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到一个充电装置,此装置为某一待充电器件,如光敏器件进行充电。较为具体地说即是一个与待充电器件相接触并最终提供一个具有交流成份电压的充电器。 为了论述方便,在这里电子复印设备是被当作电气充电的光敏器件看待的。
众所周知,电子复印过程中有一个给光敏器件表面充电到一个预置电位的步骤。至于放电装置,几乎所有商用机都带有一个电晕放电器,它主要由一个丝状电极和一个屏蔽电极构成。使用电晕放电器的充电系统,有如下问题:
(1)使用高压
为了给光敏器件表面充电到500~700V,要在电晕丝(Corona Wire)上施加一个例如8-4KV的高压。电晕丝和电极之间的距离必须足够大,以防电流泄漏到电极和设备主体。而且,电晕放电器有些庞大,不可避免地要使用高绝缘强度的屏蔽电缆。
(2)充电效率低
来自电晕丝的放电电流大部分流入了屏蔽电极,而电晕电流流入光敏器件,也就是说,流入待充电的光敏器件的电流只是总放电电流的百分之几。
(3)产生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产生臭氧或类似的东西,它们具有氧化各种设备部件并具有使光敏器件表面退化的趋势,结果使光敏器件的阻抗变低而导致图像模糊(特别在高湿度条件下更是如此)。
(4)电晕丝污染
为了提高放电效率,要求放电丝具有一个大的曲率(直径一般为60~100微米)。这根丝通过丝表面附近的高压电场吸附细粉尘而被污染。污染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放电,导致图像不均匀。这就需要经常清理放电丝和放电装置。
最近,考虑使用一种接触型充电装置,在此装置中充电器件和待充电器件相接触,而不使用会带来上述问题的电晕放电器。
较具体地说,例如一个已加1~2KV左右直流电压的导体和塑料滚筒或类似的东西被连接到光敏器件的表面(待充电器件),这样,将光敏器件表面充电到预定电位。
但接触型充电装置仍会带来各种问题,在一项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的申请中已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美国专利申请第131.585号)。为解决这些问题,可在直流电压加到充电器件上时,使振动电极(vibratingeletrode)在充电器件和被充电器件之间形成不低于起始充电电压两倍的峰-峰电压。这样,可使待充电器件均匀充电。此外,在美国第243,1716号专利申请中提出了另一种方案,这种方案是为充电器件的表层提供一种高阻层,以防止在象光敏器件这样的待充电器件的表面上由于针孔(Pin-holes)和损坏或类似原因而产生的电流泄漏。
然而,为充电器件表面提供高阻层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此高阻层很容易受到周围条件,特别是湿度的影响。在低湿度条件下,充电部件的阻抗由于电阻增加和介电常数的减少而增加,在高湿度条件下,阻抗则由于电阻的减少和介电常数的增加而降低,结果,在低湿度条件下,电源电压的交流成份被充电器件的阻抗所衰减,而在充电器件和被充电器件之间并未形成如上所述的振动电场和不小于两倍起始电压的峰-峰电压。这样就有可能发生不均匀充电,具体地说,就是斑状(spt-like)充电。
当在低湿度条件下,交流成份由于充电器件阻抗的增大而减少时,作为一种可能的措施就是把一个较高的峰-峰交流电压加到充电器件上,在充电器件和被充电器件之间即使在低湿度条件下也能形成不小于两倍起始电压的峰-峰电压的振荡电场。
