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属于金属防腐蚀领域,适用于钢铁金属另件加工过程中工艺之间的防锈,以及油漆等表面装饰处理前的防锈。 机械制造业在另件加工过程中工艺之间一般不加防锈措施,在机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就是装配前有些采用防锈油或润滑油作防锈剂,将另件浸入油中或涂上厚厚的一层油脂,这种防锈方法不但成本高,而且常常由于防锈措施不当造成加工面的锈蚀。另一方面要去除防锈油还要用汽油、柴油或其他洗涤剂,不但增加了装配前的准备工作,甚至由于锈蚀严重或清洗不当而直接影响装配质量。在某些外部另件需要做油漆等表面装饰处理以前一般采用手工打磨去锈、喷砂、酸洗。手工打磨工效极低,除锈不彻底,喷砂投资大,成本高。加工对象也有一定限制。酸洗是较常用的表面处理前的准备工序,但由于酸洗后很快地发生二次再生锈。为了避免酸洗后二次再生锈,在机械、轻工等部门广泛地采用酸洗-磷化,酸洗-发黑,或酸洗-中和或酸洗-磷化-皂化等工艺,但这些工艺均需要加热保持较高的温度,不但成本较高,而且防锈能力较差,磷化工艺还由于磷化膜的电阻随磷化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加,将影响到静电喷漆的效果。
我国专利CN85104742A公开了钢铁除锈,钝化新工艺,但其抗盐雾、酸雾、潮湿的性能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防锈助剂的防锈能力强,适应性广,操作方便,不粘结,污染加工表面,去除容易,而且防锈剂本身的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良防锈剂。
本防锈剂由氢氧化钙、氢氧化铵、尿素、亚硝酸钠、防锈助剂和水组成。
本防锈剂的成份重量组成百分配比是:
氢氧化钙 5~7
氢氧化铵 0.4~0.8
尿素 1~2
亚硝酸钠 1~3
防锈助剂 0.15~0.25
水 86.95~92.45
防锈助剂的成份重量组成百分配比是: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10~20
平平加(烷基聚氧乙烯醚) 1~1.5
Tx-10(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 1~2
6501(椰子油烷基二乙醇酰胺) 2~4
尿素 6~7
六偏磷酸钠 2~3
水 62.5~78
图1为本发明的防锈剂配制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防锈助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下面结合附图1说明本防锈剂的配制方法:
将石灰用12倍的水化开,去除未化开的石灰石部分,按去除的重量重新补上石灰,制得氢氧化钙乳液,然后在乳液中加入氢氧化铵、尿素,制得碱性母液,在碱性母液中加入亚硝酸钠后再补足余量地水,最后在不断地搅拌下加入防锈助剂。加入微量的防锈助剂能起乳化作用和降低表面张力,使钝化膜的形成更加细密,因而大大提高了抗腐蚀能力。
下面结合附图2说明防锈助剂的生产工艺:
在反应锅内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水,夹套中加热升温,不断搅拌,待温度升至80℃左右时且烷基苯酸钠全部溶解后,逐步加入辛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和椰子油烷基二乙醇酰胺,在另一只锅中隔水加热,将烷基聚氧乙烯醚溶解后,也缓慢加入反应锅中,继续搅拌并降温。待温度降至40℃时加入尿素和六偏磷酸钠。
本发明与现有机械行业在另件喷漆前的准备工艺常用的酸洗-磷化相比,主要的是成本低,仅有磷化工艺的1/10左右;节约能源,不需加热;生产率高,生产节拍比磷化快一倍;防锈剂可较长期地使用。只要增补其中的某种药量,可不必全部更换,而且防锈剂在中、后期的性能更优于前期;防锈效果良好,反锈期长,一般都在30天以上;在室内相对湿度为50%,无酸雾的情况下比磷化的反锈期长5~10天,在车间内相对温度为65%,车间的酸雾(以氯化氢计)在0.2毫克/平方米的情况下比钝化的反锈期长2~4天。
本发明做为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之间的另件防锈,以及仓库存贮另件防锈,可使加工面保持在60天之上不生锈,其成本只有使用油类防锈剂的1/5~1/10,而且防锈剂不污染另件表面,使用极为方便,防锈剂可长期反复使用。
实施例:
例1防锈剂的配制。
将5公斤的石灰加入60公斤的经活性炭过滤的自来水中,待石灰完全化开后用塑料棒搅拌成石灰乳液,等片刻后用塑料网过滤乳液,将滤去的石灰石等什质用等量的石灰补上(如果石灰质量不好,可以重补一次),得到氢氧化钙乳液,在乳液中加入氢氧化铵0.6公斤、尿素1.5公斤,得到碱性母液,测PH13~14,而后在母液中加入固体亚硝酸钠2.3公斤,继续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0.4公斤的过滤水,最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防锈助剂0.2公斤。
例2,防锈剂用于另件喷漆前处理工艺:
1.另件上挂具。
2.除油(没有油污的或油污轻微的可省去此工序)。
3.水洗(没有以上除油工序的即可省去此工序)。
4.酸洗。
5.水洗。
6.浸入防锈剂2~3分钟。
7.自然干燥或烘干。
例3,防锈剂用于另件装配前防锈处理:只要将经精加工后的另件直接浸入盛有防锈剂的盘中或槽中即可,直至装配前再取出用干净的纱布擦净。
例4,防锈剂用于仓库贮存钢铁另件的防锈:只要将另件直接浸入盛有防锈剂的盘中即可,较大型的另件不得全部浸入可定期用人工将防锈剂浇喷另件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