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盒及具有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571882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58155.4

申请日:

2009.12.21

公开号:

CN101763010A

公开日:

2010.06.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G03G 15/08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京瓷美达株式会社变更后: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大阪府变更后:日本大阪府|||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3G 15/08申请日:20091221|||公开

IPC分类号:

G03G15/08

主分类号:

G03G15/08

申请人: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发明人:

前嶌正展; 秋山卓也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8.12.24 JP 2008-328740; 2009.11.27 JP 2009-269711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代理人:

李雪春;武玉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色剂盒及具有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调色剂盒用于容纳调色剂,其包括用于操作所述调色剂盒的杆以及包围该杆的一部分的套子,其中,该套子形成不包围所述杆的非包围区域,使用者能通过该非包围区域来接触所述杆。由此,调色剂盒能够保护用于操作调色剂盒的杆,以便不让该杆受到外力影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调色剂盒,用于容纳调色剂,其特征在于包括:
杆,用于操作所述调色剂盒;以及
套子,包围所述杆的一部分;其中,
所述套子形成不包围所述杆的非包围区域,通过该非包围区域让使用者接触所述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动器,该制动器与所述杆连接,用于锁定所述调色剂盒,其中所述杆能在不锁定所述调色剂盒的第一位置和锁定所述调色剂盒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色剂补给口;以及
闸门,与所述杆连接,用于使调色剂补给口进行开闭;其中,
所述杆能在关闭所述调色剂补给口的第一位置和敞开所述调色剂补给口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该壳体用于容纳所述调色剂,其中所述套子具有:
基板,设置在所述杆和所述壳体之间,用于支撑所述杆;以及
握持板,与所述基板相对配置;其中,
所述握持板的边缘部构成所述非包围区域的边界的至少一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壳体之间,用于连接所述杆和所述闸门,其中所述基板用于隔开所述转动机构和所述杆。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子还具有:
一对侧板,在所述基板的两侧边缘和所述握持板的两侧边缘之间延伸;以及
底板,封闭由所述基板、所述握持板及所述一对侧板所包围的区域。

7.
  一种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内部容纳调色剂,在与所述调色剂盒的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侧壁;
套子,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以及
杆,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套子上,其中,
所述套子具有:
基板,与所述侧壁卡合,用于支撑所述杆能够进行转动;以及
握持板,向与所述壳体相反一侧离开所述基板,并且与该基板相对配置,其中,
在所述握持板和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握持空间,能让手指从所述握持空间的上方插入该握持空间中。

8.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部,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调色剂盒,用于给所述图像形成部补给调色剂;其中,
所述调色剂盒形成为容纳调色剂,并具有:
杆,用于操作所述调色剂盒;以及
套子,包围所述杆的一部分,其中,
所述套子形成不包围所述杆的非包围区域,通过该非包围区域让使用者接触所述杆。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盒还包括壳体,该壳体用于容纳所述调色剂,
所述套子具有:
基板,设置在所述杆和所述壳体之间,用于支撑所述杆能够进行转动;以及
握持板,与所述基板相对配置;其中,
所述基板的边缘部及所述握持板的边缘部构成所述非包围区域的边界的至少一部分。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盒可滑动地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装拆,
所述基板和所述握持板横穿所述调色剂盒进行装拆时的滑动方向。

