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分析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血液、尿液等标本中的一定成份的标本分析仪。
背景技术:
过去,人们研制了各种测定血液、尿液等标本中的一定成份的粒子的大小并分析其分布状态的标本分析仪。特别是在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分布状态的血液分析仪中,红细胞大小为7~8μm,与此不同,血小板较小,为1~4μm,所以往往先将稀释了作为标本抽取的血液的试样分别用于电阻式检测器和光学式检测器,以测定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大小。
然而,有时较小的红细胞和被粉碎的红细胞等的大小可能与血小板差不多。此时,仅凭标本中的一定成份的粒子的大小是不能正确区分红细胞和血小板的。
于是,在特开2000-275163号公报上公开了一种粒子分析仪,它可以分别在电阻式检测器和光学式检测器上测定血小板大小,然后分别判断各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以此采用可靠性高的测定结果。特别是用光学式检测器,能更正确地测定粒子光学感度一致的大小的粒子,测定结果可靠性加强。
但是,用特开2000-275163号公报上公开的粒子分析仪由于使用两种检测器,因此必需将同一种标本分配成二份,制备两种测定试样,分别用各自的测定试样在电阻式检测器和光学检测器上进行测定。从而使制备用试剂的成本和测定用工等单纯倍增,带来难以降低分析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范围只由后附权利要求书所规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受这一节发明内容的陈述所限。
从第一部分来说,涉及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标本分析仪,包括:制样器,用于制备或再次制备含标本和试剂的测定试样;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制样器制备的测定试样中的一定成份;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制样器再次制备的测定试样中的所述一定成份;及控制器,为实施以下操作而配备:(a)控制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所述制样器制备的测定试样中的所述一定成份;(b)判断所述第一检测器检出的结果是否可信;(c)当判断不可信时,控制所述制样器基于同一所述标本再次制备测定试样;及(d)控制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再次制备的测定试样中的所述一定成份。
所述第一部分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运用互不相同的检测原理分别检测所述制备的测定试样和所述再次制备的测定试样中的所述一定成份。
所述第一部分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器包括:所述制备的测定试样通过的第一流动室,及获取所述制备的测定试样通过所述第一流动室时的电子信息的电子信息获取部件;所述第二检测器包括:所述再次制备的测定试样通过的第二流动室,光照通过所述第二流动室的测定试样的发光部件,及收集由所述发光部件照射所述再次制备的测定试样所发光线的集光部件。
所述第一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本为血液,所述一定成份为所述血液中的血小板。
所述第一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器还检测所述血液中的白细胞。
所述第一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所述(c)操作中,控制所述制样器基于同一标本和与制备用于所述第一检测器的所述制备的测定试样不同的试剂再次制备测定试样。
所述第一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标本为血液,所述一定成份为所述血液中的血小板。
所述第一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所述(b)操作中,当所述血小板计数值小于等于一定值时或发生所述血小板分布异常时,判断为不可信。
从第二部分来说,涉及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标本分析仪,包括:制样器,用于制备或再次制备含标本和试剂的测定试样;检测器,用于检出所述制样器制备地测定试样中的一定成份;及控制器,为实施以下操作而配置:(a)控制所述检测器用第一检测条件检出所述制样器制备的测定试样中所含一定成份;(b)判断所述检测器检出的结果是否可信;(c)当判断不可信时,控制所述制样器基于同一所述标本再次制备测定试样;及(d)控制所述检测器用不同于所述第一检测条件的第二检测条件检测所述再次制备的测定试样中的所述一定成份。
