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体处理装置、检体容器搬送装置以及检体处理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4571950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93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68263.4

申请日:

2010.12.01

公开号:

CN102109529A

公开日:

2011.06.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1N 35/04申请日:20101201|||公开

IPC分类号:

G01N35/04

主分类号:

G01N35/04

申请人: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发明人:

喜多川信宏

地址:

日本兵库县

优先权:

2009.12.28 JP 2009-29858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崔成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体处理装置、检体容器搬送装置以及检体处理方法。检体处理装置将收容通过第1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使用第1搬送线路搬送到第1以及第2检体处理单元中的某一个,将收容通过第1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不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不经由第1搬送线路的终点而移送到第2搬送线路,使用第2搬送线路搬送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对检体容器中收容的检体进行处理 ; 检体容器设置部, 设置检体容器 ; 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相对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与所述检体容器设置 部相同一侧, 回收搬送到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的至少一方的检体容器 ; 搬送装置, 具备用于将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检体容器搬送到所述第 1 以及所 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的第 1 搬送线路、 和用于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及去往该终点 的途中的规定位置从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接收检体容器并将所接收到的检体容器搬送到所 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的第 2 搬送线路 ; 以及 控制部, 对所述搬送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相对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侧,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 是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 搬送到所述第 1 以及所述第 2 检 体处理单元中的某一个,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 是不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不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而移送到所述第 2 搬 送线路, 使用所述第 2 搬送线路搬送到所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 是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搬送到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1 搬送线路具备 : 检体取得线路, 用于经由用于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从检体容器取得检体的检体取得 位置, 搬送检体容器 ; 超越线路, 与所述检体取得线路并行地设置, 不经由所述检体取得位置, 而从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向搬送方向下游侧搬送检体容器 ; 以及 中继部, 设置在所述检体取得线路与所述超越线路之间, 接收沿着所述检体取得线路 搬送的检体容器, 所述搬送装置具备以分配到所述超越线路以及所述第 2 搬送线路的方式移送位于所 述中继部中的检体容器的移送部。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部通过向与所述第 2 搬送线路的搬送方向交差的方向移送位于所述中继部 中的检体容器, 而将位于所述中继部中的检体容器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部以横断所述超越线路的方式将位于所述中继部中的所述检体容器移送到 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部押动位于所述中继部中的检体容器, 而将所述检体容器移送到所述第 2 搬 送线路。 2
7: 根据权利要求 3 ~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移送部, 以针对由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检体, 直到取 得是否需要再处理的判定结果为止, 使收容有所述检体的检体容器在所述中继部中等待。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移送部, 以根据所取得的所述判定结果, 决定所述检体容器的搬 送目的地, 根据所决定的搬送目的地, 将所述检体容器分配到所述超越线路以及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判定直到取得所述判定结果为止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 在经过了所述规定 时间的情况下, 将所述检体容器的搬送目的地决定为所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10: 根据权利要求 3 ~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分别对应的第 1 以及第 2 搬送单 元, 所述第 1 搬送单元包括 : 第 1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一部分 ; 以及 第 2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2 搬送线路的一部分, 搬送从所述第 1 搬送区域接收到的检 体容器, 所述第 2 搬送单元包括 : 第 3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其他部分 ; 以及 第 4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2 搬送线路的其他部分, 搬送从所述第 3 搬送区域接收到的 检体容器。
11: 根据权利要求 2 ~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针对规定的第 1 测定项目测定检体, 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针对与所述第 1 测定项目不同的第 2 测定项目测定检体,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 是作为所述再处理需要关于所述第 2 测定项目的测定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 1 搬 送线路搬送到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12: 根据权利要求 2 ~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对检体中包含的规定的成分进行检测, 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通过在载玻片上涂抹检体来制作涂抹标本,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 是作为所述再处理而需要涂抹标本制作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搬送到 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13: 根据权利要求 1 ~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模式设定部, 用于将动作模式设定为通过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执行由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检体的再处理的第 1 模式、 以及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执行由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检体的再处理的第 2 模式中的某一个。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1 搬送线路包括 : 3 检体取得线路, 用于经由用于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从检体容器取得检体的检体取得 位置, 搬送检体容器 ; 以及 接收搬送线路, 从所述检体取得线路接收所述检体容器, 搬送所接收到的所述检体容 器,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在设定了所述第 2 模式的情况下, 针对由所述第 1 检 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检体, 直到取得是否需要再处理的判定结果为止, 使收容了所述检体 的检体容器在所述检体取得线路上等待。
15: 一种检体容器搬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第 1 搬送线路, 用于将检体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检体容器, 搬送到对检体容器中收容 的检体进行处理的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 第 2 搬送线路, 用于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以及去往该终点的途中的规定位置 从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接收检体容器, 将所接收到的检体容器搬送到相对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与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相同一侧的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 移送部, 将所述第 1 搬送线路上的检体容器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 以及 控制部, 对所述第 1 搬送线路、 第 2 搬送线路以及所述移送部进行控制,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相对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侧,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 1 搬送线路,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 结果是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搬送到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中的某一个,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移送部以及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 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不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不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 而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搬送到所述检体回收单元。
16: 一种检体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将检体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检体容器, 使用第 1 搬送线路, 搬送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 ; 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 对所述检体容器中收容的检体进行处理 ; 在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需要所述检体的再处理的情况下, 使 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 将所述检体容器搬送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执行所述检体容器中收容 的检体的再处理 ; 以及 在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不需要所述检体的再处理的情况下, 将所述检体容器不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 而移送到第 2 搬送线路, 使用所述第 2 搬 送线路, 搬送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其中, 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以及所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相对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 理单元配置在相同一侧,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相对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侧。

