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乙酰及双乙酰螺旋霉素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455390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8107800.X

申请日:

1988.11.17

公开号:

CN1042714A

公开日:

1990.06.0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C07H17/08

主分类号:

C07H17/08

申请人: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发明人:

唐秋瑾; 李素杰; 申玉珍; 薛闻鹂

地址:

北京市天坛西门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农牧渔业部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杨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新的制备单乙酰螺旋霉素和双乙酰螺旋霉素的方法,用此方法制备的产品是单乙酰螺旋霉素或双乙酰螺旋霉素而不是两者的混合物,在不同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其它相应条件下,可以得到单乙酰螺旋霉素和双乙酰螺旋霉素两种产品,其中,单乙酰螺旋霉素与日本专利比较,反应不须加热,且反应时间要短一倍,双乙酰螺旋霉素体外生物活性和体内血药浓度均比单乙酰螺旋霉素高。因此,可成为临床有用的抗生素新品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单乙酰及双乙酰螺旋霉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此方法生产出来的乙酰螺旋霉素90%以上为单乙酰螺旋霉素或者85%以上为双乙酰螺旋霉素两种新的制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物配料比为: 螺旋霉素        10(克) 醋酐        20(毫升) 吡啶        1(毫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组分Ⅱ和Ⅲ为主的螺旋霉素合成单乙酰螺旋霉素时,反应在室温下进行12小时,以组分Ⅰ为主的螺旋霉素,合成单乙酰螺旋霉素时,反应温度40-50℃,反应时间12-20小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双乙酰螺旋霉素的反应温度为70-80℃,反应时间为24小时。

说明书


本发明是制造单乙酰螺旋霉素和双乙酰螺旋霉素的生产工艺属于新的制造方法。乙酰螺旋霉素是日本1965年首先半合成的(专利号43-16-748)其产品是单乙酰螺旋霉素和双乙酰螺旋霉素的混合物,含有四种组分,即单乙酰螺旋霉素B、单乙酰螺旋霉素C、双乙酰螺旋霉素B和双乙酰螺旋霉素C。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于1982年按照日本专利合成的产品同样是单乙酰螺旋霉素和双乙酰螺旋霉素的混合物。

    现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按此方法合成的乙酰螺旋霉素为混合物。其中单乙酰与双乙酰的比例随螺旋霉素组分不同而异。日本的螺旋霉素以组分Ⅰ为主,因此,按原专利合成乙酰螺旋霉素其单乙酰螺旋霉素含量占50-60%。我国螺旋霉素以组分Ⅱ、Ⅲ为主,因此按原专利合成乙酰螺旋霉素其双乙酰螺旋霉素含量占50-60%。这样,导致药品质量控制比较困难。

    此外,单乙酰和双乙酰虽然都有活性,但体外抗菌活性和体内血药浓度不尽相同,双乙酰螺旋霉素明显高于单乙酰螺旋霉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寻找一种新的制造方法,使生产出来的乙酰螺旋霉素90%以上为单乙酰螺旋霉素或者85%以上为双乙酰螺旋霉素,以提供两种新的制品。

    本发明的内容与要点:

    反应物的配料比:

    螺旋霉素        10(克)

    醋酐        20(毫升)

    吡啶        1(毫升)

    单乙酰螺旋霉素:

    1、合成工艺流程:

    2、操作说明(取10克样品)

    (1)乙酰化:

    在干燥好的100ml三颈瓶中,装有冷凝器,内温温度计,磁力搅拌棒,投入上面配比的物料,开始搅拌,室温反应12hr,反应毕后,将反应液倾入200ml冰水中,搅拌下加入6N NaoH约70ml,调PH9.0,用乙酸丁酯提取三次,每次40ml,合并丁酯提取液,用无水Na2So4干燥,过滤,将丁酯液浓缩,得浅黄色固体。

    (2)醇解脱乙酰反应:

    中间体        10(克)

    80%甲醇        25(毫克)

