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芯片封装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584510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80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55667.5

申请日:

2011.06.10

公开号:

CN102290404A

公开日:

2011.12.2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L 25/065申请公布日:2011122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25/065申请日:20110610|||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5/065; H01L23/48; H01L21/98; G06K19/077

主分类号:

H01L25/065

申请人: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吴台荣; 朴光一; 裴升浚; 梁润硕; 孙宁洙; 金始弘

地址:

韩国京畿道

优先权:

2010.06.17 KR 10-2010-0057570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李敬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包括基板、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层以及放置在第一层上并基本上类似于第一层的第二层。第一层具有第一输入/输出(I/O)电路、延伸通过第一载体主体并连接至第一输入/输出(I/O)电路的第一贯穿过孔以及与第一I/O电路不连接的第二贯穿过孔。第二层包括第二I/O电路、连接至第二I/O电路的第三贯穿过孔以及延与第二I/O电路不连接的第四贯穿过孔。第一贯穿过孔连接至第四贯穿过孔,并且第二贯穿过孔连接至第三贯穿过孔。可以通过堆叠层,改变第二层相对于第一层的取向以确保第一贯穿过孔连接至第四贯穿过孔,并且第二贯穿过孔连接至第三贯穿过孔,来制造封装。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包括:
第一层,包括第一载体主体、第一输入/输出I/O电路、延伸通过
第一载体主体并电连接至第一输入/输出I/O电路的第一导电贯穿过
孔、以及延伸通过第一载体主体并与第一I/O电路电隔离的第二导电
贯穿过孔;以及
放置在第一层上的第二层,第二层包括第二载体主体、第二输入/
输出I/O电路、延伸通过第二载体主体并电连接至第二I/O电路的第
三导电贯穿过孔、以及延伸通过第二载体主体并与第二I/O电路电隔
离的第四导电贯穿过孔;
其中,第一层的第一贯穿过孔电连接至第四贯穿过孔,并且第一
层的第二贯穿过孔电连接至第三贯穿过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第二层的结构
与第一层的结构实质上相同,但是在平行于层平面的平面中旋转了
90°、180°或2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第二层的结构
与第一层的结构实质上相同,但是是翻转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每一层包括晶
片或晶元,贯穿过孔是贯穿硅过孔TSV。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还包括:半导体基板,
第一层放置在半导体基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半导体基板包
括:绝缘体,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传导端子,在绝缘体的上表面处,
并放置为与第一层的贯穿过孔接触;以及外部端子,暴露在半导体基
板的外部,并电连接至传导端子。
7.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包括:
多个层,一个层堆叠在另一个之上;
每一层包括载体主体、由载体主体支持并放置在载体主体表面处
的至少一个输入/输出I/O电路、由载体主体支持并各自电连接至该层
的相应I/O电路的至少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IC、以及延伸通过载体主
体并彼此电隔离的多个导电贯穿过孔,
其中,每一层的I/O电路电连接至该层的贯穿过孔中相应一个贯
穿过孔,
所述多个层之中一个层的每一个贯穿过孔电连接至其他层的贯穿
过孔之一,使得所述多个层具有成组的电连接的贯穿过孔,每一组电
连接的贯穿过孔构成封装中相应的信号传输线,
每一个I/O电路电连接至信号传输线之一,以及
其中,连接至每条信号传输线的I/O电路的总数小于构成封装的
层的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每一层包括晶
片或晶元,贯穿过孔是贯穿硅过孔TSV。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每一层的贯穿
过孔关于垂直于该层的轴而对称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每一层的贯穿
过孔以四个一组而成组放置,这些组以90°为相等的角度增量而围绕
轴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所述多个层
之一的结构与所述多个层中另一层的结构实质上相同,但是围绕轴旋
转了90°、180°或270°。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每一层的贯穿
过孔关于平行于该层的轴而对称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所述多个层
之一的结构与所述多个层中另一层的结构实质上相同,但是是围绕轴
翻转的。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每一层的贯穿
过孔关于平行于该层且彼此正交的两个轴中的每个轴而对称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所述多个层
之一的结构与所述多个层中另一层的结构实质上相同,但是是围绕轴
之一翻转的。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每一个I/O电
路包括输入缓冲器和输出驱动器。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所述多个层的
贯穿过孔一起构成数据总线或命令/地址总线。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所述多个层之
一的每一个贯穿过孔与其他层的贯穿过孔中相应的贯穿过孔对齐并且
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还包括:重分布层,
包括在每对相邻层之间延伸的一系列传导重分布线,
其中,通过重分布线中相应的一条,相邻层之一的每一个贯穿过
孔与该对相邻层中另一个层的贯穿过孔之一电连接,由此,每一组贯
穿过孔以及将该组贯穿过孔电连接的重分布线一起构成相应的一条信
号传输线,
该对相邻层中通过重分布线彼此电连接的贯穿过孔在平行于层的
平面中彼此偏移。
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其中,每一层包括多
个I/O电路。
2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还包括:半导体基板,
所述多个层放置在半导体基板上,
半导体基板包括:绝缘体,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传导端子,在
绝缘体的上表面处,并放置为与所述多个层之一的贯穿过孔接触;以
及外部端子,暴露在半导体基板的外部,并电连接至传导端子。
2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还包括:中央处理单
元CPU,所述多个层放置在CPU上,CPU具有与所述多个层的贯穿
过孔电连接的电路。
2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用
户接口和电源,其中,半导体芯片封装构成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和存
储器。
24.一种存储卡,包括由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构成的
控制器和存储器。
25.一种制造半导体芯片封装的方法,包括:
形成具有实质上相同结构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其中,第一层包括
载体主体、所述封装的第一输入/输出I/O电路、以及与第一I/O电路
电连接的半导体集成电路IC,第二层包括载体主体、所述封装的第二
输入/输出I/O电路、以及与第二I/O电路电连接的半导体集成电路IC;
以及
通过形成贯穿每一层的载体主体的多个贯穿过孔,使得每一层的
贯穿过孔之一连接至该层的I/O电路,而该层中其他贯穿过孔中每一
个贯穿过孔与该层的所述I/O电路电隔离,来将第一层和第二层彼此
电连接,
第一层的贯穿过孔分别电连接至第二层的贯穿过孔,
第一层中电连接至第一I/O电路的贯穿过孔电连接至第二层中与
第二I/O电路电隔离的贯穿过孔。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连接第一层和第二层包
括:在基板上堆叠第一层,并在第一层上堆叠第二层。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贯穿过孔以四个一组而
成组形成,这些组以90°为相等的角度增量而围绕轴布置,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层上堆叠第二层之前,在平行于第二层
的平面中将第二层逆时针旋转90°、180°或270°。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每一层中,贯穿过孔
是关于平行于该层的轴而对称形成的,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层上堆叠第二层之前,翻转第二层。

说明书

半导体芯片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优先权声明

本申请要求2010年6月1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
申请No.10-2010-0057570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芯片封装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
及具有多个层的3D半导体芯片封装,每一层包括支持集成电路(IC)
和电连接至IC的输入/输出(I/O)电路的硅载体主体、以及延伸通过
载体主体的贯穿硅过孔(through-silicon via,TSV)。

背景技术

包含半导体集成电路(IC)的常规半导体封装的数据通信执行速
度受到IC的集成度以及封装中能够提供的管脚的数目的限制。因此,
各自均包括半导体IC和连接至IC的输入/输出(I/O)电路并使用贯
穿硅过孔(TSV)来提供电互连的堆叠层被认为是增加传输带宽而不
增大封装所占面积的一种方法。然而,当堆叠各自包括半导体IC的多
个层时,连接至TSV形成的线路的输入/输出(I/O)电路可能成为寄
生电容的源,从而限制了经由TSV线路的数据传输的速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包括第一层和
放置在第一层上的第二层,其中,第一层包括第一载体主体、第一输
入/输出(I/O)电路、延伸通过第一载体主体并电连接至第一输入/输
出(I/O)电路的第一导电贯穿过孔(through-via)、以及延伸通过第一
载体主体并与第一I/O电路电隔离的第二导电贯穿过孔;第二层包括
第二载体主体、第二输入/输出(I/O)电路、延伸通过第二载体主体
并电连接至第二I/O电路的第三导电贯穿过孔、以及延伸通过第二载
体主体并与第二I/O电路电隔离的第四导电贯穿过孔;其中,第一贯
穿过孔电连接至第四贯穿过孔,并且第二贯穿过孔电连接至第三贯穿
过孔。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包括:堆叠
在基板上的多个层,每一层包括至少一个I/O电路;以及多个贯穿过
孔,所述多个贯穿过孔形成连接至I/O电路的信号传输线;其中,连
接至每条信号传输线的I/O电路的总数小于构成封装的层的总数。每
一层还包括载体主体、以及由载体主体支持的至少一个半导体集成电
路(IC),每一个半导体IC分别与该层中相应的I/O电路电连接。在
这方面,电路可以放置在载体主体的表面处。此外,每一层的导电贯
穿过孔延伸通过该层的载体主体并彼此电隔离。此外,每一层的I/O
电路电连接至该层中相应的一个贯穿过孔,层中每一个贯穿过孔电连
接至其他层中每一层的过孔之一,使得成组的电连接的贯穿过孔的分
别构成信号传输线。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半导体芯片封装的方法,
包括:形成具有实质上相同结构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以及将第一层与
第二层彼此电连接;其中,第一层包括载体主体、所述封装的第一输
入/输出(I/O)电路、以及与第一I/O电路电连接的半导体集成电路
(IC);其中,第二层包括载体主体、所述封装的第二输入/输出(I/O)
电路、以及与第二I/O电路电连接的半导体集成电路(IC);其中,通
过形成贯穿每一层的载体主体的多个贯穿过孔,使得每一层的贯穿过
孔之一连接至该层的I/O电路,而该层中其他贯穿过孔中每一个贯穿
过孔与该层的所述I/O电路电隔离,来将第一层和第二层彼此电连接,
使得第一层的贯穿过孔分别电连接至第二层的贯穿过孔,并且使得第
一层中电连接至第一I/O电路的贯穿过孔电连接至第二层中与第二
I/O电路电隔离的贯穿过孔。这可以通过堆叠层并在第一层上堆叠第
二层之前改变第二层相对于第一层的取向来实现。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中,将更加清楚地理解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透视
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透视
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透视
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透视
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计算系统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存储卡的框图;以及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半导体芯片封装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实施例示
例。在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元件和层的尺寸、相对尺寸
和形状。特别地,器件的横截面图是示意性的。

