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分析方法。需要说明的是, 本说明书中的 “分析” 中包括判断是否存 在分析对象物质的 “检测” , 和定量地或半定量地确定分析对象物质的量的 “测定” 。
背景技术 在诸如临床检查之类的生物样品分析中, 由于测定微量成分的情况多, 故要求检 测灵敏度或精度高的分析方法。 作为这样的分析方法, 除了利用特异性的相互作用、 例如抗 原抗体反应或酶 - 底物反应之外, 进一步地, 还尝试通过结合电分析手段来实现高的检测 灵敏度。
例如, 专利文献 1 中公开了将免疫色谱法与电流检测型安培 (amperometric) 测定 法相结合, 专利文献 2 中公开了在场效应晶体管或单电子晶体管的门极部分附加蛋白质或 酶得到的生物传感器。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 以直接检测复合体为特征, 该复合体通过特异性 的相互作用由电极或门极部分形成。
另一方面, 代替特异性的相互作用而在非专利文献 1、 专利文献 3、 专利文献 4 中公 开了利用通过化学反应在传感部析出或吸附的方法。
非专利文献 1 中公开了将下述电化学变化作为电流的变化进行检测的方法, 即通 过还原溶解于反应液中的银离子使银沉积于传感部后, 将其再氧化而生成银离子时的电化 学的变化。
专利文献 3 中公开了下述检测方法, 即在使用使胆碱酯酶结合的标记抗体作为标 记酶, 由测定胆碱酯酶的活性而测定样品中的被检物质的浓度或量的方法中, 将前述酶分 解物即硫代胆碱吸附于贵金属电极并浓缩, 增幅该硫代胆碱的电极中的因还原脱吸而发生 的电流信号而检测前述酶活性的方法。
专利文献 4 中公开了将酶标记抗体的循环反应生成物即硫醇化合物的量或生成 速度作为测定对形成于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上的金电极上的吸附速度而进行测定的装置 以及方法。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 在非流动条件下实施化学反应及电检测。
进一步地, 专利文献 5 中公开了一种生物传感器, 其为检测生物分子中的特异性 结合相关的分子的生物传感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i) 进行 a) 特异性结合反应以及 b) 酶 反应的反应部、 (ii) 反应 a) 及 b) 所生成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与氧化还原物质膜发生反 应的检测部、 (iii) 测定与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的反应所引起的氧化还原物质膜的状态变 化从而求出介电常数变化的测定部。
该现有技术与上述专利文献 1 或 2 中所记载的现有技术相同, 均不在传感部上生 成沉淀。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1-153838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平 10-260156 号公报
专利文献 3 : 日本特开 2004-257996 号公报
专利文献 4 : 日本特开 2007-263914 号公报
专利文献 5 : 日本特开 2005-24483 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1 :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 ( 美国 ), 2005 年, 77 卷, 579-584 页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尽管上述现有技术是公知的技术, 但在测定微量成分时, 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精 度受到要求。本发明人发现, 在利用电分析法中的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于传感部的沉淀、 析 出、 或吸附的前述各种现有技术中, 在为了促进沉淀等而在非流动条件下进行测定是常识 的状况下, 通过与该技术常识相反而在流动条件下实施测定, 能够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和 精度。
因此,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相比于现有公知的分析方法而言具有更高的检测灵 敏度和精度的分析方法。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 :
[1] 分析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 :
(a) 至少使分析对象物质以及与前述分析对象物质显示选择性相互作用的特异性 伴侣发生反应以相关于被检测样品中的分析对象物质的存在量, 并通过实施不溶化反应, 使可溶性物质变换为不溶性物质以沉淀于传感部的步骤 ;
(b) 对沉淀于前述传感部的不溶性物质进行电分析的步骤,
且前述步骤 (a) 或步骤 (b) 中的至少一个步骤在流动性条件下实施 ;
[2] 如 [1] 所述的分析方法, 其中, 前述特异性伴侣为酶 ;
[3] 如 [1] 所述的分析方法, 其中, 前述步骤 (a) 包括 :
(1) 形成复合体的步骤, 该复合体与被检测样品中的分析对象物质的存在量相关 并含有分析对象物质、 与前述分析对象物质显示选择性相互作用的特异性伴侣、 以及标记 物质, 和
(2) 通过由所形成的前述复合体中含有的标记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不溶化反 应, 使可溶性物质变换为不溶性物质以沉淀于传感部的步骤,
且前述步骤 (2) 或步骤 (b) 中的至少一个步骤在流动性条件下实施 ;
[4] 如 [3] 所述的分析方法, 其中, 前述标记物质为水解酶 ;
[5] 如 [4] 所述的分析方法, 其中, 前述水解酶为碱性磷酸酶 ;
[6] 如 [1] ~ [5] 所述的分析方法, 其中, 前述不溶化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
[7] 如 [1] ~ [6] 所述的分析方法, 其中, 前述可溶性物质选自无机离子、 有机离 子、 酶底物或其反应生成物、 色素 ;
[8] 如 [7] 所述的分析方法, 其中, 前述可溶性物质为金属离子 ;
[9] 如 [8] 所述的分析方法, 其中, 前述金属离子为银离子 ;
[10] 如 [1] ~ [9] 所述的分析方法, 其中, 前述传感部由金属、 高分子、 碳、 纳米管 状结构体、 石墨、 无机物质单独或组合构成 ;
[11] 如 [1] ~ [10] 所述的分析方法, 其中, 前述传感部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锐角 状的立体结构 ;
[12] 如 [1] ~ [11] 所述的分析方法, 其中, 前述特异性伴侣被固定于前述传感 部;
[13] 如 [1] ~ [12] 所述的分析方法, 其中, 前述流动条件为强制性流动或自发性 流动 ;
[14] 如 [1] ~ [13] 所述的分析方法, 其中, 含有前述电分析步骤的分析方法为安 培型分析法 ;
[15] 传感部, 其是用于 [1] ~ [14] 的分析方法的传感部, 前述传感部具有至少一 个以上的锐角状的立体结构 ;
[16] 试剂以及试剂盒, 其是以用于前述分析方法为特征的、 用于测定分析对象物 的试剂以及试剂盒, 所述试剂以及试剂盒含有与前述分析对象物显示选择性相互作用的特 异性伴侣、 由不溶化反应变换为不溶性物质的可溶性物质以及至少一个前述传感部 ;
[17] 如 [16] 所 述 的 试 剂 及 试 剂 盒, 其 中, 作为具有传感部的分析用筒体 (cartridge) 而含有上述传感部。
根据本发明, 可以实施比现有公知的分析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和精度更高的分析。 附图说明 图 1 是模式地显示本发明的分析方法的一个方式中所用的一连串反应的说明图 ;
图 2 是模式地显示实施例 1 中所制作的电极部的平面图 ;
图 3 是模式地显示图 2 所示电极部的制作中所使用的掩模图案 ;
图 4 是模式地显示实施例 1 中所制作的生物传感器单元的立体图 ;
图 5 是模式地显示图 4 所示生物传感器单元的制造程序的说明图 ;
图 6 是模式地显示图 4 所示生物传感器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
图 7 是模式地显示图 4 所示生物传感器单元的平面图 ;
图 8 是模式地显示将图 4 所示生物传感器单元与流动条件控制装置以及电化学分 析仪相连接的状态的平面图 ;
图 9 是显示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0U/mL) 的 C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10 是显示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48U/mL) 的 C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11 是显示不存在银离子的条件下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48U/mL) 的 CV 测定结 果的图 ;