说明书


检体处理装置、 检体容器搬送装置以及检体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检体进行其成分的测定、 涂抹标本制作等处理的检体处理装置、 检 体处理方法、 以及搬送收容有检体的检体容器的检体容器搬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 已知具备多个多项目血球分析装置或者血液涂抹标本制作装置等检体处理 装置, 将由用户投入的检体容器搬送到这些检体处理装置, 并回收由检体处理装置进行的 检体处理结束了的检体容器的检体处理系统。
     在日本专利公开 No.2001-74754 中, 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析装置, 具有 : 设置保持多 个收容有应分析的样品的样品容器的架子的架子设置部 ; 样品移送用搬送线路 ; 将设置于 架子设置部中的架子供给到样品移送用搬送线路的架子供给回收部 ; 样品收回用搬送线 路; 架子收纳部 ; 以及多个分析单元。在该自动分析装置中, 从架子供给回收部供给的架 子通过样品移送用搬送线路朝向移送方向搬送, 在多个分析单元中选择性地进行检体的分 析。分析结束了的架子通过样品收回用搬送线路朝向与移送方向逆向的回送方向搬送, 而 由架子供给回收部回收之后, 搬送到架子收纳部而收纳。 在该日本专利公开 No.2001-74754 公开的自动分析装置中, 由于相对分析单元在同一侧配置了架子设置部以及架子收纳部, 所以用户可以在一个部位容易地进行检体的供给 ( 投入 ) 作业以及回收作业。
     在日本专利公开 No.H06-148202 中, 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析装置, 具备 : 设置样品架 子的样品供给部 ; 搬送通过样品供给部供给到规定的搬送开始位置的样品架子的搬送线 路; 从搬送至规定的吸引位置的样品架子中收容的样品容器吸引规定量的样品, 对所吸引 出的样品进行规定的检查的反应部 ; 使吸引结束了的样品架子返回的返回线路 ; 向所述返 回线路分配样品架子的分配机构 ; 将来自所述返回线路的样品架子选择性地送回到所述搬 送开始位置的回送机构 ; 以及收纳检查结束了的样品架子的架子收纳部。在日本专利公开 No.H06-148202 公开的自动分析装置中, 样品供给部以及架子收纳部相对反应部设置在同 一侧, 通过回送机构, 不进行再检查的样品架子被搬出到架子收纳部, 进行再检查的样品架 子返回到搬送开始位置。
     但是, 在所述日本专利公开 No.2001-74754 记载的自动分析装置中, 在针对应从 架子供给回收部供给的架子中保持的样品存在 2 个以上的分析单元中的分析项目的情况 下, 在一个分析单元的样品吸引位置吸引样品来进行分析, 之后, 进一步搬送而在其他分析 单元的样品吸引位置吸引样品来进行分析, 但没有涉及再检查 ( 再分析 )。
     另外, 在所述日本专利公开 No.H06-148202 记载的自动分析装置中, 保持需要再 检查的样品的样品架子与仅保持不需要再检查的样品架子同样地被搬送至搬送线路的出 口之后, 通过返回线路向与所述搬送线路的搬送方向相逆的方向搬送, 而再次移送到搬送 开始位置。因此, 样品架子的搬送路径较长, 而难以高效地进行再检查。例如, 在其他样品 架子的样品通过搬送方向下游侧的反应部正在吸引中的情况下, 直到吸引结束为止无法搬 送样品架子, 而产生停滞。 在如上所述搬送路径的途中产生了停滞的情况下, 再检查的效率
     显著恶化。
     鉴于所述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比以往更高效地进行检体的再处 理的检体处理装置、 检体容器搬送装置以及检体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并且不受任何发明内容中的内容的影响。 即, 本发明提供以下方案 :
     (1) 一种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对检体容器中收容的检体进行处理 ;
     检体容器设置部, 设置检体容器 ;
     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相对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与所述检体容器 设置部相同一侧, 回收搬送到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的至少一方的检体容器 ;
     搬送装置, 具备用于将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检体容器搬送到所述第 1 以 及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的第 1 搬送线路、 和用于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及去往该 终点的途中的规定位置从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接收检体容器并将所接收到的检体容器搬送 到所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的第 2 搬送线路 ; 以及
     控制部, 对所述搬送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相对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侧,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 结果是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 搬送到所述第 1 以及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中的某一个,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 结果是不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不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而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使用所述第 2 搬送线路搬送到所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2) 根据 (1)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 结果是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搬送到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 元。
     (3) 根据 (2)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1 搬送线路具备 :
     检体取得线路, 用于经由用于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从检体容器取得检体的检体 取得位置, 搬送检体容器 ;
     超越线路, 与所述检体取得线路并行地设置, 不经由所述检体取得位置, 而从所述 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向搬送方向下游侧搬送检体容器 ; 以及
     中继部, 设置在所述检体取得线路与所述超越线路之间, 接收沿着所述检体取得 线路搬送的检体容器,
     所述搬送装置具备以分配到所述超越线路以及所述第 2 搬送线路的方式移送位
     于所述中继部中的检体容器的移送部。
     (4) 根据 (3)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部通过向与所述第 2 搬送线路的搬送方向交差的方向移送位于所述中 继部中的检体容器, 而将位于所述中继部中的检体容器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5) 根据 (4)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部以横断所述超越线路的方式将位于所述中继部中的所述检体容器移 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6) 根据 (4)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部押动位于所述中继部中的检体容器, 而将所述检体容器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7) 根据 (3) ~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移送部, 以针对由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检体, 直 到取得是否需要再处理的判定结果为止, 使收容有所述检体的检体容器在所述中继部中等 待。
     (8) 根据 (7)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移送部, 以根据所取得的所述判定结果, 决定所述检体容器 的搬送目的地, 根据所决定的搬送目的地, 将所述检体容器分配到所述超越线路以及所述 第 2 搬送线路。
     (9) 根据 (8)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判定直到取得所述判定结果为止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 在经过了所述 规定时间的情况下, 将所述检体容器的搬送目的地决定为所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10) 根据 (3) ~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分别对应的第 1 以及第 2 搬 送单元,
     所述第 1 搬送单元包括 :
     第 1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一部分 ; 以及
     第 2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2 搬送线路的一部分, 搬送从所述第 1 搬送区域接收到 的检体容器,
     所述第 2 搬送单元包括 :
     第 3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其他部分 ; 以及
     第 4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2 搬送线路的其他部分, 搬送从所述第 3 搬送区域接收 到的检体容器。
     (11) 根据 (2) ~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针对规定的第 1 测定项目测定检体,
     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针对与所述第 1 测定项目不同的第 2 测定项目测定检体,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 结果是作为所述再处理需要关于所述第 2 测定项目的测定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搬送到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12) 根据 (2) ~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对检体中包含的规定的成分进行检测,
     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通过在载玻片上涂抹检体来制作涂抹标本,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 结果是作为所述再处理而需要涂抹标本制作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搬 送到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13) 根据 (1) ~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模式设定部, 用于将动作模式设定为通过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执行由所述 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检体的再处理的第 1 模式、 以及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执 行由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检体的再处理的第 2 模式中的某一个。
     (14) 根据 (13)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1 搬送线路包括 :
     检体取得线路, 用于经由用于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从检体容器取得检体的检体 取得位置, 搬送检体容器 ; 以及
     接收搬送线路, 从所述检体取得线路接收所述检体容器, 搬送所接收到的所述检 体容器,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在设定了所述第 2 模式的情况下, 针对由所述 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检体, 直到取得是否需要再处理的判定结果为止, 使收容了所 述检体的检体容器在所述检体取得线路上等待。
     (15) 一种检体容器搬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第 1 搬送线路, 用于将检体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检体容器, 搬送到对检体容器中 收容的检体进行处理的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
     第 2 搬送线路, 用于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以及去往该终点的途中的规定 位置从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接收检体容器, 将所接收到的检体容器搬送到相对所述第 1 以及 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与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相同一侧的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
     移送部, 将所述第 1 搬送线路上的检体容器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 以及
     控制部, 对所述第 1 搬送线路、 第 2 搬送线路以及所述移送部进行控制,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相对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 侧,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 1 搬送线路,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 理的结果是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搬送到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中的某 一个,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移送部以及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 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不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不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 终点而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搬送到所述检体回收单元。
     (16) 一种检体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将检体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检体容器, 使用第 1 搬送线路, 搬送到第 1 检体处理单 元;
     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 对所述检体容器中收容的检体进行处理 ;
     在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需要所述检体的再处理的情况
     下, 使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 将所述检体容器搬送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执行所述检体容器 中收容的检体的再处理 ; 以及
     在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不需要所述检体的再处理的情 况下, 将所述检体容器不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 而移送到第 2 搬送线路, 使用所述 第 2 搬送线路, 搬送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其中, 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以及所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相对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 体处理单元配置在相同一侧,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相对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 侧。
     根据所述 (1)、 (15) 或者 (16) 的结构, 可以比以往更高效地进行检体的再处理。 附图说明
     图 1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检体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平面图。 图 2 是示出检体容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 3 是示出检体架子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 4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装置用的检体搬送单元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 5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涂抹标本制作装置用的检体搬送单元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 6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装置具备的测定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 7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装置具备的信息处理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 8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涂抹标本制作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 9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 10 是示出通过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装置进行的搬送模式设定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 11 是示出针对测定之前的检体, 检查信息管理装置存储的测定命令的一个例 子的示意图。
     图 12 是示出针对测定之后的检体, 检查信息管理装置存储的测定命令的一个例 子的示意图。
     图 13 是示出针对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解析处理之后的检体, 检查信息管理装置存 储的测定命令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 14 是示出第 1 搬送模式下的通过检体搬送单元进行的搬送控制处理的步骤的 流程图。
     图 15 是示出第 1 搬送模式下的通过系统控制装置进行的搬送指示处理的步骤的 流程图。
     图 16 是示出第 2 搬送模式下的通过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的搬送控制处理的步骤的 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参照附图, 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 检体处理系统的结构 ]图 1 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平面图。如图 1 所示, 检体处理系统 1 具备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检体搬送装置 3、 血球分析装置 5、 涂抹标本制作 装置 6 以及系统控制装置 8。 另外, 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处理系统 1 经由通信网络与检查信息 管理装置 9 可通信地连接。
