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侵检测方法及系统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入侵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入侵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对安保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普通居民住宅区、别
墅住宅区、企事业单位、工厂、仓库、变电站、水厂、电厂、学校,还有司
法系统的看守所、监狱,以及机场、军事基地、政府机构、终点文物保护档
位等场所均需要周界安全防范和周界防入侵报警设施,以避免由于非法入侵
而带来的损失。
目前,对关键区域进行安全防护的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地下入侵、
地面入侵和空中入侵,而地面入侵是最为常见和易发的一种入侵行为。对地
面入侵行为的监控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图像(视频)、红外、电磁、激光、
声音或实体张力围栏等。上述这些监控手段在使用时均存在缺点:
图像监控需要长期有人值守,无法做到对入侵行为自动报警;
利用红外、电磁、激光等方式的监控装置一般都布设在地表上方,并且
都需要有源设备支持,容易被侦查或被破坏,并且利用电磁方式在监控时还
容易受到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
利用实体张力围栏的监控装置,其主要通过检测钢丝绳的张力作为入侵
判别手段,检测手段太简单,不易分辨小动物和雨雪天气的对钢丝绳张力的
影响,可能增加误报,并且张力围栏处于实体围栏上面,作用区域明显,容
易被人为的绕过报警区域,降低了报警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入侵检测方法及系统,在防护区域的
地下埋有以阵列的方式分布的地震动传感器,通过对地震动传感器阵列采集
的地震动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以实现对防护区域的入侵行为进行检测并定位
入侵区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入侵检测方法,用于设置有多个检测节点的地震动传感器阵列的入
侵检测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所有检测节点的地震动信号并进行数字化处理,计算各个检测节点
的地震动信号的峭度值和能量值;
确定一个检测节点为基准节点,并确定所述基准节点所在的区域为防区;
选取所述基准节点周围各个检测节点中地震动信号的能量值最大的检测
节点作为第一参考节点;
在所述基准节点的能量值和峭度值均达到各自预设值时,将所述防区内
所述第一参考节点与基准节点之间的区域确定为入侵区域。
优选地,所述地震动传感器阵列中设置有7个检测节点,7个所述检测节
点分布在3条等间距的直线上,并且中间直线上设置有3个检测节点,两侧
直线上均设置有2个检测节点;
每个检测节点上均设置两个相串联的地震动传感器探头,并且相串联的
两个地震动传感器探头之间的连线与所述检测节点所在直线相平行;
同一直线上相邻两个检测节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均等于两个相串联的地震
动传感器探头之间的距离,并且中间直线和外侧两条直线上的检测节点交叉
分布。
优选地,确定一个检测节点为基准节点及防区,具体为:
确定中间直线上位置居中的检测节点作为基准节点;
将所述基准节点位于正中、宽度等于相邻两条直线的间距且长度等于两
个相连接地震动传感器探头之间的距离的两倍的区域作为防区;
所述防区包括呈3行4列分布的12个小分区,并且沿所述检测节点所在
直线的延伸方向上为3行,每个小分区的长度等于两个相连接地震动传感器
探头之间距离的1/2,宽度等于相邻两条直线的间距的1/3。
优选地,将所述防区内所述第一参考节点与基准节点之间的区域确定为
入侵区域,包括:
判断第一参考节点与基准节点的位置关系;
当所述第一参考节点与所述基准节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将所述12个小
分区中中间行上所述第一参考节点所在一侧的端部的一个小分区为入侵区
域;
当所述第一参考节点与所述基准节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将所述12个小
分区中所述第一参考节点所在一侧的角部的四个小分区为入侵区域。
优选地,将所述12个小分区中所述第一参考节点所在一侧的角部的四个
小分区为入侵区域,包括:
选取与所述第一参考节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检测节点作为第二参考节点,
选取与所述第一参考节点以中间直线为轴呈对称分布的检测节点作为第三参
考节点,
确定所述第一参考节点与所述第二参考节点的能量值的差异值,并作为
第一差异值与预设门限值相比较;
当所述第一差异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基准节点与第一参考节点
的能量值的差异值,并作为第二差异值,在所述第二差异值大于预设门限值
时,确定所述第一参考节点与第三参考节点的差异值,并作为第三差异值:
若所述第三差异值大于预设门限值,确定所述12个小分区中所述第一参考节
点所在方向的角部的一个小分区作为入侵区域;若所述第三差异值不大于预
设门限值,确定所述12个小分区中中间行上所述第一参考节点所在一侧的端
部的一个小分区确定为入侵区域;
当所述第一差异值不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基准节点的能力值与第
一参考节点和第二参考节点能量值之和的差异值,并作第四差异值,在所述
