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SAR变体目标识别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4571185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9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09322.9

申请日:

2010.06.24

公开号:

CN101964060A

公开日:

2011.02.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G06K 9/62登记生效日:20151023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变更后权利人:西安中电科西电科大雷达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710071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变更后权利人: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六路38号腾飞创新中心B座606室|||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K 9/62申请日:20100624|||公开

IPC分类号:

G06K9/62; G06T5/00

主分类号:

G06K9/62

申请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刘宏伟; 尹奎英; 金林; 王英华; 杜兰

地址:

710071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代理人:

王品华;朱红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SAR变体目标识别方法,主要解决现有的识别方法对SAR目标变体识别率低的问题。其实现过程是:1.利用偏微分改善SAR目标各部分统计分布;2.利用Otsu对偏微分变换后的SAR目标进行分割出目标部分;3.旋转目标到90°,选择固定大小的滑窗,根据方位角不同选择不同方向行切割;4.对切割后的SAR目标进行Gabor变换;5.对Gabor变换后的每幅图像用LBP算子进行编码并建立直方图;6.把测试样本与训练样本的每幅SAR图像用直方图交进行匹配,把匹配结果小的抛弃,只保留匹配结果好的部分;7.用最近邻法判定识别结果。本发明可利用局部纹理特征提高SAR目标变体的识别率,用于对地面目标的识别。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 SAR 变体目标识别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1) 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中每幅 SAR 图像备份成两份, 其中一份用作确定图像目标区 域, 执行步骤 2), 另一份用作原图与确定好的目标区域进行匹配, 执行步骤 6) ; 2) 计算 SAR 图像背景区域幅度均值, 根据均值确定偏微分扩散算子 对 SAR 图像进 行去噪 ; 3) 计算去噪后的 SAR 图像幅度均值, 同时绘制出去噪后 SAR 图像的直方图, 根据幅度均 值将直方图分为大于幅度均值和小于幅度均值两部分, 对大于幅度均值部分的直方图, 采 用 Otsu 法分割, 得到 Otsu 分割阈值, 将去噪后的 SAR 图像中大于该分割阈值部分全部设定 值为 1, 确定为目标, 将目标外的部分全部设定值为 0, 确定为背景 ; 4) 将步骤 3) 分割后的 SAR 目标图像, 按照 SAR 目标自带目标方位角信息旋转到 90°; 5) 对旋转后的 SAR 目标图像, 选用大小为 36×20 的滑窗进行滑动, 当滑窗内数据为 1 的值最多时停止滑动, 并记录滑窗停止时的边缘坐标值 ; 6) 根据原图像 SAR 目标自带方位角信息, 将原 SAR 图像目标旋转到 90° ; 7) 对步骤 6) 处理的 SAR 图像与步骤 5) 中已经确定目标区域的 SAR 图像进行配准, 并 按照步骤 5) 记录的滑窗边缘坐标, 将原 SAR 图像切割成大小为 36×20 的矩形 ; 8) 对切割后的 SAR 图像进行 Gabor 变换, 使原图像转变成 40 幅不同尺度和方向的特征 图像 ; 9) 在每幅特征图像中确定 12 坐标点, 按照这些坐标点将每幅特征图像分为 12 个局部 模块, 用采样点 fp(p = 0, 1, ..., 7) 的 LBP 算子对每个局部模块编码并建立直方图 ; 10) 利用所建立的直方图对每幅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用基于直方图的交进行匹配, 得 到匹配值 ; 11) 取前 300 个大匹配值作为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的识别特征, 用最近邻法判定这些 识别特征之间的最小距离, 将距离最小的分为一类, 作为最终的识别结果。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目标识别方法, 其中步骤 8) 所述的对切割后的 SAR 图像进行 Gabor 变换, 采用如下公式 : u, v 分别是方向因子和尺度因子, z = (x, y) 是行矢量, (x, y) 为图像二维坐标, kv = kmax/fv, kmax 为 Gabor 频率, f 为复指数径向中心频率, σ 为高斯函数标 准差, 取 u ∈ {0, ..., 7}, v ∈ {0, 1, 2, 3, 4}, kmax = π/2, σ = 0.4π, 经过 Gabor 小波变换, 使原图像转变成 40 幅不同尺度和方向的特征图像。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目标识别方法, 其中步骤 9) 中所述在每幅特征图像中确定 12 坐 标 点, 分 别 为 (1 : 6, 1: 10) ; (7 : 12, 1: 10) ; (13 : 18, 1: 10) ; (19 : 24, 1: 10) ; (25 : 30, 1: 10) ; (31 : 36, 1: 10) ; (1 : 6, 11 : 20) ; (7 : 12, 11 : 20) ; (13 : 18, 11 : 20) ; (19 : 24, 11 : 20) ; (25 : 30, 11 : 20) ; (31 : 36, 11 : 20)。

