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4550000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DF 页数:73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14017.0

申请日:

1997.06.27

公开号:

CN1172283A

公开日:

1998.02.0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G03G15/00

主分类号:

G03G15/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芝;

发明人:

柴木雅子; 高桥俊晴; 今野美纪

地址:

日本神奈川

优先权:

1996.06.27 JP 167813/9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范本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它可以使得全部复制的剩余量或由若干个项目构成的剩余量的表示等变得容易确认,具有优良的用户接口。主CPU100根据由操作面板114的信息表示部93,数字键105,起动键101等的复制设定,对ROM102中存储的程序的复制管理任务,输入任务,输出任务,表示管理任务等控制任务间进行相关控制;利用表示管理任务在信息表示部93对全部复制剩余量,或由若干个项目构成的剩余量进行表示。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原稿的图象信息读入的 读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存储的存储装置;将该存储装 置存储的图象信息读出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将 该图象形成装置形成的图象的图象形成形式加以设定的设定装置;将包 括该设定装置设定的设定内容的各种信息进行表示的表示装置;和控制 装置,该控制装置用来对相对于上述图象形成装置中形成的图象的总数 的剩余的量以在上述设定装置中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方式在上述 表示装置中的逐次表示进行控制。
2: 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原稿的图象读入的读入 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存储的存储装置;将该存储装置存 储的图象信息读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将该图象 形成装置形成的图象的图象形成形式加以设定的设定装置;将包括该设 定装置的设定内容的各种信息进行表示的表示装置;将按上述设定装置 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在上述图象形成装置中形成的图象总数计算的计算 装置;将相对于该计算装置算出的总图象形成数的剩余量在上述表示装 置中的逐次表示加以控制的控制装置。
3: 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图象形成形式加以设定 的设定装置;将包括该设定装置设定的内容的各种信息进行表示的表示 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原稿的图象信息读 入的读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压缩文件化作为若干个原 稿的图象信息加以存储的存储装置;将相应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 形成形式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压缩文件化的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 加以扩展。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将相对于在该 图象形成装置中图象形成的总数剩余的量在上述表示装置中的逐次表示 加以控制的控制装置。
4: 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图象形成形式加以设定 的设定装置;将包括该设定装置设定的内容的各种信息进行表示的表示 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的原稿图象信息读入的读 入装置;将上述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压缩文件化作为若干个原稿的 图象信息加以存储的存储装置;将相应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 形式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压缩文件化的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扩展 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将按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 图象形成形式在上述图象形成装置中形成的图象总数计算的计算装置; 将相对于该计算装置算出的总图象形成数的剩余量在上述表示装置中的 逐次表示加以控制的控制装置。
5: 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原稿图象信息读入的读 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存储的存储装置;将该存储装置 存储的图象信息读出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将该 图象形成装置中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形式加以设定的设定装置;将包括 该设定装置设定的内容的各种信息加以表示的表示装置;将与上述设定 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总图象形成数的剩余量的表示进行变换 的变换装置。
6: 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定图象形成形式的设 定装置;将包括该设定装置设定的内容的各种信息加以表示的表示装 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对应的原稿图象信息读入 的读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作为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 加以存储的存储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存 储于上述存储装置中的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 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在上述读入装置的动作中,或上述图象形成装置的 动作中,或上述读入装置与图象形成装置的动作中将与各自的状态相应 的表示内容在上述表示装置中进行变换的变换装置。
7: 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设定包括双面复制的图 象形成形式的设定装置;将包括该设定手段设定的内容的各种情报加以 表示的表示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的原稿的图象信息 读入的读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压缩文件化作为若干个 原稿的图象信息加以存储的存储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 成形式相应的存储于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压缩文件化的若干个原稿的图象 信息加以扩展,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以上述设 定装置设定的双面复制中对上述图象形成装置在背面图象形成中与正面 图象形成中的图象剩余量在上述表示装置中的表示进行变换的变换装 置。
8: 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图形成形式加以设定的 设定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原稿的图象信 息读入的读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压缩文件化作为若干 个原稿图象信息加以存储的存储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 成形式相应的存储于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压缩文件化的若干个原稿的图象 信息加以扩展,在图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将上述读入 装置读入的原稿张数逐次加以表示的表示装置;将上述表示装置的表示 在上述图象形成装置的图象形成处理结束时变换到平时表示的表示方式 或与指示相应的表示的表示方式的变换装置。
9: 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定第一图象形成形式和 第二图象形成形式的设定装置;表示包括该设定装置设定的内容的各种 情报的表示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原稿图 象信息读入的读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压缩文件化作为 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加以存储的存储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 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存储于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压缩文件化的若干个原稿 的图象信息加以扩展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对上 述表示装置表示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第一图象形成形式相对应的形成 图象的剩余量表示方式和与第二图象形成形式相对应的形成图象的剩余 量表示方式加以变换的变换装置。
10: 一种图象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定图象的形成形式;将 与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原稿的图象信息读入;将读入的图象信息 加以存储;将与上述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上述被存储的图象信息 在图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时,对与上述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形成 图象的总图象形成数相对应的剩余量的逐次表示加以控制。

说明书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电子分类复制功能的图象存储型的数字复制装置的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人所周知现有的图象形成装置等的复制装置中具有将复制的份数用递减计数的方式显示的功能。

    但是现有的复制装置,不具备对总的复制的剩余量表示的功能或对由若干个项目构成的剩余量表示的功能;存在当若干个或大量的份数复制时的复制剩余量,复制结束时刻,或由若干个项目构成的遣留量的表示等不容易确认,即表示方式的用户接口不好的问题。

    如上所述,现有的复制装置不具备对复制的剩余量表示的功能,或由若干个项目构成的剩余量表示地功能,存在对若干个或大量份数复制时的复制剩余量,复制结束时刻,或由若干个项目构成的剩余量的表示等不容易确认,用户接口不好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对总的复制剩余量,或由若干个项目构成的剩余量的表示进行确认,用户接口优良的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包括将原稿的图象信息读入的读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存储的存储装置;将该存储装置存储的图象信息读出,并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将该图象形成装置所形成的图象的图象形成型式进行设定的设定装置;将包括该设定装置设定的设定内容的各种信息进行表示的表示装置;和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来对相对于在上述图象形成装置中形成的图象的总数的剩余的量,以与在上述设定装置中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方式在上述表示装置中的顺序表示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包括将原稿的图象信息读入的读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装置;将该存储装置存储的图象信息读出,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将该图象形成装置形成的图象的图象形成形式进行设定的设定装置;将包括该设定装置设定的内容在内的各种信息进行表示的表示装置;将按上述图象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以上述图象形成装置形成的图象的总数计算出的计算装置和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对相对于该计算装置算出的总的图象形成数的剩余量在上述表示装置中顺序表示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包括将图象形成的形式进行设定的设定装置;将包括该设定装置设定的内容的各种信息进行表示的表示装置;将按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原稿的图象信息读入的读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进行压缩文件化作为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加以存储的存储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在上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压缩文件化的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进行扩展从而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和对相对于以上述图象形成装置形成的总的图象的形成数剩余的量以上述表示装置的顺序表示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包括将图象形成形式进行设定的设定装置;将包括该设定装置设定的内容的各种信息进行表示的表示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原稿的图象信息读入的读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信息进行压缩文件化作为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加以存储的存储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在上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压缩文件化的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进行扩展从而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和对按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以上述图象形成装置形成的图象的总的图象形成数计算的计算装置;和对相对于上述计算装置算出的图象形成数的剩余量在上述表示装置中的顺序表示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包括将原稿的图象信息读入的读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存储的存储装置;将该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图象信息读出在图象形成媒体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对以该图象形成装置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形式加以设定的设定装置;将包括该设定装置设定的内容的各种情报进行表示的表示装置;和相对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总图象形成数的剩余量的表示进行转换的转换装置。

