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457186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68706.8

申请日:

2009.09.03

公开号:

CN101673078A

公开日:

2010.03.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3G 15/20申请日:20090903|||公开

IPC分类号:

G03G15/20; G03G15/01

主分类号:

G03G15/20

申请人:

株式会社理光

发明人:

关贵之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8.9.11 JP 233550/0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王 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在对应于各种记录媒介的纸张宽度的同时,能够抑制能源消耗的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定影带91;和与定影带91相向而对形成夹持部N的加压辊94;和与定影带91的表面以非接触状态来加热定影带91的热源93,在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到通过所述夹持部N的转印纸p里的定影单元9中,设置有对通过夹持部的转印纸p的纸张宽度情报进行检测的控制器;和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情报,来改变经热源93加热的定影带91的加热领域,遮蔽板95a在定影带91和热源93之间,沿转印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里移动后,通过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定影设备,其包括定影部件;和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向而对形成夹持部的加压部件;和与所述定影部件的表面以非接触状态来加热所述定影部件的加热装置,其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到通过所述夹持部的记录媒介里,其特征在于包括:
纸张宽度情报检测装置,其对通过所述夹持部的记录媒介的纸张宽度情报进行检测;
加热领域可变装置,所述纸张宽度情报检测装置根据检测到的情报,来改变经所述加热装置加热的定影部件的加热领域,
所述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在所述定影部件和所述加热装置之间,沿纸张宽度方向里移动后可以改变加热领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可以改变所述加热领域,以使得所述定影部件的加热领域与记录媒介的纸张宽度相比,在纸张宽度方向里扩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部件是定影带。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设备,所述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包括由板状的部件所形成的复数的板状部件,和可以将所述板状部件相对地在纸张宽度方向里移动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移动装置使得所述各板状部件在纸张宽度方向上作离间离开的移动,形成于所述定影部件和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开口部的大小得到调整,从而可以改变所述加热领域。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件内的纸张宽度方向的端边,相对于用纸搬送方向是斜向的。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包括,在纸张宽度方向里形成有复数的开口部的同时被重叠配置的复数的板状部件,
通过所述板状部件互相在纸张宽度方向里作相对的移动,所述复数的板状部件的所述开口部重合后所形成的重复开口领域的大小得到调整,从而可以改变所述加热领域。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开口部是平行四边形的开口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行四边形的开口部在纸张宽度方向里具有平行的2条边,并且,纸张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开口部相互之间的间隔,与平行于所述纸张宽度方向的边的长度相等。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所述定影带的内部接触,并按压所述加压部件的按压部件。

11.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在所述记录媒介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媒介里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定影装置,采用的是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设备。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可以改变所述加热领域,以使得所述定影部件的加热领域与记录媒介的纸张宽度相比,在纸张宽度方向里扩大。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部。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部件是定影带。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包括由板状的部件所形成的复数的板状部件,和可以将所述板状部件相对地在纸张宽度方向里移动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移动装置使得所述各板状部件在纸张宽度方向上作离间离开的移动,形成于所述定影部件和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开口部的大小得到调整,来可以改变所述加热领域。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件内的纸张宽度方向的端边,相对于用纸搬送方向是斜向的。

17.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包括在纸张宽度方向里形成有复数的开口部的同时被重叠配置的复数的板状部件,
通过所述板状部件互相在纸张宽度方向里作相对的移动,所述复数的板状部件的所述开口部重合后所形成的重复开口领域的大小得到调整,从而可以改变所述加热领域。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开口部是平行四边形的开口部。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行四边形的开口部在纸张宽度方向里具有平行的2条边,并且,纸张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开口部相互之间的间隔,与平行于所述纸张宽度方向的边的长度相等。

20.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所述定影带的内部接触,并按压所述加压部件的按压部件。

