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562281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40295.1

申请日:

2014.10.14

公开号:

CN104276654A

公开日:

2015.01.1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2F 3/12申请公布日:20150114|||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2F 3/1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龙达(江西)差别化化学纤维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赛得利(九江)纤维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变更后权利人: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登记生效日:2015080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3/12申请日:20141014|||公开

IPC分类号:

C02F3/12

主分类号:

C02F3/12

申请人:

龙达(江西)差别化化学纤维有限公司

发明人:

柯海滨

地址: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代理人:

施秀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包括步骤投加养料,1)先按原理C:N:P比为100:5:1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尿素、磷肥,缓慢分步投加;2)同步投加大粪,缓慢分步投加;同步投加高效菌,缓慢分步投加;运行;3)曝气运行;导泥运行;进水量补充;投加生活废水中的活性污泥量;对培养活性污泥进行导泥,且其他各池,按正常的C:N:P比为100:5:1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尿素、磷肥;其他各池的进水量为先补水后进水。培养时间至正常投入运行为15天,相比正常培养方式,在时间上缩短了一倍的时间,投加养料和活性污泥总量上减少了2/3的投加量,具有节约时间、节约成本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投加养料
   a)先按原理C:N:P比为100:5:1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尿素、磷肥,缓慢分步投加;
   b)同步投加大粪,缓慢分步投加;
   c)同步投加高效菌,缓慢分步投加;
2)运行
   a)曝气运行
   b)导泥运行
   c)进水量补充
   3)投加生活废水中的活性污泥量
   4)对培养活性污泥进行导泥,且其他各池,按正常的C:N:P比为100:5:1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尿素、磷肥;其他各池的进水量为先补水后进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1)投加养料
   a)投加面粉、尿素、磷肥的投加量采用按原池内的实际水量进行计算投加总量,缓慢分步投加;
第1-3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1/10投加;
第4-6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2/10投加;
第7-10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1/10投加;
   b)同步投加大粪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千分之5进行计算总量,缓慢分步投加,
第1-3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2/1000投加;
第4-6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2/1000投加;
第7-10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1/1000投加;
   c)同步投加高效菌,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百万分之5进行计算总量,缓慢分步投加,
第1-3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2/百万进行投加;
第4-6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2/百万进行投加;
第7-10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1/百万进行投加;
   2)运行方式
   a)曝气运行
第1-3天,采用24小时闷曝;
第4-6天,采用间隔性曝气,曝8小时,沉淀3小时的周期性曝气;
第7-10天,采用间隔性曝气,曝3小时,沉淀2小时的周期性曝气;
   b)导泥运行
第1-3天,采用24小时闷曝,不导泥;
第4-6天,采用每8小时,导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二;
第7-10天,采用每8小时,导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三;
   c)进水量补充
   生化进水COD量不能高于500mg/L,锌离子不能高于5 mg/L,硫离子不能高于2 mg/L,盐度不能高于11000 mg/L,PH在6.5~8.5 ,SS不能高于200 mg/L:
第1-3天,培养池不补水;
第4-6天,采用每天补水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四;
第7-10天,采用每天补水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八;
3)投加生活废水中的活性污泥量:
第1天,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一;
第2天,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千分之五;
第3天,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千分之三;
 4)在跟踪观察生化池活性污泥的菌胶团颗粒的结合度、污泥浓度MLSS、SV的情况下,在控制MLSS不低于2mg/L,SV不低于15%的前提下,在第10天起,对培养活性污泥进行导泥,每天对其他池导泥:第1次100M3/天.池,第2次100M3/天.池,第3次200M3/天.池,第4次200M3/天.池,第5次100M3/天.池,且其他各池,按正常的C:N:P比为100:5:1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尿素、磷肥;其他各池的进水量在第1-5次每天补充进水量为200M3/天,第6-8次,每天补充进水量400M3/天,后续正常进水。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化纤行业的生化活性污泥的快速培养方式。
背景技术
因化纤废水中含有:高碱、高酸、高锌、难降解物质的特征,进入生化水质情况存在:高盐度、难降解物质,进水水质对生化的可生化性造成很大的影响,不利于活性污泥的快速培养;如果按常规的生化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方式,会拖延污水处理工程进度,给企业造成工期的延长、成本投入的增加,会带来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培养时间至正常投入运行为15天,相比正常培养方式,在时间上缩短了一倍的时间,投加养料和活性污泥总量上减少了2/3的投加量,具有节约时间、节约成本的特点。
    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步骤
  1)投加养料
   a)先按原理C:N:P比为100:5:1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尿素、磷肥,缓慢分步投加;
   b)同步投加大粪,缓慢分步投加;
   c)同步投加高效菌,缓慢分步投加;
2)运行
   a)曝气运行
   b)导泥运行
   c)进水量补充
   3)投加生活废水中的活性污泥量
   4)对培养活性污泥进行导泥,且其他各池,按正常的C:N:P比为100:5:1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尿素、磷肥;其他各池的进水量为先补水后进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培养时间至正常投入运行为15天,相比正常培养方式,在时间上缩短了一倍的时间,投加养料和活性污泥总量上减少了2/3的投加量,具有节约时间、节约成本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包括步骤
