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产品.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459864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92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61146.8

申请日:

2014.12.12

公开号:

CN104448307A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G73/02申请日:20141212|||公开

IPC分类号:

C08G73/02; C08G83/00

主分类号:

C08G73/02

申请人:

湖南科技大学

发明人:

欧宝立; 李政峰; 刘俊成; 周虎; 周智华

地址:

411201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桃源路2号湖南科技大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张家界市慧诚商标专利事务所43209

代理人:

高红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高效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用具有高反应活性甲苯二异氰酸酯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进行修饰,并接枝聚1,8萘二胺大分子链,合成以纳米二氧化硅为核,聚1,8萘二胺为壳的纳米二氧化硅接枝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聚1,8萘二胺可大大提高纳米SiO2与聚合物的相容性,阻止纳米粒子的团聚,充分发挥纳米粒子的各种优异性能。本发明所制备纳米SiO2接枝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对于含汞溶液及污水经该纳米复合材料吸附后,吸附后的残余浓度远远低于国家的排放标准。且发明所用原料价格低廉,产率可达95%以上,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充分分散在无水甲苯中,在70-10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8-12 h,离心分离得接枝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
(2)将步骤(1)反应所得产物与1,8萘二胺溶解在无水甲苯中,在40-8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8-12 h,离心分离并多次用蒸馏水清洗得接枝1,8萘二胺单体的纳米二氧化硅;
(3)将步骤(2)反应所得产物与1,8萘二胺单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室温搅拌条件下滴入氧化剂过硫酸铵,持续搅拌反应8-20 h,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清洗得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用无水甲苯为新制金属钠除水甲苯;反应结束后,用大量无水甲苯清洗除去未反应的甲苯二异氰酸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用二氧化硅与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质量之比为:1:0.5-1.5;二氧化硅充分分散到无水甲苯中后,其浓度为4-6×10-2 g·mL-1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与(2)中分别所用二氧化硅与1,8萘二胺的质量之比为:1:2-3。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反应液1,8萘二胺的浓度为2-3×10-2 g·mL-1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反应液1,8萘二胺的浓度为4-6×10-2 g·mL-1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氧化剂过硫酸铵与反应液中1,8萘二胺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0.3-0.6,体积之比为1:0.5-1.5。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有机溶剂为乙腈、甲苯、乙醇中一种。

9.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1,8萘二胺稳固接枝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

