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9625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1 CN 104296257 A (21)申请号 201410535123.5 (22)申请日 2014.10.11 F24F 1/02(2011.01) F24F 13/28(2006.01) F24F 11/02(2006.01) (71)申请人 江苏埃萨云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开发区中 小企业园章基路 189 号 2 号厂房 (72)发明人 奚儒俊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代理人 朱伟军 (54) 发明名称 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
2、(57) 摘要 一种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属于室内空气 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壳盖, 壳体的一 侧构成壳体腔和电气控制器腔, 壳体腔具有壳体 腔左、 右侧壁, 电气控制器腔内设电气控制器 ; 电 晕放电除尘装置, 设在壳体腔的上部的居中位置 ; 高能离子发生器, 设在壳体腔内 ; 风扇装置, 包括 鼠笼式离心风叶左、 右支承座、 电机、 鼠笼式离心 风叶、 导流槽和导流条 ; 上、 下过滤芯, 插置在壳 体腔左、 右侧壁之间 ; 一个以上的离子管, 固定在 壳体腔内 ; PM2.5 感知模块, 设在电气控制器腔 内, 在壳体右侧壁上设感知模块感知孔。 保护电气 控制器 ; 制造、 装配。
3、及维护方便 ; 增进对净化后的 空气的输出效果 ; 确保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 ; 能 了解外界环境的空气质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8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96257 A CN 104296257 A 1/3 页 2 1. 一种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 (1) 和一壳盖 (2), 壳体 (1) 朝 向壳盖 (2) 的一侧构成有一壳体腔 (11) 和电气控制器腔 (12), 壳体腔 (11) 具有一壳体腔 左侧壁 (1。
4、11) 和一壳体腔右侧壁 (112), 该壳体腔左、 右侧壁 (111、 112) 彼此对应, 电气控 制器腔 (12) 位于壳体腔右侧壁 (112) 的右侧, 在该电气控制器腔 (12) 内设置有电气控制 器 (121), 在壳体 (1) 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的壁体上并且在对应于壳体腔 (11) 的长度 方向的顶部区域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壳体腔 (11) 相通的用于将有待于净化处理的室内空 气引入壳体腔 (11) 内的壳体进气孔 (13), 壳盖 (2) 与壳体 (1) 相配合, 藉由该壳盖 (2) 对 所述壳体腔 (11) 以及电气控制器腔 (12) 蔽护, 在该壳盖 (2) 的长度方向的。
5、下部并且对应 于壳体腔(11)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区域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壳体腔(11)相通的用于 将壳体腔 (11) 内的经过净化处理的空气引出壳体腔 (11) 的壳盖气孔 (21) ; 一电晕放电除 尘装置 (3), 该电晕放电除尘装置 (3) 以形成模块化的构造并且以插拔方式设置在壳体腔 (11) 的上部的居中位置, 该电晕放电除尘装置 (3) 通过线路与所述电气控制器 (121) 电气 连接 ; 一高能离子发生器 (4), 该高能离子发生器 (4) 在对应于所述电晕放电除尘装置 (3) 的左侧或右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壳体腔 (11) 内 ; 一风扇装置 (5), 该风扇装置 (5) 包括。
6、鼠 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 (51)、 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 (52)、 电机 (53)、 鼠笼式离心风叶 (54)、 导流槽 (55) 和导流条 (56), 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 (51) 在对应于所述壳体腔左 侧壁 (111) 的高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并且以插拔方式设置在壳体腔左侧壁 (111) 上, 鼠笼 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 (52) 在对应于所述壳体腔右侧壁 (112) 的高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并 且同样以插拔方式设置在壳体腔右侧壁 (112) 上, 电机 (53) 位于所述电气控制器腔 (12) 内并且与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 (52) 朝向电气控制器腔 (12) 的一侧固定, 该电机。
