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器.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4557076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8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41633.6

申请日:

2008.12.19

公开号:

CN101750808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2F 1/1345申请公布日:2010062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45申请日:20081219|||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45; G02F1/1343; G02F1/13

主分类号:

G02F1/1345

申请人: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奕芳

地址: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镇横坪公路30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内侧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内侧形成有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的基板端子固定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中的其中一种透明电极至少划分成三组,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一组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引出,另一组透明电极在与前述一组透明电极引出方向相对的非显示区域的另一侧引出,两侧交错引出透明电极,走线至驱动电路。采用本发明的透明电极走线结构后,驱动电路两端负载基本一致,显示效果上下平滑过渡,液晶显示器的显示不会出现亮暗差别,中央也不会出现分屏的现象。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内侧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内侧形成有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的基板端子固定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中的其中一种透明电极至少划分成三组,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一组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引出,另一组透明电极在与前述一组透明电极引出方向相对的非显示区域的另一侧引出,两侧交错引出透明电极,走线至驱动电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中的其中一种透明电极至少划分成三组,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一组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引出,另一组透明电极在与前述一组透明电极引出方向相对的非显示区域的另一侧引出,两侧交错引出透明电极,走线至驱动电路的一种透明电极为COM电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OM电极中的每一条电极分成一组,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一组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引出,另一组透明电极在与前述一组透明电极引出方向相对的非显示区域的另一侧引出,两侧交错引出透明电极,排列走线至驱动电路。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OM电极中的每三条电极分成一组,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一组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引出,另一组透明电极在与前述一组透明电极引出方向相对的非显示区域的另一侧引出,两侧交错引出透明电极,排列走线至驱动电路。

5.
  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OM电极中的最大走线电阻与最小走线电阻的差值同最小走线电阻的比值小于35%。

6.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中的其中一种透明电极至少划分成三组,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一组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引出,另一组透明电极在与前述一组透明电极引出方向相对的非显示区域的另一侧引出,两侧交错引出透明电极,所述两侧交错引出的透明电极分别通过一长条转印点从一个透明基板转移到另一个透明基板,走线至驱动电路。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点的宽度为0.20mm-0.30mm。

8.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的ITO方块电阻为5-10欧姆。

9.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的内侧形成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内侧形成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20nm-30nm。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25nm。