此外,空间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上”、“下”、“水平”和“垂直”
等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关系。术语“顺时针”和“逆时针”一般是指
图中俯视时的情况。因此,空间相对关系术语可以应用于与图中所示
取向不同的所使用的取向。显然,所有这些空间相对关系术语参照图
中所示取向,以方便描述,但是不是限制性的,因为在使用中根据本
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采用与图中所示取向不同的取向。

将理解,当将元件或层称作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连接至”
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直接连接
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介元件或层。相反,当将元件或层
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直接连接至”另一元件或层
时,不存在中介元件或层。

此外,虽然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多种元件、
层等,但是这些元件和/或层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于
区分一个元件或层与其他元件或层。

本文使用的其他术语是为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或实施例的目
的,并应该在上下文中使用。例如,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或
“包含”表明所记载的特征或过程的存在,但是不排除附加的特征或
过程的存在。此外,术语“结构”一般用于涵盖具体部件的所有特征,
即,部件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取向、尺寸和形状等。使
用的术语“连接”描述例如过孔等导电元件之间的连接,一般是指导
电连接,这在描述的上下文中清楚可见。

下面参照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100的第一
实施例。

半导体芯片封装100包括半导体基板110、以及堆叠在半导体基
板110上的第一层120和第二层130。在本实施例的示例中,第一层
120直接堆叠在半导体基板110上,第二层130直接堆叠在第一层120
上,虽然图中为了图示方便而示出了层之间的一些间隔。半导体基板
110、第一层120和第二层130分别可以是具有集成电路(IC)晶元或
晶片。例如,半导体基板110、第一层120和第二层130可以是晶元
堆叠(die stack)或晶片堆叠(wafer stack)。备选地,半导体基板110
可以是晶片,第一层120和第二层130可以是晶元。即,半导体基板
110、第一层120和第二层130可以是晶元到晶片堆叠(die to wafer 
stack)。

在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基板110具有绝缘体、放置在绝缘体的顶
表面上的半导体集成电路(IC)、第一电极焊盘114和第二电极焊盘
115、以及放置在绝缘体的底表面上的多个导电凸起113。在这方面,
绝缘体、焊盘114、115等可以构成印刷电路板(PCB)。半导体基板
110的半导体IC分别经由第一和第二电极焊盘114和115电连接至第
一层120和第二层130的半导体IC,并且电连接至导电凸起113。导
电凸起113用作外部端子,使得该封装的半导体IC能够与其他电子器
件连接。为此,导电凸起113可以是焊球。

第一层120还具有连接至第一层IC的(第一)输入/输出(I/O)
电路122、连接至输入/输出(I/O)电路122的(第一)贯穿过孔127a、
以及不连接至I/O电路122的(第二)贯穿过孔127b。在本示例中,
第一和第二贯穿过孔127a、127b是贯穿硅过孔(TSV)。第二层130
具有连接至第二层IC的(第二)I/O电路132、连接至第二I/O电路
132的(第三)贯穿过孔137a、以及不连接至第二I/O电路132的(第
四)贯穿过孔137b。在本示例中,第三和第四贯穿过孔137a、137b
也是TSV。即,第一层120和第二层130各自均包括硅载体主体,导
电过孔延伸通过硅载体主体。第一贯穿过孔127a(第一层120的过孔)
连接至第四贯穿过孔137b(第二层130的过孔),并且第二贯穿过孔
127b(第一层120的另一过孔)连接至第三贯穿过孔137a(第二层130
的另一过孔)。

注意,虽然图1示出了半导体封装,其中第一层120具有两个贯
穿过孔,第二层130具有两个贯穿过孔,但是半导体封装110是为了
图示和描述的方便而以简化方式示出的,即,本发明不限于具有任何
特定数目的贯穿过孔的层。实际中,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可
以具有几千个贯穿过孔或更多贯穿过孔。

在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该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
层120和第二层130的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127a、127b、137a和137b
可以一起构成数据总线,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层120和第二层130的
半导体IC经由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127a、127b、137a和137b来接收
或发送数据。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该实施例的示
例中,半导体基板110与第一层120和第二层130可以点到点的方式
连接,以允许自由访问第一层120和第二层130。在这种情况下,第
一到第四贯穿过孔127a、127b、137a和137b可以构成数据总线或命
令/地址总线。

第一I/O电路122和第二I/O电路132中每一个可以包括输入缓
冲器和输出驱动器。因此,经由第一贯穿过孔127a,第一I/O电路122
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第一层120的半导体IC,
并且相反地,经由第一贯穿过孔127a,可以接收来自半导体IC的信
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外部。类似地,经由第三贯穿过孔137a,第二I/O
电路132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第二层130的半
导体IC,并且相反地,经由第三贯穿过孔137a,可以接收来自半导体
IC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外部。

仍然参照图1,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层130的结构与第一层120
相同,但是在水平面上相对于第一层120旋转了180°。因此,第一层
120的第一贯穿过孔127a与第二层130中的第四贯穿过孔137b垂直
对齐,第一层120的第二贯穿过孔127b与第二层130的第三贯穿过孔
137a垂直对齐。

从以上半导体芯片封装100的描述可以清楚看到,对于贯穿过孔
127a和137b(即,位于不同层但是彼此连接的贯穿过孔),第一贯穿
过孔127a连接至第一I/O电路122,但是第四贯穿过孔137b不连接
至第二I/O电路132。类似地,对于贯穿过孔127b和137a,第三贯穿
过孔137a连接至第二I/O电路132,但是第二贯穿过孔127b不连接
至第一I/O电路122。因此,对于接收到的数据或命令/地址输入,第
二贯穿过孔127b和第四贯穿过孔137b用于将它们的层旁路,并用于
将第一层120和第二层130彼此接合。

换言之,在彼此电连接的第一和第四贯穿过孔127a和137b以及
彼此电连接的第二和第三贯穿过孔127b和137a之中,只有第一和第
三贯穿过孔127a和137a在相应的层中连接至I/O电路。更具体地,
在半导体芯片封装100中,相连的第一和第四贯穿过孔127a和137b
的线路以及相连的第二和第三贯穿过孔127b和137a的线路不是都连
接至第一层120的第一I/O电路122和第二层130的第二I/O电路132。
因此,在半导体芯片封装100中,最小化由于第一I/O电路122和第
二I/O电路132而产生的寄生电容,以最大化例如由第一到第四贯穿
过孔127a、127b、137a和137b构成的数据总线的传输带宽。

下面参照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半导体芯片封装200。

半导体芯片封装200包括半导体基板210、第一层220和第二层
230。第一层220直接堆叠在半导体基板210上,第二层230直接堆叠
在第一层220上。半导体基板210与参照图1描述的半导体基板110
类似。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层220具有载体主体、由载体主体支持的半
导体IC、也由载体主体支持并连接至IC的(第一)I/O电路222、延
伸通过载体主体并连接至第一I/O电路222的(第一)贯穿过孔227a、
以及延伸通过载体主体但不连接至第一I/O电路222的(第二)贯穿
过孔227b。在本实施例的该示例中,第一贯穿过孔227a和第二贯穿
过孔227b是TSV。因此,第一层220的总体结构与图1实施例的第
一层120的总体结构相同。

第二层230具有载体主体、由载体主体支持的半导体IC、也由载
体主体支持并连接至IC的(第二)I/O电路232、延伸通过载体主体
并连接至第二I/O电路232的(第三)贯穿过孔237a、以及延伸通过
载体主体但不连接至第二I/O电路232的(第四)贯穿过孔237b。在
本实施例的该示例中,第三贯穿过孔237a和第四贯穿过孔237b也是
TSV。

注意,虽然图2示出了半导体封装,其中与图1实施例一样,第
一层220具有两个贯穿过孔,第二层230具有两个贯穿过孔,但是半
导体封装200是为了图示和描述的方便而以简化方式示出的,即,本
发明不限于具有任何特定数目的贯穿过孔的层。实际中,根据本发明
图2所示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可以具有几千个贯穿过孔或更多贯穿过
孔。

在半导体芯片封装200中,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227a、227b、237a
和237b可以构成数据总线,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层220和第二层230
的半导体IC经由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227a、227b、237a和237b来接
收或发送数据。此外,在半导体芯片封装200中,半导体基板210与
第一层220和第二层230可以点到点的方式连接,以允许自由访问第
一层220和第二层230。

第一I/O电路222和第二I/O电路232中每一个可以包括输入缓
冲器和输出驱动器。在这种情况下,经由第一贯穿过孔227a,第一I/O
电路222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第一层220的第
一半导体IC,并且相反地,经由第一贯穿过孔227a,可以接收来自第
一半导体IC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外部。类似地,经由第三贯穿过
孔237a,第二I/O电路232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
给第二层230的第二半导体IC,并且相反地,经由第三贯穿过孔237a,
可以接收来自第二半导体IC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外部。

仍然参照图2,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层230的结构与第一层220
相同,但是被翻转(即,围绕水平轴旋转了180°)。因此,第二层230
的I/O电路232面对第一层220。此外,第一层220的(第一)贯穿
过孔227a与第二层230的(第四)贯穿过孔237b垂直对齐,第一层
220的(第二)贯穿过孔227b与第二层230的(第三)贯穿过孔237a
垂直对齐。

参照图2,类似于图1的半导体芯片封装100,在半导体芯片封装
200中彼此连接的第一和第四贯穿过孔227a和237b之中,第一贯穿
过孔227a连接至第一I/O电路222,但是第四贯穿过孔237b不连接
至第二I/O电路232。类似地,对于彼此连接的第二和第三贯穿过孔
227b和237a,第三贯穿过孔237a连接至第二I/O电路232,但是第二
贯穿过孔227b不连接至第一I/O电路222。因此,对于接收到的数据
或命令/地址输入,第二贯穿过孔227b和第四贯穿过孔237b将它们的
层旁路,并且可以是用于将第一层220和第二层230彼此接合的TSV。

因此,类似于图1的实施例,在半导体芯片封装200中,相连的
贯穿过孔(即,相连的第一和第四贯穿过孔227a和237b或者相连的
第二和第三贯穿过孔227b和237a)不是都连接至第一层220的第一
I/O电路222和第二层230的第二I/O电路232。而是,在相连的第一
和第四贯穿过孔227a和237b之中,只有第一贯穿过孔227a连接至其
延伸过的层中的I/O电路。类似地,在相连的第二和第三贯穿过孔227b
和237a之中,只有第三贯穿过孔237a连接至其延伸过的层中的I/O
电路。因此,在半导体芯片封装200中,最小化由于第一层220和第
二层230的第一I/O电路222和第二I/O电路232而产生的寄生电容,
以最大化例如由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227a、227b、237a和237b构成
的数据总线的传输带宽。