7、 (53) 的电机轴 (531) 伸展到壳体腔 (11) 内, 并且该电机 (53) 由线路与所述电气控制器 (121) 电气连接, 鼠笼式离心风叶 (54) 朝向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 (51) 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 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 (51) 上, 而该鼠笼式离心风叶 (54) 朝向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 座 (52) 的一端与所述电机 (53) 的电机轴 (531) 传动连接, 导流槽 (15) 在对应于鼠笼式离 心风叶 (54) 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左、 右支承座 (51、 52) 之间, 并且该导流槽 (55) 长度方向的前侧构成有一导流板 (551), 该导。
8、流板 (551) 对应于导流条 (56) 的下方, 而该导流条 (56) 在对应于鼠笼式离心风叶 (54) 的长度方向的正前方的位置 固定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左、 右支承座 (51、 52) 之间, 其中 : 导流条 (56) 与导流板 (551) 之 间的空间构成为出风道 (57), 所述的壳盖出气孔 (21) 与该出风道 (57) 相对应 ; 一上过滤 芯(6)和一下过滤芯(7), 该上过滤芯(6)和下过滤芯(7)在对应于所述电晕放电除尘装置 (3) 与所述鼠笼式离心风叶 (54) 之间的位置并且以彼此并行的状态插置在所述壳体腔左、 右侧壁 (111、 112) 之间, 其中 : 下过滤芯 (。
9、7) 对应于上过滤芯 (6) 的下方 ; 一个或以上的离 子管 (8), 该离子管 (8) 在对应于所述下过滤芯 (7) 与鼠笼式离心风叶 (54) 之间的位置固 定在所述壳体腔(11)内, 并且该离子管(8)与所述高能离子发生器(4)电气连接 ; 一PM2.5 感知模块(9), 该PM2.5感知模块(9)设置在所述电气控制器腔(12)内, 并且与所述电气控 制器电气连接, 其中 : 在所述壳体 (1) 的壳体右侧壁 (15) 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 PM2.5 感知 模块 (9) 的位置开设有感知模块感知孔 (151)。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
10、腔 (11) 的 上部的居中位置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电晕放电除尘装置 (3) 的左侧的部位构成有一除尘盘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96257 A 2 2/3 页 3 左插座 (113), 而在对应于电晕放电除尘装置 (3) 的右侧的部位构成有一除尘盘右插座 (114)、 一放电针板电连接片插座 (115) 以及一除尘圈电连接片插座 (116), 除尘盘左、 右插 座 (113、 114) 彼此对应, 并且在除尘盘左地座 (113) 朝向除尘盘右插座 (114) 的一侧开设 有一除尘盘左插座槽 (1131), 而在除尘盘右插座 (114) 朝向除尘盘左插座 (113) 的一侧 并且在对应于。
11、除尘盘左插座槽 (1131) 的位置开设有一除尘盘右插座槽 (1141), 放电针板 电连接片插座 (115) 对应于除尘盘右插座 (114) 的上方, 并且在该放电针板电连接片插座 (115) 朝向除尘盘左插座 (113) 的一侧开设有一电连接片插槽 (1151), 除尘圈电连接片插 座 (116) 对应于除尘盘右插座 (114) 与放电针板电连接片插座 (115) 之间的左侧, 在该除 尘圈电连接片插座 (116) 的左侧开设有一除尘圈电连接片插槽 (1161), 在所述电连接片插 槽 (1151) 内插置有一放电针板电连接片 (11511), 而在所述除尘圈电连接片插槽 (1161) 内。
12、插置有一除尘圈电连接片 (11611), 放电针板电连接片 (11511) 以及除尘圈电连接片 (11611) 均与设置在所述电气控制器腔 (12) 内的所述电气控制器 (121) 电气连接, 所述电 晕放电除尘装置 (3) 在对应于所述左、 右除尘盘插座槽 (1131、 1141) 的位置插置在除尘盘 左、 右插座 (113、 114) 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晕放电除尘装 置(3)包括除尘盘(31)、 除尘圈(32)、 放电针板(33)和放电针(34), 除尘盘(31)由塑料模 制成形, 在该除尘盘 (31) 的除尘盘腔 (311) 。
13、内并且朝向除尘圈 (32) 的一侧沿着除尘盘腔 (311)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组除尘圈座套(3111), 而在除尘盘(31)四周边缘部位构成有一 环通的除尘盘法兰边 (312), 位于除尘盘 (31) 左侧的除尘盘法兰边 (312) 与所述除尘盘左 插座槽 (1131) 插配, 而位于除尘盘 (31) 右侧的除尘盘法兰边 (312) 与所述除尘盘右插座 槽 (1141) 插配, 除尘圈 (32) 的数量与一组除尘圈座套 (3111) 的数量相等, 并且与除尘圈 座套 (3111) 插配, 放电针板 (33) 在对应于除尘圈 (32) 的上方的位置以腾空状态固定在除 尘盘 (31) 上, 放电针 。