然而,如果这样作,在高湿度条件下充电器件的阻抗减小,而交流成份不会减小,高压直接加到被充电器件上。这对于被充电器件和充电器件之间在高湿度条件下的泄漏(电流)来说,是一个缺陷,总的来说在此情况下材料的耐久性是降低了。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充电装置和一个配有此充电器的成像设备,使得被充电器件即使在多变的环境下也能被良好地充电。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充电装置和一个配有此充电器的成像设备。此设备能够防止被充电器件的泄漏(电流)。从而使充电器件即使在电阻和电容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时,稳定而均匀地充电也是可能的。
结合下述本发明提出的,示于附图中的实施方案,本发明的目的和特性及优点就会更为明显了。
图1是一台激光印像机的剖面图,它是带有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构成的充电装置的典型成像设备。
图2是一个基于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充电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加到充电器件上交流成份的峰-峰电压Vpp和被充电器件表面的电压Vs之间的关系图。
图4是表示被充电器件的交流电流IAC和表面电压Vs之间的关系图。
图5是表示加到充电器件上的交流成份的峰-峰电压Vpp与被充电器件表面电压Vs之间的关系图。
图6是基于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充电装置的侧视图。
图7图示了一个系统,在此系统中,加到充电器件上的电压的交流成份被控制为一恒定电流,直流成份也被控制为一恒定电流。
参照图1,它图示了一台可以和本发明的充电装置联用的成像设备。成像设备由送纸台A和激光印像机B构成。
首先对印像机台B按其结构和成像顺序加以说明。印像机台B包括外壳1,设备正面在图的右端。印像机B包括可绕铰链轴1B打开和闭合的前面板1A(分别如点划线和实线所示)。当装卸工艺处理盒2(Process cartridge)或检修印像机内部时,可打开前面板1A,使得在印像机内有较宽阔的通道。
在本实施方案中,工艺处理盒2由盒套2a感光鼓3、充电滚筒4、显像装置5及清洁器6构成,是一个四步图像成象处理装置。打开前面板(如点划线所示),即可从印象机外壳1上的预定调节位置装、卸工艺处理盒2。当工艺处理盒2被正确地安装在印象机上之后,工艺处理盒和印象机通过图中末示出的连接件与驱动系统接头和电路系统接头连接上,从而建立起机械整体。尽管作为一个整体,工艺处理盒是由感光鼓、充电滚筒、显像装置和清洁器组成的,但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可只将感光鼓和充电滚筒作为一个整体。只要系统包含了感光鼓和至少一种可用以重复成像的处理装置,并且可从成像设备主体上装卸,那么就足够了。
本设备有一个靠近外壳后部的激光扫描器7,它由半导体激光器、扫描马达7a、多棱镜7b和透镜系统7c组成。扫描器7发出的激光束L直接通过安装在印像机上的工艺处理盒套2a的曝光窗2b基本水平地进入装在印像机内的工艺处理盒套2a。激光束在曝光位置3a沿着清洁器6和显像装置5之间的通道进入感光鼓3的左侧表面,清洁器6位于此盒套的较好的一面,而显像装置位于此盒套的较低的一面。这样感光鼓3的表面就在母线的方向上被扫描和曝光。
印像机还有一个通用进料盘8(multi-feedingtray)它位于印像机前面板1A的下方,并向外延伸,自前面板方向向上倾斜。在托盘上面可放许多张纸(sheet material)。
印像机还有一个送料滚筒10,它位于邻近印像机前面板1A内的较低位置,传送滚筒12与送料滚筒10的左侧相接。图像转移滚筒13则位于印像机前面板1A内送料滚筒10的上边。一对定影滚筒15a和15b装在印像和前面板1A内的顶部。纸张导向板位于转移滚筒13和定影筒对15a、15b之间。卸料滚筒16位于定影筒15a和15b的出口处,托盘17用于接收卸出的纸张。
