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多功能疲劳寿命试验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滚动轴承多功能疲劳寿命试验台.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5726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1.26 CN 101957261 A *CN101957261A* (21)申请号 201010152411.4 (22)申请日 2010.04.21 G01M 13/04(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地址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 109 号 (72)发明人 徐东 徐永成 陈循 杨拥民 陶俊勇 李兴林 张燕辽 (74)专利代理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专利服务中心 43202 代理人 郭敏 (54) 发明名称 滚动轴承多功能疲劳寿命试验台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
2、了一种滚动轴承多功能疲劳寿命 试验台, 它由驱动部分、 试验部分、 加载部分、 控 制部分、 数据采集部分组成 ; 驱动部分由电动机、 多楔带轮、 多楔带、 特制多楔带轮组成 ; 试验部分 由试验主轴、 支撑轴承、 支撑轴承座、 试验轴承、 试验轴承箱、 试验轴承箱架、 试验轴承箱架固定桁 架、 轴承止推环、 油封圈组成 ; 加载部分由拉杆、 衔铁、 电磁铁阵、 电磁铁阵底座、 螺母、 若干砝码组 成 ; 控制部分由由计算机、 电流控制器、 程控电源 组成, 数据采集部分由由振动传感器、 温度传感 器、 压力传感器和振动、 温度、 压力数据采集系统 组成。采用本发明可对单套或多套滚动轴承进行 。
3、疲劳寿命试验, 且可对各套滚动轴承分别施加不 同加载方式。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5 页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8 页 CN 101957261 A1/5 页 2 1. 一种滚动轴承多功能疲劳寿命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该试验台由驱动部分、 试验部分、 加载部分、 控制部分、 数据采集部分组成 ; 驱动部分的电动机 (17) 主轴通过多楔带 (19) 驱 动试验部分的试验主轴 (16), 控制部分的电流控制器 (36) 通过导线与驱动部分的电动机 (17) 相连, 根据试验方案的要求控制驱动部分的电动机 (17) 转速对试。
4、验部分进行驱动 ; 控 制部分的程控电源 (35) 与加载部分电磁铁绕线圈通过导线相连, 根据试验方案中试验轴 承 (14) 的加载方式和加载应力大小控制加载部分对试验部分的试验轴承 (14) 进行加载, 加载部分根据控制部分发出的指令对试验轴承 (14) 施加相应的加载方式和加载应力 ; 数 据采集部分采集试验部分试验轴承 (14) 实际所受的加载应力以及试验部分试验轴承 (14) 的振动、 温度信号并反馈到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根据数据采集部分返回的加载应力的信息 修正向加载部分发出的加载方式和加载应力大小的指令, 形成闭环控制回路 ; 驱动部分由电动机 (17)、 多楔带轮 (18)、 多。
5、楔带 (19)、 特制多楔带轮 (22) 组成 : 多楔 带轮 (18) 通过螺钉固定在电动机 (17) 的转子上, 与电动机 (17) 转子主轴保持同步运动 ; 特制多楔带轮(22)通过螺钉固定在试验部分的试验主轴(16)的端面上 ; 多楔带轮(18)通 过多楔带 (19) 带动特制多楔带轮 (22) 运转 ; 电动机 (17) 采用伺服电机, 电动机 (17) 固 定在地面上, 位于试验部分试验主轴 (16) 驱动端的斜下方 ; 多楔带轮 (18) 直径不得超过 电动机 (17) 尾部鼠笼的直径, 厚度大于电动机 (17) 转子留出的长度 ; 多楔带 (19) 选用与 多楔带轮 (18) 。
6、和特制多楔带轮 (22) 相匹配的多楔带, 连接多楔带轮 (18) 和特制多楔带轮 (22) ; 特制多楔带轮 (22) 的外形与多楔带轮 (18) 相同, 但特制多楔带轮 (22) 中心是以特 制多楔带轮 (22) 中心为圆心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多个通孔 ; 试验部分由试验主轴 (16)、 4 套支撑轴承 (31)、 2 个支撑轴承止推环 (29), 2 套支撑轴 承座 (30)、 2N-4 套试验轴承 (14)、 2N-4 套试验轴承箱 (25)、 2N-4 套试验轴承箱架 (26)、 2N-4 套试验轴承箱架桁架 (37)、 2N-4 个试验轴承止推环 (24)、 4N-8 套油封圈 (23。