所述第二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条件为用于检出多种成份的条件,所述第二检测条件为用于检出比所述第一检测条件种类少的成份的条件。
所述第二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条件为用于至少检出二种成份的条件,所述第二检测条件为用于仅检出一种成份的条件。
所述第二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还包括:检测所述制样器制备的测定试样中所含所述一定成份的另一个检测器,其中,
配置的控制器用于更进一步地进行以下操作:
判断所述另一个检测器检出的结果是否可信,当所述检测器检出的结果和所述另一个检测器检出的结果都不可信时,所述控制器才判断不可信。
所述第二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当判断所述检测器检出的结果和所述另一个检测器检出的结果中有一个可信时,采用判断可信的结果。
所述第二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包括:所述再次制备的测定试样通过的第二流动室,光照通过所述第二流动室的所述再次制备的测定试样的发光部件,及收集由所述发光部件照射所述再次制备的测定试样所发的光的集光部件;所述另一个检测器包括:所述制备的测定试样通过的第一流动室,及获取所述制备的测定试样通过所述第一流动室时的电子信息的电子信息获取部件;当判断所述检测器检出的结果可信时,不管所述另一个检测器检出的结果是否可信,所述控制器采用所述检测器检出的结果。
所述第二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包括:所述再次制备的测定试样通过的第二流动室,光照通过所述第二流动室的所述再次制备的测定试样的发光部件,及收集由所述发光部件照射所述再次制备的测定试样所发的光的集光部件,所述第一和第二检测条件与所述集光部件对光的检测感度相关,所述第二检测条件下的检测感度高于所述第一检测条件下的检测感度。
所述第二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光部件具有检测光并输出与检测量对应的信号的检测元件和放大所述检测器输出的信号的放大器,所述第一和第二检测条件与所述放大器放大信号的程度有关。
所述第二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所述(c)操作中,控制所述制样器基于同一所述标本和与制备所述第一检测器用的测定试样不同的试剂再次制备测定试样。
所述第二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本为血液,所述一定成份为所述血液中的血小板。
所述第二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操作中,当发生所述血小板分布异常时,所述控制器判断不可信。
所述第二部分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在表示所述血液中成份分布状态的散点图中,当所述血小板的分布区域至少有一部分与其他成份分布区域重复时,所述控制器判断发生所述血小板分布异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主机的内部结构的斜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主机的内部结构的正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分析仪主机的流路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分析仪主机的流路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分析仪主机的流路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分析仪主机的流路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演算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作为电阻式检测器的第一测定部件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作为光学式检测器的第三测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的演算显示装置的CPU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2为根据直方图判断可靠性的例示图。