说明书

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接枝高分子聚合物在复合材料、重金属粒子吸附、分子粘合、固定酶等领域有着广阔地应用前景。
反应性聚合物链接枝到粒子活性反应点,是目前表面接枝聚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大部分纳米粒子表面不存在合适的活性反应点,而且已接枝的大分子链会屏蔽其他可接枝活性基团,因此接枝密度较低,难以制备具有优良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
无机粒子表面引发接枝是目前常用接枝方法,通过对纳米微粒的表面接枝改性,可以改善粒子的分散性并且使微粒表面产生新的化学、机械性能及新的性能,实现无机纳米粒子的功能化。运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Patten 以有机卤化物作为引发体系,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实现了多种乙烯基单体的聚合。经过表面接枝的纳米二氧化硅,其在聚苯乙烯中的分散性得到改善(T VonW erne,Pattern T E.A tom TransferRodica Polymerization from Nanoparticles: A Tool for the Preparation of W all Defined Hybrid Nanostructures and for Understanding the Chemistry of Controlled /“Live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s from Surfaces [J]. J Am Chem Soc, 2001, 123: 7497 7505.)。Tsubokawa等人以硅烷偶联剂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N-苯基-γ-氨丙基处理二氧化硅,在二氧化硅其表面引入活性氨基。二氧化硅的表面氨基可直接与聚异丁基乙烯醚和聚2-甲基-2-唑啉等活性聚合物反应,在二氧化硅表面引入相对分子质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聚合物层,制得聚合物改性二氧化硅。Fu等(Fu,G.D.; Zhao,J.P.;Sun,Y.M.;Kang,E.T.and Neoh,K.G. Conductive hollow nanospheres of polyaniline via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4-vinylaniline and oxidativ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Macromolecules, 2007, 40, 2271-2275.)通过硅氧烷苄氯修饰粒径为25 nm的二氧化硅,合成固相引发剂,通过表面引发单体4-氨基苯乙烯进行聚合进而进行氧化接枝苯胺合成表面接枝共聚物,形成表面结构精确可控的核壳结构。通过HF酸将其内部二氧化硅溶解得到中空的聚合物纳米球。
本发明首先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功能化纳米SiO2, 然后将功能化纳米 SiO2与1,8萘二胺单体反应合成大分子单体,最后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一步化学氧化聚合法在纳米 SiO2表面接枝聚1,8萘二胺,此方法较其他方法而言具有接枝率高和接枝率可控的优点。
聚1,8萘二胺的合成常使用电化学氧化法,但是电子移动的距离很长,合成效果不仅依赖于温度、反应物活性、电极材料还有电位的高低,不可控性。本发明使用化学氧化聚合法,操作简易,无需任何反应设施,反应迅速且产率可高达95%以上。
发明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是解决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繁琐,产率低下,时间成本与原料成本较高,对环境污染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充分分散在无水甲苯中,在70-10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8-12 h,离心分离得接枝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
(2)将步骤(1)反应所得产物与1,8萘二胺溶解在无水甲苯中,在40-8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8-12 h,离心分离并多次用蒸馏水清洗得接枝1,8萘二胺单体的纳米二氧化硅;
(3)将步骤(2)反应所得产物与1,8萘二胺单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在室温搅拌条件下滴入氧化剂过硫酸铵,持续搅拌反应8~20 h,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清洗得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用无水甲苯为新制金属钠除水甲苯,反应结束后,用无水甲苯反复清洗所得产物4 次除去未反应的甲苯二异氰酸酯。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用二氧化硅与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质量之比为1:1-2;二氧化硅充分分散到无水甲苯中后,其浓度为4-6×10-2 g·mL-1
作为优选,步骤(1)与(2)中分别所用二氧化硅与1,8萘二胺的质量之比为:1:2.5。
作为优选,步骤(2)中1,8萘二胺溶解在无水甲苯中的浓度为2.5-3×10-2 g·mL-1。作为优选,步骤(3)中1,8萘二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5-6×10-2 g·mL-1
作为优选,步骤(3)中氧化剂过硫酸铵与1,8萘二胺溶解到有机溶剂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0.3-0.4,体积之比为1:0.8-1。
作为优选,步骤(3)中有机溶剂为乙腈。
本发明的原理是:本发明采用三步法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首先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功能化纳米SiO2, 然后将功能化纳米 SiO2与1,8萘二胺单体反应合成大分子单体,最后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一步化学氧化聚合法在纳米 SiO2表面接枝聚1,8萘二胺, 此方法具有接枝率高和接枝率可控的优点。
    在本发明中的三步制备过程中,反应简洁,反应速率较快,所用原料价格低廉。发明产品性质稳定,性能优良且产率较高,在重金属粒子吸附、复合材料等众多领域有巨大应用潜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三步法制备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工艺简易、制备迅速、反应十分高效,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2.本发明中所制备的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应用引发剂引发聚合,接枝充分且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稳定。
3.本发明中采用一步化学氧化聚合法使单体发生高效率聚合, 此方法接枝率高和接枝率可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2为本发明所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热失重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失重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图5为本发明制备二氧化硅接枝1,8萘二胺单体的红外光谱图。
图6为本发明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2.0 g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2.0 g甲苯二异氰酸酯充分分散在40 mL新制金属钠除水甲苯中,在8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10 h,离心分离得接枝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用无水甲苯反复清洗所得产物4次,并将其过滤。将反应所得产物加入5.0 g 1,8萘二胺充分溶解在150 mL无水甲苯中,在6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10 h,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清洗多次得接枝1,8萘二胺单体的纳米二氧化硅。将反应所得产物加入6.0 g 1,8萘二胺单体溶解在100 mL乙腈中,在25℃室温下以200 r速率搅拌并逐滴滴入100 mL浓度为1 mol·L-1的过硫酸铵,持续搅拌反应12 h,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清洗,在80℃条件下干燥10 h得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所得的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图见图1。从图中可以观察到所得产物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粒径均匀,分散性良好。制备所得的纳米二氧化硅接枝1,8萘二胺产物的热失重图见图2本发明所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热失重曲线图见图3,通过对比从图中可以得出250-400℃时纳米二氧化硅接枝1,8萘二胺产物质量的减少由于成功接枝的1,8萘二胺单体导致。所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对汞离子极强的吸附性能,在静态吸附中,通过实验验证其饱和吸附量为2983 mg/g,即1 g吸附剂可吸附2.983 g的汞。对于含汞溶液经该吸附剂吸附后,吸附后的残余浓度远远低于国家的排放标准(0.05 mg/L)。
 