说明书

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转印到记录媒介(例如转印纸)里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一般采用的是加热加压方式的定影设备。上述定影设备例如具备了在内部具有热源的定影带和加压辊,对通过定影带和加压辊的压接部(夹持部)的转印纸上之没有定影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加压后来定影。
在上述定影设备中,例如,在对尺寸小于定影带宽度的转印纸进行连续定影处理时,相对于热源发出的热量在转印纸通过的定影带的中央部被消耗,在定影带的端部因为没有被消耗,所以就会导致温度的过度上升。由于定影带端部的温度过度上升,就会加快定影带以及加压辊表层的劣化。另外,由于热源发出的热量并非只是转印纸的通过领域(通过纸张领域),还提供到非通过纸张领域里,所以很难说是有效地使用了热量能源。
对此,在以往的定影设备中采用的是,具备加热辊和加压辊,在加热辊内部设置热源(例如卤素灯)、围住卤素灯的圆筒状转动遮光部件、配置在转动遮光部件外侧里的固定套筒、配置在固定套筒外侧里的转动套筒,在固定套筒里形成沿加热辊宽度方向(轴方向)里延伸的矩形槽(slit),在转动遮光部件里形成一边沿加热辊轴方向里延伸的三角槽(slit)(可参照专利文献1)。此时,对应于转印纸的纸张宽度来转动转动遮光部件,通过将矩形槽和三角槽适当重叠后来调节开口部的大小,就可以通过开口部将卤素灯的光照射到转动套筒内周面的加热领域里(相当于通过纸张领域)。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67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以往的定影设备中,因为在热源和转动套筒之间介在有固定套筒及转动遮光部件,从热源发出的热量的大部分被消耗用于固定套筒及转动遮光部件的升温,所以就产生了对于转动套筒难以有效地提供所需充分的热量的问题。另外,为了改变开口部的纸张宽度方向的大小,要使得三角槽的转印纸搬送方向尺寸小于矩形槽的转印纸搬送方向尺寸,因而就产生了在转印纸搬送方向(垂直于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里,开口部的大小被限制的问题。更进一步地,像前述那样,为了从转印纸搬送方向的大小被限制的开口部(矩形槽和三角槽重叠的部分),对转动套筒提供所需充分的热量,就需要有大容量的热源,从而就会产生定影设备大型化后热量能源消耗增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往的问题,在对应于各种记录媒介的纸张宽度的同时,提供能够抑制热量能源消耗的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定影设备,其包括定影部件;和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向而对形成夹持部的加压部件;和与所述定影部件的表面以非接触状态来加热所述定影部件的加热装置,其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到通过所述夹持部的记录媒介里,其包括:纸张宽度情报检测装置,其对通过所述夹持部的记录媒介的纸张宽度情报进行检测;加热领域可变装置,所述纸张宽度情报检测装置根据检测到的情报,来改变经所述加热装置加热的定影部件的加热领域,所述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在所述定影部件和所述加热装置之间,沿纸张宽度方向里移动后可以改变加热领域。
通过该构成,由于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在定影部件和加热装置之间沿记录媒介的纸张宽度方向移动后来改变加热领域,所以就能够对应于记录媒介的纸张宽度来变更加热领域。还有,由于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在记录媒介的纸张宽度方向里移动,例如,如上所述,使圆筒状的转动遮光部件围绕轴来转动,将形成于转动遮光部件里的三角槽和形成于围住转动遮光部件外侧的固定套筒里的矩形槽作适当重叠,与调节开口部的大小的情况相比,在转印纸搬送方向中,开口部的大小就不会得到限制。因此,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就能够变更加热领域以充分满足定影处理的所需。还有,因为是适当的加热领域,所以在有效地加热定影部件及按压部件的同时,能够抑制加热装置的大型化。
(2)还有一种定影设备,其所述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可以改变所述加热领域,以使得所述定影部件的加热领域与记录媒介的纸张宽度相比,在纸张宽度方向里扩大。
(3)还有一种定影设备,其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部包括有: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其一面与所述加热装置相向而对,同时,另一面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向而对;按压部件,其一面与所述加热装置相向而对,同时,另一面与所述定影部件的里面相接后,将所述定影部件按压到所述加压部件里。
(4)还有一种定影设备,所述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包括由板状的部件所形成的复数的板状部件,和可以将所述板状部件相对地在纸张宽度方向里移动的移动装置,通过所述移动装置使得所述各板状部件在纸张宽度方向上作离间离开的移动,形成于所述定影部件和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开口部的大小得到调整,从而可以改变所述加热领域。
(5)还有一种定影设备,所述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包括,在纸张宽度方向里形成有复数的开口部的同时被重叠配置的复数的板状部件,通过所述板状部件互相在纸张宽度方向里作相对的移动,所述复数的板状部件的所述开口部重合后所形成的重复开口领域的大小得到调整,从而可以改变所述加热领域。
(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在所述记录媒介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将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媒介里的定影装置,作为所述定影装置,采用的是(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设备。
本发明通过设置了在定影部件和加热装置之间沿记录媒介的纸张宽度方向移动后,可以改变所述定影部件的加热领域的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在对应于各种记录媒介的纸张宽度的同时,能够提供具有抑制热量能源消耗效果的定影设备。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对附图详细的说明可以更快·更好地理解对公开技术及其特征的完整描述。其中,
图1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复印机全体构成的截面图。
图2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的要部截面图。
图3(a)及(b)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遮蔽板构成的平面图及截面图。