当印像机控制系统发出成像起始信号时,感光鼓3如图示以预定的线速度逆时针旋转,在此期间,感光鼓3的圆柱表面被充电滚筒4均匀地充电到预定的正电位或负电位,而充电滚筒4上加有由电源提供的预定电压,以便对感光鼓3进行所谓的接触式充电。充电滚筒4可用感光鼓3的旋转来驱动,或以主动方式向与感光鼓相反的方向转动。它也可以是不能转动的。但从感光鼓3和充电滚筒4之间要产生磨损的角度来看,充电滚筒4最好由感光鼓3所驱动或在它们之间的接触部分以和感光鼓同样的线速度来主动旋转。
此外,在曝光台,已经均匀充电的旋转着的感光鼓3的表面在像素激光束L下曝光,激光束L和由表示激光扫描器7产生的图像信息结果的时序电像素信号相对应,并且,感光鼓3的表面由激光束L沿母线的方向顺序扫描。这样,就在感光鼓3的表面上形成了一个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影图像。
在鼓3表面上形成的潜影(Latent inage)接着被显影装置5中显影滚筒上的显影剂显影。显影装置5包括一个增色剂容器5b,用以存放显影(增色)剂t。
放在进料盘8上的最上面一张片状材料由送料滚筒10送入印像机内,送料筒的转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片状材料(纸张)被送料滚筒10和传送滚筒12之间的辊隙夹带着以与感光鼓3相同的线速度送到转移位置,在此,感光鼓与转移滚筒13是对着或相接触的。
在纸张通过感光鼓3与转移滚筒13之间时,通过加在转移滚筒13上的电压(其极性与增色剂的极性相反)和转移滚筒13与感光鼓3之间的压力,使增色剂影像从感光鼓表面转移到纸张上,加在转移滚筒13上的电压只有当被送入的纸张的前沿到达感光鼓3与转移滚筒13的接触部位(转移部位)时才起作用。
把已通过转移位置的纸张从感光鼓3的表面上分开,并沿导向板14引入定影装置,该装置包括影象定影滚筒15a和15b。定影滚筒15a可与纸张带有影像的面接触,其作用尤如一个其中包括卤素加热器的加热滚筒。另一个滚筒15b与纸张的背面相接触,其作用尤如一个靠背(压力)轮,该滚轮由弹性材料制成。已接受到增色剂影象的纸张从15a和15b之间通过,在此期间,增色剂影像通过加热和加压在纸张上定影,并作为带有影像的产品(正片)由卸料滚筒16卸到托盘17上。
在增色剂影像被转移之后,用清洗器6中的清洗刮板6a清洗感光鼓3的表面,这样一来,残留的增色剂或其他污染物就被从鼓的表面清除,为再次成像做好准备。
当启用进料台A的装料盒40,而不是用进料盘8时,盒40中最上面一张纸就被一个拾取滚筒20沿箭头所指方向送到配准轮28和55,然后如前描述的那样再被送入送料滚筒10和传送筒12之间。
下面参考图2来详细地描述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充电装置。图中,数字3所指的是靠器件4充电的被充电器件,被充电器件包括一个用铝或类似材料做的基底3b和一个用有机的感光材料、无定形硅、硒、氧化锌或类似材料制成的感光层3c,其厚度为20微米。充电器件4的作用是均匀地对要充电的器件充电,使其达到一预定的电位。充电器件4包括一个直径为6毫米的金属芯(core metal),由外部的电压源E通过弹簧F给它供电。由于发生在感光器件与充电器件的间隙间的放电,使感光器件的表面被加了电压的充电器件充电。为了得到这样的一个细小间隙,而使充电器件与感光器件接触。具体地说,通过充电器件与感光器件的接触而保持这一细小的间隙。充电器件4有一高阻层4c,这样一来,即使被充电器件3上有针孔这样的毛病,(这会使额外的电流通过这样的小针孔从充电器件流向被充电器件),也可保持良好的充电作用。在本实施方案中,高阻层是用表氯醇橡胶制成的,其体电阻为1.1×108欧姆·厘米,厚度为100微米。图中4b所标明的是橡胶材料,例如经渗碳处理的EPDM,以便把体电阻降低到大约1×103欧姆·厘米。它的厚度为3毫米。充电器件4与被充电器件3之间的接触宽度d为1毫米。本实施方案中,沿充电器件4长度方向测得的接触长度为220毫米,在高温、高湿(32℃,85%)和低温、低湿(15℃,10%)的条件下,对它的接触部分的电阻和电容分别做了测试,结果如下: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1)充电器件的电阻=5.1×105欧姆