    100ml三颈瓶,装有回流冷凝器,内温温度计,磁力搅拌棒,开始投入上述原料,搅拌升温,内温70℃,水解10hr,反应毕后。减压蒸去甲醇,得浅黄色浓缩物,用乙酸丁酸提取三次,每次20ml合并丁酯液,弃去水层,将丁酯提取液用PH2.0-2.5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100ml提取三次,合并酸水液弃去丁酯液,将水提液用6N        NaoH调至PH9.0,50℃保温10分钟,过滤,水洗,得单乙酰螺旋霉素,为白色结晶固体,收率在80%以上。

    双乙酰螺旋霉素:

    1、合成工艺流程:

    2、操作说明:

    (1)乙酰化:

    100ml干燥的三颈瓶,装有冷凝器、内温温度计、磁力搅拌棒,投入上面配比的物料,开始搅拌,升温至内温75-78℃反应24hr,反应毕后,将反应液倾入200ml冰水中,搅拌加入6N        NaoH的90ml调PH9.0,用乙酸丁酯提取提取三次,每次40ml,将丁酯提取液合并,用PH2.0-2.5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提取三次,每次40ml合并水提液,用6N        NaoH调PH9.0,50℃保温10分钟,结晶,过滤,得中间体。

    (2)醇解脱乙酰与单乙酰相同,收率80%以上。

    要点:

    1、反应温度:

    制备单乙酰螺旋霉素,反应温度控制在35℃以下(室温),产品含单乙酰螺旋霉素90%以上。

    制备双乙酰螺旋霉素,反应温度70-80℃,产品含双乙酰85%以上。

    合成乙酰螺旋霉素地原料螺旋霉素有三个组分Ⅰ、Ⅱ、Ⅲ,其区别在于内酯环3位上羟基(-OH)者为组分Ⅰ、乙酰基者为组分Ⅱ、丙酰基者为组分Ⅲ,螺旋霉素的碳霉糖和硫霉胺茎糖上还分别有一个和两个羟茎,即2′位、3″位、4″位,这三个羟基的活性依次是2′>4″>3″,乙酰化时,2′位的羟基最容易乙酰化,3″位最难乙酰化。

    本发明控制反应温度在35℃以下,使其2′,4″位的羟基乙酰化,成为二乙酰的中间体,再经醇解脱乙酰反应,将2′位的乙酰基脱去,成为单乙酰螺旋霉素、单乙酰螺旋霉素乙酰化在4″位。

    提高反应温度,使碳霉糖和碳霉胺基糖上的羟基都乙酰化,成为三乙酰螺旋霉素中间体,后经醇解脱乙酰反应,脱去2′位上的乙酰基,成为双乙酰螺旋霉素,双乙酰螺旋霉素乙酰化在3″,4″上。

    螺旋霉素乙酰化成为乙酰螺旋霉素后,内酯环3位上的羟基同样也酰化,因为内酯环3位上有乙酰基和丙酰基的区别,因此,乙酰螺旋霉素有B组分和C组分两种,内酯环3位上乙酰基者为B组分丙酰基者为C组分。

    2、反应时间:

    合成单乙酰螺旋霉素反应12小时即可完成,合成双乙酰螺旋霉素反应24小时。

    3、螺旋霉素组分对反应温度有影响,以组分Ⅱ、Ⅲ为主的螺旋霉素合成单乙酰螺旋霉素时,室温以下12小时即可完成,以组分Ⅰ为主的螺旋霉素合成单乙酰螺旋霉素时,需适当提高反应温度至40-50℃,适当延长反应时间12-20小时,合成双乙酰螺旋霉素两者均为70-80℃,24小时完成。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是:可以揭示参与反应时间,温度和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能定向合成单乙酰螺旋霉素或双乙酰螺旋霉素,制备单乙酰螺旋霉素可在室温下完成,不需加热(按日本专利需加热至60℃),可节省能源,减少投资,缩短反应时间。用本方法制备的双乙酰螺旋霉素抗菌谱与单乙酰螺旋霉素相同,但体外的生物活性与体内的血药浓度均高于单乙酰螺旋霉素。故本发明所得双乙酰螺旋霉素效价高,疗效好。是国内外未报导过的抗生素新产品。

    附图说明:

    图1        螺旋霉素结构图

    R=H        组分Ⅰ

    R=CH3CO 组分Ⅱ

    R=C3H5CO 组分Ⅲ

    图2        单乙酰螺旋霉素B结构图

    图3        单乙酰螺旋霉素C结构图

    图4        双乙酰螺旋霉素B结构图

    图5        双乙酰螺旋霉素C结构图

    图6        双乙酰螺旋霉素C电子轰击质谱

    实验条件

    仪器:日本电子DX-300GC/MS仪,JMA3500数据处理系统、快原子轰击源(FAB)Xe为轰击原子、分辨率1000,发射电源20mA,加速电压3KV,倍增器电压1.5KV,电子轰击源,离化电压70eV,离化电源3000μA,扫描速度10秒/10倍程,CsI为质量校正用标准。

    由质谱可见,M/Z982为二乙酰C的分子离子峰,低质量区的M/Z157,173,229三个碎片峰为乙酰基位置的确定提供了确凿的信息,M/Z        157,173两碎片峰说明碳霉胺基糖2′位上的乙酰基没有被乙酰化,M/Z        229碎片峰的出现证明了两个乙酰基都处在碳霉糖的3″和4″位上,其结构〔如图5,以乙酰螺旋霉素C为例,其裂解方式如图7〕。

    图7        乙酰螺旋霉素C的裂解方式

    图8        单乙酰螺旋霉素B的电子轰击质谱

    实验条件同图6

    M/Z        927为单乙酰螺旋霉素B的分子离子峰,低质量区的M/Z        173为硫霉胺基糖的碎片峰,说明2′的羟基没有乙酰化,M/Z        187,884碎片峰说明碳霉糖上有一个羟基乙酰化,并且是乙酰化在4″位上,结构如图2。

    图9        国产乙酰乙酰螺旋霉素分离图

    分离条件:

    仪器:

    Water        6000A泵        M        730数字处理机        岛津        SPD-1检测器

    CTO-2A        柱温箱

    色谱柱:μ        Bondapack        C18柱

    流动相:

    乙腈:0.2M醋酸铵∶水(53∶10∶37)

    样品:国产螺旋霉素,用原日本专利条件乙酰化。

    峰1        单乙酰螺旋霉素B

    峰2        单乙酰螺旋霉素C

    峰3        双乙酰螺旋霉素B

    峰4        双乙酰螺旋霉素C

    图10        单乙酰螺旋霉素分离图

    分离条件:同图9

    样品:为现申报专利的单乙酰螺旋霉素合成工艺合成的样品。

    峰1为单乙酰螺旋霉素B

    峰2为单乙酰螺旋霉素C

    含有少量的双乙酰螺旋霉素B和双乙酰螺旋霉素C(保留时间分别为27.03分和34.23分)

    图11        双乙酰螺旋霉素分例图

    分离条件:同图9

    样品:为现申报专利的双乙酰螺旋霉素合成工艺合成的样品。

    峰1        双乙酰螺旋霉素B

    峰2        双乙酰螺旋霉素C

    图12        乙酰螺旋霉素PH2.5放置48小时的HPLC分离图,分离条件同图9,由图可见,乙酰螺旋霉素在PH2.5的条件下放置48小时,降解不明显,因此在PH2.0-2.5的条件下提取是可行的。

单乙酰及双乙酰螺旋霉素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单乙酰及双乙酰螺旋霉素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单乙酰及双乙酰螺旋霉素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乙酰及双乙酰螺旋霉素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乙酰及双乙酰螺旋霉素的制造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新的制备单乙酰螺旋霉素和双乙酰螺旋霉素的方法,用此方法制备的产品是单乙酰螺旋霉素或双乙酰螺旋霉素而不是两者的混合物,在不同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其它相应条件下,可以得到单乙酰螺旋霉素和双乙酰螺旋霉素两种产品,其中,单乙酰螺旋霉素与日本专利比较,反应不须加热,且反应时间要短一倍,双乙酰螺旋霉素体外生物活性和体内血药浓度均比单乙酰螺旋霉素高。因此,可成为临床有用的抗生素新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