图4(a)、(b)、(c)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遮蔽板的开关动作说明图。
图5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复印机控制系统的模块图。
图6(a)及(b)所示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的要部构成截面图。
图7所示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的径向的截面图。
图8(a)及(b)所示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的平截面图及侧截面图。
图9所示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遮蔽板卷出机构的说明图。
图10所示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的径向的截面图。
图11(a)及(b)所示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遮蔽板的平截面图及侧截面图。
图12(a)及(b)所示是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遮蔽板构成的平面图及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具有本发明定影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对于设置有定影单元的复印机,使用附图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至图5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复印机。图1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复印机全体构成的截面图。图2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的要部截面图。图3(a)及(b)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遮蔽板构成的平面图及截面图。图4(a)、(b)、(c)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遮蔽板的开关动作说明图。图5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复印机控制系统的模块图。
图1中,在可以彩色打印的复印机202的本体上面,设置了由透光性部件构成的接触玻璃43,在与该接触玻璃43邻接的本体上面,设置了由面积小于接触玻璃43的透光性部件构成的狭缝玻璃42。
另外,在复印机202的上部里设置有自动原稿搬送设备(以后也称为ADF)201,ADF201介由未图示的铰链机构,相对于接触玻璃43可以自由开关。
ADF201在取出载置于原稿台12里的原告d,并一页一页分离后搬送去读取位置里的同时,将读取后的原稿d排出到原稿排纸盘28、29里。供纸轮带39以及分离辊40将从原稿台12取出的原稿d一页一页分离后进行供送(搬送)。反转辊41等的搬送辊将原稿d搬送到狭缝玻璃42上的读取位置里。
还有,原稿长度传感器30、31(采用反射型传感器,或可以检测1页原稿的驱动型传感器)被配置为用来判定原稿d在搬送方向上的大致长度。ADF控制器101(参照图5)根据来自于原稿长度传感器30、31的信号,至少判断是同一原稿尺寸的纵向还是横向。
另一方面,在复印机202上面的接触玻璃43下方,设置了作为图像读取部的扫描单元301,扫描单元301具有采用了CCD图像传感器的缩小光学系统。由扫描单元301读取的图像情报通过写入单元3(参照图5)被照射到各色(Y、M、C、K)用的感光体鼓1Y、1M、1C、1K里。
扫描单元301包括,对接触玻璃43或狭缝玻璃42上的原稿(或原稿束)d进行照明的光源;将原稿d反射来的光分别进行反射的第1反光镜、第2反光镜、第3反光镜;将第3反光镜反射来的光成像到CCD图像传感器里的透镜;将通过透镜成像的光变换成电信号的CCD图像传感器。
光源以及第1反光镜被安装在未图示的第1移动体里,同时,第2反光镜以及第3反光镜被安装在未图示的第2移动体里。第1移动体以及第2移动体在接触玻璃43以及狭缝玻璃42的下方,沿着配设在其两侧部下方的导轨(未图示),在图1中可以左右移动。
然后,第1移动体以及第2移动体在读取载置于接触玻璃43上的原稿时,于接触玻璃43的下方,在图1的左右方向里移动,而在读取通过狭缝玻璃42的原稿时,则停止在狭缝玻璃42的下方。图像读取部(扫描单元)301能够读取显示在原稿里的图像(文字、图形、照片等)。
激光设备3Y、3M、3C、3K根据扫描单元301读取的图像情报,将光调制后的4色激光照射(曝光)到被带电的感光体鼓1Y、1M、1C、1K的表面上。
在感光体鼓1Y、1M、1C、1K的周围,设置有与感光体鼓一起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设备4Y、4M、4C、4K;转印带6;清洁设备8Y、8M、8C、8K;带电设备2Y、2M、2C、2K;未图示的除电设备等。带电设备2Y、2M、2C、2K通过栅极(grid)对正电荷的电晕放电进行控制后,使感光体鼓1Y、1M、1C、1K的表面带电至一定的电位。
激光设备3Y、3M、3C、3K将包含了图像情报的激光照射到被带电至一定电位的感光体鼓1Y、1M、1C、1K上,除去感光体鼓上的负电荷后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设备4Y、4M、4C、4K在感光体鼓上的负电荷被除去的部分里,将带电为负的调色剂附着后形成可视像(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转印带6里印加有正的偏压,该转印带6将带电为负的可视像转印到作为记录媒介的转印纸(用纸)里后进行搬送。
清洁设备8Y、8M、8C、8K设置有清洁刮刀,用于刮落残留在感光体鼓1Y、1M、1C、1K里的调色剂。除电设备通过点亮LED来除去感光体鼓1Y、1M、1C、1K的残留电荷后,为在下一张转印纸里形成新的图像作准备。
另外,在复印机202的本体内设置了收纳有各种不同尺寸的转印纸p的供纸盒20。供纸盒20里收纳的转印纸p通过供纸轮带21来被供纸,与供纸轮带21滑接,并通过沿分离方向里转动的反转辊来分离。分离后的转印纸介由供纸辊22被搬送到对位辊23里,由对位辊23对准时机后被搬送到转印辊7A和转印带6的夹持部里。这里,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就如前所述,从转印带6被转印到转印纸里。
转印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被搬送到定影单元9里,通过定影单元9,调色剂在被熔解的同时,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转印纸里。定影单元9包括内藏有热源93(参照图2)的定影带91和加压辊94,在将转印纸通过双方的夹持部N的同时,进行定影处理(加热加压)。
在图2中,定影单元9包括由外部辊带动后沿圆周方向移动的定影带91,和压接到定影带91里作驱动转动的加压辊94。定影带91是具有可挠性的无缝环状轮带,在固定设置在定影带91内部的导热体92上进行滑动。加压辊94在长轴方向上的长度要短于定影带91,弹性层94b压接在定影带91里。定影带91和加压辊94的接触部形成了平坦的夹持部N。
定影带91采用镍或不锈钢(SUS)等的金属带、耐热橡胶材料、或聚酰亚胺等耐热树脂材料来形成。在定影带91的表面里,形成有例如PFA树脂层、PTFE树脂层等的脱膜层,以使被定影材料的转印纸上的未定影调色剂不会粘着。
在定影带91内,设有由加热器构成的热源93,和形成对应于由热源93产生的定影带91加热领域(参照图4)的开口部的遮蔽板95a,和在将热源93的辐射热传导到定影带91里的同时,将定影带91按压到加压辊94里的导热体92。定影带91的里面(内周面)为了有效地吸收热源93的辐射热,可以着色为黑色。