电容=2.6×10-10法拉
充电器件的电阻=5.1×109欧姆
电容=1.1×10-10法拉
在低温、低湿条件下:
充电器件的电阻=8.7×106欧姆
静电电容=1.2×10-10法拉
充电器件的电阻=3.4×1011欧姆
静电电容=1.1×10-10法拉
充电器件4被用一个螺旋弹簧F,以1.0千克的总压力压到被充电器件3上。电源E包括一个恒流的交流电源E-1和一个恒压的直流电源E-2,恒流交流电源E-1的交流成分用一个交流电流控制装置G来控制,用以提供一预定的电流(在本实施方案中为750微安),而恒压直流电压E-2的直流分量用一个直流稳压控制装置H来控制,使其处于一个预定的电平(在本方案中为-750伏)。被充电器件3的充电电位就是由这些电源确定的。
充电与被充电器件之间接触部位的阻抗的变化是在上面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结果如下:
表1
高温、高湿 低温、低湿
32℃,85% 15℃,10%
充电器件 3.9×105欧姆 1.3×106欧姆
被充电器件 1.4×106欧姆 1.4×106欧姆
(交流电流的频率:100Hz)
显然,被充电器件的阻抗不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充电器件的阻抗则是变化的。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阻抗小于常温常湿(23℃,64%)条件下的阻抗,而低温、低湿条件下的阻抗大于常温、常湿条件下的阻抗。因此,与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情况相反,在低温、低湿的条件下,充电器件上要加以较高的电压,以使得加到被充电器件上的电压显著地降低,这意味着,在低温、低湿条件下不得不增加所加的电压。
图3是充电时被充电器件的表面电位(Vs)随加到充电器件上的交流电压(振动电压)峰-峰值Vpp变化的曲线。直流成分VDC是750伏。正如图3所示,在高温、高湿条件下(32℃,85%),当交流分量的峰-峰电压Vpp增加到不小于充电起始电压Vth(550伏)的两倍(1100 Vpp)时,如实线所示,被充电器件3的表面电位才稳定下来。充电起始电压是当电荷开始充向被充电器件时加在充电器件上的直流电压,如在美国专利申请第131,585号中描述的那样。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充电器件4的表面层4c的阻抗与被充电器件的阻抗比较起来小很多,因此,交流电源E-1的交流分量被加到充电器件上的那部分几乎可以忽略,所以交流分量不会被充电器件衰减,因此,几乎所有的交流分量都被加到了被充电器件上。
正如在美国专利申请第131,585号中所描述的那样,当交流电压的峰-峰电压值与充电起始电压Vth相比,满足Vpp≥2Vth的关系时,充电是均匀的。这是因为在这个范围,电荷不仅会从充电器件向被充电器件上转移、而且可从被充电器件上转移回到充电器件。即使由于高电位造成被充电器件局部接受到过多的电荷,电荷还会转移回来,以维持电位的均匀。换句话说,按图3中的实线所示,当峰-峰电压不低于1100V时,充电是均匀的,而如果低于1100V,就会发生不均匀的充电现象。