  1)投加养料
   a)先按原理C:N:P比为100:5:1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尿素、磷肥,缓慢分步投加;
   b)同步投加大粪,缓慢分步投加;
   c)同步投加高效菌,缓慢分步投加;
2)运行
   a)曝气运行
   b)导泥运行
   c)进水量补充
   3)投加生活废水中的活性污泥量
   4)对培养活性污泥进行导泥,且其他各池,按正常的C:N:P比为100:5:1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尿素、磷肥;其他各池的进水量为先补水后进水。
   所述
   1)投加养料
   a)投加面粉、尿素、磷肥的投加量采用按原池内的实际水量的1/3进行计算总量,缓慢分步投加;
第1-3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1/10投加;
第4-6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2/10投加;
第7-10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1/10投加;
   b)同步投加大粪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千分之5进行计算总量,缓慢分步投加,
第1-3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2/1000投加;
第4-6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2/1000投加;
第7-10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1/1000投加;
   c)同步投加高效菌,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百万分之5进行计算总量,缓慢分步投加,
第1-3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2/百万进行投加;
第4-6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2/百万进行投加;
第7-10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1/百万进行投加;
   2)运行方式
   a)曝气运行
第1-3天,采用24小时闷曝;
第4-6天,采用间隔性曝气,曝8小时,沉淀3小时的周期性曝气;
第7-10天,采用间隔性曝气,曝3小时,沉淀2小时的周期性曝气;
   b)导泥运行
第1-3天,采用24小时闷曝,不导泥;
第4-6天,采用每8小时,导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二;
第7-10天,采用每8小时,导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三;
   c)进水量补充
   生化进水COD量不能高于500mg/L,锌离子不能高于5 mg/L,硫离子不能高于2 mg/L,盐度不能高于11000 mg/L,PH在6.5~8.5 ,SS不能高于200 mg/L:
第1-3天,培养池不补水;
第4-6天,采用每天补水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四;
第7-10天,采用每天补水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八;
3)投加生活废水中的活性污泥量:
第1天,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一;
第2天,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千分之五;
第3天,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千分之三;
 4)在跟踪观察生化池活性污泥的菌胶团颗粒的结合度、污泥浓度MLSS、SV的情况下,在控制MLSS不低于2mg/L,SV不低于15%的前提下,在第10天起,对培养活性污泥进行导泥,每天对其他池导泥:第1次100M3/天.池,第2次100M3/天.池,第3次200M3/天.池,第4次200M3/天.池,第5次100M3/天.池,且其他各池,按正常的C:N:P比为100:5:1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尿素、磷肥;其他各池的进水量在第1-5次每天补充进水量为200M3/天,第6-8次,每天补充进水量400M3/天,后续正常进水。
实施例
优先针对四个生化池其中的一个生化池进行活性污泥的培养。
一、投加养料:
1、  先按原理C:N:P比为100:5:1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尿素、磷肥,投加量:原则上根据原池内实际水量计算,但采用新型投加培养方式,则采用按原池内的实际水量的1/3进行计算总量,缓慢分步投加;
第1-3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1/10投加;
第4-6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2/10投加;
第7-10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1/10投加;
2、  同步投加大粪,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千分之5进行计算总量,缓慢分步投加;
第1-3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2/1000投加;
第4-6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2/1000投加;
第7-10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1/1000投加;
3、  同步投加高效菌,按原澉内的实际水量的百万分之5进行计算总量,缓慢分步投加;
第1-3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2/百万进行投加;
第4-6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2/百万进行投加;
第7-10天,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1/百万进行投加;
二、运行方式:
1、曝气运行:
第1-3天,采用24小时闷曝;
第4-6天,采用间隔性曝气,曝8小时,沉淀3小时的周期性曝气方式;
第7-10天,采用间隔性曝气,曝3小时,沉淀2小时的周期性曝气方式;
2、导泥运行:
第1-3天,采用24小时闷曝,不导泥;
第4-6天,采用每8小时,导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二;
第7-10天,采用每8小时,导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三;
3、  进水量补充(前提要求,生化进水COD量不能高于500mg/L,锌离子不能高于5 mg/L,硫离子不能高于2 mg/L,盐度不能高于11000 mg/L,PH在6.5~8.5 ,SS不能高于200 mg/L):
第1-3天,培养池不补水;
第4-6天,采用每天补水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四;
第7-10天,采用每天补水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八;
三、投加生活废水中的活性污泥量:
第1天,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一;
第2天,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千分之五;
第3天,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千分之三;
  后续终止投加活性污泥
四、在跟踪观察生化池活性污泥的菌胶团颗粒的结合度、污泥浓度MLSS、SV的情况下,在控制MLSS不低于2mg/L,SV不低于15%的前提下,在第10天起,对培养活性污泥进行导泥,每天对其他池导泥(泥水混合液):第1次100M3/天.池;第2次100M3/天.池;第3次200M3/天.池;第4次200M3/天.池;第5次100M3/天.池;且其他各池,按正常的C:N:P比为100:5:1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尿素、磷肥;其他各池的进水量在第1-5次每天补充进水量为200M3/天,第6-8次,每天补充进水量400M3/天,后续正常进水。
   另在导泥和进水至其池各池时,每天对其他各池补充大粪3吨.无需另投加高效菌。
投加营养盐(面粉、尿素、磷肥)以及高效菌的产品,也可用别的产品替代;例如:面粉也可以用淀粉、葡萄糖等替代;最终目的,都是给生化池活性污泥补充相应的C\N\P成分及增强污泥活性作用。