实施例2:
将1.0 g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1.0 g甲苯二异氰酸酯充分分散在20 mL新制金属钠除水甲苯中,在8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10 h,离心分离得接枝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用无水甲苯反复清洗所得产物4次,并将其过滤。将反应所得产物加入2.5 g 1,8萘二胺充分溶解在75 mL无水甲苯中,在6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10 h,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清洗多次得接枝1,8萘二胺单体的纳米二氧化硅。将反应所得产物加入3.0 g 1,8萘二胺单体溶解在50 mL乙腈中,在25℃室温下以200 r速率搅拌并逐滴滴入50 mL浓度为1mol·L-1的过硫酸铵,持续搅拌反应12 h,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清洗,在80℃条件下干燥10 h得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所得的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见图4,其中(a)为Si元素所在区域放大图,从图中可以得出制备所得的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含C、N、O、Si等元素,纳米二氧化硅接枝1,8聚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成功制备。所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对汞离子极强的吸附性能,在静态吸附中,通过实验验证其饱和吸附量为2863 mg/g,即1 g吸附剂可吸附2.863 g的汞。对于含汞溶液经该吸附剂吸附后,吸附后的残余浓度远远低于国家的排放标准(0.05 mg/L)。
实施例3:
    将1.0 g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1.0 g甲苯二异氰酸酯充分分散在20 mL新制金属钠除水甲苯中,在8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12 h,离心分离得接枝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用无水甲苯反复清洗所得产物4次,并将其过滤。将反应所得产物加入2.5 g 1,8萘二胺充分溶解在75 mL无水甲苯中,在6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12 h,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清洗多次得接枝1,8萘二胺单体的纳米二氧化硅。将反应所得产物加入3.0 g 1,8萘二胺单体溶解在50 mL乙腈中,在25℃室温下以200 r速率搅拌并逐滴滴入50 mL浓度为1mol·L-1的过硫酸铵,持续搅拌反应12 h,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清洗,在80℃条件下干燥10 h得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所得的二氧化硅接枝1,8萘二胺单体的红外光谱图见图5。制备所得的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图见图6,通过图中曲线对比,SiO2-TDI表面-NCO基团于2273 cm?1处的吸收峰消失说明1,8萘二胺单体接枝成功。曲线2中1106 cm?1处的Si-O键的不对称振动吸收峰明显减弱,说明1,8萘二胺单体在二氧化硅表面成功聚合。所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对汞离子极强的吸附性能,在静态吸附中,通过实验验证其饱和吸附量为2982 mg/g,即1 g吸附剂可吸附2.982 g的汞。对于含汞溶液经该吸附剂吸附后,吸附后的残余浓度远远低于国家的排放标准(0.05 mg/L)。
上述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所给出的详细实施方式和过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产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产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产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产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产品.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61146.8 (22)申请日 2014.12.12 C08G 73/02(2006.01) C08G 83/00(2006.01) (71)申请人 湖南科技大学 地址 411201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桃源路 2 号湖南科技大学 (72)发明人 欧宝立 李政峰 刘俊成 周虎 周智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张家界市慧诚商标专利事务 所 43209 代理人 高红旺 (54) 发明名称 一种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 材料的方法及产品 (57) 摘要 一种高效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 米复合材料的方。

2、法 : 用具有高反应活性甲苯二异 氰酸酯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进行修饰, 并接枝聚 1,8 萘二胺大分子链, 合成以纳米二氧化硅为核, 聚 1,8 萘二胺为壳的纳米二氧化硅接枝聚 1,8 萘 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聚 1,8 萘二胺可大大提高纳米 SiO2与聚合物的相容 性, 阻止纳米粒子的团聚, 充分发挥纳米粒子的各 种优异性能。本发明所制备纳米 SiO2接枝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具有极强的吸 附能力, 对于含汞溶液及污水经该纳米复合材料 吸附后, 吸附后的残余浓度远远低于国家的排放 标准。 且发明所用原料价格低廉, 产率可达95%以 上, 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3、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4830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 CN 104448307 A 1/1 页 2 1. 一种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 骤 : (1) 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充分分散在无水甲苯中, 在 70-100恒温 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 8-12 h, 离心分离得接枝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 ; (2) 将步骤 (1) 反应所得产物与 1,8 萘二胺溶解在无水。