下面参照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半导体芯片封装300。

半导体芯片封装300包括第一层310、第二层320、第三层330
和第四层340。可以按照第四层340、第三层330、第二层320和第一
层310的顺序,将它们堆叠在与图1和2所示的半导体基板110或210
类似的半导体基板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按照不同的
顺序将一个层堆叠在另一层之上。例如,在图3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
可以按照第四层340、第二层320、第三层330和第一层310的顺序,
将它们堆叠在半导体基板上。

此外,参照图3,示出了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彼此分隔开,
但是在半导体芯片封装300中,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可以直接地
一个堆叠在另一个上,与图1和2的半导体芯片封装100和200的实
施例的层堆叠方式类似,即,可以堆叠层,彼此之间无插入物。在这
方面,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可以各自具有矩形平行六面体的形式,
并且可以具有相同的维度(高度、宽度和深度)。

半导体基板、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也可以是晶元或晶片。例
如,半导体基板、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可以是晶元堆叠或晶片堆
叠。备选地,半导体基板可以是晶片,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可以
是晶元。在这种情况下,半导体基板、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可以
构成晶元到晶片堆叠。

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中每一个均包括载体主体、由载体主体
支持的至少一个半导体IC、也由载体主体支持并连接至IC的至少一
个I/O电路、延伸通过载体主体的多个贯穿过孔。为了清楚起见,图
中(以及随后描述的实施例的图)省去了IC(或多个IC),但是IC
的说明可以参照图1和2。

例如,第一层310包括I/O电路312以及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
317a、317b、317c和317d。类似的,第二层320包括I/O电路322以
及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327a、327b、327c和327d,第三层330包括
I/O电路332以及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337a、337b、337c和337d,第
四层340包括I/O电路342以及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347a、347b、347c
和347d。贯穿过孔可以是TSV。此外,虽然图3示出了第一到第四层
310到340中每一个包括仅一个I/O电路和仅四个贯穿过孔,但是本
发明不限于此。而是,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中每一个可以包括多
个I/O电路和多于四个贯穿过孔。

在本实施例的所示示例中,第一层310的第一贯穿过孔317a连接
至第一层的I/O电路312,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317b到317d不连接
至I/O电路312。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317b到
317d是针对接收到的数据或命令/地址输入,将它们的层旁路的贯穿
过孔,并且可以是将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彼此接合的TSV。I/O
电路312可以包括输入缓冲器和输出驱动器。因此,经由第一贯穿过
孔317a,I/O电路312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第
一层310的(第一)半导体IC,并且相反地,经由第一贯穿过孔317a,
可以接收来自第一半导体IC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外部。

第二到第四层320到340中每一个可以具有与第一层310相同的
组件/特征。即,第二层320的第一贯穿过孔327a连接至第二层的I/O
电路322,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327b、327c和327d不连接至I/O电
路322。第三层330的第一贯穿过孔337a连接至第三层的I/O电路332,
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337b、337c和337d不连接至I/O电路332。第
四层340的第一贯穿过孔347a连接至I/O电路342,第二到第四贯穿
过孔347b、347c和347d不连接至I/O电路342。因此,针对接收到
的数据或命令/地址输入,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327b、327c、327d、337b、
337c、337d、347b、347c和347d将它们的层旁路,并且可以是将第
一到第四层310到340彼此接合的TSV。

此外,第二层32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层310的结构相同,但是在
水平面上逆时针旋转了9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层310的第一贯穿
过孔317a与第二层320的第四贯穿过孔327d垂直对齐。此外,如图
3所示,第一层310的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317b、317c和317d分别
与第二层320的第一到第三贯穿过孔327a、327b和327c垂直对齐。

类似地,第三层33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层310的结构相同,但是
在水平面上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了180°。更具体地,第三层330的结
构可以与第二层320的结构相同,但是在水平面上逆时针旋转了90°。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层320的第一贯穿过孔327a与第三层330
的第四贯穿过孔337d垂直对齐。此外,第二层320的第二到第四贯穿
过孔327b、327c和327d分别与第三层330的第一到第三贯穿过孔
337a、337b和337c垂直对齐。

第四层34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层310的结构相同,但是在水平面
上逆时针旋转了270°。更具体地,第四层340的结构可以与第三层330
的结构相同,但是在水平面上逆时针旋转了90°。因此,在这种情况
下,封装300中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的结构相同,但是层的取向
彼此不同。此外,第三层330的第一贯穿过孔337a与第四层340的第
四贯穿过孔347d垂直对齐。此外,第三层330的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
337b、337c和337d分别与第四层340的第一到第三贯穿过孔347a、
347b和347c垂直对齐。

但是注意,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的取向不限于图3所示。例
如,在图3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第二层32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层310
的结构相同,但是在水平面上逆时针旋转了270°。第三层330的结构
可以与第一层310的结构相同,但是在水平面上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
了180°。第四层34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层310的结构相同,但是在水
平面上逆时针旋转了90°。

在任何情况下,图3实施例的半导体芯片封装300中,在第一到
第四层310到340中每一个中,(四个)贯穿过孔中只有一个连接至
I/O电路312到342之一。此外,在彼此连接的每一组四个贯穿过孔
中,只有一个贯穿过孔连接至该贯穿过孔延伸所在的层的I/O电路。
例如,参照图3,第一层310的第一贯穿过孔317a、第二层320的第
四贯穿过孔327d、第三层330的第三贯穿过孔337c和第四层340的
第二贯穿过孔347b彼此相连。在这些贯穿过孔中,第一贯穿过孔317a
连接至I/O电路312,但是第四贯穿过孔327d、第三贯穿过孔337c和
第二贯穿过孔347b分别均不连接至I/O电路322、332和342。

因此,彼此连接的每一组四个贯穿过孔形成相应的信号传输线(传
导路径),从而沿着四条相应的传输线,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的
I/O电路312、322、332和342(以及因此IC)连接至基板。由此,
连接至四条线路中每一条的I/O电路的数目(在本示例中是1)小于
封装中线路延伸通过(直至基板)的包含I/O电路的层的数目(4个)。
这与常规的半导体芯片封装中层中每一个贯穿过孔均连接至该层的
I/O电路的情况相反。因此,在图3的实施例中,连接至每一条传输
线的I/O电路的数目是具有常规TSV架构的对应半导体芯片封装中连
接至传输线的I/O电路的数目的1/4。

此外,如上所述,第一到第四层310、320、330和340中每一个
可以包括多个I/O电路。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层中贯穿过孔的数目仍
然超过该层的I/O电路的数目,并且每一层各个贯穿过孔中相应的一
个连接至该层的相应I/O电路。例如,参照图3,第一到第四层310
到340中每一个可以包括两个I/O电路,每一层的第一贯穿过孔317a、
327a、337a或347a和第二贯穿过孔317b、327b、337b或347b可以
分别连接至该层的两个I/O电路。因此,比较图3实施例的该示例与
对应的常规半导体芯片封装,连接至每条信号传输线的I/O电路的数
目减少一半。

由此,在根据图3所示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实施例中,由
于I/O电路312到342而产生的寄生电容小于具有常规TSV架构的对
应半导体芯片封装中产生的寄生电容,由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317a
到347d构成的数据总线的传输带宽相比之下更大了。

下面参照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半导体芯片封装400。

半导体芯片封装400包括第一层410、第二层420、第三层430
和第四层440。可以按照第四层440、第三层430、第二层420和第一
层410的顺序,将它们堆叠在与图1和2所示实施例的基板类似的半
导体基板上。此外,如上所述,半导体基板、第一到第四层410到440
可以是晶元或晶片。

在图4的半导体芯片封装400中,第一到第四层410、420、430
和440中每一个均包括载体主体、由载体主体支持的至少一个半导体
IC、也由载体主体支持并连接至IC的至少一个I/O电路、以及多个贯
穿过孔,与图3的半导体芯片封装300的实施例类似。例如,第一层
410包括I/O电路412以及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417a、417b、417c和
417d。类似的,第二层420包括I/O电路422以及第一到第四贯穿过
孔427a、427b、427c和427d,第三层430包括I/O电路432以及第一
到第四贯穿过孔437a、437b、437c和437d,第四层440包括I/O电路
442以及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447a、447b、447c和447d。贯穿过孔可
以是TSV。此外,为了清楚示出,图4中示出了第一到第四层410到
440彼此分隔开,但是第一到第四层410到440可以直接堆叠在彼此
上,与图1和2实施例的半导体芯片封装100和200类似,即,层之
间没有中间的插入物。

在本实施例的所示示例中,第一层410的第一贯穿过孔417a连接
至第一层410的I/O电路412,但是第一层410的第二到第四贯穿过
孔417b、417c、417d不连接至I/O电路412。因此,第二到第四贯穿
过孔417b到417针对接收到的数据或命令/地址输入,将它们的层旁
路,并且可以是将第一到第四层410到440彼此接合的TSV。

I/O电路412可以包括输入缓冲器和输出驱动器。因此,经由第
一贯穿过孔417a,I/O电路412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并将该信号
传递给第一层410的半导体IC,并且相反地,经由第一贯穿过孔417a,
可以接收来自第一层410的半导体IC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外部。

类似地,第二层420的第一贯穿过孔427a连接至I/O电路422,
但是第二层420的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427b、427c和427d不连接至
I/O电路422。第三层430的第一贯穿过孔437a连接至第三层430的
I/O电路432,但是第三层430的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437b、437c和
437d不连接至I/O电路432。第四层440的第一贯穿过孔447a连接至
I/O电路442,但是第四层440的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447b、447c和
447d不连接至I/O电路442。因此,针对接收到的数据或命令/地址输
入,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427b、427c、427d、437b、437c、437d、447b、
447c和447d将它们的层旁路,并且可以是将第一到第四层410到440
彼此接合的TSV。

此外,在该示例中,第二层420的结构与第一层410的结构相同,
但是是翻转的,即,围绕水平轴(图中,X轴)旋转了180°。因此,
第一层410的第一贯穿过孔417a与第二层420的第二贯穿过孔427b
垂直对齐。类似地,第一层410的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417b、417c
和417d分别与第二层420的第一贯穿过孔417a、第四贯穿过孔417d
和第三贯穿过孔417c垂直对齐。

此外,在该示例中,第三层430的结构与第一层410的结构相同,
但是在水平面(图中,X-Y平面)上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了180°。因
此,第二层420的第一贯穿过孔427a与第三层430的第四贯穿过孔
437d垂直对齐。类似地,第二层420的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427b、427c
和427d分别与第三层420的第三贯穿过孔437c、第二贯穿过孔437b
和第一贯穿过孔437a垂直对齐。

此外,在该示例中,第四层440的结构与第一层410的结构相同,
但是是翻转的,即,围绕水平轴旋转了180°(在这种情况下,Y轴垂
直于X轴)。因此,第三层430的第一贯穿过孔437a与第四层440的
第二贯穿过孔447b垂直对齐。类似地,第三层430的第二到第四贯穿
过孔437b、437c和437d分别与第四层440的第一贯穿过孔447a、第
四贯穿过孔447d和第三贯穿过孔447c垂直对齐。