说明书

调色剂盒及具有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盒及具有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调色剂盒能容纳调色剂,并以滑动方式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装拆。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可自由装拆地安装用于向显影装置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盒。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壳体的规定位置上,自由装拆地安装调色剂盒。可进行滑动的调色剂盒沿水平方向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壳体中被拔出,并且沿水平方向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可进行滑动的调色剂盒的端部壁上设置握持部,使用者握住握持部来容易从壳体中拔出调色剂盒。
调色剂盒可以具有闸门机构(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205587号)。在将调色剂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之前,或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下了调色剂盒之后,或者在交换调色剂盒期间,闸门机构防止发生调色剂向外部漏出的不良情况。
调色剂盒可以包括具有调色剂排出口的壳体、能使调色剂排出口进行开闭的闸门、用于操作闸门的杆以及用于锁定杆的锁定构件。位于关闭位置的杆使锁定构件的弹性部分产生弹性变形,对锁定构件施加朝向关闭位置的作用力。在将调色剂盒的壳体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壳体上后,解除由锁定构件进行的锁定,允许杆从关闭位置转动到敞开位置。
杆可以设置成从调色剂盒的端部壁露出,以便让使用者容易使用杆。这样的杆具有用于转动的结构,对外力较为脆弱。调色剂盒为了进行交换而被单独搬运。在搬运时,从端部壁露出的杆会无意中被撞到建筑物的地板、侧壁或其它设备上。其结果,杆本身或与杆连接的转动机构(例如为闸门)的功能会受到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色剂盒及具有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调色剂盒能保护用于操作调色剂盒的杆,以便不让杆受到外力影响。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色剂盒,用于容纳调色剂,其包括:杆,用于操作所述调色剂盒;以及套子,包围所述杆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套子形成不包围所述杆的非包围区域,通过该非包围区域让使用者接触所述杆。
采用所述结构,由套子包围用于操作调色剂盒的杆的一部分,能够保护杆,以便不让杆受到外力影响,并且,由套子能够保护通过非包围区域接触杆的使用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调色剂盒,其包括:壳体,其内部容纳调色剂,在与所述调色剂盒的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侧壁;套子,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以及杆,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套子上,其中,所述套子具有:基板,与所述侧壁卡合,用于支撑所述杆,该杆能进行转动;以及握持板,向与所述壳体相反一侧离开所述基板,并且与该基板相对配置,其中,在所述握持板和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握持空间,能让手指从所述握持空间的上方插入该握持空间中。
采用所述结构,在握持板和与调色剂盒的侧壁卡合的基板之间形成握持空间,其中所述基板用于支撑杆。因此,能够利用握持板来保护杆,以便不让杆受到外力影响。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其包括:图像形成部,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调色剂盒,用于给所述图像形成部补给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盒形成为容纳调色剂,并具有:杆,用于操作所述调色剂盒;以及套子,包围所述杆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套子形成不包围所述杆的非包围区域,通过该非包围区域让使用者接触所述杆。
采用所述结构,由套子包围用于操作调色剂盒的杆,能够利用套子来保护通过非包围区域接触杆的使用者。因此,能够安全地安装用于将调色剂补给到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中的调色剂盒。此外,由套子保护了杆,不让该杆受到外力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3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中继装置上所安装的调色剂盒。
图4A是图3所示的调色剂盒的展开立体图。
图4B是图4A中表示的筒状闸门的立体图。
图5是图4A所示的调色剂盒的组装立体图。
图6是图4A所示的调色剂盒的剖面图。
图7A是图4A所示的调色剂盒的配件的展开立体图。
图7B是从正面观察的图7A所示配件的组装立体图。
图7C是从背面观察的图7A所示配件的组装立体图。
图8是图3所示的调色剂盒及中继装置支撑构件的剖面图。
图9A是图3所示的调色剂盒及中继装置支撑构件的剖面图。图9A中表示的杆位于第一位置。
图9B是调色剂盒及中继装置支撑构件的剖面图,其中表示杆位于第一位置时的闸门开口部的位置。
图10A是图3所示的调色剂盒及中继装置支撑构件的剖面图。图10A中表示的杆位于第二位置。
图10B是调色剂盒及中继装置支撑构件的剖面图,其中表示杆位于第二位置时的闸门开口部的位置。