4、甲苯中, 在 40-80恒温搅拌条 件下持续反应 8-12 h, 离心分离并多次用蒸馏水清洗得接枝 1,8 萘二胺单体的纳米二氧化 硅 ; (3) 将步骤 (2) 反应所得产物与 1,8 萘二胺单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在室温搅拌条件下 滴入氧化剂过硫酸铵, 持续搅拌反应8-20 h, 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清洗得二氧化硅/聚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 (1) 中所用无水甲苯为新制金属钠除水甲苯 ; 反应结束后, 用大量无水甲苯清 洗除去未反应的甲苯二异氰酸酯。 3. 如权利要求 1 所。

5、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 (1) 中所用二氧化硅与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质量之比为 : 1:0.5-1.5 ; 二氧化硅 充分分散到无水甲苯中后, 其浓度为 4-610-2 gmL-1。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 (1) 与 (2) 中分别所用二氧化硅与 1,8 萘二胺的质量之比为 : 1:2-3。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 (2) 中反应液 1,8 萘二胺的浓度为 2。

6、-310-2 gmL-1。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 (3) 中反应液 1,8 萘二胺的浓度为 4-610-2 gmL-1。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3) 中氧化剂过硫酸铵与反应液中 1,8 萘二胺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0.3-0.6, 体积之比为 1:0.5-1.5。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步骤 (3) 中有机溶剂为乙腈、 甲苯、 乙。

7、醇中一种。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 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聚 1,8 萘二胺稳固接枝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48307 A 2 1/4 页 3 一种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及 产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领域, 涉及一种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 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接枝高分子聚合物在复合材料、 重金属粒子吸附、 分子粘。

8、合、 固 定酶等领域有着广阔地应用前景。 0003 反应性聚合物链接枝到粒子活性反应点, 是目前表面接枝聚合物的主要方法之 一。然而大部分纳米粒子表面不存在合适的活性反应点, 而且已接枝的大分子链会屏蔽其 他可接枝活性基团, 因此接枝密度较低, 难以制备具有优良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 0004 无机粒子表面引发接枝是目前常用接枝方法, 通过对纳米微粒的表面接枝改 性, 可以改善粒子的分散性并且使微粒表面产生新的化学、 机械性能及新的性能, 实现无 机纳米粒子的功能化。运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 Patten 以有机卤化物 作为引发体系, 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实现了多种乙烯基单体的聚合。经。

9、过表面接枝的 纳米二氧化硅, 其在聚苯乙烯中的分散性得到改善 (T VonW erne,Pattern T E.A tom TransferRodica Polymerization from Nanoparticles: A Tool for the Preparation of W all Defined Hybrid Nanostructures and for Understanding the Chemistry of Controlled /“Live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s from Surfaces J. J Am Chem Soc, 2001,。

10、 123: 7497 7505.) 。Tsubokawa 等人以硅烷偶联剂 - 氨丙基三乙 氧基硅烷和 N- 苯基 - 氨丙基处理二氧化硅, 在二氧化硅其表面引入活性氨基。二 氧化硅的表面氨基可直接与聚异丁基乙烯醚和聚 2- 甲基 -2- 唑啉等活性聚合物反应, 在二氧化硅表面引入相对分子质量可控、 分子量分布窄的聚合物层, 制得聚合物改性二 氧 化 硅。Fu 等 (Fu,G.D.; Zhao,J.P.;Sun,Y.M.;Kang,E.T.and Neoh,K.G. Conductive hollow nanospheres of polyaniline via surface-initiat。

11、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4-vinylaniline and oxidativ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Macromolecules, 2007, 40, 2271-2275.) 通过硅氧烷苄氯修饰粒径为25 nm的 二氧化硅, 合成固相引发剂, 通过表面引发单体 4- 氨基苯乙烯进行聚合进而进行氧化接枝 苯胺合成表面接枝共聚物, 形成表面结构精确可控的核壳结构。通过 HF 酸将其内部二氧化 硅溶解得到中空的聚合物纳米球。 0005 本发明首先采用甲苯 - 二异氰酸酯功能化纳米 SiO。

12、2, 然后将功能化纳米 SiO2与 1,8 萘二胺单体反应合成大分子单体, 最后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一步化学氧化聚合法 在纳米 SiO2表面接枝聚1,8萘二胺, 此方法较其他方法而言具有接枝率高和接枝率可控的 优点。 0006 聚 1,8 萘二胺的合成常使用电化学氧化法, 但是电子移动的距离很长, 合成效果 不仅依赖于温度、 反应物活性、 电极材料还有电位的高低, 不可控性。本发明使用化学氧化 说 明 书 CN 104448307 A 3 2/4 页 4 聚合法, 操作简易, 无需任何反应设施, 反应迅速且产率可高达 95% 以上。 发明内容 0007 本研究的目的是解决二氧化硅 / 聚 1。