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7665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14 CN 104276654 A (21)申请号 201410540295.1 (22)申请日 2014.10.14 C02F 3/12(2006.01) (71)申请人 龙达 (江西) 差别化化学纤维有限公 司 地址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金砂湾工 业园 (72)发明人 柯海滨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6115 代理人 施秀瑾 (54) 发明名称 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57) 摘要 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包括步骤投加养料, 1)先按原理C:N:P比为100 。

2、: 5 : 1的方式进行投加 面粉、 尿素、 磷肥, 缓慢分步投加 ; 2) 同步投加大 粪, 缓慢分步投加 ; 同步投加高效菌, 缓慢分步投 加 ; 运行 ; 3) 曝气运行 ; 导泥运行 ; 进水量补充 ; 投加生活废水中的活性污泥量 ; 对培养活性污泥 进行导泥, 且其他各池, 按正常的C:N:P比为100 : 5 : 1 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 尿素、 磷肥 ; 其他各池 的进水量为先补水后进水。培养时间至正常投入 运行为 15 天, 相比正常培养方式, 在时间上缩短 了一倍的时间, 投加养料和活性污泥总量上减少 了 2/3 的投加量, 具有节约时间、 节约成本的特 点。 (51)Int。

3、.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76654 A CN 104276654 A 1/2 页 2 1. 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步骤 1) 投加养料 a) 先按原理 C:N:P 比为 100 : 5 : 1 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 尿素、 磷肥, 缓慢分步投加 ; b) 同步投加大粪, 缓慢分步投加 ; c) 同步投加高效菌, 缓慢分步投加 ; 2) 运行 a) 曝气运行 b) 导泥运行 c) 进水量补充 3) 投加生活废水中的活性污泥量 4) 对。