图 12 是显示在各种浓度 ( 抗原浓度= 0、 24、 48U/mL) 的 HBs 抗原的 CV 测定中电 势为 +0.138V 时的氧化电流值的图 ;
图 13 是显示在各种浓度 ( 葡萄糖浓度= 0、 100、 200mg/dL) 的葡萄糖的 CV 测定中 电势为 +0.086V 时的氧化电流值的图 ;
图 14 是显示葡萄糖 ( 葡萄糖浓度= 0mg/dL) 的 C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15 是显示葡萄糖 ( 葡萄糖浓度= 200mg/dL) 的 C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16 是显示在非流动条件下葡萄糖 ( 葡萄糖浓度= 0mg/dL) 的 CV 测定结果的 图;
图 17 是显示在非流动条件下葡萄糖 ( 葡萄糖浓度= 200mg/dL) 的 CV 测定结果的图; 图 18 是显示使用 GOD 未固定于作用电极的电极时的葡萄糖 ( 葡萄糖浓度= 200mg/DL) 的 C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19 是显示在实施例 3 中的条件 1( 步骤 A/ 步骤 B =流动 / 流动 ) 下 HBs 抗原 的 C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20 是显示在实施例 3 中的条件 2( 步骤 A/ 步骤 B =流动 / 非流动 ) 下 HBs 抗 原的 C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21 是显示在实施例 3 中的条件 3( 步骤 A/ 步骤 B =非流动 / 非流动 ) 下 HBs 抗原的 C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22 是模式地显示实施例 4 中所制作的保持电极部的免疫色谱试条 ( ィムノク ロマトグラフストリップ ) 结构的说明图 ;
图 23 是图 22 所示保持电极部的免疫色谱试条的平面示意图 ;
图 24 是模式地显示构成图 22 所示保持电极部的免疫色谱试条的试剂添加池的立 体图 ( 单位 : mm) ;
图 25 是模式地显示图 24 所示试剂添加池的平面图 ( 单位 : mm) ;
图 26 是显示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0U/mL) 的 C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27 是显示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18U/mL) 的 C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28 是显示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36U/mL) 的 C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29 是显示在各种浓度 ( 抗原浓度= 0、 24、 48U/mL) 的 HBs 抗原的 CV 测定中电 势为 +0.132V 时的氧化电流值的图 ;
图 30 是显示实施例 5 中所制作的保持电极部的毛细管流路的结构的立体图 ;
图 31 是模式地显示构成图 30 所示保持碳电极部的毛细管流路的试剂添加池的立 体图 ( 单位 : mm) ;
图 32 是模式地显示图 30 所示试剂添加池的平面图 ( 单位 : mm) ;
图 33 是显示保持碳电极的毛细管流路中的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0U/mL) 的 DP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34 是显示保持碳电极的毛细管流路中的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0.25U/mL) 的 DP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35 是显示保持碳电极的毛细管流路中的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2.5U/mL) 的 DP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36 是显示在各种浓度 ( 抗原浓度= 0、 0.25、 2.5U/mL) 的 HBs 抗原的 DPV 测定 中电势为 +0.165V 时的氧化电流值的图 ;
图 37 是显示 NaCl 浓度为 0mmoL/L 时碳电极中的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0U/mL) 的 DP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38 是显示 NaCl 浓度为 0.5mmoL/L 时碳电极中的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0U/mL) 的 DP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39 是显示 NaCl 浓度为 1mmoL/L 时碳电极中的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0U/mL) 的 DP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40 是显示 NaCl 浓度为 2mmoL/L 时碳电极中的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0U/mL) 的 DP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41 是显示 NaCl 浓度为 0mmoL/L 时碳电极中的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45U/mL) 的 DP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42 是是显示 NaCl 浓度为 0.5mmoL/L 时碳电极中的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45U/ mL) 的 DP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43 是显示 NaCl 浓度为 1mmoL/L 时碳电极中的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45U/mL) 的 DP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44 是显示 NaCl 浓度为 2mmoL/L 时碳电极中的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45U/mL) 的 DP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45 是模式地显示实施例 7 所制作的电极部的平面图 ;
图 46 是图 45 所示电极的光学显微镜图像 ;
图 47 是图 45 所示电极的电子显微镜图像 ;
图 48 是显示在立体结构化电极中,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0U/mL) 的 DPV 测定结 果的图 ; 图 49 是显示在立体结构化电极中,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0.7U/mL) 的 DPV 测定 结果的图 ;
图 50 是显示在平面电极中,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0U/mL) 的 DPV 测定结果的图 ;
图 51 是显示在平面电极中, HBs 抗原 ( 抗原浓度= 0.7U/mL) 的 DPV 测定结果的 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在组合利用选择性相互作用 ( 例如抗原抗体反应、 酶 - 底物反应 ) 与不 溶化反应 ( 优选为氧化还原反应 ) 的分析方法中, 通过前述不溶化反应使最终所产生的不 溶性生成物质在传感部表面沉淀 ( 沉积、 不溶化、 析出 ), 从而对该沉淀的不溶性物质进行 电分析 ( 检测或测定 ) 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不溶化反应或电分析的至少一个步骤在流 动条件下实施。
在本发明的分析方法中, 根据所利用的选择性相互作用或不溶化反应的不同, 例 如含有下述方法等,
(1) 通过可直接地或间接地标记于选择性相互作用相关的一方伴侣的标记物质, 而直接地或间接地引起不溶化反应的方法 ( 以下称作复合体形成型分析方法 ) ;
(2) 通过选择性相互作用本身, 而直接地或间接地引起不溶化反应的方法 ( 以下 称作酶利用型分析方法 )。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区分是基于是否通过选择性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而区分的, 例如, 使用酶作为标记物质的方法包含于复合体形成型分析方法中。