     检体搬送装置 3 具有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以及 4, 这些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以及 4 以在图中沿着横向延伸的方式相互串联地连接。血球分析装置 5 具备 3 个测定单元 51、 52、 53 和信息处理单元 54, 在检体搬送单元 3a 的后方配置有测定单元 51, 在检体搬送单 元 3b 的后方配置有测定单元 52, 在检体搬送单元 3c 的后方配置有测定单元 53。另外, 在 检体搬送单元 4 的后方配置有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在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以及 4 的各自中, 在左右方向上, 延伸设置有用于为了 向测定单元 51、 52、 53 以及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检体处理单元 ) 供给检体而搬送检体架子 的搬送路径即供给线路 3aS、 3bS、 3cS、 4S( 第 1 搬送线路 )。另外, 检体搬送装置 3 具备用于 为了回收检体架子而向图中右方向搬送的搬送路径即返回线路 3aR、 3bR、 3cR、 以及 4R( 第 2 搬送线路 )。供给线路 3aS 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测定线路 3aM( 取入线路 )、 和用于将 保持有多个检体的检体架子搬送到图中左方向的超越线路 3aF。其他供给线路 3bS、 3cS、 4S 也同样地, 具有测定线路 3bM、 3cM、 以及处理线路 4M 以及超越线路 3bF、 3cF 以及搬送线路 4F。 测定线路 3aM、 3bM、 3cM、 以及处理线路 4M 是用于测定单元 51、 52、 53 以及涂抹标本制作 装置 6 取入检体的检体架子的搬送路径, 各测定线路 3aM、 3bM、 3cM、 以及处理线路 4M 相互 不连接, 而分别独立。另一方面, 超越线路 3aF、 3bF、 3cF 以及搬送线路 4F 是用于测定单元 51、 52、 53 以及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不取入检体, 而向搬送方向下游侧搬送检体架子的搬送 路径。在所述超越线路 3aF、 3bF、 3cF 以及搬送线路 4F 中, 邻接的彼此相互连接, 作为整体 直线状地设置。
     在超越线路 3aF、 3bF、 3cF、 搬送线路 4F 与各测定线路 3aM、 3bM、 3cM、 处理线路 4M 之间, 设置有 : 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43( 第 1 中继部 ), 该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43( 第 1 中 继部 ) 是用于从超越线路 3aF、 3bF、 3cF、 搬送线路 4F 接收检体架子, 将所接收到的检体架子 移送到测定线路 3aM、 3bM、 3cM、 处理线路 4M 的起点的移送路, 并且是保持检体架子的区域 ; 以及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44( 第 2 中继部 ), 该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44( 第 2 中继部 ) 是 用于从测定线路 3aM、 3bM、 3cM、 处理线路 4M 的终点接收检体架子, 并将接收到的检体架子 移送到超越线路 3aF、 3bF、 3cF、 搬送线路 4F、 或者返回线路 3aR、 3bR、 3cR、 4R 的移送路, 并且 是保持检体架子的区域。这些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43 以及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44( 第 2 中继部 ) 也构成供给线路 3aS、 3bS、 3cS、 4S 的一部分。
     由用户投入检体架子的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与检体搬送装置 3 的右端连接, 从该 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搬出的检体架子沿着检体搬送装置 3 的超越线路 3aF、 3bF、 3cF、 或者 4F 搬送。检体架子从超越线路 3aF、 3bF、 3cF、 或者 4F, 经由搬送目的地的测定单元 51、 52、 53 或者与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对应的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或者 4 中的分析前架子保持 部 33 或者处理前架子保持部 43, 被移送到测定线路 3aM、 3bM、 3cM、 或者处理线路 4M。 然后, 检体架子在测定线路或者处理线路上被搬送, 而被供给到搬送目的地即测定单元 51、 52、 53 或者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在检体被供给到测定单元 51、 52、 53 或者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之 后, 检体架子从测定线路 3aM、 3bM、 3cM、 或者处理线路 4M, 经由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或者处理后架子保持部 44, 被移送到返回线路 3aR、 3bR、 3cR、 或者 4R, 在返回线路上向右方向被搬 送, 而被回收到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中。
     图 2 是示出检体容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 3 是示出检体架子的外观的立体图。如 图 2 所示, 检体容器 T 呈现管状, 上端开口。在内部中收容有从患者提取的血液检体, 上端 的开口通过盖部 CP 密封。检体容器 T 由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或者合成树脂构成, 可视觉辨认 内部的血液检体。另外, 在检体容器 T 的侧面, 粘贴有检体条形码标签 BL。在该检体条形码 标签 BL 中, 印刷有表示检体 ID 的条形码 ( 检体条形码 )。检体架子 L 可以排列保持 10 个 检体容器 T。在检体架子 L 中, 以垂直状态 ( 竖立状态 ) 保持各检体容器 T。另外, 在检体 架子 L 的正面, 粘贴有架子条形码标签 ( 未图示 )。在该架子条形码标签中, 印刷有表示架 子 ID 的条形码 ( 架子条形码 )。
     以下, 对检体处理系统 1 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 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的结构 >
     如图 1 所示, 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具备检体投入单元 21、 预处理单元 22、 以及检体 回收单元 23。该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可以设置收容有多个检体容器的检体架子。
     检体投入单元 21 构成为可以由用户设置检体架子 L。 另外, 检体投入单元 21 构成 为可以将由用户设置的检体架子 L 移送到检体投入单元 21 的最里侧 (Y1 方向 ), 向检体投 入单元 21 的左侧 ( 预处理单元 22 侧 ) 送出检体架子 L。 预处理单元 22 构成为与检体投入单元 21 的左侧连接, 可以接收从检体投入单元 21 送出的检体架子 L。预处理单元 22 具备条形码读取部 22b, 条形码读取部 22b 可以从检 体架子 L 中收容的检体容器 T 的检体条形码标签 BL 读出检体 ID, 并且从检体架子 L 的架 子条形码标签读出架子 ID。另外, 预处理单元 22 构成为可以将由条形码读取部 22b 进行 了条形码的读出动作的检体架子 L 移送到预处理单元 22 的前方 (Y2 方向 ) 之后, 向预处理 单元 22 的左侧 ( 检体搬送单元 3a 侧 ) 送出检体架子 L。在从预处理单元 22 向检体搬送 单元 3a 的架子送出位置的附近, 设置有检体架子 L 的架子条形码读取专用的条形码读出器 222a。从预处理单元 22 送出的检体架子 L 被导入到检体搬送装置 3 的超越线路 3aF。所述 结构的预处理单元 22 具备由 CPU 以及存储器等构成的控制部 22a。由该控制部 22a 控制预 处理单元 22 的机构。
     检体回收单元 23 设置在检体投入单元 21 的右侧, 结构与检体投入单元 21 相同。 另外, 检体回收单元 23 构成为回收通过返回线路 3aR、 回收线路 223、 217、 237 搬入的检体架 子 L。
     < 检体搬送装置 3 的结构 >
     接下来, 对检体搬送装置 3 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 1 所示, 检体处理系统 1 具备由 4 个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以及 4 构成的检体搬送装置 3。在血球分析装置 5 的 3 个测定 单元 51、 52、 53 的前方, 个别地配置有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中 的相邻的 2 个相互连接, 可以交换检体架子 L。 另外, 最右侧的检体搬送单元 3a 可以与所述 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连接, 导入从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搬出的检体架子 L, 并且向检体投入 回收装置 2 送出检体架子 L。
     图 4 是示出检体搬送单元 3a 的结构的平面图。此处, 说明配置在测定单元 51 的 前侧的检体搬送单元 3a, 但配置在测定单元 52、 53 的前侧的检体搬送单元 3b、 3c 也是同样
     的结构。如图 4 所示, 检体搬送单元 3a 具备搬送检体的搬送机构 31、 和控制搬送机构 31 的 控制部 32。搬送机构 31 具备 : 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 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 用于为了将检 体供给到测定单元 51, 使检体架子 L 向图中箭头 X 方向水平地直线移动, 将从分析前架子保 持部 33 接收到的检体架子 L 搬送到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的搬送路径即测定线路 3aM( 取 入线路 ) ; 用于从搬送上游侧的装置 ( 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搬入检体架子 L, 不将该检体架 子 L 中收容的检体供给到测定单元 51, 而向搬送下游侧的装置 ( 检体搬送单元 3b) 搬出检 体架子 L 的搬送路径即超越线路 3aF ; 用于从搬送下游侧的装置 ( 检体搬送单元 3b) 搬入检 体架子 L, 不将该检体架子 L 中收容的检体供给到测定单元 51, 而向搬送上游侧的装置 ( 检 体投入回收装置 2) 搬出检体架子 L 的搬送路径即返回线路 3aR( 第 2 搬送线路 )。
     超越线路 3aF 由具有环状的带 321a 以及步进电机 321b 的带传输机 321 构成。所 述带传输机 321 构成为通过步进电机 321b 的驱动力使带 321a 向箭头 X1 方向旋转。由此, 可以将配置在带 321a 上的检体架子 L 向 X1 方向移送。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各自的超 越线路 3aF、 3bF、 3cF 以及后述的检体搬送单元 4 的搬送线路 4F 也由同样的带传输机构成, 由此可以搬送检体架子 L。
     在从超越线路 3aF 离开规定距离的前方, 设置有与超越线路 3aF 平行的返回线路 3aR。返回线路 3aR 由具有环状的带 331a 以及步进电机 331b 的带传输机 331 构成。所述 带传输机 331 构成为通过步进电机 331b 的驱动力使带 331a 向箭头 X2 方向旋转。由此, 可 以将配置在带 331a 上的检体架子 L 向 X2 方向移送。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各自的返回 线路 3aR、 3bR、 3cR 以及后述的检体搬送单元 4 的返回线路 4R 也由同样的带传输机构成, 由 此可以搬送检体架子 L。
     另外, 在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的前侧, 以被超越线路 3aF 以及返回线路 3aR 夹着 而与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对向的方式配置有架子送出部 322。所述架子送出部 322 构成 为通过步进电机 322a 的驱动力在箭头 Y1 方向 ( 后方 ) 上水平地直线移动。由此, 从搬送 方向上游侧的装置通过超越线路 3aF 搬入检体架子 L, 在检体架子 L 到达分析前架子保持 部 33 与架子送出部 322 之间的超越线路 3aF 上的位置 323( 以下, 称为 “分析前架子送出 位置” ) 的情况下, 使架子送出部 322 移动到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侧, 从而可以押动检体架 子 L 而移动到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内。另外, 在检体搬送单元 3a 中, 设置有对到达分析前 架子送出位置 323 的检体架子 L 进行检测的架子传感器 373。架子传感器 373 具备发光部 373a 和受光部 373b。
     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俯视时呈现四边形, 横向的长度比检体架子 L 的长度稍微 大。另外, 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的宽度 ( 前后方向的长度 ) 比检体架子 L 的宽度的 2 倍稍 微大。该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形成为比周围的面低一级, 在其上面配置有分析前的检体架 子 L。即, 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可以同时保持 2 个检体架子 L。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与超 越线路 3aF 连接, 通过架子送出部 322, 从超越线路 3aF 送入检体架子 L。在该分析前架子 保持部 33 的附近, 安装有架子传感器 371, 配置在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中的检体架子 L 由 架子传感器 371 检测。架子传感器 371 是光学式传感器, 具备发光部 371a 和受光部 371b。 发光部 371a 设置在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的侧方, 受光部 371b 设置在从发光部 371a 向斜 向前方横切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的直线上。发光部 371a 配置成朝向斜前方发光, 受光部 371b 配置成接收该光。因此, 从超越线路 3aF 送入的检体架子 L 位于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中, 从发光部 371a 发出的光被该检体架子 L 遮挡, 受光部 371b 的受光电平下降。由此, 由 架子传感器 371 检测该检体架子 L。另外, 架子送入部 33b 从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的两侧 面, 朝向内侧突出。在由架子传感器 371 检测到检体架子 L 时, 该架子送入部 33b 移动到后 方 ( 接近测定线路 3aM 的方向 ), 从而架子送入部 33b 与检体架子 L 卡合 (engaged), 检体 架子 L 被移送到后方。所述架子送入部 33b 可由设置在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的下方的步 进电机 33c 驱动。
     在通过测定线路 3aM 搬送检体架子 L 的搬送路径上, 存在由检体容器传感器 38 检 测检体容器的检体容器检测位置 35a、 以及用于向血球分析装置 5 的测定单元 51 供给检体 的检体供给位置 35c( 检体取入位置 )。测定线路 3aM 用于经由检体容器检测位置 35a, 向 检体供给位置 35c 搬送检体。检体供给位置 35c 是从检体容器检测位置 35a 向搬送方向下 游侧错开 1 个检体的量的位置, 在通过测定线路 3aM 向检体供给位置 35c 搬送了检体的情 况下, 后述血球分析装置 5 的测定单元 51 的把手部把持该检体的检体容器 T, 从检体架子 L 取出检体容器 T, 从检体容器 T 进行检体的吸引, 从而检体被供给到测定单元 51。检体搬送 单元 3a 在沿着测定线路 3aM 向所述检体供给位置 35c 搬送了检体容器之后, 检体的供给完 成, 在直到该检体容器 T 返回检体架子 L 为止的期间, 等待检体架子 L 的搬送。
     另外, 测定线路 3aM 由可分别独立地动作的第 1 带 351 及第 2 带 352、 以及具有驱 动第 1 带 351 的步进电机 351e 及驱动第 2 带 352 的步进电机 352e 的带传输机 353 构成。
     以夹着测定线路 3aM 而与后述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对向的方式配置了架子送出 部 39。所示架子送出部 39 构成为通过步进电机 39a 的驱动力在箭头 Y 方向上水平地直线 移动。由此, 在向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与架子送出部 39 之间的位置 391( 以下, 称为 “分析 后架子送出位置” ) 搬送了检体架子 L 的情况下, 使架子送出部 39 向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侧移动, 从而可以押动检体架子 L 而移动到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内。这样, 分析完成了的 检体架子 L 从测定线路 3aM 送出到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另外, 在检体搬送单元 3a 中, 设 置有对到达了分析后架子送出位置 391 的检体架子进行检测的架子传感器 374。架子传感 器 374 具备发光部 374a 和受光部 374b。
     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俯视时呈现四边形, 其横向的长度比检体架子 L 的长度稍微 大。另外, 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的宽度 ( 前后方向的长度 ) 比检体架子 L 的宽度的 2 倍稍 微大。该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形成为比周围的面低一级, 在其上面配置分析完成了的检体 架子 L。即, 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可以同时保持 2 个检体架子 L。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与 所述测定线路 3aM 连接, 如上所述, 通过架子送出部 39, 从测定线路 3aM 送入检体架子 L。 在 该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的附近, 安装有架子传感器 372, 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中配置的检 体架子 L 由架子传感器 372 检测。架子传感器 372 是光学式传感器, 具备发光部 372a 和受 光部 372b。发光部 372a 设置在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的侧方, 受光部 372b 设置在从发光部 372a 向斜前方横切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的直线上。发光部 372a 配置成朝向斜前方发光, 受光部 372b 配置成接收该光。因此, 从架子送出部 39 送入的检体架子 L 位于分析后架子 保持部 34 中, 从发光部 372a 发出的光被该检体架子 L 遮挡, 受光部 372b 的受光电平降低。 由此, 由架子传感器 372 检测该检体架子 L。从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的两侧面, 朝向内侧, 突出设置了架子送入部 34b。在由架子传感器 372 检测到检体架子 L 时, 该架子送入部 34b 移动到前方 ( 接近超越线路 3aF 以及返回线路 3aR 的方向 ), 从而架子送入部 34b 与检体架子 L 卡合 (engaged), 而检体架子 L 被移送到前方。所述架子送入部 34b 构成为可以通过 设置在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的下方的步进电机 34c 驱动。另外, 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与 超越线路 3aF 以及返回线路 3aR 连接, 架子送入部 34b 可以将配置在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中的检体架子 L 移送到超越线路 3aF 以及返回线路 3aR 中的任一个。另外, 架子送入部 34b 构成为将配置在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中的检体架子 L 搬出到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的前侧 的超越线路 3aF 上的位置 3T( 以下, 称为 “架子搬出位置” )。另外, 架子送入部 34b 可以将 配置在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中的检体架子 L 经由架子搬出位置 3T 移送到返回线路 3aR。
     上述那样的结构的搬送机构 31 主要由控制部 32 控制。控制部 32 由 CPU、 ROM、 以 及 RAM 等 ( 未图示 ) 构成, 可以通过 CPU 执行 ROM 中保存的搬送机构 31 的控制程序。另外, 所述控制部 32 具备 Ethernet( 注册商标 ) 接口, 经由 LAN 与信息处理单元 54 以及系统控 制装置 8 分别可通信地连接。
     搬送机构 31 中的架子送入部 33b、 构成测定线路 3aM 的带传输机 353 以及架子送 出部 39 由血球分析装置 5 的信息处理单元 54 控制。搬送机构 31 的其他部分由控制部 32 控制。
     通过设为上述那样的结构, 检体搬送单元 3a(3b、 3c) 将从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搬 送的检体架子 L 沿着超越线路 3aF 搬送到分析前架子送出位置 323, 通过架子送出部 322 移 送到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将该检体架子 L 从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送出到测定线路 3aM, 进而沿着测定线路 3aM 搬送, 从而可以将检体供给到对应的测定单元 51(52、 53)。另外, 收 容吸引完成了的检体的检体架子 L 通过测定线路 3aM, 被移送到分析后架子送出位置 391, 通过架子送出部 39 被送出到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中保持的检体架 子 L 在无需针对所保持的所有检体进行再检的情况下, 被移送到返回线路 3aR, 沿着返回线 路 3aR, 搬出到前级 ( 搬送方向上游侧 ) 的装置 ( 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另一方面, 保持判 断为需要再检的检体的检体架子 L 沿着供给线路 3aS、 3bS、 3cS、 4S 被移送到测定单元 51、 52、 53 以及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中的某一个, 通过搬送目的地的装置进行检体的再检 ( 再处 理 )。
