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4546412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06616.6

申请日:

2004.02.25

公开号:

CN1525264A

公开日:

2004.09.0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3G15/08

主分类号:

G03G15/08

申请人:

株式会社理光;

发明人:

荒井裕司; 三瓶敦史; 津田清典; 须田武男; 羽鸟聪; 石川知司; 渡辺直人; 长岛弘恭; 木村祥之; 桑原延雄; 细川浩; 善波英树; 村上和歌子; 成见智; 武市隆太; 川隅正则; 梅村和彦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3.02.28 JP 054072/200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王礼华;杨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处理卡盒以及设有该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处理卡盒PC包括壳体,在其内部收纳成像装置,在上述壳体局部PC3上设有导向部101,在上述壳体局部PC4上设有导向部102,用于对处理卡盒移动进行导向,且规定处理卡盒之间的对向间隔。能减少配置若干个处理卡盒时的设置空间,减少处理卡盒占有空间,且能合适地对各处理卡盒进行定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处理卡盒,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局部设有导向 部,用于对处理卡盒移动进行导向。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卡盒 导向部对该处理卡盒自身移动进行导向。
3: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卡盒 导向部对邻接处理卡盒移动进行导向。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上述 导向部与另一处理卡盒或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相邻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部结 构规定上述导向部与邻接的另一处理卡盒或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之间的 对向间隔。
6: 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部与 邻接的另一处理卡盒或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局部相碰。
7: 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向部与 邻接的另一处理卡盒或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局部嵌合,能在嵌合状态 下滑动。
8: 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相邻接的处理 卡盒之中,或相邻接的处理卡盒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之中,一方的导向 部设为凸状结构,另一方的导向部设为凹状结构。
9: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根据 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不同位置,使得上述导向部形状不同。
10: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上述 导向部与上述壳体形成为一体,或者上述导向部为单独部件。
1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卡盒为 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个所述的处理卡盒。
12: 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若 干个上述处理卡盒,能形成若干色图像。

说明书


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处理卡盒的定位机构,即单元支承装置,上述处理卡盒收纳用于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印刷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对上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处理,使其成为可视像,通过将该可视像转印在纸等记录媒体上输出。

    有以单一色为对象仅设置一个感光体的结构,也有用于形成若干色图像的设置若干个感光体的结构,后者用于形成包含彩色图像在内的多色图像场合。

    作为形成彩色图像的方式,可以列举如下:使用色调剂等显影剂,在各感光体上形成色图像,将运送来的色图像,顺序叠合转印在纸等记录媒体上;或者将各感光体上的色图像顺序转印在中间转印体上后,再将叠合转印在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一次性地转印在纸等记录媒体上。

    在使用若干个感光体的结构中,为了采用上述后一种形成彩色图像的方式,可以将形成各色图像的感光体沿作为上述中间转印体的带的伸展方向并行设置,即串列式结构,这为人们所公知,例如,特开平10-39718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案(请参照该公报的
    ,
    )。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能形成若干色图像的串列式结构中,用于形成各色图像的感光体以及与其对应的实行图像形成处理的成像设备收纳在卡盒内,将其称为处理卡盒,将该处理卡盒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

    收纳在处理卡盒内的各成像设备需要规定位置关系,以防止发生不良图像。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显影装置,清洁装置能相对感光体定位的结构。

    当装有若干处理卡盒,用于形成若干色图像场合,将各处理卡盒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时,各处理卡盒之间,各感光体之间地位置关系需要保持定位状态,以防止各色图像之间的因转印偏移而引起的色偏移。

    将处理卡盒收纳在图像形成装置内时,使用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导轨,或支承着卡盒使其可滑动的拉出部件等,近年来,由于希望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这使得在各处理卡盒间确保用于设置导轨或拉出部件的空间变得很困难。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虽然公开了规定收纳在处理卡盒内的各成像设备相对感光体的位置关系的结构,但是,没有公开各处理卡盒之间的定位结构或对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配置若干处理卡盒场合能减少设置空间及处理卡盒占有空间、能合适地进行各处理卡盒定位的处理卡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一种处理卡盒,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局部设有导向部,用于对处理卡盒移动进行导向。

    (2)在(1)的处理卡盒中,上述处理卡盒导向部对该处理卡盒自身移动进行导向。

    (3)在(1)的处理卡盒中,上述处理卡盒导向部对邻接处理卡盒移动进行导向。

    (4)在(1)-(3)中任一个所述的处理卡盒中,上述导向部与另一处理卡盒或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相邻接。

