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射频标签及利用该防伪射频标签实现的防伪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457707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8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48546.0

申请日:

2010.08.09

公开号:

CN101894289A

公开日:

2010.11.2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6K 19/077申请公布日:20101124|||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G06K 19/077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厦门信达汇聪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厦门信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创业园伟业楼N205室变更后: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创业园伟业楼N205室|||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K 19/077申请日:20100809|||公开

IPC分类号:

G06K19/077; G06K7/00

主分类号:

G06K19/077

申请人:

厦门信达汇聪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守辉; 李增量; 温国平; 苏文华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创业园伟业楼N205室

优先权:

2010.06.23 CN 201020241020.5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代理人:

方惠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RFID射频标签及防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应用于防伪的RFID射频标签及一种防伪方法。本发明的防伪射频标签,贴设于商品的开启处。该防伪射频标签至少包括RFID射频标签层和覆盖于其上的印刷面层,所述的RFID射频标签层包括位于中间的RFID射频标签芯片,连接于RFID射频标签芯片上且设置于下方的RFID射频标签天线及设置于上方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该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恰位于商品的开启处。本发明还提出利用该防伪射频标签进行防伪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该防伪射频标签的序列号与RFID阅读器读取的或者数据库记录的或者标签上印刷的序列号进行比较防伪。因此,本发明不仅具有多重防伪技术,而且解决了商品防伪和反窜货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伪射频标签,贴设于商品的开启处,其特征在于:该防伪射频标签至少包括RFID射频标签层(2)和覆盖于其上的印刷面层(3),所述的RFID射频标签层(2)包括位于中间的RFID射频标签芯片(21),连接于RFID射频标签芯片(21)上且设置于下方的RFID射频标签天线(22)及设置于上方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该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恰位于商品的开启处(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射频标签,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D射频标签天线(22)呈“凹”型回路线,所述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呈“凸”型回路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射频标签,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恰位于香烟包装盒(5)的封口线(53)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射频标签,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D射频标签层(2)下方还设有粘贴层(1),用于贴设于商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射频标签,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刷面层(3)上部分区域设有油墨覆盖层(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射频标签,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墨覆盖层(4)下方的区域内的印刷面层(3)上印有射频标签序列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射频标签,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刷面层(3)上部分区域印有防伪标志(31)。8.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7的防伪射频标签实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  将所述的防伪射频标签贴在商品包装封口条上,并确保该防伪射频标签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恰位于商品的开启处;B.  利用RFID阅读器读出该防伪射频标签序列号,并将其印刷于该防伪射频标签的印刷面层上,再涂覆上油墨覆盖层遮挡;C.  将指定的防伪信息输入至所述的防伪射频标签内;D.  将该防伪射频标签序列号录入于数据库中存储;E.进行防伪鉴定时,利用RFID阅读器读出该防伪射频标签序列号,并与该防伪射频标签的印刷面层上印刷的防伪射频标签序列号进行比较防伪,或者将该防伪射频标签的印刷面层上印刷的防伪射频标签序列号通过有线通讯或无线通讯方式与上述的数据库中存储的防伪射频标签序列号进行比较防伪,或者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兼具的比较防伪。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中的有线通讯或无线通讯方式是固定电话通讯、移动电话通讯、手机短信通讯、或者互联网通讯。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中还包括先利用所述的该防伪射频标签的印刷面层上印有防伪标志进行常规比较防伪。

说明书

一种防伪射频标签及利用该防伪射频标签实现的防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RFID射频标签及防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应用于防伪的RFID射频标签及一种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名贵商品,如香烟、名酒、名茶等,大量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对市场秩序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烟草行业的巨额利润,使得香烟制假售假现象依然十分猖獗,这些制假售假的不法行为,不但使烟厂和烟草公司损失惨重,也使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因此,采取简单又可靠的方位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传统防伪印刷技术容易被仿制,因此采用传统防伪印刷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进行防伪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目前采用的该类防伪技术,射频防伪标签大都采用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方法。采用破坏一次性的防伪标签,将很好的杜绝标签的重复利用,但由于RFID射频线路的破坏,数据将不能再次被读出,为将来取证造成很大的困难。而非破坏性的防伪标签,虽能为将来的取证提供方便,但极易被重复利用。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这两种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型的防伪射频标签,不仅具有多重防伪技术,而且解决了像香烟这种开发性商品防伪和反窜货的问题。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防伪射频标签,贴设于商品的开启处。该防伪射频标签至少包括RFID射频标签层和覆盖于其上的印刷面层,所述的RFID射频标签层包括位于中间的RFID射频标签芯片,连接于RFID射频标签芯片上且设置于下方的RFID射频标签天线及设置于上方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该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恰位于商品的开启处。