13、,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繁琐, 产率 低下, 时间成本与原料成本较高, 对环境污染较大的问题, 提供一种高效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 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充分分散在无水甲苯中, 在 70-100恒温 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 8-12 h, 离心分离得接枝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纳米二氧化硅 ; (2) 将步骤 (1) 反应所得产物与 1,8 萘二胺溶解在无水甲苯中, 在 40-80恒温搅拌条 件下持续反应 8-12 。

14、h, 离心分离并多次用蒸馏水清洗得接枝 1,8 萘二胺单体的纳米二氧化 硅 ; (3) 将步骤 (2) 反应所得产物与 1,8 萘二胺单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在室温搅拌条件下 滴入氧化剂过硫酸铵, 持续搅拌反应 8 20 h, 离心分离并用蒸馏水清洗得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 0009 作为优选, 步骤 (1) 中, 所用无水甲苯为新制金属钠除水甲苯, 反应结束后, 用无水 甲苯反复清洗所得产物 4 次除去未反应的甲苯二异氰酸酯。 0010 作为优选, 步骤 (1) 中所用二氧化硅与甲苯二异氰酸酯的质量之比为 1:1-2 ; 二氧 化硅充分分散到无水甲苯中后, 其浓度为 。

15、4-610-2 gmL-1。 0011 作为优选, 步骤 (1)与 (2)中分别所用二氧化硅与 1,8 萘二胺的质量之比为 : 1:2.5。 0012 作为优选, 步骤 (2) 中1,8萘二胺溶解在无水甲苯中的浓度为2.5-310-2 g mL-1。 作为优选, 步骤 (3) 中 1,8 萘二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浓度为 5-610-2 gmL-1。 0013 作为优选, 步骤 (3) 中氧化剂过硫酸铵与 1,8 萘二胺溶解到有机溶剂的溶液的物 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0.3-0.4, 体积之比为 1:0.8-1。 0014 作为优选, 步骤 (3) 中有机溶剂为乙腈。 0015 本发明的原理是 。

16、: 本发明采用三步法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 首先采用甲苯 - 二异氰酸酯功能化纳米 SiO2, 然后将功能化纳米 SiO2与 1,8 萘二胺单体 反应合成大分子单体, 最后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一步化学氧化聚合法在纳米 SiO2表 面接枝聚 1,8 萘二胺, 此方法具有接枝率高和接枝率可控的优点。 0016 在本发明中的三步制备过程中, 反应简洁, 反应速率较快, 所用原料价格低廉。发 明产品性质稳定, 性能优良且产率较高, 在重金属粒子吸附、 复合材料等众多领域有巨大应 用潜力。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1. 本发明中通过三步法制备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工艺简易、。

17、 制备迅速、 反应十分高 效, 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0018 2. 本发明中所制备的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 应用引发剂引发聚 合, 接枝充分且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稳定。 说 明 书 CN 104448307 A 4 3/4 页 5 0019 3. 本发明中采用一步化学氧化聚合法使单体发生高效率聚合, 此方法接枝率高 和接枝率可控。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1 图 1 为本发明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 0022 图 2 为本发明所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热失重曲线图。 0023 图 3 。

18、为本发明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失重曲线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制备二氧化硅/聚1,8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0025 图 5 为本发明制备二氧化硅接枝 1,8 萘二胺单体的红外光谱图。 0026 图 6 为本发明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图。 0027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实施例 1 : 将 2.0 g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 2.0 g 甲苯二异氰酸酯充分分散在 40 mL 新制金属钠 除水甲苯中, 在 8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 10 h, 离心分离得接枝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纳 米二氧化硅, 用无水甲苯反复清洗。

19、所得产物 4 次, 并将其过滤。将反应所得产物加入 5.0 g 1,8 萘二胺充分溶解在 150 mL 无水甲苯中, 在 6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 10 h, 离心分 离并用蒸馏水清洗多次得接枝 1,8 萘二胺单体的纳米二氧化硅。将反应所得产物加入 6.0 g 1,8 萘二胺单体溶解在 100 mL 乙腈中, 在 25室温下以 200 r 速率搅拌并逐滴滴入 100 mL 浓度为 1 molL-1的过硫酸铵, 持续搅拌反应 12 h, 离心分离, 并用蒸馏水清洗, 在 80 条件下干燥 10 h 得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所得的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