    (5)在(4)的处理卡盒中,上述导向部结构规定上述导向部与邻接的另一处理卡盒或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之间的对向间隔。

    (6)在(4)的处理卡盒中,上述导向部与邻接的另一处理卡盒或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局部相碰。

    (7)在(4)的处理卡盒中,上述导向部与邻接的另一处理卡盒或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局部嵌合,能在嵌合状态下滑动。

    (8)在(7)的处理卡盒中,相邻接的处理卡盒之中,或相邻接的处理卡盒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之中,一方的导向部设为凸状结构,另一方的导向部设为凹状结构。

    (9)在(1)-(3)中任一个所述的处理卡盒中,根据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不同位置,使得上述导向部形状不同。

    (10)在(1)-(3)中任一个所述的处理卡盒中,上述导向部与上述壳体形成为一体,或者上述导向部为单独部件。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卡盒为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个所述的处理卡盒。

    (12)在(1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若干个上述处理卡盒,能形成若干色图像。

    下面说明本发明效果。

    按照上述(1)-(3)的处理卡盒,在处理卡盒壳体上设有导向部,用于对处理卡盒移动进行导向,因此,与导向部设在处理卡盒以外场合不同,移动用导向部件不需要特别的设置空间,能使处理卡盒之间接近,减少处理卡盒占有空间。

    按照上述(4)的处理卡盒,能减少设置空间及处理卡盒占有空间,能合适地进行各处理卡盒定位。

    按照上述(5)的处理卡盒,移动用导向部不仅用于处理卡盒移动,而且能规定导向部与邻接的另一处理卡盒或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之间的对向间隔,因此,能减少处理卡盒设置空间,且能对处理卡盒进行定位,不需要特别的定位结构。

    按照上述(6)的处理卡盒,导向部与邻接的另一处理卡盒或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局部相碰,因此,能以简单结构规定对向间隔。

    按照上述(7)的处理卡盒,导向部与邻接的另一处理卡盒或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局部嵌合,能在嵌合状态下滑动,因此,能以简单结构一方面对移动进行导向,一方面规定对向间隔。

    按照上述(8)的处理卡盒,相邻接的处理卡盒之中,或相邻接的处理卡盒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之中,一方的导向部设为凸状结构,另一方的导向部设为凹状结构,因此,能以简单结构一方面对移动进行导向,一方面规定对向间隔。

    按照上述(9)的处理卡盒,根据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不同位置,使得上述导向部形状不同,因此,能根据导向部形状判别收纳在处理卡盒内的装置,且能以简单结构一方面对移动进行导向,一方面规定对向间隔,实现导向部的多功能化。

    按照上述(10)的处理卡盒,导向部与上述壳体形成为一体,这时能减少零件数,降低成本;当导向部为单独部件场合,可以在加工后安装到壳体上,这时,壳体能设计为通用件,也能抑制成本上升。

    按照上述(11)和(12)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合适地进行处理卡盒定位,尤其当设有若干个处理卡盒能形成若干色图像场合,能防止各色转印状态偏移,防止发生色偏移,且通过对处理卡盒定位,适合色转印顺序,能可靠地防止形成与图像信息不同的色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说明图;

    图2是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处理卡盒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图2所示处理卡盒用的移动导向结构说明图;

    图4是图2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表示图2所示移动导向结构另一实施例;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第1像载置体以及设在其周围的成像装置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在各导向件上设置不同的导向突起例的截面图;

    图9表示设有与导向突起嵌合的导槽的处理卡盒图;

    图10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设有可移动开放的面板;

    图1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说明图;

    图12表示第四实施例中取出处理卡盒的状态;

    图13是第四实施例导向件的放大图;

    图14表示第四实施例中的杆立起状态;

    图15表示第四实施例中的杆收纳状态;

    图16是第四实施例的处理卡盒的斜视图;

    图17是第四实施例的处理卡盒设置在导向件中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图1是适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说明图,该图像形成装置是彩色打印机,采用串列式,能形成彩色图像,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打印机,也可以适用于复印机,传真机,印刷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设有以下各装置:

    形成根据原稿图像的各色图像的成像装置21Y、21C、21M、21BK;与上述各成像装置21Y、21C、21M、21BK对向配置的转印装置3;作为纸供给装置的手供纸盘23,用于将纸供给到转印区域,该转印区域由上述各成像装置21Y、21C、21M、21BK与转印装置3对向配置而形成;设置在供纸装置16的供纸盒14;定位辊17,用于控制供给从上述手供纸盘23或供纸盒14运送来的记录纸,以与上述各成像装置21Y、21C、21M、21BK的成像时间一致;定影装置24,用于对转印后的记录媒体进行定影。