说明书


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 SAR 变体目标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 SAR 目标识别方法, 可用于地面静止 目标的识别。
     背景技术 在 SAR 目标识别领域, 为了判别识别算法的客观性, 实验数据选用美国 DARPA/ APERL MSTAR 项目组提供的实测 SAR 地面静止军用目标数据。试验数据分为两类, 训练样 本是 SAR 在俯仰角为 17°时对地面的成像数据, 包括 3 类目标 : T72sn_132, BMP2sn_c21, BTR70sn_c71。为了验证算法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测试样本是 SAR 在俯仰角为 15°时对地 面的成像数据, 包括 3 大类 7 个型号, 其中 T72 增加了两个型号 : T72sn_812, T72sn_S7, BMP 增加了两个型号 : BMP2sn_9563 和 BMP2sn_9566。
     基于 SAR 图像的目标识别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近 20 年,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基于 模板匹配的 SAR 目标识别方法和基于模型的 SAR 目标识别方法。
     1998 年 Ross 等人提出了基于模板匹配的 SAR 目标识别方法, 它是一种最常用最典 型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 该方法是将测试样本与由训练样本形成的标准模板按照某种匹配 准则进行比较, 从而完成对测试目标的识别, 但识别率比较低。2004 年韩萍等在基于 KPCA 准则的 SAR 图像目标特征提取与识别一文中提出了基于分割的模版匹配方法, 该方法先对 SAR 图像进行预处理, 在一定方位单元内累计所有图像并获得均值作为模板, 用距离度量方 法来比较两幅图的相似度, 识别率为 94.50%, 由于需要累计图像作模版, 因而实际应用中 对测试数据局部变化敏感型差。 2006 年 Sun Y J 在 Adaptive Boosting for SAR 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 一文中提出了 Adaptive Boosting 的方法, 该方法先对 SAR 图像用滑 窗分割, 再分别提取未分割和分割的二维傅立叶变换, 最后用 AdaBoost 进行识别, 这种方 法对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一致的情况识别率非常高, 最高能到 100%, 但是如果测试数据中 出现变体, 识别率会下降到 96.12%, 方法除了对变体识别率下降外, 如果测试数据有变化, 需要重新训练 AdaBoost 参数。2008 年宦若虹在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与目标识 别的新方法 . 文中提出的基于 PCA 提取主特征然后用 SVM 进行识别, 识别率为 96.92 %, 同样存在每次数据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训练训练数据的问题。2009 年胡利平等在基于两级 2DPCA 的 SAR 目标特征提取及识别一文中提出了先分割后用 PCA 提取主成分最后用最近邻 法进行匹配, 识别率为 96.41%, 这种方法识别率比较高, 但由于 PCA 提取的主成分是基于 整体的, 对于变体, 由于局部放生了变化, 基于整体的识别识别率同样会下降。
     基于模型的 SAR 图像目标识别方法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方法。Wissinger 和 Ettinger 等在 1996 年分别用基于模型的方法做了识别, 该方法的具体思想是从未知目标 中提取特征, 通过数学模型预测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候选目标, 对它们的类型、 姿态等作出 假设, 据此利用模型构建技术对候选目标进行 3D 成像, 再对所成的 3D 像提取出其散射中心 模型, 并进一步作出相对识别目标的特征预测, 作为待识别目标的参考特征, 进行匹配作出 判决。判决中一般采用的是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或最大似然准则等。但是由于在基于模型的
     方法中, 需要对 SAR 图像或 SAR 图像特征矢量进行建模, 而模型的构建需要较高的理论和计 算水平, 目前基于模型的识别识别率都很低, 因此, 目前基于模型的方法在实用中并不是很 多。
     上述模版匹配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都是基于整体目标的识别, 在训练数据和 测试数据一致的情况下虽然可以取得较好的识别的结果, 但是由于实际战争的需要, 很多 目标都存在改装, 掩体, 炮筒旋转等情况, 使测试数据的局部发生了变化, 与最初训练数据 训练的数据有所不同, 也就是在测试数据中存在不同于训练数据的变体, 在这种情况下, 上 述方法的识别率都会明显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目标识别方法的不足, 提出了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 SAR 目标识别方法, 利用局部纹理信息提高识别性能, 以满足目标改装, 掩体, 炮筒旋转等情 况下对目标识别率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 SAR 变体目标识别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1) 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中每幅 SAR 图像备份成两份, 其中一份用作确定图像目 标区域, 执行步骤 2), 另一份用作原图与确定好的目标区域进行匹配, 执行步骤 6) ;