     另外, 在检体搬送单元 3 从前级的装置接收到收容通过搬送下游侧的测定单元 52、 53 或者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处理的检体的检体架子 L 的情况下, 该检体架子 L 沿着超越 线路 3aF 被搬送到箭头 X1 方向, 原样地搬出到后级的检体搬送单元 3b。在检体搬送单元 3a 从后级的检体搬送单元 3b 接收到由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回收的检体架子 L 的情况下, 该 检体架子 L 沿着检体搬送单元 3a 的返回线路 3aR 被搬送到箭头 X2 方向, 原样地搬出到前 级的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如图 1 所示, 在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的前侧, 配置有检体搬送单元 4。该检体搬送 单元 4 的右侧端与 3 个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内的位于最搬送下游侧 ( 图中左侧 ) 的检 体搬送单元 3c 连接。
     图 5 是示出检体搬送单元 4 的结构的平面图。检体搬送单元 4 具备搬送检体的搬 送机构 41、 和控制搬送机构 41 的控制部 42。搬送机构 41 具备 : 可以临时保持保持收容进 行涂抹标本制作前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T 的检体架子 L 的处理前架子保持部 43 ; 可以临时保 持保持由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吸引了检体的检体容器 T 的检体架子 L 的处理后架子保持 部 44 ; 用于为了将检体供给到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使检体架子 L 向 X1 方向水平地直线移动, 将从处理前架子保持部 43 接收到的检体架子 L 搬送到处理后架子保持部 44 的搬送路 径即处理线路 4M ; 用于从搬送上游侧的检体搬送单元 3c 搬入检体架子 L, 将该检体架子 L 向 X1 方向搬送的搬送路径即搬送线路 4F ; 以及用于为了使检体的涂抹标本制作完成了的 检体架子 L 回收到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向搬送上游侧的检体搬送单元 3c 搬出该检体架子 L 的搬送路径即返回线路 4R。另外, 检体搬送装置 4 虽然构成部件的大小、 形状以及位置与 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不同, 但功能相同, 所以省略关于其结构的说明。
     检体搬送单元 4 将从上游侧的检体搬送单元 3c 搬出的检体架子 L 通过搬送线路 4F 导入, 通过未图示的架子送出部移送到处理前架子保持部 43, 将该检体架子 L 从处理前 架子保持部 43 送出到处理线路 4M, 进而沿着处理线路 4M 搬送, 从而可以将检体供给到涂抹 标本制作装置 6。另外, 收容吸引完成了的检体的检体架子 L 通过处理线路 4M 搬送, 通过 未图示的架子送出部送出到处理后架子保持部 44。处理后架子保持部 44 中保持的检体架 子 L 被移送到返回线路 4R, 沿着返回线路 4R, 被搬出到前级 ( 搬送方向上游侧 ) 的检体搬 送单元 3c。
     检体搬送单元 4 的搬送线路 4F 的左端的位置、 即处理后架子保持部 44 的前侧的 位置是供给线路 3aS、 3bS、 3cS、 4S( 第 1 搬送线路 ) 的终点 3E。保持需要涂抹标本制作的检 体的检体架子 L 沿着检体搬送单元 4 的供给线路 4S 搬送, 该检体被供给到涂抹标本制作装 置 6 之后, 经由终点 3E 通过处理后架子保持部 44, 移送到返回线路 4R, 沿着返回线路 4R 搬 送到 X2 方向, 被回收到检体回收单元 23 中。 < 血球分析装置 5 的结构 >
     血球分析装置 5 是光学式流式细胞术方式的多项目血球分析装置, 关于包含在血 液检体中的血球取得侧方散射光强度、 荧光强度等, 根据它们对检体中包含的血球进行分 类, 并且针对每个种类对血球数进行计数, 制作针对每个种类对这样分类的血球进行分色 的散布图, 并对其进行显示。所示血球分析装置 5 具备 : 对血液检体进行测定的测定单元 51、 52、 53 ; 以及对从测定单元 51、 52、 53 输出的测定数据进行处理, 显示血液检体的分析结 果的信息处理单元 54。
     血球分析装置 5 如图 1 所示, 具备 3 个测定单元 51、 52、 53 和 1 个信息处理单元 54。信息处理单元 54 与 3 个测定单元 51、 52、 53 可通信地连接, 可以分别控制这些 3 个测 定单元 51、 52、 53 的动作。另外, 信息处理单元 54 还与在 3 个测定单元 51、 52、 53 的前侧分 别配置的 3 个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可通信地连接。
     图 6 是示出测定单元 51 的结构的框图。如图 6 所示, 测定单元 51 具有 : 从检体容 器 ( 采血管 )T 吸引检体即血液的检体吸引部 511 ; 根据由检体吸引部 511 吸引的血液调制 测定中使用的测定试样的试样调制部 512 ; 以及从由试样调制部 512 调制出的测定试样中 检测血球的检测部 513。另外, 测定单元 51 还具有 : 用于将在检体搬送单元 3a 的测定线路 3aM 上搬送的检体架子 L 中收容的检体容器 T 取入到测定单元 51 的内部的取入口 ( 未图 示); 以及从检体架子 L 将检体容器 T 取入到测定单元 51 的内部, 将检体容器 T 搬送至通 过检体吸引部 511 进行的吸引位置的检体容器搬送部 515。
     检测部 513 可通过鞘流 DC 检测法进行 RBC( 红血球 ) 检测以及 PLT( 血小板 ) 检 测。另外, 检测部 513 可通过 SLS- 血红蛋白法进行 HGB( 血红蛋白 ) 检测, 可通过使用了半 导体激光器的流式细胞法进行 WBC( 白血球 ) 的检测。RBC、 PLT、 HGB、 以及 WBC 在指定了测
     定项目 CBC(complete blood count, 全血细胞计数 ) 时测定。
     另外, 测定单元 51 可以进行白血球的 5 分类 ( 测定项目 DIFF)。更详细而言, 测 定单元 51 的检测部 513 可通过使用了半导体激光器的流式细胞法, 进行 WBC( 白血球 )、 NEUT( 嗜中球 )、 LYMPH( 淋巴球 )、 EO( 嗜酸球 )、 BASO( 嗜碱球 )、 以及 MONO( 单球 ) 的检测。
     进而, 测定单元 51 的检测部 513 还可以进行网状红血球 (RET) 的测定。混合 RET 测定用的试剂和检体而调制测定试样, 向检测部 513 的 WBC/DIFF( 白血球 5 分类 ) 检测用 的光学检测部供给所述测定试样, 从而进行 RET 的测定。
     测定单元 52 以及 53 的结构与测定单元 51 相同, 可以与测定单元 51 同样地, 进行 CBC、 DIFF、 以及 RET 的测定。
     检体容器搬送部 515 具备可以把持检体容器 T 的把手部 515a。检体容器搬送部 515 可以使把手部 515a 在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 (Y 方向 ) 上移动, 通过把手部 515a 拔出 收容到检体架子 L 中, 并位于供给位置 35c 的检体容器 T, 将所拔出的检体容器 T 设置到检 体容器设置部 515b 的孔部中。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 515b 被移动到吸引位置。
     接下来, 对信息处理单元 54 的结构进行说明。 信息处理单元 54 由计算机构成。 图 7 是示出信息处理单元 54 的结构的框图。信息处理单元 54 通过计算机 54a 实现。如图 7 所示, 计算机 54a 具备主体 541、 图像显示部 542、 以及输入部 543。主体 541 具备 CPU541a、 ROM541b、 RAM541c、 硬盘 541d、 读出装置 541e、 输入输出接口 541f、 通信接口 541g、 以及图像 输出接口 541h, CPU541a、 ROM541b、 RAM541c、 硬盘 541d、 读出装置 541e、 输入输出接口 541f、 通信接口 541g、 以及图像输出接口 541h 通过总线 541j 连接。 读出装置 541e 可以从可搬型记录介质 544 读出用于使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单元 54 发挥功能的计算机程序 544a, 并将该计算机程序 544a 安装在硬盘 541d 中。
     < 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的结构 >
     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吸引血液检体, 并在载玻片上滴下, 将该血液检体在载玻片 上薄薄地延伸并干燥之后, 向该载玻片供给染色液而对载玻片上的血液进行染色, 从而制 作涂抹标本。
     图 8 是示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如图 8 所示, 涂抹标本制作 装置 6 具备检体分注部 61、 涂抹部 62、 载玻片搬送部 63、 染色部 64、 以及控制部 65。
     检体分注部 61 具备吸引管 ( 未图示 ), 将该吸引管刺入到在检体搬送单元 4 的处 理线路 4M 上搬送的检体架子 L 的检体容器 T 的盖部 CP, 从该检体容器 T 吸引血液检体。另 外, 检体分注部 61 构成为将所吸引出的血液检体在载玻片上滴下。涂抹部 62 构成为将在 载玻片上滴下的血液检体涂抹并干燥, 进而在载玻片上进行印刷。
     载玻片搬送部 63 用于使通过涂抹部 62 涂抹了血液检体的载玻片收容到未图示的 盒中, 进而搬送该盒。染色部 64 对通过载玻片搬送部 63 搬送至染色位置的盒内的载玻片, 供给染色液。控制部 65 按照从检体搬送装置 3 提供的标本制作指示, 对检体分注部 61、 涂 抹部 62、 载玻片搬送部 63、 以及染色部 64 进行控制, 执行所述涂抹标本制作动作。
     < 系统控制装置 8 的结构 >
     系统控制装置 8 由计算机构成, 控制检体处理系统 1 的整体。该系统控制装置 8 从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接收检体架子 L 的编号, 决定该检体架子 L 的搬送目的地, 将表示搬 送目的地的搬送指示数据发送到检体搬送装置 3。
     图 9 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装置 8 的结构的框图。系统控制装置 8 由计算 机 8a 实现。如图 9 所示, 计算机 8a 具备主体 81、 图像显示部 82、 以及输入部 83。主体 81 具备 CPU81a、 ROM81b、 RAM81c、 硬盘 81d、 读出装置 81e、 输入输出接口 81f、 通信接口 81g、 以 及图像输出接口 81h, CPU81a、 ROM81b、 RAM81c、 硬盘 81d、 读出装置 81e、 输入输出接口 81f、 通信接口 81g、 以及图像输出接口 81h 通过总线 81j 连接。
     读出装置 81e 可从可搬型记录介质 84 读出用于使计算机作为系统控制装置 8 发 挥功能的系统控制程序 84a, 并将该系统控制程序 84a 安装在硬盘 81d 中。
     < 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的结构 >
     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是管理关于设施内的与检查相关的信息的装置即所谓 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实验室信息系统 ), 不仅是与血球分析装置 5 连接, 而且还与其他临床检体检查装置连接。所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接收从操作者输入、 或者 从电子病历系统等其他装置发送的测定命令, 存储并管理测定命令。 进而, 检查信息管理装 置 9 接收来自系统控制装置 8 的命令要求, 将要求的测定命令发送到系统控制装置 8, 并且, 从血球分析装置 5 接收分析结果, 存储并管理该分析结果。
     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由计算机构成, 具备 CPU、 ROM、 RAM、 硬盘、 以及通信接口等。 通 信接口与上述的 LAN 连接, 可与系统控制装置 8、 以及血球分析装置 5 的信息处理单元 54 进 行通信。另外, 在硬盘中, 保存了测定命令。在测定命令中, 包括检体 ID 以及实施对象的测 定项目的信息。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在从其他装置接收到包括检体 ID 的测定命令的要求 数据时, 从硬盘读出与该检体 ID 对应的测定数据, 发送到要求源的装置。另外, 检查信息管 理装置 9 的结构与所述其他计算机的结构相同, 所以省略其说明。
     [ 检体处理系统的动作 ]
     接下来, 对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处理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此处, 说明通过检体搬送 单元 3a 实现的检体架子的搬送动作的流程, 但对于通过检体搬送单元 3b、 3c 进行的搬送动 作也是同样的。
     < 搬送模式设定动作 >
     检体处理系统 1 通过系统控制装置 8 执行搬送模式设定处理, 进行设定搬送模式 的搬送模式设定动作。 图 10 是示出通过系统控制装置 8 进行的搬送模式设定处理的步骤的 流程图。该搬送模式的设定例如在将检体处理系统 1 设置到设施时作为初始设定而执行。 操作者或者服务人员在设定搬送模式时, 操作系统控制装置 8 的输入部 83, 将搬送模式设 定画面的显示指示提供到系统控制装置 8。系统控制装置 8 的 CPU81a 如果接收到搬送模 式设定画面的显示指示 ( 步骤 S101), 则将搬送模式设定画面 ( 未图示 ) 显示在图像显示 部 82 中 ( 步骤 S102)。搬送模式设定画面是用于设定第 1 搬送模式以及第 2 搬送模式中的 某一个的画面, 可以接收第 1 搬送模式的设定指示、 以及第 2 搬送模式的设定指示。第 1 搬 送模式是以指定进行初检专用、 即检体的最初的测定的测定单元、 和进行再检专用、 即进行 了初检的检体的第 2 次以后的测定的测定单元, 而通过各个测定单元进行初检和再检的方 式, 搬送检体架子的模式。第 2 搬送模式是以使所有测定单元成为初检以及再检兼用, 并通 过进行了检体的初检的测定单元实施该检体的再检的方式, 搬送检体架子的模式。
     接下来, CPU81a 接收搬送模式的设定指示 ( 步骤 S103), 判定所指示的搬送模式是 第 1 搬送模式还是第 2 搬送模式 ( 步骤 S104)。 在指示了第 1 搬送模式的设定的情况下 ( 在步骤 S104 中 “第 1 搬送模式” ), CPU81a 设定第 1 搬送模式 ( 步骤 S105), 在指示了第 2 搬 送模式的设定的情况下 ( 在步骤 S104 中 “第 2 搬送模式” ), CPU81a 设定第 2 搬送模式 ( 步 骤 S106)。该搬送模式的设定通过将表示所指示的搬送模式的信息作为设定值而存储在硬 盘 81d 中而进行。即, 在指示了第 1 搬送模式的设定的情况下, 将表示第 1 搬送模式的信息 作为设定值而存储在硬盘 81d 中, 在指示了第 2 搬送模式的设定的情况下, 将表示第 2 搬送 模式的信息作为设定值而存储在硬盘 81d 中。在这样进行了搬送模式的设定之后, CPU81a 结束处理。
     < 通过第 1 搬送模式进行的检体架子搬送动作 >
     对设定了所述第 1 搬送模式的情况下的通过检体处理系统 1 进行的检体架子的搬 送动作进行说明。此处, 对测定单元 51、 52 被设为初检专用, 测定单元 53 被设为再检专用 的情况进行说明。
     保持了多个检体容器 T 的检体架子 L 通过操作者被投入到检体投入单元 21 中。 针 对该检体架子 L 中保持的各个检体, 由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存储测定命令。测定命令保存 在硬盘 91d 中设置的测定命令数据库中。图 11 是示出针对测定前的检体, 检查信息管理装 置 9 存储的测定命令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 11 所示, 测定命令数据库 DB 是表型的数 据库。在所述测定命令数据库中, 设置有架子 ID 的字段、 检体架子 L 中的保持位置的字段、 检体 ID 的字段、 以及作为测定项目的 CBC、 DIFF、 RET、 及 SP( 涂抹标本制作 ) 的字段。在所 述测定命令数据库 DB 中, 针对每个检体作为记录而登记了测定命令。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 检体的初检中, 将 CBC 以及 DIFF 中的某一方或者两方设为实施对象的测定项目, 在检体的 再检中, 通过初检的结果, 将 RET 以及 SP 中的某一方或者两方设为实施对象的测定项目, 而 进行说明。在图 11 所示的测定命令中, 由于各检体都是初检, 所以在 CBC、 DIFF 中的某一方 或者两方的小格 (cell) 中, 保存了表示是实施对象的信息 “1” , 在 RET 以及 SP 这两方的小 格中保存了表示不是实施对象的信息 “0” 。
     如果检体架子 L 被投入到检体投入单元 21 中, 并从操作者提供了检体处理开始的 指示, 则检体架子 L 从检体投入单元 21 被搬出到预处理单元 22, 通过预处理单元 22 的条形 码读取部 22b 从检体容器 T 的检体条形码标签 BL 读出检体 ID, 从检体架子 L 的架子条形码 标签读出架子 ID。所读出的检体 ID 以及架子 ID 通过系统控制装置 8 被发送到检查信息管 理装置 9, 要求相应的测定命令。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从硬盘 91d 读出与该检体 ID 符合的 测定命令, 并发送到系统控制装置 8。 系统控制装置 8 根据所接收到的测定命令以及该时刻 的测定单元 51、 52 的动作状态, 决定成为检体架子 L 的搬送目的地的测定单元, 将向所决定 的搬送目的地的搬送指示提供给检体搬送装置 3。
     检体架子 L 从预处理单元 22 搬出到检体搬送装置 3, 通过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被 搬送到搬送目的地即测定单元 51、 52 的测定线路 3aM 或者 3bM。之后, 检体容器 T 被依次搬 送到检体供给位置 35c, 向测定单元 51 或者 52 的内部取入检体容器 T。另外, 从系统控制 装置 8, 向信息处理单元 54 提供与该检体架子 L 的各检体相关的检体 ID, 信息处理单元 54 向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发送包括检体 ID 的测定命令要求数据。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从测 定命令数据库 DB 读出与测定命令要求数据中包含的检体 ID 对应的测定命令, 将其发送到 信息处理单元 54。在测定单元 51 或者 52 中, 从检体容器 T 吸引检体, 按照与该检体对应的 测定命令, 实施检体的测定。在检体的吸引完成之后, 该检体容器 T 从测定单元 51 或者 52排出, 返回到检体架子 L 的原来的保持位置。通过检体的测定而得到的测定结果被提供到 信息处理单元 54, 信息处理单元 54 对该测定结果进行解析处理, 得到检体的分析结果。信 息处理单元 54 向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发送检体的分析结果, 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如果接收 到该分析结果, 则在测定命令数据库 DB 中将与该分析结果相关的检体的测定命令更新为 分析后的测定命令。
     图 12 是示出针对测定后的检体, 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存储的测定命令的一个例子 的示意图。在图 12 所示的测定命令中, 各检体都完成了初检, 所以在 CBC、 DIFF、 RET、 以及 SP 的所有项目中保存了表示并非实施对象的信息 “0” 。
     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对所接收到的分析结果进行处理, 判断是否需要再检, 且在 需要再检的情况下决定其测定项目。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将所决定的是否需要再检以及再 检的测定项目登记到测定命令数据库 DB 的与该检体对应的记录中。图 13 是示出针对对分 析结果进行了解析处理后的检体, 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存储的测定命令的一个例子的示意 图。在图 13 所示的测定命令中, 针对检体 ID 是 “P121” 的检体的测定命令, 在 RET 以及 SP 的小格的各自中保存了表示是再检的实施对象项目的信息 “1” 。针对检体 ID 是 “P122” 的 检体的测定命令, 在 RET 以及 SP 的小格这两方中保存了表示并非再检的实施对象的信息 “0” 。针对检体 ID 是 “P129” 的检体的测定命令, 在 RET 的小格中保存 “1” , 在 SP 的小格中 保存 “0” , 针对检体 ID 是 “P130” 的检体的测定命令, 在 RET 的小格中保存 “0” , 在 SP 的小 格中保存 “1” 。
     检体架子 L 中保持的检体容器 T 从保持位置 1 被依次取入到测定单元 51 或者 52 中, 进行检体的测定。 所保持的所有检体容器 T 从测定单元 51 或者 52 返回的检体架子 L 通 过检体搬送单元 3a 或者 3b, 被移送至测定线路 3aM 或者 3bM 的分析后架子送出位置 391, 从分析后架子送出位置 391 通过架子送出部 39 押出到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图 14 是示出第 1 搬送模式下的通过检体搬送单元进行的检体架子 L 的搬送控制 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控制部 32 判定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是否从测定线路 3aM 或者 3bM 接收到检体架子 L( 步骤 S201)。 该判定处理是通过监视架子传感器 372 的输出信号而进行 的。在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中没有检测到检体架子 L 的情况下 ( 在步骤 S201 中 “否” ), 控 制部 32 直至检测到检体架子 L 为止反复步骤 S201 的处理。另一方面, 在分析后架子保持 部 34 中检测到检体架子 L 的情况下 ( 在步骤 S201 中 “是” ), 控制部 32 使架子送入部 34b 移动, 而将检体架子 L 移送至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中的超越线路 3aF 或者 3bF 的跟前的位 置 ( 步骤 S202), 在此停止, 而将包括该检体架子 L 中保持的各检体的检体 ID 的搬送指示要 求数据发送到系统控制装置 8( 步骤 S203)。