    关于定影装置24,虽然没有详细说明,其使用热辊定影方式,设有加热辊和加压辊,上述加热辊和加压辊夹持记录纸的运送通道,可对向相接,通过热及压力的作用,熔融软化图像,将图像定影在记录纸上。

    转印装置3使用作为转印体的带3A(以下简记为“转印带”),该转印带3A卷绕在若干辊上,在各成像装置中的与感光体鼓对向的位置,分别配置转印偏压装置12Y、12C、12M、12BK,用于施加与色调剂逆极性的转印偏压,顺序叠合转印在各成像装置形成的色调剂像。

    转印装置3还包括二次转印偏压装置18,配置在记录纸的运送通道上,用于将叠合转印在上述转印带3A上的色调剂像一次性地转印在记录纸上。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中,作为记录纸,可以使用一般用于复印等的普通纸,投影用片(OHP),卡片、明信片等90K纸,相当于101g/m2以上的厚纸,信封等比纸热容量大的所谓特殊纸等。

    在图1中,各成像装置21Y、21C、21M、21BK分别进行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的显影,所用色调剂的色虽然不同,但其构成相同,下面以成像装置21BK为例进行说明。

    成像装置21BK设有作为静电潜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2BK,沿着该感光体鼓2BK的回转方向,顺序配置作为处理装置的带电装置7BK,显影装置9BK,清洁装置28BK,在上述带电装置7BK和显影装置9BK之间,射入发自写入装置8的写入光8BK,在感光体鼓2BK上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作为静电潜像载置体,除了采用鼓状外,还可采用带状。这些配置在感光体鼓周围的图像形成用或成像用设备被收纳在处理卡盒内,形成如图2所示的设有壳体的单元结构,为方便起见,用符号PC表示处理卡盒。

    在上述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中,转印装置3斜向延伸,能减小转印装置3在水平方向占有的空间。

    在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根据以下工序及条件形成图像,在以下说明中,以使用黑色色调剂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21BK为例进行说明,其他成像装置也同样。

    在形成图像时,感光体鼓2BK由主马达(没有图示)驱动回转,带电装置7BK施加AC偏压(DC成份为零)进行消电,其表面电位设定为大致-50V的基准电位。

    接着,带电装置7BK施加叠合AC偏压的DC偏压,使得感光体鼓2BK大致均一带与DC成份相等的电位,其表面电位大致为-500V~-700V,目标带电电位由处理控制部决定。

    感光体鼓2BK均一带电后,实行写入工序。与来自控制部(没有图示)的数字图像信息相对应,使用写入装置8写入图像,形成静电潜像。即,在写入装置8,与数字图像信息相对应,激光光源根据各色被双值化的激光二极管用发光信号发光,上述激光经柱面透镜(没有图示),多面镜8A,fθ透镜8B,第1~第3反射镜,WTL透镜,照射在用于载置各色图像的感光体鼓上,被照射部分的感光体鼓表面电位大致成为-50V,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

    形成在感光体鼓2BK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9BK,使用色调剂作可视像处理,在显影工序中,在显影套上施加叠合AC偏压的DC偏压,大致为-300V~-500V,仅仅上述因照射写入光电位低下的图像部分被显影(Q/M:-20~-30μC/g),形成色调剂像。

    通过显影工序经可视像处理的各色色调剂图像转印在记录纸上,该记录纸由定位辊17控制在合适时间送出。在记录纸到达转印带3A前,通过纸吸附用偏压装置施加吸附用偏压,使得纸静电吸附到转印带3A上。

    通过转印偏压装置12Y、12C、12M、12BK施加与色调剂逆极性的转印偏压,从感光体鼓将色调剂像静电转印到转印带3A上,通过二次转印偏压装置18将上述叠合转印的色调剂像一次性地转印到记录纸上。

    经各色转印工序的记录纸在转印带组件的驱动侧辊与转印带3A分离,运向定影装置24,通过加热辊和加压辊构成的定影接触部,将色调剂像定影在记录纸上。然后,排向排纸部22。

    在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不仅可以在记录纸单面形成图像,也可以在记录纸双面形成图像,当在记录纸双面形成图像时,上述定影后的记录纸被运送到翻转循环通道RP,在该翻转循环通道RP的末端设有送出辊RP1,该送出辊RP1兼用作输出来自上述手供纸盘23的记录媒体,通过该送出辊RP1,将翻转后的记录媒体送向定位辊17,再在另一面形成图像。记录媒体运送通道的切换由运送通道切换爪RP2进行,其配置在定影装置24的后方。