图13为基于PLT测定的测定数据绘制的直方图例示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的演算显示装置CPU进行可靠性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显示PLT再测定结果的散点图的例示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的演算显示装置CPU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的演算显示装置CPU进行可靠性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显示第三测定部件第一次PLT测定结果的散点图的例示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显示第三测定部件第一次PLT测定结果的散点图的另一例示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显示第三测定部件第二次PLT测定结果的散点图的例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分析血液的血液分析仪作为标本分析仪一例,根据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方式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的结构框图。本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试样分析仪由分析仪主机1和与分析仪主机1可进行数据通信的演算显示装置2构成。演算显示装置2装有用于控制分析仪主机1的运行、进行有关分析的各种设定、显示分析结果等标本分析用软件,可通过与分析仪主机1之间的数据通信向分析仪主机1下达指示,从分析仪主机1接受测定数据。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分析仪主机1的内部结构的斜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分析仪主机的内部结构的正面图。分析仪主机1是一种对装在作为密封容器(测定试样的初始容器)的采血管3内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测定、分析等)的血液分析装置,包括:将采血管3安放到分析仪主机1内一定位置上的置样部件,定量、稀释采血管3内的血液制备测定试样的制样器,和对稀释的血液进行测定的测定部件D1、D2、D3。
制样器是从采血管3吸移一定量的血液在第一混合室(第一容器:HGB/RBC室)MC1、第二混合室(第二容器:WBC室)MC2、第三混合室(第三容器:RET室)MC3、或第四混合室(第四容器:PLT室)MC4内与试剂混合制备分析用试样的地方,有刺穿密封采血管3的栓塞3a并吸移采血管3内的试样的吸移管(吸移部件)14、水平移动吸移管14的水平驱动部件、垂直移动吸移管14的垂直驱动部件。水平驱动部件作为驱动源有步进式电机(水平驱动部件用电机)69,垂直驱动部件作为驱动源有步进式电机(垂直驱动部件用电机)68。吸移管14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内有向长度方向延伸的流路,同时吸移试样或空气的吸移口在顶端附近即可。
图4和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分析仪主机1的流路图。如图4和图5所示,分析仪主机1上可以放置装试剂的试剂容器,可以将试剂容器连接到流路上。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一使用的试剂容器是装稀释液(清洗液)EPK用的稀释液容器EPK-V、装血红蛋白溶血剂SLS用的血红蛋白溶血剂容器SLS-V、装溶解红细胞的白细胞分类用溶血剂FFD用的白细胞分类用溶血剂容器(通用试剂容器)FFD-V和装白细胞分类用染色液FFS用的白细胞分类用染色液容器(专用试剂容器)FFS-V。
图6为本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分析仪主机1含有RET测定室MC3的流路图。与图4和图5一样,分析仪主机1上可以设置装试剂的试剂容器,可以将试剂容器连接到流路上。含有RET测定室MC3的流路有装染色网状红细胞用染色液RES用的网状红细胞染色液容器RES-V和装测定网状红细胞用稀释液RED用的网状红细胞用稀释液容器RED-V。
图7为本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分析仪主机1含有PLT测定室MC4的流路图。与图4和图5一样,分析仪主机1上可以设置装试剂的试剂容器,可以将试剂容器连接到流路上。含有PLT测定室MC4的流路有装染色血小板的染色液PLS用的血小板用染色液容器PLS-V和装测定血小板的稀释液PLD用的血小板用稀释液容器PLD-V。血小板染色液容器PLS-V盛放染色液,如尼罗兰。
作为从采血管3向第一混合室MC1和/或第二混合室MC2供应标本的供样部件,设有吸移管14和全血吸移注射泵SP1、供样注射泵SP2。吸移管14在用全血吸移注射泵SP1、供样注射泵SP2从采血管3吸移了一定量全血的状态下移动到第一混合室MC1和第二混合室MC2。再用全血吸移注射泵SP1、供样注射泵SP2分别向第一混合室MC1和第二混合室MC2分配供应一定量全血试样。进行RET测定时,全血试样也向第三混合室MC3供应。
全血试样的一部分也供应到第四混合室MC4暂时存放。当用后述方法判断标本测定数据的可靠性低并指示再次制备时才向第四混合室MC4添加稀释液PLD和染色液PLS。
稀释液容器EPK-V和血红蛋白溶血剂容器SLS-V连接到第一混合室MC1,以此可以向其供应试剂。即从稀释液容器EPK-V向第一混合室MC1,可以由稀释液供应用(EPK用)隔膜泵DP1来供应稀释液,EPK用隔膜泵DP1构成稀释液用的试剂供应部件。从血红蛋白溶血剂容器SLS-V向第一混合室MC1,可以由溶血剂供应用(SLS用)隔膜泵DP3来供应血红蛋白溶血剂,SLS用隔膜泵DP3构成溶血剂用的试剂供应部件。