    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包括将图象形成形式进行设定的设定装置;将包括该设定装置设定的内容的各种情报进行表示的表示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原稿的图象信息读入的读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作为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加以存储的存储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存储于上述存储装置中的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和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用于在上述读入装置的工作过程中,或上述图象形成装置的工作过程中,或上述读入装置和图象形成装置的工作过程中相应于各自的状态将上述表示装置中表示的内容加以转换。

    本发明的的图象形成装置包括可将包括双面复制的图象形成形式进行设定的设定装置;将包括该设定装置的设定的内容的各种信息加以表示的表示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原稿的图象信息读入的读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压缩文件化作为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加以存储的存储装置;将以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在上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压缩文件化的原稿的图象信息扩展,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和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用于在上述设定装置设定双面复制时对上述表示装置对上述图象形成装置背面图象形成的过程中和正面图象形成的过程中各自剩余的图象形成量的表示间加以转换。

    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包括将图象形成形式进行设定的设定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原稿的图象信息读入的读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压缩文件化作为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加以存储的存储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在上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压缩文件化的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进行扩展进而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将上述读入装置读入的读入原稿的张数顺序加以表示的表示装置和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用于将上述表示装置的表示在上述图象形成装置的图象形成处理结束时转换到平常的表示方式或与指示相应的表示方式。

    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包括设定第一图象形成形式和第二图象形成形式的设定装置;将包括该设定装置设定的内容的各种信息加以表示的表示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原稿的图象信息读入的读入装置;将该读入装置读入的图象信息压缩文件化作为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加以存储的存储装置;将与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相应的,在上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压缩文件化的若干个原稿的图象信息进行扩展进而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的图象形成装置和变换装置,该变换装置用于在上述表示装置表示的上述设定装置设定的第一图象形成形式对应的图象形成剩余量表示方式和第二图象形成形式对应的图象形成剩余量表示方式间转换。

    本发明的图象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图象形成的形式;读入与设定的图象形式相应的原稿的图象信息;将读入的图象信息加以存储;在相应于上述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将上述存储的图象信息在图象形成媒体上形成图象时,相应于上述设定的图象形成形式所形成的图象的总数的剩余量的顺序表示进行控制。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制机的剖面图。

    图2图象形成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图3扫描份结构框图。

    图4 SMCPU结构框图。

    图5打印份结构框图。

    图6传真份结构框图。

    图7操作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8控制稳固设备的任务间的相互关系说明图。

    图9页面存储器的页缓冲区和文件区及管理表说明图。

    图10复制管理表的相互关系说明图。

    图11表示管理表的相互关系说明图。

    图12表示管理任务的动作流程图。

    图13表示管理任务的动作流程图。

    图14表示管理任务的动作流程图。

    图15表示管理任务的动作流程图。

    图16复制管理任务的动作流程图。

    图17输入任务的动作流程图。

    图18输入任务的动作流程图。

    图19输出任务的主动作流程图。

    图20输出任务的单面分类输出动作流程图。

    图21输出任务的单面分类输出动作流程图。

    图22输出任务的单面分类输出动作流程图。

    图23输出任务的单面组输出动作流程图。

    图24输出任务的单面组输出动作流程图。

    图25输出任务的单面组输出动作流程图。

    图26输出任务的双面组输出动作流程图。

    图27输出任务的双面组输出动作流程图。

    图28输出任务的双面分类输出动作流程图。

    图29输出任务的双面分类输出动作流程图。

    图30单面分类时对原稿张数,输出剩余量表示的图例。

    图31分类模式的动作说明图。

    图32组模式动作说明图。

    图33单面组时对原稿张数,输出剩余量表示的图例。

    图34单面分类时对原稿张数,输出剩余量表示的图例。

    图35单面组时对原稿张数,输出剩余量表示的图例。

    图36双面组方式输出剩余量表示的图例。

    图37双面分类方式输出剩余量表示的图例。

    图38双面组时面板上的表示状态变化的图例。

    图39双面组时面板上表示状态变化的图例。

    图40双面分类时面板上表示状态变化的图例。

    图41双面分类时面板上表示状态变化的图例。

    以下将参照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图1为作为本发明的图象形成装置的数字复制机的整体结构的简图。该数字复制机包括作为读入装置的扫描器2和作为图象形成装置的打印机3,并在其上份装有自动原稿进给装置(ADF)4。

    自动原稿送入装置4处于作为框体的盖本体21的后边缘份,装置本体的上份的后边缘份,具有可借助,图中没有示出的,活页装置开闭自如,并在必要时可将自动原稿进给装置4整体旋转变位使原稿台5的上面开放的结构。在盖本体21上份偏右的份位,设有将若干张原稿一起保持的原稿的送纸台22。在装置的一侧,设有将原稿按顺序一张张取出送往原稿台5的一侧(图中左侧)的给纸装置23。给纸装置23包括将原稿取出用的拾取滚筒27,将原稿压紧在拾取滚筒27上的压板28,作为将送往向原稿送纸台22的原稿的定位状态检知用的原稿检知传感器空位传感器29等。不仅如此,在拾取滚筒27的原稿取出的方向配置有给纸滚筒32,以确保原稿被一张张的进给。在原稿台5的上面,设有将其覆盖的原稿传送带37。原稿传送带37为挂在一对皮带滚筒40,40之间的外表面为白色的宽幅循环皮带,在皮带驱动机构(图中没有示出)的作用下可以沿正反两个方向运行。而原稿传送带37的内周份的背面一侧具有为使皮带面压在原稿台5上,若干个皮带压紧滚筒41和将自动原稿进给装置的开关状态检知用的定位开关(图中没有示出)。这样,利用上述给纸装置23将原稿从原稿台5的一侧(左侧)传送到另一侧(右侧)。在装置的右侧具有输纸装置38,该输纸装置38包括传送滚筒44,将原稿压紧在该传送滚筒44上的压紧滚筒45,将沿输纸方向传送的原稿的后端检出用的作为原稿检出装置的输纸传感器46等。在原稿输出路径的下游侧,设有输纸滚筒48。而且,在原稿输出的路径上,设有将原稿正反面颠倒引入原稿台5的门82,从而使将原稿双面复制成为可能。

    扫描器2包括作为光源的曝光灯6,装有镜15的第一滑动架7,装有使光路弯曲的镜8a,8b的第二滑动架9,透镜10,接受反射光的CCD传感器11,将上述各份件的位置变动用的驱动系统(图中没有示出),和将CCD传感器11的输出即图象数据(信息)由模拟数据变换成数字数据的A/D变换份(图中没有示出)。上述第一,第二滑动架7,9,相互之间以同步皮带(图中没有示出)相连接,使得第二滑动架9以第一滑动架71/2的速度向同一方向移动。这样,可以使得到透镜10的光路长度为一定的方式进行扫描。上述透镜10,焦距是固定的,变倍数时将其向光轴的方向移动。CCD传感器11中对于原稿的每一个画素均有个相应的CCD传感器单元。CCD传感器11的输出送入A/D变换份。第一,第二滑动架7,9,镜12a,12b的移动分别由进步电机(图中没有示出)驱动。上述第一,第二滑动架7,9在上述步进电机的转轴上连接的驱动轮(图中没有示出)和惰轮(图中没有示出)间架设的同步皮带(图中没有示出)的动作下相应地移动。由于对应的步进电机(图中没有示出)引起螺旋轴(图中没有示出)的旋转,使上述透镜10在该螺旋的动作下向光轴的方向移动。