由此,第一层410的第一贯穿过孔417a、第二层420的第二贯穿
过孔427b、第三层430的第三贯穿过孔437c和第四层440的第四贯
穿过孔447d彼此相连。在这些贯穿过孔中,第一贯穿过孔417a连接
至I/O电路412,而第二贯穿过孔427b、第三贯穿过孔437c和第四贯
穿过孔447d均不连接至它们层中的I/O电路422、432和442。类似
地,在彼此连接的每一组四个贯穿过孔中,只有一个贯穿过孔连接至
I/O电路412到442之一。如上结合图3实施例所述,这种彼此连接
的每一组四个贯穿过孔形成延伸过层并直到基板的相应传导路径。因
此,四条相应的信号传输线彼此电隔离地延伸通过第一到第四层410
到440,并且四条传输线分别连接至第一到第四层410到440的I/O
电路412、422、432和442。

在所示示例中,如上所述,每一组相连的四个贯穿过孔连接至I/O
电路412、422、432和442中相应的一个。因此,在半导体芯片封装
400中,连接至每条传输线的I/O电路的数目(1个)小于层的总数(4
个)。因此,半导体芯片封装400中,连接至传输线的I/O电路的数目
是具有常规TSV架构的对应半导体芯片封装中连接至传输线的I/O电
路的数目的1/4。由此,在半导体芯片封装400中,最小化由于I/O电
路412到442而产生的寄生电容,以最大化由例如第一到第四贯穿过
孔417a到447d构成的数据总线的传输带宽。此外,第一到第四层410
到440中每一层的I/O电路的数目少于具有常规TSV架构的对应半导
体芯片封装中的数目。

因此,图4实施例提供了与图3实施例相同的优点,并且涵盖与
图3实施例的所示示例的变体类似的变体。

具体而言,对于这些变体,本发明不限于图4所示第一到第四层
410到440的取向。例如,在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400的另
一示例中,第二层420的结构与第一层410的结构相同,但是是围绕
Y轴翻转的。第三层430的结构与第一层410的结构相同,但是在水
平面上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了180°。第四层440的结构与第一层410
的结构相同,但是是围绕X轴翻转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400的另一示例中,第二层420
的结构与第一层410的结构相同,但是在水平面上逆时针旋转了90°。
第三层430的结构与第一层410的结构相同,但是在水平面上逆时针
或顺时针旋转了180°。第四层440的结构与第一层410的结构相同,
但是是围绕Y轴翻转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400的另一示例中,按照第四层
440、第二层420、第三层430和第一层410的顺序堆叠这些层。

此外,在半导体芯片封装400的所示示例中,每一层只有一个I/O
电路,对于每一组相连的四个贯穿过孔,相连的四个贯穿过孔中只有
一个连接至I/O电路。备选地,只要每一层的贯穿过孔的数目仍然超
过该层I/O电路的数目,第一到第四层410到440中每一层可以包括
多个I/O电路。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层的贯穿过孔中相应的各个贯穿
过孔连接至该层的各个I/O电路。

例如,参照图4,第一到第四层410到440中每一层可以包括两
个I/O电路。每一层的第一贯穿过孔417a、427a、437a或447a和第
二贯穿过孔417b、427b、437b或447b可以分别连接至该层的两个I/O
电路。因此,比较图4实施例的该示例与对应的常规半导体芯片封装,
连接至每条信号传输线的I/O电路的数目减少一半。

下面参照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半导体芯片封装500。

半导体芯片封装500包括第一层510、第二层520、第三层530
和第四层540。可以按照第四层540、第三层530、第二层520和第一
层510的顺序,将它们堆叠在图1和2所示类型的半导体基板上。

半导体基板、第一到第四层510到540可以是晶元或晶片。例如,
半导体基板、第一到第四层510到540可以是晶元堆叠或晶片堆叠。
备选地,半导体基板可以是晶片,第一到第四层510到540可以是晶
元。在这种情况下,半导体基板、第一到第四层510到540可以构成
晶元到晶片堆叠。

第一到第四层510到540中每一个均包括载体主体、由载体主体
支持的半导体集成电路(IC)、也由载体主体支持并连接至IC的至少
一个I/O电路、以及多个贯穿过孔。图5示出了第一到第四层510到
540中每一个包括两个I/O电路和八个贯穿过孔,但是本发明不限于
此。而是,第一到第四层510到540中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于两个I/O
电路和更多数目的贯穿过孔。

此外,为了清楚示出,图5中示出了第一到第四层510到540彼
此垂直分隔开,但是在半导体芯片封装500中这些层可以直接堆叠在
彼此上,与图1和2实施例的半导体芯片封装100和200的层类似,
即,层可以堆叠,之间没有插入物。

第一层510的第一贯穿过孔517a连接至第一层510的第一I/O电
路512,第一层510的第五贯穿过孔517e连接至第一层510的第二I/O
电路514。此外,第一层510的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517b、517c、517d
和第六到第八贯穿过孔517f、517g、517h不连接至第一I/O电路512
和第二I/O电路514。第一到第八贯穿过孔517a到517h可以是TSV。
因此,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517b、517c、517d和第六到第八贯穿过孔
517f、517g、517h将接收到的数据或命令/地址输入旁路,并且可以是
将第一到第四层510到540彼此接合的TSV。

第一I/O电路512和第二I/O电路514各自可以包括输入缓冲器
和输出驱动器。第一I/O电路512和第二I/O电路514可以参照图1
到4实施例所述的方式而操作。

第二到第四层520到540具有与第一层510相同的组件。具体而
言,第二层520包括连接至第一I/O电路522的第一贯穿过孔527a以
及连接至第二I/O电路524的第五贯穿过孔527e。第三层530包括连
接至第一I/O电路532的第一贯穿过孔537a以及连接至第二I/O电路
534的第五贯穿过孔537e。第四层540包括连接至第一I/O电路542
的第一贯穿过孔547a以及连接至第二I/O电路544的第五贯穿过孔
547e。此外,第二到第四层520到540的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527b、
527c、527d、537b、537c、537d、547b、547c、547d和第六到第八贯
穿过孔527f、527g、527h、537f、537g、537h、547f、547g、547h不
连接至I/O电路522、524、532、534、542和544。第一到第八贯穿
过孔517a到547h可以是TSV。因此,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527b、527c、
527d、537b、537c、537d、547b、547c、547d和第六到第八贯穿过孔
527f、527g、527h、537f、537g、537h、547f、547g、547h将接收到
的数据或命令/地址输入旁路,并且可以是将第一到第四层510到540
彼此接合的TSV。

对于层的取向,第二层520的结构与第一层510的结构相同,但
是是围绕水平轴(图中,X轴)翻转的。此外,第三层530的结构与
第一层510的结构相同,但是在水平面(图中,X-Y平面)上逆时针
或顺时针旋转了180°。第四层540的结构与第一层510的结构相同,
但是是围绕垂直于前述X轴的水平轴(即,图中,Y轴)翻转的。

因此,半导体芯片封装中,对于每一组彼此相连的四个贯穿过孔,
贯穿过孔中只有一个连接至I/O电路,与图4中实施例的半导体芯片
封装400类似。

因此,彼此电连接的每一组四个贯穿过孔形成信号传输线。因此,
在图5所示示例中,八条相应的信号传输线从半导体基板延伸通过第
一到第四层510到540,并且分别电连接至第一到第四层510到540
的I/O电路512、514、522、524、532、534、542和544。因此,连
接至每条传输线的I/O电路的数目(1个)小于层的总数(4个)。

因此,在半导体芯片封装500中,连接至每条传输线的I/O电路
的数目(1个)小于层的总数(4个)。因此,半导体芯片封装500中,
连接至传输线的I/O电路的数目是具有常规TSV架构的对应半导体芯
片封装中连接至传输线的I/O电路的数目的1/4。由此,在半导体芯片
封装500中,最小化由于I/O电路512到544而产生的寄生电容,以
最大化由例如第一到第八贯穿过孔517a到547h构成的数据总线的传
输带宽。此外,第一到第四层510到540中每一层的I/O电路的数目
少于具有常规TSV架构的对应半导体芯片封装中的数目。

因此,图5实施例提供了与图3和4实施例相同的优点,并且涵
盖与图3和4实施例的所示示例的变体类似的变体。

具体而言,对于这些变体,本发明不限于图5所示第一到第四层
510到540的取向。根据本发明,第二层520的结构与第一层510的
结构相同,但是是围绕水平轴(图中,Y轴)翻转的。第三层530的
结构与第一层510的结构相同,但是在水平面上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
了180°。第四层540的结构与第一层510的结构相同,但是是围绕X
轴翻转的。

此外,在图5的半导体芯片封装500的另一示例中,按照第四层
540、第二层520、第三层530和第一层510的顺序堆叠这些层在半导
体基板上。

此外,如上所述,图5的实施例不限于第一到第四层510到540
中每一层只有两个I/O电路的半导体芯片封装。例如,第一到第四层
510到540中每一层可以包括四个I/O电路,每一层的第一、第二、
第五和第六贯穿过孔(或者,层中的任何四个过孔)可以分别连接至
该层的四个I/O电路。在这种情况下,与具有常规TSV架构的半导体
芯片封装相比,1/2数目的I/O电路连接至每条信号传输线(每组相连
的贯穿过孔)。

下面参照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半导体芯片封装600。
在该示例中,半导体芯片封装600包括第一到第八层610到680。可
以按照第一到第八层610到680的顺序,将它们堆叠在图1和2所示
类型的半导体基板(未示出)上。

半导体基板、第一到第八层610到680可以是晶元或晶片。例如,
半导体基板、第一到第八层610到680可以是晶元堆叠或晶片堆叠。
备选地,半导体基板可以是晶片,第一到第八层610到680可以是晶
元。在这种情况下,半导体基板、第一到第八层610到680可以构成
晶元到晶片堆叠。

参照图6,在该示例中,第一到第四层610到640类似于图3的
半导体芯片封装300的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第五到第八层650
到680类似于图4的半导体芯片封装400的第一到第四层410到440。
即,图6的半导体芯片封装600可以是图3的半导体芯片封装300和
图4的半导体芯片封装400的组合。