     图 15 是示出第 1 搬送模式下的通过系统控制装置 8 进行的检体架子 L 的搬送指 示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如果系统控制装置 8 从检体搬送装置 3 接收到搬送指示要求数据 ( 步骤 S301), 则 CPU81a 通过该搬送指示要求数据中包含的检体 ID, 向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查询测定命令 ( 步骤 S302)。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从测定命令数据库 DB 读出与查询数据中 包含的检体 ID 对应的测定命令, 并发送到系统控制装置 8。此时发送的测定命令是关于初 检已经结束, 且分析结果的解析处理完成之后的检体的测定命令, 所以包括图 13 所示那样 的关于是否需要再检的判断结果。
     CPU81a 根据测定命令的查询判定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 (120 秒 )( 步骤 S303), 在规定时间内的情况下 ( 在步骤 S303 中 “是” ), 判定是否接收到关于检体架子 L 中保持的所 有检体的测定命令 ( 步骤 S304)。在存在没有接收的测定命令的情况下 ( 在步骤 S304 中 “否” ), CPU81a 使处理返回到步骤 S303。
     另一方面, 在步骤 S303 中, 在从测定命令的查询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 ( 在步 骤 S303 中 “否” ), CPU81a 将以检体架子 L 的搬送目的地为检体回收单元 23 的搬送指示数 据发送到检体搬送装置 3( 步骤 S305), 结束处理。
     在步骤 S304 中, 在接收到在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中等待着的检体架子 L 中保持 的所有检体的测定命令的情况下 ( 在步骤 S304 中 “是” ), CPU81a 根据该测定命令, 决定检 体架子 L 的搬送目的地 ( 步骤 S306)。在该处理中, 在测定命令中存在作为再检项目而包 括 RET 或者 SP 的测定命令的情况下, 将搬送目的地决定为可实施该项目的测定单元 53 或 者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例如, 在取得了图 13 的测定命令的情况下, 针对检体 ID 是 P121 和 P129 的检体需要 RET 的测定 ( 再处理 ), 针对检体 ID 是 P121 和 P130 的检体需要涂抹标本 制作 ( 再处理 )。此处, 在再检专用的测定单元 53 中实施 RET 的测定, 通过再检专用的涂抹 标本制作装置 6 进行涂抹标本制作, 所以该检体架子 L 需要搬送到测定单元 53 以及涂抹标 本制作装置 6 这两方。因此, CPU81a 将该检体架子 L 的搬送目的地决定为测定单元 53 以 及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中的位于搬送方向上游侧的测定单元 53。 在步骤 S306 中, 在所接收 到的测定命令中仅存在作为再检项目而包括 RET 的测定命令的情况下, 同样地搬送目的地 被决定为测定单元 53。 另外, 在所接收到的测定命令中仅存在作为再检项目而包括 SP 的测 定命令的情况下, 搬送目的地被决定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在所接收到的测定命令中仅存 在作为再检项目而不包括 RET 以及 SP 中的全部的测定命令的情况下, 搬送目的地被决定为 检体回收单元 23。
     CPU81a 在执行了步骤 S306 的处理之后, 发送指示通过该处理决定的搬送目的地 的搬送指示数据 ( 步骤 S307), 结束处理。
     返回到图 14, 进行了步骤 S203 的处理的控制部 32 等待搬送指示数据的接收 ( 在 步骤 S204 中 “否” ), 如果接收到从系统控制装置 8 发送的搬送指示数据 ( 在步骤 S204 中 “是” ), 则判定在搬送指示数据中指示的搬送目的地是否为搬送方向下游侧的装置、 即测定 单元 53 或者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步骤 S205)。在搬送指示数据中指示的搬送目的地是搬 送方向下游侧的装置的情况下 ( 在步骤 S205 中 “是” ), 控制部 32 使架子送入部 34b 移动, 而将检体架子 L 移送到超越线路 3aF 或者 3bF( 步骤 S206), 之后驱动带传输机 321 而将检 体架子 L 搬出到下游侧的检体搬送单元 ( 步骤 S207), 结束处理。之后, 通过下游侧的检体 搬送单元搬送检体架子 L, 搬送到搬送目的地的测定单元 53 或者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进行 再检。
     另一方面, 在步骤 S205 中在搬送指示数据中指示的搬送目的地并非搬送方向下 游侧的装置的情况、 即搬送目的地是检体回收单元 23 的情况下 ( 在步骤 S205 中 “否” ), 控 制部 32 使架子送入部 34b 移动, 而将检体架子 L 移送到返回线路 3aR 或者 3bR( 步骤 S208), 之后驱动带传输机 331 而将检体架子 L 搬出到上游侧的检体搬送单元或者检体投入回收装 置 2( 步骤 S209), 结束处理。之后, 通过回收线路 223、 217、 237 搬送检体架子 L, 回收到检 体回收单元 23 中。
     在测定单元 53 中实施了 RET 的再检之后, 与初检的情况同样地, 将与再检相关的分析结果发送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判定是否需要再检并决定再检项目。此处, 如果针对 该检体判定为需要涂抹标本制作, 则在测定命令数据库 DB 中在该检体的测定命令的 SP 的 小格中保存 “1” 。 即使在该情况下, 也与初检的情况同样地, 在检体搬送单元 3c 的分析后架 子保持部 34 中保持检体架子 L, 在该状态下系统控制装置 8 对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查询测 定命令。在查询的结果得到的测定命令中作为再检项目而指示了 SP 的情况下, 搬送目的地 被决定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与上述同样地检体架子 L 被搬送至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在 向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搬送了检体架子 L 的情况下, 在为了涂抹标本制作而吸引了检体之 后, 通过返回线路 4R、 3cR、 3bR、 3aR 搬送检体架子 L, 发送到检体回收单元 23。在查询的结 果得到的测定命令中作为再检项目没有指示 SP 的情况下, 搬送目的地被决定为检体回收 单元 23, 检体架子 L 被搬送至检体回收单元 23。
     < 通过第 2 搬送模式进行的检体架子搬送动作 >
     对设定了所述第 2 搬送模式的情况下的通过检体处理系统 1 实现的检体架子的搬 送动作进行说明。在设定了第 2 搬送模式的情况下, 在进行了初检的测定单元可以实施检 体的再检项目的处理时, 对进行了初检的测定单元搬送该检体而进行再检, 在进行了初检 的测定单元中无法实施检体的再检项目的处理时, 对进行了初检的测定单元以外的测定单 元 ( 或者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 搬送该检体而进行再检。
     图 16 是示出第 2 搬送模式下的通过信息处理单元 54 的 CPU541a 进行的检体架子 L 的搬送控制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在所有检体容器 T 从进行了初检的测定单元返回到检 体架子 L 之后, CPU541a 判定检体架子 L 是否到达分析后架子送出位置 391( 步骤 S401), 如 果判定为已到达, 则在此使使检体架子 L 停止, 将包括该检体架子 L 中保持的各检体的检体 ID 的搬送指示要求数据通过检体搬送装置 3 发送到系统控制装置 8( 步骤 S402)。
     系统控制装置 8 执行第 2 搬送模式下的检体架子 L 的搬送指示处理。此处, 在第 2 搬送模式下的搬送指示处理中, 在检体架子 L 的搬送目的地决定处理中, 在测定命令中存 在作为再检项目而包括 RET 或者 SP 的测定命令的情况下, 搬送目的地决定为进行了该检体 的初检的测定单元 51、 52、 或者 53 或可实施 SP 的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例如, 在测定单元 51 中实施初检, 而取得了图 13 的测定命令的情况下, 需要通过进行了初检的测定单元 51 对 P121 以及 P129 的检体实施 RET 的测定, 通过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对 P121 以及 P130 的检体 进行涂抹标本制作。因此, CPU81a 将该检体架子 L 的搬送目的地决定为测定单元 51 以及 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中的位于搬送方向上游侧的测定单元 51。另一方面, 在所接收到的测 定命令中仅存在作为再检项目而包括 RET 的测定命令的情况下, 同样地搬送目的地被决定 为测定单元 51。 另外, 在所接收到的测定命令中仅存在作为再检项目而包括 SP 的测定命令 的情况下, 搬送目的地被决定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在所接收到的测定命令中仅存在作为 再检项目而不包括 RET 以及 SP 中的全部的测定命令的情况下, 搬送目的地被决定为检体回 收单元 23。
     在第 2 搬送模式下的搬送指示处理中, 对于所述搬送目的地决定处理以外的处 理, 与第 1 搬送模式下的搬送指示处理相同, 所以省略其说明。
     从系统控制装置 8 发送的搬送指示数据通过检体搬送装置 3 接收, 从检体搬送装 置 3 发送到信息处理单元 54。 返回到图 16, 进行了步骤 S402 的处理的 CPU541a 等待搬送指 示数据的接收 ( 在步骤 S403 中 “否” ), 如果接收到搬送指示数据 ( 在步骤 S403 中 “是” ),则判定在搬送指示数据中指示的搬送目的地是否为通过在分析后架子送出位置等待着的 检体架子 L 保持的进行了检体的初检的测定单元 51、 52、 或者 53( 步骤 S404)。在搬送目的 地是通过在分析后架子送出位置等待着的检体架子 L 保持的进行了检体的初检的测定单 元 51、 52、 或者 53 的情况下 ( 在步骤 S404 中 “是” ), CPU541a 将包括这些检体的检体 ID 的 测定命令要求数据发送到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查询各检体的测定命令 ( 步骤 S405)。检查 信息管理装置 9 从硬盘 91d 读出与该检体 ID 一致的测定命令, 并发送到信息处理单元 54。
     接下来, CPU541a 判定是否接收到关于检体架子 L 中保持的所有检体的测定命令 ( 步骤 S406)。在存在没有接收到的测定命令的情况下 ( 在步骤 S406 中 “否” ), CPU541a 使 处理返回到步骤 S406。 在接收到该检体架子 L 中保持的所有检体的测定命令的情况下 ( 在 步骤 S406 中 “是” ), CPU541a 逆向地驱动带传输机 353, 将检体架子 L 沿着测定线路 3aM、 3bM、 或者 3cM 向 X2 方向 ( 右方向 ) 搬送 ( 步骤 S407)。之后, 针对需要再检的所有检体依 次进行检体容器 T 的取入、 检体的吸引、 检体的测定及分析 ( 再检 )、 以及检体容器 T 的排 出。另外, 向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发送检体的再检的分析结果, 在检查信息管理装置 9 的测 定命令数据库 DB 中更新与该分析结果相关的检体的测定命令。 此时, 在进行了再检的 P121 以及 P129 的 RET 的小格中登记 “0” 。因此, 通过测定单元 51、 52、 或者 53 进行了一次再检 的检体不会通过测定单元 51、 52、 或者 53 再次进行测定, 而供给到涂抹标本制作、 或者回收 到检体回收单元 23 中。 另一方面, 在步骤 S404 中, 在所指示的搬送目的地并非通过在分析后架子送出位 置等待着的检体架子 L 保持的进行了检体的初检的测定单元 51、 52、 或者 53 的情况、 即是 搬送方向下游侧的装置 ( 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或者是检体回收单元 23 的情况下 ( 在步 骤 S404 中 “否” ), CPU541a 驱动架子送出部 39, 而将在分析后架子送出位置 391 中等待着 的检体架子 L 移送到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步骤 S408)。
     之后, 由控制部 32 执行与所述步骤 S201 ~ S209 相同的搬送控制处理。即, 在搬 送目的地是搬送方向下游侧的装置 ( 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的情况下, 如果向分析后架子保 持部 34 送出了检体架子 L, 则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或者 3c 通过架子送入部 34b 将检体架 子 L 移送到超越线路 3aF、 3bF、 或者 3cF, 之后驱动带传输机 321, 从而将检体架子搬出到下 游侧的检体搬送单元 4。之后, 通过检体搬送单元 4, 检体架子 L 被搬送到搬送目的地的涂 抹标本制作装置 6, 通过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进行检体的涂抹标本制作。在针对需要涂抹 标本制作的所有检体为了涂抹标本制作而吸引了检体之后, 通过返回线路 4R、 3cR、 3bR、 3aR 搬送检体架子 L, 发送到检体回收单元 23。
     另外, 在搬送目的地是检体回收单元 23 的情况下, 如果向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送 出了检体架子 L, 则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或者 3c 通过架子送入部 34b 将检体架子 L 移送到 返回线路 3aR、 3bR、 或者 3cR, 之后驱动带传输机 331, 从而将检体架子搬出到检体投入回收 装置 2。之后, 通过回收线路 223、 217、 237 搬送检体架子 L, 回收到检体回收单元 23 中。
     如上所述, 检体投入单元 21 和检体回收单元 23 相对测定单元 51、 52、 53 以及涂抹 标本制作装置 6 配置在同一侧, 所以操作者 ( 用户 ) 可以在一个部位容易地进行检体的投 入作业以及回收作业。
     另外, 保持在测定单元 51、 52、 53 中进行了初检的结果、 判断为需要再检的检体的 检体架子 L 沿着供给线路 3aS、 3bS、 3cS、 4S 被搬送到测定单元 51、 52、 53 以及涂抹标本制作
     装置 6 中的某一个。即, 在设定了第 1 搬送模式的情况下, 保持在测定单元 51、 52 中进行了 初检的结果、 判断为需要再检的检体的检体架子 L 沿着超越线路 3aF、 3bF、 3cF、 搬送线路 4F 向 X1 方向搬送, 通过再检专用的测定单元 53 或者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进行用于检体的再 检的处理。另一方面, 在设定了第 2 搬送模式的情况下, 保持在测定单元 51、 52、 53 中进行 了初检的结果、 判断为需要关于在进行了初检的测定单元 51、 52、 53 中可测定的项目的再 检的检体的检体架子 L 沿着测定线路 3aM、 3bM、 3cM 向 X2 方向搬送, 通过进行了初检的测定 单元 51、 52、 53 进行检体的再检 ( 再测定 )。进而, 在设定了第 2 搬送模式的情况下, 保持在 测定单元 51、 52、 53 中进行了初检的结果、 判断为需要涂抹标本制作的检体的检体架子 L 沿 着超越线路 3aF、 3bF、 3cF、 搬送线路 4F 向 X1 方向搬送, 通过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进行用于 检体的再检的处理。因此, 保持判断为需要再检的检体的检体架子 L 为了再检而立即搬送 到测定单元 51、 52、 53 或者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实施检体的再检, 所以可以高效地进行检 体的再检 ( 再处理 )。
     另外, 对于仅保持在测定单元 51、 52、 53 中进行了初检的结果、 判断为不需要再检 的检体的检体架子 L, 不经由供给线路 3aS、 3bS、 3cS、 4S( 第 1 搬送线路 ) 的终点 3E, 而从检 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的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经由架子搬出位置 3T 移送到返回线路 3aR、 3bR、 3cR, 所以可以迅速地回收所述检体架子 L。
     ( 其他实施方式 )
     另外,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 叙述了供给线路 3aS、 3bS、 3cS、 4S 具备测定线路 3aM、 3bM、 3cM 以及处理线路 4M、 超越线路 3aF、 3bF、 3cF、 搬送线路 4F、 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以及 处理前架子保持部 43、 以及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以及处理后架子保持部 44 的结构, 但不限 于此。也可以构成为设置通过各个检体搬送单元直线状地延伸的供给线路, 并在该供给线 路的途中设置对测定单元 51、 52、 53 以及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分别供给检体的检体供给位 置。在该情况下, 设置从供给线路的途中连接到返回线路 3aR、 3bR、 3cR、 4R 的途中的通路, 将仅保持不需要再检的检体的检体架子 L 通过该通路移送到返回线路 3aR、 3bR、 3cR、 4R 的 途中, 沿着返回线路 3aR、 3bR、 3cR、 4R 向 X2 方向搬送, 而回收到检体回收单元 23 中。
     另外, 也可以构成为测定单元 51、 52、 53 从测定线路 3aM、 3bM、 3cM 上的检体架子 L 中保持的状态下的检体容器 T 直接吸引检体。
     另外,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检体搬送装置 3 分别由独立的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4 构成的例子, 但不限于此。 也可以构成为一体不可分的结构的检体搬送装置配置在 测定单元 51、 52、 53 以及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的前侧, 由此向各测定单元 51、 52、 53 以及涂 抹标本制作装置 6 搬送检体架子 L。
     另外,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 叙述了测定单元 51、 52、 53 全部可以针对同一测定项目 (CBC、 DIFF, RET) 测定检体的结构, 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虽然在测定单元 51、 52 中可以针对 CBC 以及 DIFF 进行检体的测定, 但无法针对 RET 进行检体的测定, 在测定单元 53 中可以针对 CBC、 DIFF 以及 RET 进行检体的测定。此时, 即使在不仅设定了第 1 搬送模 式, 而且还设定了第 2 搬送模式的情况下, 对于作为再检的对象项目而包括 RET 的检体, 在 初检结束之后通过超越线路 3aF、 3bF、 3cF 被搬送到测定单元 53, 在测定单元 53 中进行再 检。
     另外,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 叙述了检体处理系统 1 具备对检体中包含的血球进行分类, 并且针对每个血球种类对血球进行计数的血球分析装置 5 的结构, 但不限于此。也可 以构成为检体处理系统具备免疫分析装置、 血液凝固测定装置、 生化学分析装置、 以及尿分 析装置等血球分析装置以外的检体分析装置, 向所述检体分析装置的测定单元搬送血液检 体或者尿检体。
     另外,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 叙述了在设定了第 2 搬送模式的情况下, 直到判定是否 需要再检为止检体架子 L 在分析后架子送出位置 391 等待, 在判定为需要再检时该检体架 子 L 沿着测定线路 3aM 或者 3bM 向 X2 方向搬送, 而供给到进行了初检的测定单元 51 或者 52 的结构, 但不限于此。 也可以构成为在设定了第 2 搬送模式的情况下, 直到判定是否需要 再检为止使检体架子 L 在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中等待, 在判定为需要再检时将该检体架子 L 通过架子送入部 34b 向 Y1 方向移送, 沿着测定线路 3aM 或者 3bM 搬送到 X2 方向, 供给到 进行了初检的测定单元 51 或者 52。在该情况下, 对于在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中等待中的 检体架子 L 保持的检体, 在判定为不需要再检时将该检体架子 L 通过架子送入部 34b 向 Y2 方向移送至返回线路 3aR 或者 3bR, 通过返回线路 3aR、 3bR 向 X2 方向搬送, 回收到检体回收 单元 23 中。
     另外,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 叙述了血球分析装置 5 具备 3 个测定单元 51、 52、 53 以 及信息处理单元 54 的结构, 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测定单元是 1 个或者多个, 且测定 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一体地构成。另外, 也可以构成为并非通过信息处理单元 54 进行测定 单元 51、 52、 53 的机构的控制, 而各个测定单元具备由 CPU 以及存储器等构成的控制部, 并 通过这些控制部进行各测定单元的控制, 由信息处理单元对通过各个测定单元得到的测定 数据进行处理而生成检体的分析结果。
     另外,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 叙述了由单一的计算机 8a、 80a 构成执行计算机程序 84a、 840a 的所有处理的结构, 但不限于此, 还可以构成为通过多个装置 ( 计算机 ) 分布式地 执行与所述计算机程序 84a、 840a 同样的处理的分布式系统。
     另外,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 叙述了从检体架子的搬送方向上游侧, 依次直线地排列 了检体回收单元 23、 检体投入单元 21、 预处理单元 22、 以及检体搬送装置 3 的结构, 但本发 明不限于此。例如, 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在检体投入单元 21 以及预处理单元 22 之间配置检 体回收单元 23, 而从检体架子的搬送方向上游侧, 依次直线地排列检体投入单元 21、 检体 回收单元 23、 预处理单元 22、 以及检体搬送装置 3。