     2) 计算 SAR 图像背景区域幅度均值, 根据均值确定偏微分扩散算子 对 SAR 图 像进行去噪 ;
     3) 计算去噪后的 SAR 图像幅度均值, 同时绘制出去噪后 SAR 图像的直方图, 根据 幅度均值将直方图分为大于幅度均值和小于幅度均值两部分, 对大于幅度均值部分的直方 图, 采用 Otsu 法分割, 得到 Otsu 分割阈值, 将去噪后的 SAR 图像中大于该分割阈值部分全 部设定值为 1, 确定为目标, 将目标外的部分全部设定值为 0, 确定为背景 ;
     4) 将步骤 3) 分割后的 SAR 目标图像, 按照 SAR 目标自带目标方位角信息旋转到 90° ;
     5) 对旋转后的 SAR 目标图像, 选用大小为 36×20 的滑窗进行滑动, 当滑窗内数据 为 1 的值最多时停止滑动, 并记录滑窗停止时的边缘坐标值 ;
     6) 根据原图像 SAR 目标自带方位角信息, 将原 SAR 图像目标旋转到 90° ;
     7) 对步骤 6) 处理的 SAR 图像与步骤 5) 中已经确定目标区域的 SAR 图像进行配 准, 并按照步骤 5) 记录的滑窗边缘坐标, 将原 SAR 图像切割成大小为 36×20 的矩形 ;
     8) 对切割后的 SAR 图像进行 Gabor 变换, 使原图像转变成 40 幅不同尺度和方向的 特征图像 ;
     9) 在每幅特征图像中确定 12 坐标点, 按照这些坐标点将每幅特征图像分为 12 个 局部模块, 用采样点 fp(p = 0, 1, ..., 7) 的 LBP 算子对每个局部模块编码并建立直方图 ;
     10) 利用所建立的直方图对每幅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用基于直方图的交进行匹 配, 得到匹配值 ;
     11) 取前 300 个大匹配值作为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的识别特征, 用最近邻法判定 这些识别特征之间的最小距离, 将距离最小的分为一类, 作为最终的识别结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
     (1) 本发明结合 SAR 图像分割和 SAR 目标方位角, 提出了 SAR 目标配准方法, 使分 割后的 SAR 目标基本被固定在和目标大小相近的区域内, 减少了背景对识别的干扰, 便于 后继识别。
     (2) 本发明利用 Gabor 特征提取和 LBP 纹理描述相结合的方法描述纹理特征, 使得 每个纹理特征都是原图像一定区域内若干个图像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不是单一像素的纹理 特征, 因此, 能有效的描述 SAR 图像局部纹理特征。
     (3) 本发明在特征选择时由于采用大的局部纹理特征代替全局纹理特征, 因而在 识别变体时, 能够获得更高的识别率。 附图说明
     图 1 是变体目标识别流程图 ;
     图 2 是本发明的实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 1,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
     步骤 1, 将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中每幅 SAR 图像备份成 2 份, 其中一份用作确定图 像目标区域, 执行步骤 2, 另一份用作原图与确定好的目标区域进行匹配, 执行步骤 6。
     步骤 2, 用偏微分对 SAR 图像进行去噪, 计算 SAR 图像背景区域幅度均值, 根据均值 确定偏微分扩散算子 偏微分去噪方程为 :
     其中 Ix 是原 SAR 图像, It 是去噪后 SAR 图像, c(.) 为梯度倒数的线性变换, 与扩 散部分梯度的倒数成正比, 对不同梯度取不同的扩散值, SAR 图像的背景部分由于只有散射 点, 没有特显点, 因而梯度比较小, 扩散比较大 ; 而目标部分, 由于目标区存在大量特显点, 受特显点的影响, 目标区域梯度比较大, 因而扩散比较小, 因此去噪后的 SAR 图像目标部分 保持比较好。
     步骤 3, 分割去噪后的 SAR 图像, 具体分割方法如下 :
     (1) 计算去噪后的 SAR 图像幅度均值, 按照均值分为大于幅度均值的部分和小于 幅度均值的部分 ;
     (2) 将小于幅度均值的部分全部设定为 0, 确定为背景 ;
     (3) 对大于幅度均值的部分, 绘制出直方图, 并对其采用 Otsu 法进行分割 ;
     (3a) 设 μ0(t) 和 μ1(t) 分别代表目标和背景的中心灰度, μ 代表直方图的中心 灰度, 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Otsu 分割阈值 g(t′ ) :
     ω0(t) 和 ω1(t) 分别为目标和背景的概率, 要使目标和背景得到最好的分离, 即 希望分割出的目标尽量远离图像中心, 也就是式 (2) 右边的值最大的时候, g(t ′ ) 满足 Otsu 阈值分割要求 ;
     (3b) 将去噪后的 SAR 图像幅度 g(t′ ) 进行比较, 若大于 g(t′ ) 则设定值为 1, 确定为目标, 小于 g(t′ ) 设定值为 0, 确定为背景, 得到分割后的 SAR 目标图像。
     步骤 4, 将步骤 3 分割后的 SAR 目标图像, 按照 SAR 目标自带目标方位角信息旋转 到 90°。
     步骤 5, 对旋转后的 SAR 目标图像, 选用大小为 36×20 的滑窗进行滑动, 当滑窗内 数据为 1 的值最多时停止滑动, 并记录滑窗停止时的边缘坐标值。
     步骤 6, 根据原图像 SAR 目标自带方位角信息, 将原 SAR 图像目标旋转到 90 度。
     步骤 7, 对步骤 6 处理的 SAR 图像与步骤 5 中已经确定目标区域的 SAR 图像进行 配准, 并按照步骤 5 记录的滑窗边缘坐标, 将原 SAR 图像切割成大小为 36×20 的矩形, 完成 SAR 图像配准。
