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体及其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体及其制作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194380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1.12 CN 101943806 A *CN101943806A* (21)申请号 200910164525.8 (22)申请日 2009.07.03 G02F 1/13(2006.01) H05K 7/18(2006.01) (71)申请人 友达光电 ( 厦门 ) 有限公司 地址 361102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翔安北路 1689 号 申请人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严星煌 江芝仲 (54) 发明名称 框体及其制作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框体及其制作方法, 该框体 应用于显示装置, 。
2、该制作方法包括 : 提供第一部 分以及第二部分, 该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平板, 该第 二部分具有第二平板 ; 将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 分相互邻接, 以使该第一平板与该第二平板位于 同一平面 ; 以及将该第一平板以及该第二平板相 互固定形成应用于该显示装置的该框体。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CN 101943813 A1/1 页 2 1. 一种框体的制作方法, 该框体应用于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 该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平板, 该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平板 ; 将该。
3、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相互邻接, 并使该第一平板与该第二平板位于同一平面 ; 以及 将该第一平板以及该第二平板相互固定形成应用于该显示装置的该框体。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以及该第二部分的邻接部分 为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的重叠部分。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重叠部分是透过焊接、 螺丝锁固、 铆钉 或粘胶相互固定。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框体还包括有第三部分。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和该第二部分均与该第三部 分重叠形成重叠部分。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制作方。
4、法, 其特征在于该重叠部分是透过焊接、 螺丝锁固、 铆钉 或粘胶相互固定。 7. 一种框体, 应用于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该框体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 该第一 部分具有第一平板, 该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平板, 且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相互邻接并相 互固定, 以使该第一平板与该第二平板位于同一平面。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框体, 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以及该第二部分的邻接部分为该 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的重叠部分。 9.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框体, 其特征在于该框体还包括有第三部分, 且该第一部分和 该第二部分均与该第三部分重叠形成重叠部分。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框体, 其特征在于该。
5、重叠部分是透过焊接、 螺丝锁固、 铆钉 或粘胶相互固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943806 A CN 101943813 A1/4 页 3 框体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关于一种框体及其制作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显示装置的框体及其制 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液晶显示装置向大尺寸发展的趋势, 用于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部件如前框或 者背光源上的背板尺寸也随之增大, 背板的制作方式有许多种, 通常背板都是以单一片制 作而成, 这样在生产尺寸比较大的铁件或背板时, 工厂所需要的机台设备要求更高的性能, 同时也需要制作更大的模具来生产该部件, 这样造成设备和模具费用。
6、会大幅度增长, 生产 成本也随之提高。 0003 另一方面生产大尺寸背板或铁件所使用的原材生产也比较困难, 同时生产出来的 大尺寸背板或者铁框等平整度和尺寸也不容易控制。例如生产 52 寸等大尺寸的背板, 需要 用到大吨位的冲床和大型模具才可以生产, 因而平整度和尺寸也比较难控制。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采用组合的方式来制作背板或框体, 解决大尺 寸背板或框体的平整度和尺寸难以控制的问题。 0005 为达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框体的制作方法, 该框体应用于显示装置, 该方法 包括 : 提供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 该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平板, 该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平板。