遮蔽板95a由2块遮蔽板95a1和95a2组成,双方可以在纸张宽度方向里移动。2块遮蔽板95a1、95a2通过铝系材料,在定影带91的圆周方向里被弯曲而成。还有,2块遮蔽板95a1、95a2的一面(图中的下面)与热源93相对,另一面(图中的上面)与定影带91的内周面(图中上部)相对。在上述的一面里,可以通过铝系材料来形成热反射率在95%以上的光泽面。而在另一面里,可以形成耐热树脂层、耐热橡胶层或陶瓷层,更进一步地,还可以在耐热树脂层、耐热橡胶层或陶瓷层的内部里形成真空绝热层。真空绝热层的内压可以在大气压的1/150以下。
这里,通过分开/闭合2块遮蔽板95a1、95a2,在形成用以将热源93的辐射热供给到定影带91的加热领域里的开口部的同时,对开口的大小及位置进行阶段性的调整。还有,2块遮蔽板95a1、95a2的另一面(弯曲而成的下凹面)朝向导热体92以反射热源93的辐射热。
导热体92是由铝系材料(导热率236W/m·k)等导热率高于定影带91的材料,经弯曲成截面为半圆形后固定而成。还有,导热体92的一面(图中上面)与热源93以及定影带9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面(图中下面)与定影带91的内周面(图中下部)相接。导热体92的表面(图中上面)为了有效吸收热源93的辐射热可以着色为黑色。另外,导热体92的截面虽然为半圆环形,但并不局限于此,相当于夹持部N的部位即使是平面或凹形状也可以。此时,转印纸的分离性得到提高。
还有,在定影带91的外部的夹持部N附近,设置有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夹持部N的温度情报被送到控制器300(参照图5)里。
加压辊94具有在金属辊94a的外周里设置弹性层94b而成的构成。弹性层94b可以由硅橡胶层构成。弹性层94b的表面里形成有用以获得脱模性的氟素系树脂层(如PFA树脂层、PTFE树脂层)。加压辊94从驱动马达等的驱动源,介由齿轮、带轮等驱动传递装置而被传递有驱动力,在图中沿反时针方向转动。另外,加压辊94通过弹簧等被按压到定影带91里,弹性层94b被按压变形后,就在夹持部N里形成规定的夹持宽度。
如图3所示,在定影带91内设置了沿纸张宽度方向延伸的2根导轨95b。2块遮蔽板95a1、95a2经由2根导轨95b导向后,在纸张宽度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里移动。作为使2块遮蔽板95a1、95a2在纸张宽度方向里移动的驱动装置,可以设置2个具有电磁线圈、柱塞等的电磁元件机构。通过2个电磁元件机构的动作(例如电磁元件的开或关)来分离2块遮蔽板95a1、95a2,就在双方之间形成了开口部95c。由于2根导轨95b之间的相对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开口部95c在用纸搬送方向上的大小也是一定的。另一方面,对应于2块遮蔽板95a1、95a2的移动量,开口部95c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大小会变化。另外,在关闭开口时,为了避免遮蔽板95a1和95a2之间的冲突导致损伤,而在2根导轨95b的导轨槽内设置未图示的限位器(例如凸部件)。
这里,开口部95c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大小比转印纸通过前述夹持部N时的通过纸张宽度要大。因此,在通过开口部95c将热源93的辐射热供给到定影带91的内周面里时,由辐射热加热的加热领域(参照图4)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大小要大于通过纸张宽度。另外,加热领域是通过开口部95c,由热源93的辐射热直接供给来的定影带91的内周面的领域(范围)。还有,通过纸张领域是转印纸p所通过的夹持部N的纸张宽度内的领域。
如图4(a)所示,在搬送小尺寸(如最小尺寸时)的转印纸p1时,通过前述电磁元件机构的动作,2块遮蔽板95a1、95a2在纸张宽度方向(反对方向)里移动后分离,并形成小尺寸用的大小的开口部95c。热源93的辐射热通过开口部95c被供给到定影带91的内周面的加热领域里。由于开口部95c的纸张宽度方向的大小大于转印纸p1的纸张宽度,定影带91内周面的加热领域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大小也要大于转印纸p1的纸张宽度(相当于通过纸张宽度)。因此,加热领域在纸张宽度方向的端部里也得到所需充分的热量,从而可以获得对转印纸均一加热的效果。
如图4(b)所示,在搬送大尺寸(如最大尺寸时)的转印纸p2时,通过前述电磁元件机构的动作,2块遮蔽板95a1、95a2在纸张宽度方向(反对方向)里移动后分离,并形成大尺寸用的大小的开口部95c。热源93的辐射热通过开口部95c被供给到定影带91的内周面的加热领域里。由于开口部95c的纸张宽度方向的大小大于转印纸p2的纸张宽度,定影带91内周面的加热领域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大小也要大于转印纸p2的纸张宽度(相当于通过纸张宽度)。因此,加热领域在纸张宽度方向的端部里也得到所需充分的热量,从而可以获得对转印纸均一加热的效果。
另外,在图4(a)、图4(b)中,随着定影带91向与导热体92的接触部位(相当于夹持部)的环绕移动,上述加热领域在垂直于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里扩大。还有,在2块遮蔽板95a1、95a2没有开口的部分里(非开口部),热源93的辐射热被供给到遮蔽板95a1、95a2里。被供给来的辐射热的一部分通过遮蔽板的下面反射后,被供给到导热体92里。还有,热源93相对于导热体92的辐射热是直接供给的。被供给到导热体92里的热量,从导热体92和定影带91的接触部位(包括上述夹持部)被传导到定影带91里。
更进一步地,在图4(c)中例示了搬送大尺寸转印纸p2时的其他实施方式。
如图4(c)所示,在搬送大尺寸的转印纸p2时,也可以不启动前述电磁元件机构,而将2块遮蔽板95a1、95a2控制为相接(开口部95c被关闭)。此时,因为没有形成开口部95c,热源93的辐射热就不被供给到定影带91的内周面的加热领域里(参照图4(b))。热源93的辐射热全部被供给到遮蔽板95a1、95a2以及导热体92里。辐射到遮蔽板95a1、95a2里的热量的一部分由遮蔽板的下面反射后,被供给到导热体92里。被供给到导热体92里的热量,从导热体92和定影带91的接触部位(包括上述夹持部)被传导到定影带91里。至少,在上述夹持部N处,导热体92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大小要大于转印纸p2的纸张宽度。这样,介由定影带91,在转印纸p2的纸张宽度方向的端部里也被供给有所需充分的热量,从而可以获得转印纸全体被均一加热的效果。另外,因为不对2块遮蔽板95a1、95a2进行移动,所以就不需要用以移动的控制。
如图5所示,复印机202的控制部包括:ADF201的ADF控制器101;复印机本体的控制器300;图像形成用引擎305;控制引擎305的引擎控制板304;用于进行各种模式的设定或动作开始指示的操作面板25等。控制器300和ADF控制器101介由接口107来发送或接受所需的数据或控制信号。控制器300和引擎305以及引擎控制板304,介由引擎控制板304的输入输出接口(I/O)60来进行信号的授受。控制器300和扫描单元301介由接口来发送或接受图像数据或控制信号。
另外,引擎305包括具有激光二极管(LD)或多面镜马达等的写入单元3;对定影系统、显影系统、驱动系统的引擎顺序进行控制的序列机器群17;对搬送路径上的搬送状态或顺序状态进行检查的传感器群54。在上述驱动系统中,包含有用以转动驱动转印带6的轮带辊的轮带搬送马达,和用以使遮蔽板95a向纸张宽度方向里移动的电磁元件机构等。传感器群54包括上述的温度传感器。上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定影带91和加压辊94的夹持部N附近的温度。