7、) 组成, N 为正整数 ; 试验主轴 (16) 是采用合金钢制备的形如多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体连接而成的整体, 从 中间到两端, 轴直径对称地跳跃式减小, 过试验主轴 (16) 中心线的剖视图形如阶梯, 因此 叫阶梯轴, 中间直径最大的圆柱体为第一阶梯, 以第一阶梯为起点, 向试验主轴 (16) 两侧 延伸的直径不同的圆柱体依次为第2、 3N阶梯 ; 第一阶梯为支撑轴承(31)内侧的挡肩, 位于第一阶梯两侧的两个第二阶梯的直径相同, 其上分别套有 2 套支撑轴承 (31), 第二阶 梯的直径大小与支撑轴承 (31) 的内径为过盈配合, 过盈量参照相关轴承使用标准 ; 试验主 轴 (16) 上直径。
8、比第二阶梯轴直径更小的第 3 至第 N 阶梯上套有内径与其直径为过盈配合 的试验轴承 (14), 过盈量参照相关轴承使用标准 ; 除第一阶梯外, 其余阶梯在靠近轴两端 的轴颈处均开有凹槽, 第二阶梯上的凹槽宽度与深度满足能安装对应尺寸的支撑轴承止推 环 (29), 其余凹槽宽度和深度满足能安装对应尺寸的试验轴承止推环 (24) ; 试验主轴 (16) 的两端面分别开有和特制多楔带轮 (18) 通孔对应的螺纹盲孔 (161) ; 支撑轴承(31)选用角接触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 4套支撑轴承(31)以两两相对的方式 分别从试验主轴(16)两端套在第二阶梯上, 4套支撑轴承(31)的支撑能力要求为所。
9、有试验 轴承 (14) 最大动载荷之和的 3 倍以上 ; 支撑轴承座 (30) 为生铁铸造的四螺柱滚动轴承座, 支撑轴承座 (30) 轴瓦的直径与支 撑轴承 (31) 的外径相等, 单个支撑轴承座 (30) 轴瓦宽度满足可同时并排安装 2 套支撑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957261 A2/5 页 3 承 (31) ; 支撑轴承座 (30) 底座固定在一个平台上, 支撑轴承座 (30) 底座的间隔距离与试 验主轴 (16) 两侧支撑轴承 (31) 的距离相对应 ; 将套有支撑轴承 (31) 的试验主轴 (16) 安 装在支撑轴承座 (30) 底座上, 使得试验主轴 (16) 每一侧的。
10、 2 套支撑轴承 (31) 安装在同一 个支撑轴承座 (30) 底座的轴瓦内, 盖上支撑轴承座 (30) 上盖, 通过螺栓连接支撑轴承座 (30) 底座和上盖, 并旋紧, 使得试验主轴 (16) 固定在支撑轴承座 (30) 上 ; 试验轴承箱 (25) 由轴承箱上盖 (251)、 轴承箱底座 (253)、 密封垫片 (252) 组成 ; 轴承 箱上盖 (251) 和轴承箱底座 (253) 外形相同, 结构对称, 都是一面开口的长方体壳体, 以垂 直于试验主轴 (16) 中心线并经过长方体壳体中心的垂直截面为中截面, 在中截面位置凹 陷出一个半圆环 (259), 轴承箱上盖 (251) 和轴承箱。
11、底座 (253) 的半圆环 (259) 相对于中 截面对称, 轴承箱上盖 (251) 和轴承箱底座 (253) 上的半圆环 (259) 一起形成能够固定试 验轴承 (14) 的轴瓦 ; 与中截面平行的长方体的两个侧面在长方体开口一侧, 以开口边中心 为圆心, 挖出一个半圆缺口 (2510), 半圆缺口 (2510) 的直径与其所固定的试验轴承 (14) 在试验主轴 (16) 上的安装位置有关, 若该轴承箱固定的试验轴承 (14) 安装在第 i 个阶梯 处, 要求轴承箱远离主轴中截面一侧的半圆缺口 (2510) 的直径比第 i 阶梯的直径大, 大小 差距满足能安装对应尺寸的油封圈 (23) ; 。
12、轴承箱上盖 (251) 和轴承箱底座 (253) 上的半 圆缺口 (2510) 合起来为完整圆形缺口用于试验主轴 (16) 的穿过, 圆形缺口与试验主轴 (16) 之间的间隙通过油封圈 (23) 密封 ; 轴承箱上盖 (251) 和轴承箱底座 (253) 外侧留有 箱耳 (254), 箱耳 (254) 上开有竖直的圆形通孔, 螺栓通过圆形通孔将轴承箱上盖 (251) 和 轴承箱底座 (253) 固定在一起, 轴承箱上盖 (251) 和轴承箱底座 (253) 中间垫有密封垫片 (252), 密封垫片 (252) 采用常规密封垫片材料 ; 轴承箱上盖 (251) 壳体外侧对应于轴瓦的 正上方位置不。
13、是圆弧形而是一段平直的平板, 平板上开有凹槽 (255), 压力传感器 (27) 安 装于凹槽 (255) 中, 凹槽 (255) 尺寸满足压力传感器 (27) 安装要求 ; 试验轴承箱 (25) 上盖 中截面两侧开有两个螺纹通孔, 一个螺纹通孔为注油孔 (256), 用来注入润滑油 ; 另一个螺 纹通孔为温度传感器 (21) 的安装孔 (257), 其大小满足温度传感器 (21) 安装要求 ; 轴承箱 底座 (253) 中截面相对于轴承箱上盖 (251) 注油孔 (256) 的位置开有一个螺纹通孔作为放 油孔 (258), 其尺寸与注油孔 (256) 尺寸相同, 用于润滑油流出 ; 试验轴承。