    上述带电电位等各数值,并不局限于上述所列举数值,能根据色彩或浓度等进行变更。在图1中,符号37Y、37C、37M、37BK表示显影装置使用的色调剂的补给罐。

    图2用于说明处理卡盒PC构成,在该图中,处理卡盒PC的壳体例如用树脂成形,在与转印带3A对向的壳体壁部形成开口PC1,感光体鼓2BK的局部露出到开口PC1外,在与写入装置8侧对向的壳体壁部形成写入光8BK的导入口PC2。

    处理卡盒PC的装卸方向被设定为沿着感光体鼓2BK的长度方向即轴向,在本实施例中,将垂直图2纸面的方向设为装卸方向,进行维修保养或更换新的处理卡盒时,将处理卡盒朝离开纸面方向拉出。

    在图2和图3中,处理卡盒PC外壁之中,在显影装置9BK的上壁PC3上设有导向部101,上述上壁PC3与邻接处理卡盒相对向,在清洁装置28BK侧的底壁PC4上设有导向部102。

    如图3和图4所示,导向部G1设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侧,其与最左侧处理卡盒即黄色处理卡盒的导向部101相配合,以便对处理卡盒装置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或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卸下处理卡盒时进行导向。同样,导向部G2设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侧,其与最右侧处理卡盒即黑色处理卡盒的导向部102相配合,以便对处理卡盒装置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或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卸下处理卡盒时进行导向。

    配置在邻接位置的处理卡盒处于对面状态,设置导向部101,102,上述导向部101为凸状部件,导向部102为凹状部件,凹凸部件互相嵌合配合构成。上述导向部101,102在与纸面垂直方向长度足以提供装卸处理卡盒PC时的移动行程。

    由于上述导向部101,102形成凸凹关系,因此,如图4所示,能互相嵌合,通过互相嵌合,凸状部结构的导向部101的突出长度局部被嵌合在凹状部结构的导向部102内,嵌合场合的处理卡盒间的间隔比不嵌合场合的处理卡盒间的间隔短,这是由于不嵌合场合因突出长度所引起的。在图4和图5中,为便于表示,省略了品红色处理卡盒PC。

    处于嵌合状态的导向部101,102呈相邻处理卡盒壁面相碰状态,这样,处理卡盒PC间的对向间隔被确定,处理卡盒之间能得到定位。

    导向部101,102可以与处理卡盒壳体一体成形,也可以相对处理卡盒壳体作为另一部件形成,再安装到壳体上,这时可以使用接合或连接等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处理卡盒PC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移动时,可以通过设在相邻位置的处理卡盒PC上的导向部101,102进行移动,尤其,当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内场合,通过导向部101,102,相互的对向间隔被确定,能保持定位状态,即处理卡盒的垂直中心被互相定位。导向部101,102是一边支承处理卡盒PC的重量,一边能移动的部分,即使导向部101,102夹着处理卡盒PC垂直方向中心处于相对离开位置,在处理卡盒PC上,在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仅受到重力,不会发生力偶等,而能使处理卡盒滑动。

    当然,使得处理卡盒PC水平方向的导向部101,102的设置位置尺寸能嵌合导向部101,102,在水平方向不会施加多余的外力,因此,能平滑地进行滑动。这样,没有必要在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处理卡盒PC移动用导向部及定位部,因此,能减少处理卡盒PC的占有空间,实现装置小型化。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表示图2所示移动导向结构另一实施例。在图5中,使得各处理卡盒PC的导向部101’,102’的端部形状不同。

    在图5的实施例中,左侧处理卡盒PC的导向部101’凸状顶端形成倾斜面,其与G1相配合,该左侧处理卡盒PC的导向部102’形成圆弧状凹部;中央处理卡盒PC的导向部101’具有凸状顶端,使其能与上述左侧处理卡盒PC的导向部102’相嵌合,该中央处理卡盒PC的导向部102’形成矩形状凹部;右侧处理卡盒PC的导向部101’具有矩形状凸状顶端,使其能与上述中央处理卡盒PC的导向部102’相嵌合,该右侧处理卡盒PC的导向部102’形成矩形状凹部,其与G2相配合。