在图3中的虚线所示,在低温、低湿(15℃,10%)时,曲线向右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充电器件表面层4c的阻抗增大,那么所加电压的交流成分的衰减也变大。为了在被充电器件上提供稳定的电压,所需电压看来不得低于1700V,否则充电就会变得不均匀。然而,若将这样设置的充电装置用到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此时充电器件的阻抗降低,含有不小于1.3毫安的交流电流流过。如此大的电流是使被充电器件3的电绝缘击穿,产生针孔的原因。
参考图4,我们做了被充电器件的表面电位Vs与交流电流IAC(有效电流)之间关系的试验。实线表示的是在高温、高湿(32℃,85%)、虚线表示在低温、低湿(15℃,10%)两种条件下二者的关系。不难看出,当交流电流不低于750微安时,电压Vs是稳定的。这是当交流频率为1000Hz时的试验结果。750微安的交流电流被称作阈值电流Ith。为了使充电器件表面电位稳定,应使
IAC≥Ith(=750微安)
这是因为,为了使被充电器件3的表面电位均匀,电流密度需超过一预定值。假定750微安是所需的最小电流。正如在这个图中所看到的,如果流过这个系统的电流不小于Itn,那么在任何环境条件下,电位Vs都是稳定的。电流Ith值的大小取决于充电和被充电器件的材料,以及加在充电器件上交流电压的频率。
由此可见,如果由交流电压源所提供的恒定电流不小于750微安,那么被充电器件3上的表面电位就总是稳定的。为此,控制交流分量以便供给一个恒定的电流(750微安),进行了交流分量的峰-峰电压Vpp的试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是1150Vpp,而在低温、低湿条件下是2000Vpp。显而易见,因为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充电器件4的阻抗降低,为了提供750微安的电流所需的交流分量峰-峰电压仅为1150V,而在低温、低湿的条件下,充电器件4的阻抗增大,要提供同样的750微安的电流就需要2000V的峰-峰电压。再看图3,按实线(高温、高湿条件)所示,当峰-峰电压不低于1100V时,充电是均匀的,按虚线所示(低温、低湿条件下),要不低于1700V;因此,上述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通过对交流分量的恒流控制,使得恒压控制的必要性,即对峰-峰电压2000Vpp的恒压控制的必要性消失了。而这种控制一直是必要的,因为在低温和低湿条件下,充电器件4表面层4c的阻抗的增加使交流分量减少,致使对被充电器件3的充电能力下降。这就是说,在高温和高湿条件下,即使减小了充电器件表面层4c的阻抗,所加交流电压也下降,因此,不可能给被充电器件提供高压,从而减少了器件3上针孔的产生。在低温和低湿条件下,随着温、湿度的降低,充电器件表面层4c的阻抗增加,加在它上面的电压增加,结果是即使充电器件使电压衰减了,也能使充电器件4的充电功率保持恒定。
与交流恒流源E-1一起使用的直流电源E-2是一个恒压源,其理由如下:
在被充电器件3上形成各种潜影时,与图形对应的某种程度的记忆电荷保留在被充电器件3上。换言之,在被充电器件3的记忆中,存在被充电的和未被充电的部位。可以用放电过程清除这种记忆,即,在充电过程之前,对被充电器件做清除电荷处理,具体地说,当器件3是光敏元件时,可在充电过程前使其均匀曝光。然而,反复应用之后,器件3中的记忆就变得不能被完全清除了。如果直流源是恒流源,当在成象过程之后,用充电装置4给器件3再充电时,就有相同的电流流过被充电器件3的带电和未带电的部位。因此,也就是加上了相同量的电荷。这样,在下一次成象时,就造成已带电和未带电部位间的非均匀性,结果,就可能发生诸如图象背景模糊,图象密度变化的问题。
参看图5,其中示出了加在充电器件上的交流电流峰-峰电压值和被充电器件表面电位间的关系。由此图可以看到,当加到充电器件上的直流电压由VDC漂移到VDC′时,器件3的电荷饱和电平也由VDC移到VDC′。因此,加到充电器件上的直流电压能确定被充电器件的电荷饱和电平。
为此,充电器件所用的直流电源最好是恒电压源。