因此,第一到第八层610到680中每一个均包括载体主体、由载
体主体支持的至少一个半导体IC、也由载体主体支持并各自连接至IC
的至少一个I/O电路(分别是I/O电路612、622...682)、以及第一到
第四贯穿过孔(分别是第一过孔617a、627a...687a;分别是第二过孔
617b、627b...687b;分别是第三过孔617c、627c...687c;以及分别是
第四过孔617d、627d...687d)。该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从图3和4
实施例的描述中明显可见。因此,为了简要起见,将不详细描述这些
特征和优点。此外,图6实施例涵盖与图3和4实施例的所示示例的
变体类似的变体。即,图6实施例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层的取向、层堆
叠的顺序、每一层I/O电路的数目、层之间的间隔。因此,为了简要
起见,将不详细描述这些变体。

下面参照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半导体芯片封装700。

半导体芯片封装700包括第一层710、第二层720、第三层730
和第四层740。可以按照第四层740、第三层730、第二层720和第一
层710的顺序,将它们堆叠在半导体基板上。

半导体基板、第一到第四层710到740可以是晶元或晶片。例如,
半导体基板、第一到第四层710到740可以是晶元堆叠或晶片堆叠。
备选地,半导体基板可以是晶片,第一到第四层710到740可以是晶
元。在这种情况下,半导体基板、第一到第四层710到5740可以构成
晶元到晶片堆叠。

在图7的半导体芯片封装700中,第一到第四层710到740中每
一个均包括载体主体、由载体主体支持的至少一个IC、也由载体主体
支持并连接至IC的至少一个I/O电路(I/O电路712、722、732或742)、
以及多个贯穿过孔(第一贯穿过孔717a、727a、737a或747a,第二
贯穿过孔717b、727b、737b或747b;第三贯穿过孔717c、727c、737c
或747c;以及第四贯穿过孔717d、727d、737d或747d)。

如上所述,图7所述实施例的示例中,第一到第四层710到740
中每一个包括仅一个I/O电路和四个贯穿过孔,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而是,第一到第四层710到740中每一个可以包括多个I/O电路,在
这种情况下,每一层中贯穿过孔之中相应的贯穿过孔分别连接至该层
的I/O电路。以上已经结合图1到6的实施例描述该变体,这里不再
描述。

在该示例中,第一到第四层710到740全部具有相同结构,即,
全部具有相同的特征/组件和取向。因此,第一贯穿过孔717a到747a
垂直地对齐,第二贯穿过孔717b到747b垂直地对齐,第三贯穿过孔
717c到747c垂直地对齐,第四贯穿过孔717d到747d垂直地对齐。
但是,由于下述原因,半导体芯片封装700也可以具有插入在第一到
第四层710到740之间的第一到第三重分布层715、725和735。

第一重分布层715具有插入物主体、以及延伸通过插入物主体的
重分布线715a、715b、715c和715d。重分布线715a、715b、715c和
715d将第一层710的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717a到717d连接至第二层
720的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727a到727d。

更具体地,重分布线715a、715b、715c和715d中每一条将第一
层710的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717a到717d中相应的一个与第二层720
的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727a到727d中相应的一个相连接,相连接的
两个贯穿过孔不是垂直对齐的,即,在水平方向上存在偏移。例如,
重分布线715a将第一层710的第一贯穿过孔717a与第二层720的第
二贯穿过孔727b(而不是与第一贯穿过孔717a垂直对齐的第一贯穿
过孔727a)相连接。通过重分布线将其他贯穿过孔类似地彼此连接。

由此,在图7的半导体芯片封装700中,对于彼此相连的每一组
四个贯穿过孔,经由重分布线之一,将这些贯穿过孔中的仅一个贯穿
过孔连接至相应层的I/O电路。例如,参照图7,第一层710的第一
贯穿过孔717a、第二层720的第二贯穿过孔727b、第三层730的第三
贯穿过孔727c和第四层740的第四贯穿过孔747d通过重分布线715a
彼此相连。在这些贯穿过孔中,第一贯穿过孔717a连接至I/O电路
712,但是第二贯穿过孔727b不连接至I/O电路722,第三贯穿过孔
727c不连接至I/O电路732,第四贯穿过孔747d不连接至I/O电路742。

此外,在该示例中,每一组四个贯穿过孔以及将这些贯穿过孔连
接的重分布线形成传导路径,即,去往/来自基板的信号传输线。由此,
半导体基板和第一到第四层710到740(的半导体IC)沿着四条分立(电
隔离)的信号传输线彼此相连。即,四条传输线分别连接至第一到第
四层710到740的I/O电路712、722、732和742。

因此,连接至每条传输线的I/O电路的数目小于封装中层的数目。
在该示例中,连接至每一组四个贯穿过孔(在半导体芯片封装700中,
每一组四个贯穿过孔通过重分布线彼此连接)的I/O电路的数目是具
有常规TSV架构的对应半导体芯片封装中的数目的1/4。

此外,如前述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图7的实施例不限于第一到第
四层710到740中每一层只有一个I/O电路的半导体芯片封装700。
例如,第一到第四层710到740中每一层可以包括两个I/O电路,每
一层的第一贯穿过孔717a、727a、737a或747a和第二贯穿过孔717b、
727b、737b或747b可以分别连接至该层的四I/O电路。在这种情况
下,与常规半导体芯片封装相比,连接至相连的四个贯穿过孔的I/O
电路的数目是1/2。

下面参照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半导体芯片封装800。

半导体芯片封装800具有中央处理单元(CPU)810、以及堆叠在
中央处理单元(CPU)810上的多个存储单元821、822、823和824。
CPU 810包括存储控制器815,存储单元821、822、823和824经由
多个贯穿过孔830与存储控制器815相连。存储单元821、822、823
和824可以由以上参照图1到7描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100、200、300、
400、500、600和700中的任何一个的层构成。

下面参照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计算系统900。计算系统900包
括处理器910、存储设备920、电源930、输入/输出(I/O)设备940
以及用户接口单元950。处理器910、存储设备920、电源930、I/O
设备940以及用户接口单元950经由总线960彼此通信。

在计算系统900中,处理器910和存储设备920由根据本发明的
半导体芯片封装构成,并具有与以上参照图1到7描述的半导体芯片
封装中任何一个的特征类似的特征。此外,存储设备920可以如上参
照图8所述的一样放置在处理器910上。

处理器910执行程序以控制计算系统900。存储设备920存储用
于操作处理器910的代码和数据。可以经由I/O设备940向计算系统
900输入或从计算系统900输出数据。电源930和用户接口单元950
的结构和操作的细节本身可以是常规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计算系统900可以用在需要存储器的任何类型的电子设备中。例
如,计算系统900可以用在计算机、移动电话、MP3播放器、导航设
备、固态盘(SSD)或家用电器中。在计算系统900用在移动设备中
的情况下,电源130是电池。

下面参照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存储卡1000。存储卡1000可以
用作针对多种类型的移动设备的数据存储介质。存储卡1000的示例可
以包括多媒体卡(MMC)和安全数字(SD)卡。

存储卡1000包括控制器1010和存储单元1020。存储单元1020
可以包括闪速存储器、相变随机存取存储器(PRAM)或非易失性存
储器。控制器1010控制数据输入至存储单元1020或从存储单元1020
输出。因此,在存储卡1000中,数据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1020中或
者从存储单元1020传输至外部。

在存储卡1000中,控制器1010和存储单元1020由根据本发明的
半导体芯片封装构成,并具有与以上参照图1到7描述的半导体芯片
封装中任何一个的特征类似的特征。此外,存储单元1020可以如上参
照图8所述的一样放置在控制器1010上。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存储卡1000可以具有相对大的存储容量
和提高的功能性。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存储卡1000的互连长度最
小,可以使存储卡1000的厚度最小,并且可以增强存储卡1000的性
能。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用于制造半导体芯片封装的方法1100的
实施例。

参照图11,该方法1100包括提供相同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如上
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中每一层包括载体主体、彼此连接并由载体主
体支持的半导体IC和I/O电路(各自至少一个)、以及延伸通过载体
主体并彼此电隔离的多个贯穿过孔。在载体主体的上表面处形成每个
半导体IC和I/O电路。贯穿过孔可以是TSV。贯穿过孔之一连接至
I/O电路,而其他各个贯穿过孔不连接至该I/O电路。

因此,在该步骤中,根据过孔优先工艺(via-first process)来制造层。
此外,可以通过本身已知的制造技术,在每一层的载体主体上形成IC
(或多个IC)以及I/O电路(或多个I/O电路)。在例如层是晶元的情
况下,在晶片上形成IC和I/O电路,然后将晶片切分成支持IC(或
多个IC)以及I/O电路(或多个I/O电路)的各个晶元。

此外,从图1到7应该清楚可见,贯穿过孔具有关于垂直轴(与
层垂直的轴)的对称性,这允许贯穿过孔共同占据空间中相同的地方,
无论层围绕该垂直轴旋转任何90°增量。类似地,贯穿过孔具有关于
与层平行的水平轴(或者关于两条正交水平轴中每一条轴)的对称性,
使得贯穿过孔可以共同占据相同的空间,无论层关于水平轴之一是正
面朝上还是翻转的。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这些轴的位置,如同叠置
在第二层上一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接下来,在半导体基板上堆叠第一层(S111)。基板可以是上述参
照1和2所述的类型。此时,可以将第一层的贯穿过孔电连接至半导
体基板的电极,例如导电焊盘。

接着,旋转(S112)或翻转(S113)第二层。在制造工艺中,该
步骤可以在步骤S111之前。

在任何情况下,如果确定应该旋转第二层,则围绕位于中心的垂
直轴(即,在水平面上)将第二层逆时针旋转90°、180°或270°。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应该翻转第二层,则围绕水平轴将第二层旋
转180°,在该水平轴的相对两侧提供有相等数目的贯穿过孔。

在这种状态下,在第一层上堆叠第二层(S114)。由此,第二层
的贯穿过孔分别与第一层的贯穿过孔垂直对齐。该堆叠工艺也可以将
第二层的贯穿过孔与第一层的贯穿过孔电连接。注意,在这方面,可
以执行S112或S113,以确保第一层中与第一层的I/O电路相连的贯
穿过孔不与第二层中与第二层的I/O电路相连的贯穿过孔垂直对齐并
且不连接。

此外,虽然参照过孔优先工艺(适用于图1到6实施例的制造)
描述了上述方法,但是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如下方法来制造图7所
示类型的芯片封装:该方法使用过孔中间工艺(via-middle process),其
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在此不详细描述。

在任何情况下,已经参照图1到7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而制
造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优点,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最后,以上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
按照许多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视为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描述这
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完整和透彻,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整地传达
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真实精神和范围不由上述实施例限制,而由
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半导体芯片封装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半导体芯片封装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半导体芯片封装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导体芯片封装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芯片封装及其制造方法.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9040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2.21 CN 102290404 A *CN102290404A* (21)申请号 201110155667.5 (22)申请日 2011.06.10 10-2010-0057570 2010.06.17 KR H01L 25/065(2006.01) H01L 23/48(2006.01) H01L 21/98(2006.01) G06K 19/077(2006.01) (71)申请人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地址 韩国京畿道 (72)发明人 吴台荣 朴光一 裴升浚 梁润硕 孙宁洙 金始弘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

