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机壳、可转动的外圆周上带有叶片的扇形磨区的磨盘,以及在磨盘上方固定设置的磨辊所构成的辊式盘磨机。 在由期刊“Aufbereitungs-TeChnik”于1971年第12期,第542-543页所叙述的辊式盘磨机可见,其磨盘区是用一种耐磨的材料绕铸而成,作为耐磨部件,它是可更换地设置在支承盘内。此外,用于提供热的,流动的干燥空气的环喷管是固定在磨机的机壳内,环喷管位于机壳的下部,起提高磨碎的作用,並在水平面内彼此分隔开,环喷管的上部件设计成具有可更换的扇形区,固定的下部件和环喷管上部件的扇形区均是铸件。在他们浇铸时,不可避免的误差会使环喷管的叶片外形在局部的平面内出现错位。
在另一个已公开的辊式盘磨机中(见DE-PS 1055926),环喷管绕着磨盘,环喷管地叶片布置在磨盘扇形区的外圆周上,环喷管的排气横截面由两个耐磨环限定,一个位于磨盘上,另一个固定在磨机外壳上。对于这种辊式盘磨机,会发生环喷管叶片的磨损。因此,整个磨盘必需予以拆卸,叶片本身需进行处层整修。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在使用一种按级分类的辊式盘磨机的情况下,减少可更换磨损件的次数,以及提高环形通气道的叶片尺寸精度。该任务的解决方案是:将环形通气道的叶片设计成位于扇形磨盘区的外圆周上,采用这种方式,磨损件,即扇形磨盘区和环形通气道仅其中的一件为更换件。由此,需更换件的数目差不多减少了一半。可更换件仅需更换一个单一的部件,即更换被固定连接在磨盘上的部件即可,维修费可下降一半。因为环形通气道的叶片依次形成在整个扇形磨盘的总长度上,並且叶片具有一种连续的曲线形状。
本发明的实施例见附图,並由下文予以描述。
图1 表示整个辊式盘磨机的纵向视图。
图2 表示图1中Z部分的细节。
图3 表示局部扇形磨盘区的顶视图。
图4 表示图2中沿Ⅳ-Ⅳ剖面的视图。
辊式盘磨机具有外壳1,原煤下降管道2竖直设置在外壳内,顺着管道2导入原煤,在外壳1内有一个旋转的卧式磨盘3,磨盘3由一台附图上未示的传动装置4中的电机驱动,磨盘3包括一个支承件5,该支承件5与位于传动装置4上的磨盘支座6相连接,在支承件5上支承着扇形磨区7,扇形磨区7,形成一个磨道,在磨道上有固定设置的滚动磨辊8,磨辊8支承在一个框架9上,该框架通过杆10与辊式盘磨机的基础部分11形成柔性支撑,利用这些受力装置,磨辊8伎磨盘3受到弹性的压力。
在外壳的下部,磨盘3的下方形成一个贮气箱12,贮气箱有一个进气套管13,贮气箱12的底部是闭合的,它通过环形通气道15与外壳1内所形成的磨室14相连通。在外壳1上部设置一个分离器16,在分离器16内有排煤粉通道17。通过进气套管13向贮气箱12内引入干燥,流动的热空气,热空气通过环形通气道15进入磨室14,借助于磨盘3上的磨辊8携带经磨碎的煤粉通过位于分离器16上方的排煤粉通道17把煤粉带出去。
在图2-4中对环形通气道15和磨盘3作出详细的描述,整个扇形磨区7的侧壁有一个30°的角,因此由12个所述的扇形磨区7构成磨道,扇形磨区7位于夹紧螺母18和滑动块19的上方,以可拆卸的方式与磨盘3的支承件5相连接。
在每个扇形区7的外圆周上,置有叶片20,这些叶片形成环形通气道15,扇形磨区7和叶片20形成一整体,用铸造方法由一种耐磨材料制成。
叶片20与磨盘3一起转动,叶片与进气侧形成90°角,与排气侧相对于水平面形成30°角,叶片20径向对准磨盘3的正中。在轴向,叶片20遮挡着位于二个相邻的叶片20之间的进行横截面。
在排气流侧,在二个相邻的叶片20之间,以及扇形磨区7的外圆周上形成垂直的出气面。依据上述磨盘3的设计,环形通气道15的大小由位于外壳内壁上设置的倾斜的金属限流板21限定,金属限流板21的上缘向前凸出,与叶片20的外缘具有同样的倾斜度。因此,金属限流板21朝上逐浙倾斜,在外壳1内形成气流通道,金属限流板21的上半部为角形材22,它如同金属限流板21一样与外壳1的壁形成可装拆式连接,金属限流板21和角形材22其横断面均呈现一种三角形的图形。