图11是表示操作杆的情况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以下说明中的“正面”、“背面”、“上”、“下”、“左”、“右”等表示方向的用语只不过是用于使说明更清楚而已,并不限定本发明。在没有特地说明的情况下,“正面”或与其类似的用语指的是使用者进行操作的方向。“背面”、“左”、“右”或与其类似的用语表示以“正面”为基准而规定的方向。“薄片体的前头边缘”或与其类似的用语指的是薄片体的边缘中位于输送方向前头的边缘。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虽然图1及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体内出纸型的复印机,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打印机、传真机、具有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以及用于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其它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大体呈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1、设置在壳体11中的图像形成部12及定影部13、在壳体11中贮存薄片体的贮存部14、形成在壳体11中间部的排出部15以及设置在壳体11上部的图像读出部16和操作部17。壳体11包括:大体呈长方体形状的下部壳体111,其内部设有图像形成部12、定影部13和贮存部14;扁平且大体呈长方体形状的上部壳体112,具有图像读取部16和操作部17;以及俯视大体呈L字形状的连接壳体113,连接下部壳体111和上部壳体112。连接壳体113沿着壳体11的左侧边缘及背面边缘延伸。由下部壳体111的上面、上部壳体112的下面及连接壳体113的右面形成向内侧凹陷的排出部15。
操作部17构成上部壳体112的正面部分。操作部17包括数字键171、LCD触摸屏172及其它操作键。操作部17可用于输入有关图像形成处理的信息。使用者例如可以通过数字键171输入需要印刷的薄片体的张数等,或者通过LCD触摸屏172输入印刷浓度等。
图2概略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内部结构。参照图2及图1,进一步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
使用者可以通过图像读取部16,让图像形成装置10读取所需的原稿图像。图像读取部16包括设在上部壳体112上表面的接触玻璃161和在接触玻璃161上进行转动的按压盖162。使用者将按压盖162向上方转动,在接触玻璃161上放置所需原稿,并将按压盖162向下方转动来按压接触玻璃161上的原稿。上部壳体111的内部设置扫描机构163。如果使用者例如通过操作部17来启动图像形成装置10,则扫描机构163对接触玻璃161上的原稿图像进行扫描,读取该原稿图像。由扫描机构163读取的图像的模拟信息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图像形成装置10按照数字信号在薄片体P上形成图像。
贮存部14提供薄片体P。贮存部14包括自由装拆地插入下部壳体111中的供纸盒142和自由转动地设置在下部壳体111右侧表面上的手动供纸盘141。供纸盒142是大体呈长方体形状的盒,该供纸盒142的上部敞开。供纸盒142的内部可贮存层叠多个薄片体P来形成的薄片体摞P1。供纸盒142左侧边缘的上方设置抽纸辊143,并且,在供纸盒142中使薄片体摞P1的左侧边缘(前头边缘)推向上方,将薄片体摞P1的左侧边缘抵接在抽纸辊143上。抽纸辊143从薄片体摞P1中将薄片体P一张张地向输送路110输送。设置在输送路110的中途部位上的输送辊对将薄片体P输送到由后面叙述的第二转印辊113和后面叙述的中间转印带125所形成的第二次转印夹缝部。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一个供纸盒142,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贮存部14也可以层叠使用两个以上的供纸盒142。
手动供纸盘141的下侧边缘部设有支撑轴141a。手动供纸盘14安装在下部壳体111的右侧表面,可绕支撑轴141a进行转动。手动供纸盘141可在沿着下部壳体111的右侧表面关闭供纸口的关闭位置和向右侧突出的敞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位于敞开位置的手动供纸盘141可支撑薄片体P。手动供纸盘141上的薄片体P通过供纸辊144等被输送到第二次转印夹缝部,该第二次转印夹缝部由后面叙述的内置在下部壳体111中的第二转印辊113和后面叙述的中间转印带125形成。
在下部壳体111的正面壁上,设置可向上下方向转动的维修门19。使用者可敞开维修门19,除去从贮存部14送出来之后卡在下部壳体111中的薄片体P。
图像形成部12在从贮存部14输送来的薄片体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下部壳体111中在供纸盒142的上方配置利用品红色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品红色用单元12M、利用青色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图像的青色用单元12C、利用黄色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图像的黄色用单元12Y以及利用黑色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图像的黑色用单元12K。从右侧向左侧依次配置品红色用单元12M、青色用单元12C、黄色用单元12Y及黑色用单元12K。
各单元12M、12C、12Y、12K具有感光鼓121及给感光鼓121提供调色剂的显影装置122。在感光鼓121的圆周面形成静电潜影后,显影装置122提供调色剂,形成与静电潜影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可见像)。
图2中的感光鼓121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转动。形成在感光鼓12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在感光鼓121的上方进行移动的中间转印带125上。
在下部壳体111中,自由装拆地安装四个调色剂盒20,该四个调色剂盒20分别容纳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黄色调色剂及黑色调色剂。这些调色剂盒20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25和排出部15之间。从各调色剂盒20到各单元12M、12C、12Y、12K延伸调色剂补给导管(图中未表示),用于给各单元12M、12C、12Y、12K补给调色剂。