14、(34) 的数量与除尘圈 (32) 的数量相等, 并且在对应于除尘圈 (32) 的 除尘圈腔(321)的位置直接构成于放电针板(33)朝向除尘圈(32)的一侧, 其中 : 放电针板 (33)与所述的放电针板电连接片(11511)相接触, 而所述除尘圈(32)与所述的除尘圈电连 接片 (11611) 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右侧壁(15) 上设置有一电源控制开关(152)和一电源插座(113), 电源控制开关(152)的一对连接导线 中的其中一根连接导线与电源插座 (153) 连接, 而电源控制开关 (152) 的一对连接导线中 的另一根连接。
15、导线与所述电气控制器 (121) 电气控制连接, 电源插座 (153) 由导线与电气 控制器 (121) 电气连接, 其中 : 电源控制开关 (152) 在壳体右侧壁 (15) 上的位置对应于所 述感知模块感知孔 (151) 的下方, 而电源插座 (153) 则对应于电源控制开关 (152) 的下方。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腔左侧壁 (111) 朝向所述壳体腔右侧壁 (112) 的一侧构成有一上过滤芯左嵌槽 (1111) 和一下过滤 芯左嵌槽 (1112), 而在壳体腔右侧壁 (112) 朝向壳体腔左侧壁 (111) 的一侧构成有一上过 滤芯。
16、右嵌槽 (1121) 和一下过滤芯右嵌槽 (1122), 上过滤芯左、 右嵌槽 (1111、 1121) 彼此对 应, 下过滤芯左、 右嵌槽 (1112、 1122) 相互对应, 所述上过滤芯 (6) 的左端与上过滤芯左嵌 槽 (1111) 插拔配合, 而右端与上过滤芯右嵌槽 (1121) 插拔配合, 所述下过滤芯 (7) 的左端 与下过滤芯左嵌槽 (1112) 插拔配合, 而右端与下过滤芯右嵌槽 (1122) 插拔配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96257 A 3 3/3 页 4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5 所述的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过滤芯 (6) 和下过。
17、滤芯 (7) 均为金属蜂窝状过滤芯。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 (1) 使用状 态下朝向下的一侧的壁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壳体腔 (11) 的长度方向的区域以间隔状态 开设有与壳体腔相通的壳体出气孔 (14)。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管 (8) 具有 一内电极(81)和一外电极(82), 离子管(8)以水平卧置状态定位在离子管座(83)上, 离子 管座 (83) 固定在支架 (831) 上, 而该支架 (831) 在对应于所述下过滤芯 (7) 与鼠笼式离心 风叶 (54) 之间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壳。
18、体腔 (11) 内, 内电极 (81) 位于离子管 (8) 的离子管腔 内, 并且该内电极(81)的内电极引出脚在所述支架(831)的位置通过内电极引出脚导线与 所述高能离子发生器 (4) 的输出交流电源的一端电气连接, 外电极 (82) 套置在离子管 (8) 外, 在该外电极 (82) 上连接有一金属导电钩 (821) 的一端, 而该金属导电钩 (821) 的另一 端在所述支架(831)的位置通过金属螺栓与高能离子发生器(4)的输出交流电源的另一端 电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电极(82)为金 属丝编织网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壁式。
19、室内空气净化器,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壳体(1)朝向 所述壳盖 (2) 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壳体腔 (11) 的腔口的位置以及在对应于所述电气 控制器腔(12)的腔口的位置各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壳体卡合钩(16), 而在壳盖(2)朝向壳体 (1) 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壳体卡合钩 (16) 的位置构成有数量与壳体卡合钩 (16) 的数量相 等的壳盖卡合钩 (22), 壳盖卡合钩 (22) 与壳体卡合钩 (16) 相互配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96257 A 4 1/8 页 5 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