14、箱架 (26) 由试验轴承箱架上板 (261) 和试验轴承箱架底板 (262) 组成 ; 试 验轴承箱架上板 (261) 和试验轴承箱架底板 (262) 均为铝合金平板, 比试验轴承箱 (25) 上 下面尺寸大 ; 试验轴承箱架上板 (261) 和试验轴承箱架底板 (262) 两侧各有一个竖直板耳 (269) 和两个水平板耳 (268), 竖直板耳 (269) 位于试验轴承箱架上板 (261) 和试验轴承 箱架底板 (262) 的侧面的正中, 水平板耳 (268) 分居竖直板耳 (269) 的两侧, 与竖直板耳 (269) 的距离相同, 竖直板耳 (269) 和两个水平板耳 (268) 上开有。
15、通孔 ; 试验轴承箱架上板 (261) 对应于试验轴承箱 (25) 注油孔 (256) 和温度传感器 (21) 的安装孔 (257) 开有 2 个 圆形通孔, 圆形通孔比试验轴承箱 (25) 上对应的孔大 ; 试验轴承箱架上板 (261) 正中开有 螺纹盲孔 (264), 振动传感器 (28) 安装在螺纹盲孔 (264) 内 ; 试验轴承箱架上板 (261) 对 应于试验轴承箱上盖安装压力传感器(27)之处开有通孔(265), 便于压力传感器(27)的导 线引出 ; 试验轴承箱架底板 (262) 对应于试验轴承箱底座放油孔 (258) 的位置开有圆形通 孔 ; 试验轴承箱架底板 (262) 相。
16、对于试验轴承箱 (25) 正中间的下方焊接一个圆环 (2610), 圆环 (2610) 垂直于试验轴承箱架底板 (262) ; 试验轴承箱架上板 (261) 和底板 (262) 夹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957261 A3/5 页 4 试验轴承箱 (25) 并通过两侧的板耳用螺栓固定在一起 ; 试验轴承箱 (25) 和试验轴承箱架 (26) 之间在对角位置开有限位孔, 通过限位销预先固定位置 ; 试验轴承箱架桁架 (37) 由桁架底座 (371)、 滑竿 (372)、 金属架 (375)、 轴承箱架上板 直线运动轴承 (374) 和轴承箱架底板直线运动轴承 (373) 组成 ; 桁。
17、架底座 (371) 是长方体 实体, 在与试验主轴 (16) 第 3 N 阶梯对应的位置两侧并排开有可以安装滑竿 (372) 的圆 孔 ; 滑竿 (372) 是光滑的金属圆杆, 其粗细要求与直线运动轴承相匹配, 要求直线运动轴承 在滑竿 (372) 上能够自由滑动 ; 金属架 (375) 由 3 N 条平行于轴承箱垂直中截面的方形 空心金属杆 (3751) 和 2 条平行于试验主轴 (16) 中心线的方形空心金属杆 (3752) 组成, 要 求在试验主轴 (16) 第 3 N 阶梯对应的试验轴承箱 (25) 垂直中截面位置分布一根与中 截面平行的金属杆 (3751), 这些金属杆两端焊接在 2。
18、 条与试验主轴 (16) 中心线平行的金 属杆 (3752) 上, 金属架 (375) 在对应滑竿 (372) 顶端处开有圆孔 ; 桁架底座 (371) 固定在 地面上, 其上固定有竖直向上的滑竿 (372), 每个滑竿 (372) 均安装轴承箱架上板直线运动 轴承 (374) 和轴承箱架底板直线运动轴承 (373), 轴承箱架上板直线运动轴承 (374) 位于 上侧, 采用油脂润滑, 滑竿 (372) 顶端固定在金属架 (375) 上 ; 底板直线运动轴承 (373) 和 轴承箱架上板直线运动轴承(374)和外圈中心上焊接有与轴承箱架中间竖直板耳(269)相 对应的底板竖直板耳 (3731)。
19、 和上板竖直板耳 (3741), 底板竖直板耳 (3731) 和上板竖直板 耳 (3741) 上开有圆形通孔 ; 轴承箱架上板直线运动轴承 (374) 上的上板竖直板耳 (3741) 与试验轴承箱架上板 (261) 中间的竖直板耳 (269) 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 轴承箱架底板直 线运动轴承 (373) 上的底板竖直板耳 (3731) 与试验轴承箱架底板 (262) 中间的竖直板耳 (269) 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 2 个支撑轴承止推环 (29) 安装在试验主轴 (16) 第二阶梯的凹槽 (255) 中, 2N-2 个试 验轴承止推环 (24) 安装在试验主轴 (16) 第 2 N 阶梯外。