说明书

一种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的透明电极走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器的结构通常如图1、图2所示。在该液晶显示的结构中,通常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透明基板101和第二透明基板102,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1的内侧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103,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02的内侧形成有第二透明电极104,所述第一透明电极103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定向层105,所述第二透明电极104的内侧形成有第二定向层106,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1和第二透明基板102的周边缘形成有密封框107,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1、第二透明基板102和密封框107形成一个密封空腔,所述密封空腔内容纳有液晶108。
其中,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0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1的宽度,所以第二透明基板102一部分处于密封空腔,另一部分暴露于密封空腔之外,形成第二透明基板102的基板端子,基板端子上通常固定有驱动电路。当然,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1的宽度也可以大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02,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1一部分处于密封空腔,另一部分暴露于密封空腔之外,形成第一透明基板101的基板端子,基板端子上固定有驱动电路。第一透明电极103和第二透明电极104通过穿出密封框107与驱动电路连接,第一透明电极103和第二透明电极104在第一透明基板101和第二透明基板102的显示区域形成一个矩阵,由驱动电路控制第一透明电极103和第二透明电极104的选中,以对某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使液晶旋转透光,实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
为了便于说明,假设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0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1的宽度,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1内侧形成的第一透明电极103是扫描电极(COM电极),第二透明基板102内侧形成的第二透明电极104是信号电极(SEG电极),COM线和SEG线与驱动电路的连接依靠玻璃基板非显示区域的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走线完成。现有技术中,SEG电极是直接走线至驱动电路,而COM电极则需要进行分组在玻璃基板两侧的非显示区域走线至驱动电路,同时COM电极还需要通过密封框107将其从第一透明基板101转移到第二透明基板102上,再与驱动电路连接。
具体地,请参考图2所示,COM0~COM65从第一透明基板101的右边走线至驱动电路,COM66~COM131从第一透明基板101的左边走线至驱动电路,同时,由于驱动电路是固定在第二透明基板102的基板端子上,所以,第一透明基板101上的COM电极还需要通过密封框107将其从第一透明基板101转移到第二透明基板102上。但是,在实际的显示应用中,这种走线结构存在中间分屏的问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右边COM0~COM65来说,其ITO走线的长度要比左边COM66~COM131的走线要长,所以COM0~COM65与COM66~COM131的走线电阻相差较大,这时会出现液晶显示器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电压不一致,上半部暗下半部亮,从而导致液晶显示器的中央出现分屏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一条黑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的透明电极走线结构,解决现有透明电极走线结构造成液晶显示器上下两半部分的走线电阻相差较大,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电压不一致,上半部暗下半部亮,液晶显示器的中央出现分屏现象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内侧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内侧形成有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的基板端子固定有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中的其中一种透明电极至少划分成三组,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一组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引出,另一组透明电极在与前述一组透明电极引出方向相对的非显示区域的另一侧引出,两侧交错引出透明电极,走线至驱动电路。
在本发明中,通过对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中的其中一种透明电极至少划分成三组,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一组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引出,另一组透明电极在与前述一组透明电极引出方向相对的非显示区域的另一侧引出,两侧交错引出透明电极,走线至驱动电路。采用本发明的透明电极走线结构后,驱动电路两端负载基本一致,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两侧相邻COM电极的ITO走线电阻基本一致,导致每条COM电极的走线电阻基本一致,因此每条COM电极的输出电压基本一致,从而加在液晶显示器上每个像素的电压基本一致,所以相邻COM电极的显示均匀,显示效果上下平滑过渡,液晶显示器的显示不会出现亮暗差别,中央也不会出现分屏的现象。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的剖面结构图;
图2是图1中ITO走线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ITO走线结构图;
图4是图3中第一透明基板走线结构图;
图5是图3中第二透明基板走线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ITO走线结构图;
图7是图6中第一透明基板走线结构图;
图8是图6中第二透明基板走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内侧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内侧形成有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的基板端子固定有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中的其中一种透明电极至少划分成三组,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一组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引出,另一组透明电极在与前述一组透明电极引出方向相对的非显示区域的另一侧引出,两侧交错引出透明电极,走线至驱动电路。