检体处理装置、检体容器搬送装置以及检体处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检体处理装置、检体容器搬送装置以及检体处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检体处理装置、检体容器搬送装置以及检体处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体处理装置、检体容器搬送装置以及检体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体处理装置、检体容器搬送装置以及检体处理方法.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0952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6.29 CN 102109529 A *CN102109529A* (21)申请号 201010568263.4 (22)申请日 2010.12.01 2009-298587 2009.12.28 JP G01N 35/04(2006.01) (71)申请人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兵库县 (72)发明人 喜多川信宏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崔成哲 (54) 发明名称 检体处理装置、 检体容器搬送装置以及检体 处理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

2、检体处理装置、 检体容器搬 送装置以及检体处理方法。检体处理装置将收容 通过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需要再 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第 1 搬送线路搬送 到第1以及第2检体处理单元中的某一个, 将收容 通过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不需要 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不经由第 1 搬送线路 的终点而移送到第2搬送线路, 使用第2搬送线路 搬送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20 页 附图 13 页 CN 102109532 A1/3 页 2 1. 一。

3、种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对检体容器中收容的检体进行处理 ; 检体容器设置部, 设置检体容器 ; 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相对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与所述检体容器设置 部相同一侧, 回收搬送到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的至少一方的检体容器 ; 搬送装置, 具备用于将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检体容器搬送到所述第 1 以及所 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的第 1 搬送线路、 和用于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及去往该终点 的途中的规定位置从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接收检体容器并将所接收到的检体容器搬送到所 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的。