    60为激光二极管,与该激光二极管60对应的有准直仪透镜62,多面反射镜64,透镜66,反射镜68,70,透镜72;使得激光由曝光装置52照射到感光鼓50上。

    打印机3为由如激光光学系统和可在复制纸上形成图象的电子照相方式的组合。即,打印机3装置内大体中央份位具有可在轴承上自由转动的作为像承受体的感光鼓50,在该感光鼓50的周围顺序布置有曝光装置52,显影装置54,复制加载装置55,剥离加载装置56,PCC加载装置57,除静电灯58和带电加载装置59。感光鼓50在由于带电加载装置59作用下和其同样带电时,使从扫描器2输出的激光在上述感光鼓上形成原稿的图象,形成静电潜象。

    其后,在上述感光鼓50上形成的静电潜象在显影装置54作用下显象,在复制用纸P上利用复制加载装置55复制上显象图象,而该纸是由下述的作为给纸装置的给纸盒30,借助给纸滚筒20,校准滚筒25传送过来的。经该复制加载装置55复制后的复制用纸P,由于AC电晕放电在剥离加载装置56作用下被剥离,借助传送皮带传送到定影器71,由于该定影器71的作用显影图象被溶融定影后的复制用纸P在输纸滚筒对73的作用下输出到具有输纸托架74a的单元74中。单元74具有使由输纸滚筒对73输出的复制用纸P面朝下的滚筒对74b,并且单元74上份分拣分类电机的旁边具有对每份分拣的分拣器74c。

    在上述复制用纸P显象图象的复制剥离后的感光鼓50上残留的显影剂,利用PCC加载装置进行清除,利用除静电加载装置58使感光鼓50上的电位降到一定电平之下即可以进行以后的复制动作。

    另外,在复制用纸P的两面均进行复制时,经上述的定影器71将显影的图象溶融定影后的复制用纸P经传送路径75a传送后存储于托架75b。该托架75b中存储的单面打印完的用纸P经传送路径75c传送到上述的复制加载装置55,在没被打印的另一面复制显影的图象。而且,在托架75b的下份设有光反射形的纸传感器75d,可以检知托架75b上是否堆有用纸。

    并且,由传送路径75a,托架75b,传送路径75c和纸传感器75d构成作为自动双面翻转机构的自动两面装置(ADD)75。

    图30为位于上述装置本体1的前侧的上下若干个装卸自如的,作为给纸装置的给纸盒。该给纸盒30由作为收容复制用纸P的框架的盒体31构成,在该盒体31的取出份具有向纸取出的方向倾斜的结构。这样,在上述给纸盒30的盒体31中收容的复制用纸P中最上层的纸,可以在拾取滚筒81的作用下将其取出。该拾取滚筒81取出的被送入上述盒体31的取出端的复制用纸P,在设置于上述盒体31的取出端的内侧的上方的由给纸滚筒和分离滚筒(或分离台)85构成的用纸分离份被一张张分离,传送到打印机3。

    以下将结合图2至6对数字复制机的控制系统加以说明。图2为数字复制机的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图,图3为扫描器份,图4为控制装置(SMCPU),图5为打印机份,图6为传真份。

    上述数字复制机的控制系统,整体上大体分为两个份分,即基本份301和页面存储器份302;其中基本份包括扫描器份313,打印机份315,二者利用图象处理份314相连接,和具有传真功能的传真份(FAX)312;而页面存储器份则包括接受并存储由基本份301传来的图象信息,再将该存储的图象信息转送到基本份301的具有存储器复制功能的存储装置。

    基本份301和页面存储器份302由交换控制数据的基本份系统接口316,交换图象信息的基本份图象接口317相连接。

    其次,基本份301包括输入装置(扫描器)313,输出装置(打印机)315,图象处理装置(图象处理份)314,传真份312和将它们控制的控制装置(SMCPU)311。

    在图4所示的控制装置(基本份CPU)311的主CPU100与ROM102,RAM104,图象存储器106,定时器存储器108,密码存储器12,定时器112,内份接口122,外份接口124相连接。内份接口122和操作面板114相连接,操作面板114上配有信息表示器93,数字键105,起动键101等。外份接口124则与单元74和外份装置138相连接。

    图象信息的存储和访问等均经主CPU100进行。

    例如,将密码作为图象信息存储时,在扫描器CPU160的控制下,扫描器又读入的图象信息在主CPU100的指令下存入图象存储器106中。主CPU100的指令是根据操作面板114输入(键输入)的模式决定的。

    以下,参照图3对扫描器份313的详细结构加以说明。在扫描器份313的扫描器CPU160,与控制曝光灯6的灯控制份164,控制扫描电机166的电机驱动器168,对包括原稿尺寸检知传感器169的传感器,开关,圆筒线圈170等进行驱动的驱动份172相连接并对其进行控制。并且,与对作为光电器件的CCD传感器11发出图象信息进行图象处理用的A/D变换电路176,分辨率变换电路178,摄影补偿电路179,画质改善电路180,双值化电路182相连接并加以控制。

    以下参照图5对打印机份315作详细的说明。打印机份315的打印机CPU190与主电机192驱动的主电机驱动器194;对包括纸尺寸检知传感器195的传感器,开关和圆筒线圈196等进行驱动的驱动份198,对定影器71的定影灯200进行控制的定影灯控制份202;对带电加载装置59,复制加载装置55,剥离加载装置56和PCC加载装置57进行控制的高压输出控制份212;对除静电灯58进行控制的除静电灯控制份216;对给纸滚筒20,拾取滚筒81用的给纸电机222进行控制的给纸控制份224;对激光二极管60和多面镜电228用的激光驱动电路230进行控制的调制电路232相连接。在高压输出控制份212和带电加载装置59,复制加载装置55,剥离加载装置56,PCC加载装置57之间分别设有高压变压器59a。55a,56a,57a。

    以下参照图2对页面存储器份302加以说明。页面存储器份302包括对基本份和其向页面存储器的地址进行控制,且内7含通讯存储器305的系统控制装置304;将图象信息作瞬时存储的存储装置(PM;页面存储器)323;生成页面存储器323的地址的地址控制份306;在页面存储器302中各器件之间的进行数据传输的图象总线320;在页面存储器份302中的各个器件和系统控制装置304之间的控制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控制总线321;借助图象总线320在对页面存储器323和其他的器件之间的进行数据传输时对该数据传输进行控制的数据控制装置;借助基本份图象接口317在和基本份进行图象数据传输时,作为图象数据接口的图象数据I/F装置308;在向分辨率不同的机器传输图象数据时将图象数据转换为其他机器的分辨率,而将以分辨率不同的机器接收的图象数据转换为基本份301的打印机份315的分辨率,及将双值图象数据作90°旋转处理的分辨率转换/二值旋转装置325;对传真发送和光盘存储的图象数据进行压缩发送,为在器件中存储将输入的图象数据进行压缩,为进行可视化打印将被压缩的图象数据加以扩展的压缩扩展装置324;和图象I/F装置308相连接,在从打印机份315输出图象数据时将图象数据作90°或-90°旋转输出时使用的多值旋转存储器309。

    以下参照图6对传真份312加以说明。传真份312与公众电话线相连接,包括为与模拟电路相连接装有调制解调器242;双值数据的编码/译码装置CODEC 244,246,通讯控制程序用的EPROM 246;作为图象数据存储装置的电池256支持的虚拟SRAM 252;在进行各种图象数据处理时用的工作RAM 254;扩充存储器256和将传真机接收的信号输出到图象处理份314的接口用的ASIC 258。

    图7所示为操作面板114的结构。即操作面极114包括结束键82,表示面板83,给纸盒30的选择装置盒选择键86,求助键87,自动用纸选择键88,自动倍率选择键89,变焦/100%键90,原稿尺寸键91,用纸尺寸键92,信息表示份93,自动浓度键94,手动浓度键95,预热键96,插入键97,全份清除键98,清除/停止键99,起动键101,定时键103,和数字键105。