本说明书中, 所谓 “直接地引起不溶化反应” 是指标记物质或选择性相互作用相关 的反应自身为不溶化反应, 通过前述反应生成不溶性物质。另外, “间接地引起不溶化反应” 是指, 由标记物质或选择性相互作用相关的反应所生成的物质作为触发物 (trigger), 最终 通过不溶化反应而生成不溶性物质。在说明了本发明的概略后, 以下, 基于图 1 所示的本发明的复合体形成型分析方 法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反应模式图, 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图 1 所示的分析体系中, 以抗原 3 为分析对象物质, 作为选择性相互作用而利用抗 原抗体反应 ( 三明治法 ), 作为试剂之一, 使用经酶 ( 例如碱性磷酸酶 (ALP)) 标记的 ALP 标 记抗体 4 作为与前述抗原特异性反应的抗体。
另外, 该分析体系中, 作为由标记酶引起的酶反应, 利用如下所示的反应式 1, 作为 不溶化反应而利用反应式 2。需要说明的是, 在图 1 中, pAPP 表示对氨基苯基磷酸酯, pAP 表示对氨基苯酚, pQI 表示对醌亚胺, pAPP 为 ALP 的底物。另外, 在反应式 1 中的 “(ALP)” 表示 ALP 作为反应式 1 的催化剂而相关。
进一步, 作为电分析法, 使用安培型分析法, 该安培型分析法利用具备作用电极 1、 对电极、 以及参考电极的电极部。
对氨基苯基磷酸酯→对氨基苯酚 (ALP) ( 反应式 1) + +
对氨基苯酚 +2Ag →对醌亚胺 +2H +2Ag ↓ ( 反应式 2)
Ag → Ag++e( 反应式 3)
在图 1 所示的分析体系中, 构成安培型电极部的作用电极 1 中预先固定有相对于 分析对象物质 ( 抗原 ) 的抗体 2, 前述作用电极作为传感部而起作用。将含有分析对象物 质 ( 抗原 3) 的被检测样品与 ALP 标记抗体 4 沿着箭头 A 所示的流动方向从前述传感部的 上游供至分析体系, 在传感部上形成固定抗体 / 抗原 /ALP 标记抗体的复合体。前述复合体 的形成量与被检测样品中的分析对象物质存在量相关。在形成前述复合体后或形成同时, 如果将标记酶 ALP 的底物即对氨基苯基磷酸酯 (pAPP) 从前述传感部的上游供至分析体系, 则变换为对氨基苯酚 (pAP)( 反应式 1), 此时如果共存有银离子 (Ag+、 水溶性 ), 则银 (Ag, 水不溶性 ) 析出 ( 反应式 2), 并沉淀于传感部上。由于在传感部上通过再氧化而使电流从 作用电极流向对电极 ( 反应式 3), 因此沉淀于传感部 ( 作用电极 ) 上的银的量可以通过测 定该氧化电流而确定。 具体地, 将作用电极、 对电极、 参考电极连接于恒电位仪, 相对于参考 电极电势而扫描作用电极电势, 以测定伴随银的再氧化而发生的氧化电流。
本发明中可以利用的选择性相互作用没有特殊的限制, 只要是其中一方可以成为 分析对象物质的相互作用, 且与被检测样品中的分析对象存在量相关, 能够直接地或间接 地实施不溶化反应或能够形成复合体即可, 作为代表性的选择性相互作用, 可以举出例如 抗原抗体反应、 核酸间杂交反应、 酶 - 底物反应、 核酸 -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受体 - 配体间 相互作用、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 例如 IgG 与蛋白质 A 的反应 )、 低分子 -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 例如生物素与亲和素的反应 )。上述的选择性相互作用的多数为能够形成复合体 ( 例如 免疫复合体 ) 的选择性相互作用, 但上述酶 - 底物反应中, 与被检测样品中的分析对象存在 量相关的不溶化反应或成为不溶化反应的触发物的反应是可能的。
另外, 除了前述相互作用之外, 存在显示选择性相互作用的特异性伴侣的种种物 质是公知的, 作为分析对象物质, 例如可以举出蛋白质 ( 酶、 抗原 / 抗体、 凝集素等 )、 肽、 脂 质、 激素 ( 包含胺、 氨基酸衍生物、 肽、 蛋白质等的含氮激素, 以及类固醇激素 )、 核酸、 糖链 ( 例如糖、 寡糖、 多糖等 )、 药物、 色素、 低分子化合物、 有机物质、 无机物质、 或上述物质的融 合体、 或构成病毒或细胞的分子、 血球等。
例如, 作为选择性相互作用而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时, 则分析对象物质与其特异性伴侣的组合成为抗原 ( 分析对象物质 ) 与抗体 ( 特异性伴侣 ) 的组合、 或抗体 ( 分析对象 物质 ) 与抗原 ( 特异性伴侣 ) 的组合。另外, 作为选择性相互作用而利用酶 - 底物反应时, 则分析对象物质与其特异性伴侣的组合成为底物 ( 分析对象物质 ) 与酶 ( 特异性伴侣 ) 的 组合、 或酶 ( 分析对象物质 ) 与底物 ( 特异性伴侣 ) 的组合。
作为含有上述分析对象物质的被检测材料, 除了血液 ( 全血、 血浆、 血清 )、 淋巴 液、 唾液、 尿、 大便、 汗、 粘液、 泪、 脑脊液、 鼻液、 颈部或阴道的分泌液、 精液、 胸膜液、 羊水、 腹 水、 中耳液、 关节液、 胃吸引液、 组织·细胞等的提取液或破碎液等生物液之外, 可使用包括 食品、 土壤、 植物的提取液或破碎液等溶液或河水、 温泉水、 饮料水、 污染水等基本所有的液 体样品。
基于所利用的选择性相互作用, 可以适当选择含有标记化的试剂构成, 例如, 利用 抗原抗体反应时, 可以利用各种公知方法、 例如三明治法、 二段法、 竞争法、 抑制法等。在三 明治法的情况下, 如图 1 所示, 可以利用固定伴侣与标记伴侣的组合。在二段法的情况下, 可以利用固定伴侣、 未标记伴侣、 只与前述未标记伴侣特异性反应的物质的标记化物的组 合, 具体地, 可以使用 : 利用一次抗体 / 标记化二次抗体的方法、 利用生物素化抗体 / 标记 化亲和素的方法等。在竞争法的情况下, 可以利用分析对象物质 ( 标准物质 ) 的标记化物 ( 已知量 ) 与固定伴侣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用的可溶性物质是在受到不溶化反应前在分析体系所使用的溶剂中 呈可溶性, 且通过受到前述不溶化反应变换为在前述溶剂中呈不溶性的物质的物质, 进一 步, 由前述不溶化反应生成的前述不溶性物质只要能够进行电学性分析即可, 没有特殊的 限制。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说明书中 “不溶化反应” 包括从可溶性物质通过 “不溶化反应” 而 生成溶解度低的物质的反应。另外, 在本说明书中 “可溶性” 与 “不溶性” 是根据分析体系所 使用的溶剂体系而可以适当定义的用语, 例如使用水系溶剂的情况下是指 “水溶性” 与 “水 不溶性” , 使用有机溶剂的情况下是指 “有机溶剂可溶性” 与 “有机溶剂不溶性” 。下面, 主要 以使用水系溶剂的情况 ( 即, 使用通过不溶化反应而将水溶性物质变换为水不溶性物质的 体系的情况 ) 为例进行说明, 但在使用水之外的溶剂的情况下, 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 则 通过进行适当必要的变更即可以实施本发明。
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水溶性物质, 只要是在受到不溶化反应前在分析体系所使 用的水系溶剂中呈可溶性, 且通过受到前述不溶化反应变换为在前述水系溶剂中呈不溶性 的物质的物质即可, 没有特殊的限制, 例如可以举出无机离子 ( 优选金属离子 )、 有机离子、 酶底物或其反应生成物、 色素等。
作为上述金属离子, 例如可以举出锑离子、 铋离子、 铜离子、 水银离子、 银离子、 钯 离子、 铂离子、 金离子。这些金属离子在水性溶剂中为水溶性, 也可以是金属配合物 ( 优选 为金属配合物离子 ) 的状态, 通过不溶化反应而作为金属析出。
另外, 作为金属离子, 可以使用 2 价阳离子 ( 例如铜离子、 镍离子、 铁离子 )。上述 342 价阳离子在水性溶剂中为水溶性, 与 [Fe(CN)6] 离子 ( 例如由 [Fe(CN)6] 离子的氧化而 3生成的 [Fe(CN)6] 离子 ) 结合则作为金属复合体 MH[Fe(CN)6](M : 2 价阳离子 ) 而析出。
需要说明的是, 金属离子被还原而发生不溶化 ( 析出 ) 的反应依赖于各物质所具 有的氧化还原电势的大小。也就是说离子化倾向越小越易于作为金属而析出, 因此并不受 前述反应限定。另外, 由于离子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活度等、 其他因素 ( 温度、 pH、 离子强度、反应液组成等 ) 严重地影响析出的容易度, 本说明书中所说的析出的金属应该作最广义的 解释, 在任何意义上均不能做限定解释。 例如, 通过使与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盐的离子在不 溶化反应时共存, 也可以控制不溶化的程度。 另外, 有时优选不使形成不溶性盐的离子在不 溶化反应时共存, 而使其作为金属不溶化而析出的情况。不溶化反应时的形成不溶性盐的 离子的存在量, 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 则可以确定适合的适宜条件。 适宜条件可以确定为 0 ~ 5mmol/L 以下、 优选为 0 ~ 2mmol/L、 较优选为 0 ~ 1mmol/L、 进一步优选为 0 ~ 0.5mmol/ L 的范围内。进一步, 作为被析出的物质, 不限于金属离子, 只要是满足上述条件的物质, 可 以适宜地使用。