其实,在实际的液晶显示器结构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尺寸大小可能会出现长度相同而宽度不同,或者长度不同而宽度相同,或者长度和宽度都不相同,所以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只有一部分处于密封空腔,即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只有一部分处于相互面对的情况,另一部分暴露于密封空腔之外,形成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的基板端子,基板端子上通常固定有驱动电路。因此,驱动电路的固定位置可能会出现在液晶显示器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基板端子上,透明电极的走线也可能在这四个方向引出。但在实际运用中,到底采用哪种透明电极引出方式,即驱动电路位置的设置,是根据客户的模组结构和需求决定的。通常,现有液晶显示器的结构中,应用最多的是第二透明基板的宽度大于第一透明基板的宽度,因此第二透明基板在宽度(即垂直)方向上,将有一部分暴露于密封空腔之外,形成第二透明基板的基板端子,所述驱动电路就固定在第二透明基板的基板端子上,透明电极从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左右两边引出,从非显示区域的空间内走线至驱动电路。
本发明同时将现有液晶显示器所述扫描电极(COM电极)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成为第一透明电极,信号电极(SEG电极)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成为第二透明电极。因为,在液晶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第一透明基板上的第一透明电极需要通过转移到第二透明基板上,与第二透明基板上的驱动电路连接,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决定了COM电极和SEG电极相互交叉垂直,形成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区域,COM电极为扫描电极且呈水平分布,SEG电极为信号电极且呈垂直分布。当COM电极通过转印点从第一基板转移到第二基板时,COM电极的引出方向是在水平方向且被划分成至少三组,分布在液晶显示器左右两侧的非显示区域,左右两侧非显示区域所对应的基板边缘长度较大,COM电极转移的导通效果较好。反之,当信号电极(SEG电极)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上成为第一透明电极时,由于SEG电极是垂直分布,因此SEG电极的引出方向就只能是在下边缘,下边缘只有一侧非显示区域对应,边缘长度较小,SEG电极转移的导通效果不好。不过,当液晶显示器显示的信息量比较小,即COM电极和SEG电极的路数比较少时,COM电极和SEG电极具体设置在哪一基板上,其转移的导通效果没有多大区别。
当COM电极的引出方向在水平方向被划分的组数越多,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一组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引出,另一组透明电极在与前述一组透明电极引出方向相对的非显示区域的另一侧引出,两侧交错引出透明电极,走线至驱动电路,左右两边的走线电阻越趋于平衡,驱动电路两端负载基本一致,采用所述透明电极走线结构后,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两侧相邻COM电极的ITO走线电阻基本一致,所以相邻COM电极的显示均匀,显示效果上下平滑过渡,液晶显示器的显示不会出现亮暗差别,中央也不会出现分屏的现象。
请参考图3、图4和图5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一种CSTN-LCD,点阵数96×76,占空比DUTY=1/76,即COM电极数,驱动电路的芯片型号为ST7687S,ITO走线的方块电阻为10欧姆,COM电极位于第一透明基板301上,SEG电极位于第二透明基板302上,驱动电路的芯片位于第二透明基板302的基板端子上,且在SEG电极的下方。将所述COM电极中的每一条电极分成一组,如图3所示,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一组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引出,另一组透明电极在与前述一组透明电极引出方向相对的非显示区域的另一侧引出,两侧交错引出透明电极,走线至驱动电路。具体地,将第一透明基板301中的每一条COM电极当成一组电极,COM0为第1组电极,COM1为第2组电极,COM2为第3组电极,依次类推,COM75为第76组电极,第1组电极COM0从第一透明基板右边的非显示区域引出,第2组电极COM1从第一透明基板左边的非显示区域引出,第3组电极COM2从第一透明基板右边的非显示区域引出,第4组电极COM3从第一透明基板左边的非显示区域引出,依次类推,第75组电极COM74从第一透明基板右边的非显示区域引出,第76组电极COM75从第一透明基板左边的非显示区域引出,任意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引出方向两两相对,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左右两侧交错引出。如图4所示为第一透明基板走线示意图,两侧交错引出的COM电极先通过一长条转印点401和402由第一透明基板301转移到第二透明基板302上;如图5所示为第二透明基板走线示意图,第一透明基板301的COM电极通过转印点401和402转移到第二透明基板302后,在第二透明基板302两侧的非显示区域走线至驱动电路。
在设计COM走线时,通过调整走线长度和宽度,走线方块以等差数列递减,该等差数列是720、717.8、715.7、713.5、......、635.7、633.5、631.1、628.7、......、560.3、558.1、555.8、553.6,差值基本为2.2。COM走线电阻是方块电阻与走线方块数的乘积,相应最大COM走线电阻为720×10欧姆=7200欧姆,最小COM走线电阻为553.6×10欧姆=5536欧姆。因此,左右两边的走线电阻趋于平衡,驱动电路两端负载基本一致,且相邻两组COM电极的的走线电阻平滑过渡,且差值比较小。
请参考图6、图7和图8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一种CSTN-LCD,点阵数128×128,占空比DUTY=1/128,即COM电极数,驱动电路的芯片型号为S6B3301,ITO走线的方块电阻为5欧姆,COM电极位于第一透明基板601上,SEG电极位于第二透明基板602上,驱动电路的芯片位于第二透明基板602的基板端子上,且在SEG电极的下方。将所述COM电极中的每三条电极分成一组,如图6所示,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一组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引出,另一组透明电极在与前述一组透明电极引出方向相对的非显示区域的另一侧引出,两侧交错引出透明电极,走线至驱动电路。具体地,将第一透明基板601中的每三条COM电极当成一组电极,COM0为第1组电极,COM1~COM3为第2组电极,COM4~COM6为第3组电极,COM7~COM9为第4组电极,COM10~COM12为第5组电极,依次类推,COM121~COM123为第42组电极,COM124~COM126为第43组电极,COM127为第44组电极,第1组电极COM0从第一透明基板左边的非显示区域引出,第2组电极COM1~COM3从第一透明基板右边的非显示区域引出,第3组电极COM4~COM6从第一透明基板左边的非显示区域引出,第4组电极COM7~COM9从第一透明基板右边的非显示区域引出,依次类推,第42组电极COM121~COM123从第一透明基板右边的非显示区域引出,第43组电极COM124~COM126从第一透明基板左边的非显示区域引出,第44组电极COM127从第一透明基板右边的非显示区域引出,任意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引出方向两两相对,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左右两侧交错引出。如图7所示为第一透明基板走线示意图,两侧交错引出的COM电极先通过一长条转印点701和702由第一透明基板601转移到第二透明基板602上;如图8所示为第二透明基板走线示意图,第一透明基板的COM电极通过转印点701和702转移到第二透明基板后,在第二透明基板602两侧的非显示区域走线至驱动电路。在设计COM走线时,通过调整走线长度和宽度,走线方块以等差数列递减,该等差数列是2007.2、2003.2、1999.3、1995.1、......、1755.3、1751.2、1747.2、1743.3、......、1511.2、1507.1、1503.2、1499.1,差值基本为4.0。COM走线电阻是方块电阻与走线方块数的乘积,相应最大COM走线电阻为2007.2×5欧姆=10036欧姆,最小COM走线电阻为1499.1×5欧姆=7495.5欧姆。因此,左右两边的走线电阻趋于平衡,驱动电路两端负载基本一致,且相邻两组COM电极的的走线电阻平滑过渡。