7、 ; 将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相互邻接, 并使该第一平板与该第二平板位于同一平面 ; 以及 将该第一平板以及该第二平板相互固定形成应用于该显示装置的该框体。 0006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 该第一部分以及该第二部分的邻接部分为该第一部分与该 第二部分的重叠部分。 0007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 该重叠部分是透过焊接、 螺丝锁固、 铆钉或粘胶相互固定。 0008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 该框体还包括有第三部分。 0009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 该第一部分和该第二部分均与该第三部分重叠形成重叠部 分。 0010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 该重叠部分是透过焊接、 螺丝锁固、 铆钉或粘胶相互固定。 0011。
8、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框体, 应用于显示装置, 该框体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 该 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平板, 该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平板, 且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相互邻接 并相互固定, 以使该第一平板与该第二平板位于同一平面。 0012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 该第一部分以及该第二部分的邻接部分为该第一部分与该 第二部分的重叠部分。 0013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 该框体还包括有第三部分, 且该第一部分和该第二部分均 与该第三部分重叠形成重叠部分。 0014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 该重叠部分是透过焊接、 螺丝锁固、 铆钉或粘胶相互固定。 说 明 书 CN 101943806 A CN 10194381。
9、3 A2/4 页 4 0015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 解。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所示为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 0017 图 2A 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的框体的示意图 ; 0018 图 2B 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的框体的第一部分的示意图 ; 0019 图 2C 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的框体的第二部分的示意图 ; 0020 图 2D 所示为图 2A 中框体沿 AA 线的剖面示意图 ; 0021 图 3A-3C 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 0022 图 4 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的框体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请参阅图 1, 。
10、图 1 所示为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显示装置 100 例如为液晶显示装 置, 包括有背光模组 101、 液晶显示面板 102 以及前框 103。但可以了解到本发明亦可应用 于其它平面显示器, 例如低温多晶硅液晶显示器 (LTPS)、 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 (OLED) 以及 电浆显示器 (PDP) 等。背光模组 101 位于液晶显示面板 102 的背部, 且背光模组 101 包括 有背光源, 为液晶显示面板 102 提供光源。其中, 背光模组 101 的主要组件包括有背板, 且 背光模组的各种组件安装于背板上, 并透过连接件将电源与平面显示器连接。 0024 请参见图 2A-2D, 图 2A 。
11、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的框体的示意图, 图 2B 所示为依据本发 明的框体的第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 2C 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的框体的第二部分的示意图, 图 2D 所示为图 2A 中框体沿 AA 线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的框体 1 例如为金属材料制成, 在本实 施中以框体 1 为背板为例, 但并不以此为限, 框体 1 也可以为前框, 前框为框体形态, 中央 有开口, 用以定义液晶显示面板 102 的显示区域。框体或背板 1 包括第一部分 2 以及第二 部分 3, 第一部分 2 具有第一平板 4, 第二部分 3 具有第二平板 5, 且第一部分 2 与第二部分 3 相互邻接并相互固定, 以使第一平板 4 与第。
12、二平板 5 位于同一平面。其中, 在本实施方式 中, 第一部分 2 以及第二部分 3 的邻接部分 6 为第一部分 2 与第二部分 3 的重叠部分, 例如 第一部分2自第一平板4弯折形成异于第一平板4与第二平板5所在平面的承载板7, 使第 二部分 3 部分位于承载板 7 上并与第一部分 2 相接。其中, 第一部分 2 以及第二部分 3 可 以薄片金属材料制成, 且其重叠部分 6 通过彼此焊接、 螺丝锁固、 铆钉、 胶粘或是的接合方 式互相固定。又或者例如, 可以在第一部分 2 上设置凸出部, 相对应的在第二部分 3 上设置 凹陷部, 通过凸出部与凹陷部的卡合将第一部分 2 与第二部分 3 结合,。
13、 从而实现第一平板 4 与第二平板 5 位于同一平面。或者也可以将第一部分 2 与第二部分 3 相邻接的区域均制作 成较薄, 这些厚度较薄的区域重叠在一起, 也可以将第一部分 2 与第二部分 3 配合, 并使得 第一平板4与第二平板5邻接并位于同一平面上, 之后再通过彼此焊接、 螺丝锁固、 铆钉、 胶 粘或是的接合方式将第一部分 2 以及第二部分 3 互相固定。 0025 请参见图3A-3C, 图3A-3C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A所示 框体 1 包括第一部分 2 、 第二部分 3 以及第三部分 7 , 且第一部分 2 和第二部分 3 均 与第三部分 7 重叠形成重叠部分。
14、 6 、 9 。如图 3A 和图 3B, 第一部分 2 与第二部分 3 邻 说 明 书 CN 101943806 A CN 101943813 A3/4 页 5 接但并无重叠, 此时通过第三部分 7 同时与第一部分 2 以及第二部分 3 重叠来定位第一 部分 2 以及第二部分 3 , 然后再通过彼此焊接、 螺丝锁固、 铆钉、 胶粘或是卡合的接合方式 使第一部分 2 与第三部分 3 的重叠部分 6 相互固定, 以及使第二部分 3 与第三部分 7 的重叠部分 9 相互固定。其中第三部分 7 并不限定位于框体 1 的哪一侧。 0026 请继续参见图 3B, 同样的, 框体 10 除了具有图 3A 中。