作为能够用作水溶性物质的色素, 例如可以举出席夫 (Schiff) 试剂、 苯胺。席夫 试剂在水性溶剂中为水溶性, 2 个分子的醛基 ( 例如, 通过羧基的还原而生成醛基 ) 与 1 个 分子的席夫试剂相结合, 通过还原反应而作为赤紫色的化合物析出。 另外, 苯胺在水性溶剂 中为水溶性, 通过氧化反应作为聚苯胺而析出。
另 外, 作 为 前 述 水 溶 性 色 素, 例 如 可 以 举 出 5- 溴 -4- 氯 -3- 羟 基 吲 哚 ( 5-bromo-4-chloro-3-hydroxyindole)(BCI)、 氯 化 硝 基 四 氮 唑 蓝 (Nitro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NBT)、 吲 哚, 通 过 还 原 反 应 而 作 为 不 溶 性 物 质 即 5, 5’ -二 溴 -4, 4’ 二 氯 - 靛 蓝 (5, 5 ′ -dibromo-4, 4 ′ -dichloro-indigo)(2BCI)、 BCI/ 硝 基 四 氮 唑 蓝 双 甲 (NBTDiformazan)、 靛 蓝 析 出。 前 述 色 素 例 如 可 以 通 过 基 于 标 记 酶 ( 例 如 碱 性 磷 酸 酶, ALP) 的 酶 反 应, 而 由 适 当 的 酶 底 物 例 如 5- 溴 -4- 氯 -3- 吲 哚 磷 酸 酯 (5-bromo-4-chloro-3-indolyl phosphate)(BCIP)、 3- 吲哚酰磷酸酯生成。 因此, 前述 BCI、 吲哚也是酶底物的反应生成物。
例如, 使用酶底物 BCIP 的情况下, 通过 ALP 相关的酶反应而形成 BCI, 通过还原反 应而析出 2BCI。另外, 使用酶底物 BCIP 与色素 NBT 的混合物的情况下, 通过基于 ALP 的酶 反应的 ALP 的酶反应而生成 2BCI, 同时通过还原反应生成 NBT 双甲, 从而析出其复合体即 2BCI/NBT 双甲。 另外, 使用酶底物 3- 吲哚酰磷酸酯的情况下, 通过 ALP 的酶反应形成吲哚, 通过还原反应而作为靛蓝析出。
在上述例子中, 通过用作标记物质的 ALP 相关的酶反应, 继而引起不溶化反应, 其 结果水溶性物质被变换为水不溶性物质。本发明中包括, 标记物质作为引发物间接性地引 起不溶化反应的方式, 与通过标记物质直接性地引起不溶化反应的方式。
作为能够用作水溶性物质的酶底物, 除了上述的 pAPP( 或其衍生物 ) 之外, 可以举 出硫代胆碱的酯衍生物, 例如乙酰硫代胆碱、 丙酰硫代胆碱、 丁二酰二硫代胆碱、 丁酰硫代 胆碱。如果将硫代胆碱的酯衍生物与前述金属离子 ( 例如金、 银等 ) 同时使用, 则通过基于 适当的标记酶 ( 例如胆碱酯酶, 更具体地, 乙酰胆碱酯酶、 酰基胆碱酯酶等 ) 的酶反应, 金属 离子被还原作为金属而析出。 另外, 通过前述酶反应生成硫代胆碱, 通过硫代胆碱的硫醇基 与所析出的前述金属的一部分结合而作为金属 - 硫代胆碱复合体析出。进一步地, 所生成 的硫代胆碱, 对于形成基板或电极的金属 ( 例如金基板或金电极 ) 也可通过介由硫醇基结 合而析出。对于酶底物乙酰硫代胆碱或丙酰硫代胆碱可以使用标记酶乙酰胆碱酯酶, 对于 酶底物琥珀酰二硫代胆碱或丁酰硫代胆碱可以使用标记酶酰基胆碱酯酶。
另外, 作为水溶性物质可以使用芳基重氮盐, 例如 R-Ph-N2BF4 等。 使用芳基重氮盐 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还原反应产生化学活性强的活性自由基, 并以共价键结合至使用各种传感部, 优选碳、 石墨、 碳纳米管的检测部。
以上对可以用于本发明的分析方法 ( 包括复合体形成型分析方法与酶利用型分 析方法两者 ) 的可溶性物质 ( 特别是水溶性物质 ) 进行了说明, 但本发明的复合体形成型 分析方法中, 根据所用的可溶性物质、 反应体系, 可以适当地选择标记物质。 例如, 除了上述 ALP 或胆碱酯酶等水解酶之外, 还可以使用转移酶、 裂解酶、 连接酶、 异构酶、 氧化还原酶等, 作为氧化还原酶, 可以使用例如葡萄糖氧化酶 (GOD)、 过氧化物酶、 黄嘌呤氧化酶、 氨基酸氧 化酶、 抗坏血酸氧化酶、 酰基 CoA 氧化酶、 胆固醇氧化酶、 半乳糖氧化酶、 草酸氧化酶、 肌氨 酸氧化酶等。上述酶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引起不溶化反应 ( 例如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水解 反应、 脱水反应、 加成聚合、 缩合聚合 ( 缩聚 )、 中和反应 ), 只要是通过前述不溶化反应, 可 以将可溶性物质变换为不溶性物质, 并通过在固体表面析出、 结合、 沉积等而引起吸附、 沉 积反应的酶即可, 没有特殊的限制, 可以单独使用 1 种酶, 或者将 2 种以上的酶组合使用。
另外, 除了上述的酶之外, 可以使用各种还原剂或氧化剂。
另一方面, 作为可以用于本发明的酶利用型分析方法中的酶, 可以使用酶或酶底 物的任一方作为分析对象物质的酶, 例如可以从在复合体形成型分析方法中能够使用的上 述酶中选择 1 种以上的酶。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电分析方法, 只要是对在传感部表面所沉淀的不溶性物质进行 电分析即可, 没有特殊的限制。在本说明书中, “电分析” 包括捕捉在传感部表面的电荷变化 作为电流变化的分析、 捕捉在传感部表面的电荷变化作为电压 ( 电势 ) 变化的分析、 捕捉作 为传感部表面的电阻 ( 或阻抗 ) 的变化的分析等。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电分析方法, 例 如可以举出利用至少具备作用电极与对电极的电极的安培型分析法、 利用晶体管的伏安测 量 ( ボルタノメトリック ) 型测定法。
在上述安培型分析法中, 作为电流变化可以捕捉传感部表面的电荷变化。安培型 电极, 在基板上至少具有作用电极与对电极, 根据需要还包括参考电极。 安培型分析法是下 述方法, 通过在作用电极与对电极之间对电极部附近所发生的电极活性物质或电阻性物质 ( 绝缘性物质 ) 施加预定电压, 并测定在两电极间流动的对应于前述电极活性物质或电阻 性物质 ( 绝缘性物质 ) 的量的电流信号, 或者通过作用电极与对电极间的施加电压值来区 分在电极部附近所发生的电极活性物质或电阻性物质 ( 绝缘性物质 ) 的不同。
例如, 作为水溶性物质而使用金属离子的情况下, 在沉淀有金属的传感部上相对 于参考电极施加电压, 由此将沉积于传感部的金属再氧化为金属离子, 从而能够将传感部 的电化学变化作为电流变化而检测。
另外, 作为捕捉电流变化的方法, 除了电流测定之外, 可以使用循环伏安测量、 微 分脉冲伏安测量、 计时安培测量、 微分脉冲安培测量等周知的方法。
在前述伏安测量型分析法中, 作为电压 ( 电势 ) 变化而捕捉传感部表面的电荷变 化。伏安测量型分析法中所利用的晶体管, 是将输入至门电极的电压信号变换为从源电极 或漏电极输出的电流信号的元件, 如果在源电极与漏电极之间施加电压, 则存在于两者间 所形成的通道中的荷电粒子在源电极与漏电极之间沿着电场方向移动, 作为电流信号而从 源电极或漏电极输出。 此时, 所输出的电流信号的强度与荷电粒子的密度成比例。 如果在隔 着绝缘体设置于通道上方、 侧面、 或下方等的门电极上施加电压, 则通道中所存在的荷电粒 子的密度发生变化, 因此利用这一点通过使门电压发生变化而能够使电流信号发生变化。
例如, 作为水溶性物质使用乙酰硫代胆碱的情况下, 可以将通过乙酰胆碱酯酶而 在传感部所沉积的硫代胆碱所引起的传感部中的电荷变化作为电压 ( 电势 ) 变化而检测。
作为传感部的优选方式, 在前述传感部为导电性的情况下, 只要是导电性物质即 可, 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金、 银、 铂、 铑、 钌、 铱、 水银、 钯等金属或锇聚合物等高分子、 碳、 纳米管状结构体 ( 碳纳米管 )、 石墨、 无机物质。 另外, 由前述物质所构成的物质的形状, 只要不抑制反应即可, 可以包括平面、 凹凸、 粒子 ( 胶体金等 ) 状物质等。
作为前述纳米管状结构体的优选方式, 为选自由碳纳米管、 氮化硼纳米管、 氧化钛 纳米管所形成的组的结构体。
另外, 只要传感部具有导电性, 则传感部的构成中可与上述导电性物质一道添加 非导电性物质。作为非导电性物质, 可以举出聚酯系树脂等不溶性载体等。
作为传感部的其他优选方式, 传感部优选为使用纳米管状结构体 ( 碳纳米管 ) 的 场效应晶体管或单电子晶体管的门电极, 纳米管状结构体优选为选自由碳纳米管、 氮化硼 纳米管、 氧化钛纳米管所形成的组的结构体。
作为传感部的其他优选方式, 为了增大传感部的表面积, 可以使用诸如用于免疫 色谱等的硝酸纤维素膜的多孔载体或国际公开第 WO2006/038456 号小册子所记载的高分 子聚合物或乳胶载体等不溶性载体 ( 或不溶性粒子 ), 进一步地, 也可以与上述物质一道使 用导电性聚合物或导电性载体等导电性物质以在传感部的表面形成三维体。 通过上述传感 部表面形成三维体, 可以显著增加传感部的表面积, 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 另外, 作为传感部的其他优选方式, 为了在流动性条件下提高传感部的生成物质 的沉淀 ( 沉积、 不溶化、 析出 ) 效率, 可通过对传感部设置井状、 凹凸、 凸状、 间壁等, 来防止 在流动性条件下沉积 ( 不溶化、 析出、 堆积 ) 的生成物质向流动方向 ( 例如下游 ) 流出。另 外, 通过设置前述结构物, 可以期待提高所沉淀的生成物质的反应性的效果。前述结构物, 可以只形成于传感部, 或者, 也可以形成于电极部或生物传感器单元, 而以其一部分存在于 传感部的方式形成。