4、第 2 搬送线路 ; 以及 控制部, 对所述搬送装置进行控制,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相对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侧,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 是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 搬送到所述第 1 以及所述第 2 检 体处理单元中的某一个,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 是不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不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而移送到所述第 2 搬 送线路, 使用所述第 2 搬送线路搬送到所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2. 根据权利。

5、要求 1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 是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搬送到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1 搬送线路具备 : 检体取得线路, 用于经由用于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从检体容器取得检体的检体取得 位置, 搬送检体容器 ; 超越线路, 与所述检体取得线路并行地设置, 不经由所述检体取得位置, 而从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向搬送方向下游侧搬送检体容器 ; 以及 中继部, 设置在所述检体取得线。

6、路与所述超越线路之间, 接收沿着所述检体取得线路 搬送的检体容器, 所述搬送装置具备以分配到所述超越线路以及所述第 2 搬送线路的方式移送位于所 述中继部中的检体容器的移送部。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部通过向与所述第 2 搬送线路的搬送方向交差的方向移送位于所述中继部 中的检体容器, 而将位于所述中继部中的检体容器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送部以横断所述超越线路的方式将位于所述中继部中的所述检体容器移送到 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

7、征在于, 所述移送部押动位于所述中继部中的检体容器, 而将所述检体容器移送到所述第 2 搬 送线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09529 A CN 102109532 A2/3 页 3 7. 根据权利要求 3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移送部, 以针对由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检体, 直到取 得是否需要再处理的判定结果为止, 使收容有所述检体的检体容器在所述中继部中等待。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移送部, 以根据所取得的所述判定结果, 决定所述检体容器的搬 送目的地, 根据所决定。

8、的搬送目的地, 将所述检体容器分配到所述超越线路以及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判定直到取得所述判定结果为止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 在经过了所述规定 时间的情况下, 将所述检体容器的搬送目的地决定为所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10. 根据权利要求 3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分别对应的第 1 以及第 2 搬送单 元, 所述第 1 搬送单元包括 : 第 1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一部分 ; 以及 第 2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9、的一部分, 搬送从所述第 1 搬送区域接收到的检 体容器, 所述第 2 搬送单元包括 : 第 3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其他部分 ; 以及 第 4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2 搬送线路的其他部分, 搬送从所述第 3 搬送区域接收到的 检体容器。 11. 根据权利要求 2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针对规定的第 1 测定项目测定检体, 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针对与所述第 1 测定项目不同的第 2 测定项目测定检体,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 是作为所述再处理需要关于所述第 。

10、2 测定项目的测定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 1 搬 送线路搬送到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12. 根据权利要求 2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对检体中包含的规定的成分进行检测, 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通过在载玻片上涂抹检体来制作涂抹标本,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 是作为所述再处理而需要涂抹标本制作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搬送到 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13. 根据权利要求 1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模式设定部, 用于将动。

11、作模式设定为通过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执行由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检体的再处理的第 1 模式、 以及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执行由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检体的再处理的第 2 模式中的某一个。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1 搬送线路包括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09529 A CN 102109532 A3/3 页 4 检体取得线路, 用于经由用于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从检体容器取得检体的检体取得 位置, 搬送检体容器 ; 以及 接收搬送线路, 从所述检体取得线路接收所述检体容器, 搬送所接收到的所述检体容。

12、 器,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在设定了所述第2模式的情况下, 针对由所述第1检 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检体, 直到取得是否需要再处理的判定结果为止, 使收容了所述检体 的检体容器在所述检体取得线路上等待。 15. 一种检体容器搬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第 1 搬送线路, 用于将检体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检体容器, 搬送到对检体容器中收容 的检体进行处理的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 第 2 搬送线路, 用于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以及去往该终点的途中的规定位置 从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接收检体容器, 将所接收到的检体容器搬送到相对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

13、在与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相同一侧的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 移送部, 将所述第1 搬送线路上的检体容器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 以及 控制部, 对所述第 1 搬送线路、 第 2 搬送线路以及所述移送部进行控制,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相对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侧,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 1 搬送线路,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 结果是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搬送到所述第1以及第2检体处理单元中的某一个,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移送部以及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 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不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14、 不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 而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搬送到所述检体回收单元。 16. 一种检体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将检体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检体容器, 使用第 1 搬送线路, 搬送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 ; 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 对所述检体容器中收容的检体进行处理 ; 在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需要所述检体的再处理的情况下, 使 用所述第1搬送线路, 将所述检体容器搬送到第2检体处理单元, 执行所述检体容器中收容 的检体的再处理 ; 以及 在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不需要所述检体的再处理的情况下, 将所述检。

15、体容器不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 而移送到第 2 搬送线路, 使用所述第 2 搬 送线路, 搬送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其中, 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以及所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相对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 理单元配置在相同一侧,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相对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09529 A CN 102109532 A1/20 页 5 检体处理装置、 检体容器搬送装置以及检体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检体进行其成分的测定、 涂抹标本制作等处理的检体处理装置、 检 体处理方法、 以及搬送收容有检体的检体容。

16、器的检体容器搬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 已知具备多个多项目血球分析装置或者血液涂抹标本制作装置等检体处理 装置, 将由用户投入的检体容器搬送到这些检体处理装置, 并回收由检体处理装置进行的 检体处理结束了的检体容器的检体处理系统。 0003 在日本专利公开 No.2001-74754 中, 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析装置, 具有 : 设置保持多 个收容有应分析的样品的样品容器的架子的架子设置部 ; 样品移送用搬送线路 ; 将设置于 架子设置部中的架子供给到样品移送用搬送线路的架子供给回收部 ; 样品收回用搬送线 路 ; 架子收纳部 ; 以及多个分析单元。在该自动分析装置中, 从架子供给回收。

17、部供给的架 子通过样品移送用搬送线路朝向移送方向搬送, 在多个分析单元中选择性地进行检体的分 析。分析结束了的架子通过样品收回用搬送线路朝向与移送方向逆向的回送方向搬送, 而 由架子供给回收部回收之后, 搬送到架子收纳部而收纳。 在该日本专利公开No.2001-74754 公开的自动分析装置中, 由于相对分析单元在同一侧配置了架子设置部以及架子收纳部, 所以用户可以在一个部位容易地进行检体的供给 ( 投入 ) 作业以及回收作业。 0004 在日本专利公开 No.H06-148202 中, 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析装置, 具备 : 设置样品架 子的样品供给部 ; 搬送通过样品供给部供给到规定的搬送开始。

18、位置的样品架子的搬送线 路 ; 从搬送至规定的吸引位置的样品架子中收容的样品容器吸引规定量的样品, 对所吸引 出的样品进行规定的检查的反应部 ; 使吸引结束了的样品架子返回的返回线路 ; 向所述返 回线路分配样品架子的分配机构 ; 将来自所述返回线路的样品架子选择性地送回到所述搬 送开始位置的回送机构 ; 以及收纳检查结束了的样品架子的架子收纳部。在日本专利公开 No.H06-148202 公开的自动分析装置中, 样品供给部以及架子收纳部相对反应部设置在同 一侧, 通过回送机构, 不进行再检查的样品架子被搬出到架子收纳部, 进行再检查的样品架 子返回到搬送开始位置。 0005 但是, 在所述日。

19、本专利公开 No.2001-74754 记载的自动分析装置中, 在针对应从 架子供给回收部供给的架子中保持的样品存在 2 个以上的分析单元中的分析项目的情况 下, 在一个分析单元的样品吸引位置吸引样品来进行分析, 之后, 进一步搬送而在其他分析 单元的样品吸引位置吸引样品来进行分析, 但没有涉及再检查 ( 再分析 )。 0006 另外, 在所述日本专利公开 No.H06-148202 记载的自动分析装置中, 保持需要再 检查的样品的样品架子与仅保持不需要再检查的样品架子同样地被搬送至搬送线路的出 口之后, 通过返回线路向与所述搬送线路的搬送方向相逆的方向搬送, 而再次移送到搬送 开始位置。因此。

20、, 样品架子的搬送路径较长, 而难以高效地进行再检查。例如, 在其他样品 架子的样品通过搬送方向下游侧的反应部正在吸引中的情况下, 直到吸引结束为止无法搬 送样品架子, 而产生停滞。 在如上所述搬送路径的途中产生了停滞的情况下, 再检查的效率 说 明 书 CN 102109529 A CN 102109532 A2/20 页 6 显著恶化。 0007 鉴于所述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比以往更高效地进行检体的再处 理的检体处理装置、 检体容器搬送装置以及检体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并且不受任何发明内容中的内容的影 响。 0009 即, 本。

21、发明提供以下方案 : 0010 (1) 一种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0011 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对检体容器中收容的检体进行处理 ; 0012 检体容器设置部, 设置检体容器 ; 0013 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相对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与所述检体容器 设置部相同一侧, 回收搬送到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的至少一方的检体容器 ; 0014 搬送装置, 具备用于将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检体容器搬送到所述第 1 以 及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的第 1 搬送线路、 和用于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及去往该 终点的途中的规定位置从所。

22、述第 1 搬送线路接收检体容器并将所接收到的检体容器搬送 到所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的第 2 搬送线路 ; 以及 0015 控制部, 对所述搬送装置进行控制, 0016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相对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 侧, 0017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 结果是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1搬送线路, 搬送到所述第1以及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中的某一个, 0018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 结果是不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不经由所述第 1 搬。

23、送线路的终点而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使用所述第 2 搬送线路搬送到所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0019 (2) 根据 (1)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0020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 结果是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搬送到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 元。 0021 (3) 根据 (2)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0022 所述第 1 搬送线路具备 : 0023 检体取得线路, 用于经由用于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从检体容器取得检体的检体 取得位置, 搬送检体容器 ; 0024 超越线路, 与。

24、所述检体取得线路并行地设置, 不经由所述检体取得位置, 而从所述 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向搬送方向下游侧搬送检体容器 ; 以及 0025 中继部, 设置在所述检体取得线路与所述超越线路之间, 接收沿着所述检体取得 线路搬送的检体容器, 0026 所述搬送装置具备以分配到所述超越线路以及所述第 2 搬送线路的方式移送位 说 明 书 CN 102109529 A CN 102109532 A3/20 页 7 于所述中继部中的检体容器的移送部。 0027 (4) 根据 (3)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0028 所述移送部通过向与所述第 2 搬送线路的搬送方向交差的方向移送位。

25、于所述中 继部中的检体容器, 而将位于所述中继部中的检体容器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0029 (5) 根据 (4)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0030 所述移送部以横断所述超越线路的方式将位于所述中继部中的所述检体容器移 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0031 (6) 根据 (4)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0032 所述移送部押动位于所述中继部中的检体容器, 而将所述检体容器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0033 (7) 根据 (3)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0034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移送部, 以针对由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

26、检体, 直 到取得是否需要再处理的判定结果为止, 使收容有所述检体的检体容器在所述中继部中等 待。 0035 (8) 根据 (7)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0036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移送部, 以根据所取得的所述判定结果, 决定所述检体容器 的搬送目的地, 根据所决定的搬送目的地, 将所述检体容器分配到所述超越线路以及所述 第 2 搬送线路。 0037 (9) 根据 (8)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0038 所述控制部判定直到取得所述判定结果为止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 在经过了所述 规定时间的情况下, 将所述检体容器的搬送目的地决定为所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0039 (1。

27、0) 根据 (3)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0040 所述搬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分别对应的第 1 以及第 2 搬 送单元, 0041 所述第 1 搬送单元包括 : 0042 第 1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一部分 ; 以及 0043 第 2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2 搬送线路的一部分, 搬送从所述第 1 搬送区域接收到 的检体容器, 0044 所述第 2 搬送单元包括 : 0045 第 3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其他部分 ; 以及 0046 第 4 搬送区域, 构成所述第 2 搬送线路的其他部分, 搬送。

28、从所述第 3 搬送区域接收 到的检体容器。 0047 (11) 根据 (2)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0048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针对规定的第 1 测定项目测定检体, 0049 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针对与所述第 1 测定项目不同的第 2 测定项目测定检体, 0050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 结果是作为所述再处理需要关于所述第 2 测定项目的测定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搬送到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0051 (12) 根据 (2)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

29、征在于, 说 明 书 CN 102109529 A CN 102109532 A4/20 页 8 0052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对检体中包含的规定的成分进行检测, 0053 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通过在载玻片上涂抹检体来制作涂抹标本, 0054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 结果是作为所述再处理而需要涂抹标本制作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使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搬 送到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0055 (13) 根据 (1) (6)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0056 包括模式设定部, 用于将动作模式设定为通过所述第 2。