20、器。 背景技术 0002 上面提及的 “室内” 的概念并非仅仅局限于人们日常之居室, 例如还包括公共办公 场所、 宾馆酒家、 学校、 车站、 空港、 商场、 营房、 医院乃至各类大、 中、 小型巴士, 等等。 0003 如人们所知, 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 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 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一是外界宏观环境的空气质量。由于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工业 化程度的提高, 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并提升文明程度的同时对大气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 染, 因而被污染的大气 (外环境) 对室内空气质量产生着亦步亦趋的影响 ; 二是自身环境的 空气质量。由于人们对室内装饰装潢的高档化、 摩登。
21、化 (现化化) 追求, 于是大量的装饰装潢 材料如人造板材 (习惯称内装饰板材) 、 油漆涂料及各类化学胶粘剂所释放出的诸如甲醛、 苯之类的有毒有害物质使室内空气的质量严重劣化乃至成为诱发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0004 近年来,“悠悠万事, 健康为要” 之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作为室内空气 “悍 卫者”即室内空气 “卫士”的室内空气净化器日趋受到公众的青睐, 并且在公开的中国 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 略以例举的如授权公告号 CN2860597Y 推荐的 “空气净化器” 、 CN201233071Y 提供的 “室内空气净化器” 、 CN201262451Y 介绍的 “一种空气净化器”和 CN2。
22、01757466Y 揭示的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 等等, 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些专利方案对于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均具有相应的积极意义, 但是存在的通弊被具有异曲同工之效的发明 专利授权公告号 CN102228712B(空气净化器) 以及 CN102228713B(高能离子空气净化器) 所弥补, 并且该 CN102228712B 以及 CN102228713B 还消除了美国专利 US2007/0034082A1、 US2008/0063559A1、日 本 专 利 JP3-137949A、中 国 专 利 申 请 公 布 号 CN101920031A、 CN101858029A 等的不足, 具体可。
23、以参见 CN102228712B 的说明书第 0009 段和第 0014 段, 以 及参见 CN102228713B 的说明书 0008 段和 0017 段。 0005 更而, 前述 CN102228712B 以及 CN102228713B 的存在的三点缺憾由发明专利申请 公布号 CN103432618A 举荐的 “室内高能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的技术方案所解决, 具体可参 见该 CN103432618A 的说明书第 0002 段至 0015 段和 0025 段。 0006 进而, 由于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 CN102818314B 披露的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 采 用了活性炭吸附、 高能离子发。
24、生装置以及电晕放电除尘装置 (电晕放电除尘装置 ; 利用直流 电晕放电原理使局部电离场强度超过空气的电离强度的原理对空气中的颗粒物捕集而藉 以将空气中的烟雾之类的有害物质去除) 三贯齐下的措施而使室内空气净化的效果进一步 提升。 0007 然而, 上述所有专利及专利申请方案由于只能以桌子、 窗台、 厨柜之类的物体为载 体而设置,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使用造成不便, 例如将其置于桌子上时, 会给其它物体产生 干涉, 并且存在跌落致损之虞, 更具体地讲, 如果将已有技术中的室内空气净化器设计成类 似于挂壁式空调的构造, 那么使用不便的问题便可解决, 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 说 明 书 CN 1。
25、04296257 A 5 2/8 页 6 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相应的技术启示, 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 生的。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以墙体为载体设置而藉以避免因置于桌子之 类的物体上所造成的使用麻烦、 有利于体现理想的模块化效果而藉以方便制造与装配以及 方便维护、 有益于简化风扇装置的结构而藉以提高对净化后的空气的输出效果、 有便于合 理地将吸附滤芯和电晕放电除尘装置以及高能离子发生装置兼于一起而藉以保障对室内 空气的优异的净化效果、 有益于对公众关注的 PM2.5 作出反应而藉以满足对外部环境的空 气质量的了解要求的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0。