    结束键82在选择分类模式、组模式、分拣模式时用。

    表示面板83用各种代替文字的图形的闪光表示复制机的状态。盒选择键86在选择的盒不是希望的尺寸时,可按下该键选择其他的盒。

    HELP键87作为操作引导键按下时将表示出操作顺序的信息,在功能设定后按下可以将设定的内容进行确认。

    自动用纸选择键88使通常进入自动用纸选择模式。将原稿台(玻璃)5上放置的原稿的尺寸自动检出,自动选择与其同尺寸的复制用纸(等倍率复制时)。

    自动倍率选择键89被按下时,就选择了自动倍率选择模式,当指定希望用的纸的尺寸后,可以将原稿台(玻璃)5上放置的原稿的尺寸检出,并自动计算复制的倍率。

    变焦/100%键90中,当按下[25%<]时,复制的倍率以1%为一级一直减小到25%。当按下[>800%]键时,复制的倍率以1%为一级一直增大到800%。按下100%键时即返回到等倍率(100%)。

    原稿尺寸键91是在设置原稿尺寸时使用。当用纸大小选定并指定原稿尺寸后复制的倍率就自动地被设置了。

    用纸尺寸键92用于选择用纸尺寸。

    信息表示份93用以将数字复制机的状态,操作顺序和对用户的各种指示利用文字和图画来表示。作为表示装置的信息表示份93内含触摸式板,可以进行功能设定。

    自动浓度键94用于在选择自动浓度时,数字复制机可以自动地检测出原稿的浓淡并选择最佳的复制浓度。

    手动浓度键95可用来手动选择所希望的复制浓度。按[淡]键可以分5级使浓度变淡;按[浓]键可分5级使浓度变浓。

    预热键96被按下时进入预热(节电)状态,所有的表示灯均关掉。再一次复制时,需再次按下该键。

    全清除键98被按下时所有的选择的模式均被清除,返回到标准状态。

    清除/停止键99用于对复制的份数进行修改或使复制动作停止时。

    在开始复制时按下起动键101。

    定时键103被按下时,表示出数字复制机的电源何时开,何时关(固定时的设定时用)。

    数字键105是在设置希望复制的册数时用。复制的册数可以在1~999中设置。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数字复制机的CPU中的ROM 102中存储着控制任务的程序等。复制管理任务a为对复制作业的状态进行管理,输入任务b为控制图象的输入,输出任务c为对图象的输出进行控制。表示管理任务d用于对操作面板114和信息表示份93的状态进行管理与控制。

    各个任务(a~d)具有如一个收信用的信息排队,将信息传输到对方任务的收信排队中。由于在各任务间进行数据传输,可以进行任务间的相关控制。

    在CPU 311的RAM 104中,存有如图8所示的对复制作业的状态和输入形式进行管理的复制表e,对复制作业的输出形式和存储器的编辑内容进行管理的输出、编集指定表m,对操作、表示状态进行管理的表示状态管理表g,和如图9所示对文件区每页的信息管理的文件化页信息管理表M3。

    另外,在图9中页面存储器323分为将用扫描器313读入的图象数据和送往打印机份315的输出图象数据暂时保存的页面缓冲区M1和将该图象数据压缩文件化的数据存储的文件区M2。

    图10表示以复制表e对每个复制作业输入任务b的状态的输出任务c的状态进行管理的状态和用输出编辑指定表m对每个复制作业的输出形式和编辑内容进行管理的状态。

    图11表示的是表示功能管理表g的构成。其后将作详细说明的表示功能管理表g由表示管理表h,菜单格式定义表i,按钮格式定义表j,和剩余张数表示格式定义表k构成。

    以下将参照图12~图29的流程图对如此构成的各个控制任务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2为表示管理任务d的主动作,表示管理任务d为在数字复制机的电源投入后,进行如图11所示将对操作、表示状态管理的表示功能管理表g初始化,和操作面板114的表示初始化。

    其后,可以对操作面板114的各个设定键的按下与否(步骤B),信息表示份93的表示菜单中的按扭铵下与否(步骤C),是否从其他任务收到信息(步骤E)等随时进行检知,判定,并按判定的状态进行处理。

    比如操作面板114的数字键115按下时,复制份数的变更就被检短,对表示管理表h的置数信息加以更新,变换信息表示份93的复制份数的表示。

    图30表示信息表示份93的一个表示的例。图30(a)所示为在信息表示份93的菜单表示中,当信息表示份93表示上的分类键被按下,表示管理任务d如图11(a)所示由表示管理表h的「现在表示的菜单的序号」值,图11(b)中所示的菜单格式定义表i中该格式域中该相应的「按钮序号」的值到图11(c)中所示的按钮格式定义表j的分支前菜单的序号进行检索,将表示管理表h的「现在表示的菜单的序号」的设定值加以更新。并且,图30(b)表示将信息表示份93的表示变换为分类模式的表示菜单。上述的表示管理任务d,接受复制作业的条件后即进行操作、表示管理。

    盒的位置和浓度设定等一般的作业设定之后,当按下起动键101时,如图13所示,表示管理任务d对表示管理表h中的动作模式进行检索,判定复制作业的类型,假如分类模式/组模式有效时为了开始存储器存储型的复制作业,通过对复制管理任务a的信息通讯进行「电子分类复制作业的开始指令」。

    由表示管理任务d接收复制作业开始指令信息的复制管理任务a的控制动作将借助在后面加以说明。

    这里,对电子分类复制作业的代表性的动作模式加以说明。

    “分类”模式限于1个原稿一次扫描,为将若干个原稿按输入顺序,根据指定份数进行几回复制的动作模式。

    图31为将5页的原稿以分类模式复制4份的例子。

    “组”模式限于1个原稿一次扫描,为半若干个原稿按输入顺序根据指定的份数几张一起复制的动作模式。本实施例中该动作模式相对应的为将一系列的复制动作作为一个复制作业。

    图32为将5张原稿以组模式复制成6份的例子。

    复制作业中,表示管理任务d中,除去浓度变化,插入中断指令等外,操作面板114的设定键的操作,信息表示份93的面板操作均被禁止;根据从其他任务接收的信息对于工作中的扫描器份313,打印机份314的机械状态(是否发生阻塞;没纸等)的表示管理和本发明的复制状态(输入原稿张数,输出的剩余量)的表示管理进行控制。

    图14表示表示管理任务d的原稿输入张数表示处理的动作。表示管理任务d,对接收的信息的内容进行解析,假定是输入开始阶段,如图11所示对表示管理表h的原稿张数f,每份的用纸张数N,整个输出剩余张数TR作初始化。

    对于原稿张数,输出剩余量表示格式,如图11所示可利用剩余张数表示格式定义表k对若干个格式加以管理,以对表示管理表h的剩余量表示格式序号份的检索对与动作模式输出形式相应的表示格式进行判定。根据表示格式,在信息表示份93对原稿张数,复制置数,输出剩余量进行初始表示。

    当接收的信息是原稿张数表示的通知时,对表示管理表h的原稿张数份进行更新,根据判定表示格式所确定的表示格式将信息表示份93的原稿输入的张数表示进行更新。

    此外,当接收的信息是原稿输入结束通知时,对输入处理结束后的原稿张数表示格式根据对剩余张数表示格式定义表k的检索来确定,根据表示格式对信息表示份93的原稿张数的表示进行更新。

    图15表示的是表示管理任务d中输出剩余量的表示处理动作。表示管理任务d和原稿张数表示的场合相同将接收的信息的内容加以分析,当得到有关输出剩余量的值(全份输出张数,每份输出用纸的张数,双面输出时全份ADD积存的用纸张数,ADD纸架的台数等等)的通知时,表示管理表h的相应项目中把上述接收的信息设定,对剩余张数表示格式定义表k进行检索判定剩余量的表示格式,根据表示的格式对信息表示份93的剩余量表示作初始化表示。