第四差异值大于预设门限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参考节点与第三参考节点的差
异值,并作为第五差异值:若所述第五差异值大于预设门限值,确定所述12
个小分区中外侧行上与所述第一参考节点所在方向的角部的一个小分区相邻
的小分区作为入侵区域;若所述第五差异值不大于预设门限值,确定所述12
个小分区中与中间行上所述第一参考节点所在一侧的端部的一个小分区相邻
的小分区为入侵区域。
优选地,所述数字化处理之后,并且计算各个检测节点的震动信号的峭
度值和能量值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均值滤波,去除震动信号中的直流分量和趋势项;
对均值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高通滤波。
优选地,确定入侵区域后,该方法还包括:
生成携带有所述入侵区域位置信息的报警信号并输出。
一种入侵检测系统,包括:
分布在地震动传感器阵列中多个检测节点上的多个地震动传感器,用于
采集各个检测节点位置的地震动信号;
数字化处理单元,用于对采集地震动传感器阵列中各个检测节点的地震
动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
与所述数字化处理单元相连接的特征值计算单元,用计算各个检测节点
的地震动信号的峭度值和能量值;
与所述特征值计算单元相连接的入侵区域确定单元,用于比较计算得到
的各个检测节点的地震动信号的峭度值和能量值,并根据比较比较结果确定
入侵区域。
优选地,所述地震动传感器阵列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地震动传感器阵列
连续分布在入侵检测带的地面下。
优选地,每个所述地震动传感器阵列包括7个检测节点,每个检测节点
上均设置有两个相连接的地震动传感器探头;
7个所述检测节点分布在间距相等的3条直线上,其中,中间直线上设置
有3个检测节点,两侧直线上设置分别设置有2个节点,并且中间直线和外
侧两条直线上的检测节点交叉分布。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
串联在所述数字化处理单元和特征值计算单元之间的滤波单元,用于对
数字化处理后的地震动信号进行滤波。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入侵
检测方法,首先采集地震动传感器阵列中多个检测节点的地震动信号,然后
对震动信号进行数字化,最后通过在对数字化后的地震动信号进行计算,并
比较各个检测节点计算得到的地震动信号的能量值及峭度值,就可以将入侵
区域确定出来,实现了对防护区域的入侵行为进行检测,并且可以对入侵行
为的具体位置进行准确定位。
该入侵检测系统,由于采用地震动传感器阵列,其获得的防区是一个对
外封闭的区间,所以不同于其他简单划线分区的地面目标检测系统,只有当
有地面目标进入该封闭区间后,才会触发报警,能够最大程度的杜绝虚警和
误警。并且,由于地震动传感器阵列埋在入侵检测区域的地面以下,隐蔽性
较高,不易被察觉破坏,具有隐秘侦测的功能。
另外,由于该入侵检测系统中,信号采集设备位于地下,与张力围栏相
比,能够最大程度保持侦测区域的原貌,对环境的影响小,能满足美观的要
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入侵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动传感器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入侵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入侵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滤波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连接多个地震动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
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
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地震动传感器阵列的入侵检测方法,地震
动传感器阵列中设置有多个检测节点。
一个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入侵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0:采集所有检测节点的地震动信号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地震动传感器埋在地下,在地震动传感器阵列中设置有多个检测检点,
每个检测节点上设置有一个地震动传感器。这样通过地震动传感器就可以采
集到检测节点位置的地震动信号。
地震动传感器采集的地震动信号一般为模拟信号,为了提取地震动信号
的特征值,在采集到地震动信号后,还需要对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
处理,即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步骤S101:计算各个检测节点的地震动信号的峭度值和能量值。
在步骤S100中对地震信号进行数字化后,分别计算各个检测节点的地震
动信号的峭度值和能量值
步骤S102:确定基准节点及防区,并选取第一参考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地震动传感器阵列中位置居中的检测节点确定为
基准节点,并且将基准节点所在的区域作为防区,在防区内只有基准节点一
个检测节点。另外,将该基准节点以外的各个检测节点作为参考节点,并从
选取地震动能量值最大的参考节点作为第一参考节点。
步骤S103:分别计算所述基准节点的能量值和峭度值与其各自预设值的
大小。