溶血剂容器FFD-V和染色液容器FFS-V连接第二混合室MC2,以此可以向其供应试剂。即,从溶血剂容器FFD-V向第二混合室MC2,可以通过溶血剂供应用(FFD用)隔膜泵DP4来供应溶血剂,FFD用隔膜泵DP4构成共用试剂溶血剂的试剂供应部件(共用试剂供应部件)。从染色液容器FFS-V向第二混合室MC2,可以通过染色液供应用(FFS用)隔膜泵DP5来供应染色液,FFS用隔膜泵DP5构成了染色液用试剂供应部件(专用试剂供应部件)。
如图4、图5所示,从稀释液容器EPK-V到第一混合室MC1的试剂供应流路和从溶血剂容器SLS-V到第一混合室MC1的试剂供应流路在途中的汇合点CR1汇合,二种试剂共用的试剂供应流路T1连接到第一混合室MC1。因此,虽然向第一混合室MC1提供二种试剂,但是作为通往第一混合室MC1的试剂供应口只要一个即可,结构更加简单。
如图5所示,从溶血剂容器FFD-V到第二混合室MC2的试剂供应流路和从染色液容器FFS-V到第二混合室MC2的试剂供应流路在途中的汇合点CR2汇合,二种试剂共用的试剂供应流路T2连接到第二混合室MC2。因此,虽然向第二混合室MC2提供二种试剂,但是作为通往第二混合室MC2的试剂供应口只要一个即可,结构更加简单。另外,试剂供应流路T1、T2也可以按试剂分别设置。即也可以在各混合室MC1、MC2各设置二个试剂供应口。
第一测定部件(检测器,第一检测器)D1进行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相关测定,第二测定部件D2进行有关血红蛋白的测定。第三测定部件(另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D3进行有关白细胞的测定。第一混合室MC1是制备测定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试样的地方,在第一混合室MC1制备的测定试样用于在第一测定部件D1和第二测定部件D2进行的测定。第二混合室MC2是制备分析白细胞用试样的地方,在第二混合室MC2制备的测定试样用于在第三测定部件D3进行的测定。
第一测定部件D1作为进行RBC测定(红细胞计数)和PLT测定(血小板计数)的RBC/PLT检测器。此第一测定部件D1是可以用鞘流DC检测法进行RBC测定和PLT测定的所谓的电阻式检测器。
第二测定部件D2作为进行HGB测定(血液中血色素含量的测定)的HGB检测器,可以用SLS-血红蛋白法进行HGB测定。
第三测定部件D3可以进行WBC测定(白细胞计数)、RET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和PLT测定(血小板计数)。此第三测定部件D3是可以通过使用半导体激光器的流式细胞技术进行WBC测定、RET测定和PLT测定的所谓的光学式检测器。
分析仪主机1还有控制制样器和第一测定部件D1、第二测定部件D2、第三测定部件D3的动作的控制器11。分析仪主机1还有驱动构成制样器等的流路中的电磁阀SV1~33、SV40、SV41、各种泵和电机68、69、SP1、SP2、P、V、DP1~DP5等的驱动电路12,控制器11通过驱动电路12驱动电磁阀等。控制器(检测器控制器)11可通过通信接口13与演算显示装置2进行数据通信,可以与演算显示装置2之间交换各种信号和数据等。
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演算显示装置2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演算显示装置2由CPU(中央演算器)21、RAM22、存储设备23、输入设备24、显示器25、输出设备26、通信接口27、便携式磁盘驱动器28和连接上述硬件的内部总线29构成。CPU21通过内部总线29与演算显示装置2的上述硬件各部连接,控制上述硬件各部分的运行,同时按照存储设备23中所存计算机程序90执行各种软件功能。RAM22由SRAM、SDRAM等挥发性存储器构成,在执行计算机程序90时展开下载模块,储存执行计算机程序90时发生的临时数据等。
存储设备23由内置式固定型存储设备(硬盘)、SRAM等挥发性存储器和ROM等非挥发性存储器等构成。存储设备23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90可由便携式磁盘驱动器28从存储有程序和数据等信息的DVD、CD-ROM等便携式存储介质80下载,执行时从存储设备23展开到RAM22执行。当然,也可以从通过通信接口27连接的外部计算机下载。
存储设备23有存储第一测定部件D1、第二测定部件D2和第三测定部件D3的测定结果的测定结果存储部件231,CPU21根据存储的测定结果判断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通信接口27连接到内部总线29,通过通信线路与分析仪主机1连接,可进行数据的传输,即向分析仪主机1发送表示开始测定的指示信息,接收测定结果等测定数据。
输入设备24是键盘和鼠标等数据输入介质。显示器25是CRT监视器、LCD等显示设备,将分析结果用图形显示出来。输出设备26是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等印刷设备等。
