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和超导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和超导装置.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69812.5 (22)申请日 2010.10.05 2009-237309 2009.10.14 JP 2010-192004 2010.08.30 JP 201080007705.6 2010.10.05 H01F 6/06(2006.01) H01R 4/68(2006.01) (71)申请人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大阪府大阪市 (72)发明人 尾山仁 新里刚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韩峰 孙志湧 (54) 发明名称 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和超导装置 (57)。
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超导装置的容器和超导装置。 所述容器在其中安装作为包括超导体的构件的超 导线圈。 所述容器设置有 : 真空绝缘容器(20), 其 作为由树脂制成并且设置有开口的壳体 ; 引线电 极 (50), 其作为金属构件, 被设置成使得其穿过 所述开口 ; 以及连接构件 (63) 和 (65) 的组合, 其 覆盖所述开口, 将引线电极 (50) 连接到真空绝缘 容器 (20), 并且设置有作为热应力缓和部的弯曲 部。 通过具有以上结构, 所述容器可以抑制在金属 构件通过并且固定于所述容器的壁的部分中出现 分离和裂缝, 在所述容器中安装诸如超导线圈的 超导。 (30)优先权数据 (62)。
3、分案原申请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9页 附图8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6501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 CN 104465010 A 1/2 页 2 1. 一种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 所述容器在其内部安装有包括超导体的构件, 并且所述 容器包括 : (a) 壳体, 所述壳体由树脂制成并且设置有开口 ; (b) 金属构件, 所述金属构件被定位成穿过所述开口 ; 以及 (c) 连接构件, 所述连接构件覆盖所述开口并将所述金属构件连接到所述壳体, 并且所 述连接构件设置有热应。
4、力缓和部, 其中,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壳体侧固定部和金属构件侧固定部, 所述壳体侧固定部由树脂制 成。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 其中, 所述壳体侧固定部包括与所述金属构件相连接的一部分以及位于与所述金属构件侧 固定部相对的位置处的另一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 其中, 所述壳体侧固定部被插入到所述开口之中或者被固定到所述开口。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 其中, 通过使用与用于形成所述壳体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来形成所述壳体侧固定部。 5. 一种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 所述容器在其内部安装有包括超导体的构。
5、件, 并且所述 容器包括 : (a) 壳体, 所述壳体由树脂制成并且设置有开口 ; (b) 金属构件, 所述金属构件被定位成穿过所述开口 ; 以及 (c) 连接构件, 所述连接构件覆盖所述开口并将所述金属构件连接到所述壳体, 并且所 述连接构件设置有热应力缓和部, 其中 : (d)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 : (d1) 壳体侧固定部, 所述壳体侧固定部由树脂制成并与所述开口的壁相接触 ; 以及 (d2) 金属构件侧固定部, 所述金属构件侧固定部由金属制成并连接到所述金属构件 ; (e) 所述壳体侧固定部具有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上方的位置处从所述开口向外侧延 伸的树脂质薄部 ; (f) 所述金属构件侧。