优选的,所述的RFID射频标签天线呈“凹”型回路线,所述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呈“凸”型回路线。

优选的,本发明适用于香烟包装盒的应用。可以将所述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恰位于香烟包装盒的封口线上,香烟包装盒的封口线上也恰是该商品的开启处。其他的商品中贴设本发明的防伪射频标签使其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的位置合适的原理与之类似。

进一步的,为了更加方便的将本发明的防伪射频标签贴设于商品上。所述的RFID射频标签层下方还设有粘贴层,用于贴设于商品。

优选的,所述的印刷面层上部分区域设有油墨覆盖层。所述的油墨覆盖层下方的区域内的印刷面层上印有射频标签序列号。

优选的,所述的印刷面层上部分区域印有防伪标志。

利用上述的防伪射频标签实现的防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将所述的防伪射频标签贴在商品包装封口条上,并确保该防伪射频标签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恰位于商品的开启处;

B.  利用RFID阅读器读出该防伪射频标签序列号,并将其印刷于该防伪射频标签的印刷面层上,再涂覆上油墨覆盖层遮挡;

C.  将指定的防伪信息输入至所述的防伪射频标签内;

D.  将该防伪射频标签序列号录入于数据库中存储;

E.  进行防伪鉴定时,利用RFID阅读器读出该防伪射频标签序列号,并与该防伪射频标签的印刷面层上印刷的防伪射频标签序列号进行比较防伪,或者将该防伪射频标签的印刷面层上印刷的防伪射频标签序列号通过有线通讯或无线通讯方式与上述的数据库中存储的防伪射频标签序列号进行比较防伪,或者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兼具的比较防伪。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E中的有线通讯或无线通讯方式是固定电话通讯、移动电话通讯、手机短信通讯、或者互联网通讯。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E中还包括先利用所述的该防伪射频标签的印刷面层上印有防伪标志进行常规比较防伪。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就是多重防伪,每个电子射频标签都印有一个全球唯一的射频标签序列号,然后用刮刮油墨盖住,消费者刮开后,可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查询该序列号香烟的真伪,也可通过RFID阅读器和贴合的电子标签,阅读出电子标签UID码与防伪标签上印制的序列号是否一致;同时,还可根据“开封标志判定”闭环回路破坏的情况,判定该标签是否被使用过,避免被重复利用。

本发明的防伪技术不影响原工厂生产工艺,可转化成工业化大生产,也可以和生产厂家的生产线联动生产,可操作性强、成本低,解决了像香烟这种开发性商品防伪和反窜货的问题。另外,一次性标签被使用后,有可能遭遇两大难题:一是保留完整标签便于今后取证,但易被重复利用;二是完全破坏标签,今后取证困难。采用本发明的防伪射频标签技术后,这两大难题将迎刃而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RFID射频标签层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应用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是在普通RFID射频标签的基础上,增加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结合传统的印刷防伪技术。打开包装前,消费者先根据传统的印刷防伪,初步判定香烟的真伪,有条件的话,再通过RFID阅读器读出射频标签序列号,与印在防伪标签上的射频标签序列号UID码验证,最后还可通过电话、短信或上网验证,从而实现真伪验证。同时,通过RFID阅读器,还可读出该标签有无被使用过的情况。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防伪射频标签的优选实施例,其贴设于商品的开启处。该防伪射频标签包括RFID射频标签层2和覆盖于其上的印刷面层3。所述的RFID射频标签层2下方还设有粘贴层1,用于贴设于商品。所述的印刷面层3上部分区域设有油墨覆盖层4。所述的油墨覆盖层4下方的区域内的印刷面层3上印有射频标签序列号。所述的RFID射频标签层2包括位于中间的RFID射频标签芯片21,连接于RFID射频标签芯片21上且设置于下方的RFID射频标签天线22及设置于上方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通过粘贴层1将该防伪射频标签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恰位于商品的开启处24。所述的RFID射频标签天线22呈“凹”型回路线,所述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呈“凸”型回路线。这样的设计,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将有更长一段线可以方便地允许将该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恰设置于商品的开启处24。