30、 检体处理单元执行由所述 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检体的再处理的第 1 模式、 以及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执 行由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检体的再处理的第 2 模式中的某一个。 0057 (14) 根据 (13) 所述的检体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0058 所述第 1 搬送线路包括 : 0059 检体取得线路, 用于经由用于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从检体容器取得检体的检体 取得位置, 搬送检体容器 ; 以及 0060 接收搬送线路, 从所述检体取得线路接收所述检体容器, 搬送所接收到的所述检 体容器, 0061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搬送装置, 以在设定了所述第 2 模式的情况。

31、下, 针对由所述 第 1 检体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检体, 直到取得是否需要再处理的判定结果为止, 使收容了所 述检体的检体容器在所述检体取得线路上等待。 0062 (15) 一种检体容器搬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0063 第 1 搬送线路, 用于将检体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检体容器, 搬送到对检体容器中 收容的检体进行处理的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 0064 第 2 搬送线路, 用于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以及去往该终点的途中的规定 位置从所述第 1 搬送线路接收检体容器, 将所接收到的检体容器搬送到相对所述第 1 以及 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与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相同一。

32、侧的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 0065 移送部, 将所述第 1 搬送线路上的检体容器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 以及 0066 控制部, 对所述第 1 搬送线路、 第 2 搬送线路以及所述移送部进行控制, 0067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相对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 侧, 0068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 1 搬送线路,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 理的结果是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搬送到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体处理单元中的某 一个, 0069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移送部以及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以将收容通过所述第 1 检体 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

33、结果是不需要再处理的检体的检体容器, 不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 终点而移送到所述第 2 搬送线路, 搬送到所述检体回收单元。 0070 (16) 一种检体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0071 将检体容器设置部中设置的检体容器, 使用第1搬送线路, 搬送到第1检体处理单 元 ; 0072 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 对所述检体容器中收容的检体进行处理 ; 0073 在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需要所述检体的再处理的情况 说 明 书 CN 102109529 A CN 102109532 A5/20 页 9 下, 使用所述第 1 搬送线路, 将所述检体容器。

34、搬送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 执行所述检体容器 中收容的检体的再处理 ; 以及 0074 在通过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结果是不需要所述检体的再处理的情 况下, 将所述检体容器不经由所述第 1 搬送线路的终点, 而移送到第 2 搬送线路, 使用所述 第 2 搬送线路, 搬送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 0075 其中, 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以及所述检体容器回收单元相对所述第 1 以及第 2 检 体处理单元配置在相同一侧, 0076 所述第 1 检体处理单元相对所述第 2 检体处理单元配置在所述检体容器设置部 侧。 0077 根据所述 (1)、 (15) 或者 (16) 的结构, 可以比以往更高。

35、效地进行检体的再处理。 附图说明 0078 图 1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检体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平面图。 0079 图 2 是示出检体容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0080 图 3 是示出检体架子的外观的立体图。 0081 图 4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装置用的检体搬送单元的结构的平面图。 0082 图 5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涂抹标本制作装置用的检体搬送单元的结构的平面图。 0083 图 6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装置具备的测定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0084 图 7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装置具备的信息处理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0085 图 8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涂抹标本制作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00。

36、86 图 9 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0087 图 10 是示出通过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装置进行的搬送模式设定处理的步骤的流 程图。 0088 图 11 是示出针对测定之前的检体, 检查信息管理装置存储的测定命令的一个例 子的示意图。 0089 图 12 是示出针对测定之后的检体, 检查信息管理装置存储的测定命令的一个例 子的示意图。 0090 图 13 是示出针对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解析处理之后的检体, 检查信息管理装置存 储的测定命令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0091 图 14 是示出第 1 搬送模式下的通过检体搬送单元进行的搬送控制处理的步骤的 流程图。 0092 图 15 是。

37、示出第 1 搬送模式下的通过系统控制装置进行的搬送指示处理的步骤的 流程图。 0093 图 16 是示出第 2 搬送模式下的通过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的搬送控制处理的步骤的 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4 以下, 参照附图, 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95 检体处理系统的结构 说 明 书 CN 102109529 A CN 102109532 A6/20 页 10 0096 图 1 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平面图。如图 1 所示, 检体处理系统 1 具备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检体搬送装置 3、 血球分析装置 5、 涂抹标本制作 装置6以及系统控制装置8。 另外。

38、, 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处理系统1经由通信网络与检查信息 管理装置 9 可通信地连接。 0097 检体搬送装置 3 具有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以及 4, 这些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以及 4 以在图中沿着横向延伸的方式相互串联地连接。血球分析装置 5 具备 3 个测定单元 51、 52、 53和信息处理单元54, 在检体搬送单元3a的后方配置有测定单元51, 在检体搬送单 元 3b 的后方配置有测定单元 52, 在检体搬送单元 3c 的后方配置有测定单元 53。另外, 在 检体搬送单元 4 的后方配置有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0098 在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39、 以及 4 的各自中, 在左右方向上, 延伸设置有用于为了 向测定单元 51、 52、 53 以及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检体处理单元 ) 供给检体而搬送检体架子 的搬送路径即供给线路 3aS、 3bS、 3cS、 4S( 第 1 搬送线路 )。另外, 检体搬送装置 3 具备用于 为了回收检体架子而向图中右方向搬送的搬送路径即返回线路3aR、 3bR、 3cR、 以及4R(第2 搬送线路 )。供给线路 3aS 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测定线路 3aM( 取入线路 )、 和用于将 保持有多个检体的检体架子搬送到图中左方向的超越线路 3aF。其他供给线路 3bS、 3cS、 4S 也同样地, 具有测。

40、定线路 3bM、 3cM、 以及处理线路 4M 以及超越线路 3bF、 3cF 以及搬送线路 4F。 测定线路3aM、 3bM、 3cM、 以及处理线路4M是用于测定单元51、 52、 53以及涂抹标本制作 装置 6 取入检体的检体架子的搬送路径, 各测定线路 3aM、 3bM、 3cM、 以及处理线路 4M 相互 不连接, 而分别独立。另一方面, 超越线路 3aF、 3bF、 3cF 以及搬送线路 4F 是用于测定单元 51、 52、 53 以及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不取入检体, 而向搬送方向下游侧搬送检体架子的搬送 路径。在所述超越线路 3aF、 3bF、 3cF 以及搬送线路 4F 中,。

41、 邻接的彼此相互连接, 作为整体 直线状地设置。 0099 在超越线路 3aF、 3bF、 3cF、 搬送线路 4F 与各测定线路 3aM、 3bM、 3cM、 处理线路 4M 之间, 设置有 : 分析前架子保持部33、 43(第1中继部), 该分析前架子保持部33、 43(第1中 继部)是用于从超越线路3aF、 3bF、 3cF、 搬送线路4F接收检体架子, 将所接收到的检体架子 移送到测定线路 3aM、 3bM、 3cM、 处理线路 4M 的起点的移送路, 并且是保持检体架子的区域 ; 以及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44( 第 2 中继部 ), 该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44( 第 2 。

42、中继部 ) 是 用于从测定线路 3aM、 3bM、 3cM、 处理线路 4M 的终点接收检体架子, 并将接收到的检体架子 移送到超越线路3aF、 3bF、 3cF、 搬送线路4F、 或者返回线路3aR、 3bR、 3cR、 4R的移送路, 并且 是保持检体架子的区域。这些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43 以及分析后架子保持部 34、 44( 第 2 中继部 ) 也构成供给线路 3aS、 3bS、 3cS、 4S 的一部分。 0100 由用户投入检体架子的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与检体搬送装置 3 的右端连接, 从该 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搬出的检体架子沿着检体搬送装置 3 的超越线路 3aF、 3。

43、bF、 3cF、 或者 4F 搬送。检体架子从超越线路 3aF、 3bF、 3cF、 或者 4F, 经由搬送目的地的测定单元 51、 52、 53 或者与涂抹标本制作装置 6 对应的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或者 4 中的分析前架子保持 部33或者处理前架子保持部43, 被移送到测定线路3aM、 3bM、 3cM、 或者处理线路4M。 然后, 检体架子在测定线路或者处理线路上被搬送, 而被供给到搬送目的地即测定单元 51、 52、 53 或者涂抹标本制作装置6。 在检体被供给到测定单元51、 52、 53或者涂抹标本制作装置6之 后, 检体架子从测定线路3aM、 3bM、 3cM、 。

44、或者处理线路4M, 经由分析后架子保持部34或者处 说 明 书 CN 102109529 A CN 102109532 A7/20 页 11 理后架子保持部 44, 被移送到返回线路 3aR、 3bR、 3cR、 或者 4R, 在返回线路上向右方向被搬 送, 而被回收到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中。 0101 图 2 是示出检体容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 3 是示出检体架子的外观的立体图。如 图 2 所示, 检体容器 T 呈现管状, 上端开口。在内部中收容有从患者提取的血液检体, 上端 的开口通过盖部 CP 密封。检体容器 T 由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或者合成树脂构成, 可视觉辨认 内部的血液检体。另外,。

45、 在检体容器 T 的侧面, 粘贴有检体条形码标签 BL。在该检体条形码 标签 BL 中, 印刷有表示检体 ID 的条形码 ( 检体条形码 )。检体架子 L 可以排列保持 10 个 检体容器 T。在检体架子 L 中, 以垂直状态 ( 竖立状态 ) 保持各检体容器 T。另外, 在检体 架子 L 的正面, 粘贴有架子条形码标签 ( 未图示 )。在该架子条形码标签中, 印刷有表示架 子 ID 的条形码 ( 架子条形码 )。 0102 以下, 对检体处理系统 1 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103 0104 如图 1 所示, 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具备检体投入单元 21、 预处理单元 22、 以及检体 回收。

46、单元 23。该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可以设置收容有多个检体容器的检体架子。 0105 检体投入单元21构成为可以由用户设置检体架子L。 另外, 检体投入单元21构成 为可以将由用户设置的检体架子 L 移送到检体投入单元 21 的最里侧 (Y1 方向 ), 向检体投 入单元 21 的左侧 ( 预处理单元 22 侧 ) 送出检体架子 L。 0106 预处理单元 22 构成为与检体投入单元 21 的左侧连接, 可以接收从检体投入单元 21 送出的检体架子 L。预处理单元 22 具备条形码读取部 22b, 条形码读取部 22b 可以从检 体架子 L 中收容的检体容器 T 的检体条形码标签 BL 读出检。

47、体 ID, 并且从检体架子 L 的架 子条形码标签读出架子 ID。另外, 预处理单元 22 构成为可以将由条形码读取部 22b 进行 了条形码的读出动作的检体架子 L 移送到预处理单元 22 的前方 (Y2 方向 ) 之后, 向预处理 单元 22 的左侧 ( 检体搬送单元 3a 侧 ) 送出检体架子 L。在从预处理单元 22 向检体搬送 单元3a的架子送出位置的附近, 设置有检体架子L的架子条形码读取专用的条形码读出器 222a。从预处理单元 22 送出的检体架子 L 被导入到检体搬送装置 3 的超越线路 3aF。所述 结构的预处理单元 22 具备由 CPU 以及存储器等构成的控制部 22a。。

48、由该控制部 22a 控制预 处理单元 22 的机构。 0107 检体回收单元 23 设置在检体投入单元 21 的右侧, 结构与检体投入单元 21 相同。 另外, 检体回收单元23构成为回收通过返回线路3aR、 回收线路223、 217、 237搬入的检体架 子 L。 0108 0109 接下来, 对检体搬送装置 3 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 1 所示, 检体处理系统 1 具备由 4 个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 以及 4 构成的检体搬送装置 3。在血球分析装置 5 的 3 个测定 单元 51、 52、 53 的前方, 个别地配置有检体搬送单元 3a、 3b、 3c。检体搬送单元 3a、 3。

49、b、 3c 中 的相邻的2个相互连接, 可以交换检体架子L。 另外, 最右侧的检体搬送单元3a可以与所述 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连接, 导入从检体投入回收装置 2 搬出的检体架子 L, 并且向检体投入 回收装置 2 送出检体架子 L。 0110 图 4 是示出检体搬送单元 3a 的结构的平面图。此处, 说明配置在测定单元 51 的 前侧的检体搬送单元 3a, 但配置在测定单元 52、 53 的前侧的检体搬送单元 3b、 3c 也是同样 说 明 书 CN 102109529 A CN 102109532 A8/20 页 12 的结构。如图 4 所示, 检体搬送单元 3a 具备搬送检体的搬送机构 31、 和控制搬送机构 31 的 控制部 32。搬送机构 31 具备 : 分析前架子保持部 33 ; 分析后架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测量;测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