20、端的凹槽 (255) 中 ; 加载部分由拉杆 (41)、 衔铁 (43)、 电磁铁阵 (44)、 电磁铁阵底座 (45)、 螺母 (46)、 若干 砝码 (42) 组成 ; 衔铁 (43) 旋进拉杆 (41) 的螺纹部分, 螺母 (46) 也旋入拉杆 (41) 螺纹部 分并压住衔铁 (43) ; 电磁铁阵底座 (45) 固定在地面上, 电磁铁阵 (44) 嵌入到电磁铁阵底 座 (45) 内并采用螺栓固定 ; 拉杆 (41) 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的长条形杆, 拉杆 (41) 的上端为叉 (412), 叉 (412) 的两 耳对称开有圆孔, 用螺栓将其固定在试验轴承箱架底板 (262) 中心的圆环 (。
21、2610) 上 ; 拉杆 (41) 的一端为光滑圆杆, 另一端为螺纹, 拉杆 (41) 的长度满足竖直悬挂在试验轴承箱架底 板 (262) 上的圆环 (2610) 内时, 螺杆端距地面的距离大于电磁铁阵 (44) 中心距地面的距 离 ; 衔铁 (43) 的材料与普通马蹄形电磁铁衔铁 (43) 的材料相同, 外形为圆形薄板, 衔铁 (43) 直径比电磁铁阵 (44) 直径大 ; 衔铁 (43) 的中心开有螺纹通孔, 衔铁 (43) 通过螺纹通 孔 (431) 旋在拉杆 (41) 的螺纹部分 ; 电磁铁阵 (44) 为 M 个 U 形电磁铁在 360圆周内均匀分布而成, 每个 U 形电磁铁为由 长。
22、方体铁芯弯成的U形, 长方体铁芯材料与普通马蹄形电磁铁的铁芯相同 ; 电磁铁U形底部 (443) 的中间沿臂 (441) 方向开有通孔 (442), U 形底部 (443) 用表面有绝缘膜的铜导线缠 绕, 线圈的匝数根据电磁铁需产生的电磁强度确定, 绕制过程中避开通孔 (442) ; U 形长方 体铁芯的底部(443)长度相同, 各个长方体铁芯的臂(441)长短不一 ; 以U形电磁铁底部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957261 A4/5 页 5 孔 (442) 为中心, 将绕好线圈的 U 形长方体铁芯按臂 (441) 从长至短叠在一起, 各个电磁铁 底部(443)的夹角相等, 使得各个。
23、铁芯在360内均匀分布和臂(441)的端面刚好在同一个 平面内 ; 用螺栓穿过 U 形电磁铁底部 (443) 通孔 (442) 将叠加在一起的电磁铁阵 (44) 固定 在电磁铁阵底座 (45) 上, 相邻 U 型电磁铁铁芯上的导线的绕线方向相反 ; 电磁铁阵底座(45)是圆形塑料板, 中间均匀分布扇形凸台(452), 扇形凸台(452)之间 的空隙刚好能卡住一个 U 形电磁铁, 扇形凸台 (452) 高度比 U 形电磁铁臂的端面高度矮, 其 分布刚好将 360内均匀分布的电磁铁阵 (44) 各个铁芯嵌入 ; 电磁铁阵底座 (45) 的中间 开有通孔 (451), 通过螺栓将电磁铁阵 (44) 。
24、固定 ; 砝码 (42) 为标定有固定质量的塑料圆形质量块, 砝码 (42) 的最大直径不超过衔铁 (43) 直径的两倍 ; 控制部分由计算机(33)、 电流控制器(36)、 程控电源(35)组成 ; 计算机(33)与电流控 制器 (36)、 程控电源 (35) 相连 ; 电流控制器 (36) 是电动机 (17) 伺服控制系统, 与电动机 (17)、 外部普通交流电源、 计算机 (33) 相连 ; 程控电源 (35) 为直流电源, 与计算机 (33)、 电 磁铁阵(44)线圈相连 ; 计算机(33)上安装有商用可编程控制软件, 可编程控制软件将不同 加载方式转化为电流控制器 (36) 或程控电。
25、源 (35) 可识别的指令, 通过计算机 (33) 的通信 接口向电流控制器 (36) 或程控电源 (35) 发出 ; 电流控制器 (36) 接收到计算机 (33) 指令 后, 将对应电流大小的交流电输出给电动机 (17), 控制电动机 (17) 的转速 ; 程控电源 (35) 从计算机 (33) 接收到指令后, 将对应电流大小的直流电输出给电磁铁阵 (44), 以控制电磁 铁阵 (44) 加载力的大小 ; 数据采集部分由振动传感器(28)、 温度传感器(21)、 压力传感器(27)和振动、 温度、 压 力数据采集系统(32)组成 ; 振动传感器(28)、 温度传感器(21)安装在试验轴承箱(。
26、25)上, 压力传感器(27)安装在试验轴承箱架上板(261)与试验轴承箱上盖(251)之间 ; 通过数据 线将振动传感器 (28)、 温度传感器 (21) 和压力传感器 (27) 分别与振动、 温度和压力数据 采集系统 (32) 相连, 通过数据线将振动、 温度和压力数据采集系统 (32) 与计算机 (33) 输 入接口连接, 获取振动信号和温度温度, 同时通过压力传感器 (27) 传回的信号校正计算机 (33) 发出的加载力大小的指令 ; 振动传感器 (28) 采用加速度振动传感器 (28), 温度传感器 (21) 采用测量液体或蒸汽 的传感器 ; 压力传感器 (27) 选用压电式压力传感。
