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晶片光电晶体滑鼠.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4554047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4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2111203.3

申请日:

1992.10.08

公开号:

CN1083239A

公开日:

1994.03.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06K 11/18申请日:19921008授权公告日:19951018终止日期:20101008|||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宇东电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变更后:宇东电浆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台湾省台北县变更后权利人:宇东电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登记生效日:2006.12.22|||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致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台湾省台北县变更后: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台湾省台北县|||保护期延长|||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G06K11/18

主分类号:

G06K11/18

申请人:

致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傅温恭; 罗财正; 苏奎锦

地址:

台湾省台北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薛明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双晶片光电晶体滑鼠,其特征在于:其借着光栅轮上光栅及栅缝宽度的设计,配合感测光电晶体两个晶片的宽度及距离设定,即可达成提高机械光学式双晶片滑鼠解析度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双晶片光电晶体滑鼠,其是利用光源所发出的光线,通过光栅轮,光栅轮的外缘设有光栅及栅缝,其两两相问且宽度相等,光线穿过栅缝,而在另一侧的双晶片光电晶体感测通过光栅轮栅缝的光讯号,并将光讯号转换为高低变化的电位讯号,借以判断滑鼠的位移量,其特征在于:光栅及栅缝的宽度等于感测光电晶体的第一晶片与第二晶片的宽度相加,第一晶片与第二晶片的距离是一个光栅与一个栅缝宽度的和。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鼠,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光学式滑鼠,可提供更高解析度的双晶片光电晶体滑鼠。

    以往的机械光学滑鼠是利用X轴及Y轴两组光电组,以判断X轴及Y轴的分量位移,每组光电组包括两发光二极体及两光电晶体,请参阅图1,是一种以往单晶片滑鼠中一组光电组的示意图,光电组1是包括:一个光栅轮11、两个发光二极体12、13及两个光电晶体14、15,其主要是利用光栅轮11的旋转,使得光电晶体1415能继续地收到发光二极体12、13所发出的光线,而呈间歇性的导通,借著两个光电晶体所产生的高低电位变化,来判断光栅轮的11旋转的角度,也就是滑鼠在X轴或Y轴方向的位移量。

    上述滑鼠的结构有一极大的缺点,即所使用的另件多,组装复杂且组装时必须计算两个光电晶体及发光二极体的适当位置及距离,造成极大的不方便。经过业界的开发研制,又有一种双晶片滑鼠的问世,请参阅图2,是双晶片滑鼠中一组光电组的示意图,光电组2包括:光栅轮21、发光二极体23及双晶片光电晶体25,其原理与上述单晶片滑鼠类似,主要的差别是在于光电晶体内接收晶片的数目,由一个变为两个,借著光电晶体元件地改变,改善了以往单晶片滑鼠元件多的缺点,且因接收晶片间的距离已固定,所以省却了许多组装定位上的麻烦。

    但是,业者在双晶片滑鼠的设计制造上,又遭遇到另一个新的困难,即解析度无法提升的问题,请配合参阅图3,是双晶片滑鼠中光电晶体的示意图,光电晶体3包括:底座31、透明盖33及两个接收晶片35、37,因双晶片滑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接收晶片的“00”、“01”、“11”及“10”的顺序脉波,判定滑鼠的位移量,其中“00”状态表示两个接收晶片均为光栅轮所遮蔽,而“11”即两接收晶片均位于光栅轮的缺口中,假设图中两个接收晶片35及37的宽度均为W,而其间的距离为D,则光栅轮39的格距必须为(2W+D),光栅轮的格距直接影响到滑鼠的解析度,在此种结构的滑鼠中,欲提高其解析度的唯一办法,将只能增加光栅轮的直径,然而,如此一来将会增加滑鼠的体积,所以它也不过是一个顾此失彼的方法。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晶片光电晶体滑鼠,它可提高滑鼠的解析度。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双晶片光电晶体滑鼠,特征在于其借著光栅轮上光栅及栅缝宽度的设计,配合感测光电晶体两个晶片的宽度及距离设定,便可达成提高滑鼠解析度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以往单晶片滑鼠中一组光电组的示意图。

    图2是双晶片滑鼠中一组光电组的示意图。

    图3是双晶片滑鼠中光电晶体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双晶片光电晶体的方块图。

    图5、6、7、8是本发明双晶片光电晶体中光发射及接收元件编码过程的相关位置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双晶片光电晶体的立体图,光发射元件41作为发出光线的光源,经由编码装置45利用光的通过及遮蔽效应编码后,由光接收元件43接收编码后的光讯号,并将光讯号转变为高低电位讯号传送出去,借著高低电位变化的讯号,来判断滑鼠的实际位移。

    接著,请参阅图5、6、7、8,是本发明双晶片光电晶体光发射及接收元件编码过程的相关位置示意图,上述的光发射元件可采用发光二极体51,而光接收元件可采用光电晶体53,至于编码装置则为光栅轮55,如图5中所示,光电晶体53上更包括两个感光晶片57及59,此时发光二极体51所发出光线将会因光栅轮55上光栅551、552的遮蔽,使得晶片57、59均无法感测到光线,而呈现“00”的低电位状态;而图6所示,表示光栅轮55因滑鼠的位移,而旋转一角度,此时晶片57将会接收到通过光栅轮55栅缝553的光线而呈高电位状态,同时晶片59则因光栅552对光线的遮蔽而呈低电位,即造成“10”的状态;光栅轮55再旋转一角度,如图7所示,晶片57及59分别经由栅缝553及554,接收光讯号,此即为“11”状态;光栅轮55再作一角度的旋转,晶片57将为光栅555所遮蔽,晶片59则继续由栅缝554接收光讯号,形成“01”状态。

    假设上述两个晶片57及59的宽度均为V,则只须将两个晶片的距离设定为4V,光栅轮的光栅及栅缝设为2V,即可造成“00”“01”、“11”及“10”四个相态的依序变化,而完成光栅轮的编码动作,借以得到滑鼠位移量的数据。与以往机械光学式双晶片滑鼠相较,以往的两个感测晶片在“11”状态时,光线的感测路径是由同一栅缝通过,其光栅与栅缝的宽度必须为两个晶片宽度与其间距离之和;本发明的两个感测晶片在“11”状态时,光线的感测路径是由两个栅缝通过,所以其光栅及栅缝的宽度仅须是两个晶片的宽度和,在相同尺寸的光栅轮下,本发明的双晶片光电晶体滑鼠可增加光栅及栅缝的数目,而能提供较高的解析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确实可借由其所揭露的观念,达到预期的目的。

双晶片光电晶体滑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双晶片光电晶体滑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双晶片光电晶体滑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晶片光电晶体滑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晶片光电晶体滑鼠.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双晶片光电晶体滑鼠,其特征在于:其借着光栅轮上光栅及栅缝宽度的设计,配合感测光电晶体两个晶片的宽度及距离设定,即可达成提高机械光学式双晶片滑鼠解析度的目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