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阻缓冲式拦截网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拦截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是一种挂阻缓冲式拦截网。
背景技术
目前,国外内车辆拦截装备样式较多,军事单位门口通常采用拒马、移动阻车路障错位布设和遥控型阻车钉复合式摆放的方式布设。非军事单位门口通常铺设较为隐蔽的“翻板”式阻车路障或液压式升降防撞钢柱。这些车辆拦阻装备均为钢性拦阻设施,摆放类器材存在笨重、移动不便的缺陷(如拒马、圆柱形隔离桩、移动阻车路障等),铺设类器材存在需要目标大门前开槽挖沟、布设防水设施、经常拆卸维护的缺点(如“翻版”、液压式升降桩),破胎类器材仅能破胎放气,减缓车辆的行驶速度,被拦截阻车辆仍会冲入目标一段距离,对于类似“汽车炸弹”的恐怖袭击无法做到有效拦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挂阻缓冲式拦截网。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挂阻缓冲式拦截网,包括道闸和位于道闸后方的减速带,所述道闸与减速带之间设有两个缓冲阻车器,所述减速带的缝隙内设有自弹式拦截网,所述两个缓冲阻车器内分别设有可拉出的钢索,所述两个缓冲阻车器内拉出来的钢索分别与自弹式拦截网的两边连接。
所述缓冲阻车器的下表面上设有预埋管件,所述缓冲阻车器内设有可阻碍钢索拉出的制动机构。
所述可阻碍钢索拉出的制动机构在钢索拉出的过程中给与钢索反方向的作用力。
所述自弹式拦截网是由两个撑杆预埋件、位于两个撑杆预埋件内解锁后可向上弹出的撑杆以及连接两个撑杆的拦截网共同构成的。
所述拦截网上边缘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撑杆连接,所述撑杆上设有可防止其弹出的自动锁。
所述两个缓冲阻车器内拉出来的钢索分别与自弹式拦截网的两边连接,所述两个缓冲阻车器内拉出来的钢索分别与拦截网的两侧边连接。
所述钢索与拦截网侧边相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多个连接头,所述多个连接头分别与拦截网侧边相连接。
所述道闸是与撑杆自动锁电性加机械连接的智能识别道闸,所述智能识别道闸发出信号后撑杆的自动锁解锁,所述智能识别道闸发出信号的条件是道闸水平偏转角度大于30度。
所述道闸1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为1000-10000mm,所述缓冲阻车器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为不大于900-8000mm。
所述减速带的长度与道闸覆盖的长度相同,所述两个缓冲阻车器之间的距离大于减速带的长度。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挂阻缓冲式拦截网,将柔性阻车和刚性拦截两种方式有机的复合在一起,布设时不开沟,不挖槽,布设方便,安装简单,维护简便,只需要简单固定,隐蔽性好,安全性高,在车辆冲闯目标时,自动化拦截,可利用杠杆作用自动弹起,无需人工操作,反应快,反应时间仅为0.1s,拦阻效果好,可有效的保证执勤目标和哨兵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挂阻缓冲式拦截网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自弹式拦截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缓冲阻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挂阻缓冲式拦截网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道闸;2、减速带;3、缓冲阻车器;4、自弹式拦截网;5、钢索;6、拦截网;7、预埋管件;8、撑杆预埋件;9、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挂阻缓冲式拦截网,包括道闸(1)和位于道闸后方的减速带(2),所述道闸与减速带之间设有两个缓冲阻车器(3),所述减速带的缝隙内设有自弹式拦截网(4),所述两个缓冲阻车器内分别设有可拉出的钢索(5),所述两个缓冲阻车器内拉出来的钢索分别与自弹式拦截网的两边连接。