还有,在引擎控制板304里设置有:通过ROM309的程序、来自于操作面板25的模式指示、来自于控制器300的指令(或附属于此的必要情报)等,来对引擎全体进行控制的CPU307;用作该CPU307的工作存储器或输入数据的输入缓冲的RAM308;存储有引擎305的控制程序的ROM309;用以记忆引擎305的出错经历或来自于操作面板25的模式指示的内容等的非挥发性存储器(EEPROM)310;用于设定引擎控制的模式的切换按键(DIP/SW)311等。
另一方面,控制器300和主机16介由输入输出接口15被连接后,构成了在图像形成部302和主机16之间进行发送和接受所需数据或控制信号的通信系统。
还有,ADF控制器101与原稿长度传感器30、31等的传感器群53,和对各种辊等的机构部进行驱动的驱动部(驱动马达、马达驱动器等)120连接。ADF控制器101根据来自于传感器群53的信号以及来自于复印机本体侧的控制器300的控制信号,介由控制器300向扫描单元301发送显示读取时机的时机信号。通过上述时机信号,以点亮/熄灭用于曝光的光源。
另外,控制器300介由ADF控制器101或主机16来检测打印对象的转印纸的纸张宽度。或者,根据操作面板25的操作来输入纸张宽度情报。
对于如上所述所构成的复印机202,来说明其图像形成部302的控制处理。
首先,控制器300判断是否进行了开始操作。例如,根据操作面板25输出的信号来判断操作面板25的开始键是否被按下。
这里,当判断为开始键被按下时,控制器300就判断是否是扫描模式。例如,判断显示纸张通过读取模式或固定读取模式的情报是否记忆在控制器300的存储器里。当判断为扫描模式时,控制器300就将读取信号送去ADF控制器101。读取信号是对原稿的自动读取搬送进行指示的控制信号。
另一方面,当判断为不是扫描模式时,控制器300就判断是否是打印模式。例如,判断显示黑白打印模式或彩色打印模式的情报是否记忆在控制器300的存储器里。
这里,当判断为打印模式时,控制器300将供纸信号输出到CPU307里。供纸信号是指示将收纳在供纸盒20里的转印纸p搬送到图像形成位置(转印位置)里的控制信号。供纸信号里包含有打印对象的转印纸的尺寸情报(纸张宽度情报)。打印对象的转印纸的纸张宽度可以根据复印对象的原稿读取时,来自于传感器30、31的信号,由ADF控制器101来检测,并由ADF控制器101发送到控制器300里。或者,由主机16送到控制器300里。
CPU307根据上述供纸信号,介由序列机器群17,介由序列机器群17来驱动未图示的供纸马达。通过供纸马达的驱动,供纸带轮21、供纸辊22、对位辊23等得以转动驱动,由此,打印对象的转印纸p就从规定的供纸盒20被取出,并被搬送到图像形成位置去。
另一方面,控制器300对供纸马达的驱动脉冲进行计数,并根据计数值以及传感器群54的检测信号来判断转印纸p的搬送状态(搬送位置、搬送速度等)。当转印纸p到达图像形成位置跟前的规定位置(例如对位位置)里时,控制器300介由CPU307在暂停转印纸p的搬送的同时,将打印对象的图像数据输入到CPU307里后对图像形成处理的执行进行命令。打印对象的图像数据可以积存在图像读取部301的图像存储器里,介由输入输出接口60被输入到CPU307里。或者,由主机16送来后,介由输入输出接口60被输入到CPU307里。
CPU307通过写入单元3,根据图像数据来将光调制后的激光照射到感光体鼓1Y、1M、1C、1K的表面里,以进行曝光处理。通过曝光处理就在上述表面里形成了静电潜像。接着,CPU307通过显影设备4Y、4M、4C、4K将调色剂转移到上述表面里,根据上述静电潜像来形成调色剂图像。
还有,CPU307以将上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纸p的规定领域里的时机来控制未图示的供纸马达的驱动,以使得转印纸p被搬送到转印位置为止。供纸马达用于转动驱动供纸轮带21、供纸辊22、对位辊23等。更进一步地,CPU307还以上述时机来驱动未图示的轮带搬送马达。轮带搬送马达用以转动驱动转印带6以及转印辊7A。
通过上述供纸马达以及轮带搬送马达的驱动,所述调色剂图像就被转印到转印带6里,在转印带6和转印辊7A的夹持部处,彩色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就从转印带6被转印到转印纸p里了。转印有彩色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p被搬送去定影单元9。
接着,控制器300指令CPU307执行定影处理CPU307介由序列机器群17来使定影单元9执行定影处理。在定影处理中,根据转印纸的尺寸(纸张宽度),有关热源93的加热器的点亮以及遮蔽板95a的移动的控制得到执行。
例如,在对小尺寸(如最小尺寸)的转印纸p1进行定影处理时,就将2块遮蔽板95a1、95a2分开,使得小尺寸用的开口部95c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大小比转印纸p1的纸张宽度大(参照图4(a))。此时,热源93的辐射热的一部分通过开口部95c,直接被供给到定影带91的加热领域里。另外,热源93的辐射热的一部分经遮蔽板95a1、95a2的下面(非开口部)反射后,被供给到导热体92里。更进一步地,热源93的辐射热的一部分还被直接供给的导热体92里。
另一方面,在对大尺寸(如最大尺寸)的转印纸p2进行定影处理时,就将2块遮蔽板95a1、95a2分开,使得大尺寸用的开口部95c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大小比转印纸p2的纸张宽度大(参照图4(b))。此时,热源93的辐射热的一部分通过开口部95c,直接被供给到定影带91的加热领域里。另外,热源93的辐射热的一部分经遮蔽板95a1、95a2的下面(非开口部)反射后,被供给到导热体92里。更进一步地,热源93的辐射热的一部分还被直接供给的导热体92里。
定影处理之后,CPU307驱动未图示的排纸马达。通过排纸马达的驱动排纸辊24得以转动,定影处理后的转印纸p就被排纸到机器本体外面了。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得与定影带91的内周面相接的导热体92的导热率高于定影带91的导热率,热源93的辐射热在介由导热体92被传导至定影带91和加压辊94的夹持部N的同时,从定影带91的加热领域向非加热领域的传导得到抑制。由此,特别是小尺寸(例如最小尺寸)的转印纸在通过上述夹持部时,能够减少定影带91的通过纸张领域(相当于加热领域)和非通过纸张领域(相当于非加热领域)之间的温度差。
还有,对应于转印纸的纸张宽度,不需要设置复数个加热器,就能够对定影带91和加压辊94的夹持部N以及加热领域进行有效的辐射热传导。由此,在抑制加热装置的大型化的同时,能够抑制定影单元9的大型化。
还有,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遮蔽板95a的纸张宽度方向的移动来限制对定影带91的非通过纸张领域的热辐射,就能够抑制定影带91的非通过纸张领域的温度过度上升。由此,就可以防止因温度过度上升而导致定影带91以及加压辊94的表层的劣化,以期获得长使用寿命。
另外,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是,沿着导热体92的长轴方向,也可以在导热体92的内部插入热导管。热导管是在由高导热率的材料所构成的管子里封入挥发性的液体(动作液体)。通过热导管的插入,就在定影带91的通过纸张领域和非通过纸张领域处,因动作液体的蒸发、凝聚而产生热移动,从而提高导热体92的导热率。特别是,在对小尺寸的转印纸进行定影时,因为对导热体92的长轴方向的温度分布均匀化,所以就能够抑制定影带91的非通过纸张领域的温度过度上升。
还有,根据本实施方式,遮蔽板95a可以由铝系材料来形成,在其一面(图2中的下面)里形成热反射率在95%以上的光泽面,而在另一面(图2中的上面)里,可以形成耐热树脂层、陶瓷层或耐热橡胶层。此时,在使热源93的辐射热有效地反射到导热体92里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遮断从热源93向定影带91的热移动。由此,在对应于转印纸的纸张宽度来进行加热处理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热能。更进一步地,通过抑制能源消耗,就可以抑制加热器等加热装置的大型化,以期获得定影单元9的小型化。