20、合材料的透射电镜图见图1。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所得产物二氧化硅/聚1,8萘 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粒径均匀, 分散性良好。制备所得的纳米二氧化硅接枝 1,8 萘二胺产物 的热失重图见图 2 本发明所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热失重曲线图见图 3, 通过对比从图中 可以得出 250-400时纳米二氧化硅接枝 1,8 萘二胺产物质量的减少由于成功接枝的 1,8 萘二胺单体导致。所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对汞离子极强的吸附性 能, 在静态吸附中, 通过实验验证其饱和吸附量为2983 mg/g, 即1 g吸附剂可吸附2.983 g 的汞。 对于含汞溶液经该吸附剂吸附后, 吸附后的残余浓度远远。

21、低于国家的排放标准 (0.05 mg/L) 。 0029 实施例 2 : 将 1.0 g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 1.0 g 甲苯二异氰酸酯充分分散在 20 mL 新制金属钠 除水甲苯中, 在 8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 10 h, 离心分离得接枝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纳 米二氧化硅, 用无水甲苯反复清洗所得产物 4 次, 并将其过滤。将反应所得产物加入 2.5 g 1,8萘二胺充分溶解在75 mL无水甲苯中, 在6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10 h, 离心分离 并用蒸馏水清洗多次得接枝 1,8 萘二胺单体的纳米二氧化硅。将反应所得产物加入 3.0 g 1,8 萘二胺单体溶解在 50 mL 乙腈中, 在 。

22、25室温下以 200 r 速率搅拌并逐滴滴入 50 mL 浓度为 1mol L-1的过硫酸铵, 持续搅拌反应 12 h, 离心分离, 并用蒸馏水清洗, 在 80条件 说 明 书 CN 104448307 A 5 4/4 页 6 下干燥 10 h 得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所得的二氧化硅 / 聚 1,8 萘 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图见图 4, 其中 (a) 为 Si 元素所在区域放大图, 从 图中可以得出制备所得的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含 C、 N、 O、 Si 等元素, 纳 米二氧化硅接枝 1,8 聚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成功制备。所。

23、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 米复合材料对汞离子极强的吸附性能, 在静态吸附中, 通过实验验证其饱和吸附量为 2863 mg/g, 即 1 g 吸附剂可吸附 2.863 g 的汞。对于含汞溶液经该吸附剂吸附后, 吸附后的残余 浓度远远低于国家的排放标准 (0.05 mg/L) 。 0030 实施例 3 : 将 1.0 g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 1.0 g 甲苯二异氰酸酯充分分散在 20 mL 新制金属钠 除水甲苯中, 在 8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 12 h, 离心分离得接枝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纳 米二氧化硅, 用无水甲苯反复清洗所得产物 4 次, 并将其过滤。将反应所得产物加入 2.5 。

24、g 1,8萘二胺充分溶解在75 mL无水甲苯中, 在60恒温搅拌条件下持续反应12 h, 离心分离 并用蒸馏水清洗多次得接枝 1,8 萘二胺单体的纳米二氧化硅。将反应所得产物加入 3.0 g 1,8萘二胺单体溶解在50 mL乙腈中, 在25室温下以200 r速率搅拌并逐滴滴入50 mL浓 度为 1mol L-1的过硫酸铵, 持续搅拌反应 12 h, 离心分离, 并用蒸馏水清洗, 在 80条件下 干燥 10 h 得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所得的二氧化硅接枝 1,8 萘二 胺单体的红外光谱图见图 5。制备所得的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米复合材料的红外光 谱图见图。

25、 6, 通过图中曲线对比, SiO2-TDI 表面 -NCO 基团于 2273 cm 1 处的吸收峰消失说 明 1,8 萘二胺单体接枝成功。曲线 2 中 1106 cm 1 处的 Si-O 键的不对称振动吸收峰明显 减弱, 说明 1,8 萘二胺单体在二氧化硅表面成功聚合。所制备二氧化硅 / 聚 1,8 萘二胺纳 米复合材料对汞离子极强的吸附性能, 在静态吸附中, 通过实验验证其饱和吸附量为 2982 mg/g, 即 1 g 吸附剂可吸附 2.982 g 的汞。对于含汞溶液经该吸附剂吸附后, 吸附后的残余 浓度远远低于国家的排放标准 (0.05 mg/L) 。 0031 上述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 所给出的详细实施方式和过 程, 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104448307 A 6 1/4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48307 A 7 2/4 页 8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48307 A 8 3/4 页 9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48307 A 9 4/4 页 10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48307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