分析仪主机1在测定作为测定试样的血液中的血小板时,有二种测定模式。第一测定模式是CBC测定模式,在第一测定部件D1上进行RBC测定和PLT测定,在第三测定部件D3上进行WBC测定。第二测定模式是CBC+RET测定模式,在第一测定部件D1上进行RBC测定和PLT测定,在第三测定部件D3上进行WBC测定、RET测定和PLT测定。即用电阻式检测器和光学式检测器二者进行PLT测定。
在本实施方式一,就选择CBC测定模式(第一测定模式)时的标本分析仪的运行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一涉及的分析仪主机1,当选择CBC测定模式时,在作为电阻式检测器的第一测定部件(检测器、第一检测器)D1进行RBC测定和PLT测定,在作为光学式检测器的第三测定部件(另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D3进行WBC测定。
图9为作为电阻式检测器的第一测定部件D1的主要结构示意图。第一测定部件D1有反应部件111,用吸移管14吸移作为标本的血液,将稀释液导入反应部件111。
从反应部件111引出流路112,流路112的终端设有鞘流室113。在反应部件111稀释的测定试样经流路112送往鞘流室113。第一测定部件D1设有无图示的鞘液舱,鞘液舱贮存的鞘液向鞘流室113提供。
在鞘流室113,测定试样在鞘液的包裹下流过。鞘流室113设有小孔114,小孔114使测定试样流变为细流,使测定试样中所含粒子(有形成份)逐一通过小孔114。鞘流室113夹小孔114,安装有一对电极115。直流电源116接一对电极115,向一对电极115之间提供直流电。在直流电源116提供直流电期间,可以检出一对电极115间的阻抗。
表示阻抗变化的电阻信号被放大器117放大后输送到控制器11。电阻信号的大小与粒子的体积(大小)相对应,因此通过控制器11对电阻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可以获得粒子的体积。
图10为作为光学式检测器的第三测定部件D3的结构示意图。第三测定部件D3将测定试样送入流动室301,在流动室301中形成液流,用半导体激光照射从流动室301中通过的液流所含的血细胞,进行测定。第三测定部件D3有鞘流系统300、聚束光形成系统310、前向散射光集光系统320、侧向散射光集光系统330和侧向荧光集光系统340。
鞘流系统300使测定试样所含的血细胞排成一列流过流动池301,以提高血细胞计数的准确性和再现性。聚束光形成系统310使半导体激光311发出的光通过准直镜312和聚光镜313照射到流动室301。聚束光形成系统310还有半透射反射镜314。
前向散射光集光系统320通过前向聚光镜321聚集向前的散射光,通过前向散射光集光部件(光电二极管)323接收透过针孔322的光,放大器324放大根据集光量从前向散射光集光部件323输出的信号。放大器324的放大率由CPU21指定。
侧向散射光集光系统330通过侧向聚光镜331聚集侧向的散射光,同时用分色镜332将一部分光反射回去,由侧向散射光集光部件(光电二极管)333集光,由放大器334放大侧向散射光集光部件333根据集光量输出的信号。放大器334的放大率由CPU21指定。
光散射是诸如血细胞那样的粒子挡住了光的照射方向,因改变光的照射方向而产生的现象。检测这种散射光可以获得有关粒子大小和材质的信息。特别是从前向散射光可以获得有关粒子(血细胞)大小的信息。从侧向散射光可以获得粒子材质信息等有关粒子内部的信息。
侧向荧光集光系统340让透过分色镜332的光进一步通过分光滤光器341,用荧光集光部件(光电倍增管)342集光,由放大器344放大根据集光量从侧向荧光集光部件343输出的信号。放大器344的放大率由CPU21指定。
当用光照射染色血细胞等荧光物质时,荧光物质会发出波长长于照射光波长的光。染色越充分荧光强度越强,通过测定荧光强度可获得有关血细胞染色程度的信息。因此,根据侧向荧光强度的差异可以进行白细胞分类等测定。
当用集光部件323、333、342收集到光时,集光部件323、333、342会输出电脉冲信号,根据输出的电脉冲信号给出测定数据。测定数据从分析仪主机1传送到演算显示装置2,在演算显示装置2进行处理、分析等。
演算显示装置2当选择CBC测定模式时,根据第一测定部件D1的测定数据对血小板进行粒度分析,从而对血小板计数。更具体地说,通过以血小板体积(单位:fL(飞升))为横坐标,以血小板数目即PLT度数为纵坐标的直方图分析血小板。
在上述结构的标本分析仪中,用第一测定部件D1进行PLT测定。因为用第一测定部件D1测定标本大小,所以当混入破碎的红细胞等时,接近于血小板大小的红细胞数也往往成为不容忽视的数值,从而可能出现对血小板难以正确计数的情况。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对第一次PLT测定的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当判断测定数据不具可靠性时,在第三测定部件D3进行第二次PLT测定。
图1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演算显示装置2的CPU21的处理步骤流程图。演算显示装置2的CPU21从分析仪主机1的控制器11获取测定数据作为PLT测定的结果(步骤S1101)。
CPU21根据获得的测定数据生成直方图(步骤S1102),显示在显示器25。生成的直方图以血小板体积为横坐标,以PLT度数为纵坐标。