图像形成部12还包括设置在各单元12M、12C、12Y、12K的感光鼓121下方的带电装置123、以及设置在带电装置123下方的曝光装置124。带电装置123使感光鼓121的圆周面均匀带电。曝光装置124按照与所读取的原稿对应的数字信号,将激光照射到已带电的感光鼓121的圆周面上。其结果,在各单元12M、12C、12Y、12K的感光鼓121的圆周面上,形成与原稿的各颜色成分对应的静电潜影。之后,显影装置122向感光鼓121的圆周面提供调色剂,利用静电使调色剂附着到静电潜影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各感光鼓121上方的中间转印带125在左方的驱动辊125a和右方的从动辊125b之间延伸。中间转印带125(向左方移动)中位于下侧的下表面与各感光鼓121的圆周面相抵接。中间转印带125的外侧圆周面用作载持调色剂的表面。在各感光鼓121的上方配置转印辊126。中间转印带125一边通过转印辊126按压在感光鼓121的圆周面上,一边在驱动辊125a和从动辊125b之间旋转。在驱动辊125a和从动辊125b之间配置张紧辊125c。张紧辊125c例如通过作用部件(图中未表示)接受朝向上方的作用力。通过作用构件推向上方的张紧辊125c在从动辊125b的附近使中间转印带125的轮廓形成为山形,在中间转印带125上产生张力。
在中间转印带125旋转期间,品红色用单元12M的感光鼓121将品红色调色剂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5上。此后,青色用单元12C在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上转印青色调色剂的调色剂图像。接着,黄色用单元12Y在重叠品红色调色剂和青色调色剂来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上,转印黄色调色剂的调色剂图像。最后,黑色用单元12K在重叠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和黄色调色剂来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上,转印黑色调色剂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全彩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25上的全彩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从贮存部14输送来的薄片体P上。
在图像形成部的左方,输送路110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输送路110包括输送辊对112。从贮存部14输送来的薄片体P被输送辊对112输送,并且由输送路110引导到后面叙述的第二转印辊113和后面叙述的中间转印带125所形成的第二次转印夹缝部。输送路110包括第二转印辊113。第二转印辊113与中间转印带125所卷绕的驱动辊125a相对置,并且第二转印辊113与中间转印带125的外侧圆周面相抵接,形成第二次转印夹缝部。在输送路110的引导下被输送到中间转印带125和第二转印辊113之间的第二次转印夹缝部中的薄片体P,被中间转印带125和第二转印辊113按压夹持,使得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25上的全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体P上。
图像形成装置10还包括清扫装置128。在薄片体P上转印(通常称为第二次转印)调色剂图像后,清扫装置128除掉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25上的调色剂,清扫中间转印带125。清扫装置128与从动辊125b相对配置。
定影部13对由图像形成部转印到薄片体P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处理。定影部13包括加热辊131、与加热辊131相对配置的定影辊132、在加热辊131和定影辊132之间延伸的定影带133以及与定影辊132相对配置(按压定影辊132)的加压辊134。加热辊131的内部设置用作加热源的通电发热体。
载持有调色剂图像的薄片体P被输送到定影部13。在薄片体P通过加压辊134和高温的定影带133之间时,调色剂图像接受来自定影带133的热量,定影到薄片体P上。
在定影部13完成了定影处理后,彩色打印就结束。在完成了彩色打印的薄片体P被引导到从定影部13向上方延伸的输送路114中,并通过连接壳体113的右侧表面排出到排出部15上。下部壳体111的上表面作为出纸盘151被使用,用于支撑完成了彩色打印的薄片体P。
图3是图2中用两点虚线表示的中继装置60的立体图。参照图3及图2来说明中继装置60的配置情况。
中继装置60在下部壳体111中沿着该下部壳体111的正面壁配置。中继装置60的上表面可支撑各调色剂盒20的前端。中继装置60的背面侧配置图像形成装置的构件(感光鼓121、中间转印带125、显影装置122、带电装置123)。中继装置60用于引导从调色剂盒20向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25下方的各显影装置122提供的调色剂。
中继装置60还用于容纳转印步骤后产生的废调色剂。各感光鼓121的左方配置清扫装置127。清扫装置127除去在将调色剂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5上(称为第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21圆周面上的调色剂,并且,被除去的调色剂作为废调色剂容纳到中继装置60中。由清扫装置127清扫后的感光鼓121的圆周面向带电装置123转动,再次接受带电处理。此外,在中间转印带125的右方,清扫装置128与从动辊125b相对配置。清扫装置128除去在将调色剂转印到薄片体P上(称为第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25外侧圆周面上的调色剂,并且,被除去的调色剂作为废调色剂容纳到中继装置60中。各感光鼓121在由清扫装置128清扫后的中间转印带125的外侧圆周面上,接着转印调色剂图像。
图4A是图3所示的调色剂盒20的展开立体图,图5是图4A所示的调色剂盒20的组装图。参照图4A及图5的同时,参照图1及图3来对调色剂盒进行说明。
调色剂盒20具有:上部敞开的壳体30,可容纳调色剂;盖体40,关闭壳体30的开口部;以及配件50,安装在壳体30的前端。壳体30及盖体40从支撑在中继装置60上的前端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背面延伸(在中继装置60上安装调色剂盒20的状态下)。调色剂盒20采用滑动方式,从下部壳体111的前面被插入或拔出。
壳体30包括:前板31,沿着与调色剂盒20滑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伸展;后板32,与前板31相对配置;底板33,在前板31的下侧边缘和后板32的下侧边缘之间延伸;左板34,从底板33的左侧边缘向上方延伸;以及右板35,从底板33的右侧边缘向上方延伸。
底板33包括右底板33a和左底板33b。右底板33a和左底板33b具有圆弧剖面。右底板33a的圆弧剖面的半径比左底板33b的圆弧剖面的半径大。壳体30的内部设置沿着右底板33a和左底板33b的边界延伸的隔板331,隔板331将壳体3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左右部分。