    通过上述结构,各处理卡盒PC形成不同色图像场合,不会搞错各处理卡盒PC的设置位置。即,各处理卡盒PC只能装在导向部101’,102’嵌合形状匹配的位置,考虑转印顺序等设定的处理卡盒PC的设置位置必然得到决定。这样,可以通过导向部101’,102’判别收纳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处理卡盒PC。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图6是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垂直截面图,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用相同符号表示。

    这里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设有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内的由鼓状感光体构成的第1至第4像载置体2Y、2C、2M、2BK,以及同样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内的环状中间转印带3。中间转印带3卷绕在支承辊4,5,6上,沿箭头A方向被驱动回转。上述中间转印带3与各个像载置体2Y、2C、2M、2BK相接,形成在各像载置体表面的各色色调剂像叠合转印在转印材上。

    在第1至第4像载置体2Y、2C、2M、2BK上形成色调剂像,将上述色调剂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上的结构,除了色不同之外,其结构实质上完全相同,因此,仅说明在第1像载置体2Y上形成色调剂像,将该色调剂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上的结构。

    图7是第1像载置体2Y以及用于在该像载置体2Y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像的各成像装置的放大截面图。在图示例中,像载置体2Y被驱动朝顺时钟方向回转,这时,由带电辊7Y构成的带电装置施加带电电压,使得像载置体2Y以所定极性带电。如图6所示,从光写入装置8射出的经光调制的激光束照射在带电后的像载置体2Y上,这样,像载置体2Y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9Y使得该静电潜像显影为黄色色调剂像,成为可视像。

    显影装置9Y包括收纳干式显影剂D的显影装置壳体10Y,显影辊11Y,显影刮板31Y,以及第1和第2运送螺旋32Y,33Y。上述显影辊11Y回转自如地支承在上述显影装置壳体10Y上,通过形成在显影装置壳体10Y上的开口对向配置在与像载置体2Y接近的位置,上述显影刮板31Y用于限制显影辊11Y上的显影剂量,上述第1和第2运送螺旋32Y,33Y与上述显影辊11Y对向配置。

    通过上述第1和第2运送螺旋32Y,33Y一边运送上述显影装置壳体10Y内的显影剂D,一边进行搅拌,显影剂载置在朝箭头B方向回转的显影辊11Y上被运送。这时,通过上述显影刮板31Y将显影辊11Y上的显影剂高度限制为一定,经限制后的显影剂被运向显影辊11Y与像载置体2Y之间的显影区域,在此,显影剂中的色调剂静电转移到形成在像载置体上的静电潜像上,使得该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像,成为可视像。

    作为显影剂可以使用单组份或双组份的显影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包括色调剂和载体的双组份显影剂。

    夹着中间转印带3,在像载置体2Y的相反侧,配置一次转印辊12Y,通过将转印电压施加在该一次转印辊12Y上,像载置体2Y上的色调剂像一次转印在朝箭头A方向回转的中间转印带3上。转印后附着在像载置体2Y上的转印残留色调剂通过清洁装置13Y除去。

    本实施例的清洁装置13Y包括清洁装置壳体34Y,清洁刮板35Y,以及废色调剂运送螺旋36Y。上述清洁装置壳体34Y具有朝向像载置体2Y的开口,上述清洁刮板35Y的基端部固定支承在上述清洁装置壳体34Y上,顶端部与上述像载置体2Y表面压接,用于除去转印后残留在该像载置体2Y上的色调剂,上述废色调剂运送螺旋36Y将该除去的色调剂运送到没有图示的废色调剂罐。在带电辊7Y上施加将交流成份叠合在直流成份上的带电电压,因此,已通过清洁装置13Y的像载置体2Y通过带电辊7Y时,在消电同时,得到带电,备作下一次成像。

    与上述步骤完全相同,可以分别在第2至第4的各像载置体2C、2M、2BK上分别形成青色色调剂图像,品红色调剂图像,黑色色调剂像,这些色调剂像顺次重叠转印至已转印有黄色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3上。在中间转印带3上形成合成色调剂像。转印色调剂像后的各像载体2C、2M、2BK上的转印残留色调剂通过清洁装置除去,这也和第1像载置体2Y场合相同。如图6所示,在第2至第4的各像载置体2C、2M、2BK周围所设的各成像装置作用也与第1像载置体2Y场合相同。在图6中,对这些成像装置,分别用C,M,BK代替上述Y。