6、固定部具有位于与所述树脂质薄部相对的位置处的金属薄部 ; (g) 所述金属薄部通过结合构件来与所述树脂质薄部相结合 ; 以及, (h) 所述应力缓和部包括在所述金属薄部和所述树脂质薄部之间的结合部。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 其中, 所述树脂质薄部位于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起的预定距离处。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或 6 所述的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 其中, 所述壳体侧固定部包括与所述金属构件相连接的一部分以及位于与所述金属构件侧 固定部相对的位置处的另一部分。 8. 根据权利要求 5 或 6 所述的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 其中, 所述壳体侧固定部被插入到所述开口之中或者被固。
7、定到所述开口。 9. 一种超导装置, 其包括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65010 A 2 2/2 页 3 (a)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8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 ; 以及 (b) 包含超导体并且被安装在所述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中的构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65010 A 3 1/19 页 4 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和超导装置 0001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 其母案申请号为 201080007705.6, 母案的申请人为 “住友电 气工业株式会社” , 母案的发明名称为 “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和超导装置” , 母案的申请日为 2010 年 10 月 5 日。 技。
8、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和超导装置, 更具体来讲, 涉及用于超导装置的 容器和包含用于超导装置的上述容器的超导装置, 所述容器被提供有用于将超导布线连接 到外部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3 已知的是, 可以通过使用 Bi( 铋 ) 或 Y( 钇 ) 基氧化物超导材料形成而非使用诸如 Nb3Sn( 铌 - 锡合金 ) 的金属超导材料形成具有较高临界温度的超导布线。因此, 近年来, 期 望将尤其是通过使用氧化物超导材料形成的超导布线用作电磁和功率传输的布线。 如上所 述, 与传统的超导布线相比, 近年来的超导布线可以在相当高的温度下使用。但是, 需要将 使用上述超导布线形。
9、成的并且放置在使用液氮得到的低温环境下的超导线圈等电连接到 外部负载。为了满足以上要求, 采用了如下结构 : 其中, 超导线圈放置在液氮浴中以通过使 用诸如引线电极的金属构件电连接到外部负载。 用于将作为冷却介质的液氮供应到液氮浴 的管道被连接到其中安装有超导线圈的液氮浴。 0004 所希望的是, 液氮浴是真空绝缘容器, 以便抑制热渗透到容纳液氮 ( 和超导线圈 ) 的液氮浴中, 使得液氮浴的内部可以保持在被充分冷却的温度条件下, 以使得超导线圈能 够发生作用。具体来讲, 设置有热辐射阻挡膜的真空绝缘容器可以高度有效率地抑制从外 部渗透热。广泛使用由 FRP( 纤维强化塑料 ) 制成的容纳容器。
10、作为用于容纳超导线圈的液 氮浴(真空绝缘容器)。 因为FRP具有足够的强度并且成本低, 所以其被广泛用作容纳容器 的材料。通过在由 FRP 制成的真空绝缘容器 ( 容纳容器 ) 的内部处设置热辐射阻挡膜, 可 以确保容纳超导线圈的液氮浴相对于外部热绝缘。 0005 由FRP制成的上述容纳容器设置有开口, 开口穿过形成容器壁的FRP板, 并且诸如 引线电极和金属管道的金属构件被放置成使得其穿过开口。为了将 FRP 制成的容纳容器的 壁和穿透容纳容器的壁的金属构件彼此牢固地固定, 传统上, 穿过由 FRP 制成的容纳容器 的壁设置的开口的壁被设置有内部螺纹, 并且被设置成使得其穿过开口的金属构件的。
11、外周 设置有外部螺纹, 通过将外部螺纹旋入内部螺纹将这两者彼此固定。为了进一步增强这两 个构件之间的结合强度, 有时在外部螺纹和内部螺纹之间放置粘合剂。 0006 在将金属构件固定到由 FRP 制成的容纳容器的上述方法中, 在旋入金属构件的外 部螺纹部之前, 从 FRP 板开口的外部施用粘合剂。结果, 当机械或热应力施加到内部螺纹和 外部螺纹之间的粘合剂结合部时, 有时结合部分离或者有时在结合部处出现裂缝。当上述 分离或裂缝显现时, 空气会从外部漏进真空隔离的容器。 当出现这种泄漏时, 超导线圈的功 能会遭到损害。 说 明 书 CN 104465010 A 4 2/19 页 5 0007 为了。
