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瓷砖,特别是涉及一种不需重新铺设即能翻新的
瓷砖。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的瓷砖制造技术进步,在兼顾美观与价格的考量下,已
大量地被应用于建筑的外墙及室内铺设。
然而,当瓷砖铺设于建筑外墙上时,由于受到经年风吹雨打氧化
褪色,会形成脏污或褪色,而导致建筑外观陈旧,有碍观瞻,但若是
一段时间即打掉重新铺设的话,又会有费用高及工程耗时久的问题。
再者,当瓷砖受到阳光曝晒时,会吸收热能并传导至建筑物内部,
使建筑物内部气温升高,而令居住者舒适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重新铺设即能翻新的瓷砖。
本发明瓷砖包含一个基层及一个顶层。
该顶层与该基层间隔设置,且周缘密合于该基层以与该基层相配
合界定一个气密的层状空间。
本发明所述瓷砖,该层状空间于邻近该基层与该顶层接合处朝向
该基层方向倾斜。
本发明所述瓷砖,该层状空间于倾斜处末端形成一个朝向该基层
方向的锐角。
本发明所述瓷砖,还包含一个形成于该基层与该顶层接合处外缘
且位置对应该层状空间的凹槽,该凹槽沿该基层与该顶层接合处外缘
环绕设置。
本发明所述瓷砖,该凹槽为V形槽,且V形的尖端处朝向该层状
空间。
本发明所述瓷砖,该基层及该顶层分别包括一个位于其顶面的上
釉层。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重新铺设即能翻新的瓷砖。
本发明瓷砖包含一个基层、一个中间层,及一个顶层。
该中间层与该基层间隔设置,且周缘密合于该基层以与该基层相
配合界定一个气密的第一层状空间。
该顶层与该中间层间隔设置,且周缘密合于该中间层以与该中间
层相配合界定一个气密的第二层状空间。
本发明所述瓷砖,所述第一层状空间、第二层状空间分别于邻近
该基层与该中间层接合处、该中间层与该顶层接合处朝向该基层方向
倾斜。
本发明所述瓷砖,所述第一层状空间、第二层状空间于倾斜处末
端分别形成一个朝向该基层方向的锐角。
本发明所述瓷砖,还包含两个分别形成于该基层与该中间层接合
处外缘、该中间层与该顶层接合处外缘且位置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层状
空间、第二层状空间的凹槽,所述凹槽分别沿该基层与该中间层接合
处外缘、该中间层与该顶层接合处外缘环绕设置,所述凹槽为V形槽,
且V形的尖端处分别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层状空间、第二层状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该基层及该顶层,并于其间设
置气密的该层状空间,施工者只需敲击掉该顶层,即能显露仍维持新
颖状态的该基层而达到翻新功效,能大幅减少施工时间及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瓷砖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依据第一较佳实施例将两个瓷砖并列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一个示意图,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方式;
图4是依据第一较佳实施例将两个瓷砖并列的另一个局部剖面
图;
图5是一个示意图,辅助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方式;
图6是一个局部剖面图,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个样态;
图7是本发明瓷砖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是依据第二较佳实施例将两个瓷砖并列的局部剖面图;及
图9是一个局部剖面图,说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个样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瓷砖2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基层
2、一个顶层3,及一个凹槽4。
该基层2包括一个位于其顶面的上釉层21。
该顶层3与该基层2间隔设置,且周缘密合于该基层2以与该基
层2相配合界定一个气密的层状空间5,并包括一个位于其顶面的上
釉层31,该层状空间5于邻近该基层2与该顶层3的接合处朝向该基
层2方向圆弧倾斜,且于倾斜处51末端形成一个朝向该基层2方向
的锐角。
于本实施例中,该基层2及该顶层3皆包括一个位于其顶面的上
釉层21、31,以增加表面的光滑度,并减少脏污附着而增加耐脏度,
但不限于此。
该凹槽4形成于该基层2与该顶层3的接合处的外缘且位置对应
该层状空间5,并沿该基层2与该顶层3的接合处的外缘环绕设置。