26、009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挂壁式室内空气净化器, 包括一壳体和一壳 盖, 壳体朝向壳盖的一侧构成有一壳体腔和电气控制器腔, 壳体腔具有一壳体腔左侧壁和 一壳体腔右侧壁, 该壳体腔左、 右侧壁彼此对应, 电气控制器腔位于壳体腔右侧壁的右侧, 在该电气控制器腔内设置有电气控制器, 在壳体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的壁体上并且在 对应于壳体腔的长度方向的顶部区域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壳体腔相通的用于将有待于净 化处理的室内空气引入壳体腔内的壳体进气孔, 壳盖与壳体相配合, 藉由该壳盖对所述壳 体腔以及电气控制器腔蔽护, 在该壳盖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并且对应于壳体腔的长度方向的 下部区域的位置以间。
27、隔状态开设有与壳体腔相通的用于将壳体腔内的经过净化处理的空 气引出壳体腔的壳盖气孔 ; 一电晕放电除尘装置, 该电晕放电除尘装置以形成模块化的构 造并且以插拔方式设置在壳体腔的上部的居中位置, 该电晕放电除尘装置通过线路与所述 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 ; 一高能离子发生器, 该高能离子发生器在对应于所述电晕放电除尘 装置的左侧或右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壳体腔内 ; 一风扇装置, 该风扇装置包括鼠笼式离心 风叶左支承座、 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 电机、 鼠笼式离心风叶、 导流槽和导流条, 鼠笼式 离心风叶左支承座在对应于所述壳体腔左侧壁的高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并且以插拔方式 设置在壳体腔左侧壁上, 鼠笼。
28、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在对应于所述壳体腔右侧壁的高度方向 的下方的位置并且同样以插拔方式设置在壳体腔右侧壁上, 电机位于所述电气控制器腔内 并且与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朝向电气控制器腔的一侧固定, 该电机的电机轴伸展到壳 体腔内, 并且该电机由线路与所述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 鼠笼式离心风叶朝向鼠笼式离心 风叶左支承座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上, 而该鼠笼式离心风叶朝向 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 导流槽在对应于鼠笼式离 心风叶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左、 右支承座之间, 并且该导流槽 长度方向的前侧构成有一导流板, 该导流板对应于导流。
29、条的下方, 而该导流条在对应于鼠 笼式离心风叶的长度方向的正前方的位置固定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左、 右支承座之间, 其中 : 导流条与导流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出风道, 所述的壳盖出气孔与该出风道相对应 ; 一上过 滤芯和一下过滤芯, 该上过滤芯和下过滤芯在对应于所述电晕放电除尘装置与所述鼠笼式 离心风叶之间的位置并且以彼此并行的状态插置在所述壳体腔左、 右侧壁之间, 其中 : 下过 滤芯对应于上过滤芯的下方 ; 一个或以上的离子管, 该离子管在对应于所述下过滤芯与鼠 笼式离心风叶之间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壳体腔内, 并且该离子管与所述高能离子发生器电气 连接 ; 一 PM2.5 感知模块, 该 PM2.5。
30、 感知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气控制器腔内, 并且与所述电气 说 明 书 CN 104296257 A 6 3/8 页 7 控制器电气连接, 其中 : 在所述壳体的壳体右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 PM2.5 感知模块的 位置开设有感知模块感知孔。 00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壳体腔的上部的居中位置并且在对应于 所述电晕放电除尘装置的左侧的部位构成有一除尘盘左插座, 而在对应于电晕放电除尘装 置的右侧的部位构成有一除尘盘右插座、 一放电针板电连接片插座以及一除尘圈电连接片 插座, 除尘盘左、 右插座彼此对应, 并且在除尘盘左地座朝向除尘盘右插座的一侧开设有一 除尘盘左插座槽, 而在除尘。
31、盘右插座朝向除尘盘左插座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除尘盘左插座 槽的位置开设有一除尘盘右插座槽, 放电针板电连接片插座对应于除尘盘右插座的上方, 并且在该放电针板电连接片插座朝向除尘盘左插座的一侧开设有一电连接片插槽, 除尘圈 电连接片插座对应于除尘盘右插座与放电针板电连接片插座之间的左侧, 在该除尘圈电连 接片插座的左侧开设有一除尘圈电连接片插槽, 在所述电连接片插槽内插置有一放电针板 电连接片, 而在所述除尘圈电连接片插槽内插置有一除尘圈电连接片, 放电针板电连接片 以及除尘圈电连接片均与设置在所述电气控制器腔内的所述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 所述电 晕放电除尘装置在对应于所述左、 右除尘盘插座槽的位。