所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转印点的宽度为0.20-0.30mm,转印点过宽会影响切割良率,因为过宽会导致相邻两模液晶单元的距离过近,切割时有一个切割公差,会影响切割时的行进路线,因此可能会影响切割的良率;过窄会影响密封性,因为转印点过窄,所述转印点就越细,导致液晶盒四周的密封框就越容易损坏,越容易断掉,因此可能会影响整个液晶合的密封性。同时,相对现有转印点设置成一小段、而本发明设置成一长条,可有效地控制转印点中的导电金球导致的液晶显示器盒厚不均现象的发生,比如当一长条的转印点分别设置在液晶显示器的左右两侧,由于左右两侧的转印点形状和位置基本相似,因此可以很好的保持液晶显示器盒厚的均匀,有效的防止盒厚不均现象的发生。
当COM电极的引出方向在水平方向被划分的组数越多,左右两边的走线电阻越趋于平衡,驱动电路两端负载基本一致。但是,当所述COM电极的路数较多时,上下两边的COM电极的ITO走线电阻不可能做到一致,这时,可能采用ITO走线电阻以等差数列递减的方式来走线,当采用本发明液晶显示器ITO走线的结构,将COM电极划分成至少三组,左右两边交错引出走线,在调整每组走线的电阻时也非常方便,很容易使相邻COM电极的电阻呈现以等差数列递减,显示效果上下平滑过渡,液晶显示器的显示不会出现亮暗差别。同时,在调整左右两边相邻每组走线的电阻时,左右两边交错引出走线,很好地利用了左右两边非显示区域的空间,不会出现一边由于走线宽度要求太宽而不够用,而另一边由于走线宽度要求较小而闲置空间。经过测试发现,所述COM电极中的最大走线电阻与最小走线电阻的差值同最小走线电阻的比值小于35%时,整体显示效果就看不出明显的分屏,中央也不会出现分屏的现象。
因此,所述COM电极和SEG电极的最大走线电阻与最小走线电阻的差值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采用什么样的ITO方块电阻相关,当采用的ITO方块电阻越小,相同走线方块数的电阻越小,比如:最长走线的最大走线方块数与最短走线的最小走线方块数相差都为500,当采用的ITO方块电阻一个为5欧姆,另一个为10欧姆时,最大走线电阻与最小走线电阻的差值相差:500×10-500×5=2500欧姆,因此选用何种ITO方块电阻的透明基板,可以根据其差值要求来定。但是,其ITO方块电阻越小,透明基板越贵,通常CSTN-LCD选用5-10欧姆的ITO方块电阻。
进一步,所述液晶显示器第一透明电极的内侧形成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的内侧形成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主要起绝缘作用,因为在液晶显示器的制造过种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是分别形成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当把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贴合在一起以后,形成的密封空腔内容纳的液晶层厚度非常薄,只有几个微米,因此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的距离非常近,为了防止上下两种透明电极短路,所以在第一透明电极的内侧形成有第一绝缘层,在第二透明电极的内侧形成有第二绝缘层,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只在其中任一片透明基板上形成透明绝缘层;同时,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还可以防止同一透明基板上电极之间的短路发生。液晶显示器中的每个像素等效为一个电容元件,其容抗和ITO走线的电阻组成每条COM电极的走线电阻,经过分析研究,其容抗不仅包括了液晶的电容,还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电容,而绝缘层的容抗可表示为:Ztop=1/(ω×Ctop),而Ctop=εtop×S/Dtop=Dtop/(ω×εtop×S)。其中,Dtop表示Top层的厚度,ω是基板(比如玻璃)中SiO2的角频率,εtop是介电常数,S是每个像素的面积。ω、εtop都是与玻璃材料有关,是不变的,每个像素的面积也是固定的,而液晶电容也是固定的。因此,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当Dtop减小时Ztop减小,当Dtop增大时Ztop增大,Dtop与Ztop成正比,而Ztop与COM电极的走线电阻成正比关系,当Dtop减小时,整个COM电极的走线电阻的走线电阻也会减小。因此,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20nm-30nm时,对整个COM电极的走线电阻影响最小。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25nm。
在本发明中,通过对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中的其中一种透明电极至少划分成三组,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一组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引出,另一组透明电极在与前述一组透明电极引出方向相对的非显示区域的另一侧引出,两侧交错引出透明电极,走线至驱动电路。采用本发明的透明电极走线结构后,驱动电路两端负载基本一致,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两侧相邻COM电极的ITO走线电阻基本一致,导致每条COM电极的走线电阻基本一致,因此每条COM电极的输出电压基本一致,从而加在液晶显示器上每个像素的电压基本一致,所以相邻COM电极的显示均匀,显示效果上下平滑过渡,液晶显示器的显示不会出现亮暗差别,中央也不会出现分屏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液晶显示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液晶显示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液晶显示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液晶显示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液晶显示器.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相互面对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内侧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内侧形成有第二透明电极,所述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的基板端子固定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电极中的其中一种透明电极至少划分成三组,相邻两组透明电极的一组透明电极在液晶显示器非显示区域的一侧引出,另一组透明电极在与前述一组透明电极引出方向相对的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