12、解决上述问题, 例如, 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 Tokukai2008-218861( 专利文献 1) 公开了制作具有如下结构的 FRP 低温恒温器的方法 : 在所述结构中, 在设置有内部螺纹 的构件 ( 内部螺纹构件 ) 和设置有外部螺纹的构件 ( 外部螺纹构件 ) 处都设置凸缘部, 并 且凸缘部被放置成使得其表面与 FRP 制成的容纳容器的板构件 ( 壁 ) 的表面齐平。专利文 献 1 中所述的 FRP 低温恒温器具有如下结构 : 在所述结构中, FRP 制成的容纳容器的板构件 (壁)设置有凹部, 凸缘部装配到该凹部中。 这种结构允许粘合剂在凹部的底表面与装配的 凸缘部的内表面的结合表面上均匀。
13、地施用。因此, 这种结构还进一步增强了外部螺纹构件 和内部螺纹构件之间的结合强度。换言之, 即使当机械或热应力施加到外部螺纹构件和内 部螺纹构件之间的结合部时, 也可以抑制结合部处出现分离和裂缝。 结果, 可以确保超导线 圈的功能。 0008 在专利文献 1 所公开的 FRP 低温恒温器中, 即使当使用不同材料用于形成设置有 凸缘部的外部螺纹构件和形成与外部螺纹构件结合的、 诸如引线电极的金属构件时, 因为 这两个构件只是在外部螺纹构件中形成的接合插孔的一个地方处彼此固定, 所以这种结构 可以减轻固定部处的热应力浓度, 所述热应力是由外部螺纹构件和金属构件之间的热膨胀 差异 ( 低温收缩率的差。
14、异 ) 产生的。 发明内容 0009 技术领域 0010 尽管有以上描述, 但是专利文献 1 所公开的 FRP 低温恒温器具有下述问题。在这 种低温恒温器中, 由于 FRP 制成的壳体和诸如外螺纹构件和金属构件的组件之间的热膨胀 差异造成的热应力直接作用于由 FRP 制成的容纳容器和金属构件所结合的外螺纹构件之 间的结合部上。结果, 低温恒温器不能完全消除在结合部显现分离和裂缝的可能性。此外, 因为 FRP 与形成金属构件和外螺纹构件的材料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大, 所以上述在结 合部处显现的分离和裂缝的可能性变高。 0011 依据上述问题, 创造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超导装置的容器和并。
15、入该超 导装置的容器的超导装置, 所述容器能够抑制在超导装置的容器的壁和金属构件之间的固 定部处显现分离和裂缝, 所述金属构件被固定使得其穿透超导装置的容器的壁 ( 所述容器 容纳诸如超导线圈的超导 )。 0012 问题的解决方案 0013 一种本发明的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 所述容器在其中安装包括超导体的构件。所 述超导装置的容器包括 : 0014 (a) 壳体, 其由树脂制成并且设置有开口 ; 0015 (b) 金属构件, 其被设置成使得其穿过所述开口 ; 以及 0016 (c) 连接构件, 其覆盖所述开口, 将所述金属构件连接到所述壳体并且设置有弯曲 部。 0017 例如, 由树脂制成的上。
16、述壳体可以由 FRP 形成。 0018 将下面的情况当作实例。在超导装置的容器中, 上述金属构件通过连接构件固定 到由树脂制成的壳体中。在这个容器中, 例如, 为了冷却超导, 将壳体内部的温度降低至液 氮温度。 此时, 因为形成壳体的材料与形成金属构件的材料之间存在热膨胀系数差异, 所以 说 明 书 CN 104465010 A 5 3/19 页 6 壳体由温度变化造成的变形量 ( 热收缩量 ) 与金属构件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 当金属 构件只是通过粘合剂等连接并固定到真空绝缘容器时, 在壳体和粘合剂之间以及在粘合剂 和金属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处会显现分离或裂缝。另一方面, 在用于将金属构件连接。
17、到壳体 的连接构件具有弯曲部的情况下, 即使由于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的温度升高 ( 或降低 ) 导 致出现膨胀(或收缩), 金属构件与壳体之间的热膨胀(或收缩)量差异也被弯曲部的变形 吸收, 所述弯曲部是吸收金属构件与壳体之间的热收缩量差异的结构。上述构造可以抑制 在金属构件与壳体连接的连接部处的热应力造成出现诸如分离和裂缝的问题, 并由此使得 金属构件能够与壳体可靠地连接。 0019 一种本发明的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 所述容器在其中安装包括超导体的构件。用 于超导装置的容器具有 : 0020 (a) 壳体, 其由树脂制成并且设置有开口 ; 0021 (b) 金属构件, 其被设置成使得其穿过所述。
18、开口 ; 以及 0022 (c) 连接构件, 其覆盖所述开口, 将所述金属构件连接到所述壳体并且包括由金属 制成的可弹性变形部。 0023 将下面的情况当作实例。在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中, 例如, 为了冷却超导, 将壳体 内部处的温度降低至液氮温度。此时, 因为形成壳体的材料与形成金属构件的材料之间存 在热膨胀系数差异, 所以壳体由温度变化造成的变形量 ( 热收缩量 ) 与金属构件是不同 的。 在这种情况下, 当金属构件只是通过粘合剂等连接并固定到壳体时, 在壳体和粘合剂之 间以及粘合剂和金属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处会显现分离或裂缝。另一方面, 在本发明的用于 超导装置的容器中, 用于将金属构件连接到。