另外,因为在上述另一面的耐热树脂层、耐热橡胶层或陶瓷层的内部形成有真空绝热层(例如在1/500的大气压以下),所以更能够提高遮蔽板95a的绝热效果。
[第2实施方式]
图6所示是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的要部构成图。这里,图6(a)表示径向的截面图,图6(b)表示轴向的截面图。这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以设置具有励磁线圈的电磁加热设备98来取代由加热器构成的热源93。以下,对于和第1实施方式有相同构成的赋予其相同的名称,并省略其一部分说明。
在图6(a)中,定影单元9包括与定影带91的为周面相向而对的电磁加热设备98,并在定影带91和电磁加热设备98之间配置磁通量遮蔽板97。此时,通过电磁加热设备98的电磁感应作用,形成于设置在芯棒以及弹性层的外周面里的定影带91的表面里的表面发热层就被加热了。
如图6(b)所示,磁通量遮蔽板97由2块磁通量遮蔽板97a、97b构成,经由未图示的2根导轨(相当于图3的95b)的导向,在定影带91的轴方向(相当于纸张宽度方向)里移动。作为2块磁通量遮蔽板97a、97b的驱动装置,设置了2个包括如电磁线圈、柱塞等的电磁元件机构。通过2个电磁元件机构的动作来分离2块磁通量遮蔽板97a、97b,就在双方之间形成了开口部(相当于图3的95c)。由于上述2根导轨之间的相对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开口部在用纸搬送方向上的大小也是一定的。另一方面,对应于2块磁通量遮蔽板97a、97b的移动量,上述开口部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大小会变化。
这里,上述开口部的纸张宽度方向的大小要大于转印纸在通过上述夹持部N时的通过纸张宽度。因此,在通过上述开口部对定影带91的表面发热层进行加热时,通过电磁加热设备98的电磁感应作用而被加热的加热领域的纸张宽度方向的大小也要比通过纸张宽度大。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电磁加热设备98设置在定影带91的外部来取代由加热器构成的热源93,就能够对转印纸p相接的定影带91的表面进行有效的加热。
还有,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定影带91的外部设置电磁加热设备98以及磁通量遮蔽板97,在能够使定影带91的构成简单的同时,还易于进行维护或部件交换的操作。
另外,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采用张架在复数的支持部件里的定影带91的构成。还有,也可以在定影带91的内部配置电磁加热设备98,并在定影带91的内周面里形成发热层,并在内周面的发热层和电磁加热设备98的励磁线圈之间配置磁通量遮蔽板97。
[第3实施方式]
图7至图9所示是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的要部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遮蔽板95的形状是不同的。还有,图7所示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的径向截面图。图8(a)及(b)所示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的平截面图及侧截面图。图9所示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遮蔽板卷出机构的说明图。以下,对于和第1实施方式有相同构成的赋予其相同的名称,并省略其一部分说明。
在图7中,定影带91采用金属带或树脂材料来形成。在定影带91的表层里形成有脱模层,以使得未定影调色剂不附着在转印纸上。加压辊94具有在金属辊94a的外周里设置弹性层94b的构成,通过弹簧等被压到定影带91上,弹性层94b被按压变形后,与定影带91的接触部就形成了平坦的夹持部N。
在定影带91里,设有平板状的2块遮蔽板95d1、95d2,双方沿着纸张宽度方向可以作平行移动。另外,2块遮蔽板95d1、95d2都是一面(图中下面)与热源93相向而对,另一面(图中上面)与定影带91的内周面(图中上部)相向而对。2块遮蔽板95d1、95d2通过在相反的方向里移动后分开,就在双方之间形成了对应于定影带91的加热领域的开口部95f(参照图8(a))。
如图8(a)所示2根导轨95e平行于纸张宽度方向,2块遮蔽板95d1、95d2的端边相对于用纸搬送方向(图中上下方向)是斜向的。因此,遮蔽板95d1、95d2分离后形成的开口部95f为大致梯形。另一方面,在将开口部95f闭塞时,2块遮蔽板95d1、95d2的一部分是重叠的。双方重叠的部分是图中虚线所围成的三角形领域。还有,由于2根导轨95e之间的相对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开口部95f的用纸搬送方向的大小(相当于上述梯形的高度)也是一定的。对此,对应于2块遮蔽板95d1、95d2的移动量,开口部95f的纸张宽度方向的大小是变化的(相当于上述梯形的上下边的长度)。
如图8(b)所示,在2根导轨95e里,图中的上下1组导轨槽并行形成为2组。此时,遮蔽板95d1、95d2通过沿各自互为不同的组的导轨槽在纸张宽度方向里的移动,就可以使斜向的上述端边重叠后来闭塞开口。
如图9所示,遮蔽板95d1、95d2分别形成为长尺寸的卷片状,在沿着2根导轨95e移动的同时,通过卷出机构96可以自由地卷出。虽然没有详细的图示,卷出机构96包括有用于安装形成为长尺寸卷片状的遮蔽板95d的卷出辊,和作为驱动(正转、逆转)卷出辊的驱动装置的卷出马达,和作为将卷出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卷出辊的转动轴里的驱动传递装置的带轮、齿轮等。卷出马达与上述电磁元件机构同样地,通过控制器300以及CPU307被驱动控制。
这里,在开阔开口部95f的时候,例如,使得卷出马达正转后来卷绕形成遮蔽板95d1、95d2的2卷长尺寸卷片,而在缩小开口部95f时,就使得卷出马达逆转后来放出形成遮蔽板95d1、95d2的2卷长尺寸卷片。另外,在关闭开口部95f时,就将长尺寸卷片放出至形成上述三角形的领域为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使开口部95f的形状为大致梯形时,梯形的互为平行的上下边里的长边的长度是长于(大于)通过纸张宽度的。因此,在通过开口部95f将热源93的辐射热供给到定影带91的内周面里的时候,由辐射热加热的加热领域的纸张宽度方向的大小要比通过纸张宽度大。上述加热领域伴随着定影带91的转动,就在垂直于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里扩大。由此,特别是对于小尺寸的转印纸来定影时,就能够对通过纸张领域里进行没有遗漏的所需充分热量的供给。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以移动遮蔽板95d1、95d2的驱动装置,由于采用的是卷出机构96及卷出马达,所以就能够对遮蔽板95d1、95d2之间的开口部95f的大小进行无级别调整。
[第4实施方式]
图10、图11所示是作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的要部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遮蔽板95g里具有矩形的开口部。还有,图10所示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的径向截面图。图11(a)及(b)所示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遮蔽板的平截面图及侧截面图。以下,对于和第1实施方式有相同构成的赋予其相同的名称,并省略其一部分说明。