     步骤 8, 按照下式对分割后的 SAR 图像进行 Gabor 变换 :
     u, v 分别是方向因子和尺度因子, z = (x, y) 是行矢量, (x, y) 为图像二维坐标, kv = kmax/fv, kmax 为 Gabor 频率, f 为复指数径向中心频率, σ 为高斯函数标 σ = 0.4π, 经过 Gabor准差, 取 u ∈ {0, ..., 7}, v ∈ {0, 1, 2, 3, 4}, kmax = π/2, 小波变换, 使原图像转变成 40 幅不同尺度和方向的特征图像。
     步骤 9, 在每幅特征图像中确定 12 坐标点, 按照这些坐标点将每幅特征图像分为 12 个局部模块, 用采样点 fp(p = 0, 1, ..., 7) 的 LBP 算子对每个局部模块编码并建立直方 图。
     步骤 10, 对每类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基于直方图交进行匹配 :
     其中 H1, H2 表示两个直方图,1 2表示两个直方图内相同的部分, L=7;利用 H , H 之间相同的部分大小衡量两个直方图之间的相似性强弱, 得到直方图 之间的匹配值。
     步骤 11, 判定识别结果。
     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两幅 SAR 图像之间共有 40×12 幅直方图匹配, 由于变体的 缘故, 有一部分匹配性能不是很好, 因此取前 300 个大匹配值作为测试数据和训练数据的 识别特征, 用最近邻法判定这些识别特征之间的最小距离, 将距离最小的分为一类, 作为最 终的识别结果。
     本发明的效果通过以下试验进一步说明 :
     1. 实验数据 : 实验采用的是美国 MSTAR 计划录取的地面静止目标 SAR 数据, 分辨 率为 0.3×0.3。所有原始图像大小均为 128×128。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分别是 SAR 在俯 仰角 17 度和 15 度时对地面目标的成像数据, 如表 1 所示, 其中 “-” 表示没有。每类样本的 方位覆盖范围是 0 ~ 360 度。同类不同型号的目标在配备上有些差异。
     表 1 训练和测试样本集 (“-” 表示没有 )
     2. 试验结果 :
     实验流程如图 1 所示, 根据实验流程对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分别进行处理, 并判 定识别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 其中 :
     图 2A 为 SAR 图像原图, 从图 2A 中可以看出 SAR 图像为高噪声图像 ;
     图 2B 为 SAR 图像去噪后图像, 从图 2B 可以看出 SAR 图像去噪后, 目标部分保持较 好, 背景部分平滑较大 ;
     图 2C 为经 Otsu 分割后 SAR 图像, 从图 2C 可以看出经过 Otsu 分割, SAR 图像目标 部分全部用 1 表示, 背景部分则全部用 0 表示 ;
     图 2D 为旋转分割后 SAR 图像, 从图 2D 可以看经过旋转, 分割后的 SAR 图像目标旋 转到 90 度 ;
     图 2E 为旋转后 SAR 原图像, 从图 2E 可以看经过旋转, SAR 原图目标旋转到 90 度 ;
     图 2F 为切割后 SAR 图像, 从图 2F 可以看切割后得到配准的 SAR 图像。
     在进行基于直方图交的匹配中, 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试验来说明局部纹理特征选择 对识别结果的提高, 第一种方法是基于全部的直方图进行匹配, 实验结果如表 2 所示, 这种 方法对于测试数据和训练数据一致的情况识别率为 100%, 是目前最好的识别结果, 对于测 试数据和训练数据有所不同的情况识别率则有所下降。
     第二种方法采用抛弃一部分直方图交比较小的一部分, 根据前面的步骤, 每幅图 最终有 480 幅直方图, 去掉后面值比较小的 180 幅直方图, 只用前面 300 幅之比较大的做匹 配, 识别结果如表 3 所示, 识别率, 尤其是变体的识别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也是目前所见 文献最高的识别率。表 4 是目前比较好的识别结果统计。
     表 2 全部直方图匹配时, 基于纹理特征的实验结果
     表 3 匹配值大的前 300 幅匹配并加方位角限制, 基于纹理特征的实验结果
     表 4 目前比较高的识别结果统计 不同方法 PCA+ 最近邻 PCA+LDA+ 最近邻 PCA+ICDA+ 最近邻 SVRDM Adaptive Boosting 识别率 (% ) 96.41 86.67 97.38 94.50 96.128101964060 A CN 101964061说PCA+SVM PCA+SVM+HMM ICA+SVM 本发明结果 1 本发明结果 2明书94.21 95.09 96.92 98.86 99.267/7 页4. 试验结果分析 :
     从表 2 和表 3 的结果可以看出, 全部的纹理特征在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基本一致 的情况下, 识别率达到 100 %, 但是在测试数据存在变体的情况下, 识别率有所下降, 不过 仍然是目前最好的识别结果, 说明局部的纹理特征对于 SAR 目标识别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特 征。
     在表 3 中, 由于抛弃掉一部分数据, 对于整体的识别率提高很大, 到了 99.26%, 但 是第三类数据当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一致的情况, 识别率还有所下降, 说明, 抛弃掉的特征 能够提高变体识别率的同时会影响非变体的识别率, 然而对于实战情况, 战场情况变化很 大, 变体情况非常普遍, 因此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 SAR 目标识别算法有更好的实用性。
    