    又,如图6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内下部,设有供纸盒14以及供纸装置16,上述供纸盒14收纳由例如转印纸构成的记录媒体P,上述供纸装置16包括供纸辊15,通过供纸辊15回转,最上面的记录媒体P沿箭头C方向送出。被送出的记录媒体P由一对定位辊17在合适时间送向卷绕在支承辊4上的中间转印带3与二次转印辊18之间,上述二次转印辊18与上述支承辊4夹着中间转印带3对向设置。这时,所定的转印电压施加在上述二次转印辊18上,这样,中间转印带3上的合成色调剂像二次转印在记录媒体P上。

    经二次转印的记录媒体P再向上方运送,通过定影装置19,记录媒体P上的色调剂像受到热和压力作用被定影。通过定影装置19的记录媒体P由一对排纸辊20排出到位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上部的排纸部22。另外,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上的色调剂通过清洁装置24除去。

    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内上部,配置分别收纳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色调剂的色调剂罐37Y,37C,37M,37BK,从各色调剂罐通过没有图示的运送通道分别补给到各显影装置9Y,9C,9M,9BK。

    图7所示的由带电辊7Y构成的带电装置,显影装置9Y,以及清洁装置13Y构成用于在像载置体2Y上形成色调剂像的成像装置。设在其他像载置体2C,2M,2BK周围的带电辊7C,7M,7BK,显影装置9C,9M,9BK,清洁装置13C,13M,13BK也同样。

    在本实施例中,在表面形成色调剂像的各像载置体2Y,2C,2M,2BK与用于在上述各像载置体上形成色调剂像的至少一个成像装置分别组装成一体构成处理卡盒40Y,40C,40M,40BK。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若干个处理卡盒,在各像载置体2Y,2C,2M,2BK上分别形成色互异的色调剂像,再转印在作为转印材一例的中间转印带3上,得到记录图像。

    如图7所示,显影装置壳体10Y与清洁装置壳体34Y成为一体化,形成卡盒壳体41Y,像载置体2Y回转自如地支承在该卡盒壳体41Y上,该像载置体2Y,显影装置9Y,清洁装置13Y,带电辊7Y组装成一体构成处理卡盒40Y。其他像载置体2C,2M,2BK与设在各自周围的成像装置也与上述相同,分别构成处理卡盒40C,40M,40BK。

    这样,像载置体与带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成为一体化,构成处理卡盒,但是,也可以由像载置体与一部分成像装置构成处理卡盒。例如,可以由像载置体与带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处理卡盒。

    如图6所示,中间转印带3的右端侧低,左端侧高,配置成倾斜形状,各像载置体2Y,2C,2M,2BK沿中间转印带3下边配置。各像载置体2Y,2C,2M,2BK沿中间转印带3的表面移动方向斜向配置,与此相对应,各处理卡盒40Y,40C,40M,40BK从上到下斜向配置。而且,各处理卡盒40Y,40C,40M,40BK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能沿着与图6,图7纸面垂直方向装卸。在图示例中,各处理卡盒40Y,40C,40M,40BK能沿着各像载置体2Y,2C,2M,2BK的轴线方向装卸。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内,设有导向件42Y,42C,42M,42BK,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上,各导向件42Y,42C,42M,42BK设有大致水平的支承面43Y,43C,43M,43BK,当各处理卡盒40Y,40C,40M,40BK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装卸时,上述支承面43Y,43C,43M,43BK从下面支承上述处理卡盒,并对其进行导向。上述支承面43Y,43C,43M,43BK与各处理卡盒的高度位置相对应,高度位置互不相同,各支承面呈阶梯状。

    在各导向件42Y,42C,42M,42BK以及各处理卡盒40Y,40C,40M,40BK上分别形成光透过口44Y,44C,44M,44BK,以便使得从光写入装置8射出的激光束L能到达各像载置体2Y,2C,2M,2BK。

    在各处理卡盒左侧,设有凸部49,在图7中,仅表示凸部49Y,其被上述形成阶梯状的支承面的垂直面导向。因此,通过将形成阶梯状的支承面的垂直面用作处理卡盒的导向面,能缩小装置宽度方向。

    参照图6所示,在此,两侧分别为左侧和右侧,将沿像载置体轴线方向离开纸面向外方向设为前侧,反之,朝里方向设为里侧。

    处理卡盒40Y,40C,40M,40BK,中间转印带3,光写入装置8等各部件的前侧设有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前侧板,在该前侧板上形成如图6所示用双点划线所示的开口45,通过该开口45能装卸各处理卡盒40Y,40C,40M,40BK。再参照图10,在该开口45上设有可移动开放的面板71,在面板71的关闭位置,通过连接机构45a,处理卡盒的像载置体完全得到定位,能实现图像形成动作。