前板31上形成填充口。调色剂通过填充口导入壳体30中。在调色剂盒20中填充了调色剂后,用盖子313关闭填充口。
盖体40包括:平坦的顶板41;前板42,从顶板41的前侧边缘向前下方倾斜;左板43,从顶板41的左侧边缘向下方延伸;右板44,从顶板41的右侧边缘向下方延伸;以及后板45,从顶板41的后侧边缘向下方延伸。顶板41、前板42、左板43、右板44和后板45由树脂来一体形成。
在盖体40的上表面形成俯视大致呈C字形的凹部411。在凹部411的内部设置可与凹部411相补形状的把手412。把手412安装在盖体40上,可沿上下方向转动。在盖体40的整个下侧边缘上,形成向外侧延伸的上侧凸缘46。在壳体30的整个上侧边缘上,形成向外侧延伸的下侧凸缘39。上侧凸缘46和下侧边缘39的形状大体相同,可以相互重叠。在将上侧凸缘46重叠于下侧边缘39上后,对这些凸缘之间进行熔融接合处理(例如利用高频波),用盖体40来封闭壳体30。
壳体30的内部设置搅拌器36。搅拌器36可搅拌壳体30内部的调色剂。搅拌器36包括从后板32向前板31延伸的搅拌轴361和从搅拌轴361的圆周面向搅拌轴361的半径方向延伸的多个搅拌翅362,搅拌翅362由薄片制成。图4A所示的搅拌器36具有每隔90°配置的四个搅拌翅362,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有一个搅拌翅362或两个搅拌翅362或三个搅拌翅362,或者,也可以具有五个以上的搅拌翅。
搅拌轴361沿着右底板33a的曲率中心延伸。从搅拌轴361的转动中心到搅拌翅362的先端边缘的距离长于右底板33a的曲率半径。如果搅拌轴361转动,搅拌翅362的先端边缘在右底板33a的上表面进行滑动,搅拌全调色剂。
在壳体30的内部设置从后板32向前板31延伸的螺旋供给器37和包围螺旋供给器37前端的筒状闸门38。
图4B表示一部分被切开的筒状闸门38。图6是沿图5中V-V线的剖面图。参照图4B及图6的同时,参照图4A及图5来进一步说明调色剂盒20。
螺旋供给器37配置在左底板33b上,具有从后板32向前板31延伸的供给器轴371和与供给器轴371同心的螺旋翅372,该螺旋翅372以螺旋形状包围供给器轴371。供给器轴371的转动轴与左底板33b的曲率中心一致。螺旋翅372的外半径稍微小于左底板33b的曲率半径。在左底板33b的前端附近形成调色剂补给口332。螺旋翅372与供给器轴371一起转动,用于将调色剂输送到调色剂补给口332。
后板32的外侧表面形成使搅拌轴361和供给器轴371相连接的齿轮机构(图中未表示)。齿轮机构使搅拌轴361和供给器轴371相联转动。在齿轮机构上连接驱动电动机(图中未表示)。通过传导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搅拌轴361和供给器轴371绕各自的轴心同时进行转动。
筒状闸门38包括筒381和从筒381的前端表面向前方突出的轴382。筒381的外半径稍微小于左底板33b的曲率半径,且稍微大于螺旋翅372的外半径。轴382与筒381是同心。在筒381的圆周壁上形成开口部381a。开口部381a可与调色剂补给口332连通。
如果螺旋供给器37转动,调色剂通过筒状闸门38的后端开口部进入筒状闸门38内部。用于封闭筒381前部的前壁381b防止调色剂穿过筒状闸门38向前方移动。轴382从前壁381b的中心向前方突出。在轴382的先端形成键槽382a。轴382通过键槽382a与第二部位齿轮533相啮合。筒381的前壁381b的内表面形成支撑孔382b。供给器轴371的前端插入支撑孔382b中,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孔382b上。因此,供给器轴371的转动不传导给筒状闸门38上。筒状闸门38与第二部位齿轮533相联转动。
前板31的外侧表面形成向前方突出的环状的定位部314。定位部314与供给器轴371为同轴。沿定位部314的轴形成贯通孔314a。后面叙述的第二部位齿轮533的键突起533d插入贯通孔314a中,并且可转动地支撑在贯通孔314a上。
图7A是配件50的展开立体图。图7B是表示配件50外部结构的组装图。图7C是表示配件50内部结构的组装图。参照图7A到图7C的同时,参照图4A及图6来对配件50进行说明。
配件50安装在壳体30的前端。配件50用于将调色剂盒2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壳体11上,并且用于使筒状闸门38进行开闭动作。
配件50包括覆盖壳体30前端的套子51。在将调色剂盒2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0的壳体11上时,以及从壳体11拔出调色剂盒20时,套子51用作把手。配件50还包括:杆52,用于使筒状闸门38进行开闭,并且用于执行将调色剂盒20锁定在中继装置60上的操作;以及转动机构53,将杆52的转动传达给闸门部件38上。
包围杆52的一部分的套子51包括:基板514,设置在杆52和壳体30之间,杆52可转动地支撑在基板514上;握持板512,设置在基板514的前方,并与基板514相对;以及底板511,从基板514的下侧边缘和握持板512的下侧边缘之间延伸。套子51还包括在基板514的左右边缘和握持板512的左右边缘之间延伸的一对侧板513。由基板514的上侧边缘、握持板512的上侧边缘及侧板513的上侧边缘包围的区域是不包围杆52的非包围区域,使用者可以通过非包围区域接触杆52。使用者可将手指插入由基板514、底板511、握持板512及侧板513之间所形成的握持空间V0内,抓住调色剂盒20或对杆52进行操作。基板514、底板511、握持板512及侧板513用于防止插入握持空间V0中的使用者的手指接触配置在调色剂盒20周围的其它设备,即起到保护使用者手指的作用。此外,底板511封闭由基板514的下侧边缘、握持板512的下侧边缘及侧板513的下侧边缘所包围的区域。据此,除了一个方向之外,杆52都被包围,所以可适当地保护杆52,以便不让它受到外力影响。
套子51还包括分别从基板514的左右边缘向后方延伸的一对挟持板510。挟持板510用于在壳体30上安装配件50。挟持板510挟持壳体30的前端,使得套子51安装到壳体30上。各挟持板510具有角孔510a。在壳体30的左板34的前端部和右板35的前端部上,形成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351。在将配件50安装到壳体30的过程中,首先因突起部351而在一对挟持板510上产生朝向外侧的弹性变形,然后突起部351嵌入角孔510a中,使得配件50安装到壳体30的前端部上。
在握持板512的上侧边缘形成梯形的缺口512a。缺口512a大约占据握持板512上侧边缘的右半部分,扩大由基板514的上侧边缘、握持板512的上侧边缘及侧板513的上侧边缘所包围的非包围区域。使用者可通过缺口512a将右手手指插入握持空间V0中,对杆52进行操作。因此,缺口512a能提高杆52的操作性能。此外,也可以针对左撇子的使用者,使缺口512a形成为大约占据握持板512上侧边缘的左半部分。
基板514的中央部位形成安装孔514a。安装孔514a用于使转动轴531插入。在转动轴531的前端安装杆52。在基板514内表面的左侧区域,形成向后方突出的圆柱形状的突起部514b。在突起部514b上安装第二部位齿轮533。