    当接收的信息是输入剩余量的表不通知时,将通知的信息转换成剩余量表示格式,将剩余量表示更新。当接受的信息是输出结束的通知时,根据对原稿张数和输出剩余量表示格式判定得到的表示格式将信息表示份93的原稿张数,输出剩余量的表示清零。比如,原稿张数,总输出剩余量等不和输出结束一起表示,而输出剩余量复制置数则恢复用户设定的初始值。

    根据上述表示管理任务d的控制流程图,操作面板114的信息表示份93上的原稿张数,输出遣留量表示的图象如图30的分类单面输出的例,和图33的组单面输出的例所示。图30所示为将5张原稿以分类模式将4份单面输出场合的信息表示份93的表示例。

    如图30,图33所示,例中信息表示份93由输出剩余张数等张数表示份93a和将各种设定键表示的键表示份93b构成。

    如图30(a)所示,将电子分类复制动作模式的设定表示菜单经选择键表示份93b的“分类”键,变换为图30(b)的分类模式的设定表示菜单。

    直到起动键101按下,即复制作业的设定中时如图30(b)的菜单表示,张数表示份93a表示设定数为4份,此时对原稿输入的张数和全份输出的剩余张数不表示。

    图30(c)中表示输入时或输出入动作时的菜单,在张数表示份93a原稿输入数的表示由「存储3张」逐次增加。但是因为在总的输出剩余张数还未确定,在该阶段不表示。

    图30(d)中表示输入结束后仅输出的菜单,张数表示份93a中每份的输出剩余张数为「5张」,而总的输出剩余张数的表示由「剩余10张」逐次减少。

    图30(e)为分类复制作业结束时的信息表示份93的表示例。

    图34,为将图30所示的信息表示份93的表示例中张数表示份93a的表示状态的变化进行表示。图34(a)表示设定为「倍率100%4倍」时的情况。

    图34(b)~(e)在第一份输出入时,图34(b)中为输入中存储一张原稿图象,图34(c)为输入中存储2张原稿图象;图34(d)为输入中存储4张原稿图象,而图34(e)则为输入中存储5张原稿图象。

    图34的(f)~(p)为表示从第二份到第四份的输出,图34(f)表示第二份的输出还剩余5张,而输出还剩余三份,全份的输出剩余15张,而输入则存储5张。

    第34(g)表示第二份的输出还剩余4张,且输出还剩余三份,全份的输出还剩余14张,输入存储5张。

    图34(h)表示第二份的输出还剩余3张,且输出还剩余三份,全份输出还剩余13张,输入存储5张。

    图34(i)表示第二份的输出还剩余2张,且输出还剩余三份,全份输出还剩余12张,输入存储5张。

    图34(j)表示第二份的输出还剩余1张,且输出还剩余三份,全份输出还剩余11张,输入存储5张。

    图34(k)表示第三份的输出还剩余5张,且输出还剩余两份,全份输出还剩余10张,输入存储5张。

    图34(1)表示第三份的输出还剩余4张,且输出还剩余两份,全份输出还剩余9张,输入存储5张。

    图34(m)表示第三份的输出还剩余3张,且输出还剩余两份,全份输出还剩余8张,输入存储5张。

    图34(n)表示第四份的输出还剩余3张,且输出还剩余一份,全份输出还剩余3张,输入存储5张。

    图34(o)表示第四份的输出还剩余2张,且输出还剩余一份,全份输出还剩余2张,输入存储5张。

    图34(p)表示第四份的输出还剩余1张,且输出还剩余一份,全份输出还剩余1张,输入存储5张。

    图34(q)表示4份的复制结束,“可以复制”。

    图33为将5张原稿以组模式将6份单面输出时信息表示份93的例子。

    图33(a)中,将电子分类复制动作模式设定、表示菜单经选择键表示份93的「组」键,变换为图33(b)的组模式的设定、表示菜单。

    到起动键101按下时,即复制作业的设定中时表示为如图33(b)所示的菜单,在张数表示份93a设定数表示6份,此时不表示原稿输入的张数和全份输出剩余张数。

    图33(c)表示输入时和输出入时的菜单,张数表示份93a的原稿的输入张数「存储3张」以逐次增加表示,输出剩余份数以递减表示。同时,因为全份的输出的剩余张数还没确定,所以此时不表示。

    图33(d)表示输入结束后,仅进行输出时的菜单,张数表示份93a中输出剩余数2张和全份输出剩余数11张及输出剩余份数5份以逐次减少表示。

    图33(e)表示组复制作业结束时的信息表示份93。

    图35表示图33所示的信息表示份93的表示例的张数表示份93a的表示状态的变换。在此,全份的输出剩余量表示不采用将剩余张数以数值表示,而以棒图形状对剩余率表示,原稿张数的表示位置和原稿张数表示的定时均以和图34中的分类模式时不同的格式表示。没有表示输出中的原稿张数,而仅表示「HELP」键87等硬键处于按下的状态。

    图35(a)表示设定为「倍率为100%6倍」。

    图35(b)~(e)为第一张输出入时,图35(b)为设定数量为6份,输入中原稿图象存储1张,图35(c)为输出剩余份数为5份在输入存储2张原稿图象,图35(d)为输出剩余份数为3倍,输入存储4张原搞图象,图35(e)为输出剩余份数为2份而输入存储5张原稿图象。

    图35(f)-(p)表示从第1张到第5张的输出。

    图35(f)为原稿输出还剩余5张,第1张的输出的剩余份数为1份,将全份输出的剩余量以棒图形状的剩余量率表示。

    图35(g)为原稿输出还剩余4张,第2张的输出的剩余份数为6份,将全份输出的剩余量以棒图形状的剩余量率表示。

    图35(h)为原稿输出还剩余4张,第2张的输出的剩余份数为5份,将全份输出的剩余量以棒图形状的剩余量率表示。

    图35(i)为原稿输出还剩余4张,第2张的输出的剩余份数为4份,将全份输出的剩余量以棒图形状的剩余量率表示。

    图35(j)为原稿输出还剩余4张,第2张的输出的剩余份数为3份,将全份输出的剩余量以棒图形状的剩余量率表示。

    图35(k)为原稿输出还剩余4张,第2张的输出的剩余份数为2份,将全份输出的剩余量以棒图形状的剩余量率表示。

    图35(l)为原稿输出还剩余4张,第2张的输出的剩余份数为1份,将全份输出的剩余量以棒图形状的剩余量率表示。

    图35(m)为原稿输出还剩余3张,第2张的输出的剩余份数为6份,将全份输出的剩余量以棒图形状的剩余量率表示。

    图35(n)为原稿输出还剩余1张,第5张的输出的剩余份数为3份,将全份输出的剩余量以棒图形状的剩余量率表示。

    图35(o)为原稿输出还剩余1张,第5张的输出的剩余份数为2份,将全份输出的剩余量以棒图形状的剩余量率表示。

    图35(p)为原稿输出还剩余1张,第5张的输出的剩余份数为1份,将全份输出的剩余量以棒图形状的剩余量率表示。

    图35(q)为6份复制结束,表示为“可以复制”。

    与这种动作模式、输出形式相对应有若干种原稿张数输出剩余量的表示格式均可采用,构成上述的表示管理任务d的控制功能和表示管理表。

    以下参照图16的流程图对复制作业的状态、动作管理进行复制管理的任务a的动作加以说明。

    复制管理任务a经对于和输入任务b,输出任务c,表示管理任务d的信息进行收发控制对复制作业的动作进行控制。

    复制管理任务a,将接收的信息的内容进行分析,比如,在接收复制作业的开始指令时,对没有在进行的复制任务进行确认的基础上对表示管理表h中设定的复制作业的内容(动作模式、复制份数,原稿尺寸,变焦倍数,用纸尺寸,单/双面输出入,装订留出的纸边信息、存储器编辑内容等)进行检索,在复制表e和输出编辑指定表m中设定,将与作业内容登录了的复制表e的ID(JOB-ID)一起,将输入开始指令信息送往输入任务b,将复制作业的状态更新(没有复制作业→输入作业开始指令已发出)。