2、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李敬文 (54) 发明名称 半导体芯片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57) 摘要 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 包括基板、 放置在基板 上的第一层以及放置在第一层上并基本上类似于 第一层的第二层。 第一层具有第一输入/输出(I/ O) 电路、 延伸通过第一载体主体并连接至第一输 入 / 输出 (I/O) 电路的第一贯穿过孔以及与第一 I/O 电路不连接的第二贯穿过孔。第二层包括第 二I/O电路、 连接至第二I/O电路的第三贯穿过孔 以及延与第二 I/O 电路不连接的第四贯穿过孔。 第一贯穿过孔连接至第四贯穿过孔, 并且第二贯 穿过孔连接至第三贯穿过孔。 可以通过。

3、堆叠层, 改 变第二层相对于第一层的取向以确保第一贯穿过 孔连接至第四贯穿过孔, 并且第二贯穿过孔连接 至第三贯穿过孔, 来制造封装。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5 页 附图 8 页 CN 102290420 A1/3 页 2 1. 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 包括 : 第一层, 包括第一载体主体、 第一输入 / 输出 I/O 电路、 延伸通过第一载体主体并电连 接至第一输入 / 输出 I/O 电路的第一导电贯穿过孔、 以及延伸通过第一载体主体并与第一 I/O 电路电隔离的第二导电贯穿过孔 ;。

4、 以及 放置在第一层上的第二层, 第二层包括第二载体主体、 第二输入 / 输出 I/O 电路、 延伸 通过第二载体主体并电连接至第二 I/O 电路的第三导电贯穿过孔、 以及延伸通过第二载体 主体并与第二 I/O 电路电隔离的第四导电贯穿过孔 ; 其中, 第一层的第一贯穿过孔电连接至第四贯穿过孔, 并且第一层的第二贯穿过孔电 连接至第三贯穿过孔。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第二层的结构与第一层的结构实质 上相同, 但是在平行于层平面的平面中旋转了 90、 180或 270。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第二层的结构与第一层的结构实质 上相。

5、同, 但是是翻转的。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每一层包括晶片或晶元, 贯穿过孔是 贯穿硅过孔 TSV。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还包括 : 半导体基板, 第一层放置在半导体 基板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半导体基板包括 : 绝缘体, 具有上表 面和下表面 ; 传导端子, 在绝缘体的上表面处, 并放置为与第一层的贯穿过孔接触 ; 以及外 部端子, 暴露在半导体基板的外部, 并电连接至传导端子。 7. 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 包括 : 多个层, 一个层堆叠在另一个之上 ; 每一层包括载体主体、 由载体主体支持。

6、并放置在载体主体表面处的至少一个输入 / 输 出 I/O 电路、 由载体主体支持并各自电连接至该层的相应 I/O 电路的至少一个半导体集成 电路 IC、 以及延伸通过载体主体并彼此电隔离的多个导电贯穿过孔, 其中, 每一层的 I/O 电路电连接至该层的贯穿过孔中相应一个贯穿过孔, 所述多个层之中一个层的每一个贯穿过孔电连接至其他层的贯穿过孔之一, 使得所述 多个层具有成组的电连接的贯穿过孔, 每一组电连接的贯穿过孔构成封装中相应的信号传 输线, 每一个 I/O 电路电连接至信号传输线之一, 以及 其中, 连接至每条信号传输线的 I/O 电路的总数小于构成封装的层的总数。 8. 根据权利要求 7。

7、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每一层包括晶片或晶元, 贯穿过孔是 贯穿硅过孔 TSV。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每一层的贯穿过孔关于垂直于该层 的轴而对称放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每一层的贯穿过孔以四个一组而成 组放置, 这些组以 90为相等的角度增量而围绕轴布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所述多个层之一的结构与所述多 个层中另一层的结构实质上相同, 但是围绕轴旋转了 90、 180或 27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90404 A CN 102290420 A2/3 页。

8、 3 12.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每一层的贯穿过孔关于平行于该层 的轴而对称放置。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所述多个层之一的结构与所述多 个层中另一层的结构实质上相同, 但是是围绕轴翻转的。 14.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每一层的贯穿过孔关于平行于该层 且彼此正交的两个轴中的每个轴而对称放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所述多个层之一的结构与所述多 个层中另一层的结构实质上相同, 但是是围绕轴之一翻转的。 16.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每一。

9、个 I/O 电路包括输入缓冲器和 输出驱动器。 17.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所述多个层的贯穿过孔一起构成数 据总线或命令 / 地址总线。 1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所述多个层之一的每一个贯穿过孔 与其他层的贯穿过孔中相应的贯穿过孔对齐并且电连接。 1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还包括 : 重分布层, 包括在每对相邻层之 间延伸的一系列传导重分布线, 其中, 通过重分布线中相应的一条, 相邻层之一的每一个贯穿过孔与该对相邻层中另 一个层的贯穿过孔之一电连接, 由此, 每一组贯穿过孔以及将该组贯穿过孔电连接的重分 布。

10、线一起构成相应的一条信号传输线, 该对相邻层中通过重分布线彼此电连接的贯穿过孔在平行于层的平面中彼此偏移。 20.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其中, 每一层包括多个 I/O 电路。 21.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还包括 : 半导体基板, 所述多个层放置在 半导体基板上, 半导体基板包括 : 绝缘体, 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 ; 传导端子, 在绝缘体的上表面处, 并 放置为与所述多个层之一的贯穿过孔接触 ; 以及外部端子, 暴露在半导体基板的外部, 并电 连接至传导端子。 2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还包括 : 中央处理单元CPU, 所述多个层放 。

11、置在 CPU 上, CPU 具有与所述多个层的贯穿过孔电连接的电路。 23. 一种电子设备, 包括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用户接口和电源, 其中, 半导体芯片封装构成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和存储器。 24. 一种存储卡, 包括由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半导体芯片封装构成的控制器和存储器。 25. 一种制造半导体芯片封装的方法, 包括 : 形成具有实质上相同结构的第一层和第二层, 其中, 第一层包括载体主体、 所述封装的 第一输入/输出I/O电路、 以及与第一I/O电路电连接的半导体集成电路IC, 第二层包括载 体主体、 所述封装的第二输入 / 输出 I/O 电路、 以及与第二 I/O 。

12、电路电连接的半导体集成电 路 IC ; 以及 通过形成贯穿每一层的载体主体的多个贯穿过孔, 使得每一层的贯穿过孔之一连接至 该层的I/O电路, 而该层中其他贯穿过孔中每一个贯穿过孔与该层的所述I/O电路电隔离, 来将第一层和第二层彼此电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90404 A CN 102290420 A3/3 页 4 第一层的贯穿过孔分别电连接至第二层的贯穿过孔, 第一层中电连接至第一I/O电路的贯穿过孔电连接至第二层中与第二I/O电路电隔离 的贯穿过孔。 26. 根据权利要求 25 所述的方法, 其中, 连接第一层和第二层包括 : 在基板上堆叠第一 层, 并在第一层上堆叠第。

13、二层。 27. 根据权利要求 26 所述的方法, 其中, 贯穿过孔以四个一组而成组形成, 这些组以 90为相等的角度增量而围绕轴布置, 所述方法还包括 : 在第一层上堆叠第二层之前, 在平行于第二层的平面中将第二层逆 时针旋转 90、 180或 270。 28. 根据权利要求 26 所述的方法, 其中, 在每一层中, 贯穿过孔是关于平行于该层的轴 而对称形成的, 所述方法还包括 : 在第一层上堆叠第二层之前, 翻转第二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90404 A CN 102290420 A1/15 页 5 半导体芯片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0001 优先权声明 0002 本 申 请 要 。

14、求 2010 年 6 月 17 日 在 韩 国 知 识 产 权 局 提 交 的 韩 国 专 利 申 请 No.10-2010-0057570 的权益。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芯片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更具体地,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层的 3D 半导体芯片封装, 每一层包括支持集成电路 (IC) 和电连接至 IC 的输入 / 输出 (I/O) 电 路的硅载体主体、 以及延伸通过载体主体的贯穿硅过孔 (through-silicon via, TSV)。 背景技术 0004 包含半导体集成电路(IC)的常规半导体封装的数据通信执行速度受到IC的集成 度以及封装中能够提供的管脚的数目的限制。

15、。因此, 各自均包括半导体 IC 和连接至 IC 的 输入 / 输出 (I/O) 电路并使用贯穿硅过孔 (TSV) 来提供电互连的堆叠层被认为是增加传输 带宽而不增大封装所占面积的一种方法。然而, 当堆叠各自包括半导体 IC 的多个层时, 连 接至TSV形成的线路的输入/输出(I/O)电路可能成为寄生电容的源, 从而限制了经由TSV 线路的数据传输的速度。 发明内容 0005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 包括第一层和放置在第一层上 的第二层, 其中, 第一层包括第一载体主体、 第一输入/输出(I/O)电路、 延伸通过第一载体 主体并电连接至第一输入/输出(I/O)电路的第一。

16、导电贯穿过孔(through-via)、 以及延伸 通过第一载体主体并与第一 I/O 电路电隔离的第二导电贯穿过孔 ; 第二层包括第二载体主 体、 第二输入 / 输出 (I/O) 电路、 延伸通过第二载体主体并电连接至第二 I/O 电路的第三导 电贯穿过孔、 以及延伸通过第二载体主体并与第二 I/O 电路电隔离的第四导电贯穿过孔 ; 其中, 第一贯穿过孔电连接至第四贯穿过孔, 并且第二贯穿过孔电连接至第三贯穿过孔。 0006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 包括 : 堆叠在基板上的多个 层, 每一层包括至少一个 I/O 电路 ; 以及多个贯穿过孔, 所述多个贯穿过孔形成连接至。

17、 I/O 电路的信号传输线 ; 其中, 连接至每条信号传输线的 I/O 电路的总数小于构成封装的层的 总数。 每一层还包括载体主体、 以及由载体主体支持的至少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IC), 每一 个半导体 IC 分别与该层中相应的 I/O 电路电连接。在这方面, 电路可以放置在载体主体的 表面处。此外, 每一层的导电贯穿过孔延伸通过该层的载体主体并彼此电隔离。此外, 每一 层的 I/O 电路电连接至该层中相应的一个贯穿过孔, 层中每一个贯穿过孔电连接至其他层 中每一层的过孔之一, 使得成组的电连接的贯穿过孔的分别构成信号传输线。 0007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制造半导体芯片封装的方法。