通过转动轴531安装在基板514上的杆52位于握持空间V0中。杆52包括圆筒部521以及从圆筒部521的外侧圆周面向切线方向延伸的杆板522。附图所示的例子中,为了让杆52容易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使杆板522从圆筒部521的左端向上方延伸,不过,如果要向逆时针方向操作杆52,可使杆52从圆筒部521的右端向上方延伸。在转动轴531的前端,设置D形切割部531b。在杆52的圆筒部521的背面,形成与转动轴531的D形切割部531b相补形状的D孔521a。D孔521a与圆筒部521为同心。圆筒部521具有直径比D孔521a小的贯通孔521b。贯通孔521b与圆筒部521为同心。转动轴531的前端表面形成螺丝孔531a。通过将转动轴531的D形切割部531b插入圆筒部521的D孔521中,并使螺丝S穿过贯通孔521b,配合在插入D孔521a中的转动轴531的螺丝孔531a上,使得杆52连接在转动轴531上。
杆52可在杆板522沿着垂直方向的第一位置和杆板522沿水平方向横着躺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底板511沿着位于第二位置的杆板522,防止杆板522穿过底板511进行转动。位于左侧的侧板513沿着位于第一位置的杆板522,防止杆板522穿过侧板513进行转动。在杆52位于第二位置期间,筒状闸门38的开口部381a与调色剂补给口332连通,并且调色剂盒20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壳体11上锁定。而在杆52位于第一位置期间,筒状闸门38的开口部381a不与调色剂补给口332连通,并且解除调色剂盒20和图像形成装置10的壳体11之间的锁定。
在基板514和壳体30之间形成的转动机构53包括:转动轴531,具有与杆52的圆筒部521嵌合的前端部;第一部位齿轮532,外嵌在转动轴531的后端部上;以及第二部位齿轮533,与第一部位齿轮532相啮合。转动轴531可转动地嵌入基板514的安装孔514a中。第二部位齿轮533可转动地安装在基板514的突起部514b上。基板514隔开杆52和转动机构53。
转动轴531稍微长于基板514的厚度,转动轴531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从基板514的外侧表面及内侧表面稍微突出。
如上所述,螺丝S用于使杆52的圆筒部521和转动轴531相连接。因此,如果使杆52转动,转动轴531和杆52一体进行转动。键片531c从转动轴531后端的圆周面向外侧突出。当转动轴531插入基板514上的安装孔514a中时,键片531c卡在基板514的内表面,停止转动轴531向前方移动,决定转动轴531在基板541上的位置。
在大体呈环状的第一部位齿轮532的外侧圆周面的一半圆周部分上,形成齿轮的齿532a。在第一部位齿轮532的外侧圆周面的另一半圆周部分上,形成角柱形状的制动器532b。在杆52位于第一位置期间,齿轮的齿532a位于第一部位齿轮532的外侧圆周面的左部,制动器532b从第一部位齿轮532的外侧圆周面向右方突出。在第一部位齿轮532的中心部位形成的中心孔532c的直径稍微大于转动轴531的外径。在第一部位齿轮532的内侧圆周面上,形成沿半径方向延伸的键槽532d。键槽532d与转动轴531的键片531c相互弥补。转动轴531插入第一部位齿轮532的中心孔532c中,使得键槽532d和键片531c相啮合。第一部位齿轮532可与转动轴531一体且同心地进行转动。
在第二部位齿轮533的外侧圆周面的一半圆周部分,形成齿轮的齿533a。在杆52位于第一位置期间,齿轮的齿533a位于第二部位齿轮533的外侧圆周面的右部,并与第一部位齿轮532的齿532a相啮合。在第二部位齿轮533的前端面上,形成与基板514的突起部514b相互弥补的凹部533b。在第二部位齿轮533的凹部533b中插入突起部514b,第二部位齿轮533可转动地支撑在突起部514b上。
连接筒533c从第二部位齿轮533的后端向后方突出。连接筒533c的内径稍微大于前板31的定位部314的外径。在将套子51安装到壳体30的前端上时,定位部314插入连接筒533c的内部,决定第二部位齿轮533的位置。
键突起部533d从第二部位齿轮533的后端向后方突出。键突起部533d与插入连接筒533c内部的筒状闸门38的轴382先端上所形成的键槽382a相啮合。由此,第二部位齿轮533的转动通过键突起部533d和键槽382a之间的啮合,传导给筒状闸门38的筒381上。其结果,筒381可在开口部381a与调色剂补给口332相互连通的敞开位置和开口部381a和调色剂补给口332不连通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再次参照图3,对中继装置60的结构进行说明。
中继装置60包括大体呈长方体形状的壳体61和配置在壳体61上表面的支撑构件62。支撑构件62用于支撑各调色剂盒20的前端。
在中继装置60的内部具有:多个中继导管(图中未表示),用于将调色剂从各调色剂盒20输送到各显影装置122中;回收导管(图中未表示),用于引导由清扫各感光鼓121的各清扫装置127及清扫中间转印带125的清扫装置128所除掉的废调色剂;以及回收容器(图中未表示),贮存通过回收导管输送来的废调色剂。
支撑构件62包括具有与各调色剂盒20的宽度尺寸大体相同宽度尺寸的支撑板621、从支撑板621的左右边缘向上方直立设置的隔壁622(图3中表示五个隔壁622)、以及设置在各支撑板621上表面的闸门机构623。在相邻的一对隔壁622之间形成支撑空间V1,调色剂盒20的前端插入支撑空间V1中。
调色剂盒20采用滑动方式,水平地向后方装进支撑空间V1中。此时,闸门机构623的闸门板(图中未表示)被调色剂盒20敞开。如果将调色剂盒20向前方拔出,闸门板通过与闸门板连接的作用构件(图中未表示)回复到关闭位置。由于基板514及握持板512沿着与调色剂盒20的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因此使用者可以握住握持板512容易使调色剂盒20进行滑动。
图8是包括支撑构件62及调色剂盒20的剖面图,其中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杆52。参照图8的同时,参照图3及图7C来说明将调色剂盒20安装到支撑构件62上的情况。
支撑板621具有锁定孔621a。如果使杆52从图7C所示的第一位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90°(使杆52转动到第二位置),在杆52位于第一位置时向水平方向突出的制动器532b就变为向下方突出。向下方突出的制动器532b的先端进入锁定孔621a中。由此,调色剂盒20锁定在支撑板621上,不能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壳体11中拔出调色剂盒20。此后,如果让杆板522朝向垂直方向,以使杆52位于第一位置,则制动器532b回到图7C所示的位置,解除调色剂盒20锁定。此时,制动器532b不与锁定孔621a卡合,可以从支撑空间V1中向前方拔出调色剂盒20。