    按照上述结构,检点,修理,或更换各处理卡盒40Y,40C,40M,40BK时,可以使得各处理卡盒40Y,40C,40M,40BK载置在上述各支承面43Y,43C,43M,43BK上,将各处理卡盒拉向前侧,或将各处理卡盒推向里侧,能在处理卡盒保持水平状态下,进行装卸。因此,不需要象以往技术那样进行将设在各处理卡盒上的可动轨嵌合在设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的导轨上的作业。而且,若打开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没有图示的门,即能马上用肉眼确认各导向件42Y,42C,42M,42BK的支承面43Y,43C,43M,43BK,能理解通过该支承面43Y,43C,43M,43BK对各处理卡盒进行导向,对其进行装卸。因此,即使是一般用户,也能很容易地装卸各处理卡盒,且装卸时各处理卡盒保持水平状态,作业更容易。

    装卸处理卡盒时,若设置限制手段,用于限制处理卡盒在装卸方向的直交方向偏移,则当装卸某处理卡盒时,能防止该处理卡盒与邻接处理卡盒发生干涉,防止处理卡盒破损。

    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在各导向件42Y,42C,42M,42BK上设置由导向突起46构成的限制手段,其朝各支承面43Y,43C,43M,43BK的上方突出,且沿处理卡盒的装卸方向延伸。在各处理卡盒40Y,40C,40M,40BK的卡盒壳体41Y,41C,41M,41BK上形成槽部48,使得上述槽部48滑动自如地嵌合在上述导向突起46上,在装卸各处理卡盒时,防止处理卡盒在水平方向发生大的偏移。当然,也可以在各处理卡盒侧设置导向突起,在各导向件形成导向槽,与上述导向突起滑动自如地嵌合,通过上述导向突起与导向槽构成的限制手段,能在装卸各处理卡盒时,防止处理卡盒在水平方向发生大的偏移。

    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各导向件42Y,42C,42M,42BK上设置形态、安装位置不同的导向突起46Y,46C,46M,46BK,在各处理卡盒40Y,40C,40M,40BK上形成导槽,与上述各导向突起46Y,46C,46M,46BK嵌合。图4表示能与图3的位于最左侧的导向突起46Y嵌合的导槽47Y,其形成在处理卡盒40Y的卡盒壳体41Y上的例子。根据这种结构,该导槽47Y不能与其他导向突起46C,46M,46BK嵌合,因此,不会将该处理卡盒40Y设置在错误的位置。在各导向件42Y,42C,42M,42BK上仅能设置各自对应的处理卡盒40Y,40C,40M,40BK。当然,也可以在各导向件形成导向槽,在各处理卡盒设置导向突起,与上述同样,能防止误设置处理卡盒。

    这样,限制手段具有防止误设置的功能,能禁止设置所定处理卡盒以外的处理卡盒,能防止误设置处理卡盒,防止向各显影装置补给颜色错的色调剂,防止因混色引起色调剂像的图像质量劣化。

    可以通过没有图示的升降装置支承导向件42Y,42C,42M,42BK,使它们能上下移动。根据这种结构,在装卸处理卡盒时,能使得该处理卡盒移动到下方,使得像载置体与中间转印带3可靠地离开,能防止因像载置体与中间转印带3的滑擦导致表面损伤。这时,可以使得导向件42Y,42C,42M,42BK整体一体地上下移动,但是,也可以使得对各处理卡盒40Y,40C,40M,40BK进行导向的各导向件42Y,42C,42M,42BK各自单独上下移动。若是各自单独上下移动结构,仅使必要的导向件上下移动,能简化处理卡盒的装卸作业。

    在上述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在各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在由中间转印带3所构成的转印材上,但是,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将形成在各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像直接叠合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图像形成装置。这种场合,该记录媒体构成转印材,在该转印材上转印分别形成在各像载置体上的色互异的色调剂像。

    下面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如图11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与图6同样,成倾斜配置,中间转印带的下面侧相对水平面呈约15度左右角度。从设在处理卡盒140Y,140C,140M,140BK中的像载置体转印到上述中间转印带上,其图像形成动作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但是,处理卡盒的导向件构成不同,在相对装置本体具有倾斜角的平面的下方侧设有处理卡盒的导向件120Y,120C,120M,120BK,利用处理卡盒自重,使得处理卡盒沿着上述导向件面平滑地实现处理卡盒140Y,140C,140M,140BK的装卸动作。处理卡盒的导向件也与上述中间转印带下面侧一样,相对水平面呈约15度左右角度倾斜配置。