CPU21判断测定数据是否可信(步骤S1103)。判断PLT测定的测定数据是否可信的处理无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一,当血小板的计数值PLT度数小于一定值时,或血小板的分布异常时,判断不可信。
图12为根据直方图判断可靠性的例示图。图12的直方图纵坐标取PLT度数(计数值),横坐标取体积作为血小板的大小。LD为已设定一定小尺寸基准度数的血小板大小,UD为已设定一定大尺寸基准度数的血小板大小。即,当在LD上PLT度数超过基准度数时,很可能存在本来即非计数对象的杂质,可以判断不具可靠性。当在UD上PLT度数超过基准度数时,本来计数值应该向右下收敛的地方,没有充分收敛,即很可能存在杂质,因此可以判断不具可靠性。
算出PLT度数的峰值高度为100%时的20%度数水平的分布宽度PDW,当PDW大于一定基准宽度时,判断出现分布异常。
图13为基于PLT测定的测定数据绘制的直方图例图。图13(a)显示测定数据直方图的典型例。如图13(a)所示,如果测定数据具有可靠性的话,在LD和UD上的PLT度数比基准度数小得多,分布宽度PDW也比所定基准宽度小。
图13(b)为血小板计数值在UD上超过基准度数时的直方图例示图。此时,不仅UD上的PLT度数大大超过基准度数,分布宽度PDW也超过基准宽度,可以判断血小板分布异常。
图13(c)为PLT度数的峰值有二个以上时的直方图例示图。此时,尽管LD和UD上的PLT度数比基准度数小得多,但分布宽度PDW超过所定基准宽度,可以判断出现血小板分布异常。即使分布宽度PDW未超过所定基准宽度,当有二个以上分布峰值时也可以判断发生分布异常。
图1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演算显示装置2的CPU21进行可靠性判断处理的流程图。演算显示装置2的CPU21根据获得的测定数据生成直方图(步骤S1102),判断是否发生血小板分布异常(步骤S1401)。
当CPU21判断发生血小板分布异常时(步骤S1401:是),CPU21判断不具可靠性(步骤S1404),进入步骤S1104的处理。当CPU21判断未发生血小板分布异常时(步骤S1401:否),CPU21判断血小板计数值是否小于等于一定值(步骤S1402)。
当CPU21判断血小板计数值小于等于一定值时(步骤S1402:是),CPU21判断不具可靠性(步骤S1404),进行步骤S1104的处理。因为这种情况可以认为小血小板增加,有从计数对象中漏计的血小板。当CPU21判断血小板计数值超过一定值时(步骤S1402:否),CPU21判断具有可靠性(步骤S1403),结束处理。
返回图11,当演算显示装置2的CPU21判断不具可靠性时(步骤S1103:否),CPU21向分析仪主机1发送由同一标本再次制备测定试样的指示(步骤S1104)。收到再制样指示的分析仪主机1的控制器11指示驱动电路12驱动制样器。
CPU21向分析仪主机1发出再吸移再制备的测定试样的指示(步骤S1105)。收到再吸移指示的分析仪主机1的控制器11指示驱动电路12驱动吸移管14。
CPU21向分析仪主机1发送在第三测定部件D3即光学式检测器测定再吸移的测定试样的测定指示(步骤S1106)。收到测定指示的分析仪主机1的控制器11向第三测定部件D3发送开始计测信号。当CPU21判断具有可靠性时(步骤S1103:是),CPU21结束处理。
图1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上显示的PLT再测定结果的散点图的例示图。在图15的散点图上,纵坐标取前向散射光强度,横坐标取侧向荧光强度,更换染色液(比如尼罗兰等)以提高血小板染色程度,进行测定。从图15可以看出,区域1501集中了血小板的计数值,不存在与红细胞、杂质等交叉的区域。因此,根据第一次测定数据的可信与否,变更第二次的检测条件、在实施方式一中为变更检测方法,可以精确地分析血液。
只有当判断一定成份的检测结果不具可靠性时,才控制制样器和吸移管14基于同一标本再次制备测定试样,再次吸移再制备的测定试样,因此,可以节约制样用试剂,并可以将测定用工的增加控制在最小限度内。
(实施方式二)
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涉及的标本分析仪的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相同,故以同一符号标注,省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选择CBC+RET测定模式(第二测定模式),而非CBC测定模式(第一测定模式)。
下面就在本实施方式二中选择CBC+RET测定模式(第二测定模式)时标本分析仪的运行情况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二涉及的分析仪主机1中,当选择了CBC+RET测定模式时,由第一测定部件D1进行RBC测定和PLT测定,由第三测定部件(检测器)D3进行WBC测定、RET测定和PLT测定。
关于作为电阻式检测器的第一测定部件D1的主要结构和作为光学式检测器的第三测定部件D3的结构,因也与实施方式一相同,故以同一符号标注,省略详细说明。
演算显示装置2当选择了CBC+RET测定模式(第二测定模式)时,根据第一测定部件D1的测定数据和第三测定部件D3的测定数据进行血小板的粒度分析,分别对血小板计数。更具体地说,在第一测定部件D1的测定数据的情况下,根据以横坐标为血小板体积、以纵坐标为PLT度数的直方图对血小板数进行分析。在第三测定部件D3的测定数据的情况下,根据以横坐标为前向散射光强度、以纵坐标为血小板数目即PLT度数的直方图对血小板数进行分析。