19、壳体的连接构件具有由金属制成的可弹性变形 部, 所述可弹性变形部是吸收金属构件与壳体之间的热收缩量差异的结构。 因此, 即使由于 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导致出现膨胀(或收缩), 金属构件与壳体之间 的热膨胀 ( 或收缩 ) 量差异也被可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变形吸收。上述构造可以抑制在金属 构件与壳体连接的部分处的热应力造成出现诸如分离和裂缝的问题, 并且由此使得金属构 件能够与壳体可靠地连接。 0024 一种本发明的超导装置, 其具有 : 0025 (a) 上述超导装置的容器, 以及 0026 (b) 包括有超导体并且被安装在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中的构件。 0027 以上构造可以抑制。
20、在壳体的一部分 ( 开口 ) 处显现裂缝等, 并由此能够实现具有 高度可靠性的超导装置, 金属构件穿过所述壳体的一部分。 0028 可以示出以下容器作为上述本发明的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实例 : 也就是说, 超导 装置的容器具有 : 0029 (a) 壳体, 其由作为树脂实例的 FRP 制成并且超导线圈安装在其中 ; 0030 (b) 引线电极, 其是用于将超导线圈和外部负载电连接的金属构件 ; 以及 0031 (c) 连接构件, 其将所述引线电极连接到所述壳体。 0032 设置引线电极使得其穿过开口, 开口穿过由 FRP 制成并且组成壳体壁的板构件。 引线电极通过具有弯曲部的连接构件连接到壳体。。
21、 该构造抑制在引线电极与其中安装了超 导线圈的壳体连接的部分处显现分离和裂缝。 将引线电极牢固连接到壳体的上述构造可以 已知产生如下现象 : 例如, 超导线圈的电特性受外部空气流入到壳体中的影响。 说 明 书 CN 104465010 A 6 4/19 页 7 0033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 0034 根据本发明, 用于将金属构件连接到由树脂制成的壳体的连接构件可以吸收金属 构件和壳体之间的热膨胀差异。 因此, 连接构件可以高度可靠性将金属构牢固连接到壳体。 因为用于将包括超导体的构件电连接到外部负载的、 诸如引线电极的金属构件牢固连接到 上述由树脂制成并且包括超导体的构件安装在其中的壳体, 所以。
22、可以抑制安装在壳体中的 包括超导体的构件 ( 例如, 超导线圈 ) 的电特性劣化。 附图说明 0035 图 1 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超导装置的示意图。 0036 图 2 是图 1 中的虚线圈出的区域 A 的放大图。 0037 图 3 是图 2 所示区域的示意性透视图。 0038 图 4 是图 1 中的虚线圈出的区域 C 的放大图。 0039 图 5 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2 中的图 1 中的虚线圈出的区域 A 的放大图。 0040 图 6 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3 中的图 1 中的虚线圈出的区域 A 的放大图。 0041 图 7 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4 中的图 1 中的虚线圈出的区域 A 的放大图。。
23、 0042 图 8 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5 中的图 1 中的虚线圈出的区域 A 的放大图。 0043 图 9 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6 中的图 1 中的虚线圈出的区域 A 的放大图。 0044 图 10 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7 中的图 1 中的虚线圈出的区域 A 的放大图。 0045 图 11 是示出图 10 所示的树脂质凸缘部的表面的示意性平面图。 0046 图 12 是示出图 10 所示的金属凸缘部的表面的示意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这些实施例中, 即使是在执行相同功能的 组件具有不同附图标记的情况下, 也不重复进行说明, 除非确有必要。在附图中, 尺。