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SAR变体目标识别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SAR变体目标识别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SAR变体目标识别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SAR变体目标识别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SAR变体目标识别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6406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2.02 CN 101964060 A *CN101964060A* (21)申请号 201010209322.9 (22)申请日 2010.06.24 G06K 9/62(2006.01) G06T 5/00(2006.01) (71)申请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地址 710071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 2 号 (72)发明人 刘宏伟 尹奎英 金林 王英华 杜兰 (74)专利代理机构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代理人 王品华 朱红星 (54) 发明名称 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 SAR 变体目标识别方法 (57。

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 SAR 变体目标识别方法, 主要解决现有的识别方法对 SAR 目标变体识别率低的问题。其实现过程是 : 1. 利用偏微分改善 SAR 目标各部分统计分布 ; 2. 利用 Otsu 对偏微分变换后的 SAR 目标进行分 割出目标部分 ; 3. 旋转目标到 90, 选择固定大 小的滑窗, 根据方位角不同选择不同方向行切割 ; 4. 对切割后的 SAR 目标进行 Gabor 变换 ; 5. 对 Gabor 变换后的每幅图像用 LBP 算子进行编码并 建立直方图 ; 6. 把测试样本与训练样本的每幅 SAR 图像用直方图交进行匹配, 把匹配结果小的 抛弃,。

3、 只保留匹配结果好的部分 ; 7. 用最近邻法 判定识别结果。本发明可利用局部纹理特征提高 SAR 目标变体的识别率, 用于对地面目标的识别。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2 页 CN 101964061 A1/1 页 2 1. 一种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 SAR 变体目标识别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1) 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中每幅 SAR 图像备份成两份, 其中一份用作确定图像目标区 域, 执行步骤 2), 另一份用作原图与确定好的目标区域进行匹配, 执行步骤 6) ; 2) 计算 SAR 图像背。

4、景区域幅度均值, 根据均值确定偏微分扩散算子对 SAR 图像进 行去噪 ; 3)计算去噪后的SAR图像幅度均值, 同时绘制出去噪后SAR图像的直方图, 根据幅度均 值将直方图分为大于幅度均值和小于幅度均值两部分, 对大于幅度均值部分的直方图, 采 用 Otsu 法分割, 得到 Otsu 分割阈值, 将去噪后的 SAR 图像中大于该分割阈值部分全部设定 值为 1, 确定为目标, 将目标外的部分全部设定值为 0, 确定为背景 ; 4) 将步骤 3) 分割后的 SAR 目标图像, 按照 SAR 目标自带目标方位角信息旋转到 90; 5) 对旋转后的 SAR 目标图像, 选用大小为 3620 的滑窗进。

5、行滑动, 当滑窗内数据为 1 的值最多时停止滑动, 并记录滑窗停止时的边缘坐标值 ; 6) 根据原图像 SAR 目标自带方位角信息, 将原 SAR 图像目标旋转到 90 ; 7) 对步骤 6) 处理的 SAR 图像与步骤 5) 中已经确定目标区域的 SAR 图像进行配准, 并 按照步骤 5) 记录的滑窗边缘坐标, 将原 SAR 图像切割成大小为 3620 的矩形 ; 8)对切割后的SAR图像进行Gabor变换, 使原图像转变成40幅不同尺度和方向的特征 图像 ; 9) 在每幅特征图像中确定 12 坐标点, 按照这些坐标点将每幅特征图像分为 12 个局部 模块, 用采样点 fp(p 0, 1, 。

6、., 7) 的 LBP 算子对每个局部模块编码并建立直方图 ; 10) 利用所建立的直方图对每幅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用基于直方图的交进行匹配, 得 到匹配值 ; 11) 取前 300 个大匹配值作为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的识别特征, 用最近邻法判定这些 识别特征之间的最小距离, 将距离最小的分为一类, 作为最终的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标识别方法, 其中步骤8)所述的对切割后的SAR图像进行 Gabor 变换, 采用如下公式 : u, v 分别是方向因子和尺度因子, z (x, y) 是行矢量, (x, y) 为图像二维坐标, kv kmax/fv, kmax为 Gabor 频率, f。

7、 为复指数径向中心频率, 为高斯函数标 准差, 取 u 0, ., 7, v 0, 1, 2, 3, 4, kmax /2, 0.4, 经过 Gabor 小波变换, 使原图像转变成 40 幅不同尺度和方向的特征图像。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目标识别方法, 其中步骤 9) 中所述在每幅特征图像中确定 12 坐 标 点, 分 别 为 (1 : 6, 1 : 10) ; (7 : 12, 1 : 10) ; (13 : 18, 1 : 10) ; (19 : 24, 1 : 10) ; (25 : 30, 1 : 10) ; (31 : 36, 1 : 10) ; (1 : 6, 11 : 。

8、20) ; (7 : 12, 11 : 20) ; (13 : 18, 11 : 20) ; (19 : 24, 11 : 20) ; (25 : 30, 11 : 20) ; (31 : 36, 11 : 2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964060 A CN 101964061 A1/7 页 3 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 SAR 变体目标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雷达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 SAR 目标识别方法, 可用于地面静止 目标的识别。 背景技术 0002 在 SAR 目标识别领域, 为了判别识别算法的客观性, 实验数据选用美国 DARPA/ APERL MST。

9、AR 项目组提供的实测 SAR 地面静止军用目标数据。试验数据分为两类, 训练样 本是 SAR 在俯仰角为 17时对地面的成像数据, 包括 3 类目标 : T72sn_132, BMP2sn_c21, BTR70sn_c71。为了验证算法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测试样本是 SAR 在俯仰角为 15时对地 面的成像数据, 包括 3 大类 7 个型号, 其中 T72 增加了两个型号 : T72sn_812, T72sn_S7, BMP 增加了两个型号 : BMP2sn_9563 和 BMP2sn_9566。 0003 基于SAR图像的目标识别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近20年,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基于 模板匹。