其中,所述缓冲阻车器(3)的下表面上设有预埋管件(7),所述缓冲阻车器内设有可阻碍钢索拉出的制动机构;所述可阻碍钢索拉出的制动机构在钢索拉出的过程中给与钢索反方向的作用力;所述自弹式拦截网(4)是由两个撑杆预埋件(8)、位于两个撑杆预埋件内解锁后可向上弹出的撑杆(9)以及连接两个撑杆的拦截网(6)共同构成的;所述拦截网(6)上边缘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撑杆连接,所述撑杆(9)上设有可防止其弹出的自动锁;所述两个缓冲阻车器(3)内拉出来的钢索分别与自弹式拦截网的两边连接,所述两个缓冲阻车器内拉出来的钢索分别与拦截网的两侧边连接;所述钢索(5)与拦截网侧边相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多个连接头,所述多个连接头分别与拦截网侧边相连接;所述道闸(1)是与撑杆自动锁电性加机械连接的智能识别道闸,所述智能识别道闸发出信号后撑杆的自动锁解锁,所述智能识别道闸发出信号的条件是道闸水平偏转角度大于30度;所述道闸(1)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为1000-10000mm,所述缓冲阻车器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为900-8000mm;所述减速带(2)的长度与道闸覆盖的长度相同,所述两个缓冲阻车器之间的距离大于减速带的长度。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是在智能识别道闸后方设置减速带,在减速带的缝隙内设有自弹式拦截网,智能识别道闸与自弹式拦截网上的自动锁电性加机械连接,当智能识别道闸被车辆冲撞发生偏转且偏转角度大于30度时,智能识别道闸会发送信号给自弹式拦截网的自动锁,自动锁打开,此时撑杆从撑杆预埋管中向上弹出,从而带动与撑杆连接的拦截网展开。拦截网的两侧边连接钢索,钢索与拦截网侧边相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多个连接头,多个连接头分别与拦截网侧边相连接,钢索缠绕在缓冲阻车器内的滚筒上,且钢索的一端由缓冲阻车器内拉出并与拦截网的侧边连接,缓冲阻车器内设有阻碍缠绕钢索的滚筒转动的制动机构,当钢索被拉动时,滚筒随之发生转动,制动机构会阻碍滚筒转动并提供与滚筒转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从而达到阻碍钢索拉出缓冲阻车器的目的。因此当车辆撞到拦截网上时,拦截网两侧的钢索就会被拉动,从而制动机构会持续向钢索提供一个阻碍力,达到逐步降低汽车冲力最终达到截停汽车的目的。
在本技术方案中,撑杆预埋件埋设在减速带之间的缝隙处,撑杆缩入撑杆预埋件内并通过自动锁锁住,此时撑杆的顶端露出撑杆预埋件的顶端开口,且撑杆的顶端与拦截网上边缘的一端连接,整张拦截网都落入两个撑杆之间的减速带缝隙内。当自动锁解锁后,撑杆有撑杆预埋件中向上弹出,由于撑杆的顶端与拦截网上边缘的一端连接,所以当撑杆都向上弹出时,整张拦截网被向上带起并张开,实现拦截功能。
在本技术方案中,拦截网两个侧边与钢索连接端的多个连接头连接。钢索由缓冲阻车器内拉出,且钢索只要受到向外的拉力,制动机构就会给与一个相反的阻碍力,当车辆撞上拦截网后,车辆带着拦截网向前冲,此时钢索一端的多个连接头都被拉紧,拦截网的侧边均匀受力,此时钢索由缓冲阻车器内向外拉,拉动过程中会持续受到制动机构的反向作用力,从而使撞上拦截网的车辆的冲击力不断被抵消,最终达到车辆的截停目的。
在本技术方案中,车辆撞上拦截网后会将撑杆撞弯或者撞断,这个车辆的冲击力将由拦截网来承担,实现柔性阻车和钢性拦截的有机结合,通过钢性拦截和柔性阻车的转换,最大限度的提高阻车能力,同时也有效避免了车辆被拦截后的可能发生的翻滚、解体,有效避免了对周围人员的伤害。
在本技术方案中,自弹式拦截网位于减速带的缝隙内,当车辆撞开智能识别道闸冲上减速带时,由于减速带的导向作用,车辆的冲击方向会向上倾斜,正好撞入拦截网中,此时的撑杆会发生弯折、断裂或者与拦截网脱离连接,整个车辆的冲击力被拦截网两侧边的钢索承担,并在制动机构的反向作用力下逐渐抵消,整个拦截过程平稳,车辆不会发生侧翻和翻滚,同时也可有效避免因翻车等因素造成的伤害。
在本技术方案中,智能识别道闸与减速带之间的距离为1000-10000mm,以便保证自弹式拦截网有充足的动作时间,两个缓冲阻车器与减速带的距离为900-8000mm,保证缓冲阻车器内的钢索具有足够的拉伸缓冲长度。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所述自弹式拦截网是由多个撑杆预埋件、位于多个撑杆预埋件内解锁后可向上弹出的撑杆以及挂接在多个撑杆的拦截网共同构成的。所述拦截网上边缘分别挂接在多个撑杆的顶端,所述撑杆上设有可防止其弹出的自动锁,所述两个缓冲阻车器内拉出来的钢索分别与拦截网的两侧边连接,所述钢索与拦截网侧边相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多个连接头,所述多个连接头分别与拦截网侧边相连接。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