具体地, 优选具有锐角的立体结构的形状, 可举出多面体、 多角柱、 球、 圆柱、 锥体 等, 特别优选锥状。传感部只要形成包括至少 1 个以上的锐角部位或突起的立体结构即可, 但优选形成多个立体结构。 立体结构的个数或大小, 或锐角形状的个数、 以及上述形状或配 置, 可以结合测定条件而选择适当的物质。 所谓为锐角, 只要在传感部所形成的立体结构的 一部分或整体显示端部效果 ( 端效果、 边缘效果 ) 的结构即可。 端部效果是指电镀等领域中 所周知的效果, 是在锐角端电荷发生集中的效果, 通过本效果推测例如作为生成物质 ( 不 溶性物质 ) 的银等金属再度积极地发生金属离子化, 而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
分析对象物质与特异性伴侣之间的选择性相互作用反应, 是在特异性伴侣被固定 的位置进行。 前述特异性伴侣被固定的位置, 只要能进行选择性相互作用, 且此后能进行电 学测定即可, 没有特殊限制, 优选可以为传感部表面。
另外, 前述特异性伴侣的固定方法, 没有直接地固定还是间接地固定等限制, 可以 结合选择性相互作用反应的性质, 而使用任意的方法。 例如, 可以直接地物理吸附于或通过 共价键而结合于基板上, 也可以预先介由在基板上具有锚部的柔性间隔物而间接地结合。 另外, 例如使用金等贵金属为基板的情况下, 也可以介由自组织化膜而结合。
另外, 在该特异性伴侣固定之后, 可以通过牛血清白蛋白、 聚环氧乙烷或其他惰性
分子对表面进行处理, 或通过在特定物质的固定层之上被覆吸附层以抑制非特异性反应, 或选择、 控制能够通过的物质。
在本发明的酶利用型分析方法中, 实施基于选择性相互作用的不溶化反应步骤 (a) 以及电分析步骤 (b)。另外, 在本发明的复合体形成型分析方法中实施基于选择性相 互作用的复合体形成步骤 (a1)、 基于前述复合体中所含有的标记物质的不溶化反应步骤 (a2) 以及电分析步骤 (b)。上述步骤的实施顺序通常以上述顺序实施, 但是只要能获得与 被检测样品中的分析对象物质的存在量相关的电信号, 则也可以同时实施相邻步骤 ( 或其 一部分 )。 另外, 在本发明中, 在前述步骤中, 不溶化反应步骤或电分析步骤的至少一个步骤 在流动性条件下实施。
在本说明书中 “流动性条件下” 是指在该步骤的整个期间持续地同时且连续或不 连续地实施 : 对反应体系供给新鲜反应用液体至所需的反应部界面, 和排出反应后的反应 液。 “流动性条件下” 的该反应部优选为进行步骤 (a) 或步骤 (a2) 的不溶化反应部或 / 和 进行步骤 (b) 的传感部。另外, 流动方向不限于一个方向, 进一步地, 为了促进所需反应, 在 所需的步骤中可以发生往复、 振动或对流。
例如在分批法中, 一旦供给所需量的反应用液后, 进行预定时间的所需反应, 在反 应结束后排出反应液, 但在本发明方法中, 同时进行反应用液的供给和反应液的排出。 需要 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方法中, 在所需步骤的整个期间内, 通常同时地、 连续地实施上述供给 和排出, 但只要能充分获取本发明的效果, 也可以同时地、 不连续地 ( 即, 伴随有供给和排 出的暂时停止 ) 实施前述供给以及排出。
前述流动中包括强制性流动和自发性流动两者, 作为强制性流动的例子可以举出 利用基于机械、 电、 手动方法的、 基于泵、 离心、 搅拌、 超声、 磁场等或挤压的、 加压、 抽吸或振 动的流动, 作为自发性流动的例子可以举出毛细管作用或自由下落等自发性流动。上述方 法, 即可以用于经微加工的流动或分支流动或毛细管流动或贯通流动的流路中, 也可以用 于免疫色谱法等的膜条 (membrane strip) 中。
本发明的流动性条件下的流速, 只要是生成的不溶性物质能够在传感部上沉淀的 速度, 且是流动性 ( 除了静置状态以外 ) 即可, 没有特殊的限制。前述流速, 根据各种条件, 例如所利用的选择性相互作用或不溶化反应、 所使用的标记物质、 可溶性物质、 或氧化还原 性物质、 流路尺寸、 所使用的电分析方法等而变化, 但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 例如按照后 述的实施例中所记载的程序, 通过简单的准备试验, 无需过度的试行错误即可适当地决定。
如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一栏中所述的, 在利用由化学反应引起的向传感部的沉 淀、 析出、 或吸附的各种现有技术中, 在非流动条件下进行, 从促进沉淀等观点出发是本申 请申请时的技术常识。 与该技术常识相反,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流动性条件下实施, 与非流动 性条件下相比较, 能够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或精度的理由, 现今尚未判明, 但本发明人推测 为以下的机理。需要说明的是, 本发明不受以下推测限定。
例如, 如图 1 所示的反应, 作为水溶性物质而使用银离子的情况下, 酶底物及银离 子在氧化还原反应时被消耗。 与非流动性条件下相比, 在流动性条件下, 由于供给新的酶底 物及银离子, 推测其灵敏度增加。另外, 析出的银在再氧化为银离子时, 通过在流动性条件 下将传感部附近所发生的银离子从传感部附近去除, 使银的再氧化反应速度上升, 因而推 测其灵敏度上升。更进一步, 通过同时引起上述 2 个反应, 推测灵敏度将协同上升。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1 : 使用金电极的 B 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 抗原 ) 的测定》
1-1. 电极部及传感部的制作
利用图 3 所示掩模图案, 通过溅射法与提离法制作包含图 2 所示图案的电极部。 首 先, 在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的绝缘性基板 11 上形成金薄膜 ( 膜厚 : 50nm) 后, 通过在一部分上涂布银·氯化银油墨 (BAS 社制 ) 来制作参考电极 16。接着, 为了将电极 部 12 与引线部 13 之间分开, 通过用绝缘膜 17 被覆引线部的一部分, 由此制作具备作用电 极 14、 对电极 15、 参考电极 16 的电极部。作用电极、 对电极、 参考电极的相反侧的端部作为 连接用连接器 18 而发挥功能。电极部中的前述作用电极作为传感部发挥功能。
1-2. 相互作用反应部及不溶性反应部的制作
接下来, 在前述电极部的作用电极上, 滴加 2μL 水溶液, 所述水溶液含有相对于 B 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 抗原 ) 的抗体即抗 HBs 单克隆抗体 (IgG : 自社制备 ) 的水溶液, 在 37℃、 饱和水蒸气压力下进行 30 分钟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抗体水溶液配制为在 含有 0.15mol/LNaCl 的 0.1mol/L 磷酸缓冲液 (pH7.4)( 以下称作缓冲液 A) 中抗体浓度为 1mg/mL。此后, 在 25℃、 湿度 40%的条件下干燥 1 小时, 在真空干燥器室内在室温下干燥 2 小时后, 在 Tris 缓冲液 (pH8.0) 中振荡条件下浸渍 30 分钟, 以封闭未反应部, 继而用去离 子水洗净基板, 进行干燥, 上述 0.1mo l/L Tris 缓冲液含有含 1%酪蛋白 ( 和光纯药制 ) 的 0.15mol/L NaCl。这样, 通过将抗 HBs 单克隆抗体作为特定物质而固定于作用电极 ( 传感 部 ) 上, 而在作用电极上制作出相互作用反应部与不溶性反应部。
1-3. 碱性磷酸酶 (ALP) 标记兔抗 HBs 多克隆抗体 (Fab’ ) 溶液的制作
使用兔抗 HBs 多克隆抗体 ( 自社制 )、 ALP( ロシュ社制 )、 交联剂 (4-[N- 马来酰亚 胺基甲基 ] 环己烷 -1- 羧酸琥珀酰亚胺酯 : PIERCE 社制 ), 基于 “高感度酶免疫测定法 ( 石 川荣治 : 学会出版中心、 1993)” 中记载的马来酰亚胺·铰链法 ( ヒンジ法 ) 而制作 ALP 标 记兔抗 HBs 多克隆抗体 (Fab’ ) 溶液。将所得到的酶标记抗体 [ALP 标记兔抗 HBs 多克隆抗 体 (Fab’ )] 通过缓冲液 A 调整为预定的浓度, 而作为 ALP 标记抗 HBs 抗体溶液。
1-4. 含有银离子的底物溶液的制作
制 作 含 有 2mmol/L 对 氨 基 苯 基 磷 酸 酯 (pAPP : LKT Laboratories 社 制 )、 0.125mmol/L AgNO3、 0.5mmol/L MgSO4、 0.25mmol/L MgCl2、 0.075mol/L NaCl 的 0.05mol/L 二乙醇胺溶液 (pH9.4), 以作为含有银离子的底物溶液。
1-5. 不含银离子的底物溶液 (pAPP 底物溶液 ) 的制作 ( 对照试验用 )
制作含有 2mmol/L pAPP、 0.5mmol/L MgSO4、 0.25mmol/L MgCl2、 0.075mol/L NaCl 的 0.05mol/L 二乙醇胺溶液 (pH9.4), 以作为 pAPP 底物溶液。
1-6. 流路的制作以及流动条件控制装置的构建
制作图 4 ~图 7 中所示的生物传感器单元。如图 4 ~图 7 所示, 通过使用基板 26, 对通过将双面胶带 ( 厚度 0.64mm, 3M 社制 ) 剪切为纵长的流路形状而制作的垫层 24, 从上 下进行夹持以进行中空状态的流路 25 的制作, 并使电极部保持于流路内, 而制成生物传感 器单元 31, 其中, 所述基板 26 具备在玻璃板的两处开孔 ( 开口部 ) 作为反应溶液的进液口