4、培养活性污泥进行导泥, 且其他各池, 按正常的 C:N:P 比为 100 : 5 : 1 的方式进行 投加面粉、 尿素、 磷肥 ; 其他各池的进水量为先补水后进水。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1) 投加养料 a) 投加面粉、 尿素、 磷肥的投加量采用按原池内的实际水量进行计算投加总量, 缓慢分 步投加 ; 第 1-3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1/10 投加 ; 第 4-6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2/10 投加 ; 第 7-10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1/10 投加 ; b) 同步投加大粪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千分之 5 进行计算总量, 缓慢。

5、分步投加 , 第 1-3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2/1000 投加 ; 第 4-6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2/1000 投加 ; 第 7-10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1/1000 投加 ; c) 同步投加高效菌,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百万分之 5 进行计算总量, 缓慢分步投加, 第 1-3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2/ 百万进行投加 ; 第 4-6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2/ 百万进行投加 ; 第 7-10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1/ 百万进行投加 ; 2) 运行方式 a) 曝气运行 第 1-3 天, 采用 24 小时闷曝 ; 第 4-6 天, 采用间隔性曝气, 曝 8 小。

6、时, 沉淀 3 小时的周期性曝气 ; 第 7-10 天, 采用间隔性曝气, 曝 3 小时, 沉淀 2 小时的周期性曝气 ; b) 导泥运行 第 1-3 天, 采用 24 小时闷曝, 不导泥 ; 第 4-6 天, 采用每 8 小时, 导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二 ; 第 7-10 天, 采用每 8 小时, 导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三 ; c) 进水量补充 生化进水 COD 量不能高于 500mg/L, 锌离子不能高于 5 mg/L, 硫离子不能高于 2 mg/L, 盐度不能高于 11000 mg/L, PH 在 6.58.5 , SS 不能高于 200 mg/L : 权 利 要 求 书 C。

7、N 104276654 A 2 2/2 页 3 第 1-3 天, 培养池不补水 ; 第 4-6 天, 采用每天补水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四 ; 第 7-10 天, 采用每天补水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八 ; 3) 投加生活废水中的活性污泥量 : 第 1 天, 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一 ; 第 2 天, 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千分之五 ; 第 3 天, 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千分之三 ; 4) 在跟踪观察生化池活性污泥的菌胶团颗粒的结合度、 污泥浓度 MLSS、 SV 的情况下, 在控制 MLSS 不低于 2mg/L, SV 不低于 15% 的前提下, 在第 10 天。

8、起, 对培养活性污泥进行导 泥, 每天对其他池导泥 : 第1次100M3/天.池, 第2次100M3/天.池, 第3次200M3/天.池, 第 4 次 200M3/ 天 . 池, 第 5 次 100M3/ 天 . 池, 且其他各池, 按正常的 C:N:P 比为 100 : 5 : 1 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 尿素、 磷肥 ; 其他各池的进水量在第 1-5 次每天补充进水量为 200M3/ 天, 第 6-8 次, 每天补充进水量 400M3/ 天, 后续正常进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76654 A 3 1/4 页 4 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污泥。

9、培养方法, 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化纤行业的生化活性污泥 的快速培养方式。 背景技术 0002 因化纤废水中含有 : 高碱、 高酸、 高锌、 难降解物质的特征, 进入生化水质情况存 在 : 高盐度、 难降解物质, 进水水质对生化的可生化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利于活性污泥的 快速培养 ; 如果按常规的生化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方式, 会拖延污水处理工程进度, 给企业 造成工期的延长、 成本投入的增加, 会带来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培养时间至正常投入运行为 15 天, 相比正常培养方式, 在时间上缩短了一倍的时间, 投加养料和活性污泥总量上。