在上述结构的标本分析仪中,在第一测定部件D1和第三测定部件D3二者都进行PLT测定。在第一测定部件D1用电阻式检测器,在第三测定部件D3用光学式检测器,分别测定标本中一定成份的大小,但是,当混入如已被破坏的红细胞等时,接近血小板大小的红细胞数也成为不能忽视的数值,也会有难以正确对血小板计数的情况发生。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涉及的标本分析仪在第一测定部件D1和第三测定部件D3分别分析第一次PLT测定的测定数据的可靠性,在分析中使用测定数据可靠性更高一方的测定数据。当二者都具可靠性时,采用第三测定部件D3的测定数据,当二者都不具可靠性时,在第三测定部件D3进行第二次PLT测定。
图1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演算显示装置2的CPU21处理步骤的流程图。演算显示装置2的CPU21从分析仪主机1的控制器11获取第一测定部件D1和第三测定部件D3的测定数据(步骤S1601)。在第三测定部件D3的测定中,CPU21向放大器324、334和344输送一定放大率。由此,集光系统320、330、340具有一定的检测感度。
CPU21根据获取的第一测定部件D1上的测定数据生成直方图(步骤S1602),显示在显示器25。生成的直方图以横坐标为血小板粒度,以纵坐标为PLT度数。
CPU21根据获取的第三测定部件D3上的测定数据生成散点图(步骤S1603),显示在显示器25。生成的散点图以横坐标为侧向荧光强度,以纵坐标为前向散射光强度。
CPU21判断第三测定部件D3上的测定数据是否具有可靠性(步骤S1604)。判断PLT测定的测定数据有无可靠性的处理无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同样,当作为血小板计数值的PLT度数小于一定数时、或血小板分布异常时,判断无可靠性。
图1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演算显示装置2的CPU21进行可靠性判断处理的流程图。演算显示装置2的CPU21根据获取的第一测定部件D1的测定数据生成直方图(步骤S1602),根据获取的第三测定部件D3上的测定数据生成散点图(步骤S1603),先根据第三测定部件D3上的测定数据判断是否发生血小板分布异常(步骤S1701)。
图1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上显示的第三测定部件D3的第一次PLT测定结果的散点图例示图。图18的散点图以纵坐标为前向散射光强度,以横坐标为侧向荧光强度。在图18的例示中,存在PLT显示区域181与杂质显示区域182重复的区域,难以明确区分二者。
图1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上显示的第三测定部件D3的第一次PLT测定结果的散点图另一例图。图19的散点图也以纵坐标为前向散射光强度,以横坐标为侧向荧光强度。在图19的例示中,存在PLT显示区域191与红细胞显示区域192重复的区域,仍然是难以明确区分二者。因此,在如图18和图19所示散点图上对难以区分粒子的一定区域中出现的粒子数目进行计数,根据统计的出现数目是否大于一定值判断是否发生血小板分布异常即可。
返回图17,当演算显示装置2的CPU21判断发生血小板分布异常时(步骤S1701:是),CPU21判断第三测定部件D3的测定数据不具可靠性(步骤S1704),进行步骤S1705的处理。当CPU21判断未发生血小板分布异常时(步骤S1701:否),CPU21根据第三测定部件D3的测定数据判断血小板计数值是否小于等于一定值(步骤S1702)。
当CPU21判断血小板的计数值小于等于一定值时(步骤S1702:是),CPU21判断第三测定部件D3的测定数据不具可靠性(步骤S1704),进行步骤S1705的处理。这是因为可以认为小血小板增加,存在漏计数的血小板。当CPU21判断血小板的计数值大于一定值时(步骤S1702:否),CPU21判断第三测定部件D3的测定数据具有可靠性(步骤S1703),进行步骤S1606的处理。
CPU21根据第一测定部件D1的测定数据判断是否发生血小板分布异常(步骤S1705)。当CPU21判断发生血小板分布异常时(步骤S1705:是),CPU21判断第一测定部件D1的测定数据不具可靠性(步骤S1708),进行步骤S1608的处理。当CPU21判断未发生血小板分布异常时(步骤S1705:否),CPU21根据第一测定部件D1的测定数据判断血小板的计数值是否小于等于一定值(步骤S1706)。
当CPU21判断血小板的计数值小于等于一定值时(步骤S1706:是),CPU21判断第一测定部件D1的测定数据不具可靠性(步骤S1708),进行步骤S1608的处理。这是因为可以认为小血小板增加,存在漏计数的血小板。当CPU21判断血小板的计数值大于一定值时(步骤S1706:否),CPU21判断第一测定部件D1的测定数据具有可靠性(步骤S1707),进行步骤S1607的处理。
返回图16,当演算显示装置2的CPU21判断第三测定部件D3的测定数据不具有可靠性时(步骤S1604:否),CPU21判断第一测定部件D1的测定数据是否具有可靠性(步骤S1605)。判断有无可靠性的方法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当CPU21判断第一测定部件D1的测定数据不具可靠性时(步骤S1605:否),CPU21向分析仪主机1发送用同一标本再次制备测定试样的指示(步骤S1608)。收到再制样指示的分析仪主机1的控制器11指示驱动电路12驱动制样器。