在图10中,定影带91采用金属带或树脂材料来形成。在定影带91的表层里形成有脱模层,以使得未定影调色剂不附着在转印纸上。加压辊94具有在金属辊94a的外周里设置弹性层94b的构成。还有,加压辊94通过弹簧等被按压到定影带91上,弹性层94b被按压变形后,与定影带91的接触部就形成了平坦的夹持部N。
在定影带91里,设有在定影带91的圆周方向里弯曲形成的3块遮蔽板95g1、95g2、95g3。遮蔽板95g1被固定设置,其一面(图中上面)与定影带91的内周面相向而对,另一面(图中下面)与2块遮蔽板95g2、95g3相向而对。2块遮蔽板95g2、95g3通过未图示的2根导轨(相当于图3的95b),可以在纸张宽度方向里移动,双方都是一面(图中上面)与遮蔽板95g1相向而对,另一面(图中下面)与热源93以及导热体92相向而对。
在3块遮蔽板95g1、95g2、95g3里,沿着纸张宽度方向,复数的相同矩形(这里是长方形)的开口部95h1、95h2、95h3以相同的间隔形成其中(参照图11)。通过遮蔽板95g1开口部95h1和遮蔽板95g2、95g3的开口部95h2、95h3中的某一个重合(包括开口的一部分重合),用于将热源93的辐射热供给到定影带91的加热领域里的开口部的面积以及位置就得以阶段地变化。
如图11(a)所示,当遮蔽板95g1中央之外的4个开口部95h1和遮蔽板95g2、95g3的各2个开口部95h2、95h3重合时,通过遮蔽板95g1的中央的开口部95h1、除遮蔽板95g1中央的4个开口部95h1、以及遮蔽板95g2、95g3的各2个开口部95h2、95h3,热源93的辐射热被供给到定影带91的加热领域里。上述加热领域对应于大尺寸(如最大尺寸)的转印纸。此时,定影带91的纸张宽度方向的温度大致均匀。
如图11(b)所示,遮蔽板95g1的中央开口部95h1的纸张宽度方向的大小要比通过纸张宽度大。当遮蔽板95g1中央之外的4个开口部95h1和遮蔽板95g2、95g3的各2个开口部95h2、95h3都不重合时,通过遮蔽板95g1的中央的开口部95h1,热源93的辐射热被供给到定影带91的加热领域里。上述加热领域对应于小尺寸(如最小尺寸)的转印纸。此时,热源93的辐射热不供给到定影带91的非加热领域里。
另外,图11(a)和(b)中,热源93的辐射热的一部分,都通过形成于3块遮蔽板95g1、95g2、95g3下面(非开口部)的光泽面被反射后,供给到导热体92里。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遮蔽板95g2、95g3在纸张宽度方向里的移动,开口部95h1、95h2、95h3中的某一个重合,就能够阶段地变更用于将热源93的辐射热供给到定影带91的加热领域里的开口部的面积及位置。由此,就能够对应于转印纸的纸张宽度,将热能有效地供给到定影带91以及加热辊94里。另外,还能够抑制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还有,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得遮蔽板95g1的中央开口部95h1的纸张宽度方向的大小大于通过纸张宽度,在对小尺寸的转印纸进行定影时,就能够对通过纸张领域里进行没有遗漏的所需充分热量的供给。
[第5实施方式]
图12所示是作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遮蔽板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遮蔽板95里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开口部。以下,对于和第1实施方式有相同构成的赋予其相同的名称,并省略其一部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影带91里,设有在定影带91的圆周方向里弯曲形成的3块遮蔽板95i1、95i2、95i3。遮蔽板95i1被固定设置,其一面(图中上面)与定影带91的内周面相向而对,另一面(图中下面)与2块遮蔽板95i2、95i3相向而对。2块遮蔽板95i2、95i3通过未图示的2根导轨(相当于图3的95b),可以在纸张宽度方向里移动。遮蔽板95i2、95i3都是一面(图中上面)与遮蔽板95i1相向而对,另一面(图中下面)与热源93以及导热体92相向而对。
在3块遮蔽板95i1、95i2、95i3里,沿着纸张宽度方向,复数的相同平行四边形的开口部95j1、95j2、95j3以相同的间隔形成其中(参照图12)。这里,通过遮蔽板95i1的开口部95j1和遮蔽板95i2、95i3的开口部95j2、95j3中的某一个重合(包括开口的一部分重合),就形成了用于将热源93的辐射热供给到定影带91的加热领域里的开口部。
如图12(a)所示,当遮蔽板95i1中央2个之外的4个开口部95j1和遮蔽板95i2、95i3的各2个开口部95j2、95j3重合时,通过遮蔽板95i1的中央的2个开口部95j1、遮蔽板95i1中央2个之外的4个开口部95j1、以及遮蔽板95i2、95i3的各2个开口部95j2、95j3,热源93的辐射热被供给到定影带91的加热领域里。上述加热领域对应于大尺寸(如最大尺寸)的转印纸。
如图12(b)所示,当遮蔽板95i1中央2个之外的4个开口部95j1和遮蔽板95i2、95i3的各2个开口部95j2、95j3都不重合时,通过遮蔽板95i1的中央的2个开口部95j1,热源93的辐射热被供给到定影带91的加热领域里。上述加热领域对应于小尺寸(如最小尺寸)的转印纸。
这里,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开口部95j1、95j2、95j3的相邻间隔与上述平行四边形的互为平行的上下边的长度相同。还有,上述加热领域随着定影带91的转动,在垂直于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里扩大。由此,虽然开口部95j是以上述间隔来形成的,热源93的辐射热也能够被没有遗漏地供给到定影带91的加热领域里。还有,通过移动遮蔽板95i2、95i3以使纸张宽度方向中的开口端部超过通过纸张宽度,就使得开口部95j的纸张宽度方向的大小大于转印纸的纸张宽度。
还有,无论哪一种情况,热源93的辐射热的一部分,都通过形成于3块遮蔽板95i1、95i2、95i3下面(非开口部)的光泽面被反射后,供给到导热体92里。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得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开口部95j1、95j2、95j3的间隔与前述平行四边形的互为平行的上下边的长度相同,就能够回避定影时在开口部的间距状里产生温度不均(加热不均),从而能够对转印纸进行均匀的加热。
还有,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移动遮蔽板95i2、95i3以使纸张宽度方向中的开口端部超过通过纸张宽度,就使得加热领域的纸张宽度方向的大小大于通过纸张宽度。由此,热别是在对小尺寸的转印纸定影时,就能够对通过纸张领域里进行没有遗漏的所需充分热量的供给。
另外,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以采用定影带91、加压辊94作为定影部件、加压部件来进行说明的,除此之外,本发明对于采用定影辊、加压带,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此时,作为定影辊可以采用在铝或铁系的材料所构成的芯棒上,包覆耐热树脂材料(如氟素树脂)或耐热橡胶,或者是在包覆耐热橡胶之后,再于其外侧里包覆耐热树脂(如氟素树脂)。作为加压带可以采用由耐热橡胶材料、耐热树脂材料所构成的,或者是对耐热橡胶层和耐热树脂层进行层积。