图9A是调色剂盒20及支撑构件62的剖面图,其中表示位于第一位置的杆52;图9B是调色剂盒20及支撑构件62的剖面图,其表示杆52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筒状闸门38的筒381上所形成的开口部381a的位置。图10A是调色剂盒20及支撑构件62的剖面图,其中表示位于第二位置的杆52;图10B是调色剂盒20及支撑构件62的剖面图,其表示杆52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筒状闸门38的筒381上所形成的开口部381a的位置。
在杆52位于第一位置时,杆板522朝向垂直方向。此时,第一部位齿轮532的制动器532b离开支撑板621的锁定孔621a,从第一部位齿轮532的圆周面向右方延伸。此时,在筒状闸门38的筒381上形成的开口部381a朝向左方,不与调色剂补给口332连通。因此,调色剂盒20中的调色剂不会漏到调色剂盒20的外部。
在杆52位于第二位置时,杆板522沿水平方向横着躺。此时,第一部位齿轮532的制动器532b从第一部位齿轮532的圆周面向下方延伸,嵌入支撑板621的锁定孔621a中。如果让杆52转动以使杆板522沿水平方向横着躺,则与第一部位齿轮532啮合的第二部位齿轮533绕筒状闸门38的轴382向逆顺时针方向转动90°。其结果,与第二部位齿轮533一体转动的筒状闸门38的筒381上所形成的开口部381a朝向下方,与调色剂补给口332连通。并且,螺旋供给器37向调色剂补给口332输送调色剂。因此,伴随着螺旋供给器37转动,调色剂盒20中的调色剂通过筒状闸门38的开口部381a及壳体30的调色剂补给口332补给到显影装置122中。此时,由于制动器532b嵌入支撑板621的锁定孔621a中,所以不能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壳体11中拔出调色剂盒20。
图11表示杆52的操作情况。
如上所述,在将套子51安装到壳体30的前端上的情况下,在套子的底板511、从底板511的前侧边缘向上方延伸的握持板512、分别从底板511的左右边缘向上方延伸的一对侧板513以及与握持板512相对延伸的基板514之间形成握持空间V0。使用者可以将手或手指插入握持空间V0中来接触杆52,对杆52进行操作。底板511、握持板512、一对侧板513及基板514起到保护使用者的手和/或手指的作用,防止使用者的手和/或手指接触调色剂盒20周围的设备。在握持板512上侧边缘的大致右半部分形成缺口512a。向下方凹陷的缺口512a实现让使用者的右手容易接触杆52上。其结果,能够提高杆52的操作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复印机作为安装调色剂盒20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打印机、传真机、能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其它装置等用作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中将感光鼓121及中间转印带125用作像载体,但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采用不具有中间转印带而直接从感光鼓121向薄片体转印图像的结构。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执行彩色打印的功能,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只进行黑白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中继装置60虽然用作支撑调色剂盒20的支撑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壳体11中形成的任意框架来支撑调色剂盒20。
在所述调色剂盒20中,由底板511、基板514、握持板512及一对侧板513来形成握持空间V0,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这些板的一部分来形成握持空间V0。例如,可以省去一对侧板513。
所述调色剂盒20的杆52形成为可向右方横着躺,但也可以形成为向左方横着躺。在此情况下,在握持板512上侧边缘的大致左半部分形成缺口512a较为理想。
所述调色剂盒20的杆52用于使筒状闸门38的筒381及第一部位齿轮532的制动器532b进行动作,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杆52也可以用于操作筒381及制动器532b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实施方式涉及的调色剂盒包括:杆,用于操作所述调色剂盒;以及套子,包围所述杆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套子形成不包围所述杆的非包围区域,通过该非包围区域让使用者接触所述杆。
采用所述结构,由套子包围用于操作调色剂盒的杆的一部分,能够保护杆,以便不让杆受到外力影响,并且,由套子能够保护通过非包围区域接触杆的使用者。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调色剂盒还包括制动器,该制动器与所述杆连接,用于锁定所述调色剂盒,其中所述杆能在不锁定所述调色剂盒的第一位置和锁定所述调色剂盒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采用所述结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操作杆,从而进行锁定及解除锁定。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调色剂盒还包括:调色剂补给口;以及闸门,与所述杆连接,用于使调色剂补给口进行开闭;其中,所述杆能在关闭所述调色剂补给口的第一位置和敞开所述调色剂补给口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采用所述结构,在杆上连接闸门。在杆位于第一位置时关闭调色剂补给口。在杆位于第二位置时敞开调色剂补给口。因此,通过操作杆,能使用于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补给口进行开闭。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调色剂盒还包括壳体,该壳体用于容纳所述调色剂,其中所述套子具有:基板,设置在所述杆和所述壳体之间,用于支撑所述杆;以及握持板,与所述基板相对配置;其中,所述握持板的边缘部构成所述非包围区域的边界的至少一部分。
采用所述结构,在杆与用于容纳调色剂的壳体之间设置基板,基板用于支撑杆。握持板与基板相对配置,即在基板与握持板之间设置杆。因此,握持板设置在离用于容纳调色剂的壳体最远的位置上。由于握持板的边缘部构成非包围区域的边界的至少一部分,因此使用者能够抓住握持板。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套子具有沿着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杆而配置的底板。