15、的结构外, 在第一部分 2 以及 第二部分 3 的第一平板 4 以及第二平板 5 形成的平面的另一侧还设有与第三部分 7 相 对设置的第四部分 8 , 同时利用第三部分 7 以及第四部分 8 从两侧定位第一部分 2 以及 第二部分 3 , 并使第一平板 4 以及第二平板 5 位于同一平面。然后再通过彼此焊接、 螺丝 锁固、 铆钉、 胶粘或是的接合方式使第一部分 2 与第二部分 3 相互固定。 0027 请继续参见图3C, 框体20除了具有图2D中所述结构外, 另外在第一部分2以及第 二部分 3 的第一平板 4 以及第二平板 5 形成的平面的另一侧还设有与承载板 7 相对设置的 第三部分 12,。
16、 从而利用承载板 7 以及第三部分 12 配合对第一部分 2 以及第二部分 3 进行 固定或定位, 并使第一平板 4 以及第二平板 5 位于同一平面。然后再通过彼此焊接、 螺丝锁 固、 铆钉、 胶粘或是的接合方式使第一部分 2 与第二部分 3 相互固定。 0028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对于第一 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形状相同的情况, 可由相同加工方法 ( 金属冲压成形 ) 或相同的模具来 制作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 或者如图 2A 中所示的框体,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部分结构不相 同的, 也只需要更改模具的部分结构即可实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制作。 0029。
17、 由上可知, 本实施方式中是以框体由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形成为例, 但并不以 此为限, 本发明的框体最少仅使用两个部分便可简易组装, 也可以由多个部分组成, 相邻两 部分的结合方式均如上所述。 0030 此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框体的制造方法通过将同一部件拆成多个部件 进行分别生产, 然后再组合在一起。 本实施方式中以将两个部件组合形成框体或背板为例, 请参阅图 4, 图 4 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框体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 0031 首先, 步骤 S11, 提供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平板, 第二部分具 有第二平板 ; 0032 接着, 步骤。
18、 S12, 使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互邻接, 以使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位于 同一平面, 其中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的邻接部分为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部分的重叠部 分, 当然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可以设置成相邻接但不重叠的情况。 0033 最后, 步骤 S13, 将第一平板以及第二平板相互固定形成应用于该显示装置的框 体。如果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重叠, 则重叠部分可透过焊接、 螺丝锁固、 铆钉或粘胶相互 固定。如果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无重叠部分, 则可利用第三部分均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形成重叠部分来定位及固定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 而且第三部分可设置于第一平板与第二 平板所形成平面的一侧或两侧。其中, 重叠部分。
19、可透过焊接、 螺丝锁固、 铆钉或粘胶等方式 相互固定。 0034 本发明采用分别成形两个部件如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 再将两个部件结合成大 尺寸 LCD 所需要使用的框体, 使用此成形方法, 可大大地摆脱传统生产方式上以大尺寸的 卷材进行冲压的方式, 克服了设备上的羁绊, 不仅可以避免生产大尺寸铁件所需要购买的 说 明 书 CN 101943806 A CN 101943813 A4/4 页 6 高端设备, 同时也避免了生产大尺寸铁件所带来的平整度和尺寸容易跑偏等问题, 从而符 合未来液晶显示器趋向大尺寸设计的潮流。 而且模具方面也可以共用, 仅需要相同的模具, 或通过局部变动的方式就可以生产。
20、出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 再将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 结合起来即可成为用于生产大尺寸液晶显示装置所需要的背板或框体。 0035 藉由以上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 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 而 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 其目的 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因此, 本发明的权 利要求范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 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 等性的安排。 说 明 书 CN 101943806 A CN 101943813 A1/4 页 7 图 1 图 2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943806 A CN 101943813 A2/4 页 8 图 2B 图 2C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943806 A CN 101943813 A3/4 页 9 图 2D 图 3A 图 3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943806 A CN 101943813 A4/4 页 10 图 3C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943806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