27、器 (27), 振动、 温度、 压力数据采集系统 (32) 均采用对应的常规数据采集装置。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滚动轴承多功能疲劳寿命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以特制多楔带轮 (18) 中心为圆心呈圆周均匀分布的通孔数 L 为 4 6, 通孔直径大于螺钉螺杆的直径, 特制 多楔带轮 (18) 的直径为多楔带轮 (18) 的 1/5 1/4。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滚动轴承多功能疲劳寿命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阶梯数 N 为 3 5, 电磁铁阵 (44) 中 U 形电磁铁个数 M 大于 3。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滚动轴承多功能疲劳寿命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试验主轴 (16) 两端面的螺。
28、纹盲孔 (264) 均匀分布在以试验主轴 (16) 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周上, 螺纹盲孔 (264) 直径比特制多楔带轮 (18) 通孔的直径小, 螺纹盲孔 (264) 的深度为其直径大小的 2.5 3 倍。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滚动轴承多功能疲劳寿命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片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957261 A5/5 页 6 (252) 厚度为 0.5mm。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滚动轴承多功能疲劳寿命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轴承箱 架上板 (261) 正中开的螺纹盲孔 (264) 孔深为试验轴承箱架上板 (261) 厚度的 2/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29、滚动轴承多功能疲劳寿命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43)与 电磁铁阵 (44) 铁芯端面的距离为 2mm。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滚动轴承多功能疲劳寿命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所述叉 (412) 的 两耳开的圆孔的直径与试验轴承箱架底板 (262) 中心焊接的圆环 (2610) 内径相同。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滚动轴承多功能疲劳寿命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编程控制 软件要求包含如下功能 : 可以选择不同工位的试验轴承(14) ; 针对试验轴承(14)可以设置 诸如恒定应力、 步进应力、 步降应力、 序进应力、 序降应力、 伪随机应力和循环应力这些加载 方式 ; 可以设定不同时间对。
30、应的不同应力大小。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滚动轴承多功能疲劳寿命试验台,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 (17) 转速要求在 0 2000 转 / 分范围内程控可调, 振动传感器 (28) 最大采样频率达到 20kHz, 典型频率响应敏感度变化小于 6, 64kHz 附近的高频响应低于 10dB ; 温度传感器 (21) 测量范围为 0 140 ; 压力传感器 (27) 测量范围的最大值要求大于试验轴承 (14) 的动载荷, 测量精度为 0.1N, 测量误差小于 0.5N。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957261 A1/12 页 7 滚动轴承多功能疲劳寿命试验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
31、明涉及一种对滚动轴承进行疲劳寿命试验的装置, 尤其是一种可对单套或多 套滚动轴承进行疲劳寿命试验, 并且可对各套滚动轴承分别施加恒定应力、 步进应力、 序进 应力、 序降应力、 伪随机应力和循环应力等不同加速退化方式的多功能疲劳寿命试验的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滚动轴承是机械产品中重要的零部件, 是旋转机械中的关键部件之一, 具有传递 运动和承受载荷等功能。 但是, 滚动轴承也是机械产品中主要故障源之一, 有统计资料分析 结果表明 : 旋转机械 30的故障与轴承失效有关, 轴承可靠性的高低和寿命的长短直接影 响机械系统的整体性能。因此针对滚动轴承的加速寿命试验和加速退化试验, 对于探寻滚。