采用所述结构,由于沿着位于第二位置的杆而配置了底板,可以防止杆从第一位置开始转动后超过第二位置持续转动。因此,底板不仅起到保护使用者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限制杆动作的限制构件作用。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调色剂盒还包括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壳体之间,用于连接所述杆和所述闸门,其中所述基板用于隔开所述转动机构和所述杆。
采用所述结构,闸门通过转动机构连接在杆上。基板隔开转动机构和杆,从而防止使用者接触转动机构。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套子还具有侧板,该侧板形成在所述基板的边缘和所述握持板的边缘之间。
采用所述结构,由于套子还具有侧板,因此可以更适当地保护操作杆的使用者。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套子还具有沿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杆而配置的杆。
采用所述结构,由于沿着位于第一位置的杆而配置了侧板,可以防止杆从第二位置开始转动后超过第一位置持续转动。因此,侧板不仅起到保护使用者的套子作用,还可以起到限制杆动作的限制构件作用。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套子还具有:一对侧板,在所述基板的两侧边缘和所述握持板的两侧边缘之间延伸;以及底板,封闭由所述基板、所述握持板及所述一对侧板所包围的区域。
采用所述结构,除了一个方向之外,由套子包围了杆,因此能够利用套子来适当地保护操作杆的使用者。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套子上形成扩大所述非包围区域的缺口部。
采用所述结构,通过缺口部扩大非包围区域,可以容易接触杆,能够提高杆的操作性能。
所述实施方式中另一方面涉及的调色剂盒包括:壳体,其内部容纳调色剂,在与所述调色剂盒的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侧壁;套子,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以及杆,能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套子上,其中,所述套子具有:基板,与所述侧壁卡合,用于支撑所述杆能够进行转动;以及握持板,向与所述壳体相反一侧离开所述基板,并且与该基板相对配置,其中,在所述握持板和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握持空间,能让手指从所述握持空间的上方插入该握持空间中。
采用所述结构,在握持板和与调色剂盒的侧壁卡合的基板之间形成握持空间,其中所述基板用于支撑杆。因此,能够利用握持板来保护杆,以便不让杆受到外力影响。
所述实施方式中另一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其包括:图像形成部,在薄片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调色剂盒,用于给所述图像形成部补给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盒形成为容纳调色剂,并具有:杆,用于操作所述调色剂盒;以及套子,包围所述杆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套子形成不包围所述杆的非包围区域,通过该非包围区域让使用者接触所述杆。
采用所述结构,由套子包围用于操作调色剂盒的杆,能够利用套子来保护通过非包围区域接触杆的使用者。因此,能够安全地安装用于将调色剂补给到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中的调色剂盒。此外,由套子保护了杆,不让该杆受到外力影响。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调色剂盒还包括壳体,该壳体用于容纳所述调色剂,所述套子具有:基板,设置在所述杆和所述壳体之间,用于支撑所述杆能够进行转动;以及握持板,与所述基板相对配置;其中,所述基板的边缘部及所述握持板的边缘部构成所述非包围区域的边界的至少一部分。
采用所述结构,在杆与用于容纳调色剂的壳体之间设置基板,基板用于支撑杆。握持板与基板相对配置,即在基板与握持板之间设置杆。因此,握持板设置在离用于容纳调色剂的壳体最远的位置上。由于握持板的边缘部构成非包围区域的边界的至少一部分,因此使用者能够抓住握持板。由此,使用者可以在抓住握持板的状态下,先将容纳调色剂的壳体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能够容易地将调色剂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调色剂盒可滑动地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装拆,所述基板和所述握持板横穿所述调色剂盒进行装拆时的滑动方向。
采用所述结构,使用者可以在抓住握持板的状态下,先将容纳调色剂的壳体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能够容易地将调色剂盒装进图像形成装置中。因此,能够使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调色剂盒的工作变得较为容易。

调色剂盒及具有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调色剂盒及具有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调色剂盒及具有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色剂盒及具有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色剂盒及具有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色剂盒及具有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调色剂盒用于容纳调色剂,其包括用于操作所述调色剂盒的杆以及包围该杆的一部分的套子,其中,该套子形成不包围所述杆的非包围区域,使用者能通过该非包围区域来接触所述杆。由此,调色剂盒能够保护用于操作调色剂盒的杆,以便不让该杆受到外力影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