特别是,当使用示于图1的激光束印象机或LED印象机,并多次重复印刷相同的信息格式时,信息格式的图样被记忆在光敏器件(被充电器件)上,结果,甚至在印过不同的信息格式之后,还会使原先的信息格式图象轻微地显现于印刷件上。因此,加到充电器件上的直流电压应是恒压控制的,而不是恒流控制的。特别是在这类印象机中。
在逆显影中,与光敏器件(被充电器件)的充电性质相同极性的增色剂微粒被沉积于光敏器件电位较低(静电图象淡的部分)的部位上。伴随逆显影过程,当光敏器件上的增色剂图象被转移到转印材料上时,必须对诸如转移电晕放电器或转移滚筒这样一些转印部件加上与光敏器件充电性质极性相反的电压。当与光敏器件充电性质极性相反的电荷被充到光敏器件上时,有时,不能用电学方法使光敏器件放电。结果,如果充电器件以不同量电荷给光敏器件提供电位差,特别是,如果光敏器件被转印纸所遮盖的部分和未遮盖的部分间存在一个电位差时,由于上述原因,转印形成的图象不能避免图象密度的不均匀性。因此,当显影系统是逆显影时,加到充电器件上的直流电压应当是恒定电压,而不是恒定的直流电流。
参看图7,它示出将一个交流电压和直流电压迭加的电压加到充电滚筒4上时提供恒流直流分量和恒压直流分量的系统。加到充电滚筒4上的交流电流通过感光鼓3的基层3b,流入交流电流探测器20,感光鼓接地。交流电流探测器测定交流电流,响应探测器的测定,控制正弦振荡器电路21产生的正弦波的振荡以提供一个恒定的振幅,这样就提供了恒定的电流控制。在直流电压发生器22中,输出电压被反馈回去并同图象密度调节盘所设置的参考电压Vref比较,该调节盘是用以调节图象密度的,这样,就提供了恒定的电压控制。由直流电压发生器22产生的直流电压同由正弦波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迭加,所产生的迭加电压被加到充电滚筒4上。
参看图6,它示出另一种实施方案,在此方案中,将充电叶片4′放在上述方案充电滚筒的位置上,叶片由叶片体4b′组成。4b′由尿烷橡胶、NBR、EPDM或类似的材料制成。叶片体被表面层4c所覆盖,4c由Torezin、NBR、表氯醇橡胶或类似材料制成(Torezin是N-甲氧基甲基尼龙的商品名,可由日本Teikoku Kagaku Sangye、Kabushiki Kaisha得到)。这一方案提供了一种同样好的效果。在此图中,4a′所指的是一个由金属制成的支撑板,电源E给它提供电压,电源E由交流源E-1和直流源E-2组成,交流源E-1受交流恒流控制装置G的控制以提供一恒定电流,直流源E-2受直流恒压控制装置H的控制并提供一预定电压。
充电器件可以是刷状或带状,或者类似物,也包括上面所描述的滚筒或叶片。
如果被充电器件具有充电特性的话,直流源E-2的极性应与被充电器件的充电特性匹配。如果没有,其极性可正可负。交流源E-1所提供的交流电压的波形可以是正弦波形、矩形波形,三角波形或其他波形,也可以应用脉冲波形。这里所要求的是要有一个振动分量,即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分量。
本发明的充电装置不限于用来在光敏器件(被充电器件)上形成静电潜影,也可作为图象转印装置使用,如转印滚筒或转印带。此装置可从光敏器件上将增色剂图象转印到转印材料上。
这里所描述的充电器件被用于给被充电器件提供预置电位,不只局限于给这个器件充电,还可用于使这个器件放电。
被充电器件不限于是光敏器件或感光鼓,也可是绝缘材料鼓。
如前所述,按照本发明,一个具有交流分量和直流分量的电压被加到与被充电器件接触的充电器件上,从而使被充电装置表面电位均匀。通过控制交流分量提供恒定电流,可以避免电流泄漏到被充电器件上,这样就稳定了充电操作。而当环境条件变化使充电器件的阻抗改变时,这种泄漏是可能发生的。
当借助于这里所公开的结构描述本发明时,未涉及今后设备的细节,本申请旨在覆盖以改进的目的或者下述权利要求范围内可能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