10、配的 SAR 目标识别方法和基于模型的 SAR 目标识别方法。 0004 1998年Ross等人提出了基于模板匹配的SAR目标识别方法, 它是一种最常用最典 型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 该方法是将测试样本与由训练样本形成的标准模板按照某种匹配 准则进行比较, 从而完成对测试目标的识别, 但识别率比较低。2004 年韩萍等在基于 KPCA 准则的 SAR 图像目标特征提取与识别一文中提出了基于分割的模版匹配方法, 该方法先对 SAR 图像进行预处理, 在一定方位单元内累计所有图像并获得均值作为模板, 用距离度量方 法来比较两幅图的相似度, 识别率为 94.50, 由于需要累计图像作模版, 因而实际应。

11、用中 对测试数据局部变化敏感型差。 2006年Sun Y J在Adaptive Boosting for SAR 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 一文中提出了 Adaptive Boosting 的方法, 该方法先对 SAR 图像用滑 窗分割, 再分别提取未分割和分割的二维傅立叶变换, 最后用 AdaBoost 进行识别, 这种方 法对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一致的情况识别率非常高, 最高能到 100, 但是如果测试数据中 出现变体, 识别率会下降到 96.12, 方法除了对变体识别率下降外, 如果测试数据有变化, 需要重新训练 AdaBoost 参数。2008 年宦若虹在。

12、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与目标识 别的新方法 . 文中提出的基于 PCA 提取主特征然后用 SVM 进行识别, 识别率为 96.92, 同样存在每次数据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训练训练数据的问题。2009 年胡利平等在基于两级 2DPCA 的 SAR 目标特征提取及识别一文中提出了先分割后用 PCA 提取主成分最后用最近邻 法进行匹配, 识别率为 96.41, 这种方法识别率比较高, 但由于 PCA 提取的主成分是基于 整体的, 对于变体, 由于局部放生了变化, 基于整体的识别识别率同样会下降。 0005 基于模型的 SAR 图像目标识别方法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方法。Wissinger 和 Ett。

13、inger 等在 1996 年分别用基于模型的方法做了识别, 该方法的具体思想是从未知目标 中提取特征, 通过数学模型预测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候选目标, 对它们的类型、 姿态等作出 假设, 据此利用模型构建技术对候选目标进行3D成像, 再对所成的3D像提取出其散射中心 模型, 并进一步作出相对识别目标的特征预测, 作为待识别目标的参考特征, 进行匹配作出 判决。判决中一般采用的是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或最大似然准则等。但是由于在基于模型的 说 明 书 CN 101964060 A CN 101964061 A2/7 页 4 方法中, 需要对SAR图像或SAR图像特征矢量进行建模, 而模型的构建需要较高。

14、的理论和计 算水平, 目前基于模型的识别识别率都很低, 因此, 目前基于模型的方法在实用中并不是很 多。 0006 上述模版匹配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都是基于整体目标的识别, 在训练数据和 测试数据一致的情况下虽然可以取得较好的识别的结果, 但是由于实际战争的需要, 很多 目标都存在改装, 掩体, 炮筒旋转等情况, 使测试数据的局部发生了变化, 与最初训练数据 训练的数据有所不同, 也就是在测试数据中存在不同于训练数据的变体, 在这种情况下, 上 述方法的识别率都会明显下降。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目标识别方法的不足, 提出了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 SAR 目标识别方法, 利。

15、用局部纹理信息提高识别性能, 以满足目标改装, 掩体, 炮筒旋转等情 况下对目标识别率的要求。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0009 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 SAR 变体目标识别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10 1) 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中每幅 SAR 图像备份成两份, 其中一份用作确定图像目 标区域, 执行步骤 2), 另一份用作原图与确定好的目标区域进行匹配, 执行步骤 6) ; 0011 2) 计算 SAR 图像背景区域幅度均值, 根据均值确定偏微分扩散算子对 SAR 图 像进行去噪 ; 0012 3) 计算去噪后的 SAR 图像幅度均值, 同。

16、时绘制出去噪后 SAR 图像的直方图, 根据 幅度均值将直方图分为大于幅度均值和小于幅度均值两部分, 对大于幅度均值部分的直方 图, 采用 Otsu 法分割, 得到 Otsu 分割阈值, 将去噪后的 SAR 图像中大于该分割阈值部分全 部设定值为 1, 确定为目标, 将目标外的部分全部设定值为 0, 确定为背景 ; 0013 4) 将步骤 3) 分割后的 SAR 目标图像, 按照 SAR 目标自带目标方位角信息旋转到 90 ; 0014 5) 对旋转后的 SAR 目标图像, 选用大小为 3620 的滑窗进行滑动, 当滑窗内数据 为 1 的值最多时停止滑动, 并记录滑窗停止时的边缘坐标值 ; 0。

17、015 6) 根据原图像 SAR 目标自带方位角信息, 将原 SAR 图像目标旋转到 90 ; 0016 7) 对步骤 6) 处理的 SAR 图像与步骤 5) 中已经确定目标区域的 SAR 图像进行配 准, 并按照步骤 5) 记录的滑窗边缘坐标, 将原 SAR 图像切割成大小为 3620 的矩形 ; 0017 8)对切割后的SAR图像进行Gabor变换, 使原图像转变成40幅不同尺度和方向的 特征图像 ; 0018 9) 在每幅特征图像中确定 12 坐标点, 按照这些坐标点将每幅特征图像分为 12 个 局部模块, 用采样点 fp(p 0, 1, ., 7) 的 LBP 算子对每个局部模块编码并。