于本实施例中,该凹槽4为V形槽,且V形的尖端处朝向该层状
空间5,搭配该层状空间5于倾斜处51末端所形成的锐角,能达到敲
击时应力集中的功效,而使碎裂面更平整,但该凹槽4也能为圆形底
或是其他形式,并不限于此。
一般使用时,如图2及图3所示,将多个瓷砖20互相排列,并
于中间及底面填涂水泥9作为固定,即能完成铺设,当时间一久,位
于上方的该顶层3表面会因风吹日晒雨淋而脏污褪色,此时,由于该
层状空间5为气密状态,因此位于内部的该基层2顶面仍会因未氧化
而维持簇新状态,施工者只需用简单工具对应该凹槽4处敲击,即能
使该顶层3与该基层2分离,而如图4及图5所示,显露仍维持新颖
状态的该基层2,若该基层2的破裂处不够平整,能简单使用灰粉抹
平,即能维持表面平整美观,如此,能通过简单的施工即能对建筑的
外墙翻新。
参阅图6,为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个样态,此样态是类似于
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差异在于:
该层状空间5无倾斜且于邻近该基层2与该顶层3接合处形成导
角52,且该凹槽4为V形槽,V形的尖端处朝向该层状空间5。
经由以上的说明,能将本实施例的优点归纳如下:
一、通过设置该基层2及该顶层3,并于其间设置气密的该层状
空间5,相较于现有技术要翻新外墙时需全部打掉再重新铺设,本实
施例中施工者只需敲击掉该顶层3,即能显露仍维持新颖状态的该基
层2而达到翻新功效,不仅施工时间及费用大幅减少,也能节省重新
铺设的原料费用,另外,也能再进一步将该基层2及该顶层3的顶面
设计为不同颜色,如此,在翻新时还能收到改变建筑物颜色的功效。
再者,由于该基层2及该顶层3间具有气密的该层状空间5,当
本实施例铺设于建筑物外侧时,气密的该层状空间5具有热能的阻隔
效果,因此可以避免建筑物内部气温升高,提高居住者舒适度。
二、通过设计该层状空间5于邻近该基层2与该顶层3接合处朝
向该基层2方向圆弧倾斜,可以于敲击掉该顶层3后,维持该瓷砖20
的表面没有尖锐的凸起(见图4),所以能维持表面的美观平整度,及
避免施工者被刮伤而提高安全性。
三、通过设置该凹槽4,并将该凹槽4设计为V形槽(见图6),
再搭配该层状空间5于倾斜处51末端所形成的锐角,可以达到敲击
时应力集中的功效,而使该基层2及该顶层3的破裂面更加平整,以
达成外观的美观度。
四、通过于该基层2及该顶层3顶面分别设置该上釉层21、31,
可以增加该基层2及该顶层3的抗脏污度,而延长汰换的时间。
参阅图7及图8,为本发明瓷砖20的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该第
二较佳实施例是类似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与该第
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异在于:
该第二较佳实施例还包含一个中间层6及两个凹槽4。
该中间层6与该基层2间隔设置,且周缘密合于该基层2以与该
基层2相配合界定一个气密的第一层状空间5’,并包括一个位于其
顶面的上釉层61,该第一层状空间5’邻近该基层2与该中间层6接
合处且朝向该基层2方向倾斜,且于倾斜处51’末端分别形成一个朝
向该基层2方向的锐角。
该顶层3与该中间层6间隔设置,且周缘密合于该中间层6以与
该中间层6相配合界定一个气密的第二层状空间5”,该第二层状空
间5”于邻近该中间层6与该顶层3接合处朝向该基层2方向倾斜,
且于倾斜处51”末端分别形成一个朝向该基层2方向的锐角。
所述凹槽4分别形成于该基层2与该中间层6接合处外缘、该中
间层6与该顶层3接合处外缘且位置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层状空间5’、
第二层状空间5”,且分别沿该基层2与该中间层6接合处外缘、该
中间层6与该顶层3接合处外缘环绕设置。
参阅图9,为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个样态,此样态是类似于
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其差异在于:
所述第一层状空间5’、第二层状空间5”无倾斜且于邻近该基
层2与该中间层6接合处、该中间层6与该顶层3接合处分别形成导
角52’、52”,且所述凹槽4为V形槽,V形的尖端处分别朝向对应
的第一层状空间5’、第二层状空间5”。
如此,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也能达到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的
目的与功效,且通过增设该中间层6而形成三层架构,所以只需一次
铺设施工,即能进行两次简单翻新施工,更加减少翻新成本及施工时
间。
综上所述,本发明不仅可以减少翻新成本及施工时间,且具有延
长汰换时间的功效,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