5mm, 内套筒驱动。

27、 器 B 的长度为 200mm, 内套筒驱动器 B 的胀大率为 20, 内套筒驱动器 B 胀大后的长度为 220mm。内套筒驱动器 B 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正。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 实施方式八相同。 0042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 : 结合图 1 和图 3 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内下直筒段 B3 的内径为 20mm, 内上直筒段 B1 的内径为 50, 内套筒驱动器 B 的壁厚为 3mm, 内套筒驱动 器 B 的长度为 300mm, 内套筒驱动器 B 的胀大率为 30, 内套筒驱动器 B 胀大后的长度为 390mm。内套筒驱动器 B 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正。其它组成及连。

28、接关系与具体 实施方式八相同。 0043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 : 结合图 1 和图 2 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外下直筒段 A3 的内径为 8mm 30mm, 外上直筒段 A1 的内径为 35mm 65mm, 外套筒增强器 A 的壁厚为 2mm 4mm, 外套筒增强器 A 的长度为 100mm 300mm, 外套筒增强器 A 的胀大率为 2 20, 外套筒增强器 A 胀大后的长度为 120mm 350mm。其中增强纤维的比例为 10 50。外套筒增强器 A 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正。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 施方式九相同。 0044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 : 结合图 1 和图 2 说明。

29、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外下直筒段 A3 的内径为 15mm, 外上直筒段 A1 的内径为 40mm, 外套筒增强器 A 的壁厚为 2.5mm, 外套筒 增强器 A 的长度为 150mm, 外套筒增强器 A 的胀大率为 20, 外套筒增强器 A 胀大后的长度 为 180mm。外套筒增强器 A 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正。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 体实施方式九相同。 0045 具体实施方式十四 : 结合图 1 和图 2 说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外下直筒段 A3 的内径为 20mm, 外上直筒段 A1 的内径为 50mm, 外套筒增强器 A 的壁厚为 3mm, 外套筒增 强器 A 的长度为 200mm, 外套筒增强器 A 的胀大率为 30, 外套筒增强器 A 胀大后的长度为 260mm。外套筒增强器 A 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正。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 实施方式九相同。 说 明 书 CN 104443438 A 7 1/2 页 8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43438 A 8 2/2 页 9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43438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飞行器;航空;宇宙航行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