32、置插置在除尘盘左、 右插座之间。 0011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电晕放电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盘、 除尘 圈、 放电针板和放电针, 除尘盘由塑料模制成形, 在该除尘盘的除尘盘腔内并且朝向除尘圈 的一侧沿着除尘盘腔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组除尘圈座套, 而在除尘盘四周边缘部位构成有 一环通的除尘盘法兰边, 位于除尘盘左侧的除尘盘法兰边与所述除尘盘左插座槽插配, 而 位于除尘盘右侧的除尘盘法兰边与所述除尘盘右插座槽插配, 除尘圈的数量与一组除尘圈 座套的数量相等, 并且与除尘圈座套插配, 放电针板在对应于除尘圈的上方的位置以腾空 状态固定在除尘盘上, 放电针的数量与除尘圈的数量相等, 并且。
33、在对应于除尘圈的除尘圈 腔的位置直接构成于放电针板朝向除尘圈的一侧, 其中 : 放电针板与所述的放电针板电连 接片相接触, 而所述除尘圈与所述的除尘圈电连接片相接触。 0012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壳体右侧壁上设置有一电源控制开关 和一电源插座, 电源控制开关的一对连接导线中的其中一根连接导线与电源插座连接, 而 电源控制开关的一对连接导线中的另一根连接导线与所述电气控制器电气控制连接, 电源 插座由导线与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 其中 : 电源控制开关在壳体右侧壁上的位置对应于所 述感知模块感知孔的下方, 而电源插座则对应于电源控制开关的下方。 0013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
34、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壳体腔左侧壁朝向所述壳体腔右侧壁 的一侧构成有一上过滤芯左嵌槽和一下过滤芯左嵌槽, 而在壳体腔右侧壁朝向壳体腔左侧 壁的一侧构成有一上过滤芯右嵌槽和一下过滤芯右嵌槽, 上过滤芯左、 右嵌槽彼此对应, 下 过滤芯左、 右嵌槽相互对应, 所述上过滤芯的左端与上过滤芯左嵌槽插拔配合, 而右端与上 过滤芯右嵌槽插拔配合, 所述下过滤芯的左端与下过滤芯左嵌槽插拔配合, 而右端与下过 滤芯右嵌槽插拔配合。 0014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上过滤芯和下过滤芯均为金属蜂窝 状过滤芯。 0015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壳体使用状态下朝向下的一侧的壁 体。
35、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壳体腔的长度方向的区域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壳体腔相通的壳体 出气孔。 说 明 书 CN 104296257 A 7 4/8 页 8 0016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离子管具有一内电极和一外电极, 离子管以水平卧置状态定位在离子管座上, 离子管座固定在支架上, 而该支架在对应于所 述下过滤芯与鼠笼式离心风叶之间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壳体腔内, 内电极位于离子管的离子 管腔内, 并且该内电极的内电极引出脚在所述支架的位置通过内电极引出脚导线与所述高 能离子发生器的输出交流电源的一端电气连接, 外电极套置在离子管外, 在该外电极上连 接有一金属导电钩的一端, 而该金属导。
36、电钩的另一端在所述支架的位置通过金属螺栓与高 能离子发生器的输出交流电源的另一端电气连接。 0017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外电极为金属丝编织网套。 0018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的壳体朝向所述壳盖的一侧并且 在对应于所述壳体腔的腔口的位置以及在对应于所述电气控制器腔的腔口的位置各以间 隔状态构成有壳体卡合钩, 而在壳盖朝向壳体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壳体卡合钩的位置构成 有数量与壳体卡合钩的数量相等的壳盖卡合钩, 壳盖卡合钩与壳体卡合钩相互配合。 0019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 由于将电晕放电除尘装置、 第一、 第二过 滤芯、 离子管和。
37、风扇装置在壳体的壳体腔内依次自上而下分布设置, 并且将电气控制器设 置在由壳体腔右侧壁隔设出的电气控制器腔内, 不仅可以满足挂壁式的安装使用要求, 而 且可以有效地保护电气控制器, 改变了已有技术在使用时搁置于桌子之类的物体上的使用 状态, 增进了使用的便利性 ; 之二, 由于电晕放电除尘装置和风扇装置均为模块化的构造, 因而不仅制造与装配方便, 而且维护便利 ; 之三, 由于风扇装置的结构合理并且采用了鼠笼 式离心风叶, 因而可以增进对净化后的空气的输出效果 ; 之四, 由于同时采用了电晕放电除 尘装置、 上、 下过滤芯和离子管, 因而能确保对室内空气的优异的净化效果 ; 之五, 由于设置 。