24、寸的比 例不必与说明中尺寸的比例一致。 0048 实施例 1 0049 本发明的实施例 1 中的超导装置设置有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和超导线圈 60, 所述 容器是根据本发明的, 并且所述超导线圈 60 安装在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中。用于超导装置 的容器设置有 : 壳体, 其由 FRP 制成, 用于容纳超导线圈 60 ; 引线电极 50, 其是金属构件, 用 于将上述超导线圈与外部负载电连接 ; 以及金属管道 70, 其用于向壳体内供应作为冷却介 质的液氮。更具体来讲, 如图 1 中所示, 超导线圈 60 被放置在真空绝缘容器 20 中, 也就是 说, 放置在容器内部空间 10 中, 所述真空绝缘容。
25、器 20 用作通过使用 FRP 板构件形成的壳 体。用诸如液氮的冷却介质填充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容器内部空间 10。这种构造使得超导 线圈 60 能够用作电磁体。形成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侧面之一的板构件设置有开口, 以使得 作为金属构件的引线电极 50 能够穿过。换言之, 放置 ( 连接 ) 引线电极 50, 使得它们穿透 穿过图 1 中的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下侧处所示的壁 ( 板构件 ) 设置的开口。 0050 开口还穿过图 1 中的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上侧处所示的壁 ( 板构件 ) 设置。放置 管道 70, 使得它们穿过开口。管道 70 连接到冷却介质供应部 ( 未示出 )。通过管。
26、道 70 将 作为冷却介质的液氮供应到容器内部空间 10。 说 明 书 CN 104465010 A 7 5/19 页 8 0051 进一步地, 将其中设置了真空绝缘浴 30 的真空绝缘容器 40 放置在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外部处。换言之, 通过双重真空绝缘容器使超导线圈 60 不受外部影响。例如, 在真空 绝缘浴 30 中设置热辐射阻挡膜。放置该膜, 以抑制热渗透到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内部空间 10 中, 使得容器内部空间 10 可以保持在低温状态。 0052 如图 1 中所示, 如同形成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上述侧面的板构件一样, 形成真空绝 缘容器40的侧面之一的板构件(该侧面面对真。
27、空绝缘容器20的上述侧面)也设置有开口, 用于使得引线电极 50 能够穿过。换言之, 每个引线电极 50 在一端处连接到容器内部空间 10中放置的超导线圈60 ; 穿过真空绝缘容器20、 真空绝缘浴30和真空绝缘容器40 ; 并且其 另一端处例如连接到真空绝缘容器 40 的外部处放置的外部负载 ( 未示出 )。 0053 即使当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内部空间 10 如图 1 中所示地与外部双重热绝缘时, 有 时热也从外部渗透到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内部空间 10 中。外部渗入的热 ( 热渗透 ) 被分为 三种类型 : 一种是从真空绝缘容器20的表面渗透到容器内部空间10中的热Qc, 另一种是通。
28、 过与超导线圈 60 连接的引线电极 50 从外部渗透到容器内部空间 10 中的热 QL, 并且还有一 种是通过管道 70 从外部渗透到容器内部空间 10 的热 QN。 0054 当真空绝缘浴30中的真空度被表示为P、 真空绝缘浴30的间隙长度被表示为h并 且真空绝缘容器 40 的外表面面积被表示为 S 时, 热 Qc正比于 P2S/h。在以上说明中, 间 隙长度等于图 1 中的真空绝缘浴 30 的宽度, 也就是说, 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外表面和真空绝 缘容器 40 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热 QL正比于沿着引线电极 50 从与引线电极 50 连接的外 部负载流向超导线圈 60 的电流 I 的量。
29、值。 0055 因为存在上述诸如Qc和QL的热渗透, 所以由于热的进出, 导致在区域、 例如图1中 的虚线圈出的区域 A 处, 也就是说, 在形成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板构件和引线电极 50 的板构 件中的一个处, 产生热膨胀或收缩。热膨胀或收缩造成在连接引线电极 50 和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构件处显现热应力。结果, 在连接构件与真空绝缘容器 20 或引线电极 50 之间的连接 部处可能显现分离或裂缝。 0056 为了抑制上述在图 1 中的区域 A 所示的部分 ( 引线电极 50 与真空绝缘容器 20 连 接的部分 ) 中、 在实施例 1 中显现分离和裂缝, 如图 2 和图 3 中所示地执行。