参阅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用于香烟包装盒的例子。通过粘贴层1将该防伪射频标签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恰位于香烟包装盒5的封口线53上,香烟包装盒的封口线53也恰是该商品的开启处24。这样,撕开封口线53后,推开烟盒上部51,使其与烟盒下部52分离,则必然破坏了该防伪射频标签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其他的商品中贴设本发明的防伪射频标签使其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的位置合适的原理与之类似。

本发明的防伪射频标签的外表面的印刷层3上的防伪标志31采用激光印刷防伪标志,印刷暗码和荧光暗码等最新防伪技术,同时,在制作防伪标签时,将RFID芯片中的全球唯一的电子射频标签序列号UID读出,印在表面,然后用油墨覆盖层4盖住,该油墨覆盖层4优选采用刮刮油墨。RFID射频标签层2采用不干胶易碎材料制作,拉开香烟包装封口线(或打开包装时)等商品的开启处24就可直接破坏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从而实现防伪射频标签的一次性不可重复利用。

本发明验证时:先通过印刷暗码等防伪标志31初步识别,刮开油墨覆盖层4盖住的电子射频标签序列号UID码,通过电话、短信或上网验证。有条件的,还可利用RFID阅读器读出射频标签中的射频标签序列号UID码与该防伪标签的印刷面层3上印制的射频标签序列号UID码核对。通过可通过电话、短信或上网进一步验证。另外,打开包装后,仍可读出RFID射频标签芯片21内的数据,此时显示该包装已被打开。

    生产厂家在原生产完成后,利用专用的防伪标签贴标机,将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部分贴在包装封口条上(或其他易破坏的指定位置)等商品的开启处22,同时将工厂指定的信息传输至防伪标签的RFID射频标签芯片21的ROM中,可以包括产品厂名、厂址、联系电话、出厂日期、销往地区等,可输入中英文。

    为进一步达到防伪效果,也可将这部分信息加密输入,利用专用的RFID阅读器,将RFID射频标签芯片21中ROM的内容读出。

利用RFID阅读器中具有通讯模块功能,实现与防伪中心、生产厂家或相关部门的接收设备数据通信。通信方法可以采用USB接口、WIFI或GPRS无线网络。

发现异常数据时向其它相关部门报告,及时发现假冒商品的销售分布状况。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也将电子标签序列号UID码发回厂家及销售部门,以便厂家分析销售分布情况,并分析是否串货。

由于电子射频标签序列号UID码全球唯一性,造假者通过复制防伪标签上的射频标签序列号UID码批量制作防伪标签将不能使用。同时,UID数据是在生产最后过程中,由厂家贴标时采集,假标签的电子标签序列号UID数据不能进入厂家或防伪中心的数据库里,从而数据检索无效。而采用将电子射频标签序列号UID码重新写入芯片,由于芯片厂家技术保护,工艺复杂,投入巨大,制作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同时,由于采用易脆材料制作防伪标签,使得最终用户使用时打开包装即破坏防伪标签,不能再次使用,避免制假者收集防伪标签用于假烟制作。

使用本发明的效果:最终用户购买时,即可利用印刷面层3的防伪标志31初步判断,再刮开油墨覆盖层4,根据射频标签序列号UID码,通过电话、短信、或上网等形式判断真伪。这样通过用户自身就可以初步判断。最后通过RFID阅读器读出,进一步判定真伪。同时,根据易破坏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可以通过阅读器读出当前包装是否被使用,以避免重复使用。