38、了PM2.5感知模块并且可通过电气控制器的控制而可使PM2.5的值的高低与风扇装置的运 行速度高低形成亦步亦趋的关系, 从而能便于使用者了解外界环境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0021 图 2 为图 1 的剖视图。 0022 图 3 为图 1 所示的离子管的放大图。 0023 图 4 为图 1 的正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 益效果, 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 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 明方案的限制, 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
39、效变换都应 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5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 下、 左、 右、 前和后的方向性 (或者称方位性) 的概念 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 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 因而不能将其 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6 请参见图 1 和图 2, 给出了一矩形体构造的壳体 1 以及一与壳体 1 相配合的壳盖 2, 壳体 1 朝向壳盖 2 的一侧构成有一壳体腔 11 和电气控制器腔 12, 壳体腔 11 具有一壳体 说 明 书 CN 104296257 A 8 5/8 页 9 腔左侧壁 111 和一壳体腔右侧壁 112, 该壳体腔左、 右侧壁 。
40、111、 112 彼此对应, 电气控制器 腔 12 位于壳体腔右侧壁 112 的右侧, 而壳体腔左、 右侧壁 111、 112 之间的区域构成为前述 的壳体腔 11。在电气控制器腔 12 内设置有电气控制器 121, 在壳体 1 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 一侧的壁体上并且在对应于壳体腔 11 的长度方向的顶部区域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壳体腔 11 相通的用于将有待于净化处理的室内空气引入壳体腔 11 内的壳体进气孔 13, 壳盖 2 与 壳体 1 相配合, 藉由该壳盖 2 对前述壳体腔 11 以及电气控制器腔 12 同时蔽护。在该壳盖 2 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并且对应于壳体腔 11 的长度方向的下部区域的位。
41、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 与壳体腔 11 相通的用于将壳体腔 11 内的经过净化处理的空气引出壳体腔 11 的壳盖气孔 21。 给出了一电晕放电除尘装置3, 该电晕放电除尘装置3以形成模块化的构造并且以插拔 方式设置在壳体腔11的上部的居中位置, 该电晕放电除尘装置3通过线路与所述电气控制 器 121 电气连接。给出了一高能离子发生器 4, 该高能离子发生器 4 在对应于前述电晕放 电除尘装置 3 的左侧 (也可以是右侧) 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壳体腔 11 内。给出了一风扇装置 5, 该风扇装置 5 设置在壳体腔 11 的下部。给出了一上过滤芯 6 和一下过滤芯 7, 该上过滤 芯 6 和下过滤芯 7 。
42、在对应于前述电晕放电除尘装置 3 与风扇装置 5 之间的位置并且以彼此 并行的状态插置在前述壳体腔左、 右侧壁 111、 112 之间, 其中 : 下过滤芯 7 对应于上过滤芯 6 的下方 ; 给出了一对 (即两个) 离子管 8, 该离子管 8 在对应于述下过滤芯 7 与风扇装置 5 之间的位置固定在壳体腔 11 内, 并且该离子管 8 与前述的高能离子发生器 4 电气连接。给 出了一PM2.5感知模块9, 该PM2.5感知模块9设置在前述电气控制器腔12内, 并且与电气 控制器电气连接, 其中 : 在前述壳体 1 的壳体右侧壁 15 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 PM2.5 感知模 块 9 的位置开设。
43、有感知模块感知孔 151。 0027 在本实施例中, 前述的 PM2.5 感知模块 9 优选而非绝对限于地使用由中国山东 省青岛市宜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并且在本申请提出以前在市场公开销售的宜兰牌 PM2.5 模块, 该 PM2.5 感知模块 9 实质上为 PM2.5 检测传感器 (可简称为 PM2.5 传感器) 。 0028 上面提及的风扇装置 5 包括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 51、 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 座 52、 电机 53、 鼠笼式离心风叶 54、 导流槽 55 和导流条 56, 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 51 在 对应于前述壳体腔左侧壁 111 的高度方向的下方的缺口的位置并且以插拔。