    对从复制管理任务a将输入开始的指令接收,输入作业开始输入任务b的动作此后借助图17和图18加以说明。

    由输入任务b接收到输入开始通知状态和正在输入的状态后复制管理任务a对该状态的内容进行解析,向表示管理任务d通知状态时(输入开始状态等),对表示管理任务d通知输入任务b的状态的信息后,复制作业的状态被更新(→输入作业在正常动作)。

    但接收到从输入任务b输出作业开始的指令信息时,复制管理任务a在确认没有输出作业在动作后,对输出任务c发出输出开始的指令信息,复制作业的状态再次更新(→输出作业开始指令已发出)。

    从复制管理任务a接收到输出任务开始后输出任务c的动作将借助图19-图29在后面加以说明。

    同样,复制管理任务a从输出任务c的接收到输出开始通知状态和正在输出的状态,将该状态的内容解析后,向表示管理任务d通知状态时,对表示管理任务d通知输出任务c的状态信息后。将复制作业的状态更新(→输出作业在正常动作/异常停止等)。

    同样当从打印份315接收到故障通知信息时,向表示管理任务d发出故障情报的表示指令信息。而当从表示管理任务d接收到复制作业中断、中止的指令信息时,向输入任务b,输出任务c发出作业中断、中止的指令信息。从输入任务b接收到原稿张数和通知信息时,将该原稿张数表示通知发给表示管理任务d。同样,从输出任务c接收到输出剩余量信息的通知,每份输出用纸的张数,全份输出的张数,双面输出时堆积的长数,份数等的通知时将其信息通知表示管理任务d。

    以下,参照图17,图18的流程图对作为图象输入处理的实际控制份的输入任务b的动作加以说明。

    输入任务b在进行了内份参数表的初始化后就进入等待由复制管理任务a的信息的状态。收信信息的内容为输入开始指令时输入任务b就开始动作,根据接收的复制管理任务a的通知的复制作业的ID从头开始检索复制表e对复制作业的内容进行解析,在将由输出作业继承的内容在输出、编辑表m中再次设定的同时,对原稿张数计数器f等进行初始化。

    接着,在输入处理使用的资源,如扫描器份313的确保,页面存储器323的面缓冲器M1,页面存储器323的文件缓冲区M2的开放的确保。同时,将通知输入任务b开始的状态(输入开始状态)作为信息传送给复制管理任务a,将复制表e的输入任务任务b的状态更新(没有输入作业→输入开始)。

    对有没有接收到信息的确认(步骤H)在输入任务b的动作中是随时进行的。由于用户的操作造成的输入的中断/中止要求和以手置方式将若干张原稿输入时的输入结束指令,扫描器份313,打印机份315的故障产生的中断指令等全份信息均通知输入任务b,在接收信息时,对信息的内容进行解析,进行与内容相应的输入中断、中止的处理。

    在没有接收到信息的时候,相应于输入方式(手置/ADF),其次对原稿的有无进行确认,有输入原稿时进行页的输入处理。即,原稿的图象数据读入页面存储器323的页缓冲器M1。读入页面存储器323的页缓冲器M1中的图象数据经压缩扩展装置324压缩,写入页面存储器323的文件缓冲器M2中(页文件化处理)。

    页面存储器323经页压缩后,作为输入任务b内份参数的原稿张数计数器f递增,和页输入状态一起原稿张数通知的信息被传送给复制管理任务a,将复制表e的输入状态更新。当原稿输入顺序和输出顺序为同样的单面输出时,即便原稿的张数设定在输入进行时即可以开始输出,这称作逐次型输出作业。相对于逐次型输出作业有在若干张原稿输入结束之后再开始输出的称为结束型的输出作业。

    由复制作业(复制表e)的内容将输出作业的类型(结束型/逐次型)判断的输入任务b的处理,逐次型输出作业时最初的一页原稿输入后(原稿数计数器f=1)经一定时间由输入任务b向复制管理任务发出输出开始的要求。

    当有输入原稿时,返回到步骤H以下的处理。

    当没有输入原稿时,输入任务b在分支至输入作业结束处理。所谓结束处理,即将扫描器份313。页面存储器323的页缓冲器M1等的输入资源开放,向复制管理任务a发出输入结束状态的信息,将复制表e的输入状态更新(→输入正常结束)。

    结束型输出作业时,在输出作业结束的定时达到后输出作业开始,向复制管理任务a发出输出开始要求信息。当一个输入作业结束后,使内份参数初始化等待下一次复制(输入)作业开始的信息(步骤I)。

    以下,参照图19-图29的流程图作为图象输出处理的实际控制份输出任务c的动作加以说明。

    图19表示输出任务c的主动作流程。

    输出任务c在内份参数表被初始化之后,即进入等待复制管理任务a发来的信息。当接收到信息的内容是输出开始指令时输出任务c开始动作,将由复制管理任务a通知接收的复制作业ID,由初始将输出编辑指令表m检索,对输出任务的内容进行解析,对输出内份的参数进行初始化。

    此后,进行对输出处理使用的资源,如打印机份315的确保,页面存储器323的页缓冲器M1,输入作业中存储图象的页面存储器323的文件缓冲器M2的开放确保。

    文件ID用于通过对输出,编辑表m的检索得到输入任务b设定的ID。此处,向复制管理任务a发出通知输出任务c开始的状态(输出开始状态)的信息,将复制表e的输出任务c的状态更新(没有输出作业→输出开始)。

    图20-22为分类模式单面输出流程图,图23-图25为组模式单输出流程图,图26-图27为组模式双面输出流程图,图28-图29为分类模式双面输出流程图。

    输出作业结束处理与输入作业结束处理大体相同,即将打印机份315,页面存储器323的页缓冲器M1等的输出资源开放,将存储图象数据删除开放页面存储器323的文件缓冲器M2,向复制管理任务a发出输出终了状态,更新复制表e的输出状态(→输出正常结束)。

    其后,将输出内份参数进行初始化,等待其后的复制(输出)作业开始的信息。

    以下根据输出形式的不同对实际输出的处理将流程图从头顺序说明。

    图20-图22为分类模式的逐次型单面输出流程图,首先,将逐次型单面分类输出的内份参数初始化。

    比如,将份数计数器V置1(用户设定份数V),输出页计数器n置。(每份输出页数N在输入过程中没定),全份输出剩余面份TR置。(在输入时未定)。

    因是逐次型输出处理,对RAN104的文件化页信息管理表M3进行检索,以确定文件化页的状态,假定下个输出页为输入结束(图象存储结束)的话,对输出页进行扩展处理。即利用图象压缩扩展装置324对该图象文件页进行扩展处理,在输出用的页面存储器323的页缓冲器M1中将扩展的图象数据展开。其后,扩展开的页面存储器323的页缓冲器M1上的图象开始向打印机份315输出(页输出处理)。

    页输出后,作为输出任务c的内份参数的输出页计数器n的数增加,将复制表e的输出状态更新(→正常输出中)。

    在输出任务c的动作时随时进行有没有接收到信息的确认。由于用户操作产生输出中断/中止要求和打印机份315发生故障产生的中断指令的信息被送到输出任务c,在接收信息时对信息的内容进行解析,进行与内容相应的中断或中止处理。

    当没有接收到信息时,对文件化负的状态进行判断,在有下一输入页时,返回到页扩展,输出处理。在没有下一个输出页时,对复制表e的输入任务b的状态进行检索,假定输入作业结束(步骤M),就进行第二份以下的分类输出处理。