32、 动轴承的失效机理和故障演化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3 20 世纪 30 年代到 40 年代, Lundberg 和 Palmgren 针对材料为 52100 轴承钢的滚 动轴承做了大量的试验, 根据1500多套球轴承、 滚子轴承的寿命试验结果, 在Weibull分布 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统计分析获得了负载与寿命的关系式, 俗称 L-P 公式。随着轴承制造技 术不断发展, 轴承的制造精度和几何结构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改进。 目前, 有近百种不同类 型的滚动轴承。另外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 当代的 52100 轴承钢与以前相比, 其纯度和材料 一致性都较 L-P 做实验时的 52100 轴承。
33、钢为好, 而且现在轴承材料的选择已经不仅仅局限 于轴承钢。目前制备轴承的材料有轴承钢、 合金钢、 陶瓷甚至塑料等。因此, 为了评估新材 料、 新的材料处理工艺和新几何结构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 还需要对滚动轴承进行疲劳寿 命试验。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 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 使用过程中润滑条件的改进, 轴承的 寿命越来越长。另外来自武器、 工业等方面的需求也推动轴承向长寿命方向发展。如自来 水设备、 矿山排水设备、 发电设备等要求轴承 24 小时连续无故障运转 100000 200000 小 时, 相当于连续无故障运转1122年, 即使是如家用电器、 电动工具、 一般机械等对寿命要 求相对较低的使。
34、用场合也要求轴承在间断或不间 断运转下无故障工作40008000小时。 因此,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若分析轴承的寿命, 必须采用加速疲劳寿命试验来获取轴承在高 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 并通过加速模型估计不同应力水平下的疲劳寿命, 以缩短试验时 间和节约试验成本。 0004 目前, 针对滚动轴承的强化试验机有很多, 如SKF公司的R2、 R3滚动轴承疲劳寿命 强化试验机、 杭州轴承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 ABLT-1A、 ABLT-2A 滚动轴承疲劳寿命强化 试验机, 但这些强化试验机均不能对单个轴承进行疲劳寿命试验, 并且只能进行恒定应力 和步进应力两种加载方式进行试验。如 ABLT-1A、 。
35、R2 和 R3 的试验部分由试验主轴、 试验轴 承和三块外圈套板组成, 试验主轴的直径与试验轴承的内径相同, 外圈套板为方形钢板, 中 间开有圆形通孔, 通孔直径与试验轴承外径相同, 其中两块外圈套板厚度相同, 比试验轴承 高度略大, 另外一块外圈套板的厚度比试验轴承高度两倍略大。试验主轴上等间距安装试 验轴承, 将最厚的外圈套板套住中间两套试验轴承, 将另外两块外圈套板分别套在两侧试 说 明 书 CN 101957261 A2/12 页 8 验轴承上, 对中间外圈套板进行加载, 两侧外圈套板进行支撑。这种试验机只能对 4 套滚动 轴承进行疲劳寿命试验。 ABLT-1A加载部分由砝码、 液压装。
36、置组成, 其中液压装置包括油泵、 液压油和液压推力器组成。 砝码的重量通过油泵作用于液压油上, 增大液压油的压强, 液压 油通过液压推力器产生相应的径向加载力和轴向加载力分别作用在试验部分的中间外圈 套板和两侧外圈套板上。 砝码质量的配置呈级数变化, 不可能实现载荷连续可变, 故这种试 验装置只能进行恒定应力和步进应力两种加载方式的滚动轴承疲劳寿命试验。 但是随着统 计理论的发展, 涌现一些序进应力、 伪随机应力、 循环应力等加载方式的处理方法, 使得针 对这些加载方式的滚动轴承疲劳寿命强化试验的基础理论基本成熟, 可惜目前尚未有公开 资料及产品涉及对滚动轴承采用这些加载方式的疲劳寿命试验装置。
37、。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单套或多套滚动轴承进行疲劳寿命试 验, 并且可对各套滚动轴承分别施加恒定应力、 步进应力、 序进应力、 序降应力、 伪随机应力 和循环应力等不同加载方式的多功能疲劳寿命试 验的装置。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本发明由驱动部分、 试验部分、 加载部分、 控制部分、 数据采 集部分组成。驱动部分的电动机主轴通过多楔带驱动试验部分的试验主轴。控制部分的电 流控制器通过导线与驱动部分的电动机相连, 根据试验方案的要求控制驱动部分的电动机 转速对试验部分进行驱动 ; 控制部分的程控电源与加载部分电磁铁绕线圈通过导线相连, 根据试验方案。