10、减少了 2/3 的投加量, 具有节约时间、 节约成本的特点。 0004 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 包括步骤 1) 投加养料 a) 先按原理 C:N:P 比为 100 : 5 : 1 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 尿素、 磷肥, 缓慢分步投加 ; b) 同步投加大粪, 缓慢分步投加 ; c) 同步投加高效菌, 缓慢分步投加 ; 2) 运行 a) 曝气运行 b) 导泥运行 c) 进水量补充 3) 投加生活废水中的活性污泥量 4) 对培养活性污泥进行导泥, 且其他各池, 按正常的 C:N:P 比为 100 : 5 : 1 的方式进行 投加面粉、 尿素、 磷肥 ; 其他各池的进水量为先补水后进水。 00。

11、0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06 培养时间至正常投入运行为 15 天, 相比正常培养方式, 在时间上缩短了一倍的时 间, 投加养料和活性污泥总量上减少了 2/3 的投加量, 具有节约时间、 节约成本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包括步骤 1) 投加养料 a) 先按原理 C:N:P 比为 100 : 5 : 1 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 尿素、 磷肥, 缓慢分步投加 ; b) 同步投加大粪, 缓慢分步投加 ; c) 同步投加高效菌, 缓慢分步投加 ; 说 明 书 CN 104276654 A 4 2/4 页 5 2) 运行 a) 曝气运行 b) 导泥运行 c) 进水量补充 3)。

12、 投加生活废水中的活性污泥量 4) 对培养活性污泥进行导泥, 且其他各池, 按正常的 C:N:P 比为 100 : 5 : 1 的方式进行 投加面粉、 尿素、 磷肥 ; 其他各池的进水量为先补水后进水。 0008 所述 1) 投加养料 a) 投加面粉、 尿素、 磷肥的投加量采用按原池内的实际水量的 1/3 进行计算总量, 缓慢 分步投加 ; 第 1-3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1/10 投加 ; 第 4-6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2/10 投加 ; 第 7-10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1/10 投加 ; b) 同步投加大粪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千分之 5 进行计算总量, 缓慢分步投加 ,。

13、 第 1-3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2/1000 投加 ; 第 4-6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2/1000 投加 ; 第 7-10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1/1000 投加 ; c) 同步投加高效菌,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百万分之 5 进行计算总量, 缓慢分步投加, 第 1-3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2/ 百万进行投加 ; 第 4-6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2/ 百万进行投加 ; 第 7-10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1/ 百万进行投加 ; 2) 运行方式 a) 曝气运行 第 1-3 天, 采用 24 小时闷曝 ; 第 4-6 天, 采用间隔性曝气, 曝 8 小时, 沉淀 。

14、3 小时的周期性曝气 ; 第 7-10 天, 采用间隔性曝气, 曝 3 小时, 沉淀 2 小时的周期性曝气 ; b) 导泥运行 第 1-3 天, 采用 24 小时闷曝, 不导泥 ; 第 4-6 天, 采用每 8 小时, 导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二 ; 第 7-10 天, 采用每 8 小时, 导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三 ; c) 进水量补充 生化进水 COD 量不能高于 500mg/L, 锌离子不能高于 5 mg/L, 硫离子不能高于 2 mg/L, 盐度不能高于 11000 mg/L, PH 在 6.58.5 , SS 不能高于 200 mg/L : 第 1-3 天, 培养池不补水 ;。

15、 第 4-6 天, 采用每天补水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四 ; 第 7-10 天, 采用每天补水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八 ; 3) 投加生活废水中的活性污泥量 : 第 1 天, 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一 ; 说 明 书 CN 104276654 A 5 3/4 页 6 第 2 天, 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千分之五 ; 第 3 天, 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千分之三 ; 4) 在跟踪观察生化池活性污泥的菌胶团颗粒的结合度、 污泥浓度 MLSS、 SV 的情况下, 在控制 MLSS 不低于 2mg/L, SV 不低于 15% 的前提下, 在第 10 天起, 对培养活性污泥。