22、 出液口 23 而得的窗 (window)21、 以及固定有之前制作的抗 HBs 单克隆抗体 28 的电极部 27。
接着, 在生物传感器单元 31 的流路入口, 如图 8 所示, 通过导管连接溶液 ( 试剂 ) 储器 (server)34 ~ 38、 切换阀门 (EV100-105 : GL サィェンス社制 )32、 泵 (PERISTALTIC PUMP P-1 : 旧ファルマシァ社制 )33, 将废液储器 39 连接于流路出口。由此, 可以在流路内 使源自试剂储器的各溶液 ( 检测体、 试剂、 缓冲液 ) 以预定的流速从入口向出口方向流动。
1-7. 基于电化学分析仪的 HBs 抗原的测定
使用所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单元以及流动条件控制装置, 进行 HBs 抗原的测定。首 先, 向流路中供液缓冲液 A( 试剂储器 1)2 分钟后, 通过切换阀门向流路中供液 HBs 抗原溶 液 [ 将 HBs 抗原 ( 重组品, adw 亚型 : 自社制造 ) 以缓冲液 A 配制为预定浓度的溶液 ]( 试 剂储器 2)30 分钟。接着, 通过切换阀门, 向流路中供液 ALP 标记抗 HBs 抗体溶液 (2μg/mL) ( 试剂储器 3)30 分钟后, 进一步通过切换阀门向流路中供液含有银离子的底物溶液 ( 试剂 储器 4) 或 pAPP 底物溶液 ( 试剂储器 5), 4 分钟后在保持供液状态下进行电化学测定。
电化学测定如图 8 所示, 将作用电极、 参考电极、 对电极的各连接用连接器 40 分别 连接于电化学分析仪 ( 型号 : 832A, ALS 社制造 )41, 通过循环伏安测量 (CV), 在供液含有银 离子的底物溶液或 pAPP 底物溶液的状态下, 相对于参考电极使电势在 -0.15V 与 0.6V 之间 变化, 由此测定电化学响应。 1-8. 测定结果
(1) 基于 HBs 抗原 ( 测定对象化合物 ) 的存在的氧化电流的检测
分别将 HBs 抗原浓度为 0U/mL 情况下的 CV 测定结果示于图 9, HBs 抗原浓度为 48U/ mL 的情况下的 CV 测定结果示于图 10。需要说明的是, 对流路的供液 ( 即, 流动条件 ), 在 整个操作步骤 ( 从 2 分钟的缓冲液 A 的供液直至电化学测定 ) 中, 在流速 360μL/min 下进 行。
在 HBs 抗原浓度为 48U/mL 的情况下 ( 图 10), 以相对于参考电极为 +0.138V 的电 势 ( 氧化电势 ), 作为伴随着析出的银的氧化反应的氧化电流, 检测出 5.44μA 的氧化电流, 而相对于此, 在 HBs 抗原浓度为 0U/mL 的情况下 ( 图 9) 没能检测出相同的氧化电流。
(2) 银离子的有无与氧化电流的检测的关系
接着, 根据有无银离子研究银的析出效果。图 11 中给出了在除了代替含有银离子 的底物溶液而使用 pAPP 底物溶液 ( 即不含银离子 ) 之外以与图 10 相同的条件 (HBs 抗原 浓度 48U/mL、 流速 360μL/min) 下实施得到的 CV 测定结果。
比较图 10 及图 11 的结果, 使用含有银离子的底物溶液的情况下 ( 图 10), 以相对 于参考电极为 +0.138V 的电势 ( 氧化电势 ), 作为伴随析出的银的氧化反应的氧化电流, 检 测出 5.44μA 的氧化电流, 而相对于此, 在使用 pAPP 底物溶液的情况下 ( 图 11), 没有明显 检测出来自生成物即对氨基苯酚 (pAP) 的氧化电流。由此可知, 在流动性条件下, 通过进行 作为生成物的银等的析出, 可以显著提高 HBs 抗原检测灵敏度。
(3) 流速对氧化电流的影响
接着, 为了研究流动条件 ( 流速 ) 的影响效果, 将流速变为 0、 200、 360、 1260μL/ min 时, 研究在各流速条件下相对于参考电极在 +0.138V 电势下的氧化电流。除了流速之 外, 以与图 8 相同的条件 (HBs 抗原浓度 48U/mL) 实施测定。
结果示于表 1。如表 1 所明确显示, 可知与流速 0μL/min( 非流动性条件 ) 相比, 流动性条件下的反应性显著提高。
表1
(4) 定量性的确认
接着, 为了评价 HBs 抗原测定中的定量性, 将 HBs 抗原浓度变为 0、 24、 48U/mL, 研究 此时相对于参考电极在 +0.138V 电势下的氧化电流。除了 HBs 抗原浓度之外, 以与图 10 相 同的条件 ( 流速 360μL/min) 实施测定。
结果示于图 12。从图 12 可以明确, 氧化电流值依赖于 HBs 抗原的浓度而增加, 由 此可以确认存在定量性。
《实施例 2 : 基于葡萄糖氧化酶 (GOD) 的葡萄糖的测定》
2-1. 电极部及传感部的制作
按照实施例 1 的项目 1-1 所记载的程序, 制作电极部。电极部中的作用电极作为 传感部而发挥功能。
2-2. 相互作用反应部、 不溶性反应部的制作
接着, 在前述电极部的作用电极上滴加 2μL 水溶液, 所述水溶液为在缓冲液 A 中 含有 2000U/mL 的 GOD( ロシュ社 ) 的水溶液, 在 37℃、 饱和水蒸气压力下进行 30 分钟的固 定。此后, 为了除去溶剂, 在 25℃、 湿度 40%的条件下干燥 1 小时, 进一步地, 在真空干燥器 室内在室温下干燥 2 小时后, 在 0.1mo l/L Tris 缓冲液 (pH8.0) 中振荡条件下浸渍 30 分 钟, 以封闭未反应部, 继而使用去离子水洗净基板, 进行干燥, 所述 Tris 缓冲液含有含 1% 酪蛋白 ( 和光纯药制 ) 的 0.15mol/L NaCl。这样, 通过将 GOD 作为特定物质而固定于作用 电极 ( 传感部 ) 上, 而在作用电极上制作相互作用反应部与不溶性反应部。
2-3. 含有银离子的溶液的制作
制作含有 0.25mmol/L AgNO3、 1mmol/L MgSO4 的水溶液 (pH9.0) 作为含有银离子的 溶液。
2-4. 葡萄糖溶液的制作
制作在 0.1mol/L 二乙醇胺溶液 (pH9.8) 中含有预定浓度的葡萄糖的水溶液作为 葡萄糖溶液, 所述二乙醇胺溶液含有 0.5mmol/L MgCl2、 0.15mol/L NaCl。
2-5. 流路的制作以及流动条件控制装置的构建
除了代替固定有抗 HBs 单克隆抗体的电极部而使用具备固定有上述项目 2-2 所记 载的 GOD 的电极部的基板之外, 按照实施例 1 的项目 1-6 所记载的程序进行流路的制作以 及流动条件控制装置的构建。
2-6. 基于电化学分析仪的葡萄糖的测定
使用所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单元以及流动条件控制装置, 进行葡萄糖的测定。 首先,
向流路中供液缓冲液 A( 试剂储器 1)2 分钟后, 通过切换阀门向流路中以流速 1.26mL/min 供液含有银离子的溶液 / 葡萄糖溶液的混合溶液 ( 试剂储器 2), 5 分钟后在保持供液状态 下进行电化学测定。 需要说明的是, 在切换阀门之前, 上述混合溶液使用将含有银离子的溶 液与调节为预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以 1 ∶ 1 进行混合而配制的混合液。
电化学测定是, 将作用电极、 参考电极、 对电极的各连接用连接器分别连接于电化 学分析仪 ( 型号 : 832A, ALS 社制造 ), 通过循环伏安测量 (CV), 在混合溶液为供液状态下, 相对于参考电极使电势在 -0.15V 与 0.6V 之间变化, 由此测定电化学响应。
2-7. 测定结果
(1) 依赖于葡萄糖浓度的氧化电流的检测
使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葡萄糖浓度变为 0、 100、 200mg/dL, 实施 CV 测定。 将在相对 于参考电极为 +0.086V 的电势下伴随着析出的银的氧化反应的氧化电流示于图 13。另外, 分别将其结果中的、 混合溶液所含有的葡萄糖浓度为 0mg/dL( 即不含葡萄糖 ) 情况下的 CV 测定结果示于图 14, 葡萄糖浓度为 200mg/dL 情况下的 CV 测定结果示于图 15。
比较图 14 及图 15, 在葡萄糖浓度为 200mg/dL 情况下 ( 图 15), 以相对于参考电 极为 +0.086V 的电势 ( 氧化电势 ), 作为伴随着析出的银的氧化反应的氧化电流检测出 4.24μA 的氧化电流, 而相对于此, 在葡萄糖浓度为 0mg/dL 情况下 ( 图 14) 没能检测出相同 的氧化电流。另外, 如图 13 所示, 确认出了定量性。
(2) 流速对氧化电流的影响
接着, 为了研究流动条件 ( 流速 ) 的影响或效果, 以流速 0mL/min( 静置 : 非流动条 件 ) 测定混合溶液中所含有葡萄糖浓度为 0mg/dL 及 200mg/dL 时的氧化电流。通过相对于 参考电极使电势在 -0.15V 与 0.4V 之间变化来实施 CV 测定。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葡萄糖 浓度为 0mg/dL( 不含葡萄糖 ) 情况下的 CV 测定结果示于图 16, 葡萄糖浓度 200mg/dL 情况 下的 CV 测定结果示于图 17。在图 16 与图 17 之间未检测出由于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引起的 氧化电流的变化。由该结果可知, 如图 15 所示, 在流动性条件下葡萄糖浓度为 200mg/dL 情 况下检测出氧化电流, 而相对于此, 流速为 0mL/min( 静置 : 非流动条件 ) 情况下 ( 图 16 及 图 17) 未能检测出相同的氧化电流, 在流动性条件下, 通过银等作为生成物的析出, 可显著 提高葡萄糖测定灵敏度。