38、中试验轴承的加载方式和加载应力大小控制加载部分对试验部分的试验轴 承进行加载, 加载部分根据控制部分发出的指令对试验轴承施加相应的加载方式和加载应 力。 数据采集部分采集试验部分试验轴承实际所受的加载应力以及试验部分试验轴承的振 动、 温度信号并反馈到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根据数据采集部分返回的加载应力的信息修正 向加载部分发出的加载方式和加载应力大小的指令, 形成闭环控制回路。 0007 驱动部分由电动机、 多楔带轮、 多楔带、 特制多楔带轮组成。多楔带轮通过螺钉固 定在电动机的转子上, 与电动机转子主轴保持同步运动。特制多楔带轮通过螺钉固定在试 验部分的试验主轴的端面上。多楔带轮通过多楔带带。
39、动特制多楔带轮运转。电动机采用伺 服电机, 转速要求在 0 2000 转 / 分范围内程控可调, 电动机固定在地面上, 位于试验部分 试验主轴驱动端的斜下方 ; 多楔带轮直径不得超过电动机尾部鼠笼的直径, 厚度略大于电 动机转子留出的长度。多楔带选用与多楔带轮和特制多楔带轮相匹配的多楔带, 用于连接 多楔带轮和特制多楔带轮。特制多楔带轮的外形与多楔带轮相同, 不同的是特制多楔带轮 中心不是一个带有键槽的通孔, 而是以特制多楔带轮中心为圆心呈圆周均匀分布的 L 个通 孔, 通孔直径大于螺钉螺杆的直径。特制多楔带轮的直径为多楔带轮的 1/5 1/4, 使得多 楔带轮驱动的特制多楔带轮的转速约为多楔。
40、带轮转速的 4 5 倍, 通过调整多楔带轮直径 和特制多楔带轮直径之间的比例控制电动机的转速与试验部分的试验主轴的转速之间的 关系。L 为 4 6。 0008 试验部分由试验主轴、 4 套支撑轴承、 2 套支撑轴承座、 2 个支撑轴承止推环、 2N-4 套试验轴承、 2N-4套试验轴承箱、 2N-4套试验轴承箱架、 2N-4套试验轴承箱架桁架、 2N-4个 试验轴承止推环、 4N-8 套油封圈组成。N 为正 整数, 一般为 3 5。 0009 试验主轴是采用合金钢制备的形如多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体连接而成的整体, 从中 说 明 书 CN 101957261 A3/12 页 9 间到两端, 轴直径对。
41、称地跳跃式减小, 过试验主轴中心线的剖视图形如阶梯, 因此叫阶梯 轴, 中间直径最大的圆柱体为第一阶梯, 以第一阶梯为起点, 向试验主轴两侧延伸的直径不 同的圆柱体依次为第 2、 3N 阶梯。位于试验主轴中心的轴直径最大的第一阶梯为支撑 轴承内侧的挡肩, 位于第一阶梯两侧的两个第二阶梯的直径相同, 其上分别套有 2 套支撑 轴承, 第二阶梯的直径大小与支撑轴承的内径为过盈配合, 过盈量参照相关轴承使用标准。 试验主轴上直径比第二阶梯轴直径更小的第3至第N阶梯上套有内径与其直径为过盈配合 的试验轴承, 过盈量参照相关轴承使用标准。 除第一阶梯外, 其余阶梯在靠近轴两端的轴颈 处均开有凹槽, 凹槽。
42、宽度和深度满足能安装对应尺寸的试验轴承止推环。试验主轴的两端 面分别开有和特制多楔带轮通孔对应的螺纹盲孔, 螺纹盲孔均匀分布在以试验主轴中心线 为中心的圆周上, 螺纹盲孔直径比特制多楔带轮通孔的直径小, 螺纹盲孔的深度为其直径 大小的 2.5 3 倍。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和绕度过大, 同一根试验主轴上的阶梯直径之间相 差不大。 0010 支撑轴承选用角接触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 均用标准件。 4套支撑轴承以两两相对 的方式分别从试验主轴两端套在第二阶梯上, 4 套支撑轴承的支撑能力要求为所有试验轴 承最大动载荷之和的 3 倍以上。 0011 支撑轴承座为生铁铸造的四螺柱滚动轴承座, 支撑轴承座轴瓦的。
43、直径与支撑轴承 的外径相等, 单个支撑轴承座轴瓦宽度满足可同时并排安装 2 套支撑轴承。支撑轴承座底 座固定在高约 1m 的平台上, 支撑轴承座底座的间隔距离与试验主轴两侧支撑轴承的距离 相对应。将套有支撑轴承的试验主轴安装在支撑轴承座底座上, 使得试验主轴每一侧的 2 套支撑轴承安装在同一个支撑轴承座底座的轴瓦内, 盖上支撑轴承座上盖, 通过螺栓连接 支撑轴承座底座和上盖, 并旋紧, 使得试验主轴固定在支撑轴承座上。 0012 试验轴承箱由轴承箱上盖、 轴承箱底座、 密封垫片组成。轴承箱上盖和轴承箱底 座外形相同, 结构对称, 都是一面开口的长方体壳体, 以垂直于试验主轴中心线并经过长方 体。