CPU21向分析仪主机1发出再吸移再制备的测定试样的指示(步骤S1609)。收到再吸移指示的分析仪主机1的控制器11指示驱动电路12驱动吸移管14。
CPU21向分析仪主机1发出设定变更指示(步骤S1610),以改变在第三测定部件D3即光学式检测器测定再吸移的测定试样时的光学感度,使其比第一次测定时有所提高。收到设定变更指示的分析仪主机1的控制器11向第三测定部件D3传送光学感度(检测感度)的设定变更指示信号。具体而言,CPU21向放大器324、334、344发送比在步骤S1601发送的放大率高的放大率。因此,集光系统320、330、340所具有的检测感度高于在步骤S1601的检测感度。
CPU21向分析仪主机1发出在第三测定部件D3即光学式检测器测定再吸移的测定试样的测定指示(步骤S1611)。收到测定指示的分析仪主机1的控制器11向第三测定部件D3传送测定开始信号。
当CPU21判断第三测定部件D3的测定数据具有可靠性时(步骤S1604:是),CPU21采用第三测定部件D3的测定数据作为PLT测定数据(步骤S1606),结束处理。当CPU21判断第一测定部件D1的测定数据具有可靠性时(步骤S1605:是),CPU21采用第一测定部件D1的测定数据作为PLT测定数据(步骤S1607),结束处理。
图20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标本分析仪上显示的第三测定部件D3的第二次PLT测定结果的散点图例示图。在图20的散点图中,也是以纵坐标为前向散射光强度,以横坐标为侧向荧光强度。在图20的例示中,通过提高光学感度,较小尺寸的血小板也能明确测定,如果再进一步改变染色液(比如尼罗兰等)以提高血小板染色程度来测定的话,PLT显示区域201就能更加明确地区分出来。因此,只有当第一次检测结果不可靠时,才由第三测定部件D3进行第二次测定,这样才能更精确地分析血液。
只有当判断作为一定成份的检测结果无法获得可信赖的测定数据时,才控制制样器和吸移管14基于同一标本再次制备测定试样,再次吸移所制备的测定试样,因此可以节约制备用试剂,同时能将测定用工的增加控制在最小限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一和二中,作为检测条件就在第三测定部件D3的再测定、第三测定部件D3的光学感度的改变进行了说明,但改变的检测条件不限于此。比如也可以改变光的照射强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一和二中,使用血液作为标本,以分析血液中所含血细胞的血液分析仪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应用于分析含尿中生物粒子的试样的试样分析仪也可望获得同样的效果。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一和二中,在演算显示装置2的显示器25上显示分析结果,对此无特别限定,也可以显示在通过网络连接的其他计算机的显示器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一和二中,采用了电阻式检测器作为第一测定部件D1,采用了光学式检测器作为第三测定部件D3,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以光学式检测器为第一测定部件D1,以电阻式检测器作为第三测定部件D3,还可以第一测定部件D1和第三测定部件D3的至少一方采用光学式和电阻式组合的检测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二中,在步骤S1601用于第三测定部件D3的光学感度(第一检测条件)是用于检测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光学感度,在步骤S1611用于第三测定部件D3的光学感度(第二检测条件)是仅用于检测血小板的光学感度,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有多种变换组合,比如将第一检测条件设为用于检测网织红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光学感度,将第二检测条件设为用于检测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光学感度等。为了获得更可靠的测定结果,最好第二检测条件的检测成份的种类少于第一检测条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一和二中,就将一个采血管3内的血液放置在分析仪主机1内的一定位置的血液分析仪进行了说明,但不言而喻,将数个采血管3、3、…装入管架等,通过用运送装置移动管架来测定所需血液的标本分析仪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此时,再次测定判断不可信的血液时,要向运送装置的控制器发送移动相应采血管3的指示,再次移到吸移管14的位置。当然,也可以使吸移管14设为可动式的,下达移动指示,让吸移管14移动到相应采血管3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