30、连接的步骤。更 具体来讲, 如图2中所示, 连接构件具有第一连接构件63和第二连接构件65, 这两者彼此连 接。第一连接构件 63 连接到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板构件并且沿着引线电极 50 延伸。第二 连接构件 65 具有弯曲部并且其弯曲端 64 处通过结合材料 66 连接到引线电极 50。 0057 第一连接构件 63 在将插入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开口中的部分处设置有凹凸部 34, 该凹凸部 34 用作螺纹。因此, 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开口的壁也设置有用作螺纹的凹凸部, 以 配合上述凹凸部34。 第一连接构件63由真空圆柱形部和凸缘部组成, 该中空圆柱形部设置 有上述凹凸部 34 并且所。
31、述凸缘部形成在中空圆柱形部的端部。凸缘部被形式为使得其向 着外面径向延伸, 使其中心与中空圆柱形部的轴的中心重合。 在凸缘部的外周处, 中空圆柱 形连接壁部被形成为与上述第二连接构件 65 连接。 0058 如图 2 和图 3 中所示, 第二连接构件 65 具有环形形状, 其具有由弯曲部 ( 圆环面 形状 ) 形成的 U 型横截面。换言之, 第二连接构件 65 具有环状形状, 其内周部接触引线电 极 50 的外周表面。第二连接构件 65 的外周部连接到连接壁部, 该连接壁部位于上述第一 连接构件 63 的凸缘部的外周。第二连接构件 65 的内周部通过结合材料 66 连接到引线电 说 明 书 C。
32、N 104465010 A 8 6/19 页 9 极 50 的外周表面。 0059 通过将第一连接构件 63 的凹凸部 34 旋入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开口的壁上形成的 凹凸部中, 第一连接构件 63 连接并固定到真空绝缘容器 20。图 1 中的区域 B 中以及用于连 接另一个引线电极 50 与真空绝缘容器 20 和 40 的部分中的连接构件与图 2 和图 3 所示的 结构相同。 0060 所希望的是, 例如, 第一连接构件63和第二连接构件65由Fe-Ni合金构成。 另外, 所希望的是, 形成第一连接构件 63 的 Fe-Ni 合金和用于第二连接构件 65 的 Fe-Ni 合金具 有相同的组。
33、分。当满足了这些条件时, 可以抑制在第一连接构件 63 和第二连接构件 65 之 间的连接部处产生热应力。可以通过使用已知粘合剂、 硬钎填料金属或软钎填料金属等的 任何方法, 将第一连接构件 63 和第二连接构件 65 彼此连接。 0061 在图 2 和图 3 所示的超导装置中, 在引线电极 50 和连接构件之间的间隙 67 中, 具 体来讲, 在第一连接构件63和引线电极50直接的间隙(沿着图7中从左到右方向的距离) 可以明显比第二连接构件 65 的外周部的内表面和引线电极 50 之间的间隙窄。因此, 第一 连接构件 63 中形成凹凸部 34 的部分的直径可以小于第二连接构件 65 的最大直。
34、径 ( 也就 是说, 弯曲部的最大直径)。 因此, 真空绝缘容器20中形成的开口的直径可以小于第二连接 构件 65 的最大直径。因此, 引线电极 50 与真空绝缘容器 20 连接的部分处的密闭性可以进 一步增强。结果, 它们彼此可以可靠地连接。 0062 真空绝缘容器 20 和引线电极 50 之间的热膨胀 ( 沿着图 2 中的从左到右方向 ) 的 差异被第二连接构件65吸收。 如上所述, 第二连接构件65具有弯曲部, 使得在引线电极50 和第二连接构件 65 之间存在间隙 67。间隙 67 比引线电极 50 和第一连接构件 63 之间的间 隙宽。换言之, 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开口的直径可以小。
35、 ( 第一连接构件 63 插入开口并且固 定到真空绝缘容器20), 并且第二连接构件65中形成的弯曲部可以具有大的曲率。 因此, 通 过弯曲部的变形, 可以充分吸收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板构件和引线电极 50 之间的热膨胀差 异。 0063 当采用上述构造时, 通过减小插入了第一连接构件 63 的开口的直径来增大容器 内部空间 10 相对于外部的密闭性, 并且通过第二连接构件 65 的弯曲部吸收真空绝缘容器 20的板构件和引线电极50之间的热膨胀差异。 因此, 可以更可靠地抑制连接部处显现分离 和裂缝。结果, 可以更可靠地确保超导 60 的功能。 0064 另外, 如同弯曲部一样, 图 2 所。
36、示的凹凸部 34 可以自身发生弹性变形。更具体来 讲, 凹凸部 34 可以根据膨胀和收缩、 在图 2 中的从上到下方向上自由变化其长度。因此, 连 接构件可以不仅在弯曲部的作用下、 在图 2 中的从左到右方向上自身自由地变形, 而且在 凹凸部 34 的作用下、 在图 2 中的从上到下方向上在一定程度上自身自由地变形。因此, 凹 凸部 34 可以更可靠地吸收引线电极 50 和真空绝缘容器 20 之间的热应力。 0065 所希望的是, 例如, 形成引线电极50的金属构件由铜(Cu)构成。 因为引线电极50 是传输电信号的构件, 所以期望采用铜作为导电性优良并且成本低的材料。但是, 例如, 可 以通。