为了减小计算量,在本申请的该步骤中,可以首先计算基准节点的能量
值与其预设值的大小,当能量值大于其预设值时,再计算基准节点的峭度值
与其预设值的大小。
当基准节点的能量值和峭度值均达到各自预设值时,进行步骤S104。
步骤S104:确定入侵区域。
将所述防区内所述第一参考节点与基准节点之间的区域确定为入侵区
域。
另一个实施例:
在上一个实施例中,虽然可以检测到入侵区域,但是其确定的入侵区域
范围较大,为了对入侵范围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
一种特殊的地震动传感器阵列。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动传感器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
所示,地震动传感器阵列中有7个检测节点,其中:7个检测节点分布在3个
直线上,3条直线中相邻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间距为3L,并且在中间
直线上设置有3个检测节点,在外侧直线上分别设置有2个检测节点;在每
个检测节点上设置有两个相串联的地震动传感器探头8,并且相串联的两个地
震动传感器探头之间的连线与检测节点所在直线相平行,且相串联的两个地
震动传感器探头之间的距离为5L。在同一条直线上,相邻两个检测节点的传
感器探头之间最小距离等于两个相串联的地震动传感器探头之间的距离,为
5L。另外,外侧两条直线上的检测节点的位置分别与中间直线上相邻两个检
测节点之间的空隙相对应,即中间直线和外侧两条直线上的检测节点交叉分
布。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入侵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0:采集所有检测节点的地震动信号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步骤S201:计算各个检测节点的地震动信号的峭度值和能量值。
步骤S202:确定基准节点及防区,并选取第一参考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选取检测检点5作为基准节点。
选择检测节点5位于正中、宽度等于相邻两条直线的间距且长度等于两
个相连接地震动传感器探头之间的距离的两倍的区域作为防区。如图2所示,
图中阴影部分9为防区,防区9的宽度为3L,长度为10L。另外,如图4所
示,防区9可以被划分成12个小分区,12个小分区分别为N1、N2、N3、N4、
N5、N6、N7、N8、N9、N10、N11和N12,其中:12个小分区呈3行4列
分布,并且沿所述检测节点所在直线的延伸方向上为3行。
另外,选取基准检测节点5周围的6个检测节点作为参考节点,6个检测
节点分别为检测节点1、检测节点2、检测节点3、检测节点4、检测节点6
和检测节点7。
步骤S203:分别计算所述基准节点的能量值和峭度值与其各自预设值的
大小。
当基准节点的能量值和峭度值均达到各自预设值时,进行步骤S204。
步骤S204:判断第一参考节点与基准节点的位置关系。
当第一参考节点与基准节点5在同一条直线上,即第一参考节点为检测
节点2或检测节点7,进行步骤S205;当第一参考节点与基准节点5不在同
一条直线上,即第一参考节点为检测节点1、2、3、4或6,进行步骤S206。
步骤S205:将中间行上第一参考节点所在一侧的端部的一个小分区为入
侵区域。
以检测节点2为例,若检测节点2为第一参考节点,则将N2作为入侵区
域。
步骤S206:将所述12个小分区中所述第一参考节点所在一侧的角部的四
个小分区作为入侵区域。
以检测节点3为例,若检测节点3为第一参考节点,则将N2、N3、N5
和N6作为入侵区域。
又一个实施例:
上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参考节点与基准节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以
将入侵区域精确到N2或N11小分区内,但当第一参考节点与基准节点不在
同一条直线上时,只能确定的入侵区域为四个小分区,而无法更加精确了。
为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检测节点3为例,将检测节点3为第一参
考节点。如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06可以包括:
步骤S300:选取第二参考节点和第三参考节点。
选取与第一参考节点在一条直线上的检测节点作为第二参考节点,选取
与第一参考节点以中间直线为轴呈对称分布的检测节点作为第三参考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参考节点为检测节点6,第三参考节点为检测节点
1。
步骤S301:确定所述第一参考节点与所述第二参考节点的能量值的差异
值并与预设门限值相比较。
计算检测节点3与检测节点6的能量值的比值,并将该比值作为第一差
异值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
当第一差异值大于预设门限值时,进行步骤S302;当检测节点3与检测
节点6的能量值的比值不大于预设门限值时进行步骤S306;
步骤S302:确定所述第一参考节点与基准节点的能量值的差异值并与预
设门限值相比较。
计算第一参考节点与基准节点的能量值的比值,并将该比值作为第二差
异值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若第二差异值大于预设门限值,则进行步骤
S303。
步骤S303:确定所述第一参考节点与第三参考节点的差异值并与预设门
限值进行比较。
计算检测节点3与检测节点1的能量值的比值,并将该比值作为第三差
异值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
当第三差异值大于预设门限值时,进行步骤S304;当第三差异值不大于
预设门限值时进行步骤S305。