(3) 非特异性还原反应的影响的确认
接着, 为了研究在流动性条件下由葡萄糖引起的银离子的非特异性还原反应的影 响, 使用采用 GOD 未固定于作用电极的电极的生物传感器单元, 以与上述相同的条件, 测定 在混合溶液中含有的葡萄糖浓度为 200mg/dL 时的氧化电流。CV 测定结果示于图 18。从图 18 可以明确, 在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流速下未能检测到来自银的非特异性析出的氧化电流。
《实施例 3 : 各步骤中流动条件的影响与效果》
(1) 流动条件对氧化电流造成的影响
在 (A) 通过不溶性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使可溶性物质变换为不溶性物质并沉 淀于传感部的步骤中, 或在 (B) 对前述沉淀于传感部的不溶性物质进行电分析的步骤中, 研究流动条件的影响和效果。使用实施例 1 中所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单元及流动条件控制装 置, 在下述 3 个流动条件中进行 HBs 抗原的测定。
首先, 向流路中供液缓冲液 A( 试剂储器 1)2 分钟后, 通过切换阀门向流路中供液HBs 抗原溶液 (HBs 抗原浓度 48U/mL)( 试剂储器 2)30 分钟。接着, 通过切换阀门, 向流路中 供液 ALP 标记抗 HBs 抗体溶液 (2μg/mL)( 试剂储器 3)30 分钟, 以形成 HBs 抗原与 ALP 标 记抗 HBs 抗体的复合体。此后, 进一步通过切换阀门向流路中供液含有银离子的底物溶液 ( 试剂储器 4), 作为条件 1, 在保持流速 360μL/min( 步骤 A : 流动 ) 后, 4 分钟后在保持该 供液状态下进行电化学测定 ( 步骤 B : 流动 )。作为条件 2, 在保持流速 360μL/min( 步骤 A: 流动 ) 后, 4 分钟后使流速为 0μL/min( 停止 ), 进行电化学测定 ( 步骤 B : 非流动 )。作 为条件 3, 在保持流速 0μL/min( 停止 ) 后 ( 步骤 A : 非流动 ), 4 分钟后保持流速为 0μL/ min( 停止 ) 进行电化学测定 ( 步骤 B : 非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 电化学测定与上述相同, 通过相对于参考电极使电势在 -0.15V 与 0.4V 之间变化来进行测定。上述条件 1 ~条件 3 的 CV 测定结果分别示于图 19 ~图 21。
其结果, 在条件 3( 非流动 / 非流动 : 图 21) 下, 未能检测出氧化电流, 在条件 2( 流 动 / 非流动 : 图 20) 下在相对于参考电极电势为 +0.137V 时检测出 0.78μA 的氧化电流, 在 条件 1( 流动 / 流动 : 图 19) 下, 检测出 5.08μA 的氧化电流。由上述结果可知, 各步骤中至 少 1 个以上的步骤需要在流动性条件下实施, 比较条件 3( 图 21) 与条件 2( 图 20) 可知, 通 过步骤 A 的反应生成物沉淀于传感部的步骤为流动性条件, 能够检测出 HBs 抗原。进一步 地, 比较条件 1( 图 19) 与条件 2( 图 20) 可知, 通过步骤 B 的电化学测定时为流动性条件, 可以显著提高 HBs 抗原的检测灵敏度。
《实施例 4 : 基于色谱法 ( 自发性流动法 ) 的 HBs 抗原的测定》
4-1. 电极部及传感部的制作
按照实施例 1 的项目 1-1 所记载的程序, 制作电极部。电极部中的作用电极作为 传感部而发挥功能。
4-2. 相互作用反应部及不溶性反应部的制作
按照实施例 1 的项目 1-2 所记载的程序, 在作用电极上制作相互作用反应部与不 溶性反应部。
4-3. 各试剂溶液的制作
按照实施例 1 的项目 1-3 及 1-4 中所记载的程序, 制作各试剂溶液。
4-4. 免疫色谱的构建
(1) 制作 ALP 标记兔抗 HBs 多克隆抗体 -HBs 抗原 - 抗 HBs 单克隆抗体复合体 (ALP 标记 HBs 复合体 ) 固定化电极部
将上述项目 4-2 中所制作的抗 HBs 单克隆抗体固定化电极部在 HBs 抗原溶液 [ 将 HBs 抗原 ( 重组品, adw 亚型 : 自社制 ) 用缓冲液 A 调整为预定浓度的溶液 ] 中振荡条件下 浸渍, 反应 30 分钟后用去离子水将电极洗净, 并风干。接着, 在 ALP 标记抗 HBs 抗体溶液 (2μg/mL) 中振荡条件下浸渍, 反应 30 分钟后用去离子水将电极洗浄, 并风干, 作为 ALP 标 记 HBs 复合体固定化电极。
(2) 保持电极部的免疫色谱的构建
保持电极部的免疫色谱试条如下制作。如图 22、 图 23 所示, 将硝酸纤维素膜 (Hi-Flow 180Unbacked : MILLIPORE 社制 )51 切断为 5mm×40mm 的尺寸, 在该硝酸纤维素膜 的一端 (A 端 ) 上部设置试剂添加池 52, 该试剂添加池 52 是将硅橡胶片材 ( 厚度 : 5mm、 SR 板 SR-50 : タィガ一スポリマ一社制 ) 切成如图 24、 图 25 所示尺寸而得。另外, 在该硝酸纤维素膜的另一端 (B 端 ) 上部以与该硝酸纤维素膜重合 10mm 的方式贴合吸收垫 53, 其中, 将 纤维素垫 (CELLULOSE FIBERSAMPLE PADS : MILLIPORE 社制 ) 切断为 10mm×30mm 而作为吸 收垫。接着, 在从硝酸纤维素膜的 B 端向 A 端方向 10mm 内侧的位置处, 在膜的下部, 以使电 极部侧与硝酸纤维素膜接触的方式配置上述项目 (1) 所制作的 ALP 标记 HBs 复合体固定化 电极 54( 在电极部 55 中固定有 ALP 标记 HBs 复合体 56), 以此构建保持电极部的免疫色谱 试条。通过该保持电极部的免疫色谱试条, 可以电学地测定利用了由硝酸纤维素膜产生的 毛细管现象的自发性流动下的反应。
4-5. 基于电化学分析仪的 HBs 抗原测定
使用令 HBs 抗原浓度变为 0、 18、 36U/mL 而制作的各保持电极部的免疫色谱试条, 进行 HBs 抗原的测定。向各保持电极部的免疫色谱试条的试剂添加池中分别添加含有银离 子的底物溶液 150μL, 通过毛细管现象使该溶液移动到 B 端侧, 6 分后以该状态进行电化学 测定。
电化学测定是, 将作用电极、 参考电极、 对电极的各连接用连接器分别连接于电 化学分析仪 ( 型号 : 832A, ALS 社制 ), 通过循环伏安测量 (CV), 相对于参考电极使电势 在 -0.15V 与 0.4V 之间变化, 由此测定电化学响应。
4-6. 测定结果
(1) 基于 HBs 抗原的存在的氧化电流的检测
HBs 抗原浓度为 0、 18、 36U/mL 情况下的 CV 测定结果分别示于图 26 ~图 28。HBs 抗原浓度为 0U/mL 情况下, 未能检测出信号, 18U/mL 情况下, 相对于参考电极为 +0.132V 电 势时的氧化电流值为 4.27μA, 36U/mL 情况下相对于参考电极为 +0.124V 电势时的氧化电 流值为 11.2μA。进一步, 相对于参考电极为 +0.132V 电势时的氧化电流测定结果示于图 29。由图 29 可以明确, 从氧化电流值依赖于 HBs 抗原浓度增加确认了能够定量性测定。
《实施例 5 : 利用碳电极的 B 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 抗原 ) 的测定》
5-1. 电极部及传感部的制作
使用图 3 所示不锈钢制掩模图案, 通过印刷法制作包含图 2 所示图案的电极部。 首先, 在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的绝缘性基板 11 上, 由导电性碳糊剂 ( 朝日化 学研究所 FTU-20) 印刷形成电极结构后, 在一部分上涂布银·氯化银油墨 (BAS 社制 ), 在 120℃下加热 10 分钟, 由此制作电极部 12 以及参考电极 16( 以下, 有时称作碳电极 )。作用 电极、 对电极、 参考电极的相反侧的端部作为连接用连接器 18 发挥功能。电极部中的前述 作用电极作为传感部发挥功能。
5-2. 相互作用反应部及不溶性反应部的制作
按照实施例 1-2 中所记载的程序制作相互作用反应部与不溶性反应部。
5-3. 碱性磷酸酶 (ALP) 标记兔抗 HBs 多克隆抗体 (FAB’ ) 溶液的制作
按照实施例 1-3 中所记载的程序制作碱性磷酸酶 (ALP) 标记兔抗 HBs 多克隆抗体 (FAB’ ) 溶液。
5-4. 含有银离子的底物溶液的制作
制 作 含 有 2mmol/L 对 氨 基 苯 基 磷 酸 酯 (pAPP : Universal Sensors 社 制 )、 0.125mmol/L AgNO3、 1mmol/L MgSO4 的 0.04mol/L 二乙醇胺溶液 (pH9.4), 以作为含有银离 子的底物溶液。5-5. 洗净液的制作
制作含有 1mmoL/L MgSO4 的 0.04moL/L 二乙醇胺溶液 (pH9.4), 以作为洗净液。
5-6. 保持碳电极部的毛细管流路的构建
如图 30 所示, 制作保持电极部的毛细管流动单元。
在如图 30 所示地形成有碳电极的 PET 基板 11 上, 通过平行地配置的双面胶 62(3M 社制 ScotchST416) 贴合 PET 基板 63 以制作流路。 进一步, 在形成于流路的一端 (A) 的开口 部 64a 上配置图 31 及图 32 所示结构的硅橡胶片材 ( 厚度 5mm、 SR 板 : SR-50 : タィガ一スポ リマ一社制 ) 制的试剂添加池 64。另外, 在另一端 (B) 以与流路开口部密接的方式配置吸 收垫 65, 由此进行保持碳电极部的毛细管流路的构建, 其中, 将纤维素垫 (CELLULOSE FIBER SAMPLE PADS : MILLIPORE 社制 ) 切断为 10mm x 150mm 尺寸而作为吸收垫 65。