还有,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采用大小2种尺寸(纸张宽度)的转印纸来作说明的,除此之外,本发明对于增加中间尺寸的转印纸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例如,在第4、第5的实施方式中,在追加可以沿纸张宽度方向移动的遮蔽板组的种类的同时,也可以增设使定影对象之外的遮蔽板组退避的退避部件(如引入导轨)及驱动装置(如电磁元件)。
还有,在前述第1、第2、第4、第5实施方式中,作为遮蔽板或磁通量遮蔽板的驱动装置,虽然是以采用电磁元件机构的情况来进行说明的,本发明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齿轮齿条机构及驱动马达。例如,在遮蔽板或磁通量遮蔽板里设置齿条,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来转动与齿条啮合的齿轮。通过该构成,沿着前述2根导轨,就能够在纸张宽度方向里移动遮蔽板或磁通量遮蔽板。由此,就能够在纸张宽度方向里无级别地移动遮蔽板或磁通量遮蔽板。
最后,对于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1)根据前述第1至第5的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9,例如,遮蔽板95a在定影带91和热源93之间沿转印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移动,因为通过变更开口部95c的大小来变更定影带91的内周面的加热领域,所以就能够对应于转印纸p的纸张宽度来变更加热领域。还有,因为遮蔽板95a在转印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里移动,对于转印纸搬送方向中的开口部95c的大小就没有限制。因此,通过遮蔽板95a的移动,就能够变更加热领域以将所需充分的热量提供给定影处理。通过采用适当的加热领域,在对定影带91及导热体92进行有效的加热的同时,能够抑制定影单元9在径方向上的大型化。
另外,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300可以相当于纸张宽度情报检测装置。定影单元9可以相当于定影设备。遮蔽板95a、导轨95b、95e卷出机构96、磁通量遮蔽板97等可以相当于加热领域可变装置。定影带91可以相当于定影部件。由加热器构成的热源93、电磁加热设备98可以相当于加热装置。转印纸p可以相当于记录媒介。导热体92可以相当于按压部件。
(2)根据前述第1至第5的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9,例如,因为在定影带91中,通过开口部95c,比转印纸p的纸张宽度要宽的领域被加热,所以就能够防止在转印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里的通过纸张领域端部处,热量被转印纸p以及定影带91的非通过纸张领域夺去,从而导致用于定影的热量不足的问题。
(3)根据前述第1、第3至第5的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9,例如,由热源93发出的热能(辐射热),通过遮蔽板95a的开口部95c被供给到定影带91的加热领域里。还有,前述辐射热被直接供给到与热源93相向而对的导热体92里。更进一步地,前述辐射热经遮蔽板95a反射后被间接地供给到导热体92里。通过将热源93的辐射热直接及间接地供给到导热体92里,就能够有效地加热与导热体92相接的定影带91。
(4)根据前述第1、第3的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9,例如,2块遮蔽板95a1、95a2通过在转印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作相对移动,双方分开时就形成了开口部95c,或者双方相接时开口就被闭塞。如上所述,通过变更开口部95c的大小,就能够对应于转印纸p的纸张宽度来调整加热领域。
另外,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遮蔽板95a1、95a2、95d1、95d2可以相当于复数的板状部件。前述电磁元件机构、卷出机构96可以相当于移动装置。开口部95c、95f可以相当于开口部。
(5)根据前述第4、第5的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9,例如,遮蔽板95g1和遮蔽板95g2、95g3通过在转印纸p的纸张宽度方向上作相对移动,开口部95h1和95h2、95h3重复时开口(形成重复开口领域),或者开口被闭塞。如上所述,通过对重复开口领域进行位移,就能够对应于转印纸p的纸张宽度来调整加热领域。还有,因为是将具有开口部的遮蔽板95g1和具有开口部的遮蔽板95g2、95g3重叠后来对重复开口领域进行位移的,例如,与可以改变在纸张宽度方向里相连的2块板状部件的端部间隔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作为加热领域可变装置的遮蔽板95g1、遮蔽板95g2、95g3以及前述导轨的长尺寸化。由此,就能够抑制定影单元9的大型化。
另外,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遮蔽板95g1、95g2、95g3、95i1、95i2、95i3可以相当于复数的板状部件。开口部95h1、95h2、95h3、95j1、95j2、95j3可以相当于开口部。图11(a)的遮蔽板95g1的左端的开口部95h1和遮蔽板95g2的左端的开口部95h2可以相当于重复开口领域。
(6)根据前述第1至第5的实施方式的复印机202,例如,通过设置用于在转印纸p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引擎305,和用以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纸p里,如权利要求记载的定影单元9,通过上述定影单元9的作用,就能够在对应于转印纸p的纸张宽度的同时,抑制定影处理所需要的能源消耗。还有,不仅是定影单元9,也能够抑制复印机202的大型化。
另外,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引擎控制板304、引擎305可以相当于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202可以相当于图像形成设备。
从以上所述还可以有许多的改良和变化,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不局限于上述的说明。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08年9月11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233550,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在对应于各种记录媒介的纸张宽度的同时,能够抑制能源消耗的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定影带91;和与定影带91相向而对形成夹持部N的加压辊94;和与定影带91的表面以非接触状态来加热定影带91的热源93,在将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到通过所述夹持部N的转印纸p里的定影单元9中,设置有对通过夹持部的转印纸p的纸张宽度情报进行检测的控制器;和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情报,来改变经热源93加热的定影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