37、过使用铝或银替代铜来形成引线电极 50。 0066 所希望的是, 形成连接构件的第一连接构件 63 和第二连接构件 65 的材料具有的 热膨胀系数至多是形成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 FRP 的两倍。更具体来讲, 所希望的是, 连接构 件由 Fe-Ni 合金构成。 说 明 书 CN 104465010 A 9 7/19 页 10 0067 FRP 在 20下具有的热膨胀系数 ( 线性膨胀系数 ) 为 610-6(/ )。因此, 所希 望的是, 连接构件在 20下具有的热膨胀系数为 1210-6(/ ) 或更小。 0068 Fe-Ni 合金在 20下的热膨胀系数 ( 线性膨胀系数 ) 取决于铁和镍的。
38、比例 ( 合金 中含有的百分比 )。例如, 当合金含有大约 36 质量的镍和大约 64 质量的铁时, 合金在 20下具有的热膨胀系数为 110-6(/ ), 即其最小值。当镍含量从上述含量开始增大或 减小时, 热膨胀系数单调上升。更具体来讲, 当合金中的镍含量为大约 0 质量时, 合金在 20下具有的热膨胀系数为 1010-6(/ )。当合金中的镍含量为大约 70 质量时, 合金 在20下具有的热膨胀系数为1210-6(/)。 因此, 当Fe-Ni合金如上所述用于连接构件 时, 所希望的是, 合金中的镍含量为 70 质量或更小。当合金中的镍含量为大约 30 质量 或大约 42 质量时, 合金在。
39、 20下具有的热膨胀系数为 610-6(/ ), 这与 FRP 在 20下 的热膨胀系数相同。因此, 当 Fe-Ni 合金用作连接构件的材料时, 尤其希望合金中的镍含量 为大约 30 质量或大约 42 质量。换言之, 在 20下真空绝缘容器 20 和连接构件之间的 热膨胀系数差异越小, 真空绝缘容器 20 和连接构件 12 之间的热膨胀 ( 或收缩 ) 差异越小。 结果, 引线电极 50 可以以更高的质量连接到真空绝缘容器 20。 0069 真空绝缘容器 40 内部处的真空绝缘浴 30 是处于真空状态的热绝缘浴, 以便抑制 之前描述的热 Qc渗透到真空绝缘容器 20( 容器内部空间 10) 中。
40、。因此, 如同容器内部空间 10一样, 需要真空绝缘浴30阻挡空气等从外部流入。 为此, 所希望的是, 通过使用图2和图 3 中所示的连接构件, 引线电极 50 高度可靠地连接到真空绝缘容器 40。所希望的是, 在图 1 中的虚线圈出的区域 B 中, 通过使用与图 1 中的虚线圈出的区域 A 中的方法相同的方法, 引线电极 50 连接到真空绝缘容器 40。换言之, 通过用真空绝缘容器 40 取代图 2 所示的真 空绝缘容器 20 的方法来执行上述连接的步骤。 0070 接着, 参照图 4, 对图 1 中的区域 C 中的真空绝缘容器 20 和管道 70 之间的连接部 的结构给予说明。如图 4 中。
41、所示, 管道 70 和真空绝缘容器 20 之间的连接部的结构与图 2 和图 3 所示的引线电极 50 和真空绝缘容器 20 之间的连接部的结构基本上相同。更具体来 讲, 在图 4 所示的连接部中, 循环冷却介质的管道 70 代替图 2 中的引线电极 50 穿过开口并 且与第二连接构件 65 连接。如同图 2 和图 3 所示的连接部一样, 上述构造可以抑制在管道 70 和真空绝缘容器 20 之间的连接部处显现分离和裂缝。图 1 中的区域 D 中和用于连接另 一个管道 70 与真空绝缘容器 20 和 40 的部分中的结构与图 4 所示的连接部的结构基本上 相同。 0071 实施例 2 0072 以。
42、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2 的超导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参 照图 5, 对超导装置的容器中的连接部的结构给予说明, 所述连接部形成在引线电极和真空 绝缘容器之间。图 5 对应于图 2。 0073 本发明的实施例 2 中的超导装置具有的结构与图 1 至图 4 所示的超导装置的结构 基本上相同。然而, 引线电极 50 与真空绝缘容器 20 和 40 之间的连接部的结构不同于图 2 和图 3 所示的结构。换言之, 如图 5 中所示, 用于将引线电极 50 连接到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 板构件的连接构件 12 具有可弹性变形结构 ( 弹簧的形状 ), 其可以吸收由 FRP 制成的真空 绝。
43、缘容器 20 和引线电极 50 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更具体来讲, 如图 2 中所示, 连接构件 12 具有环形, 其具有通过弯曲部形成的 J 形横截面 ( 所述环形环绕引线电极 50 的外周表 说 明 书 CN 104465010 A 10 8/19 页 11 面 )。作为弯曲部端部 14 的弯曲部的端部通过结合材料 16 连接到引线电极 50。当从下面 观察时, 连接构件 12 具有沿着引线电极 50 外周表面的环状形状。 0074 当采用上述构造时, 如同图 1 至图 4 所示的超导装置中的第二连接构件 65( 参见 图 2) 一样, 连接构件 12 的弯曲部吸收真空绝缘容器 20(FR。
