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之缺失,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D08温控阀是否满足国际使用标准,以及模拟实际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状况,并且根据标准判定产品的性能的检测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D08温控阀性能检测装置,主要包括:工控机、参数检测装置、恒温控制单元、若干恒温水箱、高低压泵、管道控制单元、伺服电机、输入和显示单元和现场总线端子;
所述的参数检测装置主要包括若干用于采集有关管道中水压、流量和温度的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管道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恒温水箱的数量和其中的水温可以根据测试的需要进行设置,该恒温水箱通过管道连接至自来水系统和冷热水供水系统,内设恒温控制单元,所述的恒温控制单元主要包括液位控制器、水箱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棒;
所述的管道控制单元包括电磁阀和手动球阀,该电磁阀根据工控机的控制来启动与停止供水,该手动球阀则是根据恒温水箱的温度及水位状况来调节供水流量;
所述的高低压泵包括高压泵和低压泵,根据待测温控阀是低压或高压,由工控机进行相应的选择;
所述工控机通过现场总线端子采集来自各恒温水箱的液位控制器和水箱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经过判断和运算,分别对相应恒温水箱上连接自来水系统、冷热水供水系统的管道上的电磁阀以及加热棒实施控制,按照该恒温水箱的温度要求将水温控制在恒温状态;根据输入和显示单元输入的测试要求和产品型号,选择高压泵或低压泵抽取相应恒温水箱的水流经该待测温控阀,同时采集相应位置的参数检测装置的值,经过判断、运算和比对后输出检测结果;
所述的伺服电机用于接收工控机的指令来控制该待测温控阀的温度调节器的转动角度;
所述的输入和显示单元用于输入各种操作指令和显示测试结果或反馈数据;
所述的现场总线端子用于采集各种传感器的信号数据并发送到工控机;并根据工控机发出的指令对高低压泵、电磁阀、伺服电机和加热棒实施控制。
所述的恒温水箱中还设有循环泵。
所需水温低于冷水供水系统的温度的恒温水箱内还设有制冷系统。
本发明可以根据各待测产品的性能和测试需求,通过工控机对恒温控制单元、高低压泵、管道控制单元和伺服电机实施控制,自动采集参数检测装置的动态参数,进行判断和运算后并给出检测结果,为不同温控阀样品提供了测试平台,从而更便捷更有效地实施检测的全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D08温控阀性能检测装置主要包括工控机1、参数检测装置2、恒温控制单元3、若干恒温水箱31、高低压泵4、管道控制单元5、伺服电机6、输入和显示单元7和现场总线端子8;
所述的参数检测装置2主要包括若干压力传感器21、流量传感器22、管道温度传感器23,用于采集有关水压、流量和管道中温度等参数;
所述的恒温控制单元主要包括液位控制器32、水箱温度传感器33、加热棒34和制冷系统39;
所述的恒温水箱31数量和其中的水温可以根据测试的需要进行设置,可以将其中水温低于室温25°的恒温水箱31、恒温控制单元3、外接的自来水35和冷水源36组成一个冷水单元;将水温高于25°的恒温水箱31、恒温控制单元3、外接的自来水35和热水源37组成一个热水单元;如图2所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冷水单元包括15℃、20℃和7℃三个恒温水箱31,该热水单元包括38℃、45℃、52℃、57℃和65℃五个恒温水箱31;用于根据测试需要提供流经该待测温控阀9所需水温的水;
所述的管道控制单元5包括电磁阀51和手动球阀52,该电磁阀51根据工控机1的控制来启动与停止供水,该手动球阀52则是根据恒温水箱3的温度及水位状况来调节供水流量;
所述的高低压泵4包括高压泵41和低压泵42,根据待测温控阀9是低压或高压,由工控机1进行相应的选择;
所述工控机1通过现场总线端子8采集来自各恒温水箱31的液位控制器32和水箱温度传感器33的信号,经过判断和运算,分别对相应恒温水箱31上自来水35、冷水源36和热水源37的管道上的电磁阀51以及加热棒34实施控制,按照该恒温水箱31的温度要求将水温控制在恒温状态;
根据输入和显示单元7输入的测试要求通过伺服电机6调节待测温控阀9温度调节器的开启角度,并选择高压泵41或低压泵42抽取相应恒温水箱3的水流经该待测温控阀9,同时采集相应位置的参数检测装置2的值,经过判断、运算和比对后输出检测结果;
所述的伺服电机6用于接收工控机1的指令从而控制该待测温控阀9温度调节器的角度;
所述的输入和显示单元7用于输入各种操作指令和显示测试结果或反馈数据;
所述的现场总线端子8用于采集各种传感器的信号数据并发送到工控机1;并根据工控机1发出的指令对高低压泵4、电磁阀51、伺服电机6和加热棒34实施控制。