    第二份以下的输出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因在输入结束时对每份的输出张数(此时与输入张数相同)进行判断,将输出张数N和全份输出张数T:N×V的信息通知复制管理任务a。假定没有第二份以下的输出(用户指定的份数V<2),此时输出结束,而当还有输出剩余份数时(V>v)(步骤Q)将输出剩余份数V-v和输出剩余张数的初始值N的信息送给复制管理任务a,指示每份分类输出时的剩余量表示的初始化。而且将输出份数计数器V的数增加,使输出页计数器n置1,对作为内份参数的份数作初始化。

    当还有输出页时(N>=n)(步骤Q),返回页打开处理,页扩展处理,将内份计数器更新,在每页输出时发出给复制管理任务a的输出剩余量通知。比如,全份剩余张数TR←TR-1,每份输出剩余张数:N-n等。同时将复制表e的输出状态更新,将输出任务的状态信息通知复制管理任务a。和第一份的输出同样,对是否接收到信息的确认(步骤N)是随时进行的(图22)。

    图23-图25为组模式的逐次型单面输出流程图,首先对逐次型单面组输出用的内容参数进行初始化。

    比如,将份数计数器V置1(用户设定份数:V),输出页计数器n置1(输出页数N在输入过程中未定),总输出剩余张数TR←∞置0(输入时未定)等等。

    因是逐次型输出处理,根据对复制表e的输入任务b的状态的检索判定输入的状态,在输入作业过程中时,对RAM 104的文件化页信息管理表M3进行检索,以判定文件化页的状态,假定下一页为输入结束(图象存储结束)的话,进行输出页的扩展处理。即利用图象压缩扩展装置324将该图象文件页进行扩展处理,在输出用的页面存储器323的页缓冲M1中将扩展的图象数据展开。其后开始将扩展开了的页面存储器323的页缓冲器M1上的图象输出到打印机份315(页输出处理)。

    当还有剩余份数时(V>v),向复制管理任务a发出剩余份数的通知信息,将作为内份参数的份数计数器V的数增加,返回页输出处理。在指定份数V的页输出处理之后,对每份输出的内份参数和表示进行初始化。即将输出页计数器n的数增加,使份数计数器V置1初始化,将剩余份数表示的初值V的信息通知复制管理任务a,对复制表e的输出状态进行更新(→正常输出中)。

    在输出任务c的动作中随时对有没有接收到信息进行确认。由于用户操作产生的中断/中止要求和打印机份315发生故障产生的中断指令的信息通知输出任务c,当接收信息时,对信息的内容进行解析,进行与内容相应的输出中断、中止处理(图25)。

    在没有接收到信息时,继续进行输出处理。作每份数输出处理时,对输入任务b的状态进行检索,在输入作业动作时,返回上述的份数输出处理。假定输入作业结束时,对文件化页的状态进行检索,假定没有下一输出页时,此次组输出处理即结束(步骤U)。

    当有下一输出页时,因输入结束已经判明输出的张数(此时等于输入张数),将输入张数N和全份输出张数T:N×V的信息通知复制管理任务a。

    输入结束后组输出流程图如图24所示。

    当剩余有输出页时(N>=n)(步骤T),将全份输出剩余数TR←(N-n+1)×V,输出剩余张数N-n+1的信息通知复制管理任务a,组输出时指示对每个输出页的剩余量表示进行初始化。

    对下一输出页的扩展处理是在页面存储器323的页缓冲器M1中展开扩展的图象数据。其后,开始把扩展开的页面存储器323的页缓冲器M1上的图象输出到打印机(页输出处理)。当还有剩余份数时(V>v),向复制管理任务a送出输出剩余份数的信息,作为内份参数的份数计数器V的计数增加,返回页输出处理。

    在指定份数V的页输出处理之后,对每份数输出的内份参数和表示进行初始化。即将输出页计数器n的数增加,将份数计数器V置1初始化,将剩余份数的初始值V信息通知复制管理任务a,并更新复制表e的输出状态(→正常输出中)。

    输出任务c的动作中随时均在对有没有接收到信息进行确认。由于用户操作产生的中断/中止要求和打印机份315发生故障产生的中断指令的信息通知输出任务c,当接收信息时,对信息的内容进行进行解析,进行与内容相应的输出中断、中止处理。在没有接收到信息时,继续进行输出处理。在每份数输出时进行有没有下个输出页的判断(步骤T),当没有输出页时,组输出处理结束(步骤U)。

    图26-图27为组模式的结束型双面输出的流程图,图36所示为自动双面装置75(以下记为ADD)中ADD堆积方式的双面组的一个例子。图36(a)表示规则,图36(b)表示输入对时间的变化图,图36(c)为输出对时间的变化图,图36(d)为输出剩余量对时间的变化图。即剩余输出页数表示36a,输纸托架输出时的输出剩余份数表示36b,ADD堆积中的剩余份数表示36c和全份剩余张数36d的变化。

    图26中首先对结束型双面组输出相关的内份参数进行初始化。比如,份数计数器V置1,输出页计数器n置1,其次对文件化页的状态进行检索,由文件化页数和设定份数V的关系决定双面组输出的方式。比根据图36(a)所示的原稿张数:N,置数:1≤V<=50,ADD堆积的上限:ADD MAX=50时的规则对ADD全份的堆积的原稿张数,ADD堆积的次数等决定。同时将输出页数N和全份的输出张数T←V×N的信息通知复制管理任务a。

    对输出方式的解析的结果,原稿张数为奇数,且最初作单面输出时,在与图23-图25相同的方式进行单面的指定份数输出之后,将输出页计数器n的数增加,将份数计数器V置1初始化,进行每个输出页的输出剩余量表示的初始化指示。比如,将输出张数N-n+1,输出剩余份数V的信息通知复制管理任务a。

    当原稿张数为偶数且不是单面输出时,对有下一输出页(n>=n)和ADD堆积的原稿张数W进行判别,将ADD堆积计数器W置1初始化,因背面输出的原因将输出剩余量表示的初始信息送往复制管理任务a。比如送出输出剩余张数N-n+1,输出剩余份数V,ADD堆积原稿张数W的信息。

    同时因背面输出的原因,对用纸作给纸前,输纸前(ADD)的变换处理。其后,将该输出页作扩展处理,页输出处理;还有输出剩余份数时(V>v),向复制管理任务a送出输出剩余份数V-v和全份输出剩余张数TR→TR-1的信息,将作内份参数的份数计数器V的数增加,返回页处理(步骤G4)。

    在指定份数V的页输出处理后,还有ADD堆积的原稿(W>w)时,将ADD堆积计数器W的数增加,每份数输出的内份参数和表示作初始化。即将输出页计数器n的数增加,份数计数器V置1初始化,通知复制管理任务a剩余份数表示的初始值V的信息(表示初始化指示),更新复制表e的输出状态(→背面正常输出中)。

    其后返回对下一背面输出页的扩展处理。设定份数V的页输出处理。在ADD中没有堆积页时(W≤w),变换到图27所示的正面输出(步骤G2)。

    另外,在输出任务c的动作时随时对有没有接收到信息进行确认。当用户操作产生输出中断/中止要求和打印机份315发生故障产生中断指令的信息被通知给输出任务c,接收信息的同时对信息的内容进行解析,进行与内容相应的中断、中止处理。

    所谓正面输出(步骤G2)和背面输出同样,首先,将正面输出,相应的内份参数的每个输出页作初始化处理,将输出剩余量表示的初始化信息送给复制管理任务a。比如将输出页计数器n的数增加,份数计数器V置1,ADD堆积计数器W置1初始化,输出剩余张数N-n+1,输出剩余份数V,ADD堆积原稿数W等信息传送给复制管理任务a。同时因为表面输出的原因进行用纸的给纸前(ADD),输纸前的变换处理。