18、建立直方图 ; 0019 10) 利用所建立的直方图对每幅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用基于直方图的交进行匹 配, 得到匹配值 ; 0020 11) 取前 300 个大匹配值作为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的识别特征, 用最近邻法判定 这些识别特征之间的最小距离, 将距离最小的分为一类, 作为最终的识别结果。 002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 说 明 书 CN 101964060 A CN 101964061 A3/7 页 5 0022 (1) 本发明结合 SAR 图像分割和 SAR 目标方位角, 提出了 SAR 目标配准方法, 使分 割后的 SAR 目标基本被固定在和目标大小相近的区域内, 减少了。

19、背景对识别的干扰, 便于 后继识别。 0023 (2)本发明利用Gabor特征提取和LBP纹理描述相结合的方法描述纹理特征, 使得 每个纹理特征都是原图像一定区域内若干个图像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不是单一像素的纹理 特征, 因此, 能有效的描述 SAR 图像局部纹理特征。 0024 (3) 本发明在特征选择时由于采用大的局部纹理特征代替全局纹理特征, 因而在 识别变体时, 能够获得更高的识别率。 附图说明 0025 图 1 是变体目标识别流程图 ; 0026 图 2 是本发明的实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参照图 1,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 0028 步骤 1, 将训练样本和测。

20、试样本中每幅 SAR 图像备份成 2 份, 其中一份用作确定图 像目标区域, 执行步骤 2, 另一份用作原图与确定好的目标区域进行匹配, 执行步骤 6。 0029 步骤2, 用偏微分对SAR图像进行去噪, 计算SAR图像背景区域幅度均值, 根据均值 确定偏微分扩散算子偏微分去噪方程为 : 0030 0031 其中 Ix是原 SAR 图像, It是去噪后 SAR 图像, c(.) 为梯度倒数的线性变换, 与扩 散部分梯度的倒数成正比, 对不同梯度取不同的扩散值, SAR 图像的背景部分由于只有散射 点, 没有特显点, 因而梯度比较小, 扩散比较大 ; 而目标部分, 由于目标区存在大量特显点, 受。

21、特显点的影响, 目标区域梯度比较大, 因而扩散比较小, 因此去噪后的 SAR 图像目标部分 保持比较好。 0032 步骤 3, 分割去噪后的 SAR 图像, 具体分割方法如下 : 0033 (1) 计算去噪后的 SAR 图像幅度均值, 按照均值分为大于幅度均值的部分和小于 幅度均值的部分 ; 0034 (2) 将小于幅度均值的部分全部设定为 0, 确定为背景 ; 0035 (3) 对大于幅度均值的部分, 绘制出直方图, 并对其采用 Otsu 法进行分割 ; 0036 (3a) 设 0(t) 和 1(t) 分别代表目标和背景的中心灰度, 代表直方图的中心 灰度, 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Otsu 分割。

22、阈值 g(t ) : 0037 0038 0(t) 和 1(t) 分别为目标和背景的概率, 要使目标和背景得到最好的分离, 即 希望分割出的目标尽量远离图像中心, 也就是式 (2) 右边的值最大的时候, g(t ) 满足 Otsu 阈值分割要求 ; 0039 (3b) 将去噪后的 SAR 图像幅度 g(t ) 进行比较, 若大于 g(t ) 则设定值为 1, 确定为目标, 小于 g(t ) 设定值为 0, 确定为背景, 得到分割后的 SAR 目标图像。 说 明 书 CN 101964060 A CN 101964061 A4/7 页 6 0040 步骤 4, 将步骤 3 分割后的 SAR 目标。

23、图像, 按照 SAR 目标自带目标方位角信息旋转 到 90。 0041 步骤 5, 对旋转后的 SAR 目标图像, 选用大小为 3620 的滑窗进行滑动, 当滑窗内 数据为 1 的值最多时停止滑动, 并记录滑窗停止时的边缘坐标值。 0042 步骤 6, 根据原图像 SAR 目标自带方位角信息, 将原 SAR 图像目标旋转到 90 度。 0043 步骤 7, 对步骤 6 处理的 SAR 图像与步骤 5 中已经确定目标区域的 SAR 图像进行 配准, 并按照步骤 5 记录的滑窗边缘坐标, 将原 SAR 图像切割成大小为 3620 的矩形, 完成 SAR 图像配准。 0044 步骤 8, 按照下式对。

24、分割后的 SAR 图像进行 Gabor 变换 : 0045 0046 u, v 分别是方向因子和尺度因子, z (x, y) 是行矢量, (x, y) 为图像二维坐标, kv kmax/fv, kmax为 Gabor 频率, f 为复指数径向中心频率, 为高斯函数标 准差, 取 u 0, ., 7, v 0, 1, 2, 3, 4, kmax /2, 0.4, 经过 Gabor 小波变换, 使原图像转变成 40 幅不同尺度和方向的特征图像。 0047 步骤 9, 在每幅特征图像中确定 12 坐标点, 按照这些坐标点将每幅特征图像分为 12 个局部模块, 用采样点 fp(p 0, 1, ., 7。