步骤S304:确定12个小分区中第一参考节点所在方向的角部的一个小分
区为入侵区域。
即确定N3小分区为入侵区域。
步骤S305:确定所述12个小分区中中间行上所述第一参考节点所在一侧
的端部的一个小分区为入侵区域。
即确定N2小分区为入侵区域。
步骤S306:确定所述基准节点的能量值与第一参考节点和第二参考节点
能量值之和的差异值并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
计算基准节点5与检测节点3和第二参考节1的能量值之和的比值,将
该比值作为第四差异值与预设门限时进行比较,并且第四差异值大于预门限
时,进行步骤S307。
步骤S307:确定所述第一参考节点与第三参考节点的差异值并与预设门
限值进行比较。
计算检测节点3与检测节点1的能量值的比值,并将该比值作为第五差
异值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
当第五差异值大于预设门限值时,进行步骤S308;当第五差异值不大于
预设门限值时进行步骤S309。
步骤S308:确定所述12个小分区中外侧行上与所述第一参考节点所在方
向的角部的一个小分区相邻的小分区为入侵区域。
即确定N6小分区为入侵区域。
步骤S309:确定所述12个小分区中与中间行上所述第一参考节点所在一
侧的端部的小分区相邻的小分区为入侵区域。
即确定N5小分区为入侵区域。
上述三个入侵检测方法,在每个方法中,当对地震动信号进行数字化之
后,为了降低干扰,还可以对数字化的地震动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如图6所示,对数字化的地震动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包括:
步骤S400: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均值滤波。
均值滤波的作用是去除地震动信号中的直流分量和趋势项;
步骤S401:对均值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高通滤波。
进行高通滤波的截止频率为25Hz。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入侵
检测方法,首先采集地震动传感器阵列中多个检测节点的地震动信号,然后
对震动信号进行数字化,最后通过在对数字化后的地震动信号进行计算,并
比较各个检测节点计算得到的地震动信号的能量值及峭度值,就可以将入侵
区域确定出来,实现了对防护区域的入侵行为进行检测,并且可以对入侵行
为的具体位置进行准确定位。
又一个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入侵检测装置。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入侵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
该入侵检测装置包括:多个地震动传感器11、数字化处理单元12、特征值计
算单元13和入侵区域确定单元14。
多个地震动传感器11分别位于地震动传感器阵列中多个检测节点上,用
于采集各个检测节点位置的地震动信号。如图8所示,图中每个一个虚线框
内均为一个地震动传感器阵列,即81、82、83为三个相连接的地震动传感器
阵列,并且其中811为地震动传感器阵列81的防区,821为地震动传感器阵
列82的防区,831为地震动传感器阵列83的防区。三个地震动传感器阵列可
以相连接地分布在入侵检测带的地面下,这样相邻的地震动传感器阵列可以
共用部分地震动传感器,减少了系统铺设成本。
由于每个地震动传感器阵列均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可以对该地震动传感
器阵列中的入侵行为进行检测,所以连续分布在入侵检测带地面下的多个地
震动传感器就可以对入侵检测带整体的入侵行为进行检测。另外,多个地震
动传感器所检测的区域规则的、封闭的和独立的,所以在安装时,当遇到拐
角时,可直接依照拐角的角度旋转需布设的传感器阵列,就可以实现无缝衔
接,降低了设计和施工难度。
数字化处理单元12与一个地震动传感器阵列中的所有检测节点上地震动
传感器相连接,用于对地震动传感器11采集得到的地震动信号进行数字化处
理。
特征值计算单元13与数字化处理单元相连接,用于用计算各个检测节点
的地震动信号的峭度值和能量值。
在实际使用时,数字化处理单元12和特征值计算单元13可以为多节点
电路板,并且每一个地震动传感器阵列对应一个数字化处理单元12和特征值
计算单元13,即每一个地震动传感器阵列对应一个多节点电路板。
入侵区域确定单元14与特征值计算单元13相连接,用于比较计算得到
的各个检测节点的地震动信号的峭度值和能量值,并根据比较比较结果确定
入侵区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入侵区域确定单元14可以为LHC(Local Host
Controller,本地主机控制器)震动主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入侵检测系统,由于采用地震动传感器阵列,其
获得的防区是一个对外封闭的区间,所以不同于其他简单划线分区的地面目
标检测系统,只有当有地面目标进入该封闭区间后,才会触发报警,能够最
大程度的杜绝虚警和误警。并且,由于地震动传感器阵列埋在入侵检测区域
的地面以下,隐蔽性较高,不易被察觉破坏,具有隐秘侦测的功能。
另外,由于该入侵检测系统中,信号采集设备位于地下,与张力围栏相
比,能够最大程度保持侦测区域的原貌,对环境的影响小,能满足美观的要
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
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
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
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