5-7. 基于电化学分析仪的 HBs 抗原的测定
使用所构建的保持碳电极部的毛细管流路进行 HBs 抗原的测定。在抗原溶液 49.17μL[ 将 HBs 抗原用人血清调整为预定浓度而得的溶液 ] 中添加 0.83μL 的 ALP 标记 抗 HBs 抗体溶液 (120μg/mL), 通过 A 端侧 ( 试剂添加池侧 ) 注入流路中。接着, 将 750μL 洗净液添加至试剂添加池, 通过毛细管现象使其向 B 端侧移动。在所有洗净液从试剂池流 入流路的时刻, 将 500μL 含有银离子的底物溶液添加入试剂池, 通过毛细管现象使其向 B 端侧移动, 2 分钟后在该状态下进行电化学测定。
电化学测定是, 将作用电极、 参考电极、 对电极的各连接用连接器分别连接于电 化学分析仪 ( 型号 : 832A, ALS 社制造 ), 通过循环伏安测量 (CV), 相对于参考电极使电势 在 -0.4V 与 0.4V 之间, 以电势增加幅度 0.005V、 振幅 0.05V、 脉冲幅 0.1 秒、 脉冲时间 0.2 秒的条件改变电势, 由此测定电化学响应。
5-8. 测定结果
基于 HBs 抗原的存在的氧化电流的检测
分别将 HBs 抗原浓度为 0、 0.25、 2.5U/mL 情况下的 DPV 测定结果分别示于图 33 ~ 图 35。相对于参考电极为 +0.165V 电势时的氧化电流值, 在 HBs 抗原浓度为 0U/mL 情况下 为 13.74nA, 在 0.25U/mL 情况下为 38.10nA, 在 2.5U/mL 情况下为 218.5nA。另外, 由图 ( 图 36) 可以明确, 从氧化电流值依赖于 HBs 抗原浓度的增加确认了能够定量性测定。
《实施例 6 : B 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 抗原 ) 的测定 ( 添加 NaCl 的影响 )》
6-1. 电极部及传感部的制作
按照实施例 5 的项目 5-1 中记载的程序, 制作电极部。电极部中的作用电极作为 传感部发挥功能。
6-2. 相互作用反应部及不溶性反应部的制作
按照实施例 1 的项目 1-2 中记载的程序, 在作用电极上制作相互作用反应部及不 溶性反应部。
6-3. 碱性磷酸酶 (ALP) 标记兔抗 HBs 多克隆抗体 (FAB’ ) 溶液的制作
按照实施例 1 的项目 1-3 的记载制作试剂溶液。
6-4. 含有银离子的底物溶液的制作
制 作 含 有 2mmol/L 对 氨 基 苯 基 磷 酸 酯 (pAPP : Universal Sensors 社 制 )、 0.125mmol/L AgNO3、 1mmol/L MgSO4、 0.04mol/L 二乙醇胺溶液 (pH9.4) 以及预定浓度 (0、0.5、 1、 2mmoL/L) 的 NaCl 的溶液 (pH9.4), 以作为含有银离子的底物溶液。
6-5. 洗净液的制作
按照实施例 5 的项目 5-5 中记载的程序制作洗净液。
6-6. 保持碳电极部的毛细管流路的构建
按照实施例 5 的项目 5-6 中记载的程序构建保持碳电极部的毛细管流路。
6-7. 基于电化学分析仪的 HBs 抗原的测定
使用所构建的保持碳电极部的毛细管流路进行 HBs 抗原的测定。在抗原溶液 49.17μL[ 以含有 0.1% BSA 的 0.1mol/L 磷酸缓冲液将 HBs 抗原调整为预定浓度而得的溶 液 ) 中添加 0.83μL ALP 标记抗 HBs 抗体溶液 (120μg/mL), 并通过 A 端侧 ( 试剂添加池 侧 ) 注入流路中。接着, 将 750μL 洗净液添加至试剂添加池, 通过毛细管现象使其向 B 端 侧移动。在所有洗净液从试剂池流入流路的时刻, 将 500μL 含有银离子的底物溶液添加入 试剂池, 通过毛细管现象使其向 B 端侧移动, 2 分钟后在该状态下进行电化学测定。电化学 测定是按照实施例 5 的项目 5-7 中记载的程序·条件来进行。
6-8. 测定结果
HBs 抗原浓度为 0U/mL 情况下的 DPV 测定结果示于图 37 ~图 40, HBs 抗原浓度为 45U/mL 情况下的 DPV 测定结果示于图 41 ~图 44。
在 HBs 抗 原 浓 度 45U/mL 条 件 下, 使 NaCl 的 浓 度 为 0mmol/L( 图 41)、 0.5mmol/ L( 图 42)、 1mmol/L( 图 43)、 2mmol/L( 图 44) 进 行 测 定 时, 相对于参考电极分别为 +0.050V、 -0.015V、 +0.036V、 +0.026V 的 电 势 的 氧 化 电 流 值 在 0.5mmol/L 时 变 得 最 高 (1842nA)。另一方面, 在 HBs 抗原浓度 0U/mL 条件下, 使 NaCl 的浓度为 0mmol/L( 图 37)、 0.5mmol/L( 图 38)、 1mmol/L( 图 39)、 2mmol/L( 图 40) 进行测定时, 氧化电流值在相对于参 考电极 +0.030V 下为 151.8nA、 +0.055V 下为 286.2nA、 +0.010V 下为 699.4nA、 +0.020V 下 为 466.9nA。可知, 通过添加适当量的 NaCl, 反应性提高。
《实施例 7 : 电极表面形状变化效果的确认 [B 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 抗原 ) 的测 定 ]》
7-1. 电极部及传感部的制作
在聚乳酸基板上制作形成有多个如图 45 ~图 47 所示四角锥形立体结构的电极部 ( 以下称作立体结构基板 ), 使用图 3 所示掩模图案, 通过溅射法和提离法制作电极部以及 传感部。通过电铸法制作四角锥形的立体结构以及立体结构基板。由图 46 及图 47 所示显 微镜照片可知, 立体结构的大小大约为底面为 135μm×135μm 的正方形、 高度为 300μm 以 2 密度为 12.3 个 /mm 被规则地配置。
对上述的电极部以及传感部的制作程序进行简单的描述。首先, 在立体结构基板 上形成金薄膜 ( 膜厚 : 50nm) 后, 通过在一部分上涂布银·氯化银油墨 (BAS 社制 ) 而制作 参考电极 16。接着, 为了使电极部 12 与引线部 13 之间分开, 通过绝缘膜 17 被覆引线部的 一部分, 由此制作具备作用电极 14、 对电极 15、 参考电极 16 的电极部。作用电极、 对电极、 参考电极的相反侧的端部作为连接用连接器 18 发挥功能。电极部中的前述作用电极作为 传感部发挥功能 ( 以下有时称作立体结构化电极 )。
7-2. 相互作用反应部及不溶性反应部的制作
按照实施例 1 的项目 1-2 中所记载的程序在作用电极上制备相互作用反应部与不溶性反应部。
7-3. 碱性磷酸酶 (ALP) 标记兔抗 HBs 多克隆抗体 (FAB’ ) 溶液的制作
按照实施例 1 的项目 1-3 的记载制作试剂溶液。
7-4. 含有银离子的底物溶液的制作
制 作 含 有 2mmol/L 对 氨 基 苯 基 磷 酸 酯 (pAPP : Universal Sensors 社 制 )、 0.0625mmol/L AgNO3、 1mmol/L MgSO4 的 0.04mol/L 二乙醇胺溶液 (pH9.4), 以作为含有银离 子的底物溶液。
7-5. 流路的制作与流动条件控制装置的构建
按照实施例 1 的项目 1-6 中所记载的程序, 进行流路的制作以及流动条件控制装 置的构建。
7-6. 基于电化学分析仪的立体结构化电极上的 HBs 抗原的测定
按照实施例 1 的项目 1-7 中记载的程序, 使用上述所制作的立体结构化电极, 进行 HBs 抗原的测定。需要说明的是, 作为比较对照使用了实施例 1 中所制作的不具有立体结 构的电极 ( 有时称作平面电极 )。但是, 电化学测定按照实施例 5 的项目 5-7 中加载的程 序·条件进行。 7-7. 测定结果
(1) 基于 HBs 抗原 ( 测定对象化合物 ) 的存在的氧化电流的检测
HBs 抗原浓度为 0U/mL 情况下的立体结构化电极上的 DPV 测定结果示于图 48, HBs 抗原浓度为 0.7U/mL 情况下的 DPV 测定结果示于图 49。另外, 作为对照实验, 在不具有立 体结构的电极 ( 平面电极 ) 上的 HBs 抗原浓度为 0U/mL 情况下的 DPV 测定结果示于图 50, HBs 抗原浓度为 0.7U/mL 情况下的 DPV 测定结果示于图 51。 需要说明的是, 向流路供液 ( 即 流动条件 ) 在整个操作步骤中 ( 从 2 分钟的缓冲液 A 的供液直至电化学测定 ) 均在流速 360μL/min 下进行。
HBs 抗原浓度为 0.7U/mL 的情况下 ( 图 49), 相对于参考电极为 +0.145V 的电势 ( 氧化电势 ) 时, 作为伴随着析出的银的氧化反应的氧化电流, 检测出 800.7nA 的氧化电流, 与此相对, HBs 抗原浓度为 0U/mL 情况下为 343nA( 图 48)。另一方面, 在平板电极上, 在实 施例 1 中 HBs 抗原浓度为 48U/mL 情况下观察到了氧化电流,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 在两浓度 (0U/mL、 0.7U/mL) 下均未检测出与立体结构化电极相同的氧化电流 ( 图 50、 图 51)。 由上述 结果可知, 通过电极的立体结构化 HBs 抗原的检测灵敏度显著提高。
产业适用性
本发明例如可以高感度地分析样品, 适用于临床检查、 诊断、 食品领域或环境分析 的用途。
以上通过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 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的显 而易见的变更或改良属于本发明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