25、) 的 LBP 算子对每个局部模块编码并建立直方 图。 0048 步骤 10, 对每类测试样本和训练样本基于直方图交进行匹配 : 0049 0050 其中 H1, H2表示两个直方图,表示两个直方图内相同的部分, L 7 ; 0051 利用 H1, H2之间相同的部分大小衡量两个直方图之间的相似性强弱, 得到直方图 之间的匹配值。 0052 步骤 11, 判定识别结果。 0053 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两幅SAR图像之间共有4012幅直方图匹配, 由于变体的 缘故, 有一部分匹配性能不是很好, 因此取前 300 个大匹配值作为测试数据和训练数据的 识别特征, 用最近邻法判定这些识别特征之间的最小。

26、距离, 将距离最小的分为一类, 作为最 终的识别结果。 0054 本发明的效果通过以下试验进一步说明 : 0055 1. 实验数据 : 实验采用的是美国 MSTAR 计划录取的地面静止目标 SAR 数据, 分辨 率为 0.30.3。所有原始图像大小均为 128128。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分别是 SAR 在俯 仰角 17 度和 15 度时对地面目标的成像数据, 如表 1 所示, 其中 “-” 表示没有。每类样本的 方位覆盖范围是 0 360 度。同类不同型号的目标在配备上有些差异。 0056 表 1 训练和测试样本集 (“-” 表示没有 ) 说 明 书 CN 101964060 A CN 1019。

27、64061 A5/7 页 7 0057 0058 2. 试验结果 : 0059 实验流程如图 1 所示, 根据实验流程对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分别进行处理, 并判 定识别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 其中 : 0060 图 2A 为 SAR 图像原图, 从图 2A 中可以看出 SAR 图像为高噪声图像 ; 0061 图 2B 为 SAR 图像去噪后图像, 从图 2B 可以看出 SAR 图像去噪后, 目标部分保持较 好, 背景部分平滑较大 ; 0062 图 2C 为经 Otsu 分割后 SAR 图像, 从图 2C 可以看出经过 Otsu 分割, SAR 图像目标 部分全部用 1 表示, 背景部分。

28、则全部用 0 表示 ; 0063 图 2D 为旋转分割后 SAR 图像, 从图 2D 可以看经过旋转, 分割后的 SAR 图像目标旋 转到 90 度 ; 0064 图 2E 为旋转后 SAR 原图像, 从图 2E 可以看经过旋转, SAR 原图目标旋转到 90 度 ; 0065 图 2F 为切割后 SAR 图像, 从图 2F 可以看切割后得到配准的 SAR 图像。 0066 在进行基于直方图交的匹配中, 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试验来说明局部纹理特征选择 对识别结果的提高, 第一种方法是基于全部的直方图进行匹配, 实验结果如表 2 所示, 这种 方法对于测试数据和训练数据一致的情况识别率为 100, 。

29、是目前最好的识别结果, 对于测 试数据和训练数据有所不同的情况识别率则有所下降。 0067 第二种方法采用抛弃一部分直方图交比较小的一部分, 根据前面的步骤, 每幅图 最终有 480 幅直方图, 去掉后面值比较小的 180 幅直方图, 只用前面 300 幅之比较大的做匹 配, 识别结果如表 3 所示, 识别率, 尤其是变体的识别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也是目前所见 文献最高的识别率。表 4 是目前比较好的识别结果统计。 0068 表 2 全部直方图匹配时, 基于纹理特征的实验结果 0069 说 明 书 CN 101964060 A CN 101964061 A6/7 页 8 0070 表 3 匹。

30、配值大的前 300 幅匹配并加方位角限制, 基于纹理特征的实验结果 0071 0072 表 4 目前比较高的识别结果统计 0073 不同方法 识别率 ( ) PCA+ 最近邻 96.41 PCA+LDA+ 最近邻 86.67 PCA+ICDA+ 最近邻 97.38 SVRDM 94.50 Adaptive Boosting 96.12 说 明 书 CN 101964060 A CN 101964061 A7/7 页 9 PCA+SVM 94.21 PCA+SVM+HMM 95.09 ICA+SVM 96.92 本发明结果 1 98.86 本发明结果 2 99.26 0074 4. 试验结果分析。

31、 : 0075 从表 2 和表 3 的结果可以看出, 全部的纹理特征在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基本一致 的情况下, 识别率达到 100, 但是在测试数据存在变体的情况下, 识别率有所下降, 不过 仍然是目前最好的识别结果, 说明局部的纹理特征对于 SAR 目标识别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特 征。 0076 在表 3 中, 由于抛弃掉一部分数据, 对于整体的识别率提高很大, 到了 99.26, 但 是第三类数据当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一致的情况, 识别率还有所下降, 说明, 抛弃掉的特征 能够提高变体识别率的同时会影响非变体的识别率, 然而对于实战情况, 战场情况变化很 大, 变体情况非常普遍, 因此基于局部纹理特征的 SAR 目标识别算法有更好的实用性。 说 明 书 CN 101964060 A CN 101964061 A1/2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964060 A CN 101964061 A2/2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964060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