44、壳体中心的垂直截面为中截面, 在中截面位置凹 陷出一个半圆环, 轴承箱上盖和轴承箱 底座的半圆环相对于中截面对称, 轴承箱上盖和轴承箱底座上的半圆环一起形成能够固定 试验轴承的轴瓦。与中截面平行的长方体的两个侧面在长方体开口一侧, 以开口边中心为 圆心, 挖出一个半圆缺口, 半圆缺口的直径与其所固定的试验轴承在试验主轴上的安装位 置有关, 假若该轴承箱固定的试验轴承安装在第 i 个阶梯处, 要求轴承箱远离主轴中截面 一侧的半圆缺口的直径比第 i 阶梯的直径略大, 大小差距以能安装对应尺寸的油封圈为 宜 ; 轴承箱上盖和轴承箱底座上的半圆缺口合起来为完整圆形缺口用于试验主轴的通过, 圆形缺口与试。
45、验主轴之间的间隙通过油封圈密封。轴承箱上盖和轴承箱底座外侧留有箱 耳, 箱耳上开有竖直的圆形通孔, 螺栓通过圆形通孔将轴承箱上盖和轴承箱底座固定在一 起, 轴承箱上盖和轴承箱底座中间垫有密封垫片, 密封垫片采用常规密封垫片材料, 厚度为 0.5mm。 轴承箱上盖壳体外侧对应于轴瓦的正上方位置不是圆弧形而是一段平直的平板, 平 板上开有凹槽, 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凹槽中, 凹槽尺寸满足压力传感器安装要求。 试验轴承箱 上盖中截面两侧开有两个螺纹通孔, 一个螺纹通孔为注油孔, 用来注入润滑油 ; 另一个螺纹 通孔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 其大小满足温度传感器安装要求。轴承箱底座中截面相对于轴 承箱上盖注油。
46、孔的位置开有一个螺纹通孔作为放油孔, 其尺寸与注油孔尺寸相同, 用于润 滑油流出。 说 明 书 CN 101957261 A4/12 页 10 0013 试验轴承箱架由试验轴承箱架上板和试验轴承箱架底板组成。 试验轴承箱架上板 和试验轴承箱架底板均为铝合金平板, 比试验轴承箱上下面尺寸略大。试验轴承箱架上板 和试验轴承箱架底板两侧各有一个竖直板耳和两个水平板耳, 竖直板耳位于试验轴承箱架 上板和试验轴承箱架底板的侧面的正中, 水平板耳分居竖直板耳的两侧, 与竖直板耳的距 离相同, 板耳上开有通孔。试验轴承箱架上板对应于试验轴承箱注油孔和安装温度传感器 处开有 2 个圆形通孔, 圆形通孔比试验轴。
47、承箱上对应的孔略大, 以不阻碍注入润滑油和安 装温度传感器为宜。试验轴承箱架上板正中开有螺纹盲孔, 孔深为试验轴承箱架上板厚度 的2/3, 振动传感器安装在该螺纹盲孔内。 试验轴承箱架上板对应于试验轴承箱上盖安装压 力传感器之处开有通孔, 便于压力传感器的导线引出。试验轴承箱架底板对应于试验轴承 箱底座放油孔的位置开有圆 形通孔并较放油孔略大, 圆形通孔大小以不阻碍放润滑油为 宜。试验轴承箱架底板相对于试验轴承箱正中间的下方焊接一个圆环, 圆环垂直于试验轴 承箱架底板, 用来悬挂加载部分的拉杆。试验轴承箱架上板和底板夹住试验轴承箱并通过 两侧的板耳用螺栓固定在一起。试验轴承箱和试验轴承箱架之间。
48、在对角位置开有限位孔, 通过限位销预先固定位置, 防止偏移。 0014 试验轴承箱架桁架由桁架底座、 滑竿、 金属架、 轴承箱架上板直线运动轴承和轴承 箱架底板直线运动轴承组成。 桁架底座是长方体实体, 在与试验主轴第3N阶梯对应的位 置两侧并排开有可以安装滑竿的圆孔。滑竿是光滑的金属圆杆, 其粗细要求与直线运动轴 承相匹配, 要求直线运动轴承在滑竿上能够自由滑动。 金属架由3N条平行于轴承箱垂直 中截面的方形空心金属杆和 2 条平行于试验主轴中心线的方形空心金属杆组成, 要求在试 验主轴第 3 N 阶梯对应的试验轴承箱垂直中截面位置分布一根与中截面平行的金属杆, 这些金属杆两端焊接在 2 条。
49、与试验主轴中心线平行的金属杆上, 金属架在对应滑竿顶端处 开有圆孔, 用于固定滑竿, 防止单根滑竿由于载荷过大发生弯曲。桁架底座固定在地面上, 其上固定有竖直向上的滑竿, 每个滑竿均安装轴承箱架上板直线运动轴承和轴承箱架底板 直线运动轴承, 轴承箱架上板直线运动轴承位于上侧, 采用油脂润滑。 滑竿顶端固定在金属 架上。 轴承箱架底板直线运动轴承和轴承箱架上板直线运动轴承外圈中心上焊接有与轴承 箱架中间的竖直板耳相对应的上板竖直板耳和底板竖直板耳, 上板竖直板耳和底板竖直板 耳上开有圆形通孔, 轴承箱架中间的竖直板耳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直线运动轴承上的底板 竖直板耳和轴承箱架上板直线运动轴承上的上板竖直板耳上。 轴承箱架上板直线运动轴承 上的上板竖直板耳与试验轴承箱架上板中间的竖直板耳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 轴承箱架底 板直线运动轴承上的底板竖直板耳与试验轴承箱架底板中间的竖直板耳通过螺栓固定在 一起。 0015 轴承止推环为标准件, 分为支撑轴承止推环和试验轴承止推环。 2个支撑轴承止推 环安装在试验主轴第二阶梯的凹槽中, 2N-2 个试验轴承止推环安装在试验主轴第 2 N 阶 梯外端的凹槽中。 0016 加载部分由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