根据目前商品销售情况,大部分零售小店和边远地区普遍普及RFID阅读器难度较大,这样通过用户自身就可以初步判定真伪,有利于进一步的推广。有条件的地区和大型零售点,可以配备RFID阅读器,以便进一步的判定真假。同时,增加易破坏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打开包装时仅破坏该闭环回路部分,RFID射频标签芯片21内原有信息仍然能被读出,提示该商品包装已被打开,很好的解决了一次性直接破坏射频标签导致信息无法读出的问题。这样多重防伪,根据不同的条件,实现容易,成本极低,显著提高了假冒的难度,便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用于商品防伪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RFID射频标签层2以INLAY制作。在普通RFID射频标签的基础上,利用RFID射频标签芯片21除天线接口(接RFID射频标签天线22)外的另一组接线口,组成另一闭环回路,即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以判别是否开封。这样,射频标签被设计分成独立的两部分----符合规范的射频标签和开封标志判定闭环回路。

其中,符合规范的射频标签,该部分无论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是否被破坏,该数据仍能正常读出。另一部分,打开商品包装时,仅该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部分被破坏。

    步骤2:防伪商标制造厂家在商标的印刷面上按传统激光印刷防伪方法印制各种防伪标志31,将射频标签层2中的射频标签序列号读出,每一枚标签对应一个唯一电子射频标签序列号UID,并印在印刷面层3上,用油墨覆盖层4盖住,供商品生产厂家最后一道工序----利用专用贴标机贴标使用。

    步骤3:在生产单包最后一道工序完成包装时,利用专用的贴标机,将该防伪射频标签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23恰位于商品的开启处24,同时将工厂指定的信息传输至RFID射频标签芯片21的ROM中,可以包括产品厂名、厂址、联系电话、出厂日期、保质期、销往地区等,可输入中英文。(可根据工厂的要求,这部分数据采用加密或不加密格式)。

     用类似方法,同样可以在整条直至整箱加贴防伪标签,并按工厂要求写入特定信息。

    步骤4:对于大型批发商,利用RFID阅读器,可以直接读取整箱或整条的信息,鉴定真伪,以防仿制或窜货。

    步骤5:对于普通零售商,可采用RFID阅读器,判定真伪。对于没有条件配置RFID阅读器的,即可利用印刷面层3的防伪标志31,再刮开油墨覆盖层4,根据射频标签序列号UID码,通过电话、短信、或上网等形式判断真伪。

    步骤6:对于最终用户,购买时,可利用印刷面层3的防伪标志31初步判断,再刮开油墨覆盖层4,根据射频标签序列号UID码,通过电话、短信、或上网等形式判断真伪。这样通过用户自身就可以初步判断。最后通过RFID阅读器读出,进一步判定真伪。

由于一次性防伪标签“开封标志判定”闭环回路贴于商品包装盒的开启处22(或其他易破坏的位置),用户打开商品包装时即破坏防伪射频标签,不能回收再利用。同时,防伪射频标签的其他内容仍能正常读出,提示该商品包装已被打开,很好的解决了一次性直接破坏射频标签导致信息无法读出的问题,为今后的取证提供方便。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和本实施方案的优选应用方式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或者将本发明的防伪射频标签应用于除香烟防伪外的其他商品,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防伪射频标签及利用该防伪射频标签实现的防伪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防伪射频标签及利用该防伪射频标签实现的防伪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防伪射频标签及利用该防伪射频标签实现的防伪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防伪射频标签及利用该防伪射频标签实现的防伪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伪射频标签及利用该防伪射频标签实现的防伪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RFID射频标签及防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应用于防伪的RFID射频标签及一种防伪方法。本发明的防伪射频标签,贴设于商品的开启处。该防伪射频标签至少包括RFID射频标签层和覆盖于其上的印刷面层,所述的RFID射频标签层包括位于中间的RFID射频标签芯片,连接于RFID射频标签芯片上且设置于下方的RFID射频标签天线及设置于上方的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该开启标识判定闭合回路恰位于商品的开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