18、, 包括 : 形成具有实 质上相同结构的第一层和第二层 ; 以及将第一层与第二层彼此电连接 ; 其中, 第一层包括 载体主体、 所述封装的第一输入 / 输出 (I/O) 电路、 以及与第一 I/O 电路电连接的半导体集 说 明 书 CN 102290404 A CN 102290420 A2/15 页 6 成电路 (IC) ; 其中, 第二层包括载体主体、 所述封装的第二输入 / 输出 (I/O) 电路、 以及与 第二 I/O 电路电连接的半导体集成电路 (IC) ; 其中, 通过形成贯穿每一层的载体主体的多 个贯穿过孔, 使得每一层的贯穿过孔之一连接至该层的 I/O 电路, 而该层中其他贯穿。

19、过孔 中每一个贯穿过孔与该层的所述 I/O 电路电隔离, 来将第一层和第二层彼此电连接, 使得 第一层的贯穿过孔分别电连接至第二层的贯穿过孔, 并且使得第一层中电连接至第一 I/O 电路的贯穿过孔电连接至第二层中与第二 I/O 电路电隔离的贯穿过孔。这可以通过堆叠层 并在第一层上堆叠第二层之前改变第二层相对于第一层的取向来实现。 附图说明 0008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中, 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 面, 附图中 : 0009 图 1 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 0010 图 2 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 0011 图。

20、 3 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透视图 ; 0012 图 4 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透视图 ; 0013 图 5 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透视图 ; 0014 图 6 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透视图 ; 0015 图 7 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 0016 图 8 是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示意图 ; 0017 图 9 是根据本发明的计算系统的框图 ; 0018 图 10 是根据本发明的存储卡的框图 ; 以及 0019 图 11 是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半导体芯片封装的方法的流程图。

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实施例示例。在图中, 为 了清楚起见, 可能放大了元件和层的尺寸、 相对尺寸和形状。特别地, 器件的横截面图是示 意性的。 0021 此外, 空间相对关系术语, 例如 “上” 、“下” 、“水平” 和 “垂直” 等用于描述图中所示 的关系。术语 “顺时针” 和 “逆时针” 一般是指图中俯视时的情况。因此, 空间相对关系术 语可以应用于与图中所示取向不同的所使用的取向。显然, 所有这些空间相对关系术语参 照图中所示取向, 以方便描述, 但是不是限制性的, 因为在使用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 采用与图中所示取向不同的取向。。

22、 0022 将理解, 当将元件或层称作在另一元件或层 “上” 或 “连接至” 另一元件或层时, 该 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或直接连接至另一元件或层, 或者可以存在中介元件 或层。相反, 当将元件或层称作 “直接” 在另一元件或层 “上” 或 “直接连接至” 另一元件或 层时, 不存在中介元件或层。 0023 此外, 虽然本文中使用第一、 第二、 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多种元件、 层等, 但是这些元 件和 / 或层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或层与其他元件或层。 0024 本文使用的其他术语是为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或实施例的目的, 并应该在上 说 明 书 CN 1022。

23、90404 A CN 102290420 A3/15 页 7 下文中使用。例如, 在本说明书中, 术语 “包括” 或 “包含” 表明所记载的特征或过程的存在, 但是不排除附加的特征或过程的存在。此外, 术语 “结构” 一般用于涵盖具体部件的所有特 征, 即, 部件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 取向、 尺寸和形状等。使用的术语 “连接” 描 述例如过孔等导电元件之间的连接, 一般是指导电连接, 这在描述的上下文中清楚可见。 0025 下面参照图 1 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100 的第一实施例。 0026 半导体芯片封装100包括半导体基板110、 以及堆叠在半导体基板110上的第。

24、一层 120 和第二层 130。在本实施例的示例中, 第一层 120 直接堆叠在半导体基板 110 上, 第二 层130直接堆叠在第一层120上, 虽然图中为了图示方便而示出了层之间的一些间隔。 半导 体基板 110、 第一层 120 和第二层 130 分别可以是具有集成电路 (IC) 晶元或晶片。例如, 半 导体基板 110、 第一层 120 和第二层 130 可以是晶元堆叠 (die stack) 或晶片堆叠 (wafer stack)。备选地, 半导体基板 110 可以是晶片, 第一层 120 和第二层 130 可以是晶元。即, 半导体基板 110、 第一层 120 和第二层 130 可。

25、以是晶元到晶片堆叠 (die to wafer stack)。 0027 在本实施例中, 半导体基板 110 具有绝缘体、 放置在绝缘体的顶表面上的半导体 集成电路(IC)、 第一电极焊盘114和第二电极焊盘115、 以及放置在绝缘体的底表面上的多 个导电凸起 113。在这方面, 绝缘体、 焊盘 114、 115 等可以构成印刷电路板 (PCB)。半导体 基板 110 的半导体 IC 分别经由第一和第二电极焊盘 114 和 115 电连接至第一层 120 和第 二层 130 的半导体 IC, 并且电连接至导电凸起 113。导电凸起 113 用作外部端子, 使得该封 装的半导体 IC 能够与其他。

26、电子器件连接。为此, 导电凸起 113 可以是焊球。 0028 第一层120还具有连接至第一层IC的(第一)输入/输出(I/O)电路122、 连接至 输入 / 输出 (I/O) 电路 122 的 ( 第一 ) 贯穿过孔 127a、 以及不连接至 I/O 电路 122 的 ( 第 二)贯穿过孔127b。 在本示例中, 第一和第二贯穿过孔127a、 127b是贯穿硅过孔(TSV)。 第 二层 130 具有连接至第二层 IC 的 ( 第二 )I/O 电路 132、 连接至第二 I/O 电路 132 的 ( 第 三 ) 贯穿过孔 137a、 以及不连接至第二 I/O 电路 132 的 ( 第四 ) 贯。

27、穿过孔 137b。在本示例 中, 第三和第四贯穿过孔 137a、 137b 也是 TSV。即, 第一层 120 和第二层 130 各自均包括硅 载体主体, 导电过孔延伸通过硅载体主体。第一贯穿过孔 127a( 第一层 120 的过孔 ) 连接 至第四贯穿过孔137b(第二层130的过孔), 并且第二贯穿过孔127b(第一层120的另一过 孔 ) 连接至第三贯穿过孔 137a( 第二层 130 的另一过孔 )。 0029 注意, 虽然图1示出了半导体封装, 其中第一层120具有两个贯穿过孔, 第二层130 具有两个贯穿过孔, 但是半导体封装 110 是为了图示和描述的方便而以简化方式示出的, 即。

28、, 本发明不限于具有任何特定数目的贯穿过孔的层。 实际中, 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 装可以具有几千个贯穿过孔或更多贯穿过孔。 0030 在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该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 第一层 120 和第二层 130 的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 127a、 127b、 137a 和 137b 可以一起构成数据总线, 在这种情况 下, 第一层120和第二层130的半导体IC经由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127a、 127b、 137a和137b 来接收或发送数据。 此外, 在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芯片封装的该实施例的示例中, 半导体基 板 110 与第一层 120 和第二层 130 可以点到点的方式连接,。

29、 以允许自由访问第一层 120 和 第二层130。 在这种情况下, 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127a、 127b、 137a和137b可以构成数据总 线或命令 / 地址总线。 0031 第一 I/O 电路 122 和第二 I/O 电路 132 中每一个可以包括输入缓冲器和输出驱动 说 明 书 CN 102290404 A CN 102290420 A4/15 页 8 器。 因此, 经由第一贯穿过孔127a, 第一I/O电路122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并将该信号 传递给第一层120的半导体IC, 并且相反地, 经由第一贯穿过孔127a, 可以接收来自半导体 IC 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外部。类似地, 。

30、经由第三贯穿过孔 137a, 第二 I/O 电路 132 可 以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第二层 130 的半导体 IC, 并且相反地, 经由第三 贯穿过孔 137a, 可以接收来自半导体 IC 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外部。 0032 仍然参照图1, 在该实施例中, 第二层130的结构与第一层120相同, 但是在水平面 上相对于第一层 120 旋转了 180。因此, 第一层 120 的第一贯穿过孔 127a 与第二层 130 中的第四贯穿过孔 137b 垂直对齐, 第一层 120 的第二贯穿过孔 127b 与第二层 130 的第三 贯穿过孔 137a 垂直对齐。 0033 从以上半导体。

31、芯片封装 100 的描述可以清楚看到, 对于贯穿过孔 127a 和 137b( 即, 位于不同层但是彼此连接的贯穿过孔 ), 第一贯穿过孔 127a 连接至第一 I/O 电路 122, 但是第四贯穿过孔 137b 不连接至第二 I/O 电路 132。类似地, 对于贯穿过孔 127b 和 137a, 第三贯穿过孔 137a 连接至第二 I/O 电路 132, 但是第二贯穿过孔 127b 不连接至第一 I/O 电路 122。因此, 对于接收到的数据或命令 / 地址输入, 第二贯穿过孔 127b 和第四贯穿 过孔 137b 用于将它们的层旁路, 并用于将第一层 120 和第二层 130 彼此接合。 。

32、0034 换言之, 在彼此电连接的第一和第四贯穿过孔 127a 和 137b 以及彼此电连接的第 二和第三贯穿过孔 127b 和 137a 之中, 只有第一和第三贯穿过孔 127a 和 137a 在相应的层 中连接至I/O电路。 更具体地, 在半导体芯片封装100中, 相连的第一和第四贯穿过孔127a 和 137b 的线路以及相连的第二和第三贯穿过孔 127b 和 137a 的线路不是都连接至第一层 120 的第一 I/O 电路 122 和第二层 130 的第二 I/O 电路 132。因此, 在半导体芯片封装 100 中, 最小化由于第一 I/O 电路 122 和第二 I/O 电路 132 而。

33、产生的寄生电容, 以最大化例如由 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 127a、 127b、 137a 和 137b 构成的数据总线的传输带宽。 0035 下面参照图 2 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半导体芯片封装 200。 0036 半导体芯片封装 200 包括半导体基板 210、 第一层 220 和第二层 230。第一层 220 直接堆叠在半导体基板 210 上, 第二层 230 直接堆叠在第一层 220 上。半导体基板 210 与 参照图 1 描述的半导体基板 110 类似。 0037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层 220 具有载体主体、 由载体主体支持的半导体 IC、 也由载体 主体支持并连接至 IC 的 (。