    图12表示取出处理卡盒140Y,140C,140M,140BK的状态。导向件120Y,120C,120M,120BK成为L字形状,分别由支承处理卡盒下面侧的支承部123Y,123C,123M,123BK以及朝装置上方侧立起的限制部125Y,125C,125M,125BK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设有光透过口126,从设在导向件下部的光写入装置射出的光束通过上述光透过口126。

    因此,装卸处理卡盒时,处理卡盒靠其自重成为沿倾斜角度平面下方侧的形状。当将处理卡盒设置到装置本体上时,设在处理卡盒前端侧的凸部142(参照图16)与设在导向件限制部125的导向部127相配合,限制处理卡盒朝转印带侧移动,防止装卸时处理卡盒与中间转印带的接触,不必担心损伤像载置体或中间转印带。另外,若处理卡盒插入到中途,处理卡盒的凸部142脱离导向部127,由于形成在导向件120上面的压接部128,处理卡盒朝上方向提升,配置在处理卡盒中的像载置体与中间转印带相接。

    为了防止处理卡盒与中间转印带的接触,希望装卸处理卡盒时,尽可能离开转印带。但是,在形成图像动作中,需要定位在所定位置,以便与转印带相接。于是,如图13所示,在导向件的限制部125分别设有基准孔18,通过这种结构,当处理卡盒插入装置本体某种程度,设在导向件限制部125上的导向部127限制处理卡盒朝向转印带侧,处理卡盒一边被限制,一边插入,在所定位置,设在处理卡盒上的基准部143(参照图16)因自重落入导向面的基准孔18中,得到临时定位。已得到临时定位的处理卡盒的完全定位通过关闭设在图像形成装置前侧的面板进行,这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相同。

    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在导向面上设置基准孔,在处理卡盒的相应部设置基准部(凸部),当将处理卡盒插入装置本体时,在所定位置,设在处理卡盒上的基准部靠自重落入导向面的基准孔中,不需要特别的操作。这样,能实现处理卡盒的临时定位。

    当从该临时定位位置取下时,可以从基准孔拔出处理卡盒基准部后,朝装置前侧拉出。在该临时定位位置,从后侧通过没有图示的赋能装置对处理卡盒赋能,这样,能实现处理卡盒相对装置本体长度方向的定位并锁定。

    在处理卡盒前侧分别设有杆150,图14表示杆150Y立起状态,图15表示杆收纳状态。当卸下处理卡盒时,若立起设在处理卡盒上的杆,设在杆前端的凸轮形状部151Y与导向件限制部127接触,推压处理卡盒,处理卡盒的基准部脱离导向面的基准孔,在这种状态下,将杆拉向前侧,能简单地取下处理卡盒。

    图16是处理卡盒140Y的斜视图,图17是处理卡盒140Y设置在导向件120Y中的斜视图,该处理卡盒140Y的下面大致呈平面状,沿上述导向件120Y插入。在处理卡盒侧面侧的下部,在设置处理卡盒时成为里侧的位置,形成与上述导向件120Y的导向部127Y相配合的凸部142Y,在成为前侧的位置,形成与上述导向件120Y的基准孔18Y相配合的基准部143Y。通过采用这种构成的处理卡盒,利用处理卡盒自重,仅对处理卡盒单侧进行导向,能以这种简单结构,对处理卡盒进行平滑地装卸。由于利用处理卡盒自重,不需要特别操作或结构,能定位在基准位置。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设有色调剂罐,通常仅更换色调剂罐37Y,37C,37M,37BK,补给色调剂,仅在包含像载置体及带电装置等的处理卡盒更换时期,更换处理卡盒。色调剂罐配置在装置内上侧,各色处理卡盒位于色调剂罐下侧,色调剂从上侧的色调剂罐运送到位于下侧的处理卡盒,进行补给。按照这种结构,通常只须更换色调剂罐就行,能降低成本。且由于减少了装置其他部分打开或关闭的次数,能防止色调剂飞散,提高维修保养性。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处理卡盒以及设有该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处理卡盒PC包括壳体,在其内部收纳成像装置,在上述壳体局部PC3上设有导向部101,在上述壳体局部PC4上设有导向部102,用于对处理卡盒移动进行导向,且规定处理卡盒之间的对向间隔。能减少配置若干个处理卡盒时的设置空间,减少处理卡盒占有空间,且能合适地对各处理卡盒进行定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