    其后进行相应输出页的扩展处理,页输出处理,当还有输出剩余份数时(V>v),向复制管理任务a通知输出剩余份数V-v和全份输出剩余张数TR←TR-1的信息将内份参数份数计数器V的数增加,返回页输出处理(步骤G7)。

    在指定份数V的页处理之后,如还有ADD堆积原搞(>w),将ADD堆积计数器w的数增加,对每个份数输出的内份参数和表示进行初始化。即将输出页计数器n的数增加,将份数计数器V置1初始化,通知复制管理任务a剩余份数表示的初始值V的信息(表示初始化指示),更新复制表e的输出状态(→正常正面输出中)。其后返回下一个正面负的扩展处理,设定份数V的页输出处理。

    当没有从ADD的给纸页时(W≤w),返回步骤G6,有输出页时(N≥n)返回上述的背面输出→正面输出处理。没有输出页时双面组输出结束(步骤U)。

    图28-图29为分类模式结束型双面输出流程图,图37为ADD堆积方式的双面分类的一个处理例。图37(a)示出规则,图37(b)为输入对时间的变化图,图37(c)为输出对时间的变化图,图37(d)为输出剩余量表示对时间的变化图。即输出剩余份数表示37a,ADD堆积中的ADD堆积率表示37b,输纸托架输出中的每个输出份数与输出剩余张数的表示37c,全份剩余张数表示37d的变化。

    图28中首先对结束型双面输出有关的内份参数初始化。比如,份数计数器V置0,输出页计数器Z置1,ADD堆积份数计数器W置1等。

    其后,对文件化页的状态进行检索,由文件化页数和设定份数V的关系决定双面分类输出的方式。比如,根据图37(a)表示置数:1<=V<=999,ADD堆积上限:ADDMAX=50,每份的双面堆积用纸数:Z=〔N/2〕时的规则对ADD全份堆积份数,ADD堆积的次数等决定。同时将输出页Z=〔N/2〕和全份输出张数T←V×N的信息通知复制管理任务a。

    这里,将全份输出张数T作为单面输出的张数。即相对于1张用纸因背面印刷和正面印刷相当于输出两页。以后有输出份数时(V>=v)返回双面分类输出处理。首先,根据前面决定的输出方式对ADD堆积的份数W进行判断,因为背面输出将输出剩余量的初始化信息通知复制管理任务a。比如将每份输出剩余张数的初始值Z,输出剩余份数V-v,ADD中堆积的全份用纸的张数Ts=Z×W的信息送出。

    每次对ADD堆积的内份参数作初始化处理。比如增加份数计数器V的数,将输出ADD堆积份数计数器W置1,输出张数计数器Z初始化置1。同时因背面输出的原因进行用纸的给纸前,输纸前(ADD)的变换处理。其后,因是背面分类输出,还有输出页时(Z>=2),进行相应于输出页计数器Z的设定值的输出页的扩展处理和页输出处理,将全份ADD堆积剩余张数Ts←Ts-1的信息通知复制管理任务a,将输出页计数器Z的数增加,返回页展开,页输出处理(步骤S2)。

    在每份的背面页输出处理后,如有ADD堆积份数(W>w),将ADD堆积计数器W的数增加,对份数的输出页计数器Z进行初始化,更新复制表e的输出状态(→正常输出中)。其后,返回下一份的ADD堆积背面分类输出(步骤S2)。当ADD中没有堆积的份数时(W≤w),如图29所示变换到步骤S3之后的正面输出。

    另外,在输出任务c的动作中随时对有没有接收到信息进行确认。当用户操作产生输出中断/中止要求和打印机份315发生故障产生中断指令将其信息通知输出任务c,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对信息的内容进行解析,进行与内容相应的输出中断、中止处理。

    正面输出(步骤S3)和背面输出的处理相同,首先对正面输出相关的内份参数作校正处理(比如份数计数器V←V+W-1),各份数输出进行初始化处理(比如,ADD堆积计数器W置1,每份数的输出页计数器Z置1)。其后因是正面输出在用纸的给纸前(ADD),输纸前间变换。其后将正面双面分类的剩余量表示的初始化信息送往复和制管理任务a。比如,每份输出剩余张数Z,输出剩余份数V-v等信息。

    其后,对与输出页计数器Z相应的正面输出页进行扩展处理和页输出处理,在还有输出剩余页时(Z>z),将每一份相应的输出剩余页数Z-z+1和全份的输出剩余张数TR←TR-1的信息通知复制管理任务a,增加输出页计数器Z的数,返回页展开,页输出处理(步骤S6)。

    在相应于1份的正面负输出处理后,如还有ADD堆积份数(W>w),将ADD堆积计数器W和份数计数器V的数增加,将每份数的输出页计数器Z初始化,更新复制表e的输出状态(→正常输出中)。此后返回下一份的ADD给纸,表面分类输出(步骤S4)。

    当没有由ADD纸数的份数时(W<=w),变换到图28所示的步骤S5以下的背面输出。其后,当还有输出份数时(V>v),返回上述的背面输出→正面输出处理。如没有输出页时双面分类输出结束(步骤U)。

    最后图36,图37所示的双面输出例的场合的操作面板114上的表示状态变化例与单面输出时的例(图34,图35)同样,示于图38-图41。

    图38-图39表示的是图30所示的原稿19张,12份的双面组输出例的信息表示份93的表示例中张数表示份93a的表示状态的变化例。剩余的输出页数为36a,不向正/反面每个输出原稿减法计数表示。输纸托架输出中的输出剩余份数36b/ADD堆积中的剩余份数36c也不管正/反面,平时以减法计数方式表示的例,将输出任务c的状态在每次在给纸前/输纸前中变换时经复制管理任务a通知表示管理任务d,可将是正面输出还是背面输出的表示信息进行变换。总的剩余张数36d以数值减法计数的方式表示。

    图40-图41为原稿25张,10份双面分类输出时的张数表示份93a的表示状态的变化。为将输出剩余份数37a,背面输出ADD堆积中的ADD堆积率37b以加法计数方式表示的例子。ADD堆积率如图28,图29的流程图所示,根据全份堆积剩余量Ts的信息以表示管理任务d算出可能的值。正面输出时,输出剩余的份数37a以减法计数表示,输纸托架输出的每份剩余的张数37c以减法计数表示。全份剩余张数37d则以棒图形状表示。如上述的流程图所示,将全份的输出张数T和输出剩余量TR由输出任务c利用信息通讯经由复制管理任务a逐次通知表示管理任务d,表示管理任务d将其变换成相应的表示格式的表示状态进行表示。此时输入(原稿)张数仅在输入时表示。

    采用如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象存储型的数字复制机中具有将全份输出剩余率或输出张数逐次表示的功能,并且,具有将相应于输出形式(分类/组,单面/双面)变换剩余量表示方式的功能,另外还有不论是输出入时还是在输出时对与输出入状态相应的剩余量表示方式变换的功能;此处在双面输出时,有对背面输出和正面输出的表示方式变换的功能;而且因为剩余量表示是用若干个项目组合而成,复制剩余量(复制结束时刻)的估计容易进行,使提供一种用户界面优良的图象形成装置成为可能。

    以上详细说明的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全份复制剩余或由若干个项目构成的剩余量表示等的确认容易进行,用户界面优良的图象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pdf(7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它可以使得全部复制的剩余量或由若干个项目构成的剩余量的表示等变得容易确认,具有优良的用户接口。主CPU100根据由操作面板114的信息表示部93,数字键105,起动键101等的复制设定,对ROM102中存储的程序的复制管理任务,输入任务,输出任务,表示管理任务等控制任务间进行相关控制;利用表示管理任务在信息表示部93对全部复制剩余量,或由若干个项目构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