34、 第一 )I/O 电路 222、 延伸通过载体主体并连接至第一 I/O 电路 222的(第一)贯穿过孔227a、 以及延伸通过载体主体但不连接至第一I/O电路222的(第 二 ) 贯穿过孔 227b。在本实施例的该示例中, 第一贯穿过孔 227a 和第二贯穿过孔 227b 是 TSV。因此, 第一层 220 的总体结构与图 1 实施例的第一层 120 的总体结构相同。 0038 第二层 230 具有载体主体、 由载体主体支持的半导体 IC、 也由载体主体支持并连 接至 IC 的 ( 第二 )I/O 电路 232、 延伸通过载体主体并连接至第二 I/O 电路 232 的 ( 第三 ) 贯穿过孔 。

35、237a、 以及延伸通过载体主体但不连接至第二 I/O 电路 232 的 ( 第四 ) 贯穿过孔 237b。在本实施例的该示例中, 第三贯穿过孔 237a 和第四贯穿过孔 237b 也是 TSV。 0039 注意, 虽然图 2 示出了半导体封装, 其中与图 1 实施例一样, 第一层 220 具有两个 贯穿过孔, 第二层230具有两个贯穿过孔, 但是半导体封装200是为了图示和描述的方便而 以简化方式示出的, 即, 本发明不限于具有任何特定数目的贯穿过孔的层。实际中, 根据本 发明图 2 所示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可以具有几千个贯穿过孔或更多贯穿过孔。 说 明 书 CN 102290404 A CN 。

36、102290420 A5/15 页 9 0040 在半导体芯片封装 200 中, 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 227a、 227b、 237a 和 237b 可以构 成数据总线, 在这种情况下, 第一层 220 和第二层 230 的半导体 IC 经由第一到第四贯穿过 孔 227a、 227b、 237a 和 237b 来接收或发送数据。此外, 在半导体芯片封装 200 中, 半导体基 板 210 与第一层 220 和第二层 230 可以点到点的方式连接, 以允许自由访问第一层 220 和 第二层 230。 0041 第一 I/O 电路 222 和第二 I/O 电路 232 中每一个可以包括输入缓冲器和。

37、输出驱动 器。 在这种情况下, 经由第一贯穿过孔227a, 第一I/O电路222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并 将该信号传递给第一层220的第一半导体IC, 并且相反地, 经由第一贯穿过孔227a, 可以接 收来自第一半导体 IC 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外部。类似地, 经由第三贯穿过孔 237a, 第 二 I/O 电路 232 可以接收来自外部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第二层 230 的第二半导体 IC, 并且相反地, 经由第三贯穿过孔 237a, 可以接收来自第二半导体 IC 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 给外部。 0042 仍然参照图 2, 在该实施例中, 第二层 230 的结构与第一层 220 相同, 但。

38、是被翻转 ( 即, 围绕水平轴旋转了 180 )。因此, 第二层 230 的 I/O 电路 232 面对第一层 220。此外, 第一层 220 的 ( 第一 ) 贯穿过孔 227a 与第二层 230 的 ( 第四 ) 贯穿过孔 237b 垂直对齐, 第一层 220 的 ( 第二 ) 贯穿过孔 227b 与第二层 230 的 ( 第三 ) 贯穿过孔 237a 垂直对齐。 0043 参照图 2, 类似于图 1 的半导体芯片封装 100, 在半导体芯片封装 200 中彼此连接 的第一和第四贯穿过孔 227a 和 237b 之中, 第一贯穿过孔 227a 连接至第一 I/O 电路 222, 但是第四贯。

39、穿过孔 237b 不连接至第二 I/O 电路 232。类似地, 对于彼此连接的第二和第三 贯穿过孔 227b 和 237a, 第三贯穿过孔 237a 连接至第二 I/O 电路 232, 但是第二贯穿过孔 227b 不连接至第一 I/O 电路 222。因此, 对于接收到的数据或命令 / 地址输入, 第二贯穿过 孔227b和第四贯穿过孔237b将它们的层旁路, 并且可以是用于将第一层220和第二层230 彼此接合的 TSV。 0044 因此, 类似于图 1 的实施例, 在半导体芯片封装 200 中, 相连的贯穿过孔 ( 即, 相连 的第一和第四贯穿过孔 227a 和 237b 或者相连的第二和第三。

40、贯穿过孔 227b 和 237a) 不是 都连接至第一层 220 的第一 I/O 电路 222 和第二层 230 的第二 I/O 电路 232。而是, 在相 连的第一和第四贯穿过孔 227a 和 237b 之中, 只有第一贯穿过孔 227a 连接至其延伸过的层 中的 I/O 电路。类似地, 在相连的第二和第三贯穿过孔 227b 和 237a 之中, 只有第三贯穿过 孔 237a 连接至其延伸过的层中的 I/O 电路。因此, 在半导体芯片封装 200 中, 最小化由于 第一层 220 和第二层 230 的第一 I/O 电路 222 和第二 I/O 电路 232 而产生的寄生电容, 以 最大化例如。

41、由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 227a、 227b、 237a 和 237b 构成的数据总线的传输带宽。 0045 下面参照图 3 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半导体芯片封装 300。 0046 半导体芯片封装 300 包括第一层 310、 第二层 320、 第三层 330 和第四层 340。可以 按照第四层 340、 第三层 330、 第二层 320 和第一层 310 的顺序, 将它们堆叠在与图 1 和 2 所 示的半导体基板 110 或 210 类似的半导体基板上。然而, 本发明不限于此, 而是可以按照不 同的顺序将一个层堆叠在另一层之上。例如, 在图 3 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 可以按照第四层 34。

42、0、 第二层 320、 第三层 330 和第一层 310 的顺序, 将它们堆叠在半导体基板上。 0047 此外, 参照图3, 示出了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彼此分隔开, 但是在半导体芯片封 装 300 中, 第一到第四层 310 到 340 可以直接地一个堆叠在另一个上, 与图 1 和 2 的半导体 说 明 书 CN 102290404 A CN 102290420 A6/15 页 10 芯片封装 100 和 200 的实施例的层堆叠方式类似, 即, 可以堆叠层, 彼此之间无插入物。在 这方面, 第一到第四层310到340可以各自具有矩形平行六面体的形式, 并且可以具有相同 的维度 ( 高度。

43、、 宽度和深度 )。 0048 半导体基板、 第一到第四层 310 到 340 也可以是晶元或晶片。例如, 半导体基板、 第一到第四层 310 到 340 可以是晶元堆叠或晶片堆叠。备选地, 半导体基板可以是晶片, 第 一到第四层 310 到 340 可以是晶元。在这种情况下, 半导体基板、 第一到第四层 310 到 340 可以构成晶元到晶片堆叠。 0049 第一到第四层 310 到 340 中每一个均包括载体主体、 由载体主体支持的至少一个 半导体 IC、 也由载体主体支持并连接至 IC 的至少一个 I/O 电路、 延伸通过载体主体的多个 贯穿过孔。为了清楚起见, 图中 ( 以及随后描述的。

44、实施例的图 ) 省去了 IC( 或多个 IC), 但 是 IC 的说明可以参照图 1 和 2。 0050 例如, 第一层 310 包括 I/O 电路 312 以及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 317a、 317b、 317c 和 317d。类似的, 第二层 320 包括 I/O 电路 322 以及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 327a、 327b、 327c 和 327d, 第三层 330 包括 I/O 电路 332 以及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 337a、 337b、 337c 和 337d, 第 四层 340 包括 I/O 电路 342 以及第一到第四贯穿过孔 347a、 347b、 347c 和 347d。贯穿过。

45、孔 可以是 TSV。此外, 虽然图 3 示出了第一到第四层 310 到 340 中每一个包括仅一个 I/O 电路 和仅四个贯穿过孔,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 第一到第四层 310 到 340 中每一个可以包 括多个 I/O 电路和多于四个贯穿过孔。 0051 在本实施例的所示示例中, 第一层 310 的第一贯穿过孔 317a 连接至第一层的 I/O 电路 312, 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 317b 到 317d 不连接至 I/O 电路 312。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 317b 到 317d 是针对接收到的数据或命令 / 地址输入, 将它们的层旁 路的贯穿过孔, 并且可以是将。

46、第一到第四层 310 到 340 彼此接合的 TSV。I/O 电路 312 可以 包括输入缓冲器和输出驱动器。因此, 经由第一贯穿过孔 317a, I/O 电路 312 可以接收来自 外部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第一层310的(第一)半导体IC, 并且相反地, 经由第一贯穿 过孔 317a, 可以接收来自第一半导体 IC 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给外部。 0052 第二到第四层320到340中每一个可以具有与第一层310相同的组件/特征。 即, 第二层320的第一贯穿过孔327a连接至第二层的I/O电路322, 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327b、 327c 和 327d 不连接至 I/O 电路 322。第。

47、三层 330 的第一贯穿过孔 337a 连接至第三层的 I/ O 电路 332, 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 337b、 337c 和 337d 不连接至 I/O 电路 332。第四层 340 的 第一贯穿过孔 347a 连接至 I/O 电路 342, 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 347b、 347c 和 347d 不连接 至 I/O 电路 342。因此, 针对接收到的数据或命令 / 地址输入, 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 327b、 327c、 327d、 337b、 337c、 337d、 347b、 347c 和 347d 将它们的层旁路, 并且可以是将第一到第 四层 310 到 340 彼此接合的 TSV。 。

48、0053 此外, 第二层32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层310的结构相同, 但是在水平面上逆时针旋 转了 90。在这种情况下, 第一层 310 的第一贯穿过孔 317a 与第二层 320 的第四贯穿过孔 327d 垂直对齐。此外, 如图 3 所示, 第一层 310 的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 317b、 317c 和 317d 分别与第二层 320 的第一到第三贯穿过孔 327a、 327b 和 327c 垂直对齐。 0054 类似地, 第三层33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层310的结构相同, 但是在水平面上逆时针 或顺时针旋转了180。 更具体地, 第三层330的结构可以与第二层320的结构相同, 但是在 说 明。

49、 书 CN 102290404 A CN 102290420 A7/15 页 11 水平面上逆时针旋转了 90。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第二层 320 的第一贯穿过孔 327a 与第 三层 330 的第四贯穿过孔 337d 垂直对齐。此外, 第二层 320 的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 327b、 327c 和 327d 分别与第三层 330 的第一到第三贯穿过孔 337a、 337b 和 337c 垂直对齐。 0055 第四层 340 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层 310 的结构相同, 但是在水平面上逆时针旋转了 270。更具体地, 第四层 340 的结构可以与第三层 330 的结构相同, 但是在水平面上逆时 针旋转了 90。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封装 300 中第一到第四层 310 到 340 的结构相同, 但 是层的取向彼此不同。此外, 第三层 330 的第一贯穿过孔 337a 与第四层 340 的第四贯穿过 孔 347d 垂直对齐。此外, 第三层 330 的第二到第四贯穿过孔 337b、 337c 和 337d 分别与第 四层 340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