下面结合图2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的管道布置示意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测试前,先启动冷、热水集中供水系统和自来水供水系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各恒温水箱3皆同时管道连接至自来水供水系统与冷热水集中供水系统,且配备有液位控制器32、循环泵38、加热棒34和水箱温度传感器33;该液位控制器32是用来控制恒温水箱3中的水位,当水位到达高液位时,该液位控制器32发送信号至工控机1,通过工控机1控制电磁阀51的关闭来停止供水;当水位到达低液位时,该液位控制器32发送信号至工控机1,通过工控机1控制加热棒34停止加热并开启相应电磁阀51进行补水;当水位到次低液位时,该液位控制器32发送信号至工控机1,通过工控机1控制循环泵38启动。该循环泵38是用来均匀水箱中的水温,起均匀搅拌作用。
如果所需水温大于热水集中供水系统的温度(如55℃),如57℃和65℃°两个水箱,则直接启动热水集中系统供55℃的水,并同时启动加热棒34加热,当水箱水位达到循环泵38足够供水时,启动循环泵,以使水混合均匀,当水位接近最高液位时,若此时水箱的温度超过65℃,则调节热水集中供水系统的手动球阀,使其流量降低,同时开通自来水35的电磁阀51与手动球阀52,调节手动球阀52用来控制自来水的流量,使得达到最高水位时,水箱的温度恒温于65℃±1℃,循环泵38仍处于循环状态,关闭65℃水箱自来水35与热水集中供水系统的电磁阀51。当恒温水箱3中的水被抽取过程中水位不断下降,当水位到达低液位时,液位控制器32发出告警信号,加热棒34和循环泵38停止。
如果所需水温低于冷水集中供水系统的温度(如10℃),如7℃的水箱,直接启动冷水集中系统供10℃的水,当恒温水箱3的水位到达低液位时,启动制冷系统39和循环泵38;当温度到达7℃时停止制冷系统39;当水位到达最高液位时,关闭电磁阀51和手动球阀52;保持水温为7℃,当水温高于7℃时启动制冷系统39,而当水温低于7℃时则关闭制冷系统39;当恒温水箱3中的水被抽取过程中水位不断下降,当水位到达低液位时,液位控制器32发出告警信号,制冷系统39和循环泵38停止。
如果所需水温高于冷水集中供水系统的温度(如10℃)且低于自来水的25℃,如15℃和20℃两个水箱,以15℃的水箱为例,需同时启动冷水集中系统供10℃的水和自来水系统,当恒温水箱3的水位到达低液位时,启动循环泵38,通过调整手动球阀52来控制供水流量,以确保到达最高液位时,恒温水箱3中的水温略≤15℃;当水位到达最高液位时,关闭电磁阀51和手动球阀52;当水温低于15℃,开始加热,当水温高于15℃时,停止加热;当恒温水箱3中的水被抽取过程中水位不断下降,当水位到达低液位时,液位控制器32发出告警信号,加热棒34和循环泵38停止。
如果所需水温低于热水集中供水系统的温度(如55℃)且高于自来水的25℃,如38℃、45℃和52℃三个水箱,以38℃水箱为例,需同时启动热水集中系统供55℃的水和自来水系统,当恒温水箱3的水位到达低液位时,启动循环泵38,通过调整手动球阀52来控制供水流量,以确保到达最高液位时,恒温水箱3中的水温略≤38℃;当水位到达最高液位时,关闭电磁阀51和手动球阀52;当水温低于38℃,开始加热,当水温高于38℃时,停止加热;当恒温水箱3中的水被抽取过程中水位不断下降,当水位到达低液位时,液位控制器32发出告警信号,加热棒34和循环泵38停止。
综上,通过工控机1对恒温控制单元3和管道控制单元5实施控制,将各恒温水箱3的温度调整到所需的水温,完成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测试时,先将待测温控阀9安装在测试机台上,且将伺服电机6固定在待测温控阀9温度调节器的0位置;用户通过输入及显示单元7选择操作模式、产品类型和测试内容;确认混合水温是否符合要求;启动高低压泵4,并根据预设的压力参数调整该高低压泵4达到测试要求;待确认所有的测试条件满足时测试开始,通过伺服电机6调节待测温控阀9的温度调节器的角度,根据测试需要抽取所需温度的水流经该待测温控阀9,同时采集待测温控阀9出水口的温度及流量参数值,会同温度调节器转动的角度、压力和水温等参数,工控机1进行判断、运算和比对,给出检测结果。
如果要对待测温控阀9进行热性能测试,则需要做热性能测试的初始设定,该热性能的初始设定即为制造商在温控阀出产前的混合水最大水温的设定,此最大水温即为不伤害到人体的温度,一旦温控阀的允许最大温度设定好,其温度调节器就被锁定,在正常使用时是不允许人为调节的。在以下所有的检测中,所有的产品作其它测试的前提条件都必须满足初始设置。作此类测试时,则需将伺服电机6移开。
根据不同代码或代码组合的产品,其测试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本发明的重点在于:可以根据各待测产品的性能和测试需求,通过工控机1对恒温控制单元3、高低压泵4、管道控制单元5和伺服电机6实施控制,自动采集参数检测装置2的动态参数,进行判断、运算和比对后,并给出检测结果,为不同温控阀样品提供了测试平台,从而更便捷更有效地实施检测的全过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结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