44、方式设置在壳 体腔左侧壁 111 上, 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 52 在对应于前述壳体腔右侧壁 112 的高度方 向的下方的缺口的位置并且同样以插拔方式设置在壳体腔右侧壁112上, 电机53位于所述 电气控制器腔 12 内并且采用电机固定螺钉 532 与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 52 朝向电气控 制器腔 12 的一侧固定, 该电机 53 的电机轴 531 伸展到壳体腔 11 内, 并且该电机 53 由线路 与前述电气控制器 121 电气连接, 鼠笼式离心风叶 54 朝向鼠笼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 51 的 一端 (即左端) 构成有一支承轴头 541, 该支承轴头 541 通过轴承座 5411 转动地。
45、支承在鼠笼 式离心风叶左支承座 51 上, 而该鼠笼式离心风叶 54 朝向鼠笼式离心风叶右支承座 52 的一 端 (即右端) 与电机 53 的电机轴 531 传动连接, 导流槽 15 在对应于鼠笼式离心风叶 54 的长 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固定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左、 右支承座 51、 52 之间, 并且该导流槽 55 长 度方向的前侧构成有一导流板 551, 该导流板 551 对应于导流条 56 的下方, 而该导流条 56 在对应于鼠笼式离心风叶 54 的长度方向的正前方的位置固定在鼠笼式离心风叶左、 右支 承座 51、 52 之间, 其中 : 导流条 56 与导流板 551 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出风。
46、道 57, 前述的壳盖 出气孔 21 与该出风道 57 相对应, 并且导流条 56 的横截面形状呈 U 字形, 该 U 字形的开口 说 明 书 CN 104296257 A 9 6/8 页 10 朝现壳盖 2。 0029 由上述说明并且结合图 1 的示意可知, 前述离子管 8 对应于下过滤芯 7 与鼠笼式 离心风叶 54 之间, 而上、 下过滤芯 6、 7 对应于电晕放电除尘装置 3 与离子管 8 之间。 0030 请重点见图 1, 在前述壳体腔 11 的上部的居中位置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电晕放电除 尘装置 3 的左侧的部位构成有一除尘盘左插座 113, 而在对应于电晕放电除尘装置 3 的右 侧的。
47、部位构成有一除尘盘右插座 114、 一放电针板电连接片插座 115 以及一除尘圈电连接 片插座 116, 除尘盘左、 右插座 113、 114 彼此对应, 并且在除尘盘左地座 113 朝向除尘盘右 插座 114 的一侧开设有一除尘盘左插座槽 1131, 而在除尘盘右插座 114 朝向除尘盘左插座 113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除尘盘左插座槽1131的位置开设有一除尘盘右插座槽1141, 放电 针板电连接片插座 115 对应于除尘盘右插座 114 的上方, 并且在该放电针板电连接片插座 115 朝向除尘盘左插座 113 的一侧开设有一电连接片插槽 1151, 除尘圈电连接片插座 116 对应于除尘盘右。
48、插座 114 与放电针板电连接片插座 115 之间的左侧, 在该除尘圈电连接片 插座116的左侧开设有一除尘圈电连接片插槽1161, 在前述电连接片插槽1151内插置有一 放电针板电连接片 11511, 而在前述除尘圈电连接片插槽 1161 内插置有一除尘圈电连接片 11611, 放电针板电连接片11511以及除尘圈电连接片11611均与设置在前述电气控制器腔 12内的电气控制器121电气连接, 前述电晕放电除尘装置3在对应于所述左、 右除尘盘插座 槽 1131、 1141 的位置插置在除尘盘左、 右插座 113、 114 之间。 0031 上面提及的电晕放电除尘装置 3 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
49、结构如下 : 包括除尘盘 31、 除尘圈 32、 放电针板 33 和放电针 34, 除尘盘 31 由塑料模制成形, 在该除尘盘 31 的除尘 盘腔 311 内并且朝向除尘圈 32 的一侧沿着除尘盘腔 311 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组除尘圈座 套 3111, 而在除尘盘 31 四周边缘部位构成有一环通 (连通) 的除尘盘法兰边 312, 位于除尘 盘 31 左侧的除尘盘法兰边 312 与前述除尘盘左插座槽 1131 插配, 而位于除尘盘 31 右侧的 除尘盘法兰边 312 与前述除尘盘右插座槽 1141 插配, 除尘圈 32 的数量与一组除尘圈座套 3111 的数量相等, 并且与除尘圈座套 3111 插配, 放电针板 33 在对应于除尘圈 32 的上方的 位置以腾空状态固定在除尘盘 31 上的一对固定柱 313 上, 放电针 34 的数量与除尘圈 32 的 数量相等, 并且在对应于除尘圈 32 的除尘圈腔 321 的位置直接构成于放电针板 33 朝向除 尘圈 32 的一侧, 其中 : 放电针板 33 与前述的放电针板电连接片 11511 相接触, 而前述除尘 圈 32 与所述的除尘圈电连接片 11611 相接触。 0032 在本实施例中, 虽然示出了一组除尘圈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