16、进行导 泥, 每天对其他池导泥 : 第1次100M3/天.池, 第2次100M3/天.池, 第3次200M3/天.池, 第 4 次 200M3/ 天 . 池, 第 5 次 100M3/ 天 . 池, 且其他各池, 按正常的 C:N:P 比为 100 : 5 : 1 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 尿素、 磷肥 ; 其他各池的进水量在第 1-5 次每天补充进水量为 200M3/ 天, 第 6-8 次, 每天补充进水量 400M3/ 天, 后续正常进水。 实施例 0009 优先针对四个生化池其中的一个生化池进行活性污泥的培养。 0010 一、 投加养料 : 1、 先按原理 C:N:P 比为 100 : 5 。

17、: 1 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 尿素、 磷肥, 投加量 : 原则上根 据原池内实际水量计算, 但采用新型投加培养方式, 则采用按原池内的实际水量的 1/3 进 行计算总量, 缓慢分步投加 ; 第 1-3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1/10 投加 ; 第 4-6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2/10 投加 ; 第 7-10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1/10 投加 ; 2、 同步投加大粪,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千分之 5 进行计算总量, 缓慢分步投加 ; 第 1-3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2/1000 投加 ; 第 4-6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2/1000 投加 ; 第 7-10 天, 按原。

18、池内实际水量的 1/1000 投加 ; 3、 同步投加高效菌, 按原澉内的实际水量的百万分之 5 进行计算总量, 缓慢分步投加 ; 第 1-3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2/ 百万进行投加 ; 第 4-6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2/ 百万进行投加 ; 第 7-10 天, 按原池内实际水量的 1/ 百万进行投加 ; 二、 运行方式 : 1、 曝气运行 : 第 1-3 天, 采用 24 小时闷曝 ; 第 4-6 天, 采用间隔性曝气, 曝 8 小时, 沉淀 3 小时的周期性曝气方式 ; 第 7-10 天, 采用间隔性曝气, 曝 3 小时, 沉淀 2 小时的周期性曝气方式 ; 2、 导泥运行 :。

19、 第 1-3 天, 采用 24 小时闷曝, 不导泥 ; 第 4-6 天, 采用每 8 小时, 导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二 ; 第 7-10 天, 采用每 8 小时, 导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三 ; 3、 进水量补充 (前提要求, 生化进水COD量不能高于500mg/L, 锌离子不能高于5 mg/L, 硫离子不能高于 2 mg/L, 盐度不能高于 11000 mg/L, PH 在 6.58.5 , SS 不能高于 200 mg/ L) : 第 1-3 天, 培养池不补水 ; 说 明 书 CN 104276654 A 6 4/4 页 7 第 4-6 天, 采用每天补水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

20、四 ; 第 7-10 天, 采用每天补水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八 ; 三、 投加生活废水中的活性污泥量 : 第 1 天, 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百分之一 ; 第 2 天, 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千分之五 ; 第 3 天, 投加活性污泥量为原池实际水量的千分之三 ; 后续终止投加活性污泥 四、 在跟踪观察生化池活性污泥的菌胶团颗粒的结合度、 污泥浓度 MLSS、 SV 的情况下, 在控制 MLSS 不低于 2mg/L, SV 不低于 15% 的前提下, 在第 10 天起, 对培养活性污泥进行导 泥, 每天对其他池导泥 (泥水混合液) : 第 1 次 100M3/ 天 . 池 ; 。

21、第 2 次 100M3/ 天 . 池 ; 第 3 次 200M3/ 天 . 池 ; 第 4 次 200M3/ 天 . 池 ; 第 5 次 100M3/ 天 . 池 ; 且其他各池, 按正常的 C:N:P 比为 100 : 5 : 1 的方式进行投加面粉、 尿素、 磷肥 ; 其他各池的进水量在第 1-5 次每天补充进 水量为 200M3/ 天, 第 6-8 次, 每天补充进水量 400M3/ 天, 后续正常进水。 0011 另在导泥和进水至其池各池时, 每天对其他各池补充大粪 3 吨 . 无需另投加高效 菌。 0012 投加营养盐 (面粉、 尿素、 磷肥) 以及高效菌的产品, 也可用别的产品替代 ; 例如 : 面 粉也可以用淀粉、 葡萄糖等替代 ; 最终目的, 都是给生化池活性污泥补充相应的 CNP 成分 及增强污泥活性作用。 说 明 书 CN 104276654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