44、P) 和引线电极 50 之间的热膨胀 差异。更具体来讲, 在弯曲部端部 14 处的结合材料 16 中, 由于引线电极 50 和连接构件 12 之间的材料差异造成的热膨胀差异, 导致产生热应力。热应力往往沿着连接构件 12 向着真 空绝缘容器 20 传播。然而, 连接构件 12 的弯曲部阻挡热应力的传播 ( 换言之, 弯曲部的变 形吸收热应力 )。为此, 到达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热应力的百分比降低。也就是说, 因为连接 构件12具有弯曲部, 所以真空绝缘容器20与连接构件12和引线电极50或这两者之间的热 膨胀差异被吸收。 因此, 可以降低在引线电极50和连接构件之间的以及在真空绝缘容器20 。
45、和连接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处显现分离和裂缝的可能性。结果, 这种结构可以降低超导线圈 60 的电特性劣化的可能性, 所述电特性劣化是由于例如空气通过裂缝等流入容器内部空间 10 而导致的。 0075 另外, 如图 5 中所示, 因此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开口的宽度 ( 直径 ) 被设计成大于 引线电极 50 的宽度 ( 直径 ), 所以在引线电极 50 和真空绝缘容器 20 中存在间隙 17。间隙 17 用作连接构件 12 的弯曲部从其延伸的区域。因此, 连接构件 12 的弯曲部具有足够的曲 率, 使得弯曲部的弹性变形可以容易地吸收真空绝缘容器 20 和引线电极 50 之间的热膨胀 差异。 007。
46、6 所希望的是, 采用已知熔接方法或使用硬焊或软焊 ( 通过使用硬钎填料金属或软 钎填料金属来执行 ) 作为通过结合材料 16 将连接构件 12 连接到引线电极 50 的方法。在 图 5 中, 可以通过使用已知粘合剂、 硬钎填料金属或软钎填料金属等的任何方法, 连接构件 12 可以连接到真空绝缘容器 20。 0077 如上所述, 连接构件12具有弯曲部并且由具有的热膨胀系数与FRP的热膨胀系数 仅仅稍有不同的材料制成, 其吸收引线电极 50 和真空绝缘容器 20 之间的热膨胀差异。为 此, 如同图 1 至图 3 所示的第一连接构件 63 和第二连接构件 65 一样, 连接构件 12 可以牢 固。
47、并高度可靠地将引线电极 50 连接到真空绝缘容器 20。换言之, 连接构件 12 可以抑制从 外部至容器内部空间 10 的泄漏, 并且由此增强容器内部空间 10 中的超导线圈 60 的功能。 0078 为了使容器内部空间10中的超导线圈60以高性能作用, 所希望的是, 连接构件12 用于图 1 的区域 A 中, 区域 A 是真空绝缘容器 20 和引线电极 50 之间的连接部。另外, 如同 图 1 中的虚线圈出的区域 A 一样, 在虚线圈出的区域 B 中, 可以通过使用连接构件 12 来执 行连接。此外, 如同图 1 至图 4 所示的超导装置一样, 图 5 所示的连接构件 12 可以应用于 图 。
48、1 中的区域 C 等 ( 也就是说, 其中管道 70 连接到真空绝缘容器 20 和 40 的部分 )。 0079 本发明的实施例 2 与本发明的实施例 1 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上述方面。换言之, 对 本发明的实施例 2 的描述中所省略的结构、 条件、 工序、 效果等都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1 的 结构、 条件、 工序、 效果等。 0080 实施例 3 0081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3 的超导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超导装置的容器。参 照图 6, 对超导装置的容器中的连接部的结构给予说明, 所述连接部形成在引线电极和真空 绝缘容器之间。图 6 对应于图 2。 说 明 书 CN 104465010 A。
49、 11 9/19 页 12 0082 本发明的实施例 3 中的超导装置具有的结构与图 1 至图 4 所示的超导装置的结构 基本上相同。然而, 其中引线电极 50 与真空绝缘容器 20 和 40 连接的部分的结构不同于图 2 和图 3 所示的结构。换言之, 如图 6 中所示, 如同图 5 所示的连接构件 12 一样, 虽然当从 下面观察时用于将引线电极 50 连接到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连接构件 22 具有环状和具有 U 形横截面的弯曲部, 但是连接构件 22 还具有从弯曲部的外周端部延伸到外侧的凸缘部 28。 在板构件延伸的区域(沿着图6中的从左到右方向的区域)处, 固定构件21将连接构件22 固定到真空绝缘容器 20 的板构件。通过使用固定构件 21 将连接构件 22 的外周部处形成 的凸缘部28从图6中的下向上地压向真空绝缘容器20的板构件, 连接构件22的凸缘部28 被固定到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